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九十九座山》

《大班教案《九十九座山》》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教案《九十九座山》

1、大班教案《九十九座山》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连锁循环的语言韵味。

  2、能按节奏准确的朗诵儿歌。

  3、学习仿编连锁调儿歌。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按节奏较完整、较快的朗诵儿歌。

  难点:尝试按照儿歌的句式特点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1、儿歌配图一张、儿歌(宝宝吧)

  2、图片若干(树、山、鸟)

【活动过程】

  一、直接入题,感知儿歌特点。

  教师念儿歌,幼儿倾听。

  今天老师带了一首很特别的儿歌,请你们听了之后,告诉大家这首儿歌和平常听到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这种方法叫“顶针”,又名“顶真”,即某段文字由若干短句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句开头的字相同。)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第一次倾听儿歌,找出关键词“山、树、鸟”,并贴出相应的图片。

  ——请说一说儿歌里提到了什么?数字是多少?

  2、第二次倾听,记忆关键词的循环次数。

  ——这一次要带着一个问题倾听,就是儿歌里提到的“山、树、鸟”各有几次?

  3、第三次倾听,确定关键词的循环顺序。

  ——记得“山、树、鸟”的出现顺序吗?

  三、填图、拆图游戏,掌握儿歌内容。

  1、出示配图,幼儿观察、发现游戏规则。

  ——看了图谱之后,你觉得这是让你玩什么游戏呢?

  2、完成填图游戏,并集体朗诵儿歌。

  ——谁能在括号里放上跟儿歌中一样的图片呢?

  3、完成拆图游戏,并集体朗诵儿歌。

  ——现在老师开始慢慢地拆掉图片,看你们是不是也能正确地朗诵出儿歌。

  四、尝试仿编儿歌。

  1、教师示范仿编儿歌。(可变换数字、也可变换关键词)

  2、幼儿两两合作,自由仿编儿歌。

  3、集体分享。

附儿歌:九十九座山

  九十九座山上有九十九棵树,上有九十九只鸟,吵醒九十九棵树,摇醒九十九座山。

2、大班教案《九十九座山》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连锁循环的语言韵味。

  2、能按节奏准确的朗诵儿歌。

  3、学习仿编连锁调儿歌。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按节奏较完整、较快的朗诵儿歌。

  难点:尝试按照儿歌的句式特点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1、儿歌配图一张、儿歌(宝宝吧)

  2、图片若干(树、山、鸟)

【活动过程】

  一、直接入题,感知儿歌特点。

  教师念儿歌,幼儿倾听。

  今天老师带了一首很特别的儿歌,请你们听了之后,告诉大家这首儿歌和平常听到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这种方法叫“顶针”,又名“顶真”,即某段文字由若干短句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句开头的字相同。)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第一次倾听儿歌,找出关键词“山、树、鸟”,并贴出相应的图片。

  ——请说一说儿歌里提到了什么?数字是多少?

  2、第二次倾听,记忆关键词的循环次数。

  ——这一次要带着一个问题倾听,就是儿歌里提到的“山、树、鸟”各有几次?

  3、第三次倾听,确定关键词的循环顺序。

  ——记得“山、树、鸟”的出现顺序吗?

  三、填图、拆图游戏,掌握儿歌内容。

  1、出示配图,幼儿观察、发现游戏规则。

  ——看了图谱之后,你觉得这是让你玩什么游戏呢?

  2、完成填图游戏,并集体朗诵儿歌。

  ——谁能在括号里放上跟儿歌中一样的图片呢?

  3、完成拆图游戏,并集体朗诵儿歌。

  ——现在老师开始慢慢地拆掉图片,看你们是不是也能正确地朗诵出儿歌。

  四、尝试仿编儿歌。

  1、教师示范仿编儿歌。(可变换数字、也可变换关键词)

  2、幼儿两两合作,自由仿编儿歌。

  3、集体分享。

附儿歌:九十九座山

  九十九座山上有九十九棵树,上有九十九只鸟,吵醒九十九棵树,摇醒九十九座山。

3、大班语言教案《九只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

  2、大胆猜测故事内容,较完整表达出鸟与人类的关系。

  3、萌发对大自然的关注之情。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

  2、难点: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提问:你们知道鸟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吗?

  师:小朋友讲了那么多鸟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关于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听听吧。

  二、分段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

  (1)老爷爷希望家门口有什么?他做了什么?种了几棵树?为什么?

  (2)老爷爷年纪大了,只种了九棵树就种不动了,他该怎么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2、看图猜测故事内容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老爷爷为什么要做鸟窝?

  (2)有几只小鸟飞来了?你觉得小鸟能帮老爷爷实现愿望吗?为什么?

  3、看图验证结果。

  提问:老爷爷的愿望实现了吗?你认为是怎么实现的?

  4、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到最后。

  提问:老爷爷的愿望是怎么实现的?小鸟是怎样帮助老爷爷实现愿望的?

  三、看图完整欣赏故事。

  一次提问:如果一开始老爷爷没有做鸟窝,小鸟会来吗?

  小树苗是怎么长大的?

  老爷爷为什么能实现愿望?

  你能为故事取个题目吗?

  四、与幼儿交流。

  提问:鸟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小结: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能帮助人类传播种子,绿化环境,净化空气。

  五、幼儿自由看书尝试讲述故事。

活动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就有平移、旋转、对称的变换,本单元就是贴近现实寻找数学知识,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而在研读教材和实际授课中发现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和抽象以后的平面图形不能很清晰的辨别出来,从这里我意识到在教材研读中,对于“题目”要正确的领悟,本单元的课题就是:图形的变换,这些变换在实际的物体(也就是立体图形)能够实现,并且存在,那么平面图形也可以经过这些变换得到美观好看的图案,特别对于“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学生分辨的不够清晰,在后续练习课加强。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旋转的生活实例,如关门、摩天轮、旋转木马等,让学生感知旋转的含义,通过观察钟表和风车的运动进一步理解旋转,“旋转”和“平移”一样,是一种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动词,而“旋转”强调的是物体绕着某个点或某个轴转动的过程,“平移”强调的是物体沿着某条直线的移动的过程。

  通过观察钟表指针的转动,掌握旋转的三个要素:点、方向(包括顺时针和逆时针)、角度,并学会将这三个要素合并起来描述一个物体的旋转情况。

  难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的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思考,讨论交流,然后教师示范。进一步指导学生练习巩固,练习层层递进,先画一条线段的旋转,再画一个简单图形的旋转。

  本节课成功的地方就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了学习的内容,复习铺垫很到位,基本上将上节课遗漏问题解决,并成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方法上的基础,备课和课堂教学中体现以课本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围绕教材进行备课和教学。

  遗憾的就是没有进行高浓度的课堂总结,课堂把控时间上有待提高,尽量规范和精简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学生的把握不足,好的学生吃的不够,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又没有很好的照顾到,另外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不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在课堂上尽量留时间让学生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希望今后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真正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

4、大班教案《太阳系九大行星》

活动目标:

  1、 巩固认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并通过游戏,学习九大行星的排列位置。

  2、 大胆想象、动手制作飞船,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并讲述句型:我驾着飞船飞到×星上,因为……。

  3、 鼓励幼儿大胆创造肢体语言,表现各行星的特征。

  4、 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5、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6、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 数码相机、电视机;

  2、 地球照片;

  3、 太阳系照片;

  4、 太阳系轨道图;

  5、 事先在教室里划好轨道;

  6、 各星球字卡及图片;

  7、 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图上画有行星;

  8、 收集的纸盒若干(保证每个幼儿有5个盒子)、各颜色吸管、各种小瓶子、双面胶、透明胶、剪刀。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 请幼儿观看地球的照片--美丽的地球。

  师:唉!我国有个航天英雄,他是我们国家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的航天员,他驾的飞船叫做什么?(神舟五号)他是叫什么名字呢?(杨利伟叔叔)杨利伟叔叔从小就爱学习、爱科学,长大要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结果,他实现了他的理想,做了一名出色的宇航员。我们也要向杨利伟叔叔学习,将来也做一个有用的人,好不好?

  杨利伟叔叔还拍了一张很美丽的照片,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杨利伟叔叔在神舟五号的机舱里拍的,漂亮吧。他还拍下我们广州在地球上的样子呢。你们看!好神奇哦!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广州!爱我们的地球,保护它、珍爱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他还告诉我们,地球有一个很美丽、很大的家,它的家叫做太阳系,地球在这个家里排行第三,她有九个兄弟姐妹。

  哪九个呢?

  2、 提出问题:你想知道这九个兄弟姐妹在太阳系的位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认识太阳系,并鼓励幼儿学着扮演行星的特征。

  1、 观看图片:太阳系。向幼儿介绍九大行星,并指出它们的所在位置。

  太阳:是这个家的妈妈,是主宰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在太阳系家中的所有天体宝宝都围绕着它运动,是地球的生命之源。

  水星:在第一条轨道上住着水星大哥,他呀,动作最慢,是距离太阳妈妈最近的行星。

  金星:在第二条轨道上住着金星姐姐,是最爱干净的一个。

  地球:地球住在第三条轨道上,是宇宙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一个天体。

  火星:第四条轨道上住着火星弟弟,他呀,和地球姐姐的感情最好,所以他要住在地球姐姐的旁边。

  木星:木星弟弟,他住在第五条轨道上,是太阳系九兄弟中最胖的一个,其他所有行星兄弟加在一起还不够它的一半。

  土星:土星妹妹,住在第六条轨道上,她最喜欢漂亮了,老戴着一个美丽的光环。

  天王星:天王星弟弟,住在第七条轨道上,是最乖的一个。

  海王星:海王星弟弟,住在第八条轨道上,他和冥王星弟弟一样,最不怕冷了。因为他们住的地方有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呢。

  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中个子最小,离太阳妈妈最远的一个,只有一粒米般大。它和海王星哥哥都很勇敢。

  2、 看图片,玩游戏,找位置,进一步巩固行星的位置。

  (1)玩游戏。

  A、请小朋友看图上的图片,扮演行星找出相应的位置。

  B、师:让我们扮演这些可爱的行星,一起玩游戏吧。先由我来扮演太阳系的天体妈妈--太阳,找到我的位置站好。请其他小朋友分别扮演九大行星,根据图片上的行星轨道,找出它们所在的位置,并站到妈妈的周围。并能大声地介绍自己:我是××,我站在第×条轨道上。(游戏)C、大胆动手、动脑,设计出别具特色的飞船或火箭。

  (2)出示火箭、飞船的照片,开发幼儿的想象。

  利用照片,向幼儿介绍一些科学家发明设计的飞船,并引导幼儿想象不同的组成部分。

  (3)请小朋友自由创作,利用各种纸盒粘贴、吸管装饰、小瓶子组合等等来做成飞船或火箭。作品完成后,和本组老师、同伴共同商量,一起飞到喜欢的行星上,大胆展示给客人老师观赏,并把准备好的句子讲出来,例如:我驾着飞船飞到土星上,因为土星是最美丽的行星,她戴着一个美丽的光环。

5、大班语言教案《九只小猪旅行记》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九只小猪旅行的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2、初步懂得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九只小猪旅行记的故事画面。

  2、初步了解生活中一些“禁止”的事。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

  2、有九只小猪也要去旅行了,我们来看看它们旅行时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二、阅读理解

  1、片断一:乱扔垃圾(完整欣赏),把握、理解小猪的一种心态。

  提问:你们都看懂了吗?有什么问题?发生了什么事?

  再完整欣赏一遍。

  师小结:是啊!小猪来到草地上,看到了“禁止入内”的警示牌,可它们忍不住还是进入了草地,又吃又玩真开心,可是美丽的草地却……

  2、片断二:过危桥。

  先出示场景

  提问:

  (1)小猪继续往前走,这回它们又看到了什么?提示危桥。

  (2)为什么要竖这块牌子呢(为什么要“禁止”)?

  (3)小猪会过去吗?小猪过了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4)结果是怎么样?

  幼儿完整欣赏,小结。

  3、片断三:钻木桶。

  (1)九只小猪继续往前走,突然它们闻到了什么?这香味从哪里来的?

  (2)原来是个大大的蜂蜜桶,可旁边又写着什么?想想这回小猪们会怎么做?

  (3)幼儿欣赏,小结。小猪进入木桶从山坡上滚了下来,结果会怎么样?

  师:九只小猪去旅行,它们经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这些牌子都一样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们知道“禁止”是什么意思?

  三、提问拓展

  1、九只小猪还要继续旅行,一路上它们还会经过什么地方?.得都快。

  可是一天,从波浪里冲出一条饥饿的大金枪鱼,一口就把所有的小红鱼都吞到肚子里,只有小黑鱼逃掉了。他逃进漆黑的深水里,又孤独、又害怕,可是,大海里充满了奇妙的生物,他游啊游啊,慢慢又精神起来。

  他看见了像彩虹果冻似的水母……

  他看见了走起路来像怪手似的大龙虾……

  他看见了像被看不见的线牵着游的怪鱼……

  他看见了长得几乎不知道自己的尾巴在哪儿的鳗鱼

  后来,他看见了一群跟他一样小的小红鱼躲在岩石和海草的黑影子里。“我们一起出去玩吧!”他高兴地说。“不行,大鱼会把我们吃掉的!”小红鱼说。“可是你们不能老待在这里啊,我们一定要想个办法。”小黑鱼说。

  他想啊想啊,突然说:“有了,我们可以游在一起,变成海里最大的鱼!”

  等小红鱼们能游得像一条大鱼以后,他说:“我来当眼睛”。于是,他们在清疼的早晨里游,也在充满阳光的中午游,大金枪鱼一见,弄不清这是什么鱼,通身红红的,这么大——这家伙一定很厉害吧,吓得扭头逃走了。

6、大班教案《拼出九方格图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出九方格图案。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能在记录单上记录并拼出多种组合方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三)九方格图案1张,各种颜色,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图板若干,图板上有不同的数字。

  2、幼儿用书第13、15页的操作材料。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九方格图案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各种方块拼图板。

  1、教师出示各种方块拼图板,引导幼儿观察每块拼图板上的正方形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教师出示九方格图底板。

  3、请个别幼儿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证明就放个图上的每个正方形与拼图板上的每个正方形大小相同。

  4、引导幼儿讨论:你能用这些方块拼图板拼出九方格图案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尝试拼出九方格图案。

  1、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拼法。

  请一名幼儿运用方块拼图板,在大家面前尝试拼出九方格图案。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

  3、请全体幼儿在小组操作活动中尝试不同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三、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每种拼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记录自己用那几块图板拼成九方格图案的。

  2、请幼儿操作后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想出的每种拼法。

  四、交流、分享各自的拼图方法。

  1、展示个别幼儿的拼图及记录单,集体进行验证。

  2、请幼儿将自己的所有拼法和相应的记录单展示在桌子上,引导同伴间相互欣赏学习。

活动反思

  该活动取材于九方格这一智力拼图游戏,拼图内容的本身其实并没有多大难度,鉴于大班幼儿的发展要求,于是结合了表格的相应记录。这一游戏幼儿还是较能接受的,也颇感兴趣,或许是因为很少接触这一纪录方法、老师讲解不够清晰具体的等缘故,有部分幼儿没有很好掌握第二次操作的要求,使得难点目标没有有效、全面地突破。

7、大班数学教案《拼九方格图》含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的拼图经验已相对比较丰富,对他们来说拼图是一项刺激、有挑战性的智力游戏,孩子们虽然自主游戏的兴趣浓厚,但却缺乏一种学习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在新纲要中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于是,我将“拼图游戏”作为一个教育载体,设计了《拼九方格图》,让幼儿在有趣的拼拼、玩玩、记录中,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活动目标:

  1、认识九方格图和拼图卡,能在作业单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感受拼图游戏奇妙之处,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九方格白板课件。

  2、学具:九方格底板、拼图卡(8套)、记录单、9的分成作业单、9的加减作业单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九方格图、拼图卡,尝试用不同方法拼九方格图

  1、出示课件,认识九方格图、拼图卡。

  (1)、认识九方格图

  师: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图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它是由几个什么图形拼成的,有什么排列规律?(幼儿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2)认识拼图卡

  师:这些拼图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形状、颜色、组合方式不一样),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都是由小正方形组合而成的),这些小正方形和九方格图中的小正方形一样大吗?(请一名幼儿上来操作验证。)

  2、尝试多种九方格图的拼法,学习记录拼图方法

  (1)尝试多种九方格拼图方法。

  师:谁会用这些拼图卡来拼一拼九方格图呢?(幼儿上来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多种拼法)

  (2)尝试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怎样记才能清楚地记录自己分别是用哪些图形板拼出九方格图案的?(提示幼儿看拼图卡上的编号记录)

  二、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第一、三组:拼九方格图,并记录结果

  “你会用这些拼图卡拼九方格图吗?请每个小朋友试一试,可别忘记记录你的拼图方法哦!”

  2、第二组:九方格图的组成

  “这组活动应该怎样做?谁能来说一说?”

  3、第四组:九方格图的加减

  谁来说一说这组是什么活动,怎样做?

  三、交流分享、总结延伸

  1、展示个别幼儿的拼图记录单,集体进行展评

  2、找出方法最多的记录单和方法最少的记录单对比

  3、师: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小秘密,拼九方格图有很多的不同拼法,我们一起到教室里比一比看谁拼的方法最多。

活动反思:

  该活动取材于九方格这一智力拼图游戏,拼图内容的本身其实并没有多大难度,鉴于大班幼儿的发展要求,于是结合了表格的相应记录。这一游戏幼儿还是较能接受的,也颇感兴趣,或许是因为很少接触这一纪录方法、老师讲解不够清晰具体的等缘故,有部分幼儿没有很好掌握第二次操作的要求,使得难点目标没有有效、全面地突破。

8、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反思《因为这座山,爱上这座城》

  【设计思路】

  10月份是爱国主义教育月,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和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幼儿园保教处要求我们结合本土资源,对幼儿开展本学月的德育主题活动,我选中了这个题目——因为这座山,爱上这座城。可是,对小班3岁左右的小朋友,要直接对他们讲如何爱家乡、如何爱祖国,可能只是空谈。但是说起峨眉山,好多小朋友也都熟悉,因为他们经常在峨眉山玩,吃在峨眉,玩在峨眉,对峨眉吃的、玩的更是熟悉。再加上,刚开完旅博会,小朋友们都还记忆犹新,所以我决定就以了解和介绍峨眉的小吃和风景点为题,图文并茂的让小朋友们体会和明白“因为这座山,爱上这座城“的意思。从而培养小朋友们从爱峨眉山到爱峨眉,再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收集与讲解,让幼儿了解峨眉山的独特之处。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爱峨眉、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能清楚的讲述图片内容,激发幼儿爱峨眉,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第一步: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峨眉小吃和峨眉风景图片(最好是带孩子一起玩的),用相机照下来,并打印出来,制作成海报。交给老师。

  第二步:课前,教师把幼儿和家长制作的海报张贴在教室左右及后主题墙上。

  2、幼儿椅子放教室中间,周围放空,以便行走。

  3、旅博会宣传视频片段。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入(1分钟)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观图片展,想去吗?那我们出发吧!

  (简短的一句话,一是为了压缩引入时间,二是让小班幼儿听得更清楚明白说话内容。3岁的孩子,他们也充满了好奇心,一听说要去参观,兴奋得不得了。)

  二、参观图片展(4分钟)

  1、讲参观要求

  ——参观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好呢?(要排队,要安静)

  ——宝贝们真棒,参观时我们不要拥挤,看到你知道的,劲量小声说话,不要影响别人,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用眼睛仔细看哦,看海报上是什么?能做到吗?(能)老师看谁是文明的参观者。

  (小班的小朋友,他们做什么是就是人来风,只关注表面,不会细看细想。看到稀奇的,可能会兴奋得喋喋不休,吵个不停,提点规则、要求与希望,他们会为了争做文明参观者而有所控制。)

  2、开始参观

  ——跟着老师出发吧!

  ——参观完毕,请幼儿回教室中间椅子上做好。

  (在参观的过程中,老师要把握好时间,3分钟左右,要注意照顾全体幼儿,提醒个别幼儿参与)

  叁、讲述图片内容(6分钟)

  ——小朋友们都是文明的参观者,给自己点掌声吧!这些图片好看吗?(好看)你知道是谁制作的吗?(有我的)对了,这些图片就是老师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回家制作的,在参观的过程中我都发现有小朋友找到自己的作品了。你找到你的作品了吗?(找到了)那你能给大家讲讲你的作品上是什么吗?(能)

  ——逐个请小朋友找出自己的作品,给大家讲讲。

  (这个环节是重难点,3-4岁的幼儿,表达能力还不强,叙述不全面,他们最多的就是看画面,说画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如:这是豆腐脑、这是峨秀湖。在表述过程中,教师课引导幼儿说说这个景点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这个小吃好吃吗?什么味道?在哪里可以吃到?等等,引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也课请其他知道的小朋友来回答。另外,这个环节也要把控好时间,6分钟左右,看幼儿的情绪表现,如果大家都很感兴趣,则可以延长一些。)

  四、情感体验(4分钟)

  ——哇,塬来我们峨眉山有那么多好玩的地方呀,你们觉得峨眉山美吗?(美)爱峨眉山吗?(爱)为什么爱呀?(它美呀)老师也爱峨眉山,有空小朋友带我去看看这些美丽的地方,好吗?(好)

  ——峨眉的小吃好吃吗?(好吃)你喜欢吃哪种小吃?为什么喜欢吃它?哇,说得老师都流口水了,周末我一定也要去尝尝小朋友说得小吃。

  ——生在峨眉,你感觉幸福吗?(幸福)为什么感觉幸福?(有好吃的,有好玩的)

  是啊,因为有座峨眉山,好玩的可多啦,因为有座峨眉城,好吃的可多啦,用旅博会的一句宣传语:因为这座山,爱上这座城。你听过这句话吗?(听过)在哪里听过?(电视上,广告牌上,爷爷说过)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句话吧!(因为这座山,爱上这座城)

  (情感的教育是个难点,对小班的幼儿,教师不必强求,只要他能有点点体验,觉得大家说的是对的,真实的,他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开心的即可。所以,教师的引导也不要过于深奥,简单,明了就好。)

  【课后反思】

  本节课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环节之间也比较紧密,过度自然,预期目标达到,幼儿的表现比我想象中要好,特别是在讲述图片内容时,有几个小朋友表达得非常好,如董家妤、石笑潼、雷靖韬,更可喜的事,结合刚开完的旅博会余温,借助幼儿的亲见亲闻,利用全峨眉山市人民都知道的一句宣传语“因为这座山,爱上这座城“让幼儿的情绪情感达到了高潮,让我也很感动。

  当然,设计中也存在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有些小朋友的海报是爸爸妈妈包办做的,所以他根本认不出自己的海报,也不知道自己海报上是什么内容。还有,在请小朋友上前台讲述时,没能更全面的了解幼儿,先请上去的表达能力都很弱,使环节有点冷场,如果先请董家妤、石笑潼、雷靖韬这些表达能力强点的孩子给大家做示范,效果一定很好。所以,在以后的集教活动设计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全面的分析,以便更有效的把握课堂。

9、幼儿园大班科学《好玩的九宫格》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我看来,孩子们学习数学,就是在玩游戏——体验、感知、观察、操作中“打怪升级”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体系。近日来,音乐游戏“九宫格动起来”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因为心智和年龄的成长,他们喜欢更有难度、更具挑战性的游戏。九宫格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数学领域中的一个典型案例,结合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游戏,根据《指南》的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的建议,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带着幼儿一起探索 “数独”的排列规律,开阔幼儿的数学思维,感受九宫格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玩一玩摆一摆中体会九宫格游戏的乐趣。

  2.认识九宫格,观察发现图案排列规律,学会按照规律排列。

  3.根据数独规律,摆放4*4宫格内的数字。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按照规律排列。

  教学难点:摆放4*4宫格内的数字。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有过找规律的经验、对横排和竖排有清晰的认识。

  材料准备:九宫格图谱、底板、小动物图片、数字、作业单、铅笔、PPT。

  环境准备:地面九宫格。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很多客人老师,我们和客人老师一起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好吗?(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及动作。)

  2.发现九宫格规律:

  (1)刚才我们玩的九宫格游戏吸引了很多的小动物,它们也想参加,你们看看他们是谁?

  (2)找规律。

  看看来了几个小动物?

  你发现他们排列的规律了吗?它们有没有重复?

  小结:3*3宫格里每一横排、每一竖排都有三个不同的小动物,而且这三个小动物的排列不重复。

  (3)分组游戏:小动物拼拼拼

  3.探索发现

  (1)介绍新来的小动物。

  (2)小动物躲猫猫。

  动物们都躲在了小问号后面,你想先从哪个小问号开始猜呢?为什么?是谁躲在这里?

  4.示PPT4,讲解数独

  根据九宫格图片摆放规律,发现“数独”规律。根据数独规律,探索发现4*4宫格

  里的数字摆放规律。

  (1)师:我这里有很多游戏单如果完成数字游戏单,就可以玩更有意思的游戏了。

  教师宣布填写规则:横排竖排都不能重复。

  幼儿分组完成数字游戏单。

  (2)纠错总结

  师:我发现有小朋友是这样排列的,大家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为什么?应该是怎样的?(和孩子一起总结每一行,每一列不重复)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在做游戏单时,先从哪里开始的?为什么?(排除法)

  总结:你们已经找到了很好的方法,知道从数字最多的一横排或者一竖排开始找,这样就容易找到答案了。

  五.延伸活动:

  邀请客人老师上来一起来玩九宫格游戏。

  活动总结

  活动环节设置有趣,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整节课的重难点也把握得很到位,孩子们基本上都掌握了“数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