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大碗岛的星期天》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大碗岛的星期天》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美术教案《大碗岛的星期天》反思

1、大班美术教案《大碗岛的星期天》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名画,让幼儿感受美,并能用较丰富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让幼儿模仿画面的构图、造型,从而掌握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名画课件:大碗岛的星期天。

  2、画纸、绘画工具人手一份。

  3、事先和幼儿一起认识对比色。

  4、事先带幼儿到田野里去秋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以前画过人吗?你画的人是什么样子的?是正面、背面还是侧面?

  幼儿自由回答。

  二、演示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幅人物画,请你来找一找画面中的人是面向哪里的。

  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欣赏,提问:

  (1)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2)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姿态?你能不能表演一下?

  (3)这是什么季节?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风光?

  (4)从画面上你能看出这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5)画面上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是朝哪些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有什么感觉?

  (6)画家画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上是怎样安排的?

  教师向幼儿介绍对比色:黄色→紫色,橘黄色→蓝色,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色彩美。

  (7)画家是怎么安排画面的?画面最靠近我们的地方画了些什么?后面画了些什么?看上去一样大吗?哪个看上去更清楚些?为什么?

  (8)教师配乐朗诵解说词,让幼儿充分感受这幅画的意境。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大碗岛,这里有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树林,兰色的、清澈的河水在四周静静流淌着,河面上荡漾着几叶小舟;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男的、女的、老人、小孩,他们有的坐着轻声交谈,有的躺着休息,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就象躺在柔软的地毯上,舒服极了;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从树枝上传来小鸟动听的歌声,人们隐隐约约讲话的声音,河面上小船划过水的声音……阳光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象妈妈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脸,我还闻到了花草淡淡的清香,我全身放松极了,这真是美妙的休息,我想永远逗留在这里。

  三、经验延伸。

  (1)师:看完整幅画后,你感觉怎么样?

  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

  师: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吧。

  幼儿自由创作。

  (2)教师揭示本幅画的名称:大碗岛的星期天。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不过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幅很有名的画,画画的人给它起的名字叫:大碗岛的星期天。

  四、模仿创造。

  (1)请幼儿模仿这幅画的构图方式绘画《快乐的秋游》。

  师:欣赏过这幅画之后,你们会画人物画了吗?前些天老师带大家到田野里去秋游了,现在你们能不能模仿这幅画的构图,画出快乐的秋游画面呢?

  幼儿拿出绘画工具自由创作。

  (2)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五、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2、大班教案《大碗岛的星期天》含反思

目的:

  1、通过欣赏名画,让幼儿感受美,并能用较丰富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让幼儿模仿画面的构图、造型,从而掌握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3、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准备:

  名画课件,幼儿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与幼儿回忆画过的人有哪些样子。

  2、演示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欣赏:

  (1) 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2) 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姿态?你能不能表演一下?

  (3) 这是什么季节?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风光?

  (4) 从画面上你能看出这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5) 画面上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是朝哪些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有什么感觉?

  (6) 画家画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上是怎样安排的?

  (7) 画家是怎么安排画面的?(前面画了些什么?后面画了些什么?看上去一样大吗?哪个看上去更清楚些?为什么?)

  (8) 看完整幅画后,你感觉怎么样?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9) 教师配乐朗诵解说词,让幼儿充分感受这幅画的意境。

  3、让幼儿模仿这幅画的构图方式绘画〈〈快乐的秋游〉〉。

附解说词: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大碗岛,这里有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树林,兰色的、清澈的河水在四周静静流淌着,河面上荡漾着几叶小舟;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男的、女的、老人、小孩,他们有的坐着轻声交谈,有的躺着休息,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就象躺在柔软的地毯上,舒服极了;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从树枝上传来小鸟动听的歌声,人们隐隐约约讲话的声音,河面上小船划过水的声音……阳光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象妈妈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脸,我还闻到了花草淡淡的清香,我全身放松极了,这真是美妙的休息,我想永远逗留在这里。

活动观察记录与反思:

  这幅名画所传递的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在欣赏活动中幼儿的对话也很精彩,特别是在分析这幅画的构图时,幼儿找到了许多的对比关系:大的人在前面、小的人在后面,近的人明显、远的人模糊,明暗的对比,(人物)高矮的对比,多少的对比(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粗细对比,胖瘦对比,直线(地平线)与曲线(河岸线)的对比,绿色和红色的对比……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真令我叹服!

  到目前为止,幼儿已进行了六次的名画欣赏活动,开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的幼儿还只停留在对作品某一个细节的注意,有的能较好地描述画面,有的能对作品进行形式分析(即造型、色彩、构图的分析),有小部分的幼儿甚至能理解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有的幼儿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注意,有的幼儿却能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实现积极的互动。怎样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相应的指导,是我在以后的欣赏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大碗岛的星期天》含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名画,让幼儿感受美,并能用较丰富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让幼儿模仿画面的构图、造型,从而掌握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名画课件,幼儿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与幼儿回忆画过的人有哪些样子。

  2、演示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欣赏:

  (1)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2)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姿态?你能不能表演一下?

  (3)这是什么季节?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风光?

  (4)从画面上你能看出这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5)画面上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是朝哪些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有什么感觉?

  (6)画家画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上是怎样安排的?

  (7)画家是怎么安排画面的?(前面画了些什么?后面画了些什么?看上去一样大吗?哪个看上去更清楚些?为什么?)

  (8)看完整幅画后,你感觉怎么样?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9)教师配乐朗诵解说词,让幼儿充分感受这幅画的意境。

  3、让幼儿模仿这幅画的构图方式绘画《快乐的秋游》。

附解说词: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大碗岛,这里有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树林,兰色的、清澈的河水在四周静静流淌着,河面上荡漾着几叶小舟;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男的、女的、老人、小孩,他们有的坐着轻声交谈,有的躺着休息,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就象躺在柔软的地毯上,舒服极了;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从树枝上传来小鸟动听的歌声,人们隐隐约约讲话的声音,河面上小船划过水的声音……阳光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象妈妈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脸,我还闻到了花草淡淡的清香,我全身放松极了,这真是美妙的休息,我想永远逗留在这里。

活动反思:

  这幅名画所传递的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在欣赏活动中幼儿的对话也很精彩,特别是在分析这幅画的构图时,幼儿找到了许多的对比关系:大的人在前面、小的人在后面,近的人明显、远的人模糊,明暗的对比,(人物)高矮的对比,多少的对比(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粗细对比,胖瘦对比,直线(地平线)与曲线(河岸线)的对比,绿色和红色的对比……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真令我叹服!

  到目前为止,幼儿已进行了六次的名画欣赏活动,开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的幼儿还只停留在对作品某一个细节的注意,有的能较好地描述画面,有的能对作品进行形式分析(即造型、色彩、构图的分析),有小部分的幼儿甚至能理解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有的幼儿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注意,有的幼儿却能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实现积极的互动。怎样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相应的指导,是我在以后的欣赏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大碗岛的星期天》含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名画,让幼儿感受美,并能用较丰富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让幼儿模仿画面的构图、造型,从而掌握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名画课件:大碗岛的星期天。

  2、画纸、绘画工具人手一份。

  3、事先和幼儿一起认识对比色。

  4、事先带幼儿到田野里去秋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以前画过人吗?你画的人是什么样子的?是正面、背面还是侧面?

  幼儿自由回答。

  二、演示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幅人物画,请你来找一找画面中的人是面向哪里的。

  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欣赏,提问:

  (1)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2)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姿态?你能不能表演一下?

  (3)这是什么季节?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风光?

  (4)从画面上你能看出这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5)画面上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是朝哪些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有什么感觉?

  (6)画家画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上是怎样安排的?

  教师向幼儿介绍对比色:黄色→紫色,橘黄色→蓝色,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色彩美。

  (7)画家是怎么安排画面的?画面最靠近我们的地方画了些什么?后面画了些什么?看上去一样大吗?哪个看上去更清楚些?为什么?

  (8)教师配乐朗诵解说词,让幼儿充分感受这幅画的意境。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大碗岛,这里有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树林,兰色的、清澈的河水在四周静静流淌着,河面上荡漾着几叶小舟;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男的、女的、老人、小孩,他们有的坐着轻声交谈,有的躺着休息,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就象躺在柔软的地毯上,舒服极了;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从树枝上传来小鸟动听的歌声,人们隐隐约约讲话的声音,河面上小船划过水的声音……阳光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象妈妈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脸,我还闻到了花草淡淡的清香,我全身放松极了,这真是美妙的休息,我想永远逗留在这里。

  三、经验延伸。

  (1)师:看完整幅画后,你感觉怎么样?

  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

  师: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吧。

  幼儿自由创作。

  (2)教师揭示本幅画的名称:大碗岛的星期天。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不过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幅很有名的画,画画的人给它起的名字叫:大碗岛的星期天。

  四、模仿创造。

  (1)请幼儿模仿这幅画的构图方式绘画《快乐的秋游》。

  师:欣赏过这幅画之后,你们会画人物画了吗?前些天老师带大家到田野里去秋游了,现在你们能不能模仿这幅画的构图,画出快乐的秋游画面呢?

  幼儿拿出绘画工具自由创作。

  (2)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五、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5、大班民间艺术活动《有趣的扎染》二等大班美术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扎染是我国民间艺术,在云南大理的历史已有千年,由于保山和大理相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见过扎染作品,扎染作品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色彩变化的神秘感深受人们的喜爱。为此我设计了这节扎染活动,这节扎染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也让幼儿在自主的扎染活动中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感受活动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欣赏并感受扎染色彩的艳丽和形象的造型美。

  能力目标:学习观看扎染步骤图,能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尝试做出扎染作品。

  情感目标:感受民间艺术的美,体验创造的快乐。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观看扎染步骤图,尝试做出扎染作品。

  难点:能运用各种工具完成扎染作品。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裁剪好未扎染的衣物、包包、手帕、剪刀,展示板、橡皮筋、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扎染成品,引起孩子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董老师身上的衣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幼儿自由回答)董老师在里面也准备了许多和我衣服一样漂亮的作品,我想请小朋友去看看,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我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作品都有哪些图案?和有哪些漂亮的颜色。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幼儿参观。

  师:小朋友看这些作品漂亮吗?其实它们都是用你们穿旧的白色衣服改造的,有包包、围巾、手帕等等。

  2、提问:现在我要请小朋友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刚刚都看到了哪些图案?有哪些颜色?(幼儿用完整的话回答)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其实这些美丽的作品都是扎染出来的(出示扎染PPT),扎染是我们云南白族地区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因为它独特的扎染方法和它颜色的艳丽在近几年深受人们的喜欢。

  (二)了解扎染,学习扎染。

  1、播放课件,学习捆扎方法

  师:小朋友们看董老师身上这件扎染衣服的图案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其实这个图案叫螺旋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螺旋状是怎么扎染出来的。(观看视频)

  师:视频看完了,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是怎么扎染出来的?(幼儿回答)观看PPT捆扎法操作流程图,教师做示范讲解。

  2、幼儿自主学习包扎法

  师:刚刚我们学习的捆扎法是扎染中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第二种方法包扎法,董老师已经把这种方法的视频放在了桌子上的平板电脑里,我要请小朋友自学,在学的过程中小朋友可以再把材料拿出来跟着视频边学边做,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做轻声的交流,待会儿我要请小朋友和我们做一个分享。

  3、幼儿分享包扎法过程,教师讲解操作流程图,加深学习。

  师:视频看完了,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幼儿回答)小朋友说的真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说的对不对?依次讲解操作流程图,教师边说边操作。

  (三)幼儿尝试扎染(配乐)

  师:小朋友真棒,接下来就到你们操作的时间了,但是在操作前董老师有四点要求:1、董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样的操作流程图,你们可以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进行操作,如果忘记了步骤它可以提示你哟。2、我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有包包、衣服、手帕小朋友待会儿可以到这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进行操作。3、小朋友选择的材料可以在桌面上进行操作,带作品包扎或者捆扎好请你们戴上手套把作品放在盘子上进行染色。4、染色完成后请小朋友举手示意,董老师会帮助你把作品上的水拧干和晾晒。现在请小朋友有序的到材料区领取物品。

  (四)晾晒作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学习中,我注意安排了观察、比较、归纳、演示、组合创作、总结等环节,帮助幼儿学会观察方法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做,这样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幼儿对老师有亲切感,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6、幼儿园美术欣赏教案:大碗岛的星期天反思

  美术欣赏教案:大碗岛的星期天

  目的:

  1、通过欣赏名画,让幼儿感受美,并能用较丰富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让幼儿模仿画面的构图、造型,从而掌握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准备:

  1、名画课件:大碗岛的星期天

  2、画纸、绘画工具人手一份。

  3、事先和幼儿一起认识对比色。

  4、事先带幼儿到田野里去秋游。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以前画过人吗?你画的人是什么样子的?是正面、背面还是侧面?

  幼儿自由回答。

  2、演示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幅人物画,请你来找一找画面中的人是面向哪里的。

  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欣赏,提问:

  (1)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2)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姿态?你能不能表演一下?

  (3)这是什么季节?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风光?

  (4)从画面上你能看出这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5)画面上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是朝哪些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有什么感觉?

  (6)画家画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上是怎样安排的?

  教师向幼儿介绍对比色:黄色→紫色,橘黄色→蓝色,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色彩美。

  (7)画家是怎么安排画面的?画面最靠近我们的地方画了些什么?后面画了些什么?看上去一样大吗?哪个看上去更清楚些?为什么?

  (8)教师配乐朗诵解说词,让幼儿充分感受这幅画的意境。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大碗岛,这里有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树林,兰色的、清澈的河水在四周静静流淌着,河面上荡漾着几叶小舟;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男的、女的、老人、小孩,他们有的坐着轻声交谈,有的躺着休息,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就象躺在柔软的地毯上,舒服极了;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从树枝上传来小鸟动听的歌声,人们隐隐约约讲话的声音,河面上小船划过水的声音……阳光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象妈妈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脸,我还闻到了花草淡淡的清香,我全身放松极了,这真是美妙的休息,我想永远逗留在这里。

  3、经验延伸。

  1)师:看完整幅画后,你感觉怎么样?

  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

  师: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吧。

  幼儿自由创作。

  2)教师揭示本幅画的名称:大碗岛的星期天。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不过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幅很有名的画,画画的人给它起的名字叫:大碗岛的星期天。

  4、模仿创造。

  1)请幼儿模仿这幅画的构图方式绘画《快乐的秋游》。

  师:欣赏过这幅画之后,你们会画人物画了吗?前些天老师带大家到田野里去秋游了,现在你们能不能模仿这幅画的构图,画出快乐的秋游画面呢?

  幼儿拿出绘画工具自由创作。

  2)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5、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这幅名画所传递的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在欣赏活动中幼儿的对话也很精彩,特别是在分析这幅画的构图时,幼儿找到了许多的对比关系:大的人在前面、小的人在后面,近的人明显、远的人模糊,明暗的对比,(人物)高矮的对比,多少的对比(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粗细对比,胖瘦对比,直线(地平线)与曲线(河岸线)的对比,绿色和红色的对比……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真令我叹服!

  到目前为止,幼儿已进行了六次的名画欣赏活动,开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的幼儿还只停留在对作品某一个细节的注意,有的能较好地描述画面,有的能对作品进行形式分析(即造型、色彩、构图的分析),有小部分的幼儿甚至能理解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有的幼儿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注意,有的幼儿却能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实现积极的互动。怎样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相应的指导,是我在以后的欣赏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7、大班美术活动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发送《大碗岛的星期天》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名画的美,体验作品中悠闲、恬静的情感与氛围。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初步了解点彩画的特点,尝试运用手指作画。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二、活动准备:

  1、图片《大碗岛的星期天》、课件制作点彩画

  2、水粉颜料,幼儿事先画好的外出游玩的黑白图画人手一张,抹布

  3、抒情音乐

  三、活动过程

  1、启发与讨论

  星期天对于小朋友来说是很开心的日子,你们星期天过得快乐吗?你们是怎么过的?(在公园里放风筝,玩碰碰车、电动船、滑滑梯)

  2、感知与讲述

  1、出示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并提问

  (1)感受画面人物的不同

  A: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画,让你们看看画里的人是怎样过星期天的。他们在做些什么?(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拍照,有的在晒太阳……)

  B:这些是怎么样的人(有老人、小孩、男人、女人)

  C:他们的姿态怎样?(学一学)

  D:这些人的远近看上去一样吗,为什么?(近处大而清晰,远处小而模糊)

  E:画面上除了人还有什么?

  (2)感受画面优美景色

  A:这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秋季)为什么?(小草有些发黄)

  B:天气怎样?(很好,因为有太阳)你怎么知道有太阳?(因为草地上有人的影子……)太阳照在草地上,影子的颜色和草地的颜色是不是一样?(不一样,影子颜色深,草地颜色浅)

  (3)感受人们悠闲、恬静的心情

  A:看了这幅画,你的感觉是什么?假如你也到这样的公园来玩,你的心情会怎样?

  B:欣赏配乐朗诵:《大碗岛的星期天》,体验作品悠闲、恬静的氛围

  2、了解点彩的创作方法,尝试运用点彩的方法给自己的画涂色

  A:观察画面:画家的涂色方法和我们平时的涂色方法有什么不同?(点画)

  B:介绍点彩画的方法:画家用笔一点一点点出来的,很多很多的黄点挤在一起就成了草地,很多很多的黑点挤在一起就成了衣服。

  C:今天,我们也来学学画家点彩的本领,用手指来给自己的画涂色。

  D:幼儿绘画

  E:展示幼儿作品,讲评。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把自己创作的点彩画带回班上去装饰下。

  附解说词: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大碗岛,这里有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树林,兰色的、清澈的河水在四周静静流淌着,河面上荡漾着几叶小舟;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男的、女的、老人、小孩,他们有的坐着轻声交谈,有的躺着休息,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就象躺在柔软的地毯上,舒服极了;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从树枝上传来小鸟动听的歌声,人们隐隐约约讲话的声音,河面上小船划过水的声音……阳光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象妈妈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脸,我还闻到了花草淡淡的清香,我全身放松极了,这真是美妙的休息,我想永远逗留在这里。

  课后反思

  这幅名画所传递的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在欣赏活动中幼儿的对话也很精彩,特别是在分析这幅画的构图时,幼儿找到了许多的对比关系:大的人在前面、小的人在后面,近的人明显、远的人模糊,明暗的对比,(人物)高矮的对比,多少的对比(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粗细对比,胖瘦对比,直线(地平线)与曲线(河岸线)的对比,绿色和红色的对比……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真令我叹服!

  到目前为止,幼儿已进行了两次的名画欣赏活动,开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的幼儿还只停留在对作品某一个细节的注意,有的能较好地描述画面,有的能对作品进行形式分析(即造型、色彩、构图的分析),有小部分的幼儿甚至能理解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有的幼儿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注意,有的幼儿却能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实现积极的互动。怎样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相应的指导,是我在以后的欣赏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