位老农民的悼词

《位老农民的悼词》属于悼词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位老农民的悼词

1、位老农民的悼词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苍天落泪,山河齐悲。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宋长林老先生不幸逝世,并向遗体作最后的告别。

  首先,我代表宋氏全家,衷心感谢各位冒着盛夏酷暑,不辞辛苦,为宋老先生送行也为我们共同分担悲痛的亲朋好友。

  宋老先生因患胆管结石已经多年,由于年事渐高,体力日衰,病情加重,反复发作,虽经医院竭力抢救,终因医治无效,于20xx年7月7日下午3时30分,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5岁。

  他带着对儿女亲情的无限牵挂,带着对父老乡亲的深切留念离开了我们,宋老先生前含辛茹苦,不屈不挠,不向困难低头,养育七个儿女,艰辛的人生历程,仿佛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宋长林老先生出生于 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幼丧父,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社会。

  少年时代是在黑暗的旧社会度过的。

  他自幼聪明好学, 在上学期间,他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夸奖与表扬。

  由于家庭贫寒,生活所迫,从小就养成自力更生习惯的他从此与读书擦肩而过,为了家庭的温饱,过早地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和体力劳动,十三岁开始为他人打长工,做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劳动强度。

  成年后,宋老先生与杜氏结为夫妻,从此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夫妻二人靠劳动和汗水自成家业,一生养育三男四女,

  生活所有家庭重担全部压在父亲一人的肩上,为了妻室儿女,一年365天,起早贪黑,咬紧牙关,战胜困难,不管在多么困难的环境里,他都凭着坚韧的毅力迎刃而上,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坚强的脊梁支撑着我们这个家。

  几十年来,他老人家含辛茹苦地把众多子女一个个从小抚养到成家立业。

  宋老先生是一位平凡而普通的平民百姓,他的一生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但正是这种平淡如水的岁月,却体现了人生的伟大之处。

  他一生辛劳,淳朴温厚,勤俭朴素,节衣缩食,生性坚强,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养育子女,恩重如山。

  他生病后不想增加儿女们的负担,他与病魔作了顽强的斗争,只要病痛稍有好转,他总是坚强地尽力自理,事必躬亲。

  所有这些,使我们每次回想起来,总感到十分辛酸和悲伤。

  宋长林老先生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留下了他对生活深深的眷恋,留下了他对我们深切的关爱,留下了他那挥之不去的音容笑貌,也留下了许多难以言喻的遗憾。

  生活有千百种形式,但每个人只能经历一种。

  但宋老先生一生问心无愧,终究是一个实实在在好人,是一个值得后辈永远追念和热爱的好父亲、好叔父、好爷爷,他永远不会与我们分离,他将永久活在我们心里。

  我们会深深地惦念他,直到永远。

  子苍天落泪,山河齐悲。

  子欲孝而亲不在。

  宋长林老先生走了,他带着对大王台村每一寸土地的深深眷念走了,带着对亲人对朋友的祝福永远的走了;

  我们再也看不到您那高大伟岸的魁梧身躯;

  再也摸不到您打长满双茧的勤劳的双手;

  再也看不到您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

  再也品尝不到您给我们烹制的美味佳肴;

  再也聆听不到您那嘘寒问暖的话语;

  他就这样走了,默默无闻的来,又默默无闻的去了,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和无比的痛心!

  他走了,当辛辛苦苦把子女都培养成人,当儿孙满堂,可以安度晚年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的走了。

  宋老先生,您安息吧,活着的人一定会遵从您的遗愿,把您善良勤劳、自强、节俭的优秀品德发扬光大的,您就安心的去吧,到您的极乐世界去吧,上天会保佑您的!

  宋老先生,安息吧!一路走好!

二〇一七年七月十日

2、悼词的分类

  (一)按照用途分

  1、宣读体悼词 这种悼词专用于追悼大会,由一定身份的人进行宣读。它是对在场参加追悼的同志讲话,而不是对死者讲话。悼词表达出全体在场的人对死者的敬意与哀思,同时勉励群众化悲痛为力量。宣读体悼词以记叙或议论死者的生平功绩为主,而不以个人抒情为主。另外,宣读体悼词受追悼大会本身的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在形式上相对来说也较为稳定。

  2、艺术散文类悼词 这类悼词内容广泛,包括所有的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情文并茂的文章,这类文章大都发表在报刊杂志上。这种文章通过对死者过去的事情的回忆,展现死者的品质和精神,虽志在怀念,但却落脚在死者的精神对活着的人的鼓舞和激励上。

  (二)按照表现的手段分

  1、记叙类悼词 记叙类悼词以记叙死者的生平业绩为主,并适当地结合抒情或议论。这是现代悼词最常见的'类型。朴实的记叙文体,字里行间却充满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宣读体悼词和书面体悼词均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如朱自清《哀韦杰三君》。

  2、议论类悼词 以议论为主,抒情、叙事为辅的悼词。这类悼词重在评价死者对社会的贡献,议论类悼词能够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是社会意义较强的一种哀悼文体。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抒情类悼词 这类悼词以抒发对死者的悼念之情为主,并适当地结合叙事或议论。抒情类悼词经常以抒情散文的形式出现,文学色彩浓厚,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它与一般抒情散文的不同在于悼词的情感不同于普通的情感。它崇高而真挚,质朴而自然。如郭沫若《罗曼·罗兰悼辞》。

3、悼词的格式

  格式:

  一、标题:悼词的标题有几种写法或用法:

  1.一是在悼词正文前写上悼词二字;

  2.主持 人在追悼会上要用XXX同志致悼词;

  3.贴出、刊印时要用在追悼XXX同志大会上XXX同志致的悼词。

  二、正文:

  1.写明用什么心情悼念什么人;

  2.写明去世者生前的身份或担任的各种职务名称,何种原因在何年何月何日几时几分不幸去世的,终年岁数;

  3.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去世者的简单生平;

  4.对去世者的称颂,可概括成几个方面,文字力求简洁;

  5.对评价去世者带来的损失,应实事求是;向去世者学习什么,可分成几点写明,用什么实际行动化悲痛为力量。

  三、结尾:自成一段。一般有两种写法:

  一是一句式:XXX同志安息吧!

  二是概括式:XXX同志和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XXX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定要注意简短。

  篇一:悼词范文

  妈妈,您走了,我们知道,您离开我们去找寻爸爸了,我们来给您送行。

  登上这并不平坦的路,只有崎岖。愿脚下的流萤能够照亮您远行的路程。当黎明来临的时候,我们相信,您已经静静地在爸爸的身旁安息。

  您太累了,您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整个家庭,您用瘦弱的.双臂整日操劳,给我们带来了温馨、祥和与欢乐。在解放前后那动荡不安的岁月乃至躲避战火的艰难旅程中,我们四个儿女伴随着您痛苦的呻吟来到了这个世界;从三巷底到牛奶坊,从国货路到公园巷,还有早年体育场边上那破败的“老君庙”以及新横街、冰冻街……都留下了您匆匆忙碌的、劳累的身影。任凭风雨吹打,任凭困窘不堪,我们在您和爸爸的护卫下,感到温暖,甚至忘记了人世间的炎凉。

  每当我们来到破旧的房屋,一碗汤、一碟菜、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亲切的眼神,都让我们感受到伟大的母爱和家的温暖。不论您的哪个儿女,只要他正在遭遇困难或病痛,他一定就是您那时最牵挂的。 但是, 我们站在您的面前感到内疚,我们给您的回报太少、太少,而您恬退隐忍,以巨大的包容、宽容,始终不渝地爱着我们,直到临终还给我们留下了深情难忘的目光和发自肺腑的叮嘱……

  妈妈,我们本不想在这太平盛世回忆那腥风血雨的岁月,但是我们不能不说--生活对您很不公平!您以拳拳之心早有报国之志,您背叛封建礼教,发扬“五·四”精神,毅然而勇敢地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 同时以惊人的毅力,自食其力,完成了学业。半个多世纪前,您就投身于教育事业, 培养了一批批的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师范教育、成人教育,您的教学艺术得到了黄麓师范和业余中学师生的广泛赞誉,您的学生中不乏国家栋梁之材。

  但是,极左路线竟然剥夺了您走上讲台的权利,您蒙受了巨大冤屈,但您仍憧憬着再次走上讲台……您在失望中期待,在期待中失望,您只能把您的期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

  妈妈,今天我们站在你的面前,我们就是您和爸爸的作品,是您和爸爸的骄傲。 我们将像你们一样,堂堂正正地做人,在任何艰难困苦中,挺直腰杆朝前走;我们将像您一样,为国家竭尽全力;我们将像您一样教育、养育好我们的后代。今天我们聚在一起,今后,我们将每年聚会在您和爸爸的坟前,您走了,但是,我们还是在一起,永远在一起!当我们回忆那些幸福时光的时候,相信你们也会含笑于九泉……

  妈妈,慢慢地垂下您辛勤的双臂,静静地安息吧!

  您的儿女

  篇二:悼词范文

  亲爱的父亲,您就要离开我们了,我们舍不得您,您走得太仓促,给我们留下更大的思念,更多的后悔,老父亲,您含辛如苦养育了二个儿子,三个女儿。您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父亲,我们永远想念您。

  记得我们还小的时候,您为了我们能吃上饱饭能穿上衣服,您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一家七口,您有多不易!父亲呀!想您想得心痛!后来为了每个儿女能够上学,更是省吃俭用,您目不识丁,却让我们努力学习,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现在儿女们都长大了,立了业成了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也有了自已的儿女。您还是舍不得花钱,买的酒是最差的,肉是最便谊的,儿女们给您的钱却省着不用。您患病后儿女们才知道您竟然省下了十万元。老父亲我们都知道,您是为给儿女省钱,更惦记我们的老妈妈,儿女们向您发誓;我们一会更孝敬老妈妈,让她安度晚年,妈妈和您一样伟大!

  父亲,您生前喜欢喝酒,今天给您带来了五粮液,还有茶叶茶具,您喜欢打麻将,也给您准备好啦。以后,您需要什么,尽管托梦告诉我们,我们都能办到。

  父亲,今天您在世的二个儿子、三个女儿都到齐了,跪在您面前,您的儿媳,女婿,孙子,孙媳,孙女,孙女婿,也来了,还有您的重孙女,重外孙,也来了,您放心地走吧,您要多保重,一路走好。

  全体家属

  篇三:悼词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追悼仪式,共同寄托对我的爷爷_________的衷思,请允许我代表我的父亲、叔父、姑姑及全家对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前来参加爷爷的追悼会,表示深深的谢意。

  爷爷一生从事财会工作,一贯秉承“勤勤恳恳工作,清清白白做人”的原则,在平凡的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财会工作上贡献了毕生精力。

  爷爷一生勤奋好学,博古通今,在古汉语、古文学、古诗词、金石篆刻等方面颇有造诣。

  退休后凭借其在古汉语、古文学领域的深厚功底,积极参与南社研究会和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的活动,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史料之研究,虽至垂暮之年,仍笔耕不辍,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专著及文章,为我国的民主革命近代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爷爷勤奋努力,诲人不倦的亮节风范,是我们子孙后辈为人做事的楷模和典范,在爷爷的教导和影响下,我们全家人一定会在工程技术、科教文卫及国家机关等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工作,请爷爷放心。

  爷爷深明大义,积极支持鼓励我的父亲和叔父去外地工作,身边长期只有姑姑照顾,承蒙单位组织、至亲好友、街坊邻居长期以来的多方照应和热心帮助,在此,我代表我父亲、叔父、姑姑及全家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4、给活着的人写的悼词

  《我家的一把手》这篇文章,2005年10月25日发表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上。

  当时,该副刊正在进行“铜牛杯。我的和谐家庭”有奖征文,我立刻撰写了这篇文章。因为这些想法酝酿多时,已经烂熟于心,没用多少时间,不到一个小时就一气呵成,几乎没有什么改动。

  文章发表以后,我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立刻打电话急匆匆大批问我:“赵老师,怎么,周老师是不是快不行了?”

  这是我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我的知己。这篇短文传出的不祥信息,她一眼就看了出来。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我的原配夫人周玲正在中日友好医院的急救室做最后的抢救。大夫已经告诉我说,恐怕周老师坚持不了几天了,你们家属要有思想准备。我们是人,不是神,有的病,我们能治,有的病是治不了,周老师,我们无力回天,你们要直面现实。

  我听大夫这样一番话,深感绝望,跑到楼外的墙角偷偷地掉眼泪。回到夫人的病床前,我还得强忍痛苦,面带笑容鼓励夫人继续坚持努力,争取早日出院回家。

  我对打电话的那位同事说:“是的。很危险了。”我说,我希望在她走以前能够看到这篇文章,让他知道她在我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在我们家里无法估量的价值。最后,我沉痛地说:

  “我这是给还在活着的人撰写的‘悼词’。”

  那位同事放下电话就直奔中日友好医院探望夫人,给她按摩难受至极的全身。

  文章发表时,夫人已经被病痛折磨得无精打采,奄奄一息,不能说讲话了。我让她看看我的这篇文章,他甚至连睁眼的气力都没有了。我俯在病床边,亲自给她轻轻地读了一遍。她边听边是热泪盈眶,眼泪顺着眼角流淌下来。她听见了。

  “重症监护室”陪护夫人的几个小护士也传看了我的这篇文章,个个也都泪水打湿了脸庞,泣不成声。

  2005年11月14日早晨五点,夫人永远离开了人世。年仅62岁。

  《我家的一把手》

  (正文)

  常言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一个家庭,总得有个当家主事的。不过,也只能有一个当家的,要是夫妻两个人都争着当家主事,那日子可就没法过了,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所说的.那样:“一家二贵,事乃无功;夫妻持政,子无适从。”

  我家的户口簿上虽然明确规定我是“户主”,但我这个“户主”只是名义上的,我是“当家不做主”。主持家庭事务的大权早已旁落在夫人的手中,她实际上是我们家的“一把手”。

  当初刚刚建立这个家庭时,夫人也曾说过:“你可不能当甩手掌柜的,也要分管一定的家庭事务。”

  我说:“那好吧。咱们这样分工:每次一万元以下的开支,你做主;一万元以上的开支,我拍板。怎么样?”

  直到今天,我们这个家庭建立快四十年了,回想起来,轮到由我“拍板”的事,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也只是在近些年才有那么不多的几次;而且,实际上主要还是尊重夫人的意见。尽管如此,但我心理并不觉得不平衡,从来没有过“大权旁落”的失意,从不跟她争权夺利。因为“她当家,我省心”。

  权力交给她以后,我曾不止一次地诚心诚意对夫人说:“你办事,我放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她并不独断专行,搞“一言堂”,还是很讲民主的,遇事总是主动征求我的意见,跟我商量。

  我呢,从不拒绝,也从不表示反对意见。比如说,夫人提出家里要添置什么东西,我马上说“好”;过了不一会儿,夫人合计了一下,又反悔了,说暂时先不买,我也赶紧说“好”。有时候,征得我的同意后刚刚买回来的某件东西,夫人又后悔了,要去商店退货,我也立即不假思索地说“好!”

  总之,买也好,不买也好,退货也好,夫人的任何主意我都认为“好”。夫人说:“你这是典范的‘好好先生’。”我还是说:“好!”

  我心想,只要你不让我去干,你说什么,我都一个字:“好”。

  我家的“一把手”,不仅管“内政”,也统揽所有“外交事务”。子女入学、就业、搞对象、结婚,与亲戚、朋友来往,都是她主管、奔走。亲戚、朋友中哪家办喜事该送贺礼祝贺,谁家有病人需要接济,谁家出了不幸需要慰问,这些事都不用我操心,该应酬的她都考虑得十分周到,做得妥妥帖帖。前些年,就连家里打厨房的碗柜壁橱什么的,都是她亲自到大街上请那些外地来京的小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当初,刚成家那会儿,我们夫妇的收入少得可怜,一家四口,每月才90元钱,还要赡养家中的老母,生活拮据得不得了。但在夫人的料理下,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从来没有背过债务。吃得不算丰盛,但花样繁多。夫人无论做什么饭,经她一鼓捣,像变戏法似的,就是一桌子好吃的,一家人都觉得香甜可口,个个吃得肚儿圆。身上穿的,很少到商店购买,都是夫人亲手缝制。孩子们穿上她做的衣服到大街上玩,那些年轻妈妈都追着问是从哪个商店买的。

  现在好了,收入多了,孩子们也大了,不用为吃穿发愁了,用不着“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了。但家庭的“一把手”依旧不是什么美差,是个辛苦的差事。因为夫人不仅“当家作主,亲自策划”,还要“身先士卒,操作执行”,忙了家里忙外边,她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

  她虽然比家里任何人都辛苦,她做主办的事有时还受到家人无端的责难,但她既“任劳”又“任怨”,从来是无怨无悔。

5、在朋友的追悼会上的悼词

  昨日午时,惊闻好友殁于凶残,一时竟觉昏暗,地转天旋!至此时,仍不能相信好友魂归西域,天人陌路,此生永无相见之日!

  前天,你还在深秋的碧波中击水;前天,你还在和朋友笑谈绿色生态;前天,你还在规划人生的美好的未来,怎能让人相信呢?前天还一脸的阳光,前天还满怀着希冀的你,一瞬间,竟成了永恒的定格!

  上有高堂健在,下有爱女未成,爱妻相伴,事业有成,高朋满座,却不永年而夭折,苍天何等残酷!

  你自小就在严慈的教诲下,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热爱劳动,忠诚仁义,勤奋好学,信念坚定。正是由于你身上的这些优良品质,铸就了你今天的成功。

  面对今天工业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你渴望绿色的田园生活,并希冀影响更多的人。你经常热情地邀请你的.朋友们,和你一起研究绿色,研究生态,研究大自然,你希望以你的微薄之力,给更多的人带来健康的生活。

  我们常常深谈,你说你办农场,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让它成为一个研究绿色的小小基地,让它惠及更多的人们。为此,你调动朋友的积极性,一起研究四季花卉、研究绿色种植、研究自然养殖。你口里不说我们也知道,你正在积极的奉行着中国古老的优良传统:退则修身养性,进则兼济天下。试问:这样的有志之士今天有多少?从这个角度看,你的存在实在是弥足珍贵!然而,天道无常,你竟这样突然地离开了我们,让这一切成为朋友心中永远的痛!

  你实在是不能也不应该离开的,老吾老以及天下之老,幼吾幼以及天下之幼,你孝敬你的以及所有的长辈,你热爱你的妻女,你热爱你所有的朋友,你热爱你充满希望的前途,你热爱你心中将来的绿色生态社会。然而,壮志未酬身先死,长留遗憾在人间,悲哉!从此,再也看不到你每次无偿献血的身影,再也看不到你满面笑容搀扶着八旬老母散步的尽孝图,再也看不到妻女在你跟前尽欢的温馨,再也看不到你每次在电脑旁和朋友交流时的慷慨激昂,再也看不到你远足后青山之颠的飒爽英姿。

  你实在是不能也不应该走的,人间最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你是家中的顶梁柱,你的轰然倒塌,只会给这个昔日幸福的家庭留下肝肠寸断,只会给朋友留下无尽哀思,此刻,只闻亲友呜咽念断魂,只见纸钱明烛照天烧!

  然而,你还是走了,我们知道,你还有太多的心愿没有完成,你心中充满着太多太多的希冀,你走得太突然,太不甘心啊!世间万事能改变,唯有生死不能移。我们只能悲伤地无奈地告慰:你安心地走吧,你的妻子会坚强的生活下去,你的爱女会学有成就,你的朋友会继续你未竟的遗志,安息吧,朋友!

6、悼词的分类

  按照用途分

  1.宣读体悼词

  这种悼词专用于追悼大会,由一定身份的人进行宣读。它是对在场参加追悼的同志讲话,而不是对死者讲话。悼词表达出全体在场的人对死者的敬意与哀思,同时勉励群众化悲痛为力量。宣读体悼词以记叙或议论死者的生平功绩为主,而不以个人抒情为主。另外,宣读体悼词受追悼大会本身的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在形式上相对来说也较为稳定。

  2.艺术散文类悼词

  这类悼词内容广泛,包括所有的.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情文并茂的文章,这类文章大都发表在报纸杂志上。这种文章通过对死者过去的事情的回忆,展现死者的品质和精神,虽志在怀念,但却落脚在死者的精神对活着的人的鼓舞和激励上。

  按照表现的手段分

  1.记叙类悼词

  记叙类悼词以记叙死者的生平业绩为主,并适当地结合抒情或议论。这是现代悼词最常见的类型。朴实的记叙文体,字里行间却充满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宣读体悼词和书面体悼词均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如朱自清《哀韦杰三君》。

  2.议论类悼词

  以议论为主,抒情、叙事为辅的悼词。这类悼词重在评价死者对社会的贡献,议论类悼词能够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是社会意义较强的一种哀悼文体。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抒情类悼词

  这类悼词以抒发对死者的悼念之情为主,并适当地结合叙事或议论。抒情类悼词经常以抒情散文的形式出现,文学色彩浓厚,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它与一般抒情散文的不同在于悼词的情感不同于普通的情感。它崇高而真挚,质朴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