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尝葡萄》》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教案《尝葡萄》
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喜悦,通过自身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
2、幼儿体会维吾尔族舞蹈热情、活泼的风格,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2、了解葡萄是藤状植物,生长在棚架上,新疆是我国产葡萄最多的地方;维吾尔族人家家户户在自己的院子里都种满了葡萄。
活动过程:
1、律动入室:根据《快乐的小乌龟》的音乐模仿“小乌龟”的动作进入教室。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欣赏新疆的民族风俗:
3、教师讲述歌词内容,引起幼儿倾听和学习的兴趣:
4、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的风格:
5、引导幼儿学唱新歌:
(1)欣赏教师演唱歌曲,听完后说说歌曲唱了些什么,初步了解歌曲旋律与内容。
(2)幼儿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并尝试拍打切分节奏,体会维吾尔族音乐的活泼风格。
(3)组织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歌词?”
(4)让幼儿听歌曲自由探索用动作记住歌词的方法。
(5)引导幼儿尝试边做自己创编的动作边学唱歌曲,将歌词与动作相匹配。
6、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边唱边表演自己创编的舞蹈,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动作表演,以丰富幼儿的新疆舞蹈动作。
6、活动小结:讲评幼儿学习新歌及创编动作的情况。
7、律动出室:根据《快乐的小乌龟》的音乐推出教室。
2、大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2、并理解故事角色的情感。
3、尝试复述故事。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和角色情感
难点: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绘本《妈妈摘的葡萄》及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第一页提问相关内容
——小狐狸怎么了?小狐狸为什么呜呜大哭?
——你肚子饿的时候,谁会来帮助你呢?
——看看故事里是谁来帮助小狐狸的?
小结: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出现的总是妈妈,妈妈总会想出办法来帮助我们。
2、狐狸妈妈会怎么做呢?
——狐狸妈妈是怎么走路的?它为什么要这样走呢?
——狐狸妈妈找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走路的?它为什么要这样走呢?
小结:为了让小狐狸快点吃到葡萄,狐狸妈妈再累也不停下来。
3、继续欣赏
——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妈妈为什么要停下来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妈妈为了孩子能吃到好吃的东西,走了那么远的路,实在太累了,妈妈真辛苦。
4、我的好妈妈
——你的妈妈辛苦吗?幼儿自由讲述。
5、继续欣赏故事
——看看谁来了?他正往小狐狸家走去,狐狸妈妈会怎么做呢?如果妈妈不这样做可能会发生什么?(妈妈为了小狐狸的安全,自己遇难了。)
6、继续欣赏故事
小狐狸为什么哭了?(小狐狸明白了妈妈的爱,所以哭了)
——你的妈妈为你做什么事情,你也会很感动?
——小狐狸会怎么做,怎么说?你的妈妈也为你做过许多让你感动的事情,你准备怎么说,怎么做?
7、完整欣赏故事
8、幼儿讲述
教学反思
《妈妈摘的葡萄》是一篇感人的童话故事,情节虽然没有特别的跌宕起伏,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母爱。整篇故事以母爱为线索展开,让孩子通过观察图中小狐狸和狐狸妈妈的表情、动作,猜测可能发生的事情,以此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充分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整个教学过程以观察图片为主线,让孩子对故事大胆猜测,从中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并在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角色情感的基础上,逐渐引申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说出妈妈对自己爱的事例,知道妈妈的辛苦、不易,知道感恩,并用语言及行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因此活动中我加入了幼小衔接的内容,让孩子学会看书的方法,以及对重点字的理解和尝试复述故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次活动目标达成,效果良好。阅读常规有待提高。
3、大班教案《葡萄丰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听音乐合拍做动作的基础上,学跳有情节的新疆舞。
2、按舞蹈情节记忆动作顺序。
3、初步体验新疆舞蹈的欢快与民族特色。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新疆娃娃或新疆帽一顶。
2、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1、在《水果丰收》乐曲伴奏下,复习踵趾步及摘果子等动作。
2、了解《葡萄丰收》舞蹈情节。
(1)教师出示新疆娃娃或新疆帽,幼儿观察并说出这是新疆小朋友以及新疆人最爱跳舞的特点。
(2)教师讲解舞蹈情节。
3、学跳舞蹈。
(1)教师示范,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舞蹈,幼儿观察并说出老师跳了些什么动作。
(3)先练习“手”的动作。在座位上坐着做、站起来站在椅子前面做。
(4)重点练习踮步与进退步。
(5)教师边说故事情节,边示范舞蹈,幼儿跟着老师学习舞蹈。
(6)重点练习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动作,在继续完整练习舞蹈。
(7)教师或一些幼儿戴新疆帽舞蹈,其余幼儿欣赏并拍手伴奏,体验新疆帽舞蹈的欢快情绪和民族特色。
4、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在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下,进行即兴地齐奏或轮奏。 对于踵趾步孩子还是不太会,一折一折的,没有美感!看来不止要教会,还要培养他们对于舞蹈的美感。
因为教室场地比较小,所以我把动作分成手和脚两部分。先根据情节练习手部动作。然后再站起来练习脚部动作。
因为有了故事情节动作顺序倒不难记。
就是踮步与进退步需要特别的练习。
活动反思:
这次音乐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步伐和手位,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学习好这个舞蹈,我预先创编了一个简单的故事。
活动时,我神秘地对大家说要给大家介绍一位维吾尔族姑娘,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什么呢?孩子们很好奇,猜各种各样的名字,当我出示“阿依古丽”四个字时大家都说太好听的,有的男孩子还兴奋地笑了。这时我马上给大家讲述创编的故事,想让孩子们在故事情节的引导下来熟悉舞蹈结构。
并提问:“阿依古丽早上做了什么事?她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接着我对孩子们说:“老师把这些事编了一段好看的舞蹈。”随着欢快的音乐,我热情地为孩子们表演舞蹈,让幼儿欣赏舞蹈,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开心极了,都嚷让着想学哪个哪个动作,顿时教室内变的嘈杂起来,我使了很大的劲,才让活动正常进行。整个活动上得非常累人,孩子掌握舞蹈的动作也不是太好。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活动过程和教具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仔细回想,活动中女孩子对舞蹈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学习时认真仔细,积极练习;而男孩子呢,有的动作做的不到位,有的则根本没有认真学,活动时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和其他班老师一交流,她们也出现了这种状况。
如何改变韵律活动中的类似情况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针对班内幼儿多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幼儿分成男女两组,这样学习时对掌握不好的孩子老师能个别指导,根据男女幼儿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鼓励女孩创编不同的动作,在自己的实际能力上得到提高。
2、学习动作时,孩子之间会互相遮挡,可以把动作图谱先分散在教室四周,让孩子自由选择进行模仿练习,教师进行观察指导,等孩子基本掌握动作后,在放在一起连贯表演。这样,更尊重幼儿、主体性得到更好的体现。
3、老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来控制幼儿的情绪,如眼神、动作。另外音乐指令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1234567来让幼儿起立准备、7654321回到自己的位置。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形成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让音乐活动上得轻松自如。
4、大班教案《尝葡萄》
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喜悦,通过自身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
2、幼儿体会维吾尔族舞蹈热情、活泼的风格,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2、了解葡萄是藤状植物,生长在棚架上,新疆是我国产葡萄最多的地方;维吾尔族人家家户户在自己的院子里都种满了葡萄。
活动过程:
1、律动入室:根据《快乐的小乌龟》的音乐模仿“小乌龟”的动作进入教室。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欣赏新疆的民族风俗:
3、教师讲述歌词内容,引起幼儿倾听和学习的兴趣:
4、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的风格:
5、引导幼儿学唱新歌:
(1)欣赏教师演唱歌曲,听完后说说歌曲唱了些什么,初步了解歌曲旋律与内容。
(2)幼儿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并尝试拍打切分节奏,体会维吾尔族音乐的活泼风格。
(3)组织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歌词?”
(4)让幼儿听歌曲自由探索用动作记住歌词的方法。
(5)引导幼儿尝试边做自己创编的动作边学唱歌曲,将歌词与动作相匹配。
6、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边唱边表演自己创编的舞蹈,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动作表演,以丰富幼儿的新疆舞蹈动作。
6、活动小结:讲评幼儿学习新歌及创编动作的情况。
7、律动出室:根据《快乐的小乌龟》的音乐推出教室。
5、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尝葡萄》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维族儿童的基本特征,对维族歌曲产生喜爱之情。
2.学习歌曲,尝试进行表演。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二、活动准备:
1、事先请一名女孩打扮成维族小姑娘的模样。
2、维族服饰,表现维族风情歌舞的录像带或教学挂图《维族小姑娘辫儿长》。
3、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观看教学挂图,简单了解维族的民俗常识。
2、访问"维族小姑娘",初步理解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师将维族小姑娘请进活动室,鼓励幼儿大胆访问她。
师:宝贝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漂亮的维族小姑娘,让我们快快把她请进来吧!
师:美丽的小姑娘,请告诉大家你今年几岁了?你从哪里来?
你能用唱歌的形式来回答吗?(鼓励幼儿也来访问)
(2).教师总结提出的问题,讨论维族小姑娘唱的歌曲内容,重点理解"几岁和几根正相当"。
3、教师和维族小姑娘共同边唱边表演,请幼儿欣赏并轻声跟唱,对于歌曲中的难点如:切分音符,教师应用肢体动作来帮助幼儿感受并理解。
师:宝贝们,有一个地方啊老师觉得你们唱的跟老师不一样,下面你们仔细听老师再唱一遍这个地方。
师:下面看老师做动作来表示这个地方的节奏,宝贝们认真看!
4、幼儿随音乐自编动作演唱歌曲。
师:老师把这首好听的歌变成了舞蹈跳给宝贝们看,你们也把它编出来给老师看好吗?
四、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幼儿身穿维族服饰,自由表演《尝葡萄》。
五、活动效果及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了解维族儿童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对维族歌曲产生喜爱之情。
6、大班教案《尝味画表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尝味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五官变化,并画出不同的表情。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点、线、形、颜色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大胆创作的愉悦。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重点难点
用不同的点、线、形、颜色 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不同的表情。
活动准备
1、水彩笔、油画棒、绘画纸等绘画工具、材料。
2、四川牛肉干、话梅、苦丁茶、糖等食物若干。
3、小勺、盘、牙签、餐巾纸等生活用品若干套。
活动过程:
1、通过“常味画表情”引导幼儿观察人物表情特征。
(1)教师出示几种食物(四川牛肉干、话梅、苦丁茶、糖等食物若干),让幼儿说说他们各是什么味道。
(2)请几位幼儿分别品尝上述几种食物,大家根据他们的表情猜他们品尝的什么食物。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吃辣食物的幼儿:舌头伸出来吸凉气,手还在不停地扇。
吃酸食物的幼儿:手捂腮帮子,嘴嘬在一起,眼、眉团得像个小包子。
吃苦食物的幼儿:咧着嘴,皱着眉,吐着苦水。
吃甜事物的幼儿:笑着,嘴角向上,眼睛弯弯地像小月亮。
2、请所有幼儿自由品尝不同味道的食物,互相观察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表情。
3、幼儿尝味画表情后,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1)引导幼儿大胆把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特点表现出来。人物多少不限,表情不限。
(2)引导幼儿用简单的点、线、形、颜色,初步画出五官的变化。
4、讲评作业:请小朋友们通过看画猜出画上幼儿吃了什么味道的食物。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气氛浓厚,通过尝味引发了幼儿兴趣 ,孩子在自发地画画。但通过所画画也看到了平时基本功训练不够,,颜色运用不够协调,形的运用也不够完美,以后注意多练。
7、大班教案《狐狸和葡萄》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倾听故事和观看情景表演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习儿歌。
2.在学学、做做、演演的过程中感受小狐狸的憨厚可爱和老狐狸的憨厚可爱,体验学习儿歌带来的乐趣。
3.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教学准备:
1.不同形态的小狐狸6只,老狐狸1只。
2.葡萄园背景图一张。
3.情景表演的音乐一段。
教学重难点:
在倾听故事和观看情景表演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习儿歌。
用学学、做做、演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儿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
情景表演法、提问法、图片教学法等。
一、倾听故事,理解第一段儿歌内容。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①教师讲述故事。
②提问:故事讲完了,我要考考你们,刚才我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③葡萄园里面有什么?
④青葡萄和紫葡萄长在什么地方呢?
⑤葡萄藤长什么样子?一起用小手画一画。
⑥总结葡萄园的美景:青葡萄、紫葡萄,长长藤儿弯弯绕。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2.继续学习儿歌的第一段。
①小狐狸想来干嘛?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一起学说:“小狐狸急的跳,好像尝尝啥味道。”
②他们想了哪些办法呢?一起学学看。
③最后都怎么样了呢?
④他们的心情如何?
⑤游戏:我可以把刚才听的故事变成一个游戏,想玩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⑥总结第一段儿歌:这个故事不仅可以变成游戏,还可以变成好听的儿歌,听好。
⑦一起学说第一段儿歌的第一段。
二、观看情景表演,了解第二段故事内容。
1.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看我的表演。
①教师配乐表演。
2.提问你刚才看到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①他们用了什么方法迟到葡萄?学说:叠罗汉。
②有几只小狐狸在叠罗汉?
③这个办法是谁想出来的?他怎么想出来的呢?
④学说“青葡萄,咱不要;紫葡萄,往下抛”。
⑤葡萄什么味道的呢?闭上眼睛尝一尝吧。
2.刚才发生的故事我也可以编成一段儿歌,听好。
①老师念第二段儿歌。
②跟我一起说说看吧,记得加上动作。
三、完整表演儿歌。
1.这一段儿歌加上前面那段儿歌就变成了一首完整的儿歌,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2.现在我们转身表演给客人老师看,记得把动作做出来哦。
四、自然结束活动。
1.孩子们,你们喜欢今天的故事吗?你们喜欢这群狐狸吗?为什么?
2.总结:团结起来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教学反思:
这首儿歌的内容比较的长,篇幅也很大,要让孩子在短短的30分钟内掌握这首儿歌是有一点难度的。我根据这首儿歌的特点,将这首儿歌分为两段,第一段采用常规的故事理解,第二段用音乐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猜测、理解。设计好这样的大框架,我再去对每一个环节的难点进行一一的化解、落实。本次活动我主要是用图片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学的很投入,不论是语言还是动作,都能一一的反馈给老师。
8、大班美术教案《葡萄熟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揉、团、粘的方法制作成熟的“葡萄”。
2.体会手工制作葡萄的乐趣和美感。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材料
1.丰收了的葡萄园图片。
2葡萄图片。
3.皱纹纸若干。
4.胶水、画有葡萄叶子的画纸每个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许多水果都成熟了,有苹果、香蕉、梨、山楂、桔子、桃子,等等。今天,我要带大家到美丽的葡萄园去看看。
2.感知葡萄的颜色。
谁来说一下,葡萄是什么颜色的?许多种:绿色、紫色、黑色等。
3.讨论葡萄的形状。
谁来说一下,葡萄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椭圆形的,一颗颗葡萄都跟自己的好朋友紧紧地抱在一起
整串葡萄看起来:上宽下窄、上密下疏、像一个倒三角。
4.师幼共同探讨制作葡萄的方法。
(1)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班的葡萄架上也结满葡萄?
(2)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皱纹纸变成葡萄。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示范制作葡萄,引导幼儿把皱纹纸团揉成一个很像葡萄的样子。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自取皱纹纸,团揉成球,并提醒幼儿用双手食指、拇指、中指一起团,用力把纸团紧,要从上往下粘。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引导幼儿把葡萄粒粘在硬纸板上做成葡萄串。
提醒幼儿要从上往下粘,葡萄串上面要紧,下面要松,上面的葡萄要多些,下面要少些。
6.作品展示。
引导幼儿共同欣赏,体验丰收的喜悦。
活动反思:
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不同答案。活动中多多给予肯定、鼓励和赞赏。幼儿通过本次的活动,生活和自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周围的事物都有了较好的认识。
9、大班教案《妈妈摘得葡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通过观察讨论,体验妈妈与其宝贝的情感。
3.理解故事中葡萄的来历,说说妈妈对自己做过的事,能想办法表达对妈妈的爱。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讨论,体验妈妈与其宝贝的情感。
理解故事中葡萄的来历,说说妈妈对自己做过的事,能想办法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PPT《妈妈摘的葡萄》,配套音乐及相关动物叫声。
2.葡萄架挂图、人手一支记号笔和一张紫色纸圆片。
3.幼儿知道老鹰会吃幼小动物,理解"翻山越岭"和"不辞辛劳"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非常好看的图画书,想看吗?
教师展示绘本封面,提问:
1.你猜猜故事叫什么名字呢?(妈妈摘的葡萄)
2.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上面写着字)3.你觉得故事里会讲件什么事情呢?(幼儿自由回答)故事里到底讲了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欣赏理解故事,体验狐狸母子情深。
(一)出示小狐狸哭得画面。
1.狐狸怎么哭了?(找不到妈妈了,肚子饿了……)
2.谁会来帮助他?(妈妈)
(二)出示狐狸妈妈对小狐狸说话的画面。
妈妈会对小狐狸说什么?
小结:你平时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总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你。
(三)出示狐狸站在葡萄架下的画面,故事讲至狐狸妈妈摘到了葡萄。
狐狸妈妈在找什么?它是怎么找到葡萄的?
小结:狐狸妈妈是翻山越岭,跑了三座山为宝宝寻找食物,终于摘到了葡萄。
(四)出示妈妈摘到了葡萄往回跑得画面。
1.狐狸妈妈摘到了葡萄是怎么往回跑的?
2.它为什么要这样跑回家?(让幼儿自由讲述,妈妈是担心宝宝安全才拼命赶路。)
(五)出示老鹰的画面,播放老鹰的声音。
1.听到老鹰的声音,妈妈会担心什么?(担心宝宝的安全。)
2.狐狸妈妈会怎么做呢?(步子迈得更大,跑得更快。)
(六)出示小狐狸在洞口哭、狐狸妈妈在树下休息的画面。
1.妈妈听到宝宝的声音,说明宝宝还安全,它放慢了脚步。刚才走得急,现在为什么要停下来?
2.狐狸妈妈走了很多路,故事里怎么说的?走了很多的路有什么感觉?想干什么?
小结:狐狸妈妈摘到葡萄后急急忙忙地返回,妈妈回来时又翻过了三座山,嘴里还叼着葡萄,太累了,在确定宝宝没有危险后,才停下来休息。刚休息了一下,发生了什么事呢?
(七)播放狗声及猎人和狗的图片。
(幼儿自由回答)
1.这个时候,谁最危险?(狐狸宝宝)
2.狐狸妈妈会怎么做呢?
(八)播放"宝宝快跑"图片喊了之后,狐狸妈妈会有什么后果?为什么狐狸妈妈知道会有不好的后果还要喊?
(九)播放幻灯片至小狐狸在风雨中。
1.小狐狸没有了妈妈会怎样?
2.它会到哪找食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
(十)播放小狐狸在葡萄架下哭的图片。
这葡萄是哪来的?小狐狸吃到葡萄为什么哭了?妈妈为了它怎样啊?
小结:妈妈为了让小狐狸吃到葡萄翻山越岭,不辞辛劳摘到葡萄,当小狐狸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为了救孩子,自己却牺牲了。
三、升华主题,进行爱的教育。
1.你平时遇到困难,妈妈是怎么帮助你的?
2.妈妈对宝宝这么关心,你怎么关心妈妈呢?你会对妈妈说什么?
3.小狐狸会对妈妈说什么呢?山坡上的是谁?
(小狐狸太想妈妈了,眼前好像看到了妈妈,而且妈妈笑眯眯的样子好像在表扬它的坚强。)
活动延伸: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画下来。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以观察图片为主线,让孩子对故事大胆猜测,从中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并在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角色情感的基础上,逐渐引申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说出妈妈对自己爱的事例,知道妈妈的辛苦、不易,知道感恩,并用语言及行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因此活动中邱老师加入了幼小衔接的内容,让孩子学会看书的方法,以及对重点字的理解和尝试复述故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0、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尝葡萄》
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喜悦,通过自身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
2、幼儿体会维吾尔族舞蹈热情、活泼的风格,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2、了解葡萄是藤状植物,生长在棚架上,新疆是我国产葡萄最多的地方;维吾尔族人家家户户在自己的院子里都种满了葡萄。
活动过程:
1、律动入室:根据《快乐的小乌龟》的音乐模仿“小乌龟”的动作进入教室。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欣赏新疆的民族风俗:
3、教师讲述歌词内容,引起幼儿倾听和学习的兴趣:
4、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的风格:
5、引导幼儿学唱新歌:
(1)欣赏教师演唱歌曲,听完后说说歌曲唱了些什么,初步了解歌曲旋律与内容。
(2)幼儿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并尝试拍打切分节奏,体会维吾尔族音乐的活泼风格。
(3)组织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歌词?”
(4)让幼儿听歌曲自由探索用动作记住歌词的方法。
(5)引导幼儿尝试边做自己创编的动作边学唱歌曲,将歌词与动作相匹配。
6、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边唱边表演自己创编的舞蹈,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动作表演,以丰富幼儿的新疆舞蹈动作。
6、活动小结:讲评幼儿学习新歌及创编动作的情况。
7、律动出室:根据《快乐的小乌龟》的音乐推出教室。
11、大班音乐教案《尝葡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喜悦,通过自身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
2、幼儿体会维吾尔族舞蹈热情、活泼的风格,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2、了解葡萄是藤状植物,生长在棚架上,新疆是我国产葡萄最多的地方;维吾尔族人家家户户在自己的院子里都种满了葡萄。
活动过程:
1、律动入室:根据《快乐的小乌龟》的音乐模仿“小乌龟”的动作进入教室。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欣赏新疆的民族风俗:
3、教师讲述歌词内容,引起幼儿倾听和学习的兴趣:
4、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来自快思老师教案.!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的风格:
5、引导幼儿学唱新歌:
(1)欣赏教师演唱歌曲,听完后说说歌曲唱了些什么,初步了解歌曲旋律与内容。
(2)幼儿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并尝试拍打切分节奏,体会维吾尔族音乐的活泼风格。
(3)组织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歌词?”
(4)让幼儿听歌曲自由探索用动作记住歌词的方法。
(5)引导幼儿尝试边做自己创编的动作边学唱歌曲,将歌词与动作相匹配。
6、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边唱边表演自己创编的舞蹈,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动作表演,以丰富幼儿的新疆舞蹈动作。
7、活动小结:讲评幼儿学习新歌及创编动作的情况。
8、律动出室:根据《快乐的小乌龟》的音乐推出教室。
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了解维族儿童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对维族歌曲产生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