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教育教案《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健康教育教案《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者果仁,知道果仁对大脑的发育特别有益。
2、学习吃硬壳食物的方法,能够注意环境卫生。
3、积极参见用果壳制作工艺品的活动。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5、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难点
积极参见用果壳制作工艺品的活动。
活动准备
1、准备硬壳类的食物,如,核桃、板栗、松子、瓜子、花生、杏仁等。
2、提供一些食物的轮廓图片(详见幼儿用书)
3、幼儿用书:《硬硬的壳,香香的肉》
活动过程:
(一)师幼玩"猜谜"游戏,了解硬壳类食物的名称。
1.猜谜活动
(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2)有个黑宝宝,从来不开口,要是一开口,没准掉舌头。(西瓜子)
(3)壳儿硬,壳儿脆,四个姐妹隔墙睡,从小到大背靠背,盖的一床疙瘩被。(核桃)
2.启发幼儿猜出谜语的谜底,并出示相应的实物。
(二)学习吃硬壳类食物,注意环境卫生。
1.共同品尝食物,在品尝的过程中鼓励幼儿用牙齿咀嚼食物,锻炼牙齿的功能。
2.启发说说吃这些食物的方法,如用手剥开、用牙齿嗑开等办法,并请进食方法正确的幼儿给大家示范,同时在环境整洁方面提出要求。
3.说出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知道它们都是植物果实、都有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并说说还有哪些食物也有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如葵花子、南瓜子、开心果、小胡桃等。)4.讨论:你喜欢吃这些硬壳类的食物吗?为什么?(经常吃这些食物能使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
(三)用硬果类食物的果壳装饰实物艺术品。
1.观看果壳拼贴操作图,引起制作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提供的轮廓图上面用瓜子壳、花生壳、松子壳等进行装饰,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果壳食品的外形,能根据壳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图案轮廓进行装饰。
3.一起欣赏制作完成的工艺品,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有关的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教学反思:
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运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中,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我说谜面,让幼儿猜谜底。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幼儿猜出的谜底出示相应的实物,在猜西瓜子的时候,有的孩子都猜错了,但是我没有马上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引导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分析,再次说谜面,再猜谜底。给了幼儿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一环节用时有点多,在以后的活动中不仅要把时间留给孩子,还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
2、大班教案《香空气臭空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珍惜、爱护我们生活环境的情感。
2、让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大气污染,使幼儿初步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空气变化的愿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
难点:激发幼儿珍惜、爱护我们生活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
喷有香水的鲜花、樟脑,大气污染的视频、水彩笔和画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鲜花让幼儿闻一闻,香香的。再闻一闻樟脑,臭臭的。
二、到郊外去寻找香空气。
三、让幼儿看有关图片或视频。
1、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
2、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
3、路边烧烤产生的浓烟。
四、头脑风暴。
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些你们还知道有什么会污染空气吗? (如吸烟、烟花炮竹、汽车尾气) 香烟烟雾也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
五、小结:
空气被污染不仅对动植物有危害,如果我们人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患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大气层,不要让空气受到污染。
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怎样保护我们的空气呢?
A、不乱烧垃圾,劝阻家长不吸烟或少吸烟。
B、少制造垃圾。
C、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
D、植树造林,树木能净化空气。
七 、幼儿给地球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画纸上画树)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香与臭的明显对比,幼儿很快就理解了被污染了的空气出了看还可以通过闻来感知的。整节课中幼儿学习的兴致很高,有动的有静的,而且视听嗅多种感官相结合,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3、大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这样的蔬菜特别香》含反思
认知目标
让幼儿爱吃常见的几种营养价值高,但有特殊味道的蔬菜。
了解几种蔬菜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初步培养幼儿不偏食的良好习惯。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不挑食,爱吃蔬菜活动难点让幼儿了解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
活动准备前经验准备:生活区初步了解过各种蔬菜
物质准备:
胡萝卜,芹菜,香菇和蒜头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1、引发兴趣,了解四种特殊味道蔬菜的名称
(1)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小客人,这些小客人经常在我们的饭桌上出现,来看看它们是谁?
(2)依次出现:胡萝卜,芹菜,香菇和蒜头,启发幼儿与蔬菜宝宝互相问好。
(3)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些蔬菜宝宝吗?我们用小鼻子去闻一闻它们身上有什么味道。(幼儿四散闻一闻,教师问幼儿:"你闻到了什么味道?")小结:小朋友都用鼻子闻了闻,知道这些蔬菜都很香,但每一种菜的香味都不一样,你们喜欢吃这些菜吗?
2、让幼儿了解四种蔬菜的营养价值
(1)教师:这些蔬菜宝宝经常到我们的饭桌上来。有的小朋友喜欢吃,有的不喜欢,它们可喜欢小朋友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在说些什么?
(2)一边看实物木偶表演一边提问,让幼儿了解四种蔬菜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
胡萝卜宝宝说:"我是胡萝卜宝宝,小朋友要和我做朋友,吃了我以后,我们的眼睛会变得更加明亮。"胡萝卜宝宝刚说完,香菇宝宝跑上去说:"我是香菇宝宝,我身上有许多的营养,吃了我,身体会更加健康"。芹菜宝宝也抢着说:"我是芹菜宝宝,小朋友吃了我以后,就可以天天大便了"。蒜头宝宝头抬一头说:"可别忘了我,吃了我以后,我们就少生病。"教师边看边提问:吃了胡萝卜宝宝,我们的眼睛会怎样?吃了芹菜宝宝,会怎样?香菇宝宝身上有什么?吃了香菇宝宝身体会怎样?吃了蒜头宝宝,会怎样?小结:我们知道了这些蔬菜有许多营养,经常吃,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3、幼儿品尝四种蔬菜,鼓励幼儿吃完。教师:你们看,胡萝卜宝宝,香菇宝宝,芹菜宝宝,蒜头宝宝又到班上来了,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吧。鼓励幼儿用牙齿咀嚼食物。
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也作为我们小班行为跟进式的研讨课。在第一次的教学活动后,我们小班组的全体老师都帮我出谋划策,所以在第二次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整个教学活动也比较流畅。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要上好每一堂课,幼儿的课前经验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要不断的努力,不断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大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案《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者果仁,知道果仁对大脑的发育特别有益。
2、学习吃硬壳食物的方法,能够注意环境卫生。
3、积极参见用果壳制作工艺品的活动。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5、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难点
积极参见用果壳制作工艺品的活动。
活动准备
1、准备硬壳类的食物,如,核桃、板栗、松子、瓜子、花生、杏仁等。
2、提供一些食物的轮廓图片(详见幼儿用书)
3、幼儿用书:《硬硬的壳,香香的肉》
活动过程:
(一)师幼玩"猜谜"游戏,了解硬壳类食物的名称。
1.猜谜活动
(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2)有个黑宝宝,从来不开口,要是一开口,没准掉舌头。(西瓜子)
(3)壳儿硬,壳儿脆,四个姐妹隔墙睡,从小到大背靠背,盖的一床疙瘩被。(核桃)
2.启发幼儿猜出谜语的谜底,并出示相应的实物。
(二)学习吃硬壳类食物,注意环境卫生。
1.共同品尝食物,在品尝的过程中鼓励幼儿用牙齿咀嚼食物,锻炼牙齿的功能。
2.启发说说吃这些食物的方法,如用手剥开、用牙齿嗑开等办法,并请进食方法正确的幼儿给大家示范,同时在环境整洁方面提出要求。
3.说出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知道它们都是植物果实、都有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并说说还有哪些食物也有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如葵花子、南瓜子、开心果、小胡桃等。)4.讨论:你喜欢吃这些硬壳类的食物吗?为什么?(经常吃这些食物能使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
(三)用硬果类食物的果壳装饰实物艺术品。
1.观看果壳拼贴操作图,引起制作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提供的轮廓图上面用瓜子壳、花生壳、松子壳等进行装饰,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果壳食品的外形,能根据壳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图案轮廓进行装饰。
3.一起欣赏制作完成的工艺品,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有关的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教学反思:
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运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中,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我说谜面,让幼儿猜谜底。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幼儿猜出的谜底出示相应的实物,在猜西瓜子的时候,有的孩子都猜错了,但是我没有马上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引导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分析,再次说谜面,再猜谜底。给了幼儿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一环节用时有点多,在以后的活动中不仅要把时间留给孩子,还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
5、大班教案《香香永春佛手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运用各种感官认识佛手茶的特征、用途。
2、尝试用记录形式记录茶叶的加工制作程序。
3、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茶文化,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与附近茶农、制茶厂联系,带领幼儿参观茶园和茶厂并录像;
2、创设一个古朴的茶庄大观园,活动前组织幼儿去参观、欣赏有关茶的各方面图片、资料等,并邀请一位茶艺师。
3、材料准备:茶具、干茶叶、鲜茶叶若干、茶制品、音乐、故事磁带、录音机、记录表、笔、剪刀、小竹筐等。
4、各区域活动所需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客人来了请喝茶幼儿演唱歌曲《客人来了请喝茶》。
提问:歌曲里的小朋友请客人喝什么?为什么客人来了要请喝茶?
二、永春佛手茶真香
1、请幼儿观看茶艺表演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他就是茶艺师,现在有请他为我们表演泡"功夫茶"。
幼儿进入古朴的茶庄大观园,在悠扬的古典音乐中,茶艺师现场表演泡"功夫茶",幼儿欣赏。师重点引导幼儿观看茶艺师是如何泡茶的程序,要求幼儿安静、认真观察表演。
(2)请幼儿坐下品佛手茶师:小朋友有没有闻到茶的香气?想不想喝一杯永春佛手茶? 小朋友知道要怎么喝茶吗?
你们先看看茶的颜色,闻一闻茶的香气,再喝上一口含在嘴里,感受一下,然后慢慢咽下。)(请茶艺师及老师帮忙现场为孩子们泡茶)
(3)提问:你们知道刚才喝的是什么茶吗?永春佛手茶味道怎么样?
(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品茶的感受和发现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
(4)引导幼儿说说茶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茶有生津止渴解暑、提神醒酒、减肥、助消化等功用,永春佛手茶除了有以上功用外,还具有养胃的功能呢。
三、好喝的佛手茶哪里来
1、山上茶叶采下来
提问:我们刚才喝的茶香吗?你们知道香香佛手茶在哪个季节采摘的吗?
教师小结:佛手茶一年可采摘四次,分别称为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品质最好、香气最浓的是秋茶,俗称"秋香"。
(1)幼儿观看上次参观茶园时拍的录像师:现在正是秋茶采摘的季节,我们一起看看采茶姑娘是怎样采摘茶叶的。
播放采茶青的VCD碟片让幼儿观看,边看边学采茶动作。
(2)组织交流讨论:你们都去看过茶园了,请你们说说茶树是什么样的?茶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人们是怎么采摘茶叶的?(让幼儿自由讲述,师做指导)教师小结:茶树矮矮的,茶叶绿油油,形状象椭圆形的,人们用双手一上一下采下树上的茶叶。
2、制茶师傅制出来
(1)播放制茶的VCD碟片并讲解,让幼儿了解茶青制作成成品茶叶的过程。
师:你知道茶叶从哪里来吗?树上采下来的茶叶就可以泡茶喝了吗?小朋友看一段录像,并用画图的方式记下茶师傅是怎么制出茶叶的。
(2)请小朋友来按自己记录的制茶步骤讲一讲观察到的制茶的过程。
教师小结:机器制茶必须要经过晒青→摇青→炒青→包揉→烘干五个步骤,制茶师傅要一步一步认真的制茶,做出来的茶才好喝。
(3) 分组观察、比较茶青和成品茶叶。老师启发幼儿用看、摸、闻等动作去感知两种茶的不同,并引导幼儿用"清香、鲜青味、黄绿色、墨绿色、光滑、粗糙"等词语表达两种茶的特征。
四、我为家乡佛手茶做广告
1、教师向幼儿介绍永春佛手茶的名气。(永春佛手茶可出名啦!多次获全国茶叶评比冠军,名振神州、香飘四海,是具有永春特色的中国名茶。去年还在世博会上展出呢!)
2、启发幼儿回忆自己听过、看过的最喜欢的电视广告,引导幼儿结合平时的经验、品茶时的感觉和茶叶的用途,仿编茶叶的广告,尽量鼓励幼儿创编出与同伴不同的广告词。
幼儿在分组编广告中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在科学角投放茶具、泡茶程序图,让幼儿按泡茶程序泡茶,并观察茶叶冲泡后的变化,比较茶青、干茶、冲泡后的茶叶渣在颜色、形状、味道上的不同,然后用箭号图记录一系列变化过程。
2、在计算区提供制好的毛茶、茶叶罐、包装袋等,让幼儿把茶梗和茶叶进行分类,然后用量杯定量装包。
3、在表演角投放录音机和音乐磁带《采茶扑蝶》,让幼儿听曲子自编采茶舞。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尝试利用我县丰富的茶文化教育资源,开发适合的园本课程,通过"茶真好喝--好喝的佛手茶哪里来--我为佛手茶做广告……"等几个环节,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思考、表达,激起幼儿新的探索欲望,引发幼儿有目的的观察,促进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活动前,幼儿在与茶农和制茶师傅的交流中,一方面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另一方面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并初步感知了制茶的过程,从中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加深对家乡茶文化的了解、认识,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这些活动环节的设置让幼儿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亲身尝试探索,使教学活动变得开放、直观、生动,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活动中幼儿欣赏茶艺表演这一环节,幼儿的兴趣极其浓厚,虽然只是画龙点睛一笔,却为整个课程设计增色不少。整个活动,孩子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足的是:在孩子品茶环节,老师由于怕孩子烫伤手,不敢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来泡茶,而是由老师及茶艺师来泡给孩子喝,这样浪费了不少时间,如果教师能让孩子分组自己动手泡茶,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到泡茶的乐趣,还能从中学习泡茶的常识。还有,由于制茶过程比较复杂,教师通过幼儿的记录及表述可以看出他们对制茶过程的认识还不够清楚,若能再次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制茶过程,孩子们就能了解得更为清楚详细。
6、大班主题教案《香香的蔬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参观农贸市场,了解农贸市场里有品种繁多的蔬菜和其它食品,是人们买菜的地方。能大胆的与人交往,参与买菜的过程。
2、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玩过小菜场”的游戏。与幼儿园附近农贸市场联系参观事宜。每位幼儿准备一元钱。
[活动过程]
1、小鬼当家
明确任务:每人带一元钱去农贸市场买菜。
幼儿交流自己跟爸爸妈妈买菜的经验。
2、去农贸市场买菜
引导幼儿观察农贸市场的蔬菜分类摆放的特点,知道人们到这里能买到各种各样的菜。
幼儿去卖自己喜欢吃的蔬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如何与人搭话的,如何卖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3、回园交流
请幼儿讲述自己在卖菜过程中遇到的事,让幼儿了解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4、认识各种蔬菜
知道自己买来的各种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及其营养对我们身体的作用,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5、蔬菜品尝会
用幼儿自己买来的蔬菜,现场制作各种菜肴,老师和幼儿一起品尝。整个制作过程包括择菜、洗菜、烧菜,都要有幼儿参与。
此活动建议安排三课时
[活动反思]
在《香香的蔬菜》这一主题里我们力图从情感入手,调动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幼儿在看一看,闻一闻,做一做,尝一尝的亲自经历过程中,萌发喜欢品食蔬菜的情感,在家里和幼儿园逐渐培养幼儿爱吃蔬菜的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幼儿懂得蔬菜是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好朋友。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材料,给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我们给予幼儿适度的帮助,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有兴趣的问题。我们在满足幼儿兴趣需要的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7、大班社会教案《果实满园香》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红薯和桔子的特点。
2、尝试自己洗红薯,刨红薯,剥桔子,并尝试用红薯和桔子。
3、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和乐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红薯 桔子 大电饭锅 白糖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从“走进田野”活动中幼儿亲手挖的红薯和摘的桔子,引起幼儿 对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仔细观察红薯和桔子的外形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教师再给幼儿详细讲解红薯和桔子的特点。
3、“今天,老师想让小朋友自己动手洗红薯,刨红薯,剥桔子,并用这些劳动果实和老师一起来烧甜甜的点心吃。”教师示范洗红薯,刨红薯,剥桔子。
4、请幼儿分组自己洗红薯,刨红薯,剥桔子,教师在一边巡回指导。
5、教师和幼儿一起将洗净刨好的红薯和剥好的桔子放在大电饭锅中烧煮,在烧煮的时候,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刚才劳动的感受。
6、全体幼儿和教师一起分享甜甜的点心。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8、大班主题教案《中国茶香》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是茶的家乡,茶的种类是各种各样,对人体有保健作用。
2、幼儿尝试自己泡茶、品茶,体会品茶的乐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提供菊花茶、苦丁茶、茉莉龙珠和普尔茶。餐盘中有干茶叶、与其对应的泡好的茶叶和茶的名称。另外,餐桌上有“小心烫手”的警告标志。小茶壶6个、一次性纸杯数、餐巾纸、中国地图、傣族的乐曲、竹子的图片。提供温开水。毛巾。
活动流程:
准备活动阶段:
幼儿吃好点心后,准备分组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带着幼儿穿过走廊,在看到“静”的标志的时候,让幼儿说说看,它是什么意思?(表示安静)进入教室以后,让幼儿在教室里找找看哪里还有标志,代表怎样的意义。
1)大家坐好了吗?刚刚我们在进入教室的时候,看到门上有“静”的标志。表示进入教室应该保持安静。让我们来找找看,教室里还有哪些标志?
一、赏茶与品茶
1、寻找标志
1)让我们来看一看标志上面有什么?(杯子冒着热气)
2)这个标志在向我们说什么?”(小心杯子烫)
3)这个是警告标志,它在告诉我们在拿茶杯或喝水的时候要小心烫手或烫嘴。
4)那么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呢?(茶)
5)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聊茶”
2、聊茶
1)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茶?你的爷爷奶奶喝茶吗?
2)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茶叶,你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它是怎样的,从前见过吗?
3、幼儿带着问题赏茶。
活动中,教师建议:“如果你想品尝一下它的味道,可以拿小杯子品一品。”
4、幼儿集中。
1)说说看刚才你品到的是哪一种茶叶,它长得什么样?它是什么味道的?当你喝到嘴里的时候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普尔茶:猜猜看普尔茶产于中国的什么地方?(云南)
云南带哪个省的下面?(四川)
放一段傣族的音乐。你感觉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跳一段孔雀舞蹈。)
白茶:一提到白茶,就会让我想到“中国竹海”。(安吉)
安吉白茶有白茶仙子的美称。茶叶长得就像是凤凰的羽毛。颜色像玉石一样。是茶中珍品。
茉莉龙珠:为什么要叫它茉莉龙珠呢?(因为它圆圆的,就像一个龙珠)
听听看,这首个你们知道吗?
教师敲木琴,让幼儿唱一唱江南小调《茉莉花》
菊花茶:只要我说一段话,小朋友就会猜出菊花茶的产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一处古建筑,称得上世界第一,它是什么呢?
5、小结:茶的品种是多种多样的,味道也不尽相同。但是每一种茶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所以,中国自古就有品茶的传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饮用茶叶、生产茶叶的国家。可以说,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
二、幼儿了解茶文化
1、谁知道茶是怎么来的?(幼儿回答关于茶的传说。)
2、那么茶到底分几种呢?(红茶、绿茶、青茶或乌龙茶、花茶)
3、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
4、所以,秋天比较适合品绿茶。让我们一起来泡绿茶,品品它的味道怎么样?
5、教师示范泡茶的用具和要求。
1)茶具:紫砂壶适合泡其它的茶叶。
2)要选用好的矿泉水。
3)先放茶叶、到一点烧开的矿泉水,先让茶叶慢慢地泡开,然后在倒入开水,等一小会。
4)品茶:要双手扶住茶壶,双手端杯。小口抿茶水,让茶香慢慢地进入到我们的身体。
5)在等待茶叶泡开的时间里,和幼儿一起背颂几首古诗。
三、幼儿尝试泡茶。
1、两个人一组,选择好自己想要品尝的茶。
2、注意小心烫手。
3、幼儿泡茶。
4、幼儿间相互品差或者向家长敬茶。
四、整理用具。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9、大班健康教案《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者果仁,知道果仁对大脑的发育特别有益。
2、学习吃硬壳食物的方法,能够注意环境卫生。
3、积极参见用果壳制作工艺品的活动。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重难点
积极参见用果壳制作工艺品的活动。
活动准备
1、准备硬壳类的食物,如,核桃、板栗、松子、瓜子、花生、杏仁等。
2、提供一些食物的轮廓图片(详见幼儿用书)
3、幼儿用书:《硬硬的壳,香香的肉》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玩"猜谜"游戏,了解硬壳类食物的名称。
●教师和幼儿玩"猜谜"的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谜底:花生。
谜面:有个黑宝宝,从来不开口,要是一开口,没准掉舌头。谜底:西瓜子。
谜面:壳儿硬,壳儿脆,四个姐妹隔墙睡,从小到大背靠背,盖的一床疙瘩被。谜底:核桃。
●教师启发幼儿猜出谜语的谜底,并出示相应的实物。
2、幼儿学习吃硬壳类食物,教师提醒幼儿注意环境卫生。
●教师和幼儿共同品尝食物。
●教师启发幼儿说说这食物的吃法,如用手剥开、用牙磕开等办法,并请进食方法正确的幼儿给大家示范,同时在环境整洁方面提出要求。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知道他们都是植物的果实、都有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快思.教案网出处!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食物也有硬硬的壳,香香的肉。
●教师和幼儿讨论:你喜欢吃这些硬壳类的食物吗?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用硬果类食物的果壳制作实物艺术品。
●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果壳,学习利用果壳制作小小的工艺品。
●教师参照幼儿用书,为幼儿提供物体的轮廓图,如花瓶、花篮等,引动幼儿用瓜子壳、花生壳、松子壳等再上面进行装饰。
●教师何有一起欣赏制作完成的工艺品,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的看法。
活动反思
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运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中,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我说谜面,让幼儿猜谜底。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幼儿猜出的谜底出示相应的实物,在猜西瓜子的时候,有的孩子都猜错了,但是我没有马上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引导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分析,再次说谜面,再猜谜底。给了幼儿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一环节用时有点多,在以后的活动中不仅要把时间留给孩子,还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
10、大班健康优质课教案《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者果仁,知道果仁对大脑的发育特别有益。
2.学习吃硬壳类食物的方法,能够注意环境卫生。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准备硬壳类的食物,如核桃、板栗、松子、瓜子、花生、杏仁等。
2.活动前,教师参考幼儿用书《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制作一些物体的轮廓图供幼儿进行果壳拼贴操作。
活动过程:
(一)师幼玩"猜谜"游戏,了解硬壳类食物的名称。
1. 猜谜活动
(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2)有个黑宝宝,从来不开口,要是一开口,没准掉舌头。(西瓜子)
(3)壳儿硬,壳儿脆,四个姐妹隔墙睡,从小到大背靠背,盖的一床疙瘩被。(核桃)
2. 启发幼儿猜出谜语的谜底,并出示相应的实物。
(二)学习吃硬壳类食物,注意环境卫生。
1.共同品尝食物,在品尝的过程中鼓励幼儿用牙齿咀嚼食物,锻炼牙齿的功能。
2.启发说说吃这些食物的方法,如用手剥开、用牙齿嗑开等办法,并请进食方法正确的幼儿给大家示范,同时在环境整洁方面提出要求。
3.说出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知道它们都是植物果实、都有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并说说还有哪些食物也有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如葵花子、南瓜子、开心果、小胡桃等。)
4.讨论:你喜欢吃这些硬壳类的食物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为什么?(经常吃这些食物能使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
(三)用硬果类食物的果壳装饰实物艺术品。
1.观看果壳拼贴操作图,引起制作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提供的轮廓图上面用瓜子壳、花生壳、松子壳等进行装饰,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果壳食品的外形,能根据壳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图案轮廓进行装饰。
3.一起欣赏制作完成的工艺品,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有关的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游戏活动:在餐前活动和过渡环节中为幼儿提供一些有关硬壳类食物的谜语,提高对此类食品的熟悉程度。
活动反思:
让幼儿有机会自由表达自己,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活动中, 我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它。 我说了这个谜, 让孩子猜到底。在这次会议中,我根据孩子们猜到的谜团展示了相应的物品。当我猜到西瓜时,有些孩子猜错了,但我没有立刻否认他们的想法,而是引导其他孩子去分析它们。再说一次这个谜,猜猜底部。给孩子时间和空间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在这部分时间多一点,在未来的活动中不仅要为孩子留出时间,还要把握每个环节的时间。
11、大班健康活动教案《香香的蔬菜我爱吃》含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道样样蔬菜都要吃,养成不偏食的好习惯。
2、 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3、 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4、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吃蔬菜对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吃蔬菜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带一样蔬菜、蔬菜图片、带幼儿到食堂参观、幼儿教材
教学过程:
一、 蔬菜大展览
(1) 布置摆放蔬菜区角,请幼儿把自己带来的蔬菜边摆放在柜子上,边介绍蔬菜名称。
(2) 老师说蔬菜名称,幼儿找蔬菜。
(3) 老师介绍几种蔬菜的营养。
二、 参观食堂
组织幼儿参观食堂人员摘菜、洗菜、烧菜的过程。
三、 老师制作各种蔬菜小模型或图片,开展“娃娃餐厅”活动,让幼儿亲自“炒菜”,培养吃蔬菜的兴趣。
四、 老师在萝卜或大白菜等贴上五官,<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以“蔬菜宝宝”口吻和幼儿找招呼。
五、小结:蔬菜的种类多,不同蔬菜有不同的营养,样样蔬菜都要吃,长身体需要这些营养,所以小朋友每天都要吃一两种蔬菜。
六、请幼儿翻开幼儿教材《香香的蔬菜我爱吃》,请小朋友将菜肴中的蔬菜找出来并连线。
教学反思:
幼儿能认识很多的蔬菜,但也有很多幼儿表示不喜欢吃蔬菜。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让幼儿认识到了多吃蔬菜好处多的道理。并于家长联系,让幼儿在家也要多吃蔬菜。养成幼儿不偏食的好习惯。
12、大班健康优质课教案《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者果仁,知道果仁对大脑的发育特别有益。
2、学习吃硬壳食物的方法,能够注意环境卫生。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重难点
积极参见用果壳制作工艺品的活动。
活动准备
1、准备硬壳类的食物,如,核桃、板栗、松子、瓜子、花生、杏仁等。
2、提供一些食物的轮廓图片(详见幼儿用书)
3、幼儿用书:《硬硬的壳,香香的肉》
活动过程:
(一)师幼玩"猜谜"游戏,了解硬壳类食物的名称。
1.猜谜活动
(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2)有个黑宝宝,从来不开口,要是一开口,没准掉舌头。(西瓜子)
(3)壳儿硬,壳儿脆,四个姐妹隔墙睡,从小到大背靠背,盖的一床疙瘩被。(核桃)
2.启发幼儿猜出谜语的谜底,并出示相应的实物。
(二)学习吃硬壳类食物,注意环境卫生。
1.共同品尝食物,在品尝的过程中鼓励幼儿用牙齿咀嚼食物,锻炼牙齿的功能。
2.启发说说吃这些食物的方法,如用手剥开、用牙齿嗑开等办法,并请进食方法正确的幼儿给大家示范,同时在环境整洁方面提出要求。
3.说出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知道它们都是植物果实、都有硬硬的壳、香香的肉。"来;自.屈;老师;教.案;并说说还有哪些食物也有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如葵花子、南瓜子、开心果、小胡桃等。)
4.讨论:你喜欢吃这些硬壳类的食物吗?为什么?(经常吃这些食物能使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
(三)用硬果类食物的果壳装饰实物艺术品。
1.观看果壳拼贴操作图,引起制作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提供的轮廓图上面用瓜子壳、花生壳、松子壳等进行装饰,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果壳食品的外形,能根据壳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图案轮廓进行装饰。
3.一起欣赏制作完成的工艺品,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
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有关的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反思:
让幼儿有机会自由表达自己,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活动中, 我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它。 我说了这个谜, 让孩子猜到底。在这次会议中,我根据孩子们猜到的谜团展示了相应的物品。当我猜到西瓜时,有些孩子猜错了,但我没有立刻否认他们的想法,而是引导其他孩子去分析它们。再说一次这个谜,猜猜底部。给孩子时间和空间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在这部分时间多一点,在未来的活动中不仅要为孩子留出时间,还要把握每个环节的时间。
13、大班综合优秀教案《香香永春佛手茶》含反思
设计意图:
近几年来,永春佛手茶多次获全国茶叶评比桂冠,名振神州、香飘四海,是独具地方特色的中国名茶。可幼儿对于茶知之甚少,对家乡这一变化也是一无所知,何不利用我县茶文化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茶文化,知道有关茶的小常识呢。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旨在通过"茶真好喝--茶哪里来--茶广告等环节,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思考、表达,加深对家乡佛手茶的了解、认识,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运用各种感官认识佛手茶的特征、用途。
2 尝试用记录形式记录茶叶的加工制作程序。
3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与附近茶农、制茶厂联系,带领幼儿参观茶园和茶厂并录像;
2 创设一个古朴的茶庄大观园,活动前组织幼儿去参观、欣赏有关茶的各方面图片、资料等,并邀请一位茶艺师。
3 材料准备:茶具、干茶叶、鲜茶叶若干、茶制品、音乐、故事磁带、录音机、记录表、笔、剪刀、小竹筐等。
4 各区域活动所需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客人来了请喝茶幼儿演唱歌曲《客人来了请喝茶》。
提问:歌曲里的小朋友请客人喝什么?为什么客人来了要请喝茶?
二、永春佛手茶真香
1.请幼儿观看茶艺表演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他就是茶艺师,现在有请他为我们表演泡"功夫茶"。
幼儿进入古朴的茶庄大观园,在悠扬的古典音乐中,茶艺师现场表演泡"功夫茶",幼儿欣赏。师重点引导幼儿观看茶艺师是如何泡茶的程序,要求幼儿安静、认真观察表演。
(2)请幼儿坐下品佛手茶师:小朋友有没有闻到茶的香气?。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想不想喝一杯永春佛手茶? 小朋友知道要怎么喝茶吗?
你们先看看茶的颜色,闻一闻茶的香气,再喝上一口含在嘴里,感受一下,然后慢慢咽下。)(请茶艺师及老师帮忙现场为孩子们泡茶)
(3)提问:你们知道刚才喝的是什么茶吗?永春佛手茶味道怎么样?
(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品茶的感受和发现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
(4)引导幼儿说说茶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茶有生津止渴解暑、提神醒酒、减肥、助消化等功用,永春佛手茶除了有以上功用外,还具有养胃的功能呢。
三、好喝的佛手茶哪里来
1.山上茶叶采下来提问:我们刚才喝的茶香吗?你们知道香香佛手茶在哪个季节采摘的吗?
教师小结:佛手茶一年可采摘四次,分别称为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品质最好、香气最浓的是秋茶,俗称"秋香"。
(1)幼儿观看上次参观茶园时拍的录像师:现在正是秋茶采摘的季节,我们一起看看采茶姑娘是怎样采摘茶叶的。
播放采茶青的VCD碟片让幼儿观看,边看边学采茶动作。
(2)组织交流讨论:你们都去看过茶园了,请你们说说茶树是什么样的?茶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人们是怎么采摘茶叶的?(让幼儿自由讲述,师做指导)教师小结:茶树矮矮的,茶叶绿油油,形状象椭圆形的,人们用双手一上一下采下树上的茶叶。
2 制茶师傅制出来
(1)播放制茶的VCD碟片并讲解,让幼儿了解茶青制作成成品茶叶的过程。
师:你知道茶叶从哪里来吗?树上采下来的茶叶就可以泡茶喝了吗?小朋友看一段录像,并用画图的方式记下茶师傅是怎么制出茶叶的。
(2)请小朋友来按自己记录的制茶步骤讲一讲观察到的制茶的过程。
教师小结:机器制茶必须要经过晒青→摇青→炒青→包揉→烘干五个步骤,制茶师傅要一步一步认真的制茶,做出来的茶才好喝。
(3) 分组观察、比较茶青和成品茶叶。老师启发幼儿用看、摸、闻等动作去感知两种茶的不同,并引导幼儿用"清香、鲜青味、黄绿色、墨绿色、光滑、粗糙"等词语表达两种茶的特征。
四、我为家乡佛手茶做广告
1 教师向幼儿介绍永春佛手茶的名气。(永春佛手茶可出名啦!多次获全国茶叶评比冠军,名振神州、香飘四海,是具有永春特色的中国名茶。去年还在世博会上展出呢!)
2 启发幼儿回忆自己听过、看过的最喜欢的电视广告,引导幼儿结合平时的经验、品茶时的感觉和茶叶的用途,仿编茶叶的广告,尽量鼓励幼儿创编出与同伴不同的广告词。
幼儿在分组编广告中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 在科学角投放茶具、泡茶程序图,让幼儿按泡茶程序泡茶,并观察茶叶冲泡后的变化,比较茶青、干茶、冲泡后的茶叶渣在颜色、形状、味道上的不同,然后用箭号图记录一系列变化过程。
2 在计算区提供制好的毛茶、茶叶罐、包装袋等,让幼儿把茶梗和茶叶进行分类,然后用量杯定量装包。
3 在表演角投放录音机和音乐磁带《采茶扑蝶》,让幼儿听曲子自编采茶舞。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尝试利用我县丰富的茶文化教育资源,开发适合的园本课程,通过"茶真好喝--好喝的佛手茶哪里来--我为佛手茶做广告……"等几个环节,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思考、表达,激起幼儿新的探索欲望,引发幼儿有目的的观察,促进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活动前,幼儿在与茶农和制茶师傅的交流中,一方面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另一方面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并初步感知了制茶的过程,从中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加深对家乡茶文化的了解、认识,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这些活动环节的设置让幼儿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亲身尝试探索,使教学活动变得开放、直观、生动,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活动中幼儿欣赏茶艺表演这一环节,幼儿的兴趣极其浓厚,虽然只是画龙点睛一笔,却为整个课程设计增色不少。整个活动,孩子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足的是:在孩子品茶环节,老师由于怕孩子烫伤手,不敢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来泡茶,而是由老师及茶艺师来泡给孩子喝,这样浪费了不少时间,如果教师能让孩子分组自己动手泡茶,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到泡茶的乐趣,还能从中学习泡茶的常识。还有,由于制茶过程比较复杂,教师通过幼儿的记录及表述可以看出他们对制茶过程的认识还不够清楚,若能再次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制茶过程,孩子们就能了解得更为清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