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方言谚语

《陕西方言谚语》属于谚语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陕西方言谚语

1、陕西方言谚语

十处乡风九不同。 (西安)

入国问禁,入乡问俗。 (咸阳)

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荞麦三棱麦颗尖,千里乡俗不一般。

娶媳妇穿孝衫,十里乡情不一般。 (汉中)

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渭南)

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安康)

一弯一曲,一乡一俗。 (渭南)

上地肩搭一根绳,出门爬坡靠步行。

[注] 这里说的是神木、府谷等丘陵沟豁地区农村生活习惯。

山高石头多,出门上下坡,路无五里平,担背累死人。

[注] 指吴堡县乡情。

风沙滚滚漫无边,白天还要把灯点;十年九旱秋不收,讨饭要往老山走。 (榆林)

[注] 指榆林北部地区昔日乡情。老山:泛指延安一带。

家有三声,日月兴隆。 (咸阳)

[注] 三声:指读书声、小儿哭声、织布机声。

庄稼户三件宝鸡飞猪咬娃娃吵。 (渭南)

人有三个不如意;蠢妻劣子走扇子门。 (西安?回族)

关中妇女有三爱;棉花搅团苜蓿菜。 (咸阳)

长安女人有三爱;酸杏搅团浆水莱。家家院有葡萄架,吃果歇凉又哄娃。 (西安)

高家的好枣刺,余寨的好小于。

[注] 高家、余寨:地名,在淳化县。

徐长村的好苇子,南北居寨的好女子。 (咸阳)

[注] 徐长村、南北居寨:地名,在淳化县。

沣河两岸好苇子,牛东第五桥好女子。 (西安)

[注] 牛东、第五桥:地名在户县。

岐山锅盔岐山面,岐山姑娘真好看。

诸村杨村堰河村,马王沙庄草场村,好货出在杨柳村。 (宝鸡)

[注] 好货:土语,这里指漂亮姑娘。杨柳村,蚊山县地名。

山青水秀赛江南,汉中姑娘桃花面。 (汉中)

丹凤眼,山阳脸,洛南尻子赛笸篮。 (商洛)

[注] 尻子:土语,即臀部。

关中妇女多勤俭,上炕剪子下炕镰。 (渭南)

三原颡,泾阳脚,高陵婆娘赛骆驼。 (西安)

[注] 颡(音sia)、脚;指当地妇女重视头和脚部妆饰。赛骆骆:喻吃苦耐劳。

米脂婆姨绥德汉,榆林女子赛貂蝉。 (榆林)

[注] 汉:俗称丈夫。

耀州瓷,出陈炉,如今落个大瓷壶。

[注] 大瓷壶:又称痴胡。土语,指特别老实的人,

关中人,生性犟,不置铺盖光烧炕,一面热,三面凉,烫的急了转个向。 (铜川)

紫阳一大怪,石头当瓦盖。 (安康)

[注] 紫阳县广产瓦石,人们用以盖房,故云。

东山石头西山蒜,黑山女人不用看。

[注] 东山、西山、黑山:村名,均在府谷县高石崖乡。不用看:指女子貌美,用不着挑选。

男人走口外,女人掏苦菜。 (榆林)

[注] 旧社会,陕北遇春荒时,男人去宁夏、内蒙古一带揽工,女人在家挖野莱度日。

东原好吹,南原好堆,西原好推,北原好背。 (咸阳)

[注] 东原、南原、酉原、北原:地名,屑彬县。好吹:指唢呐;好堆:指堆土攒肥;好推:推车子;好背:身披羊皮衣。

骑驴婆姨赶驴汉,怀里抱个肉圪蛋。 (榆林)

[注] 肉圪蛋:土语,幼儿。

养儿防老,养女解愁。

有儿不在夸,哭到坟里送到家。

男不叫花,女不叫发。

[注] 花、发:指人名。

外甥再好隔姓着,侄儿再好心另着。

三秋不顶一夏,好侄不顶瞎娃。

干大是个鳖,一年三料节。 (咸阳)

[注] 干大:土语,干爸。三料节:有了干儿要按正月追年、五月追端午、九月追九九的风俗去干儿家走亲,并送上长辈的礼物。

老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羊肉,一把卖切糕。 (西安?回族)

临潼人,吃稀饭,稀饭上边盖炒面,不用小碗用老碗,端上老碗到处窜。 (西安)

[注] 老碗:土语,粗瓷大碗。窜:串门子。此风习在冬季盛行。

进了落星湾,先吃柿子后吃烟。

[注] 落星湾盛产柿子和烟叶,当地人多用来招待客人。

亲戚来了做啥饭,荷包鸡蛋臊子面。 (宝鸡)

进门当做亲戚看,鼎罐给你唱乱弹。 (汉中)

[注] 唱乱弹:指用鼎罐在火塘上炖肉,罐中发出的响声。

洋芋糊汤疙瘩火,除过神仙就数我, (商洛)

[注] 昔日商洛大山中穷人生活情景。

穿得新,走得快,肚里装的酸白菜;穿得烂,走得慢,扁食疙瘩家常饭。

[注] 以往,榆林城东人省吃俭用,讲究穿戴;城西人则讲究吃喝,不太顾穿着。

早饭窝窝熬莱豇豆汤,中午烩莱捞饭喝拌汤,晚上和菜炒面是家常。

[注] 过去神木农家一日的饭食。

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注] 三边高原风情。

女十岁,鞋十对。 (榆林)

[注] 榆林民风,女子长到10岁时,就要学会做鞋,袜。

五脊六兽,简瓦包沟。

[注] 韩城民居的装饰。

芝川无太岁,建房不择日。 (渭南)

[注] 太岁:传说中的土神,挖土要避开太岁方位方安。

有钱没钱,庄子面南。

三孔石窑一院,苹果树栽在两岸。 (铜川)

暖窑热炕一盆火,稀饭咸菜泡蒸馍。 (延安)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 (咸阳)

南楼北厅巽字门,东西厢房并排齐。

[注] 韩城民居布局。

官住衙门客住店,韩城人住的四合院。

东房二八,西房四九,南房三七,北房一六。

[注] 指房高尺寸的尾数,如东房二八,就是一丈二尺八寸。

四合头院子歇檐厅,走马门楼挂红灯。 (渭南)

[注] 韩城民居制式。

车马打从头顶过,只闻鸡犬不见人。 (咸阳)

[注] 渭北原上,过去有不少农民住地窑,远处能听见鸡狗叫声,却看不见人的住处。

云里搭铺山头歇,伸手摸住半边月。 (汉中)

[注] 南郑县大巴山区人们的居住特点。

土打墙,泥抹房,几代人睡一盘炕。

[注] 三边民居特点。

有钱没钱都盖窑,城里城外都捣毛。 (榆林)

[注] 捣毛:贩运羊毛。

宁要门前热热闹闹,莫叫屋后有条大道。

长子不离老庄,次子不离马房。

[注] 民间分家习俗。

哥东弟西,老三出去。 (铜川)

房子单面盖,面条像裤带,眼镜头顶戴,女子不出外,烧饼像锅盖,有了辣子不吃菜,椅子不坐蹲起来,唱戏吵架分不开,姑娘上树比猴快,把好就叫?坏奶?。 (西安)

[注] 此谚即民间流传的陕西十大怪,亦称关中十大怪,个别地方说法略有不同。

堰河村,是模范,地上净得能擀面。 (宝鸡)

[注] 堰河村:在岐山县,全国著名卫生模范村。

御厨出蓝田,艺高天下传。

[注] 蓝田誉称厨师之乡,据说明代崇祯皇帝的御厨王承思、清代光绪皇帝和慈裕太后的御厨李芹溪和侯治荣都是蓝田县人。

蓝田勺勺客,四面八方飞。

[注] 勺勺客:厨师的俗称。

要找蓝田乡党,大小衙门厨房。 (西安)

[注] 谓蓝田厨师多。如今仍有许多蓝田人在中央机关、人民大会堂、驻外使领馆操厨。

柳林酒,东湖柳,女人手。 (宝鸡)

[注] 柳林:指凤翔县柳林镇,西风名酒产于该镇。东湖:在风翔东关,湖畔垂柳依依,景致幽雅。女人手:当地妇女手巧,善于编织。

正月猪,二月猫,三月婆娘满地跑。 (铜川)

正月响雷墓鼓堆,三月响雷麦鼓堆。 (咸阳)

[注] 当地民俗,认为正月打雷多灾,三月打雷丰产。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炒豆豆。 (西安)

二月小蒜,香死老汉。

过了三月三,行人着衣单。 (咸阳)

过了春分,不上新坟。

鬼不走干路。

[注] 喻清明节前后修坟祭祖时多雨。

2、陕西民间谚语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百度记了你的名---妒忌(度记)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烈性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铤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3、雨水谚语-天气谚语

雨水谚语,雨水是一种天气气象,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的一种常见气象,下面是有关于雨水的谚语,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雨水谚语:

1.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赣)

2.春雨贵如油。

3.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4.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

5.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6.水是庄稼血,肥是庄稼粮。

7.水是庄稼血,没有了不得。

8.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赣)

9.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10.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11.雨水节,雨水代替雪。

12.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13.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吉)

14.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陕)

15.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

16.春天比粪堆,秋后比粮堆。

17.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18.水是金汤玉浆,灌满粮囤谷仓。

19.低产变高产,水是第一关。

20.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赶快把麦浇。

21.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快把白茬浇。

22.水来蓄满塘,用时不慌张。

23.蓄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24.雨水前雷,雨雪霏霏。(苏)

25.雨水节气南风紧,则*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湘)

26.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浙)

27.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28.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29.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30.麦田返浆,抓紧松耪。

31.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32.待要庄稼好,底粪要上饱。

33.地里铺上粪,家里座上囤。

34.春天粪筐满,秋天粮仓满。

35.早雨天晴,晚雨难晴。(苏、浙)

36.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赣)

37.雨打夜,落一夜。(浙)

38.夜雨三日雨。(浙)

39.人靠地养,地靠粪养。

40.会耕会耪,无粪不长。

41.粪是庄稼宝,离它长不好。

42.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赣)

43.雨水明,夏至晴。(湘)

44.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桂)

45.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桂)

46.顶凌麦划耪,增温又保墒。

47.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

48.麦润苗,桑润条。

49.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50.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浙)

51.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湘)

52.种地别夸嘴,全凭肥和水。

53.粪大水勤,不用问人。

54.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55.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苏)

56.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湘)

57.水满塘,粮满仓,塘中无水仓无粮。

4、最难听懂方言陕西话精选

下面谜语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1. 制达-这里

2. 雾达-那里

3. 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Wer

4. 啊四-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握四

5. 野个-昨天

6. 前个-前天

7. 后个-后天

8. 明个-明天

9. 年四个-去年

10. 蹭-厉害

11. 碟-吃饭、打人

12. 四火--试一试,

13. 南常--困难,不容易办的

14. 谝--聊天,说话

15. 扎式--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

16. 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

17. 产活--好,舒服

18. 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

19. 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

20. 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

21. 马卡--差劲

22. 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

23. 细香、戏法--细致、仔细。

24. 聊砸列--很好,很美

25. 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

26. 打圆--周围、附近

27. 麻达--麻烦、问题

28. 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29. 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

30. 克里马擦--快点,英文:hurry up

31. 逼列--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32. 噶达马西一和滩一--乱七八糟一大堆

33. 列远-一边去

34. 都成送列--都成什么样了啊?

35. .成马列--程度形容词,例如快成马列,漂亮成马列

36. 饿贼--不太文明的用语,表示很惊讶的感叹。

37. 忒--很好,很棒

38. 饿--人称代词 我

5、莆田的方言谚语_莆田方言谚语大全

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这篇

龟笑团鱼无毛。

[注]团鱼:鳖。

[解]比喻缺少自知之明,五十步笑百步。

新粪池,好拉屎。

[注]粪池:厕所

[解]比喻抢先使用新工具,图新鲜。

乞食身,皇帝嘴。

[注]乞食:乞丐。

[解]出莆仙戏《丁花春》(后改编为《状元与乞丐》)。乞食身,皇帝嘴就是剧中讥讽当乞丐的阿毜的道白。比喻生活穷困的人却还要挑食。

用钱买炮倩侬放。

[注]倩侬:雇人家。

[解]比喻请别人替自己花钱。不过虽然是请别人放了鞭炮,但鞭炮声毕竟大家都听到了,还不是真正当冤大头。

做好无赏,拍破有赔。

[解]比喻干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亻不)成狗(亻不)成猫子。

[解]比喻非驴非马,不成样子。

勿曾生囝,先号名。

[解]比喻操之过急,未有成绩,就想庆功。传说源于仙游王举人九鲤湖祈梦得子故事。

临上轿,卜缠骨交。

[解]比喻事到临头才急着张罗,即临阵磨枪之意。旧时女子必须缠足,否则难以嫁出。此陋习早已废除,而谚语未改。

牛囝(亻不)别虎。

[解]比喻年轻人不知危险,无所畏惧。

牛囝勿曾桊鼻。

[解]比喻年轻未经挫折,不晓得厉害。

半目睁,半目瞌。

[注]瞌:闭上眼睛。

[解]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义。比喻看到了但不想认真去计较、干涉。

猪母见糟笃醉。

[解]一看见某物就迷上了。多喻好色之徒。

庐鼠尾再揪亦无血。

[解]比喻榨不出什么油水。

鸭母听雷公。

[解]比喻听不出所以然,一无所获。

乌贼死,嘴复卜硬。

[注]复卜:借音词,还要。

[解]比喻明摆的既成事实,还要狡辩。仙游说成鸭母死嘴复卜硬,喻意同。

鸡嘴捏做鸭嘴。

[解]比喻硬要歪曲事实。

以上这篇以上这篇

6、绍兴方言谚语精选

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这篇

眼睛一眨,(要生子的)鸡娘变鸭。

各人各爱,大姑娘欢喜驼背。

晴天带伞,肚饱带饭。

哈婆烂宁天要亮个

宁个窝里结勿焦

大姑娘,翘盎盎, 浪杆头里乘风凉, 今朝嫁出明朝生, 后日剃头放炮仗

海马屁打乱仗

落雪够欢喜

吃过肚记,话过忘记

眼睛一刹,老母鸡娘变鸭

底勿抖抖,想造三层楼

热里话大夜里,部萨来杭庙里

说话蛮好听,棺材毛竺钉

瞎子七西哈,透透鲜

臭鱼搭烂虾

叹眼乌娄娄,油炒闭眼豆!

海马屁打仗,螺丝肉搞酱

千沙沙,拜菩萨,菩萨话侬矮答答

应西西,样泡泡

吃力不套好,黄胖搡年糕

田要冬耕,儿子要亲生

大姑娘,翘盎盎。

脸孔红彤彤,心想嫁老公

生活勿学会,屁股像车袋。

聂乌设心肝

捏栽掘卟移

门后背雑污

黄狗当牛用

抱银(人)上吊

河嗦車(鬼)赶(轰)上岸

绿污苔哂干--汁头蛤恩牛哉

硬嚼螺丝壳

螺丝壳里作道场

以上这篇以上这篇

7、陕西民间谚语精选

陕西又称古朴秦川,元代设陕西行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今天给大家分享这篇好玩的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8、陕西方言谚语

十处乡风九不同。 (西安)

入国问禁,入乡问俗。 (咸阳)

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荞麦三棱麦颗尖,千里乡俗不一般。

娶媳妇穿孝衫,十里乡情不一般。 (汉中)

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渭南)

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安康)

一弯一曲,一乡一俗。 (渭南)

上地肩搭一根绳,出门爬坡靠步行。

[注] 这里说的是神木、府谷等丘陵沟豁地区农村生活习惯。

山高石头多,出门上下坡,路无五里平,担背累死人。

[注] 指吴堡县乡情。

风沙滚滚漫无边,白天还要把灯点;十年九旱秋不收,讨饭要往老山走。 (榆林)

[注] 指榆林北部地区昔日乡情。老山:泛指延安一带。

家有三声,日月兴隆。 (咸阳)

[注] 三声:指读书声、小儿哭声、织布机声。

庄稼户三件宝鸡飞猪咬娃娃吵。 (渭南)

人有三个不如意;蠢妻劣子走扇子门。 (西安?回族)

关中妇女有三爱;棉花搅团苜蓿菜。 (咸阳)

长安女人有三爱;酸杏搅团浆水莱。家家院有葡萄架,吃果歇凉又哄娃。 (西安)

高家的好枣刺,余寨的好小于。

[注] 高家、余寨:地名,在淳化县。

徐长村的好苇子,南北居寨的好女子。 (咸阳)

[注] 徐长村、南北居寨:地名,在淳化县。

沣河两岸好苇子,牛东第五桥好女子。 (西安)

[注] 牛东、第五桥:地名在户县。

岐山锅盔岐山面,岐山姑娘真好看。

诸村杨村堰河村,马王沙庄草场村,好货出在杨柳村。 (宝鸡)

[注] 好货:土语,这里指漂亮姑娘。杨柳村,蚊山县地名。

山青水秀赛江南,汉中姑娘桃花面。 (汉中)

丹凤眼,山阳脸,洛南尻子赛笸篮。 (商洛)

[注] 尻子:土语,即臀部。

关中妇女多勤俭,上炕剪子下炕镰。 (渭南)

三原颡,泾阳脚,高陵婆娘赛骆驼。 (西安)

[注] 颡(音sia)、脚;指当地妇女重视头和脚部妆饰。赛骆骆:喻吃苦耐劳。

米脂婆姨绥德汉,榆林女子赛貂蝉。 (榆林)

[注] 汉:俗称丈夫。

耀州瓷,出陈炉,如今落个大瓷壶。

[注] 大瓷壶:又称痴胡。土语,指特别老实的人,

关中人,生性犟,不置铺盖光烧炕,一面热,三面凉,烫的急了转个向。 (铜川)

紫阳一大怪,石头当瓦盖。 (安康)

[注] 紫阳县广产瓦石,人们用以盖房,故云。

东山石头西山蒜,黑山女人不用看。

[注] 东山、西山、黑山:村名,均在府谷县高石崖乡。不用看:指女子貌美,用不着挑选。

男人走口外,女人掏苦菜。 (榆林)

[注] 旧社会,陕北遇春荒时,男人去宁夏、内蒙古一带揽工,女人在家挖野莱度日。

东原好吹,南原好堆,西原好推,北原好背。 (咸阳)

[注] 东原、南原、酉原、北原:地名,屑彬县。好吹:指唢呐;好堆:指堆土攒肥;好推:推车子;好背:身披羊皮衣。

骑驴婆姨赶驴汉,怀里抱个肉圪蛋。 (榆林)

[注] 肉圪蛋:土语,幼儿。

养儿防老,养女解愁。

有儿不在夸,哭到坟里送到家。

男不叫花,女不叫发。

[注] 花、发:指人名。

外甥再好隔姓着,侄儿再好心另着。

三秋不顶一夏,好侄不顶瞎娃。

干大是个鳖,一年三料节。 (咸阳)

[注] 干大:土语,干爸。三料节:有了干儿要按正月追年、五月追端午、九月追九九的风俗去干儿家走亲,并送上长辈的礼物。

老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羊肉,一把卖切糕。 (西安?回族)

临潼人,吃稀饭,稀饭上边盖炒面,不用小碗用老碗,端上老碗到处窜。 (西安)

[注] 老碗:土语,粗瓷大碗。窜:串门子。此风习在冬季盛行。

进了落星湾,先吃柿子后吃烟。

[注] 落星湾盛产柿子和烟叶,当地人多用来招待客人。

亲戚来了做啥饭,荷包鸡蛋臊子面。 (宝鸡)

进门当做亲戚看,鼎罐给你唱乱弹。 (汉中)

[注] 唱乱弹:指用鼎罐在火塘上炖肉,罐中发出的响声。

洋芋糊汤疙瘩火,除过神仙就数我, (商洛)

[注] 昔日商洛大山中穷人生活情景。

穿得新,走得快,肚里装的酸白菜;穿得烂,走得慢,扁食疙瘩家常饭。

[注] 以往,榆林城东人省吃俭用,讲究穿戴;城西人则讲究吃喝,不太顾穿着。

早饭窝窝熬莱豇豆汤,中午烩莱捞饭喝拌汤,晚上和菜炒面是家常。

[注] 过去神木农家一日的饭食。

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注] 三边高原风情。

女十岁,鞋十对。 (榆林)

[注] 榆林民风,女子长到10岁时,就要学会做鞋,袜。

五脊六兽,简瓦包沟。

[注] 韩城民居的装饰。

芝川无太岁,建房不择日。 (渭南)

[注] 太岁:传说中的土神,挖土要避开太岁方位方安。

有钱没钱,庄子面南。

三孔石窑一院,苹果树栽在两岸。 (铜川)

暖窑热炕一盆火,稀饭咸菜泡蒸馍。 (延安)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 (咸阳)

南楼北厅巽字门,东西厢房并排齐。

[注] 韩城民居布局。

官住衙门客住店,韩城人住的四合院。

东房二八,西房四九,南房三七,北房一六。

[注] 指房高尺寸的尾数,如东房二八,就是一丈二尺八寸。

四合头院子歇檐厅,走马门楼挂红灯。 (渭南)

[注] 韩城民居制式。

车马打从头顶过,只闻鸡犬不见人。 (咸阳)

[注] 渭北原上,过去有不少农民住地窑,远处能听见鸡狗叫声,却看不见人的住处。

云里搭铺山头歇,伸手摸住半边月。 (汉中)

[注] 南郑县大巴山区人们的居住特点。

土打墙,泥抹房,几代人睡一盘炕。

[注] 三边民居特点。

有钱没钱都盖窑,城里城外都捣毛。 (榆林)

[注] 捣毛:贩运羊毛。

宁要门前热热闹闹,莫叫屋后有条大道。

长子不离老庄,次子不离马房。

[注] 民间分家习俗。

哥东弟西,老三出去。 (铜川)

房子单面盖,面条像裤带,眼镜头顶戴,女子不出外,烧饼像锅盖,有了辣子不吃菜,椅子不坐蹲起来,唱戏吵架分不开,姑娘上树比猴快,把好就叫?坏奶?。 (西安)

[注] 此谚即民间流传的陕西十大怪,亦称关中十大怪,个别地方说法略有不同。

堰河村,是模范,地上净得能擀面。 (宝鸡)

[注] 堰河村:在岐山县,全国著名卫生模范村。

御厨出蓝田,艺高天下传。

[注] 蓝田誉称厨师之乡,据说明代崇祯皇帝的御厨王承思、清代光绪皇帝和慈裕太后的御厨李芹溪和侯治荣都是蓝田县人。

蓝田勺勺客,四面八方飞。

[注] 勺勺客:厨师的俗称。

要找蓝田乡党,大小衙门厨房。 (西安)

[注] 谓蓝田厨师多。如今仍有许多蓝田人在中央机关、人民大会堂、驻外使领馆操厨。

柳林酒,东湖柳,女人手。 (宝鸡)

[注] 柳林:指凤翔县柳林镇,西风名酒产于该镇。东湖:在风翔东关,湖畔垂柳依依,景致幽雅。女人手:当地妇女手巧,善于编织。

正月猪,二月猫,三月婆娘满地跑。 (铜川)

正月响雷墓鼓堆,三月响雷麦鼓堆。 (咸阳)

[注] 当地民俗,认为正月打雷多灾,三月打雷丰产。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炒豆豆。 (西安)

二月小蒜,香死老汉。

过了三月三,行人着衣单。 (咸阳)

过了春分,不上新坟。

鬼不走干路。

[注] 喻清明节前后修坟祭祖时多雨。

9、少数民族谚语:壮族谚语

Bouxgaenx guh ngoenzndit,勤快人在大热天劳动,

Bouxgik guh ngoenzfwn.懒人在下雨天劳动。

Bouxgaenx gwn cix bwh ngoenznaj,勤快人为将来准备食物,

Bouxgik guh cix caj ngoenzlaeng.懒人做事总等明天。

Boux gaenx hong gwn noh,、勤于劳动的人吃肉,

Boux ak doj henx rin.喜欢赌博的人咬石头。

Bouxgaenx mbouj fouq hix lw gai,勤快人不富也剩米来卖,

Bouxgik mbouj dai dungx goj iek.懒人不死肚也饿。

Bouxgaenx mbouj lau ndit,勤快人不怕太阳光,

Bouxgik lau raemxraiz.懒人怕露水。

Bouxgaenx muengh ngoenzndit,勤快人盼望睛天

Bouxgik ngah ngoenzfwn.懒人喜欢雨天。

Aemj ndat nanz gwn,热稀饭难吃,

Sim vunz nanz rox.人心难测。

Aen muh cien diuz heuj,一个石磨千条牙,

Gveux ndij diuz sim ndeu.扭箩筐一条心。

Aenq haeux haeuj cang,估粮进仓,

Aenq ndang caiz buh.量体裁衣。

Aenq haeux haeuj cang估粮进仓,

Dag ndang caiz buh. 量体裁衣。

Aeu faexrangz guh duk,要竹笋做篾,

Cug faex rox goenq hoh.绑木懂断节。

Aeu hag duzrwi caez gip va,要学蜜蜂齐采花

Gaej lumj duza(duzga) gag ciengx bak.莫象乌鸦各养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