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各地方言版大全》属于谚语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爸爸去哪儿各地方言版大全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
江苏高淳:嗲嗲,偶跌到拉忒克撒!
溧阳:巴巴,窝到裸日忾?
丹阳:老则,到陆头开?
南通:巴巴,锁腊梨替?
苏州:脑子,克以挠得?
江阴:巴巴,到喇里K?
泰州:巴巴,你曲拿二呀?
大丰:吧吧,伞喇块?
扬州:巴巴,到拿歪地了?
盐城:巴巴,桑哪儿曲?
常德:拔拔完到活子克?
长沙:伢老子克哪哩?
临湘:巴巴到活去切?
汨罗:巴巴逗哦至气耍哎?
衡阳:巴巴和哪叠?
常德:拔拔完到活子壳?
张家界:嗲到哪孩儿替?
辰溪:粑粑到嗨克?
湘潭:牙老子唉我们切哦子地方撒?
安仁:巴巴碗男者乃低克?
冷水江:巴巴到乃气你那怎么说?
台湾话:芭比,我们去哪儿。
粤语:老豆,我地去边度。
四川话:老厚儿,我们去哪赶。
上海话:嗲嗲,阿拉起啥地方。
陕西话:哒哒,额们去阿达。
青岛话:爹,嫩去哪里?
无锡话:老爷啊~纳尼到喽搭去撒!
以上这篇是
2、各地芒种节气谚语大全
三联谚语大全配图
◆芒种闻雷,对农业生产好坏及未来天气均有一定的预示意义,反映在气象谚语中:
◇ 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桂)
◇ 芒种打雷是旱年。(湘、豫)
◇ 芒种打雷年成好。(湘)
◇ 芒种闻雷美自然。(陕)
◆芒种和夏至节气天气相关性较好,所以关于这两个节气的气象谚语很多,例如:
◇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鄂、湘、桂)
◇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辽、闽、赣)
◇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粤)
◇ 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贵)
◇ 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苏、桂、湘)
◇ 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赣)
◆长江中下游的黄梅天多半是从芒种节气后期开始的。农民对芒种节气的雨水很关心,故流传下来的气象谚语很多。如下:
◇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
◇ 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
◇ 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湘)
◇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
◇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贵)〔指阴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 芒种节气的风和气温与未来天气有一定的预示意义,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 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湘)
◇ 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皖)
◇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苏、冀)
◇ 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湘)
◇ 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湘)
◇ 芒种日晴热,夏天多大水。(浙)
3、爸爸去哪儿各地方言版大全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
江苏高淳:嗲嗲,偶跌到拉忒克撒!
溧阳:巴巴,窝到裸日忾?
丹阳:老则,到陆头开?
南通:巴巴,锁腊梨替?
苏州:脑子,克以挠得?
江阴:巴巴,到喇里K?
泰州:巴巴,你曲拿二呀?
大丰:吧吧,伞喇块?
扬州:巴巴,到拿歪地了?
盐城:巴巴,桑哪儿曲?
常德:拔拔完到活子克?
长沙:伢老子克哪哩?
临湘:巴巴到活去切?
汨罗:巴巴逗哦至气耍哎?
衡阳:巴巴和哪叠?
常德:拔拔完到活子壳?
张家界:嗲到哪孩儿替?
辰溪:粑粑到嗨克?
湘潭:牙老子唉我们切哦子地方撒?
安仁:巴巴碗男者乃低克?
冷水江:巴巴到乃气你那怎么说?
台湾话:芭比,我们去哪儿。
粤语:老豆,我地去边度。
四川话:老厚儿,我们去哪赶。
上海话:嗲嗲,阿拉起啥地方。
陕西话:哒哒,额们去阿达。
青岛话:爹,嫩去哪里?
无锡话:老爷啊~纳尼到喽搭去撒!
以上这篇是
4、莆田的方言谚语_莆田方言谚语大全
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这篇
龟笑团鱼无毛。
[注]团鱼:鳖。
[解]比喻缺少自知之明,五十步笑百步。
新粪池,好拉屎。
[注]粪池:厕所
[解]比喻抢先使用新工具,图新鲜。
乞食身,皇帝嘴。
[注]乞食:乞丐。
[解]出莆仙戏《丁花春》(后改编为《状元与乞丐》)。乞食身,皇帝嘴就是剧中讥讽当乞丐的阿毜的道白。比喻生活穷困的人却还要挑食。
用钱买炮倩侬放。
[注]倩侬:雇人家。
[解]比喻请别人替自己花钱。不过虽然是请别人放了鞭炮,但鞭炮声毕竟大家都听到了,还不是真正当冤大头。
做好无赏,拍破有赔。
[解]比喻干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亻不)成狗(亻不)成猫子。
[解]比喻非驴非马,不成样子。
勿曾生囝,先号名。
[解]比喻操之过急,未有成绩,就想庆功。传说源于仙游王举人九鲤湖祈梦得子故事。
临上轿,卜缠骨交。
[解]比喻事到临头才急着张罗,即临阵磨枪之意。旧时女子必须缠足,否则难以嫁出。此陋习早已废除,而谚语未改。
牛囝(亻不)别虎。
[解]比喻年轻人不知危险,无所畏惧。
牛囝勿曾桊鼻。
[解]比喻年轻未经挫折,不晓得厉害。
半目睁,半目瞌。
[注]瞌:闭上眼睛。
[解]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义。比喻看到了但不想认真去计较、干涉。
猪母见糟笃醉。
[解]一看见某物就迷上了。多喻好色之徒。
庐鼠尾再揪亦无血。
[解]比喻榨不出什么油水。
鸭母听雷公。
[解]比喻听不出所以然,一无所获。
乌贼死,嘴复卜硬。
[注]复卜:借音词,还要。
[解]比喻明摆的既成事实,还要狡辩。仙游说成鸭母死嘴复卜硬,喻意同。
鸡嘴捏做鸭嘴。
[解]比喻硬要歪曲事实。
以上这篇以上这篇
5、绍兴方言谚语精选
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这篇
眼睛一眨,(要生子的)鸡娘变鸭。
各人各爱,大姑娘欢喜驼背。
晴天带伞,肚饱带饭。
哈婆烂宁天要亮个
宁个窝里结勿焦
大姑娘,翘盎盎, 浪杆头里乘风凉, 今朝嫁出明朝生, 后日剃头放炮仗
海马屁打乱仗
落雪够欢喜
吃过肚记,话过忘记
眼睛一刹,老母鸡娘变鸭
底勿抖抖,想造三层楼
热里话大夜里,部萨来杭庙里
说话蛮好听,棺材毛竺钉
瞎子七西哈,透透鲜
臭鱼搭烂虾
叹眼乌娄娄,油炒闭眼豆!
海马屁打仗,螺丝肉搞酱
千沙沙,拜菩萨,菩萨话侬矮答答
应西西,样泡泡
吃力不套好,黄胖搡年糕
田要冬耕,儿子要亲生
大姑娘,翘盎盎。
脸孔红彤彤,心想嫁老公
生活勿学会,屁股像车袋。
聂乌设心肝
捏栽掘卟移
门后背雑污
黄狗当牛用
抱银(人)上吊
河嗦車(鬼)赶(轰)上岸
绿污苔哂干--汁头蛤恩牛哉
硬嚼螺丝壳
螺丝壳里作道场
以上这篇以上这篇
6、福清方言谚语、俗语集锦
于福清历史上居民迁徙频繁,特别是近现代海禁打开后,不仅与内地往来频繁,与海外交流也多起来,这必然影响到福清地方的语言状况。在福清境内通行的主要方言有福清话、南话和兴化话。福清话即福清方言,南话即闽南方言,兴化话即莆田方言。
福清方言谚语、俗语集锦:
1、大张老虎威。
2、出门穿棉袄——老客。
3、养老鼠咬布袋。
4、相公被马累。
5、初三前,十八后。
6、相骂莫骂吃,相打莫打额。
7、面好看,底通珑(没底)。
8、觑贼长长暝,做贼那(只)一更。
9、骗仔落摇篮。
10、肯死都有鬼做。
11、牛头亻不(不)扌弱 (抓),扌弱 牛尾。
12、有福自然来,没福冇块(没处)来。
13、什乇病都能医,想食(吃)病冇乇(没办法)医。
14、(宰)死牛拆破厝——十赔九不足。
15、不(要)听京城事,去问乡下哥。
16、好仔有乇挨(可以寄托希望),歹仔再亻西 (多)冇乇使(没有用)。
17、人靠衣妆,马靠鞍。
18、不(要)生仔,齐出力。
19、吃屎冇认迹。
20、好天走里拉(到处有人要),逿(下)雨冇块(无处)食(吃)。
21、麦贵吃饼别人出钱。
22、气气会打死人。
23、一拳难抵四手。
24、花对花,柳对柳,破畚箕对破扫帚。
25、吃是福气,坐是命。
26、一级欺一级,五九欺六一。
27、不(要)吃鸡蛋,自己养鸡母。
28、乌鸡母疼乌鸡仔。
29、有种落土有种收。
30、捉贼呒(不)等到县。
31、光饼草索(火把),一人一好。
32、扫厝扫厝边,洗脸洗耳边。
33、路中讲话,草缝有人。
34、南风吹过北,有钱买稻那(只)是壳。北风吹过南,有钱买稻蒙(可)去担。
35、月再光,也勿会 (不会)曝(晒)粟(谷)。
36、冇症(没本事)拾蔗粕(蔗碴)。
37、做田冇师傅,那八(只懂)用肥堆满丘。
38、猫冇暝(晚饭),犬冇昼(中饭)。
39、海水浪浪,有时船头会相碰。
40、有姑有姑丈,冇姑山头野和尚。
41、粪池屎冇臭,蒙(越)墙(扬)蒙臭。
42、大秤冇(不)搭 (准),秤仔才搭。
43、好酒淀瓮底。
44、单身哥三十六鹅(缺),娶一个老婆,诸乇都冇。
45、好乇(东西)轮呒(不)到老和尚。
46、猴龙王倒拍(打)猪八戒。
47、吃兴(喜欢),做冇想;赚钱又要软;又要晚去,又要早转(回)。
48、钝刀利手。
49、莫惊(怕)勿会 (不)八(识)货,那惊(只怕)货比货。
50、鸭母走(跑)了,用鸭蛋去丢。
51、花有千日开,人冇百日好。
52、对面牵牛(不会)过栏。
53、一片钱掉粪池,七片钱捞转来(回来)。
54、歹牛歹马牵去(宰),顽妻拗子没力挨(毫无办法)。
55、夫妻俩相骂,铺头骂,铺尾好。
56、会做勿会(不会)算。
57、耳聋爱听话,病哑爱造话。
58、水盘过碗会减,话盘过嘴会变。
59、大人骗伲仔(小孩),跋(跌)倒会大(长得快)。
60、死猪活猪平平(宰)。
61、炉着(要)用钱买,仔着(要)破腹生。
62、好吃诸娘冇顾家,苍蝇蚊子遭(围)碗脚。
63、财主嘴,乞丐命。
64、不(要)做元帅头凿空(孔)。
65、脚踏你门三般相,冇看厝底,也看你面相。
66、相骂莫骂食(吃),相打莫打额。
67、尼姑做新人,一做就不像形。
68、田瘦,连田螺也瘦。
69、矮人有计:不是假拉屎,就是假挑刺。
70、好心乞(被)雷拍(打),歹心做阿伯。
71、打粪龊(污垢)有趁(赚),臭气难受。
72、借钱一样面,讨钱一样面。
73、亲兄弟明算数。
74、一箂(箩筐)黄瓜都是头。
75、赌博吃鸦片,打死都呒(不)变。
76、剃头剃别人,勿会(不会)剃自家。
77、老鼠爬天盘箩——自称。
78、路头担点心,路尾担铁钉。
79、砍头生意有人做,折本生意冇(没)人做。
80、莫论亲疏钱做人。
81、水盘过碗会减,话盘过嘴会变。
82、死看是困,火烧厝看是做蜢降(熏蚊)。
83、官字两个口。
84、粗麦幼豆,大大榷(块)番薯。
85、诸娘仔(少女)粪池兜杏菜——大得快。
86、疼你六月火笼,十二月蒲扇。
87、风透(大)有梨拾。
88、冇毛鸡仔假大格。
89、偷吃猫假做家(节约)。
90、骗鬼吃粗糠。
91、牛不牵,屎不拉。
92、吃饭快拉屎粗。
93、孽(强悍)牛损绳,热粥损配(菜)。热嫫(妻)损婿(夫)。
94、移山倒海,心性难改。
95、打狗也要待主人。
96、眉毛都冇剃都呒(不会)长,胡须一直剃一直长。
97、大雾勿会(不)开成大雨。
98、跋(跌)倒还扌马 (抓)一把沙。
99、柴换炭,齐好看。
100、有着(在)破布袋,冇着(在)丈二布。
101、医生医天下,自病冇人医。
102、坐落(下)讲别人,起乞(被)人讲。
103、替犬做风水。
104、老鼠着(在)佛殿下听经。
105、有吃冇(没)吃人不知,衣衫烂褛乞(被)人欺。
106、有裙冇(没)裤,世事着(要)顾。
107、担油老妈(婆)头发光,宰猪老妈大股腔(屁股),担花老妈有乇(东西)妆(打扮)。
108、秋前三日你莫赶,秋后三日你莫懒。
109、是金金赤赤,是银白雪雪。
110、请鬼医病,冇医冇病,蒙(越)医蒙病。
111、九家富,难济一家穷。
112、吃饭六十三,戏箱冇(没)人担。
113、小孩冇读书,不如一头猪;书若读冇(透),不如一头犬。
114、歹田一季,歹妻一世。
115、得人钱财,替人收埋。
116、八月十五过,蛏蛤冇(没)底厝(进家门)。
117、慌人做冇事;慌犬吃冇屎。
118、鹅还想管鸭
119、有姑有姑替,冇姑大麦也变齑(麦粉)。
120、锁匙锁公子,勿会(不会)锁小人。
121、先是人情后是债,嘴里吃,腹底算。
122、一年做到暝,那(只)做三十暝。
123、贼去才关门。
124、长船短马矮诸娘。
125、年老学拳头打鬼。
126、命带铰刀爿(剪刀片),铁扫帚。
127、一世做官七世愆。
128、土厨刣(宰)猪母。
129、骂猫给犬听。
130、财主嘴,乞丐命。
131、等水难涨,等船难浮。
132、财多不算富,子多不算穷。
133、主人固(还)好,犬固歹。
134、田园日日做,亲戚淡淡走。
135、有嘴讲别人,冇嘴讲自家。
136、死嫖活赌绝嗣吃。
137、烧火厝跑去摸(找)尿壶。
138、乌鸦叫别人死。
139、人闲四月八,牛闲五日节(端午节)。
140、章鱼吃脚吃手。
141、别人猪脚做面皮。
142、人比人,气死人。
143、便宜冇好货,好货冇便宜;一分钱一分货。
144、冇半成,也不敢进城;冇两下,也不敢走乡下。
145、和尚不顾别人嫫(妻)。
146、年年十八春。
147、有势给势害,没势才自在。
148、春和寒,冬和暖。
149、赌博输穷鬼,狗吠赖呆(龌龊)人。
150、老鼠逿(掉)臭沟,亻不 (不)死也去一重皮。
151、好乇不中饱人厌。
152、生鸡蛋冇(没有),拉鸡屎有。
153、酒肉朋友,钱财嫫(妻)仔。
154、冇惊(不怕)火烧厝,那惊(只怕)逿底(掉进)粪池厝。
155、活六十六,难保脚手和双目。
156、矮人短秤哈叭狗。
157、屎拉尿壶——罕见。
158、深江大海冇块(处)拉尿。
159、出门带雨伞,又遮雨又遮日。
160、好牛使死了。
161、齐困到九领被十领席(席),心事摸勿会 (不会)着。
162、嘴舌没骨会害死人。
163、戏好看,难为东家主。
164、姻缘天注定。
165、纸鹞一起,勿会(不会)顾麦熟。
166、后生仔比扒扒(趾高气扬);老货仔恰(拾)尾煞(最后一次)。
167、天下冇皇帝,那八(只知)脚手快。
168、尿急,冇顾亲戚。
169、棉被又破,虼蚤又亻西 (多)。
170、三分人面七分妆,七分面貌亻不使(不用)妆。
171、钱财莫露现。
172、一千冇籴(不如)八百现,八百冇籴三百拈(拿),三百冇籴一碗面。
173、铁钉钉大柱——硬定了。
174、雨打芒种头,鱼虾目滓(眼泪)流(无雨)。
175、有势给势害,冇势正自在。
176、地理地理,一人一理。
177、天变一时间,人变万般难。
178、阎王也欠鬼仔债。
179、歹仔胜过隔壁厝。
180、天热思量溪(洗澡),逿(下)雨思量妻。
181、一次见官,一次胆大。
182、功德做草埔——落空。
183、嘴是舂臼,蒙(越)吃蒙有。
184、病哑(哑巴)看见鬼牙硬。
185、风水轮流转,三年水流东,三年水流西。
186、瓮底打拳,有力冇块(无处)使。
187、跟人比着(要)去死;跟人拼(比),冇这命。
188、蚱蜢弄(挑衅)鸡角(大公鸡),鸡角翻转头,蚱蜢会落头。
189、冇粮难驻兵,冇柴断火烟。
190、密密钉秤,固好(还好过)讨趁(谋生赚钱)。
191、十八腻腻煮乇(东西)有味。
192、千里做官为了嘴。
193、火吹过(灭)都是贼。
194、不(快要)嫁诸娘冇心成绪。
195、做戏给人看,呺假(说假话)一大半。
196、 亲人流鼻血。
197、平平路也会跌死人。
198、鸭母妆死,嘴固(还)是扁的。
199、有的树上掉落来,冇的树下掉上去。
200、放屁安犬心。
7、陕西方言谚语
十处乡风九不同。 (西安)
入国问禁,入乡问俗。 (咸阳)
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荞麦三棱麦颗尖,千里乡俗不一般。
娶媳妇穿孝衫,十里乡情不一般。 (汉中)
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渭南)
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安康)
一弯一曲,一乡一俗。 (渭南)
上地肩搭一根绳,出门爬坡靠步行。
[注] 这里说的是神木、府谷等丘陵沟豁地区农村生活习惯。
山高石头多,出门上下坡,路无五里平,担背累死人。
[注] 指吴堡县乡情。
风沙滚滚漫无边,白天还要把灯点;十年九旱秋不收,讨饭要往老山走。 (榆林)
[注] 指榆林北部地区昔日乡情。老山:泛指延安一带。
家有三声,日月兴隆。 (咸阳)
[注] 三声:指读书声、小儿哭声、织布机声。
庄稼户三件宝鸡飞猪咬娃娃吵。 (渭南)
人有三个不如意;蠢妻劣子走扇子门。 (西安?回族)
关中妇女有三爱;棉花搅团苜蓿菜。 (咸阳)
长安女人有三爱;酸杏搅团浆水莱。家家院有葡萄架,吃果歇凉又哄娃。 (西安)
高家的好枣刺,余寨的好小于。
[注] 高家、余寨:地名,在淳化县。
徐长村的好苇子,南北居寨的好女子。 (咸阳)
[注] 徐长村、南北居寨:地名,在淳化县。
沣河两岸好苇子,牛东第五桥好女子。 (西安)
[注] 牛东、第五桥:地名在户县。
岐山锅盔岐山面,岐山姑娘真好看。
诸村杨村堰河村,马王沙庄草场村,好货出在杨柳村。 (宝鸡)
[注] 好货:土语,这里指漂亮姑娘。杨柳村,蚊山县地名。
山青水秀赛江南,汉中姑娘桃花面。 (汉中)
丹凤眼,山阳脸,洛南尻子赛笸篮。 (商洛)
[注] 尻子:土语,即臀部。
关中妇女多勤俭,上炕剪子下炕镰。 (渭南)
三原颡,泾阳脚,高陵婆娘赛骆驼。 (西安)
[注] 颡(音sia)、脚;指当地妇女重视头和脚部妆饰。赛骆骆:喻吃苦耐劳。
米脂婆姨绥德汉,榆林女子赛貂蝉。 (榆林)
[注] 汉:俗称丈夫。
耀州瓷,出陈炉,如今落个大瓷壶。
[注] 大瓷壶:又称痴胡。土语,指特别老实的人,
关中人,生性犟,不置铺盖光烧炕,一面热,三面凉,烫的急了转个向。 (铜川)
紫阳一大怪,石头当瓦盖。 (安康)
[注] 紫阳县广产瓦石,人们用以盖房,故云。
东山石头西山蒜,黑山女人不用看。
[注] 东山、西山、黑山:村名,均在府谷县高石崖乡。不用看:指女子貌美,用不着挑选。
男人走口外,女人掏苦菜。 (榆林)
[注] 旧社会,陕北遇春荒时,男人去宁夏、内蒙古一带揽工,女人在家挖野莱度日。
东原好吹,南原好堆,西原好推,北原好背。 (咸阳)
[注] 东原、南原、酉原、北原:地名,屑彬县。好吹:指唢呐;好堆:指堆土攒肥;好推:推车子;好背:身披羊皮衣。
骑驴婆姨赶驴汉,怀里抱个肉圪蛋。 (榆林)
[注] 肉圪蛋:土语,幼儿。
养儿防老,养女解愁。
有儿不在夸,哭到坟里送到家。
男不叫花,女不叫发。
[注] 花、发:指人名。
外甥再好隔姓着,侄儿再好心另着。
三秋不顶一夏,好侄不顶瞎娃。
干大是个鳖,一年三料节。 (咸阳)
[注] 干大:土语,干爸。三料节:有了干儿要按正月追年、五月追端午、九月追九九的风俗去干儿家走亲,并送上长辈的礼物。
老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羊肉,一把卖切糕。 (西安?回族)
临潼人,吃稀饭,稀饭上边盖炒面,不用小碗用老碗,端上老碗到处窜。 (西安)
[注] 老碗:土语,粗瓷大碗。窜:串门子。此风习在冬季盛行。
进了落星湾,先吃柿子后吃烟。
[注] 落星湾盛产柿子和烟叶,当地人多用来招待客人。
亲戚来了做啥饭,荷包鸡蛋臊子面。 (宝鸡)
进门当做亲戚看,鼎罐给你唱乱弹。 (汉中)
[注] 唱乱弹:指用鼎罐在火塘上炖肉,罐中发出的响声。
洋芋糊汤疙瘩火,除过神仙就数我, (商洛)
[注] 昔日商洛大山中穷人生活情景。
穿得新,走得快,肚里装的酸白菜;穿得烂,走得慢,扁食疙瘩家常饭。
[注] 以往,榆林城东人省吃俭用,讲究穿戴;城西人则讲究吃喝,不太顾穿着。
早饭窝窝熬莱豇豆汤,中午烩莱捞饭喝拌汤,晚上和菜炒面是家常。
[注] 过去神木农家一日的饭食。
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注] 三边高原风情。
女十岁,鞋十对。 (榆林)
[注] 榆林民风,女子长到10岁时,就要学会做鞋,袜。
五脊六兽,简瓦包沟。
[注] 韩城民居的装饰。
芝川无太岁,建房不择日。 (渭南)
[注] 太岁:传说中的土神,挖土要避开太岁方位方安。
有钱没钱,庄子面南。
三孔石窑一院,苹果树栽在两岸。 (铜川)
暖窑热炕一盆火,稀饭咸菜泡蒸馍。 (延安)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 (咸阳)
南楼北厅巽字门,东西厢房并排齐。
[注] 韩城民居布局。
官住衙门客住店,韩城人住的四合院。
东房二八,西房四九,南房三七,北房一六。
[注] 指房高尺寸的尾数,如东房二八,就是一丈二尺八寸。
四合头院子歇檐厅,走马门楼挂红灯。 (渭南)
[注] 韩城民居制式。
车马打从头顶过,只闻鸡犬不见人。 (咸阳)
[注] 渭北原上,过去有不少农民住地窑,远处能听见鸡狗叫声,却看不见人的住处。
云里搭铺山头歇,伸手摸住半边月。 (汉中)
[注] 南郑县大巴山区人们的居住特点。
土打墙,泥抹房,几代人睡一盘炕。
[注] 三边民居特点。
有钱没钱都盖窑,城里城外都捣毛。 (榆林)
[注] 捣毛:贩运羊毛。
宁要门前热热闹闹,莫叫屋后有条大道。
长子不离老庄,次子不离马房。
[注] 民间分家习俗。
哥东弟西,老三出去。 (铜川)
房子单面盖,面条像裤带,眼镜头顶戴,女子不出外,烧饼像锅盖,有了辣子不吃菜,椅子不坐蹲起来,唱戏吵架分不开,姑娘上树比猴快,把好就叫?坏奶?。 (西安)
[注] 此谚即民间流传的陕西十大怪,亦称关中十大怪,个别地方说法略有不同。
堰河村,是模范,地上净得能擀面。 (宝鸡)
[注] 堰河村:在岐山县,全国著名卫生模范村。
御厨出蓝田,艺高天下传。
[注] 蓝田誉称厨师之乡,据说明代崇祯皇帝的御厨王承思、清代光绪皇帝和慈裕太后的御厨李芹溪和侯治荣都是蓝田县人。
蓝田勺勺客,四面八方飞。
[注] 勺勺客:厨师的俗称。
要找蓝田乡党,大小衙门厨房。 (西安)
[注] 谓蓝田厨师多。如今仍有许多蓝田人在中央机关、人民大会堂、驻外使领馆操厨。
柳林酒,东湖柳,女人手。 (宝鸡)
[注] 柳林:指凤翔县柳林镇,西风名酒产于该镇。东湖:在风翔东关,湖畔垂柳依依,景致幽雅。女人手:当地妇女手巧,善于编织。
正月猪,二月猫,三月婆娘满地跑。 (铜川)
正月响雷墓鼓堆,三月响雷麦鼓堆。 (咸阳)
[注] 当地民俗,认为正月打雷多灾,三月打雷丰产。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炒豆豆。 (西安)
二月小蒜,香死老汉。
过了三月三,行人着衣单。 (咸阳)
过了春分,不上新坟。
鬼不走干路。
[注] 喻清明节前后修坟祭祖时多雨。
8、武汉市蔡甸区方言谚语_蔡甸的方言谚语
一九二九,不能伸手,三九四九,凌破地白,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河开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二、四、八月乱穿衣
三月三,九月九,无事不到江边走
五月吃了粽,才把寒衣送
八月冷,九月温,十月有个小阳春
八月初一难得雨,九月初一难得晴
重阳无雨看三十,三十无雨一冬干
云向东,一场空,云往西,披蓑衣,云向南,雨潺潺,云向北,晒大麦
早看东,晚看西
立秋一日,水冷三分
春分秋分,昼夜般本
有雨四方亮,无雨顶头光
西黑不过午
上爬初三雨,下怕十六阴
9、各地婚俗谚语大全
各地婚俗
海州婚俗谚语
不婚不嫁,不成天下。
一辈没好妻,三辈没好子。
结婚不宜早,只要配的好。
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
莫看容颜,要看心眼。
妻子要小,二麦要老。
买屋看墙,娶妻看娘。
买猪不买圈,媳妇靠教劝。
女大三,抱金砖。
女大四,没意思。
女大五,欺了祖。
心邪做贼,嘴馋做媒。
天下无媒人,人间断了根。
种好一半麦,妻好一辈福。
夫妻常吵闹,邻居都看笑。
夫妻不和,奸人来乘。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宽心。
男人无妻不成家,女人无夫浪淘沙。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会选选儿郎,不会选图家当。
买马不买缰,娶妻不问娘。
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回头亲,穷断筋。
姑做婆,闹不和。
姨做婆,孩不多。
世上三样宝,丑妻薄田破棉袄。
天下事难如人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北方蒙古族婚俗趣话
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曾盛行抢婚习俗,男方家召集人马将对方家的女儿抢来和自己儿子成亲,如果没有抢成功,两家会结下冤仇。公元十三世纪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才普遍实行聘婚制。
蒙古族的婚俗是从求亲开始的,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有一句蒙古族婚俗谚语说:“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全羊到女家“下聘”,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
蒙古族的婚俗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异,但都非常隆重。新娘到了男家,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礼,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额吉(妈妈)给新娘梳头。
婚宴通常摆设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
婚宴上“求名问庚”是不可少的:新郎要半跪求问新娘的乳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们要出些影射乳名的词语,让新郎猜答或相互对歌,直到女方说出真实乳名……求名问庚犹如一场智力竞赛,尽显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聪明智慧。
义乌婚俗谚语
“有钿讨个老婆大,无钿讨个平腰盘,自背自抱大。”这是一句在义乌民间流传很广的谚语,道出了早年贫富人家不同的婚娶方式。有钿讨个老婆大,是指有钱人家男子尚小时父母就替他操办婚事,娶的老婆年龄往往比自己大得多,所谓“廿岁姐,七岁郎”:廿岁姐,嫁个七岁郎,脱鞋脱袜抱上床,穿鞋穿袜送书房,先生问我是姐还是娘?弗是姐,弗是娘,是前世修来的老婆娘。无钿讨个平腰盘,是指早年贫苦人家怕将来娶不起老婆,往往去抱个童养媳来。
“一家囡百家求,一家成功九十九家休。”女方在择偶时,男方的门第、人品、性格、年龄以及生辰八字都会考虑在内,权衡利弊,评判高低。往往有些女的高不凑低不就,以致大龄后不得不降格要求,所谓“东拣西拣,拣个仰天灯盏”。如果女方家一时无法应允下来,男方就会找媒婆去“公关”。上世纪八十年代义乌民间有句顺口溜:“爷不肯,红西湖大前门;娘不肯,糖霜藕粉;小娘不肯,胭脂水粉;哥弟不肯,青柴木棍。”
民间的传统婚姻观念是嫁娶有序,姐先嫁,兄先娶。随着年代变迁,冲破这观念的越来越多,所谓“大麦好挂树,小麦熬不住”。这句话本意是指大麦割下来后可以长挂树上催老后再脱粒,而小麦割下后应马上脱粒,否则黄梅时节麦粒容易霉变,这句话后来演变为对“妹先姐嫁,弟先兄娶”的一种戏称。
“讨老婆早不如生儿早。”义乌民间的婚俗礼仪包涵了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之外,也添加一些“雅谑”的成份在里头,以致婚礼上谐趣横生,笑声不断。比如说,义乌人把新郎倌叫做“新汤罐”,而讨“七字果”时的利市话许多都是搞笑版。比如:新女人,肚脐揩揩,讨个红尜尜;新女人,头戴花,生出姆囡做官;落花生,两粒头,两公婆,眠共头;新女人,凑双几,生姆真容易;新女人,鼻梁直,生姆不要力等等。
濮阳生活习俗:婚俗
濮阳境内婚俗,大抵解放前依旧俗,解放后从新尚,然亦有旧俗的保留,为半新半旧式,兹仅对旧式婚俗作一简介。
旧式婚俗的程序,盖由古时“六礼”--纳彩礼问名字,及出生年月、算命、送礼、定婚期、迎亲,沿循至今。但由于地区、贫富不同,其仪式与繁简差异很大,现就濮阳相近者,略述如下:
·说媒
旧时男二十而冠,女十五而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今皆然。男女结全,中有介绍人。曰“媒人”,亦曰“媒妁”。媒人据男女双方门第、经济条件及属相从中介绍。属相不合,即使门户相对,亦不得成婚。如男女属龙虎,曰“龙虎相对”;属狗兔,曰“狗兔想克”;属鸡猴,曰“鸡侯不到头”等。在这一封建迷信恶俗下,不知耽误了多少好姻缘,今日应彻底批判。
·换贴
换贴亦曰“换启”,有小启、大启,盖有媒人将男女名字、生辰年月帷贴告诉对方。男方要馈送钗环首饰或银币、布料等物作为聘礼,女方收下,方算定婚。
·定婚期
由男女生辰八字择定吉日,备好礼物柬帖由媒人通知女方,以女方许可为定。所谓吉日,即黄道吉日。迷信星宿者认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等六辰,是吉神值日之日,为黄道吉日,这天是诸事皆宜,大吉大利的日子。此迷信愚论,不可取信。
·迎亲
男方按择定吉日,备彩轿两顶,吉酒两坛,喜盒二架,彩旗十面(多少不等),路分两道,前有三筒枪(或鞭炮)、大锣开道,后有唢呐伴奏,吹吹打打,好不热闹,谓之“小登科”。贫家则以牛车相迎,车张席棚,附两绣球,前后用红花被遮掩,一切礼仪从简。
新郎到女家,由陪客人迎至中堂,略备烟茶稍待,俟新娘梳妆打扮完毕,泣别父母,方上桥回程。女上轿时用椅抬架,或人轿内将鞋换掉,谓“不沾娘家土”。旧时有赛轿、赛车之风。轿抄小路,车走大道,出村扬鞭摧马,快奔如飞,故迎亲车与送客车多用彪肥骏马和好车把,以免掉队丢丑。
·燎轿与过鞍
彩轿到家不许落地,待用谷秆裹鞭炮燎轿一周,方可著地,名曰驱除狐妖鬼邪。新娘下轿,头门置一马鞍,过鞍者,谓不在经期,不过鞍者,谓在经期,寓有“好马不把双鞍备,好女不嫁二夫男”之意。
·拜堂与坐帐
新娘下轿,红毡铺地,由两十全妇女搀扶,旁有丽妇将麦麸伴铜钱撒向新娘头上,谓之“撒喜钱”。时正堂前置一彩桌,桌上放一斗,盛有高粱,内插一秤,秤上挂一磬。新郎、新娘走至桌前,有司礼者主持婚礼,高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然后同坐红帐下一条凳上,谓之“坐帐”。坐时男压女衣裙,同饮一杯酒,名曰“交杯酒”(此项亦有在晚上进行),嗣后拥入洞房。
·绞脸与填枕
绞脸亦曰开脸,在当天下午(有在第二天上午),由一巧妇用红线给新妇绞脸。绞时以粉拂面,歌曰:“开新脸,使新线,今年吃火烧,明年吃喜面”。又歌曰:“婆家脸,娘家脖,也喂马,也喂骡”。填枕, 用麦秸填入枕头内,一般由新婚夫妇,亦有两十全妇女代填,并放有籽棉和红枣,寓意“早生子”。填时歌曰:“今年铺干草,明年生个小(男孩)”,又歌曰:“你一把,我一把,又喂骡子,又喂马”。晚上邻人散去,新娘拿出蜜蜜果(用糖烤制的火烧)给丈夫吃,表示夫妻团圆,生活美满。
·闹房与听房
闹房多在晚上,洞房拥满妇孺,调笑戏谑,以博新娘一笑为快,有甚者将新郎、新娘拥在一起,碰头接吻,众皆大笑为止。听房,则待新郎、新娘入睡后。潜在窗下,细听房内动静及谈话,如有所获,翌日争相告闻,以羞新娘。
·出拜与认门
结婚第二天,新妇要出拜公婆及族长,族长则以钱物相馈,有亲戚长者在亦如此。此乃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可作新娘体己。结婚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去岳家认门,亦曰“走三天”。新妇婿是向岳父母及族长叩头,与妻同呼尊称。上午岳家盛宴招待,下午同回,女不得留住,待在婆家住九天,方得回门。回门后先住七天,以后再住八天,故有“先住七,后住八,发了婆家发娘家”之谚语。
10、各地中秋节谚语大全
八月十五人节 (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 瓜果石榴列满盘 (邢台)
八月十五停活的 冬至节,教学的 (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六月割禾有钱收 到中秋,赛摸秋 (湖北鄂西·土家)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石家庄)
冬唔饱,夏唔饱, 八月十五食餐饱。 (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五月回港扒龙舟 七月烧纸盂兰节 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 (茂名)
11、各地婚俗经典谚语大全
会选选儿郎,不会选图家当。
买马不买缰,娶妻不问娘。
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回头亲,穷断筋。
姑做婆,闹不和。
姨做婆,孩不多。
世上三样宝,丑妻薄田破棉袄。
天下事难如人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
莫看容颜,要看心眼。
妻子要小,二麦要老。
买屋看墙,娶妻看娘。
买猪不买圈,媳妇靠教劝。
女大三,抱金砖。
女大四,没意思。
女大五,欺了祖。
心邪做贼,嘴馋做媒。
天下无媒人,人间断了根。
种好一半麦,妻好一辈福。
夫妻常吵闹,邻居都看笑。
夫妻不和,奸人来乘。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宽心。
男人无妻不成家,女人无夫浪淘沙。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12、秋分各地谚语大全
◆有关秋分的气象谚语湖南、河北两省的较多,如:
秋分有雨寒露凉。(湘)
秋分有雨天不干。(湘)
秋分北风多寒冷。(湘)
秋分秋分,雨水纷纷。(冀)
秋分冷雨来春早。(冀)
秋分以后雪连天。(冀)
秋分出雾,三九前有雪。(冀)
秋分冷得怪,三伏天气坏。(冀)
秋分东风来年旱。(冀)
秋分前后偏北风多,主霜早。(冀)
◆有关冷暖的气象谚语有:
早上凉,中午热,要下雨,得半月。(豫)
早晚冷,中午热,要下雨还得半个月。(粤)
早晨冷,午后热,要想下雨等半月。(鲁)
早晨冷,晌午热,落雨也得半个月。(甘)
◆以晴、雨为依据,预测后期的天气谚有:
秋分天晴必久旱。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秋分有雨,寒露有冷。
秋分有雨来年丰。
◆其他各盛区关于秋分节气的气象谚语有:
秋分有雨来年丰。(苏)
秋分前后必有雨。(辽)
秋分前后有风霜。(内蒙古)
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晋)
秋分夜冷天气旱。(桂)
秋分节日后,青蛙仍在叫,秋末还有大雨到。(鲁)
秋分西北风,来年早春多阴雨。(桂)
秋分西北风,冬天多雨雪。(苏)
秋分西北风,下年多雨。(皖)
秋分刮北风,腊月雨水多。(皖)
秋分过后必有风。(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