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水娃娃漫游记》反思

《大班教案《水娃娃漫游记》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教案《水娃娃漫游记》反思

1.大班教案《水娃娃漫游记》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水娃娃漫游记”初步了解水娃娃的三态变化。

  2、鼓励幼儿想像水娃娃的漫游过程,并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水娃娃漫游图。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课件《水娃娃漫游记》

  2、蜡笔、纸。

【活动过程】

  一、导出活动主题(播放照片)。

  1、今天徐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想)

  2、这个好朋友就藏在徐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照片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播放照片)

  3、你们找到了吗?(水)对了,(播放flash)徐老师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水娃娃。

  4、水娃娃也是你们的好朋友,小朋友想一想,你们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水娃娃?(幼儿讨论)

  5、我们小朋友在这么多地方看见过水娃娃,那水娃娃会到哪里去漫游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播放课件)(教师边讲故事边完成记录表)。

  1、教师讲第一段(教师边讲边记录)

  (1)水娃娃的老家在哪里?(大海)

  (2)他们请太阳公公帮什么忙?(放出强烈的光和热)

  (3)水娃娃变成了什么?到哪里去了?(水汽娃娃到天上去了)

  2、教师讲第二、第三、第四段(教师边讲边记录)

  (1)在天上,水汽娃娃们很团结抱成一团变成了什么?(白云)

  (2)这是冷空气爷爷来了,水汽娃娃们冷地发抖,坚持不住地变成了什么?(雨点)

  (3)有的水汽娃娃虽然坚持着,但是后来身上结了冰又变成了什么?(冰雹)

  3、教师讲第五、第六、第七段(边讲边记录)

  (1)这些雨点和冰雹掉到山上、陆地上变成了(地下水娃娃)

  (2)这掉到河里的变成了河水娃娃,那掉到江里变成了(江水娃娃),(掉到湖里的变成了湖水娃娃。

  (3)我们把所有的这些叫做谈水。

  4、教师讲第八、第九、第十段(边讲边记录)

  (1)有些淡水娃娃们想家了,回到了老家,又变成(咸水娃娃)

  (2)我们把咸水娃娃晒干,变成了(盐)

  三、幼儿合作完成水娃娃漫游图。

  1、现在我们也给水娃娃拍几张照片。

  2、请每四位小朋友组成一个小组。

  3、现在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你们等会得分工。(幼儿讨论)

  4、讨论好的小组可以去画了。

  四、介绍水娃娃漫游图。

  1、徐老师发现第一组他们分工很明确,请小组长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分工的?

  2、徐老师发现第二组在完成时有些停顿,在这中间你们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3、请第三组组长介绍一下水娃娃都去过那些地方旅行?

  4、徐老师的嘴巴觉得有点干,我们一起回幼儿园喝杯水,也让水娃娃到我们的身体里去漫游一下好吗?

附故事:水娃娃漫游记

  水娃娃的老家在蔚蓝色的大海里。一天,水娃娃们想到外面去旅游。于是它们就请太阳公公帮忙。太阳公公答应了它们的要求,放出了强烈的光和热,一会儿就把水娃娃们变成了水汽娃娃,再慢慢地把水汽娃娃们送上了天空。

  在天上,水汽娃娃们集中在一起抱成团。哇,远远望去,水汽娃娃们变成了一朵一朵的白云。

  这时冷空气爷爷来了,水汽娃娃们冷得发抖,有的水汽娃娃被冻得坚持不住了,变成了雨点,从天上掉了下来。

  有的水汽娃娃坚持着,但是后来身上结了冰,慢慢地变成了小冰雹,也从天上掉了下来。

  掉到山上、陆地上的雨呀、冰雹呀钻到地底下,于是就变成了地下水娃娃。

反思:

  从活动来看材料比较适合大班幼儿,活动中梳理水娃娃漫游的过程是重点和难点,活动一开始我采用了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幼儿先看前5页,然后翻到想和同伴交流的那一页。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孩子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对于水娃娃如何进行三态变化的还很模糊,这时王家蓉正好想说第一页,就这样我顺势就将水娃娃漫游的过程和幼儿一起梳理了。后面自主阅读的环节我用了老师指导的方式在幼儿看书的过程中和幼儿做一个简单的互动这样就能节约时间体现活动的重难点。在最后幼儿操作的环节老师提供的材料可以再多样化一点,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大多数孩子能够简单的将水娃娃漫游的过程用图示表达,这也正好验证了前半部分幼儿是否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在个别化学习中让幼儿再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水娃娃漫游记得书。

2.大班教案《水娃娃漫游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水娃娃漫游记”初步了解水娃娃的三态变化。

  2、鼓励幼儿想像水娃娃的漫游过程,并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水娃娃漫游图。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课件《水娃娃漫游记》

  2、蜡笔、纸。

【活动过程】

  一、导出活动主题(播放照片)。

  1、今天徐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想)

  2、这个好朋友就藏在徐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照片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播放照片)

  3、你们找到了吗?(水)对了,(播放flash)徐老师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水娃娃。

  4、水娃娃也是你们的好朋友,小朋友想一想,你们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水娃娃?(幼儿讨论)

  5、我们小朋友在这么多地方看见过水娃娃,那水娃娃会到哪里去漫游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播放课件)(教师边讲故事边完成记录表)。

  1、教师讲第一段(教师边讲边记录)

  (1)水娃娃的老家在哪里?(大海)

  (2)他们请太阳公公帮什么忙?(放出强烈的光和热)

  (3)水娃娃变成了什么?到哪里去了?(水汽娃娃到天上去了)

  2、教师讲第二、第三、第四段(教师边讲边记录)

  (1)在天上,水汽娃娃们很团结抱成一团变成了什么?(白云)

  (2)这是冷空气爷爷来了,水汽娃娃们冷地发抖,坚持不住地变成了什么?(雨点)

  (3)有的水汽娃娃虽然坚持着,但是后来身上结了冰又变成了什么?(冰雹)

  3、教师讲第五、第六、第七段(边讲边记录)

  (1)这些雨点和冰雹掉到山上、陆地上变成了(地下水娃娃)

  (2)这掉到河里的变成了河水娃娃,那掉到江里变成了(江水娃娃),(掉到湖里的变成了湖水娃娃。

  (3)我们把所有的这些叫做谈水。

  4、教师讲第八、第九、第十段(边讲边记录)

  (1)有些淡水娃娃们想家了,回到了老家,又变成(咸水娃娃)

  (2)我们把咸水娃娃晒干,变成了(盐)

  三、幼儿合作完成水娃娃漫游图。

  1、现在我们也给水娃娃拍几张照片。

  2、请每四位小朋友组成一个小组。

  3、现在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你们等会得分工。(幼儿讨论)

  4、讨论好的小组可以去画了。

  四、介绍水娃娃漫游图。

  1、徐老师发现第一组他们分工很明确,请小组长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分工的?

  2、徐老师发现第二组在完成时有些停顿,在这中间你们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3、请第三组组长介绍一下水娃娃都去过那些地方旅行?

  4、徐老师的嘴巴觉得有点干,我们一起回幼儿园喝杯水,也让水娃娃到我们的身体里去漫游一下好吗?

附故事:水娃娃漫游记

  水娃娃的老家在蔚蓝色的大海里。一天,水娃娃们想到外面去旅游。于是它们就请太阳公公帮忙。太阳公公答应了它们的要求,放出了强烈的光和热,一会儿就把水娃娃们变成了水汽娃娃,再慢慢地把水汽娃娃们送上了天空。

  在天上,水汽娃娃们集中在一起抱成团。哇,远远望去,水汽娃娃们变成了一朵一朵的白云。

  这时冷空气爷爷来了,水汽娃娃们冷得发抖,有的水汽娃娃被冻得坚持不住了,变成了雨点,从天上掉了下来。

  有的水汽娃娃坚持着,但是后来身上结了冰,慢慢地变成了小冰雹,也从天上掉了下来。

  掉到山上、陆地上的雨呀、冰雹呀钻到地底下,于是就变成了地下水娃娃。

反思:

  从活动来看材料比较适合大班幼儿,活动中梳理水娃娃漫游的过程是重点和难点,活动一开始我采用了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幼儿先看前5页,然后翻到想和同伴交流的那一页。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孩子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对于水娃娃如何进行三态变化的还很模糊,这时王家蓉正好想说第一页,就这样我顺势就将水娃娃漫游的过程和幼儿一起梳理了。后面自主阅读的环节我用了老师指导的方式在幼儿看书的过程中和幼儿做一个简单的互动这样就能节约时间体现活动的重难点。在最后幼儿操作的环节老师提供的材料可以再多样化一点,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大多数孩子能够简单的将水娃娃漫游的过程用图示表达,这也正好验证了前半部分幼儿是否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在个别化学习中让幼儿再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水娃娃漫游记得书。

3.大班教案《风娃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由风这一自然现象透出的春天气息,理解诗歌内容。

  2、让幼儿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的意境。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让幼儿尝试叙述诗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诗歌内容

  2、 让幼儿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

  1、带幼儿观察过风吹过树、湖面等的景象

  2、将诗歌内容制作成图片,另制作一套与之相对比的(无风时的景象)图片,

  3、制作配乐诗朗诵。

活动过程

  1、师出示对比的图片(无风时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上有些什么?

  (幼儿:这是一条小河,还有一棵柳树,天上下着小雨……)

  2、师出示与诗歌内容相同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同样的场景,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幼儿:小河上的水动了,河面上有波浪了,柳树的树枝动了,树叶好象在跳舞,树叶飘起来了,小雨有点斜斜的……)

  (幼儿:因为有风吹到小河里了,因为风过来啦,风吹得树叶好象跳起了舞,小雨是被风吹的有点歪了……)

  教师以诗歌中的句子小结:河面上出现了波纹,这是为什么?绿叶快乐地跳舞,这是为什么?

  细雨斜斜地下着,这是为什么?哦,原来是风娃娃在做游戏。

  3、欣赏配乐诗朗诵。

  4、幼儿学习朗诵,记住诗歌。

  5、请小朋友为这首诗歌取个名字。

  (幼儿:风,风来啦,风娃娃做游戏,风宝宝,调皮的风娃娃……)

  (教师:小朋友说的都不错,那我们现在就给这首诗歌取名叫风娃娃,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一起来有表情地朗诵一遍诗歌《风娃娃》)

  幼儿集体朗诵诗歌一遍。

  6、教师引导幼儿仿编《风娃娃》的诗歌,把自己对风的感受用优美的诗句表达出来。

  教师提示语:风娃娃可喜欢做游戏了,小朋友们想想看风娃娃除了会在河面上、树叶间、小雨中做游戏,还会在哪里做游戏呢?

  (幼儿:在大海上、在花园里、在操场上、在公园里、在天上、在人们的身上……)

  教师提示语:当风娃娃来到这些地方做游戏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用和诗歌一样的句子来说说。

  (幼儿创编一:小草悄悄的弯下了腰,这是为什么?花儿轻轻地点点头,这是为什么?红旗哗哗地飘动,这是为什么?裙子快乐地跳舞,这是为什么?海面上翻起了浪花,这是为什么?哦,原来是风娃娃在做游戏。)

  (幼儿创编二:头发轻轻地飘起来,这是为什么?风车呼呼地旋转,这是为什么?窗帘快乐地跳舞,这是为什么?风筝高高地飞翔,这是为什么?书页哗哗地翻动,这是为什么?哦,原来是风娃娃在做游戏。)

  7、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有表情地朗诵一遍幼儿自编的诗歌《风娃娃》。”

教学反思

  一般诗歌教学中的图片或者教具都是根据诗歌的内容绘制成就行了,但我觉得这次的活动如果单纯根据诗歌内容绘制一套图片,幼儿的注意力往往会放在图片上有些什么景物,而不去关注引起这种景象的原因,怎样才能将幼儿注意力的重点引导到是因为有了风才会使景物变成这样的呢?于是我又增加了一套对比的图片(景物相同,只是没有风,一切都是平静的)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对比图,让幼儿观察图上有些什么?然后再出示诗歌内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同样是这三个场景,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样成功地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到了我想要突出的重点——“风”上面,后面的教学也就容易多了

4.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含反思

【设计意图】

  认识单、双数是大班幼儿数学教学内容之一,同时由于该年龄段幼儿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经常会在生活中遇到单、双数的问题。如排单队或双队;一顶帽子,一双鞋;双数的小朋友做什么,单数的小朋友做什么等等。而他们对单、双数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正确处理生活中有关单、双数的问题,我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发现问题)→图案配对(进一步认识问题)→数字对应(具体过渡到抽象)→实际应用(解决问题)→记录及语言表达(其他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力图使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从真正意义上理解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同时,通过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生发对数学的兴趣,并希望通过类似的训练和积累,使幼儿的思维方式顺利地从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并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活动目的】

  1.认识10以内单、双数,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

  2.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对数的辨别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

  1.操作玩具每人一份,笑脸和哭脸娃娃图案各一个。

  2.1~10的图案记录卡每个幼儿一份,教师用1~10图案记录图一张。

  3.画有笑脸娃娃、哭脸娃娃及空格的图片4张。

  4.标有10以内数字的小汽车卡片若干。

  5.似“桥”的平衡木一个,“”“”图卡各两个,1~10的数字卡各一张。

  知识经验:

  1.幼儿知道如何按要求做记录。

  2.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或父母的手机号码。

  环境布置:

  1.过桥的场景。

  2.停车场。

【活动过程】

  一、操作活动(一):实物配对

  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秘密,并认识单、双数玩具。

  1.为每个幼儿准备两组玩具,让幼儿摆一摆放一放,看看能发现什么秘密。

  2.把两种玩具分别配对,你会发现什么秘密?

  小结:一种玩具是可以两个两个配对,到最后都能配成对的,另一种玩具是两个两个配对,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单的不能配成对的。都能配成对的玩具我们就叫它双数玩具,剩下一个单的不能配成对的玩具我们就叫它单数玩具。

  3.请幼儿把双数玩具放到笑脸娃娃图案下,把单数玩具放到哭脸娃娃图案下,看谁放得对。

  二、操作活动(二):图案配对

  1.幼儿为单、双数图案记录卡做出不同的标记,并写出各图案的数量。

  2.幼儿讲述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1~10的数字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三、找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物体

  1.在身体上寻找分别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器官及物体。

  2.在生活中寻找分别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物体。

  四、操作活动(三):连线

  以讨论单、双数的用途引出电话号码,启发幼儿找出电话号码中的单、双数。

  出示画有笑脸娃娃、哭脸娃娃的图片,在空格中填上自己家或父母的电话号码,然后把双数与笑脸娃娃相连、单数与哭脸娃娃相连。

  五、游戏:过桥(音乐配游戏)

  提问:由于车辆越来越多,而长江上的桥数量有限,怎样让车辆不拥挤顺利过桥呢?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单、双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单数时只能让单牌号的车过桥,双数时只能让双牌号的车过桥。

  玩法1:每个幼儿扮小司机,任取一车牌号,老师扮警察,当警察举“”图卡或“”图卡时,单、双牌号车的司机分别过桥。玩2~3遍后单、双牌号的互换小汽车卡片,再玩1~2遍。

  玩法2:每个幼儿扮小司机,任取一车牌号,老师扮警察,当警察举“1、3、5、7、9”的数字卡片时,单牌号的车过桥;当警察举“2、4、6、8、10”的数字卡片时,双牌号的车过桥。

结束游戏】

  单牌号车请到单号停车场休息,双牌号车请到双号停车场休息。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生活中寻找以单数或双数形式存在的物体。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知道笑与哭是人常见的情绪表现.懂得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不哭闹,不乱发脾气.活动开始环节,我出示了两个脸谱,让幼儿进行观察,说说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一个开心,一个难过.于是我让幼儿猜测他们为什么会开心地笑(伤心地哭),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测,有的说:妈妈给他买了新的玩具,他就很开心;爸爸带他到外面去玩;爸爸打他了他就哭了;他不想上学就哭了…….在幼儿了解了笑和哭的情绪后,我让幼儿对着小镜子,尝试做做这两个表情,幼儿的积极性较高,除了这两种表情还做了了其它表情.接着,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知道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不哭闹.幼儿听故事时十分投入,并能根据故事回答相应的问题。

5.大班教案《娃娃上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娃娃上灶》,能够听辨并衔接好念白、间奏部分。

  2. 能用声音的缓慢、轻快来表现歌曲情绪的变化。

  3. 通过唱歌体验劳动的快乐和自豪。

  4.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 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重难点:

  学唱歌曲,能用声音的不同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

  能够分辨并衔接好歌曲的念白、间奏部分。

活动准备:

  图谱,幼儿会唱歌曲《邮递员》

活动过程:

  一、 引入部分。

  1.发声练习《邮递员》。

  2.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进行声音强弱的练习。

  二、 理解记忆歌词。

  1.以游戏的情境进入,并引导幼儿理解两次做饭心情的变化。娃娃做饭要准备什么?做哪些菜?味道怎么样?心情如何?

  2.教师完整的朗诵歌词。

  3.幼儿跟着老师朗诵歌词,同时请幼儿找出歌曲中的间奏。

  三、 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范唱。娃娃把做饭的故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唱给大家听。

  2.通过找歌曲中唱法的不同引导幼儿解决念白部分和歌曲部分的衔接。

  3.幼儿完整演唱,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进行指导。

  4.提醒幼儿在演唱过程中注意两段歌曲的情绪变化。

  5.分组演唱。

  6.与同伴结伴演唱。

  7.全体幼儿共同为客人老师表演。

  四、 结束部分。

  渗透健康常识,并引导幼儿进行歌曲的创编。

  小朋友,除了可以做鱼和肉,咱么还可以做什么好吃的菜啊?对了我们要多吃蔬菜,营养均衡了身体才能更健康。这样吧,咱们一起到市场上再买一些菜,我们一边做菜,一边唱歌吧!骑上小车出发吧!

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有激情,幼儿的兴趣很高,图谱的使用也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才能及时的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教育活动目标更好的完成。

6.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水娃娃漫游记》含反思

  【活动设计】

  在一次餐后的散步中,天空不适地飘下了几丝雨丝,我本想让幼儿回教室休息,但呈入我眼帘的场景使我惊呆了。小朋友们有些在抓小雨点,像是和雨点玩游戏;有些在雨中旋转着身体,享受着大自然中的雨到底有多可爱;有些在抬头看着雨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问题。这时,我班幼儿茅怡婕问:“徐老师,天上的雨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呀?”蹲在地上的郭睿马上又问:“落在地上的雨点最后又到哪儿去了呢?”“那如果雨落到河里,河水漫出来怎么办?”王佳依自言自语的问。其他幼儿便纷纷加入了其中,你一言我一句参加了关于雨的热烈讨论中。于是《水娃娃漫游记》的活动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始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水娃娃漫游记”初步了解水娃娃的三态变化。

  2、鼓励幼儿想像水娃娃的漫游过程,并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水娃娃漫游图。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课件《水娃娃漫游记》

  2、蜡笔、纸。

  【活动过程】

  一、导出活动主题(播放照片)。

  1、今天徐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想)

  2、这个好朋友就藏在徐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照片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播放照片)

  3、你们找到了吗?(水)对了,(播放flash)徐老师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水娃娃。

  4、水娃娃也是你们的好朋友,小朋友想一想,你们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水娃娃?(幼儿讨论)

  5、我们小朋友在这么多地方看见过水娃娃,那水娃娃会到哪里去漫游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播放课件)(教师边讲故事边完成记录表)。

  1、教师讲第一段(教师边讲边记录)

  (1)水娃娃的老家在哪里?(大海)

  (2)他们请太阳公公帮什么忙?(放出强烈的光和热)

  (3)水娃娃变成了什么?到哪里去了?(水汽娃娃到天上去了)

  2、教师讲第二、第三、第四段(教师边讲边记录)

  (1)在天上,水汽娃娃们很团结抱成一团变成了什么?(白云)

  (2)这是冷空气爷爷来了,水汽娃娃们冷地发抖,坚持不住地变成了什么?(雨点)

  (3)有的水汽娃娃虽然坚持着,但是后来身上结了冰又变成了什么?(冰雹)

  3、教师讲第五、第六、第七段(边讲边记录)

  (1)这些雨点和冰雹掉到山上、陆地上变成了(地下水娃娃)

  (2)这掉到河里的变成了河水娃娃,那掉到江里变成了(江水娃娃),(掉到湖里的变成了湖水娃娃。

  (3)我们把所有的这些叫做谈水。

  4、教师讲第八、第九、第十段(边讲边记录)

  (1)有些淡水娃娃们想家了,回到了老家,又变成(咸水娃娃)

  (2)我们把咸水娃娃晒干,变成了(盐)

  三、幼儿合作完成水娃娃漫游图。

  1、现在我们也给水娃娃拍几张照片。

  2、请每四位小朋友组成一个小组。

  3、现在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你们等会得分工。(幼儿讨论)

  4、讨论好的小组可以去画了。

  四、介绍水娃娃漫游图。

  1、徐老师发现第一组他们分工很明确,请小组长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分工的?

  2、徐老师发现第二组在完成时有些停顿,在这中间你们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3、请第三组组长介绍一下水娃娃都去过那些地方旅行?

  4、徐老师的嘴巴觉得有点干,我们一起回幼儿园喝杯水,也让水娃娃到我们的身体里去漫游一下好吗?

  附故事:水娃娃漫游记

  水娃娃的老家在蔚蓝色的大海里。一天,水娃娃们想到外面去旅游。于是它们就请太阳公公帮忙。太阳公公答应了它们的要求,放出了强烈的光和热,一会儿就把水娃娃们变成了水汽娃娃,再慢慢地把水汽娃娃们送上了天空。

  在天上,水汽娃娃们集中在一起抱成团。哇,远远望去,水汽娃娃们变成了一朵一朵的白云。

  这时冷空气爷爷来了,水汽娃娃们冷得发抖,有的水汽娃娃被冻得坚持不住了,变成了雨点,从天上掉了下来。

  有的水汽娃娃坚持着,但是后来身上结了冰,慢慢地变成了小冰雹,也从天上掉了下来。

  掉到山上、陆地上的雨呀、冰雹呀钻到地底下,于是就变成了地下水娃娃。

  反思:

  从活动来看材料比较适合大班幼儿,活动中梳理水娃娃漫游的过程是重点和难点,活动一开始我采用了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幼儿先看前5页,然后翻到想和同伴交流的那一页。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孩子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对于水娃娃如何进行三态变化的还很模糊,这时王家蓉正好想说第一页,就这样我顺势就将水娃娃漫游的过程和幼儿一起梳理了。后面自主阅读的环节我用了老师指导的方式在幼儿看书的过程中和幼儿做一个简单的互动这样就能节约时间体现活动的重难点。在**后幼儿操作的环节老师提供的材料可以再多样化一点,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大多数孩子能够简单的将水娃娃漫游的过程用图示表达,这也正好验证了前半部分幼儿是否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在个别化学习中让幼儿再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水娃娃漫游记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