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乒乓球》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教案《乒乓球》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2、知道瘪的乒乓球受热恢复原状的办法。
3、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若干乒乓球、空玻璃杯、热水、吹风机、筷子。
活动重难点:
认真观察实验。
理解瘪的乒乓球重新变圆的办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乒乓球。
1、小朋友们玩过哪些球或见过那些球啊?(举手回答)
2、老师给大家到来了很有趣的球,认识的小朋友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吧!
3、那么它跟小朋友们认识的篮球比怎么样啊?有什么不同和一样的地方啊?(利用比较了解乒乓球的大小、轻重)
4、可以找小朋友掂掂拍拍篮球在拍拍乒乓球。
5、小朋友们比较的非常好,那么如果老师给你一个乒乓球你想怎么玩啊?(师范给大家看)
二、实验。
1、小朋友们玩的很高兴,可是老师这里有一瘪的乒乓球在哭泣说:"我不小心被踩瘪了,谁能帮助我呢?"
2、小朋友们快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让它变回原来的样子呢?(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想法)
3、小朋友们真棒,积极动脑筋想问题。
4、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不能帮助它呢?
5、看看老师准备了什么?(幼儿说出准备的材料)
6、那这些有什么用呢?老师要做什么呢?(引发幼儿兴趣)
7、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小实验,仔细看哦!
8、老师这里有一个空玻璃杯,把瘪的乒乓球放进杯子里然后倒入开水,想想开水倒进去后会发生什么呢?乒乓球会不会在水底不出来了呢?哇!原来乒乓球浮在了水面上(过一小会)老师现在要用筷子取出乒乓球,小朋友们想想老师为什么不直接用手去拿呢?(引导幼儿说出里面是热水,直接用手很危险,倒入开水环节也会涉及安全问题)
9、咦,乒乓球瘪的地方怎么不见了呢?哪里去了呢?(引导幼儿说出瘪的地方鼓起来了)乒乓球又变得圆圆的了
10、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倒入开水后,乒乓球就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呢?(小朋友们猜想)
小结:乒乓球的肚子里都是空气,瘪的时候空气被挤得压在了一起,用开水烫,里面的空气感觉很热,肚子里的空气开始膨涨就是越来越大,瘪的地方就撑起来了,所以乒乓球又圆了
11、小朋友你们学会这个办法了吗?
活动延伸:
会跳舞的乒乓球。
1、乒乓球变圆了很开心,它说:"谢谢小朋友,我要给你们跳支舞"
2、乒乓球会跳舞好神奇啊!小朋友们想看吗?
3、拿出吹风机,吹风机把乒乓球吹起来并在空中跳舞
4、乒乓球跳的好看吗?我们来给它鼓鼓掌
5、小朋友们把会跳舞的乒乓球告诉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好不好?
小结:小朋友们今天的课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以后多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好不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让我们跟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受热膨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但是幼儿年龄较小,可能见过却不明白其原理甚至说不出原理的名称,所以本节课真正的目标是体验发现的乐趣。
中班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仍然是具体形象的,所以不要求幼儿说出乒乓球恢复原来样子的复杂科学的原理,只需要知道用什么办法就可以了,因此只是用简单形象的语言讲解乒乓球遇到开水是怎样变圆的,整个过程多以提问猜想为主然后进行验证,既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好奇心又培育想象力发展,既然设计的是一节小实验,就顺便让幼儿观察欣赏和乒乓球有关的有趣实验,因此设计了会跳舞的乒乓球,只是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充满好奇心,由于时间等问题不可能让幼儿一一操作,所以在幼儿离园时可以告诉家长回家和幼儿一起尝试。
至于乒乓球可以进行有趣的制作可以作为一节美工课单独去设计,让幼儿了解并动手操作,因此本节课没有涉及,实验时会有一些变量存在,可能过程会和预想的不同,这一点要有所准备。
2.大班教案《拍乒乓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巧运乒乓球,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乐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小操作盘(一个装有乒乓球);每组一个大托盘(内有材料:小勺、小瓶子、吸管、电线、硬纸板、小剪刀、橡皮泥等)。
2、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3、大记录表一张、“√”和“×”卡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幼儿做出设想。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巧运乒乓球”的游戏。这个游戏有个奇怪的规则:手不能碰到乒乓球也不能拿起操作盘,把球从这个操作盘运到另外一个空的操作盘里。”“虽然不能用手但可以用老师准备的材料。看看有哪些材料?”介绍材料。
2、请幼儿将猜测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进行交流。
“先请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哪些材料能运球的就在“想一想”一栏里打“√”,哪些材料不能运球的就打“×”。并请你记录在“想一想”一栏。(幼儿猜测记录)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并把幼儿猜测的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在这些材料中有的幼儿认为有的材料能运球,有的材料不能运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二、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操作并交流。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能运球的在“试一试”的前面一栏里打“√”,不能的打“×”。”“注意了,一定要试过之后再记录,还要记住手不能碰到球。
2、幼儿操作。
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3、幼儿交流。
(1)请幼儿介绍操作结果并做记录。
“你动手试了后结果怎么样?”教师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适时请幼儿示范给没有成功的幼儿看。
三、幼儿再次操作、探索多种运球方法。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在刚才操作中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运球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也用小勺试了一下,真的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师示范给幼儿看,并用数字2记录在表上。“大家再试一试同一种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运球,并用数字记录在表上。”
2、幼儿操作
3、幼儿介绍同种材料不同的运球方法
四、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干,动动脑动动手就用了很多的方法巧运乒乓球。那除了表上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也能运球呢?”“我们回去可以再想一想,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受热膨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但是幼儿年龄较小,可能见过却不明白其原理甚至说不出原理的名称,所以本节课真正的目标是体验发现的乐趣。
3.大班教案《玩乒乓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用多种方法玩乒乓球。
2、 激发探索欲望,并能用语言表达。
3、 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 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活动准备:
1、 人手一个乒乓球。
2、 操作材料:小棒、属片罐、可乐瓶、绳(小尾巴)、垫板、乒乓版、废纸楼、小盆、橡皮泥、双体杯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回忆、引出主题
上次我们知道许多有关乒乓球的小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玩乒乓球。
二、玩乒乓球
1、你能和乒乓球玩出几种花样?
2、幼儿自由玩乒乓球。(教师观察为主,适时提醒多玩几种方法,并提醒个别幼儿注意安全。)
3、介绍乒乓球的玩法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玩乒乓球的?
4、教师幼儿共同分享玩后感受。
三、探索玩法
1、引出材料结合乒乓球玩这儿有这么多东西,你能用乒乓球和它们一起玩出更多的新花样吗?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观察。
3、介绍探索出材料和乒乓球的玩法谁愿意把你的玩法告诉大家吗?(介绍玩法或发现一些现象)
4、幼儿教师共同分享经验。
四、实验延伸
这个球,它怎么了?这个球还能玩吗?实验泡瘪乒乓球如果不泡我们还有办法玩吗?
活动反思: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探索活动结束了,从他们意犹未尽的脸上可以看出,孩子们是玩得开心,学得快乐的。在探索过程中,我用交流会的形式,鼓励孩子大胆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较好地达到的预设的要求。
4.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乒乓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乒乓球的基本特性,会创造性地玩球。
2、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乒乓球若干、布袋一只、玩球材料:乒乓拍、垫板、水彩笔、音乐磁带、筷子、橡皮泥、胶水、皱纹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老师今天要送大家一件小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好,我请几个小朋友来摸一摸,如果能讲出自己摸到的这个东西的感觉来,我就送给他一个!
1. 幼儿摸以后说出这东西的感觉:你摸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2. 让幼儿双手合拢了取回,不能给别人看到。
3.猜一猜是什么?揭晓谜底:打开看看?是个乒乓球。
4.让每个幼儿取到球。
二、这一个小小的,轻轻的、圆溜溜的乒乓球可以玩吗?怎么玩,请你找个空地方试试看。
三、提问:
1.你的乒乓球是怎么玩的?
2.小结:因为乒乓球有弹力,又是个圆球体,所以小朋友有的抛、有的滚、有的让它跳,玩的真高兴。那你们知道它还能怎么玩?从哪里知道的?
3.介绍乒乓球运动的知识:乒乓球运动是我们中国人很喜爱的一项运动,中国的乒乓球运动水平也是世界最高的,我们曾经连续两届奥运会摘得乒乓球项目的所有金牌,在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也获得了男双、女双、女单三枚金牌。
4.你认为乒乓球还会有其他的玩法吗?你想不想试试刚才小朋友说到的玩法呢?
四、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乒乓球和其他工具,小朋友可以去观察一下这些工具,想象一下运用工具可以怎样来玩球,如果需要还可以取了工具去尝试一下。但是因为是尝试,老师要求大家不要玩好多次,只要试一下就可以了,尝试过了,请你把你创造出来的玩法介绍给大家!
五、个别介绍、演示、教师鼓励、并可以结合着讲一讲道理。
六、总结:一个小小的乒乓球在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手里就能玩出这么多的花样,厉害,连老师都很佩服。
1.用乒乓球可以玩不同的游戏和运动,那还可不可让乒乓球变成个什么东西呢?
2.想象一下:你想用乒乓球变个什么东西?
七、介绍材料、幼儿探索操作:用乒乓球还可以进行装饰和制作小玩具,今天老师帮大家也准备了彩色贴纸、胶水、橡皮泥等材料,你们可以想好要让乒乓球变什么,然后再制作,也可以看了材料边探索,边制作。
有些小朋友可能还没玩够,想再去新学到的方法玩乒乓球也可以,注意安全,在场地前面玩。"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运用乒乓球进行装饰和玩具制作的可以围着箩筐在场地后边进行。
八、作品展示:
1.向客人老师介绍。
2.集体面前介绍。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5.小班教案《移动乒乓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能够想出把乒乓球移动到另一个盘子的各种方法。
2、让幼儿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纸盘,一个乒乓球
2、每组一份材料:吸管、铅笔、镜子、硬纸板、勺子。
3、磁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出示乒乓球)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玩过吗?你都是怎样玩的?(幼儿自由回答,打、拍、滚、扔)
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乒乓球,还有2个盘子,老师要请小朋友想想办法不用任何工具把这个盘子里的乒乓球移动到另一个空盘子里。(幼儿想想、说说)
二、探索不借助任何工具移动乒乓球的方法
1、小朋友说了这么多,那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试试刚才想的办法行不行,也可以试试别人说的办法(幼儿进行操作)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刚才用了什么方法移动乒乓球的?请幼儿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没有用任何工具,想了这么多的办法(用手拿、嘴巴咬、手指夹、嘴巴吹、鼻子推)把球移动到另一个盘子里,你们真棒,自己给自己鼓励一下。
三、提供材料,让幼儿探索不用手碰乒乓球,把球移动到另一个盘子的多种方法
1、小朋友这么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了,不用手碰球,用一些工具怎样将它移动到空盘子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请你们自己动手试试,看看用什么工具怎样把球移动到空盘子里,看谁的办法多。(幼儿操作)
2、提问个别幼儿,你刚才用的什么工具,怎样把球移动到空盘子的?(幼儿演示并说出)其他的小朋友也来试试,看看行不行?(全体幼儿操作)
3、师:小朋友刚才都用了哪几种工具来移动乒乓球的?(吸管、铅笔、筷子、勺子、硬纸片)它们能不能移动乒乓球呢?,你觉得这几种工具中,用哪种工具最容易把球移动?为什么?用哪种工具最难,最慢?为什么?(幼儿自由说)
总结:今天,小朋友不仅学会了用许多工具来移动乒乓球的方法,还学会了不用任何工具来移动乒乓球的办法,小朋友真棒!
4、那小朋友再想想,除了刚才用的那几种工具盒办法外,还有哪种工具可以移动乒乓球?(幼儿说说),小朋友回家可以找找,试试。
四、游戏
玩法:分4组玩,2组2组的玩,第一个小朋友用勺子将球传给下一个小朋友,这样依次传,直至最后一个小朋友将球运到篮子里,当音乐停,运的最多的为获胜者。
规则:1、必须将球一个一个的传给下一个小朋友
2 、在传球的过程中,球掉到地上,不能将球捡起来,捡起来的算犯规。
3、不能用手拿球,必须用勺子端。
五、活动结束
给获胜的一组奖励,并鼓励其他的组。
反思:
我设计的活动符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在活动中孩子们都能积极的参加,想出许多移动乒乓球的办法,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个别的孩子因为动手能力差,不能用筷子很快的夹住球,所以显得有点失落,变的不太主动。在以后的活动中会照顾到动手能力差的孩子,让其也能体验在操作过程中收获的成功喜悦。
6.中班体育优秀教案《舞动乒乓球》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通过合作玩吹乒乓球的游戏,锻炼肺活量,同时在游戏中感知乒乓球滚动的原理,哥哥姐姐可以在游戏中初步形成责任感,(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尝试主动、友好、礼貌地与弟弟妹妹合作交流,学习解决交往中出现的简单问题:弟弟妹妹通过与哥哥姐姐的接触,了解他人的存在,学习并体会站在哥哥姐姐的立场感受情境,理解哥哥姐姐主动关心自己的情感,
(一)看谁力气大
游戏材料:
乒乓球、桌子、积木。
游戏玩法:
桌了两端设置网兜,积木在桌子两侧围边,桌子正中间画一横线,球放线上,(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两人一组(大带小)蹲在桌子两端,一方幼儿合作将球吹进对方网兜内,先进球者胜
游戏规则:
合作吹球过程中,手不可以帮忙;对方的球过了中线才可以将球再次吹回给对方:
延伸游戏:
1、变换轨道(桌面)的长度。
2、通过调整围边积小大小改变轨道(桌面)的宽窄度,越窄的轨道,游戏时难度相对越低
3、用积小搭建多种形式的"球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