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区活动教案30篇主题坚持

《大班科学区活动教案30篇主题坚持》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科学区活动教案30篇主题坚持

第1篇

  一、活动题目

  玩泥巴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和泥的过程,了解和泥需要一定量的水。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及手眼协调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泥制品若干、土若干(壤土)、水、盆。

  五、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看一看,这些泥制品是用什么做的?

  (1)这些玩具是用泥捏的。

  (2)泥是土加上水和出来的。

  探究的问题:泥是怎样和出来的?

  幼儿讨论:怎样和泥?

  试一试,幼儿把土放在小盆里,自由加水,用手和泥。有的水多了,泥太稀了;有的水太少,和不成团。

  想一想,怎样把稀的泥和干的泥和好呢?

  (1)稀泥中一点一点加入土。

  (2)把稀泥中的水倒掉一些再加入土。

  (3)在干泥中一点一点加入水。

  做一做,把稀的泥和干的泥重新和好。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把多的水倒出去一些,再加一点一点土。

  (2)在不太稀的泥中一点一点加入土,很快就和好了。

  (3)在干泥中一点一点加水,揉一揉就和好了。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怎样摔泥锅声音最大?

  幼儿讨论。

  (1)用力摔泥锅。

  (2)把泥的中间挖空,然后用力摔。

  试一试摔泥锅。把泥的中间挖空,用手捏成小锅状,把锅口朝下,向地面用力摔。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我用小棒挖洞做成泥锅状,摔时有声音但不响亮,较闷。

  (2)我直接用手挖,捏成泥锅,摔时声音较大。

  (3)泥锅的底面薄,摔破了,声音很大。

  (4)垂直摔下去的泥锅容易破,响声清脆。

  (5)我做的泥锅大,摔下去声音清脆。

  (6)我做的泥锅小,摔下去的声音轻。

  六、注意事项

  用于加水的容器盖上钻几个小孔,以控制水量,避免幼儿把握不好水流量。

第2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主题下学期教案《美丽的树叶》含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秋叶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尝试运用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落叶的感知。

  2、通过仔细观察秋叶和树叶贴画,提高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课前带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天树叶的.情景,并捡回一些落叶。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课件。

  3、幼儿与家长共同搜集一些不常见的秋叶。

  4、录音机、音乐磁带及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探究秋天树叶变化的兴趣。

  1、师:听,谁在哭呀?(出示树叶宝宝)为什麽它会哭呢?(幼儿猜想)

  师:原来它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这可怎麽办呢?(让幼儿想办法送树叶宝宝回家,引出森林妈妈,并学说“森林”。)

  2、师:让我们一起送树叶宝宝回“森林”里去吧?

  二、利用课件,让幼儿感受秋叶飘落的自然美,我们一起来到大森林:

  1、师:小朋友说说看到了什麽,是什麽样的?引导幼儿说出:风来了,树叶会落下来。(背景音乐:大风吹)

  2、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尽情地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背景音乐:小树叶)

  师:学一学树叶是怎样从树上飘落下来的。(幼儿学树叶飘的动作,教师给予鼓励、表扬。)看,这片树叶真像一只美丽的蝴蝶!

  3、幼儿想象,并大胆的用动作和语言来展示自己。

  师:大家看一看,这片小树叶像什麽?

  4、让小朋友对照大屏幕给这些树叶宝宝找一找妈妈。

  配画外音:我是柳树叶,大柳树是我的妈妈;我是梧桐叶,梧桐树是我的妈妈……

  5、学习诗歌并仿编:

  师:小朋友,想一想,地上这麽多树叶可以用来干什麽呢?小动物用它来干什麽呢?

  利用动画:

  小蚂蚁捡起一片:当作渡船

  小老鼠捡起一片:当作雨伞

  小刺猬捡起一片:当作葵扇

  梅花鹿捡起一片:当作饼干

  仿编:

  小白兔捡起一片:当作什麽(帽子)

  小鸟捡起一片:当作很麽(被褥)

  我们小朋友捡起一片:当作什麽(书签、标本)

  三、通过观察,了解树叶的形状及颜色

  1、组织幼儿讨论,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

  师:树叶宝宝被秋风一吹,飘呀飘呀,飘到了我们面前。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桌上的叶子,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麽叶子?是什麽颜色?什麽形状?

  幼儿:我的树叶是杨树叶,是黄色的,是圆形的。

  我的树叶是枫树叶,是红色的,象金鱼尾巴……

  2、展示幼儿与家长共同搜集的资料

  师:除了飘落在我们桌子上的树叶宝宝外,还有哪些你认识的树叶宝宝呢?银杏树叶、柏树叶等。

  四、引导幼儿欣赏树叶画并激发幼儿创作树叶粘贴画的愿望。

  师:小朋友,我们面前有这麽多好看的树叶,我们用它干什麽呢?(出示几幅树叶粘贴画,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制作一幅美丽的图画呢?指导幼儿进行树叶粘贴(让幼儿展开想象,尽情创意)。

  活动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我观察到幼儿对树叶飘落非常感兴趣,所以结合教材及年龄特点准备了这节课,音乐与文学作品有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能整合,可以提升审美的情趣。幼儿在玩中学,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幼儿是主体只能让他们有兴趣快乐的去参与才能有效,如果只是将一首歌教会唱,这种教学毫无意义,音乐最重要的是精神的提神,所以幼儿通过活动在愉悦的情景游戏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

第3篇

  活动目标:

  ⒈感知不同材料在瓶子里发出的不同声响。

  ⒉初步培养听辨、比较和分析的能力,感受探索声音带来的乐趣。

  材料准备

  有盖的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米粒等若干

  指导要点

  ⒈同样的瓶子放入不同数量的相同豆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你能分辨我放的豆子是多还是少?

  ⒉将不同的豆子放进同样的瓶子里,声音如何?哪种豆子放在瓶子里声音响?

  ⒊听辨、比较和分析,将同样的豆子放进不同的.瓶子里,声音如何?不同的豆子在不同的瓶子里呢?

  实施步骤

  第一层次:同样的豆子,数量不同,同样的瓶子。

  ⒈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听听有没有声音?

  ⒉再拿出一颗豆子放在瓶子里摇一摇。有声音吗?什么样的声音?

  ⒊原来声音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出示已装好许多豆子的瓶子,摇一摇,这里还是一粒豆子吗?为什么?原来许多豆子和一粒豆子在瓶子里发出的声响不一样。

  ⒋幼儿自己装一装、摇一摇、比一比、猜一猜、说一说。

  ⒌总结:同样的瓶子,放入不同量的相同豆子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第二层次:不同的豆子,同样的瓶子。

  1出示不同的豆子,先逐个认识,什么豆子?了解形状、大小。

  ⒉同样的瓶子放一颗不同的豆子,声音一样吗?

  ⒊同样的瓶子放许多不同的豆子,哪种豆子声音响一点,哪种豆子最轻?

  ⒋幼儿自己探索操作,可以装进不同的豆子,请同伴猜猜我放的是什么豆子?

  ⒌总结:同样的瓶子,不同的豆子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第三层次:同样的豆子、不同的瓶子;不同的豆子;不同的瓶子。

  1出示不同的瓶子,先逐个认识,什么瓶子?了解材质的不同。

  ⒉同样的豆子放在不同的瓶子里,声音一样吗?幼儿自己操作探索,相互听辨、比较、分析。

  ⒊小结:同样的豆子,不同的瓶子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⒋幼儿自己探索操作,不同的瓶子、不同的豆子,声音如何?

  ⒌感受探索不同声音带来的乐趣。

  反思分析

  幼儿在制造声音上有一定的经验,而且他们对声音的探索欲望也比较越强。区域活动中正是让幼儿借助各种材料尝试制造各种不同的声音,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索中,感受不同声音带来的乐趣。虽然我预想的是分层次进行,逐步探索,但是离开老师的指导后,孩子们并没有按照我的层次进行,而是自己“随意”探索。尽管如此,几种层次的比较孩子们都有尝试过,也得出一样的结论,并且积极性一直很高。那也未尝不可啊!给予孩子自己发展的空间呗,只要我们教师心里有这几条清楚的方向,在孩子们不能正常开展时给予及时的引导即可,没有必要一成不变。

第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生成主题活动教案:走近小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说明:

  再过半年,大班孩子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第一次转折,时间已经很“近”了。就孩子而言,小学毕竟是一个陌生而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就教师而言,面临的则使如何为孩子解除疑惑,如何满足孩子热切的期望,并从身心发展的许多方面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

  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需要适时适宜地为幼儿创设环境,给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为他们入小学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需要在活动中运用生动的形象和故事,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及时纠正,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合作精神、规则意识、自我服务等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走进小学奠定基础。

  环境创设:

  1、墙面创设“问题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想了解的有关小学的问题。

  2、墙面创设“我眼中的小学”,幼儿将自己对小学的印象画出来。

  3、活动室可创设一个“向往角”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小学校园,唤起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如:结构材料、大小纸盒及辅助材料等。

  4、墙面布置幼儿与家长共同设计制作的“好苗苗”章。

  家园共育:

  1、家长可有意识地布置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2、告知家长为孩子入学准备所需培养的习惯,以便配合教育。

  3、双休日督促孩子试着按作息表有规律地生活。

  4、家长与孩子合作,用挂历纸做两至三根纸棒。

  5、收集超市和餐馆的部分用品。(如:饮料罐、食品袋、糖果盒等。)

  6、家长与孩子一同设计并制作一个:好苗苗“章,参加班里的布置与评选活动。

  区域活动:

  生活区:

  1、提供书包、大小不同的书和本子、铅笔盒、铅笔、橡皮、尺等学习用品,让幼儿尝试分类并有序地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品。

  2、继续辨识自己和同伴的名字。

  美工区:

  1、提供彩泥、牙签、树叶、垫板等材料,引导幼儿进行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泥工活动。

  2、引导幼儿制作《犟龟》的连环图书。

  语言区:

  1、提供角色头饰,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2、配对游戏:提供汉字卡片和相应的实物,让幼儿认字配对。

  益智区:

  1、提供各类棋,让幼儿自由结伴下棋。培养幼儿做事的坚持性。

  2、提供长短不一的丝带、麦管、纸盒、绳子等物,让幼儿进行测量。

  3、提供迷宫图,让孩子尝试走迷宫。

第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中国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仪态端庄,先客后主等。

  4、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茶具,各种茶叶,茶袋,VCD短篇,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

  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幼:“淡淡的清香。”

  师:“现在请小朋打开你的茶袋,去看看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茶叶,你认识吗?”

  师:“如果你不认识没有关系,现在去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们。”

  播放幻灯片。

  请小朋友再次观察茶叶,你认出了它是什么茶了吗?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碧螺春,梅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毛尖,蓝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龙井,绿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普洱茶,黄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铁观音。

  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饮茶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录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师:“对,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从中国学来的。你们作为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感觉啊?”

  幼:“开心,自豪,高兴。”

  三、茶的用途及功效

  师:“小朋友你们自己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

  “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

  “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而且还有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四、茶艺

  师:“茶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就品一品茶阿?”

  幼:“想。”

  师:“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泡制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

  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幼儿观赏。在茶艺表演中渗透文明礼仪,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绍茶具名称。

  2、温杯。

  3、泡茶。

  4、品茶。

  师:“中国是礼仪之邦,谦虚,好客,愿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第二道茶是味道最香甜,最好的。今天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就把这最好喝的`茶献给他们好不好?”

  请幼儿给老师奉茶,然后幼儿品茶。

  五、幼儿自主操作泡茶品茶,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们想不想尝一尝自己茶袋里的茶是什么味道?”“现在请小朋友泡一下自己茶袋里的茶并品一品?”

  家庭作业:请小朋友回家后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泡制一道茶,消除他们一天的劳累。

  六、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从目标、内容来看,内容围绕着目标而展开,运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学孩子很感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到了有益的经验,了解了茶的不同种类,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体会到了品茶泡茶的乐趣。在让幼儿认识各种茶叶时,时间应多一点,把实物与幻灯片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孩子会更直观印象也会更深刻。

第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主题教案:危险的东西不要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基本掌握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含义;

  2、能在理解歌词后在原歌词上进行创编,并乐意创编歌词;

  3、知道身边有哪些危险,并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打火机、插座、暖水瓶、药瓶图片各一。一个幼儿被火烧手指、一个幼儿被电到、一幼儿被烫到、一幼儿倒下的图片。

  2、图的注释。如:打火机(图片)X、一幼儿被火烧手指(图片)。

  3、三只小猴子的图片,音乐、黑板、纸张和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练声,复习歌曲《三只小猴》,熟悉歌曲旋律。

  1、幼儿跟音乐用唱的方式同老师和小朋友问好!练声!1234|5—|5432|1—||教师指导语:“平时我们都在向老师和朋友打招呼,今天我们要换个不同的'打招呼的方法,仔细听。”(教师唱,引导幼儿回答。也可以幼儿同幼儿打招呼。)

  2、教师出示三只猴子,引导幼儿复习歌曲《三只小猴》;教师指导语:“瞧,今天我们请了三只小猴子来做客,小朋友还记得他们的歌怎么唱的吗?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二)、基本部分:幼儿听教师范唱,幼儿根据图饰来学习教师改编的歌词并跟学和创编。

  1、教师范唱改编歌词后的歌曲《三只小猴》,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教师指导语:“老师觉得《三只小猴》的曲子很好听,于是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仔细听听歌曲里都讲了些什么?”

  2、出示图饰,教师第二次范唱,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并理解歌词含义。教师指导语:“刚才朋友们都说道歌曲中唱了些什么,那现在看看黑板上老师的图饰,在听老师根据图唱一次,会唱的朋友可以小声的跟唱。”

  3、幼儿分组或分男女跟老师边看图饰边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词和歌曲旋律。

  4、引出歌曲名字《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教师指导语:“这首歌曲的名字可不在叫《三只小猴》了,名字是《危险的东西不要碰》。那朋友们在想想,生活中除了这些危险,还有哪些?如果不小心保护自己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5、幼儿将找到的危险和不小心会发生的事情记录在纸上,教师此时清唱歌曲;教师指导语:“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纸和一只笔,请小朋友将你们找到的危险和会发生的事情记录在纸上。”

  6、教师小结幼儿的记录,并选择两三个有特色的幼儿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唱自己的所画内容;教师指导语:“老师选了三个朋友的画,咱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告诉我们危险的东西不要碰的?”

  7、幼儿将自己的记录唱给身旁的朋友听同朋友分享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教师指导语:“朋友们都想做安全小卫士,那现在就把你创编的歌曲唱给身旁的好朋友听吧,用你们的歌声告诉他们这些是危险的东西不要碰。”

  (三)、结束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歌曲唱给同龄班的幼儿听,教师小结此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唱给同龄班幼儿听;教师指导语:“作为安全小卫士的我们因该有的责任就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别人学会自我保护,所以呀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隔壁大班去,希望你们能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唱给他们听,让他们也能知道《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歌曲创编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孩子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在活动中幼儿积极思考和踊跃回答问题这个现象,让我感受到了欣慰,这个欣慰在于幼儿这短短三个星期的安全教育没有徒劳,孩子在活动中逐渐的在成熟和成长。此类活动可以继续延伸下去,如大带小活动,幼儿的宣传安全小卫士活动,相信这样更能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起来!

第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主题教案:化妆舞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意图:

  绘画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绘画活动是一种非常愉快的体验过程。本活动力图创设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学习不同的绘画形式,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大胆地在自己脸上进行夸张性的化妆。

  2.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不同的绘画形式——脸部彩妆。

  3.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4.能与同伴互相帮助,并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收集有关脸谱资料并带到幼儿园,通过图片,认识不同类型的、夸张的脸部化妆。

  2.场景布置:迪斯尼乐园(在乐园里挂上各种各样的脸部化妆图)。

  3.镜子、脸彩棒、干湿纸巾。

  4.教师的道具(米老鼠的耳朵、尾巴)。

  5.磁带(录有幼儿熟悉的舞蹈音乐)。

  [活动过程]

  组织幼儿进入迪斯尼乐园,盘腿席地而坐。

  老师:小小腿儿盘盘好,小小手儿放放好,小小眼睛看过来,快来看我变魔术。

  (这是一堂在上海警备区幼儿园舞蹈厅开展的游戏活动。舞蹈厅里面挂满了面具,有京剧脸谱、球迷脸谱、小朋友收集的小丑脸谱、歌剧脸谱……小朋友席地而坐后,注意力还集中在四周的脸谱上,部分幼儿在窃窃私语。此时,老师不要因他们的注意力没有全部集中而着急。因为接下来,老师的化妆示范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当然,开场活动也可以以下面这种形式进行。

  允许幼儿自由参观乐园,与同伴说说自己看到什么,交流一下心情后再集中观看老师的化妆。)

  A老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如何进行化妆。

  老师开始为自己化妆(黑鼻子、长睫毛、白嘴巴、黑胡子),边画边用语言引导幼儿观察。

  1.师用黑色的脸彩棒在自己的鼻头涂了个黑色的圆点,并告诉小朋友:“这是我的鼻子。(此时幼儿十分惊讶,没想到老师会把自己的鼻头涂黑。)

  2.用黑色的脸彩棒在眼角各画了两根长长的、向上翘的睫毛,说:“这是我的睫毛。”(画完后,我故意向小朋友们眨了眨眼睛,小朋友会心地笑了。)

  3.老师用白色的脸彩棒在嘴巴的四周涂上两个圆,并说:“这是我的腮帮。”

  (此时,幼儿的惊讶声出现得更加频繁,有少数的幼儿有点儿按捺不住,不停在自己的位置上动来动去。我没有制止他们,仍继续自己的化妆。)

  4.师拿黑色的'脸彩棒在白色的圆上点若干黑色的小点,说:“这是我的胡子,长长的胡子长出来了。”边说边朝外画几根长短不一的线。

  5.画好后,老师戴上耳朵,装上尾巴,打扮成米老鼠。说:“瞧,老师变成谁了?”

  (老师在进行化妆时,眼睛要不断地与小朋友进行交流;脸部的表情要丰富、俏皮一些;化妆的动作要快,每一个步骤要紧凑。这样才吸引所有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幼儿参与化妆的兴趣。)

  B、米老鼠:“欢迎小朋友们到迪斯尼乐园来玩。今天,这里要开一场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参加?参加舞会的人,都必须化妆。”

  1.每个参加的人都要进行脸部的化妆。

  2.可以用脸彩棒在自己的脸上画线条、花纹、图形、也可以涂色块。

  3.要动脑筋,自己设计,画得夸张些,与别人不一样。

  (一)幼儿自由化妆。

  组织幼儿面对镜子(最好是全身镜)进行化妆。

  A.米老鼠巡回指导幼儿化妆。

  1.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化妆。

  2.提醒幼儿不要与别人相同。

  3.请动作快的幼儿去帮助同伴。

  4.用语言提示结合手势的方法,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脸部化妆。

  (一开始,一部分胆子比较大的幼儿拿起脸彩棒开始往自己的脸上涂画,一部分幼儿却还在犹豫、观望。我没有急着催促他们动手,而是引导他们先观察已经动手的幼儿是如何涂画的,再鼓励他们大胆地往自己脸上画:“你看,某某小朋友他们玩的多开心,你也试试看。”

  在巡视的时候,我发现一位小男孩在自己的手心画。我问他为什么不在脸上画时,他先是默不作声,等我再次询问时,他竟然放声大哭起来。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直至活动结束,他都没有往自己的脸上画一下,但他的手掌中却画了一个很不错的猫脸。活动全部结束后,他们本班的老师和他交谈后才知道,原来他是一个爱干净的小朋友,当时是因为觉得往脸上画,脸会变脏,而我又不停地问他为什么不往脸上画,他觉得委屈才哭了。如果我当时不急着叫他往脸上画,而是先肯定他在手上画的很棒,再鼓励他尝试着往两上画画看;或者直接允许他只在手心画,然后用手当面具参加舞会……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另外在化妆的过程中,小朋友看到镜子里的脸在不断变化,看到身边熟悉的同伴脸变花了,他们变得越来越激动,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场面非常热闹,这是,需要老师对场面能稍加控制。

  巡视中,我不停地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化妆以商量的口吻:“是不是再把上面这个地方画上几条线?”或以暗示的口气:“如果把红色的嘴巴再涂大、涂宽一点,效果肯定会更好的!”“看看镜子上的脸谱再画,慢慢来。”“如果能在加上几条线就更好了……”引导他们不断地修改。画了15分钟左右,有几个动作快的小朋友已经把自己的脸画好了。他们先是对着镜子自我欣赏了一番,然后拽着旁边的同伴看自点失控。于是我就大声宣布:“画好的小朋友可以去帮助还没画好的同伴,也可以去邀请客人老师,帮她化妆。”这一下,他们又重新找到事做,并非常乐意帮助同伴,而没画好的幼儿也乐意别人帮忙和他一起画,不知不觉地他们学会了互相帮助。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小朋友去邀请听课的老师。如果听课的老师也能参与近来,那活动会更加成功。)

  B.组织幼儿围着米老鼠坐下。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化妆。

  2.老师请个别幼儿上台,进行有选择性针对性、对比性的讲评。(最好能把用色块、或用线条、或用图形进行化妆的幼儿各请几个上来。)(看到小朋友基本上完成了化妆,我便召集他们收好手中的脸彩棒,围着我坐下来。此时幼儿的情绪非常高涨,于是,我先让他们交流一会儿,然后请了用红蓝色块涂脸和脸上画满线条的两位小朋友上来,想让大家通过比较感受用线条和用色块进行化妆所展示的不同美,可只有少数幼儿对此感兴趣,回应我的问题。因此,我及时结束了原计划的讲评,宣布:“小朋友们的化妆都非常棒,现在舞会开始,让我们尽情跳起来吧!”到了结束阶段,幼儿都投入到活动中。他们为自己第一次在脸上完成的杰作而情绪高涨。此时老师任何评价的语言都是苍白且毫无吸引力的,因此,评价环节可以适可而止。此时,小朋友已完成了米老鼠交给的任务,他们最想做的事是唱起来、跳起来,把自己内心无比的快乐表达出来,老师的任务就是满足他们的愿望。)

  (二)舞会。

  1.化妆舞会开始。

  米老鼠带领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舞。(执教的班级十分活跃,班上的幼儿都很好动、调皮。我带该班不久,对他们并不了解。在制订计划时,我就害怕他们会兴奋得失控,于是特意选择了一首节奏比较缓慢的曲子,但效果不佳。如果我事先向班上的老师了解班上学过的音乐,然后选幼儿熟悉的乐曲;或事先让幼儿熟悉一下特意选择的乐曲,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2.舞会结束后,老师组织幼儿先用干纸巾,在用湿纸巾把自己脸上的妆擦掉。

  (回到班上,幼儿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在组织他们卸妆时,他们仍不停地问什么时候还能带他们到迪斯尼乐园玩。活动是否成功,需要老师自己十分投入地参与活动;需要老师尽量运用夸张、诙谐的表情和语言进行指导;需要老师多运用肢体语言,且动作幅度要大、变化要多;需要老师在指导过程中,方法机智、灵活、多样;需要老师指导时对幼儿的举动观察入微,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引导,同时也需要老师能根据活动进展的情况和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原有计划等。)

  教学反思:

  这是一次颇有新意的绘画活动。

  其一,活动设计新颖。让幼儿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画对他们来讲是第一次尝试,具有极大的挑战,不仅大大提高幼儿探索的欲望,更激发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其二,活动的展开是以幼儿高参与和教师低干涉、适当指导为特征的。它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机智,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活动中,我们能清晰地感悟到自主式学习过程的痕迹。

  其三,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幼儿很多的美术知识,而在于为幼儿创设自由、安全、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用启发性和艺术化的语言,帮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对幼儿的作品,不论其笔触是稚拙还是抽象,都表现出极大的耐性、尊重和赞赏。

  在这样自然、流畅的活动里,孩子们得到的是快乐和成功。

第8篇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折纸方式改变纸张形状,发现纸张形状变化与承重之间的关系。

  2、在动手探索中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乐趣。

  3、理解团结合作力量大。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手工纸形状大小相同的积木若干、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手工纸,请幼儿说说它能干什么。

  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用它来做实验。

  二、幼儿实验。

  实验一:

  (1)教师请幼儿尝试不用任何材料帮助,让纸片站在桌面上。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小结:改变纸片形状就可以。

  实验二:

  (1)教师请幼儿试一试,站起来的纸片能不能承受一块积木的重量?

  (2)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请操作成功的幼儿讲讲他的经验。对没有成功的幼儿进行引导和鼓励。

  实验三:

  (1)请幼儿继续挑战,让纸片顶起更多的积木。

  (2)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请纸片顶起最多的积木的幼儿介绍,为什么他的纸片能承受这么重的重量。

  (3)教师小结:纸片围成的圆柱体,它的粗细跟它的力量是有些关系的。

  实验四:

  (1)师幼一起挑战最有力量的纸片,看它是否能顶起一本大厚书?

  (2)播放幻灯片,请幼儿观看,思考并得到启示:一根柱子的力量是有限的,许多柱子合作,团结起来,力量就会变得很强大。

  (3)继续将实验完成。

  【活动延伸】

  提问幼儿:我们还能继续在大书上加重量吗?

  【活动反思】

  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整节课幼儿们的兴趣很高,每个幼儿都动起来了,活动目标也完成的很好,从中我也得到启发,科学课就得让幼儿自己动起手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让孩子们热爱探索、热爱科学。

第9篇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一些农作物或果树。

  2.让幼儿感受秋天的美景,体验金秋是丰收的季节,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育幼儿尊重成人的劳动,爱惜农作物。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联系参观事宜,察看参观路线。(参观农科院、农村或果园)准备交通工具和幼儿必备的生活用品,提醒幼儿穿合适的服装、鞋袜。制订参观计划。教学挂图“丰收的金秋”。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参观农村的兴趣与愿望。

  2.组织幼儿观察、认识各种农作物。

  “请你们看看农田里有哪些农作物。”(如稻子、玉米、高粱、棉花、大豆等)

  引导幼儿观察稻穗、玉米苞、豆荚等果实,并相互讨论,知道它们是人们的粮食。

  “田里还有哪些作物也丰收了?”(引导幼儿观察棉花,摘几只棉桃,知道棉花可以用来做衣服)

  3.组织幼儿观看成人劳动、观察收获过程

  “农民伯伯现在在干什么?”(如收割、脱粒、扬稻、摘棉花或玉米、砍高粱等)

  “现在我们和他们一起干吧!”(组织幼儿参与,如拾稻穗、拾山芋、搬玉米等)

  4.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我们高兴吗?为什么?”“我们参观了农田,知道很多作物丰收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们还参加了劳动。”

  “农民伯伯为了给我们种粮食,辛苦了一年,我们要爱惜农作物,爱惜粮食。”

  活动反思: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果实丰收的季节,围绕“丰收的季节”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丰富了对秋天的认识,产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小百科:丰收,形容词,释义为收成丰富。

第10篇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

  2。瘪的乒乓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

  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

  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

  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

  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

  请幼儿品尝玉米花。

  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

  (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

  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

  幼儿观察并讲述观察结果。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3。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些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

第11篇

  【活动目标】

  1、能区分葱和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知道他们都是“植物”,也属“蔬菜”。

  2、会认真整理葱和蒜,对蒜的球茎感兴趣,有求知的表示。

  3、了解葱蒜的药用作用,有想吃的表示。

  【活动准备】

  葱、蒜、剪刀、筐子、老蒜头。

  【活动过程】

  1、让幼儿把桌面的葱、蒜分别摆放,请各组组长介绍区分的依据(有什么不同),不同者补充发言。

  2、在幼儿发现的事实中,要幼儿分别取样作验证。同时要求幼儿取一棵蒜苗,指认其根茎与叶。教师及时出示小班曾穿过的蒜串作引子,启发幼儿回忆小班认知蒜苗的经验。

  3、要幼儿取一根葱,仔细观察其各部分的色、形,知道名称,教师对葱的茎做重点介绍,鼓励幼儿描述,如葱叶像什么等。

  4、分组自然常态地整理葱蒜、分别摆放,理好后请组长送回厨房。

  5、每人一个蒜头让幼儿分别解剖,看其特点,作感受性认识,用蒜瓣形态和排列常态作数数和联想,对形态、结构好奇即可。

  6、为每桌提供工具2—3个(可收集借用,也可以用其他器物代替。)让幼儿捣蒜泥,在活动中感受蒜味,事后小组长把食物送到厨房。

  7、集中交流,教师朗读书本知识(辞海)或网上截取的知识。

第12篇

  活动目标:

  1、了解圣诞老人、圣诞树的由来,感受圣诞节欢乐的气氛。

  2、了解圣诞节的吉祥物,知道圣诞节是外国人的节日,与中国的节日“春节”进行对比,感受中西节日的不同。

  3、通过欣赏歌曲《圣诞快乐》感受“四三拍”欢快的节奏,尝试进行打击乐配器。

  4、通过尝试制作装饰圣诞树、圣诞老人,画心中的圣诞,折圣诞帽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圣诞》主题的图书和故事。

  2、收集有关圣诞布置的装饰品、食品、卡片、图片等进行圣诞节及春节的主题环境创设。

  3、铃儿响叮当VCD碟片、多媒体课件。

  4、剪刀、胶水、抹布、操作作业纸、彩色皱纹纸、图片、拉花等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复习节奏乐《铃儿响叮当》

  1、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出圣诞节由来。

  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初步了解圣诞节的由来。

  2、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对圣诞节的经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圣诞节。

  活动二:介绍圣诞吉祥物(圣诞老公公、圣诞树)的由来让幼儿了解,丰富幼儿有关圣诞节的知识。

  1、播放媒体课件,了解圣诞老人的传说。

  (1)圣诞老公公是谁?

  (2)圣诞老公公是怎样给小朋友送礼物的?

  2、播放媒体课件,了解圣诞树的传说。

  (1)老爷爷为什么会有一棵挂满礼物的树?

  3、圣诞节与春节的对比。

  (1)从颜色、吉祥物、吃、穿、人们的活动等进行对比,感受中西文化的差距

  4、欣赏歌曲《圣诞快乐》

  (1)感受歌曲“四三拍”欢快的节奏,尝试进行打击乐的配器。活动三:自选区域活动

  区域一:美工(1)用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的方式制作圣诞树

  区域二:手工(1)做驯鹿拉的圣诞老人。

  区域三:折纸(1)幼儿通过看流程图,尝试折圣诞帽。

  区域四:绘画(1)画画心目中的圣诞节。

  区域五:科常(1)通过各个方面进行圣诞节与春节的对比,进一步学习、感知。

  区域六:排图讲故事

  (1)通过理解、阅读故事中的文字,将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四:请“圣诞老人”给小朋友发放礼品,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

第1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主题教案:大伞和小伞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能在老师的提醒下,用较响亮的声音发出伞的英语(umbrella)

  2、能在老师的肢体动作引导下,区分大伞和小伞的发音。(big umbrella and small umbrella)

  3、愿意和伞做游戏。

  活动准备:

  两把大小不一的伞。

  活动过程:

  (一) 引出主题

  看,老师给宝宝带来了什么?(look ,what teather bring to baby ?)

  (二) 学习发音

  老师发音,宝宝听(umbrella)

  逐一发音,老师给予纠正。

  集体发音。(要求用较响亮地声音)(umbrella)

  (三) 游戏:躲猫猫

  现在,我们和伞来做游戏。(now, let us play games with umbrella.)

  我们宝宝看,这两把伞一样大吗?学说大:big 小:small

  等一会我们和大伞和小伞来躲猫猫。老师请一组的`宝宝来到老师身边,听老师说,老师说:这些宝宝就跑到大伞的下面躲起来,然后请一名宝宝来猜。

  (四) 填色游戏

  看,老师为宝宝每人准备了两把伞,大的伞填上红色,小的伞填上黄色。

  (look,there are two umbrellas, big umbrella covered with red , small umbrella

  covered with yellow)

  (五)户外活动:大伞变小伞。

  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拉成一把大伞,“变变变,大伞变小伞”让宝宝们自己找好朋友拉好手变成一把小伞。

  活动反思:

  在这次英语活动中,伞的英文发音本身就是一个难点,比较拗口。因此,我通过三个游戏试图让孩子能听懂伞的发音,可以说孩子对游戏的过程非常感兴趣,也对伞这一个媒介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对英语的指令性语言还有一些困难。我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孩子应该能发好这个音。

第14篇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关注他人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3、 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

  活动准备:

  数字卡若干、10以内的加减题卡、电话号码联络卡、铅笔、橡皮若干。

  活动过程:

  1、 玩游戏“碰球”,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师:“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10、9、8、7、6、5等。”

  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速度相应地加快或放慢。

  2、 请幼儿说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并用数字卡排出来。

  l 教师请个别幼儿对每个数字编出相应得数的加减算式。

  l 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对每个数字编出相应得数的加减算式。

  3、 分组游戏“打电话”。

  ⑴教师为每组幼儿提供一张电话号码纸,每名幼儿答一道题,把得数写在下排空格内,完成后传给下一位幼儿,最后一名幼儿报出完整的电话号码。

  ⑵每次游戏后,师生共同检查号码是否正确,鼓励那些完全正确的那一组。

  ⑶然后更换号码纸,继续游戏。

  4、 利用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来设计试题卡,与同伴互相交换进行口算,看谁能正确地说出对方家的电话号码。

  5、 延伸活动:

  l 请幼儿各自把自己好朋友的电话号码记录下来,并经常联络。

  l 把电话号码纸放到“数学区”,幼儿利用区角活动时间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进行完10以内加减法之后进行的,结合《我要上小学了》这一主题,组织本次活动的意义不但变相地复习10以内加减法,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孩子们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就要分开到不同的小学去了,离别之情不言而喻。为了以后更好地联系,分别记一下好朋友的电话号码是很有必要的。

  此次活动在红缨教材《帮我学数学》的指导下,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这次活动就是在游戏中复习10以内加减法。教师平时会列出算式要求幼儿把得数写出来,而这个游戏是要求幼儿看着得数说出算式,所以训练幼儿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

  利用电话号码来说出算式题,刚开始孩子们感到不太适应,但慢慢地孩子们思维变得活跃了,感兴趣了。孩子们对10以内加减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决定着他们出题的速度的快慢。

  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幼儿具有共同协作能力。而幼儿在此次活动中,互相鼓励、互相加油的品质让我非常感动,在有的幼儿出题比较慢时,孩子们会不断给他鼓劲,并冲他伸出大拇指,相信他很棒!得到鼓励的幼儿就能很快说出来了。孩子们这种协调合作能力是难能可贵的,对于这种精神,我大大表扬了他们,我希望这种精神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得到很好地体现与发扬!

第15篇

  活动目标:

  1、 知道小学生的书包里应带的学习用品。

  2 、能根据课程表,尝试整理自己的书包。

  活动准备:

  1 、铅笔、橡皮、尺、铅笔盒、垫板、蜡笔、语文和数学课本、练习薄、羽毛球和羽毛球拍、水杯、饭盒、绳子、棋类、毽子、图画书、餐巾纸等的实物,以及以上物品的图片。

  2 、实物书包4 个、小学一年级课程表4 张。

  3 、一年级小学生整理书包的录像(见操作材料包“整理书包”) 。

  活动过程:

  一、书包里有哪些朋友

  1、 观察教师逐一从书包里取出的物品,说说它们的名称,分辨它们不同的用途。2 、重点讨论:练习薄和课本有什么不同的用途?什么时候需要用垫板?什么时候需要用橡皮?

  3 、将以上所有物品按照它们的用途进行分类(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娱乐用品等)。

  4、 思考:哪些是小学生书包里必须带的物品。

  5 、对有分歧的部分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

  二、整理小书包

  l、 观看一年级小学生整理书包的录像,谈论:小学生整理书包时在看什么?

  2 、观看小学生的课程表,了解小学生每天都上哪些课。

  3 、对照小学生书包里的物品思考:明天是星期几,并按照课程表加以证实。

  4 、幼儿分成4 组,分别按星期二到星期五的课程表,将物品图片放进小书包,并整理小书包。

  5、 检查各组书包里的物品放得是否合适,看看哪一组整理得又快又好。

  活动延伸:

  将区域活动的一角布置成小课堂,放置一些小学生的课本、学习用品、小书包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再次尝试整理书包。

第16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独自分类整齐和摆放小书包里的主要学习用品,为入小学做好自理能力准备。

  2、初步了解感受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向往当个小学生。

  3、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对小学的了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用盘子装:各种图书、书包、双层铅笔盒、书皮、铅笔削、铅笔、橡皮擦、练习本、垫板、学生卡、红领巾、功课表、“我会书包”记录表;包书皮、系红领巾、铅笔盒、课本及作业本的步骤示意图。

  2、事先和班级的一位小学教师家长联系来班级助教事宜,拍摄小学一日学习生活各个环节片段的录象及小学生书包的过程的录象。

  3、创设小学课堂情景:各种文具、桌椅摆放、粉笔、黑板、音乐磁带、三用机、录象机、VCD。

  活动过程

  一、集中活动,提出任务(地点:音乐厅)

  1、介绍今天我们请来的助教小学老师,请小朋友跟着小学老师一起模拟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

  “小朋友,今天我们请来了我们班何嘉欣的姑姑、前埔南区小学的何老师来我们班。我们用掌声欢迎何老师的到来!”何老师与孩子们问好。“今天何老师要告诉我们怎样做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还要教我们学做小学生呢!”

  2、提出任务:学做小学生和学习书包。

  今天我们要学做小学生,一些小朋友可以跟着何老师到教室学习,另一些小朋友可以留在这里跟吴老师学习。

  二、幼儿自由选择所要体验的`生活区或体验区,进行活动(地点:音乐厅和教室)

  (一)生活区:“我的小书包”

  1、教师出示书包,请幼儿谈谈书包里都放有哪些学习用品?

  “小朋友,你们这是什么?你们知道书包里装着什么吗?”请幼儿个别回答。

  2、请幼儿取出和同伴讨论书包中的各种学习用品。

  “现在请小朋友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放在盘子里,还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书包里的东西”。

  3、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自己的小书包。”

  4、教师介绍“我会书包”记录表与步骤示意图的使用方法。

  记录表:小朋友做完一件就按做的先后顺序在表格里写上数字,比如第一削铅笔就写上1,第二包书皮就写上……

  5、幼儿进行第一次:边边将自己的步骤记录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不同顺序与方法。

  (1)削铅笔:指导幼儿尝试学习掌握削铅笔的方法,并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掌握制作笔套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铅笔盒:指导幼儿将各种文具分类有序的,整齐的放入铅笔盒中,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3)包书皮:指导幼儿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掌握包书皮的方法和步骤,在包书皮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寻找和书本大小对应适合的书皮,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书本及作业本:指导幼儿将书本及作业本归类好,并按大小摆放整齐,同时学习看功课表,找出对应的课本和作业本。

  (5)系红领巾:指导幼儿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掌握系红领巾的步骤,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6)书包:指导幼儿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按先后顺序分别:削铅笔→铅笔盒→包书皮→课本和作业本→书包,让幼儿在模拟活动过程中学会自理、自立,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6、播放小学生书包的过程的录像。

  7、引导幼儿说说小学生是怎样书包的。

  8、按照小学生的正确方法再次书包。

  (二)“学做小学生”体验区

  1、请小学教师当助教,另一教师配合。

  2、引导幼儿观看小学一日学习生活各个环节片段的录像。

  3、由小学教师助教组织幼儿模拟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情景。

  让幼儿具体的体验感受小学的学习活动,增强入小学的愿望。

  4、模仿小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体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三、交流与分享。

  1、活动后请幼儿谈谈你活动后的收获,及你感到困惑或有困难的地方是什么?老师和小学教师一起向幼儿解答。

  2、幼儿向小学教师提问:说说你对入小学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小学教师为幼儿解答。

第17篇

  一 积善祛秧 积财遗祸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二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立身不嫌家世贫贱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以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三 故事一:成功需要多长时间

  著名画家齐白石大师的故事。成功不需要多长时间。只要你坚持,只要你勤奋。成功的 阳光便会照射到你忙碌的身上。(4年零4个月)

  四 故事二:剩者为王

  一位女生的成长经历

  五 结尾

  坚持就是胜利。请同学们点燃身上这颗绚烂的火种,迸溅出生命的绮丽,捕捉成功的`希望,坚持考验一种耐性,它始于雾的浪漫,雨的空明,露的灵犀,霜的冷漠,雪的纯情,冰的剔透,最终将归于水的平凡与宁静。

  坚持,燃烧成功的火种!

第18篇

  清明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帮助幼儿们更好地认识清明节的历史,下面大班清明主题教学活动教案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活动目的:

  1.使幼儿了解寒食节的来历;感受寒食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2.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习古人舍己为人、不争功名的'精神。

  活动准备:

  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月饼、新年树、花灯、白花、纸盒。

  活动过程:

  1.介之推与寒食节的故事。

  ①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寒食节的?让幼儿了解寒食节家家户户都吃凉鸡蛋等冷食。

  ②讲介之推的故事:

  远在两、三千年以前的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被骊姬陷害,长期逃亡在外,一共过了19年,才回国当上国君,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在外逃亡的这些年中,多亏了一些大臣辅保,所以他即位后,马上对随同他一起逃亡的大臣逐个论功行赏。介之推是一位十分忠诚的有功之臣,他跟随晋文公在外十九年,有一次,晋文公被困在魏国,吃不上饭,他就偷偷地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给晋文公吃。可是,晋文公奖赏大臣的时候却把他忘了,他呢,也不争功,背起母亲到山西介休县的绵山上去了。

  晋文公想起了介之推,马上派人去他家里找,没找到。后又找到绵山脚下,晋文公知道介之推很孝顺,想放火把山烧了,以为那样介之推就会背着母亲出来,可是呢,介之推和母亲都宁可烧死也不下山,这样,他母子就死在了山上。晋文公很难过,也很后悔,就规定每年介之推死的那一天(也就是清明前一天),家家严禁烟火,吃寒食,即延续为寒食节。

  2.讨论。

  ①寒食节是怎样来的?

  ②现在人们为什么过寒食节?为了纪念谁?

  3.词语练习。

  ①用“偷偷地”说一句话。

  ②用“后悔”说一句话。

  ③请解释“寒食”的意思。

  4.游戏。

  ①摸箱:将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放入有盖的纸盒里,请幼儿从中摸出一件,说出名称及属于哪个节日。

  ②连线:将节日及代表物品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连线。


第19篇

  活动目标:

  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小鸟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教师请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教师请幼儿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教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4、教师请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幼儿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幼儿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踏青观察春天的树木。

  附:儿歌:留住小鸟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小狗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里,小猫想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小鸟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

  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第20篇

  活动内容:

  妈妈的菜蓝子活动目标:

  1、通过比赛讲述蔬菜种类,让幼儿感受到秋天是蔬菜丰收的季节。

  2、了解荤菜与素菜的合理搭配:荤菜少吃,素菜多吃。

  活动准备:

  幼儿画的各种菜,菜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蔬菜火车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我们在中班的时候认识了许多的蔬菜,绿叶的菜,现在大班了,讲讲我们新认识了哪些蔬菜!

  A:我的火车就要开,蔬菜、蔬菜快上来!

  B:青菜、青菜上来了!

  A:我的火车就要开,蔬菜、蔬菜快上来!

  C:萝卜、萝卜上来了!

  3、统计每一组一共讲了几种蔬菜。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数数。

  二、帮妈妈买菜

  1、妈妈每天都要买菜的,想一想妈妈的菜篮子里除了蔬菜还有什么菜?为了全家人的'健康,今天妈妈叫我们去帮她去买菜,你会怎么配菜?

  2、幼儿自己选择各种菜,并贴在菜篮子里3、统计自己的菜篮子里买了哪些菜,荤菜有几种,蔬菜有几种。

  三、比谁配的菜最有营养。

  1、看看有这么多的菜篮子,你们知道谁的配的菜最有营养吗?

  2、还记得保健老师说过什么吗?(荤少、素多)3、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些菜配的有营养,哪些菜配的营养不合理?

  4、这里有两篮菜,一个荤菜有1种,素菜有4种,另一个荤菜有2种素菜有6种,哪个更有营养呢?为什么?

  5、让我们一起去问问保健老师吧!

第21篇

  活动内容:

  粮食丰收了活动目标:

  1、尝试用重叠的方法画出景物,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体会布局的变化。

  2、大胆表现自己见到过的粮食丰收的景象。

  活动准备:

  1、已经观察过水稻丰收的景象。

  2、绘画用具:水彩笔,纸。

  3、表现丰收的照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与欣赏。

  1、师启发幼儿回忆在田野里看的粮食丰收的景象。“我请几位幼儿来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2、教师出示田野里粮食丰收的照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二、讨论交流。

  1、师:“我们已经看到过粮食丰收的景象,也看到过丰收的照片,那么如果让你来画,你觉得画什么可以表现粮食的丰收的情景?(丰收的田野、运粮忙、收割稻子……)

  2、师提出作画要求:粮食丰收的画面一定要画上粮食,可以重叠画景象,但可以不画人。

  三、自由创作绘画。

  1、幼儿自由创作画画。

  2、教师启发幼儿:远的景物要画的小一点,近的景物要画的大一点,排列要有疏有密。

  3、师提醒幼儿要注意各种颜色的相互交叉,搭配。

  四、相互评价。

  1、师请幼儿相互看看画面是不是体现了丰收。

  2、对于敢大胆创作,体现个性化的幼儿进行表扬。

第22篇

  一、设计思路

  在《有用的植物》主题二级分支“绿色菜篮子”中,有一首儿歌“菜地歌谣”,它将蔬菜的外形特征、口味、生长位置编成琅琅上口的问答歌,让幼儿在一问一答中巩固对蔬菜的认识。我以这首儿歌为载体,将其删减改编,使每一句中的蔬菜特征更突显,并精减至四句,为幼儿创编预留空间。

  二、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辨别常见蔬菜在外形、味道、食用部位等方面的不同,借助歌谣大胆进行表达。

  2、知道蔬菜中营养丰富,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活动准备:“菜地各要”翻翻板、幼儿操作材料(长方形底板、正方形纸、蔬菜图片、水彩笔)

  活动流程:

  一、我最喜爱的蔬菜

  导语:蔬菜是我们食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最喜欢吃哪一种蔬菜?说说对这种蔬菜的了解。

  提问:它的外形是怎么样的?味道如何?我们吃的是什么部位?吃过哪些用它烹调的菜?

  (教师将幼儿的表述以歌谣中的句式进行小结)

  小结:正如小朋友所介绍的,蔬菜既美味营养又丰富,特别是维生素含量高,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能使我们更健康。

  二、菜地歌谣

  导语:这首歌谣中每一句话都介绍了一种蔬菜,根据线索猜一猜,就能欣赏完整的歌谣,想不想挑战一下?

  1、根据线索,破译歌谣。

  提问:这个关键词提示我们蔬菜的什么?

  2、跟着节奏,念念儿歌。(口齿,速度)

  第一遍:教师问幼儿答

  第二遍:幼儿开火车问答

  第三遍:幼儿点名问答

  过渡:这些只是蔬菜家族中的一小部分,你们想不想将其它品种的蔬菜也编进菜地歌谣呀?

  三、结合经验,仿编歌谣。

  1、小组合作,仿编歌谣。

  提问: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关键词呢?(颜色、外形、口味、生长位置)

  要求:1.三人合作,人人都要出力

  2.你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文字,图案)

  3.时间5分钟

  2、小组介绍,幼儿猜猜。

  延伸:猜猜今天午餐吃什么?

  附:

  什么青青细又长?豇豆青青细又长。

  什么黄黄藏地下?土豆黄黄藏地下。

  什么脆脆藤上长?黄瓜脆脆藤上长。

  什么辣辣尖又尖?辣椒辣辣尖又尖。

  三、活动反思

  活动分三个环节,以经验再现——经验唤起——经验运用的线索层层推进,达成活动目标。

  第一环节: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蔬菜。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开放性的提问“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说说你对这种蔬菜的了解?”由于问题的切入点贴切幼儿日常生活,幼儿回应的面广且个性化。有的幼儿说:“我喜欢吃胡萝卜,因为喜欢它桔桔的颜色,而且吃了胡萝卜眼睛会亮。”有的幼儿说:“我喜欢吃青菜,因为它吃起来糯糯的,它绿油油的颜色像春天。”……幼儿结合自己一日三餐以及对蔬菜感性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实现了有效的经验分享。

  第二环节,根据线索,破译“菜地歌谣”。在肯定了幼儿对蔬菜的丰富认知后,我又以询问“想不想根据线索猜猜,欣赏完整的儿歌?”引发幼儿挑战的兴趣,符合大班年龄特点。每次教师翻转出示或幼儿选择翻开一个提示蔬菜的关键词,通过系列追问帮助幼儿进行猜测,如出示图夹文“藏地下”进行追问“藏地下提示了我们蔬菜的什么?”“什么蔬菜是藏在地下的?除此之外还有吗?”“你为什么认为是土豆?”等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第三环节,小组合作,仿编歌谣。我预设了提问“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关键词呢?”引发幼儿从颜色、外形、口味、生长位置、营养等方面来思考仿编儿歌。

  四、专家点评

  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对学习书的的素材点进行适当的改编,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需求。

  教师的随机性比较强,当教师发现一名幼儿在念儿歌时不自觉地拍起了手的时候,教师及时跟进追问“为什么你会情不自禁拍起了手呢?”引发幼儿关注已经潜在感受到的儿歌韵律和节奏。教师斟酌了活动中的每一个提问、每一次回应,其实在活动中还有许多细节不容忽视,我们可以通过预设活动细节来引发师幼间的有效互动。在大班活动“菜地歌谣”中,教师通过几个细节的预设,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23篇

  活动内容:

  棉花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棉花,知道棉花的结构组成。

  2、能用语言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棉花的用途与好处。

  3、大胆运用棉花棒等作画工具,进行绘画,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实物棉花一株。

  2、已剥好的棉花若干。

  3、火柴若干,水彩颜料,颜料盒,纸。

  活动过程:

  一、认识棉花。

  1、教师出示一株实物棉花。“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株我们植物?(棉花)它是生长在哪里的?它长的怎样?引导幼儿从棉花的形状,颜色等方面回答)

  2、师“请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棉花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3、教师小结:哦,原来棉花是一株生长在地里,由根,茎,叶,花,果实组成,它的果实的白色的……

  二、棉花的用途。

  1、师:“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棉花的结构,形状,颜色,那你们知道棉花有些什么用吗?有我们好处吗?

  2、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回答,教师适时对幼儿的回答做补充说明。(如:可以做棉衣,棉鞋,棉裤,穿着舒服,暖和,不会过敏,对身体好……)

  3、师小结:“原来棉花的用处和好处有这么多,我们应该感谢农民伯伯种出这么多雪白的棉花来。

  三、我用棉花来画画。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棉花,准备好了水彩颜料,火柴等材料,我想让你们用棉花来画一幅好看的图画。

  2、教师示范作画:在火柴棒上绕上一些棉花,然后用棉花棒蘸需要的颜色,在画纸上画下来。

  3、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尝试用棉花做成棉签在纸上做画。

  4、教师巡回观察,并及时对幼儿进行指导与帮助。

  5、教师提醒幼儿要保持画面的整洁。

第24篇

  活动内容:

  黄豆爷爷找朋友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活动准备:

  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豆子,各种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图片“黄豆爷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引出认识黄豆的课题。

  1、教师与幼儿边品尝边互相交流。

  2、教师提问: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基本部分:(重点、难点部分)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及讨论辨别出黄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营养价值,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区分豆制品。

  1、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教师提供黄豆、绿豆……请幼儿看、摸,并运用经验找出黄豆。)

  2、认识黄豆外形特征。

  (1)幼儿相互交流,掌握黄豆外形。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黄豆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a、黄豆是什么颜色的?

  b、黄豆是什么形状的?

  c、黄豆上有什么?

  d、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1)幼儿利用已有经验,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教师讲解什么是豆制品。)

  (2)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说出豆制品。你还吃过哪些豆制品?

  (3)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

  4、引导幼儿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区分出豆制品。

  (1)出示各种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通过游戏“豆宝宝找爷爷”让幼儿在众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第25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主题绘画活动有趣的野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背景:

  我们组织大班的小朋友进行了一次野营活动。从前期自己做野营计划,到自己为野营活动做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因为要离开家人在外过一夜),再到亲身经历,孩子们始终有着高度的热情。野营中,一系列有趣的活动都深深留在他们的心底。

  活动目标:

  1.能以绘画的的形式,表现野营活动中有趣的事。

  2.会和同伴分工合作围绕一定的主题绘画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参加过野营活动。

  2.每组一张大的铅画纸,铅笔、勾线笔、水彩笔、油画棒若干。

  3.准备一首合适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交流分享,引出课题。

  回忆交流对野营的印象,讲述野营中有趣的事。

  2.确定绘画主题。

  选择几件有趣的事,幼儿为绘画主题取名。

  (经过讨论,最终确定了以下主题:《到水库滑草喽》《我要睡觉啦……》《拔呀拔拔萝卜》《快乐的焰火晚会》《心连心手拉手》。)

  3.幼儿组画。

  (1)幼儿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自由分组。

  (2)各组讨论绘画的内容。

  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构图、每个组员的不同分工。

  在此过程中体现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倾听、吸纳。

  (3)播放音乐,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绘画流程:铅笔构图一一勾线笔勾线一一水彩笔涂细节部分、油画棒涂底色。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合作组画的布局,并要考虑别人画的位置。

  4.评价、展示各组作品。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要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生活中,孩子们对新奇的事物总是有浓厚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幼儿美术杂志上发现了这种有趣的绘画方式,相信孩子们也和我一样乐于尝试。

第26篇

  一、教学目标:

  关注目标: 实地考察被污染的河流、寻找污染源。

  知识目标:使幼儿初步了解水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及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技能目标:通过看录像和实验, 了解脏水变清的简单方法。

  态度目标:培养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参与目标: 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和成人一起积极参与保护水资源的活动。

  二、教学方法:考察、实验、调查、操作、看录像、讨论、快速联想。

  三、教学准备:

  资料准备:水污染和清水对比及污水处理厂的录相。

  材料准备:1、1.25升的可乐瓶剪成2段, 棉花、河水、砑石、树叶。2、层级污水过滤器。

  组织准备:按幼儿意愿分组, 每组3-5人。

  活动一:实地考察1、考察目标: 通过考察被污染的熊耳河, 寻找污染源, 了解附近居民的生活情况, 使幼儿初步了解水污染的现状, 来源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考察过程: 教师要充分注意, 做好对幼儿的引导, 鼓励支持和解释工作。

  (1)出发前交待问题。教师说:“今天我们去熊耳河看一看, 那里的河水和我们平时用的水有什么不一样。请小朋友看看熊耳河的河水怎么样?”

  (2)考察熊耳河污染严重的一段。到达目的地后, 教师指导幼儿考察河水特征及污染源。

  a.考察河水特征教师问:“请小朋友看一看, 这里河水和我们平时用的水有什么不同?”(这里河水又黑、又脏、又臭, 河里有许多脏东西, 上面还漂着白色的泡沫, 我们平时用的水清澈透明)。

  b.寻找污染源教师问:“那些白色泡沫是从哪里来的呢?”带领幼儿寻找, 看见河附近有一个大洞口, 只见汨汨黑水夹着白色泡沫, 不断地从里面流出来, 流入熊耳河, 还不时发出一阵阵臭味。告诉幼儿这是工厂里排出的废水, 有的居民往河里扔垃圾, 还倒一些洗菜水或洗衣水, 所以河水变的又脏又臭。

  (3)走访熊耳河附近居民a.采访一位老住户, 教师问:河水被污染前是什么样子?(河水清澈见底, 里面游着许多小鱼, 沿河两岸是人们游玩的好地方,到了夏天的时候, 有许多人在树下乘凉, 还有人下河游泳。)现在变脏后对生活有什么影响?(河水变脏以后, 我们天天都闻到臭味, 有时出门都得用手捂住鼻子, 靠近河边的住户都不敢开窗, 夏天苍蝇、蚊子乱飞, 原来种在河边的大树, 都慢慢枯死了。)b.教师小结:人们吃了受污染的水, 容易生病, 动植物汲收污染的水, 会影响生长,甚至会危及生命, 而饮用干净的水, 则有利于动植的生长。

  背景资料(水的主要污染及危害)1、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 与都市垃圾, 它的危害是导致水中缺氧, 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需氧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 它维持河水的自我净化能力), 河水就会发黑、发臭、毒素积累, 伤害人畜。

  2、化工、造纸、干洗、化学洗剂危害, 它们进入江河湖泊会毒害水生物, 引起鱼类和其它水生物死亡, 严重破坏河流的生态系统。一些有机化学药品会积累在水生物体内, 致使人食用中毒。如果被污染的水难以净化, 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将会受到危害。

  活动二:脏水变清目的:通过实验、看录相, 让幼儿了解脏水变清的方法, 培养幼儿实践能力。

  1、做实验a.教师告诉幼儿, 人是最聪明的, 有办法把脏水变清, 引起幼儿兴趣。

  b.引导幼儿将1.25升的可乐瓶剪成2段, 在上半部可乐盖上钻几个小洞, 然后依次铺上棉花、沙子、砾石、树叶, 做成一个小过滤器, 并将其倒置在可乐瓶的下半部。

  c.让幼儿将脏水一半倒入制作好的过滤器里, 观察过滤过程, 然后把过滤好的水倒入烧杯里让幼儿和污水对比, 发现脏水变清了。

  d.互相参观并讲述实验方法及发现。

  e.观看教师用层级过滤器作污水过滤的演示。

  (1)介绍层级过滤器:

  第一层装沙; 第二层装活性炭; 第三层装过滤纸; 第四层空箱, 用于接过滤水。

  (2)把污水倒进第一层过滤后, 依次进入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清洁水)。

  2、提问:那么你们平时用的自来水(都是取自江河、湖泊、水库、那是怎么变清的呢?)观看污水处理厂的录相。

  让幼儿了解到我们平时的自来水一般寻找干净的水源, 沉淀过滤和消毒4个步骤, 再经过管道送入千家万户。希望小朋友长大后能想出更多的办法来保护清洁水。

  活动三:组织幼儿听故事《生病的水娃娃》

  目的:

  (1)通过故事进一步了解水与人、环境的关系, 以及帮助幼儿认识由于人类不良行为导致了水污染。

  (2)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培养幼儿从自身做起, 养成良好的保护水资源行为。

  过程:

  1、引出故事:在清清的小河里, 住着快乐的水娃娃, 可是他现在一点也不开心, 为什么呢?

  2、教师介绍故事名称、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一遍, 并提问?

  a.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故事里讲了什么?

  b.生病前和生病后的水娃娃有什么不一样?

  c.生病前后, 水娃娃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d.为什么水娃娃会生病?

  教师引导幼儿联系实地考察和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 明白污染的水对环境的危害, 以及干净水对环境的意义。

  3、组织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治好水娃娃的病?

  教师总结:工厂按规定先对污水进行处理, 然后再排出来, 我们要一水多用, 洗衣或洗菜水或拖地或冲厕所, 以减少污水排放, 不将油腻的剩菜倒入下水道, 洗餐具时, 尽量少用洗剂, 可用热面汤, 不要向河里扔垃圾, 让妈妈少用化妆品、染发液等造成水污染的物品, 大家都来保护水源, 都来关心和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从自己做起, 水娃娃的病就会慢慢的好起来, 我们的环境也会变的更美好。

  附件:

  故事:生病的水娃水娃娃可好看了。她有一个透明的身体和一对清澈的大眼睛, 阳光一照, 发出亮晶晶的光, 像珍珠一样美丽。谁见到她, 都很开心。

  水娃娃可活泼好动了。她一边不停地走啊走, 一边快乐地唱啊唱。小草听到她的'歌, 钻出来了; 花儿听到她的歌, 笑出来了; 树木听到她的歌, 长出来了;鱼儿听到她的歌, 游过来了; 小鸟听到她的歌, 飞过来了; 小羊听到她的歌, 跑过来了。哇!水娃娃走过的地方, 美丽极了, 热闹极了。

  水娃娃走着, 笑着, 唱着。人们听到她的歌, 也聚过来了。他们在水娃娃的旁边盖起了住房和工厂, 种上了庄稼, 过上了快乐的日子。

  可是, 突然有一天, 水娃娃生病了, 而且病得很严重。她的身体变得又臭又脏又黑, 一双大眼睛无力的闭着, 嘴里发出痛苦的呻吟声。好可怜哪!

  水娃娃为什么会生病呢? 原来, 村里的人们粗心地把洗衣做饭后的脏水倒进了河里; 农民伯伯给田里的庄稼大把大把地施肥, 多余的肥料流进了河里; 黑乎乎的液体从工厂的管子里涌出来, 流进了河里。这些又脏又臭又黑的东西进入了水娃娃的身体里。水娃娃受不了啦!她哭了,“救救我!”可是谁都不理睬她。很快, 水娃娃病倒了, 变的又脏又臭又黑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 水娃娃的病越来越严重了。更坏的事情发生了!生病的水娃娃走过的地方, 草木枯黄了, 花儿凋谢了, 庄稼大片地死去。很多动物也生病了, 有的病死了。村里有的老人和小孩也都病倒了。到处一片萧条。爱热闹的小鸟们受不了啦, 她们伤心地飞走了。

  田野里, 只隐隐地听到水娃娃微弱的声音,“救救我, 救救。。。

第27篇

  objectives(目标):

  1、 encourage the kids to recognize and say the word

  2、 review the words about color

  3、 让幼儿通过看、听、说等多感官来体会学习英语的快乐;

  4、 建立良好的听说能力;

  5、 通过tpr、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发展其动觉智力。

  teaching materials(教具准备):

  tape ; sticker; 魔法棒一个;各种图形的`图片; 毛线;自制钓鱼工具;情境挂图;cd;

  teaching proce (教学流程):

  一、 warm up(热身) :

  1、 tpr:播放律动“play-way to english”,让幼儿伴随着音乐进入课堂,并一起做律动。

  2、greetings:

  t: how are you today?

  s: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i'm fine too. and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s: it's su y/rainy day.

  t: woo… you are so great. you are looking so lovely today. ok, now today i'm magic, and then 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二、teaching new words about shapes:

  1、 通过魔法游戏以开火车的方式一一在黑板上出示各种图形;

  2、 学习词汇:square star triangle rectangle heart oval;

  3、 q&a:what color is the(square)? 复习相关颜色词汇;

  4、 字汇游戏(一): fishing game

  t:ok, now would you like play a game? s:yes.

  t: let's have a compotatio if i say the words, you should use this one, fishing the right picture as fast as you can, the first one is the wi er. understand? ok, who can try? ready go.

  通过此游戏促进及巩固幼儿对新词汇的记忆。

  三、出示挂图,让幼儿在相应的情境中复习及巩固词汇。

  t:oh,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who is he/she?

  s: she/he is midi/haley….

  t: can you gue what are they doing? (请幼儿观察图画后回答)

  what's i ide? what shape is it? 请幼儿上来一一找出图画里欠缺的物品,并回答相应的问题,帮助复习巩固所学词汇。

  四、游戏(二):make the shapes by yourself.

  给每位幼儿提供1条毛线,让幼儿在地毯上自由创作变出各种图形,并相互用英文交流自己创作出的图形。

  五、over(结束):

  woo…today you are very clever, are you ha y today ? now i want to make a circle, let's make, ok? sing a song“the more we get together.”结束活动。

第28篇

  character: lion

  ra it a

  ra it b

  teddy bear a

  teddy bear b

  l: hello, everyone. i'm lion. today is my birthday. i'm very ha y. i dre ed beautiful. i prepared a delicious cake for my friends. i'm busy.

  r: hello, everyone. i'm ra it. today is lion's birthday. let's go lion's home. (song: walking, walking, walking, walking, jump, jump, jump, jump, jump, jump, ru ing, ru ing, ru ing, ru ing, ru ing, ru ing, now let's go, now let's go.)

  场景一:门铃响了,狮子去开门。

  l: who?

  r: i'm ra it.

  l: good morning, ra its.

  r: good morning, lion. how are you?

  l: i'm fine, thank you. come in please.

  r: thank you.

  r: ha y birthday. (把礼物给狮子)here you are. we hope you like.

  l: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please, please(拿出一些吃的请小兔子们吃)

  r: thank you.

  teddy bear : hello, everyone. i'm teddy bear. today is lion's birthday.

  we prepared a present for him. let's go lion's home. (song: teddy bear, teddy bear, walk, walk, walk. teddy bear, teddy bear, hop, hop, hop, teddy bear, teddy bear, run, run, run, teddy bear, teddy bear, jump, jump, jump. )

  场景二:门铃响了,狮子再次去开门。

  l: who?

  b: i'm teddy bear.

  l: good morning, teddy bears.

  b: good morning, lion. how are you?

  l: i'm fine, thank you. come in please.

  b: thank you. ha y birthday. (把礼物给狮子)here you are.

  l: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please, please. (拿出一些吃的请小熊吃)

  l: time is up. let's enjoy the birthday cake, ok?

  b,r,l: (最后齐唱生日快乐歌)song: ha y birthday to you. ha y birthday to you. ha y birthday to you. ha y birthday to you.

  teddy bears, ra its: ha y birthday lion.

第29篇

  活动目标:

  1、能听懂并会说与活动有关的基本单词:sing dance play。

  2、能听懂并会说基本句型:let's sing. let's dance . let's paly 。

  3、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小鸟、小熊的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 日常对话:

  1、t: good morning , children !

  c: good morning , teacher !

  2、sing the song “good morning!”

  3、t: how are you ,today ?

  c: fine, thank you . how are you ?

  t: i'm fine , too .

  二、 复习旧知:

  1、t: last week , we have learnt something in our schoolbag . now , let's say them again , ok ?

  (教师卡片出示学过的学习用品,请幼儿认读)

  2、教师出示某一种学习用品,用“do you have a …?”问幼儿,请幼儿用“yes , i do . 和 no , i don't.”来回答。

  三、 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卡片,提问:“what's she doing ?”先请幼儿用中文回答,然后教师教幼儿学说“sing”这个新单词。

  2、请幼儿用动作表示“sing”,并跟教师说:“sing , sing , let's sing .”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dance”、“ let's dance ”、“paly”、“ let's paly”。

  四、 单词巩固:

  1、游戏“i say and you do ”.

  教师说:“one one one and two two two ,sing sing sing ,let's sing”,请幼儿边听边跳,听到单词后迅速做出相应的动作,并保持不动。教师说另外一句,游戏依次进行。

  2、教师出示卡片,请幼儿一一说出单词。

  五、 学说“快乐歌谣”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用中文说说挂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2、教师用英语描述挂图内容。

  3、请幼儿跟教师用英语说歌谣。

  4、戴上头饰,进行表演。

  六、 结束部分:

  t:today ,we sing , we dance and we play .do you feel ha y ,today ?

  c: yes !

  t: now , let 's say “good bye “” to the teachers .

  c: bye-bye ,teacher !

第30篇

  一、运动

  活动目标:

  1、在自主游戏活动中,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

  2、在爬长城的游戏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器材:轮胎、不同难度的高跷、三毛拍,竹帘子,呼拉圈等

  活动过程:

  1、分散游戏

  2、集体游戏:爬长城:

  二、自主区角游戏

  活动目的:运用多种材料,自主表现旅游中的所见所闻。

  活动内容:旅游计划、游野生动物园、走进果园、树叶超级变变变、钓鱼、资料库 、等。

  三、学习活动

  活动内容:音乐欣赏《小树叶》

  活动目的:

  1、感受歌曲的旋律变化,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动作语言大胆表现、表达。

  2、了解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秋风吹,落叶飘的录象,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旅游中发现了哪些秋天的`秘密。

  二、欣赏落叶飘的录象,感受表现秋叶的美。

  三、欣赏感受歌曲并大胆表现

  1、讨论树妈妈看到孩子都走了,他心里会怎么样呢?

  欣赏第一段旋律感受歌曲的忧伤, 妈妈特别担心什么呢?

  (理解并表现)

  2、讨论小树叶会害怕吗?

  3、欣赏感受音乐第二段的欢快。

  理解:小树叶害怕了吗?为什么?(了解大自然的变化规律)

  四、讨论是不是所有的树叶到了秋天都要落下来呢?

  户外游幼儿园观察探索幼儿园哪些树叶不落下来,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