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自然》

《大班教案《大自然》》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教案《大自然》

1.大班教案《大自然》

  设计意图:

  当人类开始注意生态环境的时候,热爱自然、探索自然是我们必须深植于心中的观念,环境教学可能的任何形式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五官去探求自然之谜,与幼儿共同欣赏、发现、尊重和关怀生命与环境,并且建立重视环境保护的观念。

  活动一:美妙的大自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2、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求自然之谜。

  3、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与家长共同为幼儿准备野外生活所须携带的物品,每人一个背包。

  活动过程:

  这组活动可安排在春季或初秋时节进行,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到野外去露营。

  一、摸摸大自然,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1、找一块安全地带,幼儿自由结伴二人一组,一位用布蒙住眼睛,由另一幼儿带他去摸摸大自然里的东西,感觉一下大自然中各种东西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是硬的还是软的,(当不用视觉时,触觉会更加灵敏,小花小草青苔石头树根等都能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然后互换角色,分组讨论触摸大自然时体会到什么?请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较清静的地方,教师和幼儿一起坐下来,将眼睛闭上一两分钟,让心慢慢静下来,让幼儿仔细听周围有什么声音,用语言表达个人感受。(风声、鸟鸣、水声......)教师可以随身带录音机,把自然的声音录下来,准备回去听。

  活动二: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3、在游戏过程中感知植物的生长环境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彩笔、纸等

  活动过程:

  一、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1、带幼儿寻找各自喜欢的树,每选择一棵用彩笔把树皮和纹理拓印在白纸上。每位幼儿可拓印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来寻找不同种类的树干或树叶来拓印。

  2、找一棵大树。教师可以让幼儿讨论,一共要多少人才能把树围住?还可以仔细找找看,有哪些动物是把这棵树当成“家”的?树上树下有小鸟、蚂蚁、毛毛虫等居住吗?让幼儿表达观察这棵树的感想:大树有多大年纪了?身旁可能发生什么故事?最后,教师让幼儿用白纸把树围住,各自拓下树的一部分纹理,这些纸可以带回去后平排连结起来,向幼儿展示树的圆周长度。

  二、呼吸树的游戏

  1、让幼儿在大树荫下作深呼吸,自由地与幼儿讨论树的功能:它可以供人们遮荫遮雨、供给人们食物,也是许多动物的家;树根又可以使泥土固定,吸收水分,天下雨时,才不会造成洪水和山崩。另外,树还可以使空气清新。“呼吸树”的游戏,就是让幼儿了解,树林对于我们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儿扮演树木,以各种姿势站立;另一部分幼儿扮演各种动物,教师则当砍树的樵夫。!.快思.教案网!

  3、“动物”们只有站在“树”的旁边才能呼吸5秒钟(既慢数五下),然后要用手捏住鼻子与闭气直到跑到另一棵树旁才能呼吸(因为每个数释放出来的“氧气”有限)。当幼儿在大树之间移动时,教师开始“砍树”,被砍倒的“树”要假装倒下,这样动物就不能再靠近那棵树呼吸了。

  4、游戏过程中,树逐渐减少,幼儿会感到“呼吸”愈来愈不容易,当“树”全被砍倒时,“动物”们也就会昏倒了。

  5、游戏结束后,教师可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活动反思:

  《美丽的大自然》从一次郊游入手,在引导孩子看看、摸摸、找找、玩玩的过程中,融入了科学、语言、健康、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兴趣很高,整个过程都是在具体有趣的活动中实现的。

  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是快乐而满足的!

2.大班教案《大自然的话》含反思

目标: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准备:

  1、幼儿有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2、配乐诗歌录音磁带。

  3、大自然景象教学挂图、诗歌图谱各一幅。

  4、拍摄的大自然景象图一套。

  5、数码相机、录音机。

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指五官”,引起幼儿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玩“指五官”的游戏,听我的口令,看谁指得又快又对!

  小结:小朋友的反应很快,说明刚才老师的语言大家都能听懂。老师说的话你们是靠耳朵才能听懂的。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你们能听懂吗?靠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教学挂图,感受大自然,了解诗歌。

  师:这儿有一幅画,画上有什么?(花、草、树木、白云、太阳、荷花、小河┉)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会说话吗?我们一起来听诗歌《大自然的话》里说了些什么?

  2、欣赏诗歌。

  a、幼儿听配乐诗歌录音。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过渡语:你们听懂大自然的话了吗?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b、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C、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①诗歌里说了大自然中谁在说话?怎么说话的?(逐一揭开相关的诗歌形象图谱(白云、蚂蚁和树桩…)为什么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为什么说蚂蚁往高处搬家,明天准是晴天?树桩上的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怎么知道的?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象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d、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地学习朗诵诗歌一遍。

  过渡语: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妙不可言,我们一起来轻轻学念这首诗歌。

  ⑶引导幼儿听辨三段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过渡语:《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为什么?好在哪里?(揭开诗歌外的形象图谱)

  小结:诗歌中先说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白云高飘、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紧接着写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后想到了什么?(晴天、雨伞、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诗歌的结构这样安排能让我们小朋友一听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

  e、组织幼儿看图谱完整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幼儿尝试仿编诗歌2—4段内容。

  a、幼儿交流自己发现的大自然的话。

  过渡语: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你们平时都注意观察了吗?有没有发现感受到大自然的话?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b、组织幼儿看拍摄的图片录象。

  过渡语:我这儿也搜集了一些大自然的话,你们能听懂吗?

  c、幼儿进行仿编。

  师:我用诗歌的形式把我发现的大自然的话告诉了你们,你们也来用诗歌的形式说说你发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好吗?

  小结:真棒!你们一定都是爱学习肯动脑,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小朋友才能听动大自然的话,课后你们可以把你们观察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画下来我们装订成一本大的诗歌集,好吗?

  (三)结束部分

  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善待她,她就会给我们人类好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们人类有些人却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树木、捕杀动物,乱扔垃圾、工厂排除废气、废水污染环境,使大自然受到严重的破坏。大自然还会和我们人类做朋友吗?她还会以好的回报给人类吗?我们应该怎样做?课后你们可以去了解了解,再来告诉我,好吗?

教学反思:

  教学达到了预期制定的目标,通过本次语言教学活动,我班孩子对大自然的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大自然的语言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现象,也从中学会了一些创编诗歌的技巧,并知道只要爱学习肯动脑筋,细心观察,勤于积累就能听懂大自然的话。

3.大班主题教案《我爱大自然》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千年之前,孔子就提出“诗、书、礼、乐”的分科课程;夸美纽斯主张设置百科全书式的学科课程。为了让我班幼儿逐步实现多方面,多功能发展,实现幼儿园课程整体性、发展性的功能转向,我设计并开展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到大自然存在的生物之间的联系,并了解其特征。

  2、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情趣的理解,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并加强环保意识。

  3、运用眼、耳、口、鼻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初步认知和表达,增加感官的敏感性和灵活性。锻炼其模仿和表达的技能。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开发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们学会各个感官的运用和交结是有一定难度的。

活动准备

  1、活动热身:在活动开始的前一天,布置思考作业:回家细心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是通过看电视观察一些动物,第二天开展活动的时候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写、画、表演(动作或声音的模仿)三种方式中的其中两种表达出自己对某种动物的印象、感情等等。

  2、大班小朋友坐好了,分成几个小组,以竞争的形式打分,每个人可以不计次数的上台,次数越多,表达得越好,表达方式越多得分就越高。最后评出冠军组、亚军组,并得到老师的奖励(什么奖励暂时保密),悄悄准备好与全班人数相符的奖状。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开始环节:师生一同大声喊出“我爱大自然”的活动标题,并分小组进行一个小组一个字的合唱式呐喊。“我-爱-大-自-然”,继而音乐“春天在哪里”响起,大家随意的手舞足蹈的乐一乐,师生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二、基本环节:

  1.宣布《我爱大自然》活动开始,每个组第一排的第一个同学当小组长。然后让同学们开始举手上台,用自己准备好的方式将自己观察好的动物表达出来。

  2.强调纪律和要点:举手的小朋友按先后秩序上台,插队者取消参与活动的资格。上台的小朋友表演或者展示画面的时候,台下要保持绝对的安静,发出噪音者同样取消资格。每当一位小朋友表演完毕,台下“观众”可以发表评价、意见以及意见分歧。不管小朋友的表演受不受欢迎,必须在他下台时给予热烈的掌声。每个小组的小组长要负责鼓励组员上台,为小组加分,争得荣誉。

  三、结束环节:刚才的活动大家都很积极,兴致很高。按照分数评选出冠军组和亚军组,增加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然后开始评选并且颁奖。音乐“种太阳”轻声响起。给每个上台的同学都发放奖状,有“最佳表演奖”若干张,“最佳模仿奖”若干张,“最佳表现力奖”,“最具风格奖”……没有上台的同学发放“好观众奖”、“最佳纪律奖”,总而言之,家家有花落,人人有奖状,时时有掌声,处处有笑声。

  四、延伸环节:给孩子们讲述一些有关大自然的生物常识,如:生物链、生物的发展历史,等等。并告诉孩子们森林与大自然动植物存在的重要性,号召孩子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1. 活动的成效:很高兴本次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孩子们了解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了环保意识;通过分组活动的方式,孩子的竞争力和竞争热情得到了积极的改善和提高;通过小组长负责制,提升了孩子领到组织能力,比如,不上台的孩子,小组长会加以鼓励,劝说,让他们纷纷上台表演。小组长还会按照老师的严格要求控制纪律,以便自己所在小组得分更高。

  2. 对活动过程的反思:活动过程中,纪律的要求使孩子们基本的礼仪得到了加强;得分制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竞争力;老师隐藏了奖品,诱发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其努力争取;用“动物”做表达的对象,既贴近生活又充分利用了孩子亲近自然亲近动物的天性,巧妙而妥帖,使活动的成功具备了某种必然性;最后全民得奖的结局使消除了孩子们心中的落差,特别是内向不愿上台的孩子心中潜藏的自卑感,且营造了喜气洋洋的氛围,为活动的结局锦上添花。

  3. 对师生互动的反思:反观整个活动,我可以自豪的说:“师生互动是一百分。”成功的关键在于老师的态度活泼和蔼和活动安排成功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音乐也提供了充满活力的隐形环境,激发出孩子们内心的美好。

  4. 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大家多用画画和模仿的方式上台表达,口头语言描述和沟通相对较少,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幸运的发现了孩子们能力发展的欠缺之处,接下来的日子将全力弥补。可喜之处在于,学生中存在绘画天分与模仿天分极高的孩子,并且有领导能力的也渐渐浮出水面,日后将有侧重的给他们提供发展和学习的机会,希望能成功发掘出孩子们的才能,在他们未来的蓝图里,绘出一片辉煌。

4.大班教案《大自然的素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大自然的复制现象感兴趣。

  2、用拓印或模印的方法复制某一自然物。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黑色或棕色蜡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拥抱大树

  来到户外,每个人寻找一棵自己喜欢的大树,做上记号,并与之拥抱。

  师:闭上眼睛,用手感觉树皮的质地,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给树干画素描

  师:每个人喜欢的树不同,摸上去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用什么办法能把大树的树干样子一摸一样地记录下来。

  介绍拓印地方法:把纸蒙在树皮上,一手紧按纸,一手用蜡笔在纸上摩擦,只要用力恰当,树皮的样子就会显现出来。

  幼儿各自拓印树皮。引导幼儿设法用各自的方法画上该树木的记号。启发幼儿将作品与原物进行对照,看看是否相象。

  三、把大自然的礼物带回家

  师:我们把地上的树皮,树叶这些大自然的礼物带回家,再用一些办法把它们复制出来,好吗?

活动反思:

  生活中的事物和几何体都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可以更确切的说,我们的生活和几何体密不可分。学生的桌子、铅笔盒……是长方体的,学生的钢笔、教师用的粉笔……是圆柱体的;我们住的房子由几何体组成的……若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能感受到美,那一定会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也一定能学好素描知识。在我的教学中或许是太强调素描的严谨了,没能让学生去很好地感受它的美。所以从学生的反应中我觉得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欣赏、实物欣赏以及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些几何体的美,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素描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是精彩的、美丽的。生活里有我们想认识和了解的一切。我们走进生活就走进了“百科全书”,从生活中我们能找寻到想要的一切。

5.大班美术版画教案《大自然的素描》

  活动目标:

  1、对大自然的复制现象感兴趣。

  2、用拓印或模印的方法复制某一自然物。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黑色或棕色蜡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拥抱大树

  来到户外,每个人寻找一棵自己喜欢的大树,做上记号,并与之拥抱。

  师:闭上眼睛,用手感觉树皮的质地,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给树干画素描

  师:每个人喜欢的树不同,摸上去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用什么办法能把大树的树干样子一摸一样地记录下来。

  介绍拓印地方法:把纸蒙在树皮上,一手紧按纸,一手用蜡笔在纸上摩擦,只要用力恰当,树皮的样子就会显现出来。

  幼儿各自拓印树皮。引导幼儿设法用各自的方法画上该树木的记号。启发幼儿将作品与原物进行对照,看看是否相象。

  三、把大自然的礼物带回家

  师:我们把地上的树皮,树叶这些大自然的礼物带回家,再用一些办法把它们复制出来,好吗?

6.大班主题教案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大自然》

  设计意图:

  当人类开始注意生态环境的时候,热爱自然、探索自然是我们必须深植于心中的观念,环境教学可能的任何形式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五官去探求自然之谜,与幼儿共同欣赏、发现、尊重和关怀生命与环境,并且建立重视环境保护的观念。

  活动一:美妙的大自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2、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求自然之谜。

  3、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与家长共同为幼儿准备野外生活所须携带的物品,每人一个背包。

  活动过程:

  这组活动可安排在春季或初秋时节进行,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到野外去露营。

  一、摸摸大自然,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1、找一块安全地带,幼儿自由结伴二人一组,一位用布蒙住眼睛,由另一幼儿带他去摸摸大自然里的东西,感觉一下大自然中各种东西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是硬的还是软的,(当不用视觉时,触觉会更加灵敏,小花小草青苔石头树根等都能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然后互换角色,分组讨论触摸大自然时体会到什么?请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较清静的地方,教师和幼儿一起坐下来,将眼睛闭上一两分钟,让心慢慢静下来,让幼儿仔细听周围有什么声音,用语言表达个人感受。(风声、鸟鸣、水声......)教师可以随身带录音机,把自然的声音录下来,准备回去听。

  活动二: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3、在游戏过程中感知植物的生长环境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彩笔、纸等

  活动过程:

  一、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1、带幼儿寻找各自喜欢的树,每选择一棵用彩笔把树皮和纹理拓印在白纸上。每位幼儿可拓印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来寻找不同种类的树干或树叶来拓印。

  2、找一棵大树。教师可以让幼儿讨论,一共要多少人才能把树围住?还可以仔细找找看,有哪些动物是把这棵树当成“家”的?树上树下有小鸟、蚂蚁、毛毛虫等居住吗?让幼儿表达观察这棵树的感想:大树有多大年纪了?身旁可能发生什么故事?最后,教师让幼儿用白纸把树围住,各自拓下树的一部分纹理,这些纸可以带回去后平排连结起来,向幼儿展示树的圆周长度。

  二、呼吸树的游戏

  1、让幼儿在大树荫下作深呼吸,自由地与幼儿讨论树的功能:它可以供人们遮荫遮雨、供给人们食物,也是许多动物的家;树根又可以使泥土固定,吸收水分,天下雨时,才不会造成洪水和山崩。另外,树还可以使空气清新。“呼吸树”的游戏,就是让幼儿了解,树林对于我们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儿扮演树木,以各种姿势站立;另一部分幼儿扮演各种动物,教师则当砍树的樵夫。!.快思.教案网!

  3、“动物”们只有站在“树”的旁边才能呼吸5秒钟(既慢数五下),然后要用手捏住鼻子与闭气直到跑到另一棵树旁才能呼吸(因为每个数释放出来的“氧气”有限)。当幼儿在大树之间移动时,教师开始“砍树”,被砍倒的“树”要假装倒下,这样动物就不能再靠近那棵树呼吸了。

  4、游戏过程中,树逐渐减少,幼儿会感到“呼吸”愈来愈不容易,当“树”全被砍倒时,“动物”们也就会昏倒了。

  5、游戏结束后,教师可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活动反思:

  《美丽的大自然》从一次郊游入手,在引导孩子看看、摸摸、找找、玩玩的过程中,融入了科学、语言、健康、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兴趣很高,整个过程都是在具体有趣的活动中实现的。

  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是快乐而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