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七睡仙节"的德国农谚

《有关"七睡仙节"的德国农谚》属于谚语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有关"七睡仙节"的德国农谚

1、有关"七睡仙节"的德国农谚

在德国,每年的6月27日是"Siebenschlaefertag" - "七睡仙节"。

这一天引人关注,不单是节日,而且还有这一天的天气。有关“七睡仙节“的农谚广为流传,由此令人对这一天的天气敬而生畏,更祈祷这一天是个好天。因为按照农谚,在德国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天气决定了之后夏季七个星期的天气。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谚语不完全正确,但长期统计结果表明,德国六月底到七月初的天气特征确实和此后夏季的天气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

Regnet's am Siebenschlaefertag, so regnet's sieben Wochen danach.
七睡仙节有雨,此后七周皆有雨。
Ist der Siebenschlaefer nass, regnet’s ohne Unterlass.
七睡仙节降雨,降雨不止。

2、雪下高山,霜打洼地;雪落高山,霜砸平地。

此谚语告诉我们高山容易下雪,洼地容易结霜,这又是为什么呢?

空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情况一般是高度越高,气温越低,相反高度越低,气温越高。由于这个原因,当地面气温还在0℃ 以上时,高山上温度已经在0℃或0℃以下了。云底离地面高度从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云底的温度也比地面低了许多。

在冬天云内温度更低,云内水汽凝结成雪花开始降低,如果此时近地面空气温度在零度以上,那末雪花在降落过程中会逐渐溶化,到地面时早已成为雨点而不是雪,但是此时虽然地面温度在零度以上而高山上的气温却早已在零度以下,雪降落在高山上之前尚末能溶化,因此高山上仍然下雪。也就是说在冬天如果地面上下雪高山上肯定下雪,而地面上不下雪,高山上也有可能会下雪。在夏天,如果高山很高也可能下雪。这就是雪下高山。

而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近地层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而成的,因此它与空气温度垂直分布关系不大。我们知道空气越冷,密度越大,比重越重。而空气是一个流体,冷空气往低处流,这样最冷、最重的空气就会往最低处流动,一量到达最低处,它就赖在那里不动了,也就在洼地停留积聚,而且越冷的空气,越是在底层。我们清楚,空气越冷就越容易形成霜。因此洼地也就较一般的地方容易形成霜。霜打洼地就是这个意思。

3、晓雾不收,晴天可求;雾收不起,细雨不止。

解释见“早雾晴,晚雾雨”,这里晓雾不收只是说雾很浓,太阳刚出来不会立即消散,而是要经一段时间的意思。

4、霜重见晴天;严霜毒日头;霜露多,则天晴;霜打红日晒。

这些谚语都指明有霜的天气一般都是晴好天气,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辐射霜说明本地一般处于高压区,夜间天清月朗,碧空无云,由于强烈辐射冷却形成霜,当然第二天天气仍然晴好。即使是平流霜、平流辐射霜也都说明本地将要受到或已经受到北方来的强冷高压控制,只要锋面一过,本地立即受高压控制,天气也可望晴好。而且霜越重说明有效辐射越强,天气情况越好,或者说明冷空气很强,当然天气也越好。霜重、严霜、霜多都是这个意思。

5、明星照湿地,下雨无定期;雨后见星,难望天晴。

这两条谚语均是指下雨之后,夜晚天空中偶尔看见几颗星星,这是由于下雨的云层中的厚薄不均匀所致。当云层厚的时候看不到星星,当云层比较薄时就可能看到星星,而云层之间有间隙存在,在间隙之间可能无云也可以看到星星。

看到这种星星不能说明下雨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而是说明这种不下雨只是暂时现象,当薄云或间隙移过,又会下雨,或许晚上不会下雨到了白天,地面温度升高,空气中不稳定因素加强,对流加强又可能形成降水。因此谚语说:“明星照湿地,下雨无定期;雨后见星,难望天晴。”

6、霜加南风要下雨;霜下东风一日清。

霜一般是寒潮冷锋南下扫过本地以后产生的现象(辐射霜例外,但也是在冷高压控制下)。所以它一般吹西北风,而且当冷锋移过后,在高压区内风速也见减小。因此一般不会吹南风或东风。

如果在霜后出现南风或东风,说明暖空气势力加强向北顶进,就会造成暖锋前部吹东南风的形势,而后随着暖锋移来,高压也就将逐渐移出本地,低压逐渐移来。锋区内和低压控制下的天气多为阴雨天气。因此霜加南风要下雨 。霜下东风一日晴是说霜后吹东风只晴一天,以后就要转阴雨。

7、星星眨眼,离雨不远;闪烁星光,雨下风狂。

这主要是指晴朗无云的夜间,我们看到与天空中星星闪烁不定,也就是所谓星星眨眼。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空气层结相当不稳定,有乱流、湍流存在。当上升气流加强时,就把低层空气中尘埃、水汽带向高空集中,挡住了部分星光,这时星光就显得比较暗淡;当上升气流减弱时,尘埃、水汽就下降或散开,星光又复明亮。当空气不稳定现象往复进行时,就产生了星星眨眼现象(特别是晚上)。这种现象多处于低压区或低压槽前,所以它说明未来低压系统将要移来,天气可能转坏。

当空气发生扰动或受热力影响产生对流,或受外来空气影响使空气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密度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引起星光不断发生折射改变方向,于是看上去星光也似乎发生眨眼现象,这种现象也说明空气层结不稳定,或许有新的天气系统影响,一般也预示天气将转坏。

8、天空发布悬,雨丝定连绵;满天一色云,遍地雨淋淋。

天空灰布悬,满天一色云指的都是雨层云。雨层云是一种均匀的云幕,颜色呈灰黑色或白色,满天云的色彩基本一样,因而称之为一色云。另外雨层云底部经常伴有碎雨云,碎雨云也是呈灰暗色的,像灰布悬挂于天空一样。雨层云本身云体也可看成灰布一样铺盖天上。

雨层云一般形成于冷暖空气交汇的锋面地方。在冷暖空气交汇地方,暖湿空气沿冷空气斜面爬升冷却形成云层。云层范围大,厚度很厚,可达很高的高空之中。雨层云中水汽、水滴都很充沛,因此下起雨来就会显得连绵不断,没完没了。要等范围广大的云层移过之后,天气才可能转好,因而要有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样下雨也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9、有关"七睡仙节"的德国农谚

在德国,每年的6月27日是"Siebenschlaefertag" - "七睡仙节"。

这一天引人关注,不单是节日,而且还有这一天的天气。有关“七睡仙节“的农谚广为流传,由此令人对这一天的天气敬而生畏,更祈祷这一天是个好天。因为按照农谚,在德国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天气决定了之后夏季七个星期的天气。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谚语不完全正确,但长期统计结果表明,德国六月底到七月初的天气特征确实和此后夏季的天气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

Regnet's am Siebenschlaefertag, so regnet's sieben Wochen danach.
七睡仙节有雨,此后七周皆有雨。
Ist der Siebenschlaefer nass, regnet’s ohne Unterlass.
七睡仙节降雨,降雨不止。

10、关于清明节的农谚

关于清明节的农谚: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