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梧桐树寄信》反思

《中班教案《梧桐树寄信》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梧桐树寄信》反思

1.中班教案《梧桐树寄信》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梧桐树与小动物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2、感受故事优美的语言;简单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3、能正确的翻书,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利用课件分段讲述。

  要求:听清信中说了些什么、动物们是怎样回答的。

  提问:

  (1)第一封信写给谁的?信里说了些什么?

  (2)第一封信写给谁的?信里说了些什么?

  (3)第一封信写给谁的?信里说了些什么?

  (4)风阿姨把信送给青蛙时,青蛙在做什么?它说了什么

  (5) 燕子来向梧桐树告别,它说了什么?

  (6) 野兔收到梧桐树的信,它是怎样说的?

  (7)梧桐树为什要光秃秃的身体才能过冬?(大树为了保存身体内的营养,为了第二年春天长出更多更好的叶子)

  3、请幼儿看书,教师在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引导幼儿感受梧桐树与小动物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鼓励幼儿冬天不怕冷,做勇敢的孩子,坚持锻炼身体。

  4、教师:小朋友,天冷了,你想到了什么呢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

2.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高高的梧桐树》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高高的梧桐树

  活动目标:

  初步感知梧桐树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作用;学习从整体到局部按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并用看,摸,抱等动作参与观察。

  活动准备:

  预先选择好观察梧桐树的地点。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梧桐树的特征。

  1.观察:观察梧桐树的整体形态。引导幼儿讲述从远处观察梧桐树的印象。

  提问:梧桐树看起来怎么样?像什么?

  2.带领幼儿从近处观察梧桐树,说出它的主要特征。指导幼儿按树干.树皮.树枝.树叶的顺序进行观察;鼓励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梧桐树,用多种动作进行观察.感知,并说一说自己的体验。

  二、引导幼儿发现梧桐树的用处。

  提问:你喜欢梧桐树?为什么?当幼儿说到大树有遮阳作用时,教师可带幼儿先站在阳光下,后再回到树荫下,通过亲自体验,加深印象。

  小结:梧桐树能遮阳,让我们感到凉快;它还能让我们的环境更美丽。它的好处真多,小朋友都喜欢它,让我们共同爱护梧桐树。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3.小班科学优秀教案《秋天的梧桐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梧桐树的名称,感知其外形特征,了解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初步学习由上及下由远及近的观察。

  3、在“躲猫猫”的游戏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梧桐树。

  物质准备:

  1、预先在户外选择一棵梧桐树。

  2、用梧桐树叶制作的小动物。

  活动过程

  1、出示树叶拼贴画,引发幼儿寻找树叶的愿望。

  教师: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的?,!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这是什么树的树叶?

  2、观察梧桐树,感知梧桐树的特征,说出梧桐树的名称。

  ——教师:这是什么树?我们站在远处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抱一抱。分别观察梧桐树的树干、树皮、树叶是什么样的。

  ——拾一片树叶,幼儿仔细观察,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树叶像什么?

  3、引导幼儿发现梧桐树的好处。

  ——教师带领幼儿站在太阳下和树阴下,感受温度的变化。

  ——教师:你喜欢梧桐树吗?为什么?

  4、教师带领幼儿玩“躲猫猫”游戏。

  请幼儿找一棵梧桐树站好,教师寻找躲藏起来的幼儿,找到幼儿后,请小朋友说出梧桐树的一个特征,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怎么知道这是梧桐树的?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4.小班美术教案《梧桐树娃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会用手掌印画的方法表现梧桐树叶的特征。

  2.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初步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梧桐树的基本特征。引导幼儿观察梧桐树叶的形状和他们的小手像不像。

  2.梧桐树妈妈一棵、梧桐树娃娃两棵、每人一张8开的图画纸画的梧桐树娃。

  3.盛有黄色、绿色。淡棕色颜料的小盆各一个,抹布、棉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到户外去结识一位新朋友。

  教师提问:“小朋友,这棵高高大大的是什么树呀?”

  “对,是梧桐树。”“你们愿意与它交朋友吗?”;.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长长的树枝上长着什么呀?它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像小朋友们的小手)。”

  二、基本部分

  1.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1)<录音机里传出哭声>教师:“谁哭得这么伤心?(带领幼儿四处寻找,最终在教室找到)噢!原来是梧桐树娃娃。”<录音机里>“我是梧桐树娃娃,我没有漂亮的衣服,不能够为你们挡风沙、遮阳光,我真伤心呀!小朋友,快来帮帮我吧!”

  (2)教师:“快让我们来帮帮梧桐树娃娃!可是,怎样帮助梧桐树娃娃,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说出以往的经验)

  2.引导幼儿探索手掌印画的方法。

  (1)“你们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梧桐树娃娃一定高兴。今天老师带来梧桐树妈妈的衣服,她的衣服也很漂亮,你们看(出示树妈妈)梧桐树妈妈的衣服是怎样做出来的?”

  (2)“桌子上有颜料、梧桐树娃娃,我们也来印一印吧!”幼儿动手操作。

  (3)(选出印得好的作品)“小朋友印得都很漂亮。”“老师也想试一试,你们来当老师,教教我好吗?”

  3.教师以“学生”的身份边学边示范手掌印画的方法

  (1)“是用手掌蘸上颜料在树枝上印梧桐树叶。在蘸颜料时要把手掌放入盆中;颜料不要蘸得太多。刚才我看见有的小朋友,在换颜色时,要先把手洗干净,这个办法真好。这手上还有颜色,怎么办呢?(幼儿出主意)再换个地方印一印!”

  (2)“老师印出来的小树叶漂亮吗?(漂亮)我们把用手掌印出来的画叫手掌印画”(幼儿说两遍)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手指平面梧桐树娃娃:“这几棵树娃娃还没穿上漂亮的衣服”我们快来帮助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2)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并帮助幼儿学会集体布局画面,鼓励幼儿大胆用色。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快来看,梧桐树娃娃多漂亮。”“树娃娃高兴吗?”(高兴)“你们高兴吗?”(高兴)“你们为什么高兴?”(因为我们帮助梧桐树娃娃穿上漂亮的衣服)“树娃娃高兴了,我们也高兴,我们把他们贴在墙上,让大家都来看,我们的梧桐树娃娃多漂亮!”

  活动反思:

  印画是美术活动的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让孩子在印画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活动。小班孩子年龄小,要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通过这种绘画形式,会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以手印画的方式,让幼儿更直观表达情感。让幼儿在玩乐中作画,调动孩子对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5.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高大的梧桐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梧桐树的名称,通过观察了解其外形特征。

  2、学习远看整体、近看局部,能按树干、树枝、树叶的顺序有序地观察梧桐树。

  3、有观察的兴趣,愿意积极表述自己对梧桐树的想象和认识。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选择种有梧桐树的地方事先采集若干梧桐叶。

  2、教学挂图《高大的梧桐树》。

  【活动过程】

  一、根据叶片寻找梧桐树。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自对树叶外形的认识,同时用类比的方式对树叶展开大胆的想象。

  2、引导幼儿根据树叶寻找相应的树,引起对梧桐树的关注。

  二、整体观察感知梧桐树。

  1、师:秋天里的梧桐树有什么变化?(感受秋天树叶枯黄、飘落的景象)

  2、引导幼儿整体感受梧桐树的高大,(快思 www.banzhuren.cn)帮助幼儿了解梧桐树的主要结构——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

  三、有序的观察梧桐树。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多方位感知树干的特征。

  2、启发幼儿用语言和身体动作来表现树枝的生长状态。

  3、教师带领幼儿有序的讲述梧桐树各部分的特征,丰富相应的词语“粗大的树干”、“茂密的树枝”、“枯黄的树叶”。

  四、师幼一起玩“找梧桐树”的游戏。

  1、师:看看周围,找找还有哪些是梧桐树?找到后站立在梧桐树下。

  (教师强调游戏规则,以稳定幼儿情绪,也便于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找到梧桐树)

  2、师:你怎么知道这棵是梧桐树的?只要幼儿说出梧桐树的一个特征即可。

  五、欣赏教学挂图《高大的梧桐树》。

  教师出示挂图:看看这张图上是什么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6.中班教案《梧桐树寄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梧桐树与小动物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2、感受故事优美的语言;简单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3、能正确的翻书,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利用课件分段讲述。

  要求:听清信中说了些什么、动物们是怎样回答的。

  提问:

  (1)第一封信写给谁的?信里说了些什么?

  (2)第一封信写给谁的?信里说了些什么?

  (3)第一封信写给谁的?信里说了些什么?

  (4)风阿姨把信送给青蛙时,青蛙在做什么?它说了什么

  (5) 燕子来向梧桐树告别,它说了什么?

  (6) 野兔收到梧桐树的信,它是怎样说的?

  (7)梧桐树为什要光秃秃的身体才能过冬?(大树为了保存身体内的营养,为了第二年春天长出更多更好的叶子)

  3、请幼儿看书,教师在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引导幼儿感受梧桐树与小动物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鼓励幼儿冬天不怕冷,做勇敢的孩子,坚持锻炼身体。

  4、教师:小朋友,天冷了,你想到了什么呢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

7.中班教案《我们去寄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了解写信格式的基础上,学习用图画的方式给亲人写信,表达自己的意愿。

  2、知道邮局是人们收寄信件包裹、汇款,订报纸杂志的地方,感受邮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学会寄信的方法,知道要贴上邮票,投入信筒才能寄出信。

  4、产生热爱、尊敬邮政工作人员的情感,感受与亲人之间的情感。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6、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彩色信纸、信封(写有自己家地址的信封)、彩笔。

  2、 联系好参观的地点并确定参观的路线。

活动过程:

  一、给家人写封信

  1、教师出示给熊奶奶的信,引出主题。

  (1) 师:“这是什么?你知道这是给谁的信吗?你知道这封信是谁写的吗?”

  (2) 展示小熊的信,巩固了解写信的格式。

  2、激发幼儿给家人写信的愿望。

  (1) 师:“小朋友想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写封信吗?”

  “那你想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写什么呢?”

  (2) 幼儿讨论后,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想在信中写些什么。

  3、尝试给家人写信。

  (1) 启发幼儿想一想:你想给谁写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 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写信的情况,并给予适当的语言提示。

  4、请幼儿将自己写的信装入写好家庭地址的信封中,并粘贴好信封口。

  二、组织幼儿去寄信

  1、组织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对邮局的兴趣。

  (1) 师:“我们的信写好了,该怎样送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里去呢?邮递员的工作单位在哪儿?”

  (2) 提出参观要求。

  幼儿参观时保持安静,仔细看邮局里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

  2、带幼儿参观邮局。

  (1) 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是怎样的。

  (2) 组织幼儿讨论邮局和人们之间的关系,让幼儿知道邮局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许多方便。

  (3) 集体寄信。

  三、回幼儿园休息,交流寄信的感受。

活动反思:

  在“奇妙的信”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故事、绘画、音乐游戏等活动,已获取了一定的写信知识与经验,尝试过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信与阅读信的活动。这次,我们组织幼儿开展“我们去寄信”的活动,给家人写一封信,启发幼儿把自己的心理话或平时对家人想说又没说出口的话,通过写的方式传递给家人。在活动中,我们启发孩子们说一说:“你想给谁写信?”“你想对家人说些什么呢?”让孩子们在讨论写些什么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家人的爱,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是喜悦的、温暖的,他们体验到了写信与直接交流的不同感受,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捕捉许多信息,孩子们在分享写信成功的自豪感。

  在参观邮局与寄信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询问邮局工作人员以及亲身的体验寄信的过程,并由刚才的知识活动转移到了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孩子们在喜悦与兴奋中分享着成就感,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真正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学理论。我想,如果把知识传递与生活游戏相结合,幼儿对学习会更感兴趣,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中班主题《我们去寄信》教案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了解写信格式的基础上,学习用图画的方式给亲人写信,表达自己的意愿。

  2、知道邮局是人们收寄信件包裹、汇款,订报纸杂志的地方,感受邮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学会寄信的方法,知道要贴上邮票,投入信筒才能寄出信。

  4、产生热爱、尊敬邮政工作人员的情感,感受与亲人之间的情感。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6、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7、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彩色信纸、信封(写有自己家地址的信封)、彩笔。

  2、 联系好参观的地点并确定参观的路线。

  活动过程:

  一、给家人写封信

  1、教师出示给熊奶奶的信,引出主题。

  (1) 师:“这是什么?你知道这是给谁的信吗?你知道这封信是谁写的吗?”

  (2) 展示小熊的信,巩固了解写信的格式。

  2、激发幼儿给家人写信的愿望。

  (1) 师:“小朋友想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写封信吗?”

  “那你想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写什么呢?”

  (2) 幼儿讨论后,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想在信中写些什么。

  3、尝试给家人写信。

  (1) 启发幼儿想一想:你想给谁写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 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写信的情况,并给予适当的语言提示。

  4、请幼儿将自己写的信装入写好家庭地址的信封中,并粘贴好信封口。

  二、组织幼儿去寄信

  1、组织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对邮局的兴趣。

  (1) 师:“我们的信写好了,该怎样送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里去呢?邮递员的工作单位在哪儿?”

  (2) 提出参观要求。

  幼儿参观时保持安静,仔细看邮局里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

  2、带幼儿参观邮局。

  (1) 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是怎样的。

  (2) 组织幼儿讨论邮局和人们之间的关系,让幼儿知道邮局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许多方便。

  (3) 集体寄信。

  三、回幼儿园休息,交流寄信的感受。

  活动反思:

  在“奇妙的信”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故事、绘画、音乐游戏等活动,已获取了一定的写信知识与经验,尝试过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信与阅读信的活动。这次,我们组织幼儿开展“我们去寄信”的活动,给家人写一封信,启发幼儿把自己的心理话或平时对家人想说又没说出口的话,通过写的方式传递给家人。在活动中,我们启发孩子们说一说:“你想给谁写信?”“你想对家人说些什么呢?”让孩子们在讨论写些什么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家人的爱,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是喜悦的、温暖的,他们体验到了写信与直接交流的不同感受,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捕捉许多信息,孩子们在分享写信成功的自豪感。

  在参观邮局与寄信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询问邮局工作人员以及亲身的体验寄信的过程,并由刚才的知识活动转移到了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孩子们在喜悦与兴奋中分享着成就感,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真正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学理论。我想,如果把知识传递与生活游戏相结合,幼儿对学习会更感兴趣,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