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10以内数的守恒》反思

《中班教案《10以内数的守恒》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10以内数的守恒》反思

1.中班教案《10以内数的守恒》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德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算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能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泡泡卡片、数字拼板、雪花片或干。大小不同的有孔珠子、棉线若干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是有相互问候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泡泡表演队来幼儿园演出了。看,他们20个队员分成了两组,每组演员都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按照大小或颜色分类分为两类泡泡摆成不同的造型,数数泡泡的数量,感受泡泡不论大小、颜色及造型的变化,每一类总数不变,都是10个泡泡。

  *进一步感知10以内等量物品的守恒。

  请幼儿找出10个雪花片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拼摆。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3、分组活动。

  师:节目表演的太精彩了,可我发现演员们没有演出服和饰品。我们来帮它们一起做吧!

  第一组:制作手链。将10个一组大小不同珠子穿成手链并写上价格标签

  第二组:制作演出服。幼儿手中的彩色串珠组成牌龙,排列形式,规律不限。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各组请1-2名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玩了什么,做了什么活动,对数量相同的物品进行交换、排列之后发现了什么。

  5、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的守恒对于中班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怎样吧这样的一个比较难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让幼儿好接受呢?想到了用情境展开并贯穿教学活动,让幼儿体验数守恒现象。

  整个活动进行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在活动中也基本掌握理解数的守恒概念。

反思活动,有以下不足:

  1、 集体活动中的幼儿自主操作,感知物品数量不因排列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实幼儿在操作中排列很多不同形式,但我在这个环节中并没有让幼儿将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出来,幼儿的经验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遗憾。

  2、 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比较单一,在5以内守恒使用这些教具,幼儿对此教具不太感兴趣。

2.中班教案《10以内数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德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算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能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泡泡卡片、数字拼板、雪花片或干。大小不同的有孔珠子、棉线若干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是有相互问候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泡泡表演队来幼儿园演出了。看,他们20个队员分成了两组,每组演员都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按照大小或颜色分类分为两类泡泡摆成不同的造型,数数泡泡的数量,感受泡泡不论大小、颜色及造型的变化,每一类总数不变,都是10个泡泡。

  *进一步感知10以内等量物品的守恒。

  请幼儿找出10个雪花片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拼摆。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3、分组活动。

  师:节目表演的太精彩了,可我发现演员们没有演出服和饰品。我们来帮它们一起做吧!

  第一组:制作手链。将10个一组大小不同珠子穿成手链并写上价格标签

  第二组:制作演出服。幼儿手中的彩色串珠组成牌龙,排列形式,规律不限。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各组请1-2名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玩了什么,做了什么活动,对数量相同的物品进行交换、排列之后发现了什么。

  5、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的守恒对于中班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怎样吧这样的一个比较难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让幼儿好接受呢?想到了用情境展开并贯穿教学活动,让幼儿体验数守恒现象。

  整个活动进行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在活动中也基本掌握理解数的守恒概念。

反思活动,有以下不足:

  1、 集体活动中的幼儿自主操作,感知物品数量不因排列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实幼儿在操作中排列很多不同形式,但我在这个环节中并没有让幼儿将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出来,幼儿的经验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遗憾。

  2、 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比较单一,在5以内守恒使用这些教具,幼儿对此教具不太感兴趣。

3.中班教案《8以内数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智力宫"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能根据两组物体不同排列的变化,正确点数8以内数量的物体。

  2、让幼儿学会观察的方法,掌握观察的顺序,培养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及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智力宫的游戏场景(中型积木、贴绒卡片、各类8以内物体卡片、各种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偶、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小兔)小兔子今天要给小朋友当回向导,带你们去参观'智力宫',看谁参观时观察得最仔细,最能动脑筋,小兔子就和他做朋友"。

  二、参观智力宫,了解8以内数的守恒。

  1、第一智力角:大小相同的积木排成稀密不同的两排,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从前往后,仔细的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第一牌积木和第二排积木哪排多?哪排少?

  幼儿观察后回答,如有不同意见,引导幼儿点数后,得出正确答案。

  教师:小朋友们讲得真好,这两排积木大小是一样的,但一排摆得稀,一排摆得密,它们都是4,是一样多的。

  2、第二智力角:大小不同的皮球各5个,摆成稀密不同的两排。

  提问;第一排和第二排皮球哪排多大?哪排小?大皮球多,还是小皮球多?为什么?

  幼儿通过点数、默数后,告诉观察的结果。教师不断的用语言激发,调动幼儿观察和求知欲的兴趣。

  教师总结;大皮球和小皮球一样多,都是5个,只是它们的大小不同,稀密不同。

  3、第三智力角:出示小兔子带给小朋友的礼物,每人一张卡片。

  (1)请幼儿每人取一张小卡片,仔细观察卡片上的两组物体哪种多,哪种少,还是一样多,为什么?

  (2)幼儿交换卡片互相讨论并说出原因,(每张卡片上所画的物体不一样,大小各异,排列形式各异。)

  4、第四智力角:小兔请小朋友看节目表演。

  (1)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唐老鸭和米老鼠跳舞的场景,第一次跳舞先排成一排纵队,然后排成一排横对,引导幼儿观察,谁多,谁少?一样多吗?为什么?

  (2)第二次跳舞散乱排列,引导幼儿观察,谁会想到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教师:小朋友看得真好,唐老鸭和米老鼠跳舞时,不管怎样改变他们的排列形式,他们的数量没有变,都是8

  三、幼儿动手操作联系,进一步掌握8的数守恒。

  小兔子带小朋友进迷宫:迷宫内设有各种玩具、实物、教具,让幼儿通过摆弄实物,不断变换排列形式,进一步巩固认识一组物体的数量不受排列形式、大小的影响,他们都是一样多。(摆弄时,教师不但巡视,提醒幼儿互相讲述)

  四、结束

  小兔说:"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学到很多本领,小兔子真高兴,想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小兔带小朋友出智力宫。

活动反思:

  这堂课组织得很成功,活动过程通过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深刻的把握了活动的难点和重点。充分反映出了教师对新《纲要》的理解和贯彻。对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本次数学活动的设计和编排,遵循了科学发展观。实质性的促进了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中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德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算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泡泡卡片、数字拼板、雪花片或干。大小不同的有孔珠子、棉线若干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是有相互问候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泡泡表演队来幼儿园演出了。看,他们20个队员分成了两组,每组演员都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按照大小或颜色分类分为两类泡泡摆成不同的造型,数数泡泡的数量,感受泡泡不论大小、颜色及造型的变化,每一类总数不变,都是10个泡泡。

  *进一步感知10以内等量物品的守恒。

  请幼儿找出10个雪花片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拼摆。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3、分组活动。

  师:节目表演的太精彩了,可我发现演员们没有演出服和饰品。我们来帮它们一起做吧!

  第一组:制作手链。将10个一组大小不同珠子穿成手链并写上价格标签

  第二组:制作演出服。幼儿手中的彩色串珠组成牌龙,排列形式,规律不限。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各组请1-2名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玩了什么,做了什么活动,对数量相同的物品进行交换、排列之后发现了什么。

  5、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的守恒对于中班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怎样吧这样的一个比较难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让幼儿好接受呢?想到了用情境展开并贯穿教学活动,让幼儿体验数守恒现象。

  整个活动进行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在活动中也基本掌握理解数的守恒概念。

  反思活动,有以下不足:

  1、 集体活动中的幼儿自主操作,感知物品数量不因排列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实幼儿在操作中排列很多不同形式,但我在这个环节中并没有让幼儿将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出来,幼儿的经验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遗憾。

  2、 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比较单一,在5以内守恒使用这些教具,幼儿对此教具不太感兴趣。

5.中班数学活动教案《10以内数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前期有了一定的数物关系,在进行10以内数物结合时有幼儿摆出了不同排列方法的物体,并引起班级许多小朋友的兴趣,大家都积极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所以,就考虑到设计这节课和孩子一起探索关于守恒的概念。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德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算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泡泡卡片、数字拼板、雪花片或干。大小不同的有孔珠子、棉线若干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是有相互问候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泡泡表演队来幼儿园演出了。看,他们20个队员分成了两组,每组演员都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按照大小或颜色分类分为两类泡泡摆成不同的造型,数数泡泡的数量,感受泡泡不论大小、颜色及造型的变化,每一类总数不变,都是10个泡泡。

  *进一步感知10以内等量物品的守恒。

  请幼儿找出10个雪花片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拼摆。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3、分组活动。

  师:节目表演的太精彩了,可我发现演员们没有演出服和饰品。我们来帮它们一起做吧!

  第一组:制作手链。将10个一组大小不同珠子穿成手链并写上价格标签

  第二组:制作演出服。幼儿手中的彩色串珠组成牌龙,排列形式,规律不限。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各组请1-2名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玩了什么,做了什么活动,对数量相同的物品进行交换、排列之后发现了什么。

  5、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的守恒对于中班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怎样吧这样的一个比较难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来自快思老师教案.!让幼儿好接受呢?想到了用情境展开并贯穿教学活动,让幼儿体验数守恒现象。

  整个活动进行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在活动中也基本掌握理解数的守恒概念。

  反思活动,有以下不足:

  1、 集体活动中的幼儿自主操作,感知物品数量不因排列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实幼儿在操作中排列很多不同形式,但我在这个环节中并没有让幼儿将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出来,幼儿的经验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遗憾。

  2、 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比较单一,在5以内守恒使用这些教具,幼儿对此教具不太感兴趣。

6.中班数学优秀教案《8以内数的守恒》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智力宫"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能根据两组物体不同排列的变化,正确点数8以内数量的物体。

  2、让幼儿学会观察的方法,掌握观察的顺序,培养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及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环境创设

  智力宫的游戏场景(中型积木、贴绒卡片、各类8以内物体卡片、各种玩具若干。)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8以内数的守恒》

  三、教学进行

  (一)出示木偶、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小兔)小兔子今天要给小朋友当回向导,带你们去参观'智力宫',看谁参观时观察得最仔细,最能动脑筋,小兔子就和他做朋友"。

  (二)参观智力宫,了解8以内数的守恒。

  1、第一智力角:大小相同的积木排成稀密不同的两排,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从前往后,仔细的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第一牌积木和第二排积木哪排多?哪排少?

  幼儿观察后回答,如有不同意见,引导幼儿点数后,得出正确答案。

  教师:小朋友们讲得真好,这两排积木大小是一样的,但一排摆得稀,一排摆得密,它们都是4,是一样多的。

  2、第二智力角:大小不同的皮球各5个,摆成稀密不同的两排。

  提问;第一排和第二排皮球哪排多大?哪排小?大皮球多,还是小皮球多?为什么?

  幼儿通过点数、默数后,告诉观察的结果。教师不断的用语言激发,调动幼儿观察和求知欲的兴趣。

  教师总结;大皮球和小皮球一样多,都是5个,只是它们的大小不同,稀密不同。

  3、第三智力角:出示小兔子带给小朋友的礼物,每人一张卡片。

  (1)请幼儿每人取一张小卡片,仔细观察卡片上的两组物体哪种多,哪种少,还是一样多,为什么?

  (2)幼儿交换卡片互相讨论并说出原因,(每张卡片上所画的物体不一样,大小各异,排列形式各异。)

  4、第四智力角:小兔请小朋友看节目表演。

  (1)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唐老鸭和米老鼠跳舞的场景,第一次跳舞先排成一排纵队,然后排成一排横对,引导幼儿观察,谁多,谁少?一样多吗?为什么?

  (2)第二次跳舞散乱排列,引导幼儿观察,谁会想到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教师:小朋友看得真好,唐老鸭和米老鼠跳舞时,不管怎样改变他们的排列形式,他们的数量没有变,都是8

  四、幼儿动手操作联系,进一步掌握8的数守恒。

  小兔子带小朋友进迷宫:迷宫内设有各种玩具、实物、教具,让幼儿通过摆弄实物,不断变换排列形式,进一步巩固认识一组物体的数量不受排列形式、大小的影响,他们都是一样多。(摆弄时,教师不但巡视,提醒幼儿互相讲述)

  五、结束

  小兔说:"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学到很多本领,小兔子真高兴,想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小兔带小朋友出智力宫。

  反思:这堂课组织得很成功,活动过程通过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深刻的把握了活动的难点和重点。充分反映出了教师对新《纲要》的理解和贯彻。对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本次数学活动的设计和编排,遵循了科学发展观。实质性的促进了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活动反思:

  这堂课组织得很成功,活动过程通过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深刻的把握了活动的难点和重点。充分反映出了教师对新《纲要》的理解和贯彻。对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本次数学活动的设计和编排,遵循了科学发展观。实质性的促进了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7.中班教学活动教案《8以内数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智力宫"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能根据两组物体不同排列的变化,正确点数8以内数量的物体。

  2、让幼儿学会观察的方法,掌握观察的顺序,培养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及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环境创设

  智力宫的游戏场景(中型积木、贴绒卡片、各类8以内物体卡片、各种玩具若干。)

教学进行

  (一)出示木偶、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小兔)小兔子今天要给小朋友当回向导,带你们去参观'智力宫',看谁参观时观察得最仔细,最能动脑筋,小兔子就和他做朋友"。

  (二)参观智力宫,了解8以内数的守恒。

  1、第一智力角:大小相同的积木排成稀密不同的两排,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从前往后,仔细的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第一牌积木和第二排积木哪排多?哪排少?

  幼儿观察后回答,如有不同意见,引导幼儿点数后,得出正确答案。

  教师:小朋友们讲得真好,这两排积木大小是一样的,但一排摆得稀,一排摆得密,它们都是4,是一样多的。

  2、第二智力角:大小不同的皮球各5个,摆成稀密不同的两排。

  提问;第一排和第二排皮球哪排多大?哪排小?大皮球多,还是小皮球多?为什么?

  幼儿通过点数、默数后,告诉观察的结果。教师不断的用语言激发,调动幼儿观察和求知欲的兴趣。

  教师总结;大皮球和小皮球一样多,都是5个,只是它们的大小不同,稀密不同。

  3、第三智力角:出示小兔子带给小朋友的礼物,每人一张卡片。

  (1)请幼儿每人取一张小卡片,仔细观察卡片上的两组物体哪种多,哪种少,还是一样多,为什么?

  (2)幼儿交换卡片互相讨论并说出原因,(每张卡片上所画的物体不一样,大小各异,排列形式各异。)

  4、第四智力角:小兔请小朋友看节目表演。

  (1)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唐老鸭和米老鼠跳舞的场景,第一次跳舞先排成一排纵队,然后排成一排横对,引导幼儿观察,谁多,谁少?一样多吗?为什么?

  (2)第二次跳舞散乱排列,引导幼儿观察,谁会想到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教师:小朋友看得真好,唐老鸭和米老鼠跳舞时,不管怎样改变他们的排列形式,他们的数量没有变,都是8

  四、幼儿动手操作联系,进一步掌握8的数守恒。

  小兔子带小朋友进迷宫:迷宫内设有各种玩具、实物、教具,让幼儿通过摆弄实物,不断变换排列形式,进一步巩固认识一组物体的数量不受排列形式、大小的影响,他们都是一样多。(摆弄时,教师不但巡视,提醒幼儿互相讲述)

  五、结束

  小兔说:"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学到很多本领,小兔子真高兴,想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小兔带小朋友出智力宫。

教学反思:

  这堂课组织得很成功,活动过程通过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深刻的把握了活动的难点和重点。充分反映出了教师对新《纲要》的理解和贯彻。对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本次数学活动的设计和编排,遵循了科学发展观。实质性的促进了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8.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7以内数的守恒》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

  中班幼儿认知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概括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增强,但仍显表面化、肤浅化。因此,木次活动选择的内容是图数守恒中的一个内容: 7 以内数的守恒,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数的守恒,通过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总数不变的数现象。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中理解数的守恒,使幼儿对数的守恒有初步的概念。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以及排列形式的影响,感知7以内物体的数量。

  2.学会点数的方法,提升目测点数的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数字1-7。

  2 材料准备:PPT课件、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谈话激趣,引入活动。

  (1)图片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指导语:海底世界要举行音乐舞会啦!你们看看舞会上都有谁来?

  (2)讲述规则,引出活动。

  指导语:参加舞会有个要求:每组要有两对小动物参加,而且他们的数量要一样多。现在跟老师一起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舞会了。

  2.利用PPT,学习判断7以内的数量

  (1)感知数量多少与大小无关

  指导语:第一组来参加舞会的是什么小动物?这两队的乌龟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用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

  指导语: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大乌龟的数量多,有的说大乌龟的数量比较少,到底谁多谁少,大家来帮忙数一数,小乌龟有几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大乌龟有几只?我们也用数字5来表示。

  小结:大乌龟有5只,小乌龟也有5只,虽然它们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量一样多,所以都可以参加舞会。

  (2)感知数量多少与形状无关

  指导语:小鱼也成群结队的游来了,上面这组的小鱼叫什么?下面这组的小鱼叫什么?(引导幼儿感受上下两边小鱼形状不同)

  指导语:三角形的多彩鱼有几条?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长长的小丑鱼有几条?我们也用数字7来表示。

  小结:三角形的多彩鱼有7只,长长的小丑鱼有7只。虽然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量一样。他们都能参加舞会。

  (3)感知数量多少与颜色无关

  指导语:下一组入场的是谁呢?左边的水母和右边的水母看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感受水母颜色不同)

  指导语:水母说:“我们是按要求来的。”请你们分开来数一数绿色水母有几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粉色水母有几只?我们也用数字6来表示。它们是不是一样多?

  小结:原来绿色水母有6只,粉色水母有6只,虽然它们的颜色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量一样。它们都能参加舞会。

  (4)感知数量多少与排列方式无关

  指导语:音乐舞会开始了,第一个表演节目的是小章鱼。它们随音乐翩翩起舞,不停地变换队形,(引导幼儿感受左右两边章鱼队形不同)它们一会变成一字型,一会变成人字形。数一数一字型的章鱼有几只?人字形的章鱼有几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小结:一字型的章鱼有7只,人字形的章鱼有7只。虽然章鱼排的队形不一样,但他们的数量一样。

  总结:无论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排列顺序不同,两队只要数量相同,都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

  3.操作小动物图片,巩固7以内数量的等量判断。

  (1)介绍材料

  第一组:根据数量一样,判断入场资格。

  指导语:这些来参加舞会的小动物哪两队可以参加吗?请你把它们找出来用打“√”表示。

  第二组:看数贴螃蟹。

  指导语:两队的小螃蟹数量要一样才可以一起参加舞会,请你把走丢的小螃蟹找回来。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验证,检查操作结果

  ①请个别幼儿进行交流

  ②引导幼儿用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检查操作结果。

  (4)小结:一些大小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或者排列不一样的东西,可以用数一数和比一比的方法,就能知道他们的数量是不是一样了。

  4.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小动物今天很喜欢和你们一起做游戏,如果你们还想找它们一起玩,老师把这些材料投放到数学区,你们可以继续操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最关系,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整个教学以海底舞会游戏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活动中教师能及时小结,帮助幼儿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不足之处:记录卡的使用过于单一,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幼儿的操作水平。投放的材料可以增加摆一摆等形式。

9.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8以内数的守恒》反思

  小兔子带小朋友进迷宫:迷宫内设有各种玩具、实物、教具,让幼儿通过摆弄实物,不断变换排列形式,进一步巩固认识一组物体的数量不受排列形式、大小的影响,他们都是一样多。(摆弄时,教师不但巡视,提醒幼儿互相讲述)

  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设计教案:8以内数的守恒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智力宫"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能根据两组物体不同排列的变化,正确点数8以内数量的物体。

  2、让幼儿学会观察的方法,掌握观察的顺序,培养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及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环境创设

  智力宫的游戏场景(中型积木、贴绒卡片、各类8以内物体卡片、各种玩具若干。)

  三、教学进行

  (一)出示木偶、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小兔)小兔子今天要给小朋友当回向导,带你们去参观'智力宫',看谁参观时观察得最仔细,最能动脑筋,小兔子就和他做朋友"。

  (二)参观智力宫,了解8以内数的守恒。

  1、第一智力角:大小相同的积木排成稀密不同的两排,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从前往后,仔细的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第一牌积木和第二排积木哪排多?哪排少?

  幼儿观察后回答,如有不同意见,引导幼儿点数后,得出正确答案。

  教师:小朋友们讲得真好,这两排积木大小是一样的,但一排摆得稀,一排摆得密,它们都是4,是一样多的。

  2、第二智力角:大小不同的皮球各5个,摆成稀密不同的两排。

  提问;第一排和第二排皮球哪排多大?哪排小?大皮球多,还是小皮球多?为什么?

  幼儿通过点数、默数后,告诉观察的结果。教师不断的用语言激发,调动幼儿观察和求知欲的兴趣。

  教师总结;大皮球和小皮球一样多,都是5个,只是它们的大小不同,稀密不同。

  3、第三智力角:出示小兔子带给小朋友的礼物,每人一张卡片。

  (1)请幼儿每人取一张小卡片,仔细观察卡片上的两组物体哪种多,哪种少,还是一样多,为什么?

  (2)幼儿交换卡片互相讨论并说出原因,(每张卡片上所画的物体不一样,大小各异,排列形式各异。)

  4、第四智力角:小兔请小朋友看节目表演。

  (1)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唐老鸭和米老鼠跳舞的场景,第一次跳舞先排成一排纵队,然后排成一排横对,引导幼儿观察,谁多,谁少?一样多吗?为什么?

  (2)第二次跳舞散乱排列,引导幼儿观察,谁会想到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教师:小朋友看得真好,唐老鸭和米老鼠跳舞时,不管怎样改变他们的排列形式,他们的数量没有变,都是8

  四、幼儿动手操作联系,进一步掌握8的数守恒。

  小兔子带小朋友进迷宫:迷宫内设有各种玩具、实物、教具,让幼儿通过摆弄实物,不断变换排列形式,进一步巩固认识一组物体的数量不受排列形式、大小的影响,他们都是一样多。(摆弄时,教师不但巡视,提醒幼儿互相讲述)

  五、结束

  小兔说:"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学到很多本领,小兔子真高兴,想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小兔带小朋友出智力宫。

  反思:这堂课组织得很成功,活动过程通过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深刻的把握了活动的难点和重点。充分反映出了教师对新《纲要》的理解和贯彻。对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本次数学活动的设计和编排,遵循了科学发展观。实质性的促进了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