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数字歌》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语言教案《数字歌》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家乡的话是xx话,并能区分xx话和普通话。
2、能根据图片理解童谣的内容,并学习用方言念童谣。
3、感受童谣的节奏变化和押韵的乐趣,并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4、能分析童谣,培养想象力。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
理解童谣的内容,学用方言念童谣。
活动过程:
一、xx话引入,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指导幼儿用xx话和客人老师打招呼,让幼儿初步感受xx话。
二、引导幼儿认识xx话,能区别xx话和普通话的不同。
1、引导幼儿认识xx话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刚刚说的是什么话吗?
师幼用xx话和客人老师打招呼。
2、教师引入童谣,引导幼儿感受xx话和普通话的不同。
师:你听到了哪句有趣的话?
师:这和我们小朋友平时用普通话念的儿歌一样吗?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理解童谣的内容,并学习每张图所对应的xx话。
1、观察ppt2,理解并学习童谣第一句
一、一、一,一啥个一?一只小猫跑得急。
2、观察ppt3,理解并学习童谣第二句
二、二、二,二啥个二?二只小狗吹风凉。
3、观察ppt4,理解并学习童谣第三句
三、三、三,三啥个三?三只小猪爬雪山。
4、观察ppt5,理解并学习童谣第四句
四、四、四,四啥个四?四只老鼠偷吃油。
5、观察ppt6,理解并学习童谣第五句
五、五、五,五啥个五?五只小鸭捉小鱼。”
四、完整念童谣,并介绍童谣的名字
1、教师五张图一一出示,引导幼儿回忆童谣。
2、教师指图,引导幼儿连起来完整念童谣
3、师介绍童谣名字
五、问答表演
1、教师答,幼儿问
2、教师问,幼儿答
3、集体表演
六、结束,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家乡话的学习兴趣
2.中班语言教案《数字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家乡的话是xx话,并能区分xx话和普通话。
2、能根据图片理解童谣的内容,并学习用方言念童谣。
3、感受童谣的节奏变化和押韵的乐趣,并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4、能分析童谣,培养想象力。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
理解童谣的内容,学用方言念童谣。
活动过程:
一、xx话引入,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指导幼儿用xx话和客人老师打招呼,让幼儿初步感受xx话。
二、引导幼儿认识xx话,能区别xx话和普通话的不同。
1、引导幼儿认识xx话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刚刚说的是什么话吗?
师幼用xx话和客人老师打招呼。
2、教师引入童谣,引导幼儿感受xx话和普通话的不同。
师:你听到了哪句有趣的话?
师:这和我们小朋友平时用普通话念的儿歌一样吗?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理解童谣的内容,并学习每张图所对应的xx话。
1、观察ppt2,理解并学习童谣第一句
一、一、一,一啥个一?一只小猫跑得急。
2、观察ppt3,理解并学习童谣第二句
二、二、二,二啥个二?二只小狗吹风凉。
3、观察ppt4,理解并学习童谣第三句
三、三、三,三啥个三?三只小猪爬雪山。
4、观察ppt5,理解并学习童谣第四句
四、四、四,四啥个四?四只老鼠偷吃油。
5、观察ppt6,理解并学习童谣第五句
五、五、五,五啥个五?五只小鸭捉小鱼。”
四、完整念童谣,并介绍童谣的名字
1、教师五张图一一出示,引导幼儿回忆童谣。
2、教师指图,引导幼儿连起来完整念童谣
3、师介绍童谣名字
五、问答表演
1、教师答,幼儿问
2、教师问,幼儿答
3、集体表演
六、结束,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家乡话的学习兴趣
3.中班语言优秀教案《问答歌瓜果蔬菜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瓜果蔬菜特征的基础上,尝试运用问答歌的特点创编问答歌。
2、幼儿能大胆表达,体验创编的乐趣。
3、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对问答歌的理解。
2、各种比较有明显特征的瓜果蔬菜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说瓜果,经验回忆。
1、师:这几天我们一直在说好吃的瓜果蔬菜。今天我们小朋友还带来了自己喜欢吃的瓜果蔬菜,我们一起来介绍一下吧!
2、幼儿介绍自己的瓜果蔬菜。
3、提出问题,揭示主题。
师:客人老师听说我们中五班宝宝会编问答歌,那么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带来的瓜果蔬菜也编成问答歌呢?
二、师生讨论,尝试创编。
1、师:什么是问答歌呢?(有问的有答的儿歌)
2、在编问答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句中不能出现名字)
3、为蔬菜瓜果编问答歌可以怎么编呢?
4、老师小结。
5、幼儿尝试创编问答歌,老师指导。
三、交流问答,体验快乐。
1、请个别幼儿交流(形式多样:幼儿问,老师答;幼儿问,其他幼儿答;请一对小朋友一问一答)
2、幼儿和客人老师互动(幼儿问,老师答)
【活动反思】
今天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较好,大多数孩子能遵循问答歌的特点为蔬菜瓜果创编了好听的问答歌,反思自己今天的活动我觉得孩子能有这样的表现主要的原因是:
1、教师在幼儿介绍蔬菜水果特征的时候,有意识的根据孩子的介绍,利用问答歌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提炼,如:雯雯在介绍茭白时说茭白长的长长的,像一根魔术棒,于是我就帮助幼儿进行提炼茭白长长的,像魔棒,这种隐性的语言提示,帮助幼儿顺利的进行创编。
2、提炼要点,有效创编,在幼儿创编前,我重点以问题引领,层层深入,帮助幼儿把握创编问的歌的经验和注意点,为幼儿的创编做好了准备。
3、提供语言节奏表,为幼儿创编提供帮助,创编问答歌除了掌握蔬菜水果的特征之外,还有一个语言的挑战,通过提供语言节奏表,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在创编时注意语言的简练,让孩子在边指边说中尝试简化语言,比较有韵律的创编问答歌。
当然这种创编活动靠一时的培养是不行的,尤其是语言的培养,今后我们还应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开展活动,让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创编的经验和能力,把握简化语言的经验。
【我的启示】
活动开展的是否有效。除了环节上追求层层递进,关键还在于活动中能依据孩子的经验水平,有效的创设、提供孩子顺利完成活动的“支撑”。
4.中班语言教案《夏天的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情趣。
2、能在图标的帮助下记忆、朗诵、表演诗歌。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根据诗歌制作的图标;配乐磁带;录音机;蝈蝈、青蛙、知了挂牌各6个。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活动观察
1、谈话,引导幼儿讲述对夏天的认识。
l 提问:春天已经过去了,什么季节来到了呢?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l 你们喜欢夏天,小动物们也喜欢夏天,它们都出来唱歌了,让我们来听一听。
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对夏天的认识
2、朗诵诗歌《夏天的歌》
提问:你听到夏天的歌了吗?有趣吗?
(1)配乐朗诵诗歌《夏天的歌》
提问:夏天的歌是哪些小动物唱的?怎么唱的?
(2)配乐朗诵诗歌《夏天的歌》
l 提问:小动物们在哪里唱歌的?为什么?还在哪里能听到夏天的 歌?
l (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图标)
l 提问:你喜欢这首诗歌吗?为什么?
l 幼儿第一遍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有趣。
l 幼儿第二遍欣赏诗歌,回答问题。
l 幼儿第三遍欣赏诗歌。
l 重点讲述:动物怎么唱歌的?在哪里唱的?
l 再次感受诗歌的情趣。
3、分层次带领幼儿看着图标朗诵歌诗《夏天的歌》
老师逐步收起图标,动作提示
幼儿看着图标学习诗歌。
幼儿脱离图标配乐记忆朗诵诗歌。
4、分配角色、组织表演
提问:你想来当诗歌中的小动物吗?
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表演朗诵相应的诗歌内容
5、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提问: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唱夏天的歌呢?让我们去找一找。
幼儿继续寻找夏天的歌。
活动反思:
1、设计活动时,我对教材的特点、目标的制定、材料的提供等有了充分的考虑,但是缺乏对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的预设,缺乏随机性的教育,幼儿每次朗诵到“夏天的歌,在哪里?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里)。”孩子每次都把“中”讲成“里”,我应该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诵诗歌。
2、图标虽然在我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推广,但当它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幼儿,教师该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图标来学习,这是我缺乏考虑的。
3、整个活动的过程可以再开放一些。有些环节的主动权可以交给孩子。
5.中班语言教案反思《四季歌》
活动目标:
1.通过诗画形式使幼儿了解春、夏、秋、冬的明显特征。
2.培养幼儿诗画教学的兴趣,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内容。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配乐儿歌一首《四季歌》、笔、绘画用纸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幼儿完整欣赏配乐儿歌一遍。
2.请幼儿说说儿歌中讲到了什么?(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二、画儿歌
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画儿歌
1.春
迎春花、柳树、蜜蜂、蝴蝶等。
2.夏
火红的太阳、枝繁叶茂的大树、荷花等。
3.秋
美丽的菊花、飘落的树叶、黄色的小草。
4.冬
腊梅花、雪花飘、雪人等。
三、看画学儿歌
1.春
师:春天来、春天来,什么花儿开?
幼:春天来、春天来,迎春花儿开。
师:红花开、黄花开,谁和谁都飞来?
幼:红花开、黄花开,蜜蜂、蝴蝶都飞来。
2.夏
师:夏天到、夏天到,什么东西当头照?
幼:夏天到、夏天到,火红的太阳当头照。
师:谁枝繁叶茂,谁朝着太阳笑?
幼:大树枝繁叶茂,荷花朝着太阳笑。
3.秋
师: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什么画开放了?
幼: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菊花画开放了。
师:什么吹、什么飘,谁换上了黄衣袍?
幼:秋风吹、树叶飘,小草换上了黄衣袍。
4.冬
师:冬天到、冬天到,什么花儿开放了?
幼:冬天到、冬天到,腊梅花儿开放。
师:什么吹、什么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幼:北风吹、雪花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四、编动作念儿
根据儿歌内容,编上简单的动作,完整的念儿歌。
课后反思:
以前在儿歌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说一句,小朋友学一句,通过多次反复,小朋友也就掌握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虽然会说了,但完全靠机械记忆,缺乏主动性。现在我觉得运用画儿歌的形式,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趣味性强,诗画对应,看画学诗针对性强,孩子们在欣赏图画的同时,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的内容。
通过教学活动,我觉得在幼儿学会说儿歌,还可以启发幼儿画儿歌,通过说、画使幼儿理解并掌握儿歌的内容,编排简单的动作,通过说、画、表演等系列活动,圆满的达到认知的目的。
6.中班语言教案反思《绿太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了解绿化对人们的重要意义,感受绿化为夏天带来的好处。
2、在现实生活的例子中,体会保护绿化人人有责,种绿护绿才有个绿色的家园。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理解故事《绿太阳》,了解绿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活动难点:
通过迁移故事《绿太阳》,积累初步的护绿意识。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故事《绿太阳》课件、儿歌《爱护花草树木》动画、图片(种树护绿一组、破坏绿化一组)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在夏天里知道绿荫下很凉快的体验、有夏天避暑和初步护绿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绿太阳”
师:今天啊,老师给你们讲个关于太阳的故事叫“绿太阳”。咦?太阳怎么会是绿色的呢?我们来听听看。
二、理解故事“绿太阳”
1、带着问题集体完整欣赏故事《绿太阳》课件。
2、分段理解故事,解决关键问题:
——太阳发烧了,土地和河水都变成怎样了?(第3页)
——小树、鱼、狗、小鸟、人……热得都怎样了?(第4页)
——为什么大家都要到大树下?(第5页)
——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绿衣裳的? (第6页)
——太阳穿上了绿衣裳,发生了什么变化?(第11、12页)
——大家在绿太阳下感觉怎么样?(第13页)
——现在你们知道太阳怎么会是绿的了吗?
3、师小结:太阳发烧了,变得很热很热,大家都热得受不了了,幸亏有棵很茂密的大树,它那厚厚的叶子帮大家挡住了太阳,这样才使大家凉快起来。而且最后治好太阳病的也是大树绿绿的叶子,大伙儿给太阳做了件绿衣裳穿,这样太阳就不会把热热的光照出来了,哎呀,多亏了这棵绿绿的大树。
三、迁移故事“绿太阳”
1、谈谈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解决关键问题:
——你们觉得大树的本领大吗?对我们的生活重要吗?
——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绿绿的大树,会怎么样呢?
2、师小结:就像我们小朋友说的,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了了大树,那么夏天里,我们就找不到给我们凉快的树荫了,!出自:快思老.师!不止这样,我们地球的环境也会遭到破坏,发洪水、干旱、草原会变成沙漠等等,所以我们要保护大树,保护绿化。
四、内化故事“绿太阳”
1、可是还是有一些人不知道保护绿化,你们看一看该不该学他。(游戏:学他,不学他)
2、把“护绿”和“损绿”两组图片混起来,分类之后,说说该不该学他。
3、师小结:嗯,为了保护绿化,我们不可以做爬树、砍树、在树上荡秋千等等破坏绿化的行为,而且看到破坏绿化的行为要制止;可以和爸爸妈妈去种树、给小树浇水、扶扶歪倒的小树等。
活动延伸:
1、师:老师把:“学他,不学他”这个游戏中发生的事情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儿歌《爱护花草树木》动画)
2、师:这首儿歌好听吗?下次学了以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护绿小能手,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上下来之后,我有如下的感想:
一、亮点。
1、活动的立意“热”。这是我的一贯教学风格,喜欢把一些社会上的热点,借助学习活动来传达给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就很好的体现了。我抓住了现在新闻里每天在报道的大旱和大涝的热点,通过《绿太阳》这个活动,传达给孩子们造成这种自然灾害的是因为大面的绿化被人类破坏了。
2、环节的设计“巧”。这次活动中,我巧妙地将多种形式融入到了每个环节中,使得整个活动看上非常丰富。第一个环节我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对“理解故事《绿太阳》”进行小结。第二个环节我是以图片的形式来对“没有树木和绿化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进行小结。第三个环节我是以分类、动画儿歌的形式来对“学他,不学他”这个游戏进行小结。这样动静相结合就不会让孩子们在语言活动中感觉到单一乏味了。
二、不足。
1、对幼儿的前期经验还了解的不够。由于我一年没有带班的缘故,虽然我来上班已经有一个月,但是对我们班孩子发展情况还是了解的不够透彻。以至于我将本次的活动的目标指定得有些高了。只有几个能力最为突出的幼儿能够同时达到两条目标。
2、在活动中对孩子的回答问题的时间还把握不好。这也是造成我本次活动超时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班的孩子求知欲都非常强,所以常常在活动中会提出一些老师预想不到的问题,而我为了满足每个孩子都会尽可能的去回答他们。但这样一来,就会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我想这也是我在今后活动中,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3、在活动过程中环节进行的轻重欠佳。每个环节我都非常细致的展开了,其实应该是轻重相结合的。我应该把第一个理解故事的环节稍微快速一点过去,因为故事只是一个载体而已,重点放在第二个迁移内化故事的环节,这样就不会让人有好像什么都是重点的感觉了。
7.优质教案中班语言《问答歌》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趣味诵读,引导孩子感知问答歌的特点。
2.激发孩子的想象和创意,鼓励孩子结合课堂所学创编问答歌。
3.以读引读,激发孩子诵读儿歌的兴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问答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6.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7.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教学重难点:
学习趣味诵读问答歌,体会问答歌的乐趣,创编问答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受问答歌的特点
1.朗读《问答歌》
2.找寻特点,引出问答歌这个概念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水乡歌》有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问题,第二句是答案。向这样有问题有答案的诗歌叫做,问答歌
(二)趣味诵读《什么好》
1.第一首问答歌展示,读通读顺
2.不同诵读形式拍手读
3.请仔细观察这首问答歌有什么特点?
提示:第一句是什么句?第二句是什么句?以此类推,仔细观察
生:一个问题,一个答案
(三)介绍不同形式问答歌
1、一问一答
a.《水乡歌》《什么好》都是一问一答形式
b.续编《什么好》
根据一问一答的形式来续编《什么好》,
师:引导示范,什么好?
妈妈好,
妈妈心灵手很巧。
什么好?
爸爸好,
爸爸长得帅又高。
c.学生根据生活学习中的情景及感受创编一问一答形式的问答歌
2、连问连答
a.《雪地里的小画家》齐读
根据《雪地里的小画家》师提问:你能根据这篇诗歌提出几个问题?并找出答案。
像这样多个问题,多个答案的诗歌,叫做连问连答形式的问答歌
b.根据这篇诗歌创编一首问答歌
学生口述,并动笔写在本上
(四)追问形式
1.赏析《谁会飞》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2.观察这首诗歌的特点
第一句问题,第二句答案,第二句的答案是第三句问题的来源
3.创编追问形式的问答歌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创编追问形式问答歌。
例:哪种小动物最可爱?
小白兔最可爱。
哪儿最可爱?
红红的眼睛最可爱。
(五)选择你喜欢的形式创编问答歌
学生自主创编,可以选择任意一种形式。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都是以孩子主体,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去尝试。所以这节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初步感受节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