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菲菲生气了》反思

《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菲菲生气了》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菲菲生气了》反思

1、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菲菲生气了》反思

  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知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学会自我调节。教学难点:围绕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菲菲生气了》,此课是一节绘本阅读,需要PPT。

  教学目标:

  1、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知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学会自我调节。

  2、围绕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知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学会自我调节。

  教学难点:围绕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菲菲生气了的ppt

  教学课时:1课时(30分钟)

  教学理论依据:

  这个绘本故事是大班主题活动《我自己》的一个谈话活动,故事《菲菲生气了》从孩子们最经常遇到的问题展开故事,一步步展现小姑娘菲菲如何慢慢地平息怒气,又回到家里,避免了与姐姐的正面冲突。故事里有一句关键的话语:"是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给孩子们提示了一个解决问题和平复情绪的方法。

  情绪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门课题,尤其是已经懂事的幼儿常常不知道要如何处理愤怒、生气的情绪,因此出现争吵打闹,而《菲菲生气了》正是一本谈"情绪"相当好的绘本,故事中菲菲的情绪变化过程描写得非常逼真,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给幼儿良好的暗示。透过故事幼儿可以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现,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能尝试自我调节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绘本中画面色彩与故事情节配合得相得益彰,画家在创作这本绘本是是用颜色来表现菲菲的情绪的。菲菲生气时的红色画面,冲出家门时连树林都是红色的,随着她步入树林,怒气渐渐消散,画面颜色演变成橙色、深紫红色、深蓝色,到菲菲坐在大橡树的树干上面对平静的湖水时,整个画面已经是蓝、白、绿的清凉色调。最后,菲菲安静地回到家里时,画面又转为温暖的橙色。

  然而作品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绘本以图为主,文字简单,如果仅仅按照文字进行朗读是没有情境的,在讲故事时许多地方是需要展开的。因此,在教学活动前,按照教学的需要对作品进行一定的改编。

  为了帮助幼儿更清晰的了解菲菲情绪的变化,我们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1、为作品分段,理清思路。

  根据菲菲情绪的变化,可以将作品分为四段:第一段--菲菲为什么会生气(生气的原因);第二段--菲菲生气但听不到别人劝(升起的状态);第三段--菲菲怎么自我调节情绪(让自己从生气到不生气的方法);第四段--菲菲回家(不生气了)。

  2、调整相应情节,改编故事。

  在分段的基础上,对于故事中的一些情节进行了调整。当菲菲生气时,有很多"角色"都在劝慰她,在这些"角色"中,我们保留了大树、小松鼠、小鸟、大石头、小花小草、微风,这些为幼儿所熟悉的"角色"。同时,因为这是一次谈话活动,因此也将一些不必要的情节,如"爬树"等进行了删减,帮助幼儿更清晰的掌握故事的来龙去脉,为谈话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提问:

  1、这个小孩叫"菲菲",你们发现她怎么了?

  2、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她是为了什么事而生气呢?

  (意图:通过观察画面,知道菲菲生气了,引出故事。)

  二、围绕故事线索,展开谈论

  (一)、欣赏故事第一段

  1、出示画面(幼儿观察图片,结合故事内容讨论、讲述)提问:菲菲为了什么事而生气呢?

  2、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姐姐用力夺走了菲菲的大猩猩,菲菲跌倒在地上,菲菲生气了,她踢呀打呀,她叫呀喊呀,她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砸掉,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生气,菲菲是一座就要爆发的火山,她跑了出去……"(过渡到第二段)(意图:通过谈论画面,了解菲菲生气的原因。)

  (二)、讲述故事第二段

  1、师讲述故事第二段,幼儿倾听提问:

  (1)"菲菲跑了出去,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到了森林里。"大树看到生气的菲菲会对她说什么呢?(幼儿回答后用故事语言继续往下说--大树说:"菲菲,你怎么啦?"菲菲理也不理,继续往前跑。)

  (2)小松鼠看到了又会怎么说?(幼儿回答后用故事语言继续往下说--小松鼠说:"菲菲,你怎么啦?"菲菲听也不听,还是继续跑着,直到她再也跑不动了,她靠着大树呜呜的哭了起来。)

  (3)大树和小松鼠都想要关心菲菲,菲菲为什么对他们理也不理呢?(她很生气)

  2、小结:生气的时候是什么也听不进的,菲菲继续跑,继续跑,一直到她跑不动为止,她靠着大树呜呜地哭了起来!

  (意图:通过倾听故事,了解菲菲生气的状态。)

  (三)、讲述故事第三段

  1、出示菲菲不哭的图片,启发幼儿观察。

  设疑:菲菲到底用了什么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呢?

  2、教师讲述故事第三段"咦!……慢慢往家走。"(幼儿安静倾听)提问:

  为什么菲菲刚才很生气,现在不生气了?(引导幼儿说说故事里的内容)(预设提问:其实菲菲在这里已经找到了好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菲菲看到了谁,好像在对菲菲说什么?)

  3、小结:菲菲发现,听听鸟叫、看看美好的事物、安静地休息会就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感觉好多了,于是菲菲慢慢的往家走。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2、大班教案《菲菲生气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现。

  2、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能尝试自我调节情绪。

  3、让幼儿体验发泄情绪后的轻松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PPT、红、黄、蓝即时贴,报纸。

活动过程:

  一、菲菲怎么了。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女孩,她的名字叫菲菲,,平时非常快乐。可有一天,她非常生气。(教师出示菲菲生气的表情)引导幼儿观看教师表演的菲菲生气的情景表演。瞧,她喘着粗气,胸口一起一伏,眼里好像要冒出火来。

  二、菲菲生气了。

  1、讲故事第一部分。师:你们知道她为什么生气吗?

  (1)菲菲为什么生气?

  (2)菲菲生气时是什么样子的?

  (3)菲菲生气时想做的事情真的做了吗?

  (4)你觉得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为什么?

  2、想一想:用什么颜色表示菲菲非常生气?出示红、黄、蓝三色,请幼儿选择,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三、菲菲伤心了。

  1、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讲到:她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哭了一会儿,插问:

  (1)菲菲为什么哭呀?

  (2)菲菲还像刚才那样生气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3)想一想:环境的变化、伤心——用什么颜色表示?同第一环节。

  四、菲菲不生气了

  1、继续讲故事至结束

  (1)菲菲还生气吗?

  (2)菲菲最后是怎么做的?什么使她不生气了?

  (3)想一想:该用什么颜色表示菲菲此刻的情绪,为什么?

  五、引导幼儿讨论:生气时是怎样做的?

  1、师:你生气时像菲菲那样吗? 是什么事让你那么生气、委屈的?

  2、你觉得经常生气好吗?为什么?生气时怎样做才对身体有好处?你生气的时候会做些什么事情让自己不要生气的?

  3、师小结:人人会生气,生气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不能像菲菲那样想办法不再生气,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排解不良情绪。

  六、发泄不愉快的情绪。

  师:今天,我们把所有不愉快的心情都发泄出来,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张报纸,我们把所有不愉快的心情都发泄到这张报纸上,我们可以撕、可以扔、可以踩,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好不好?

  师:现在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现在我们就去把发泄情绪的方法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好不好?

活动反思:

  现在每个孩子在家都是小王子、小公主,事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即使是这样如果有不如意的地方,还会大发雷霆。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爱发脾气的习惯,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我们班就有这样的小朋友。

  有一天我们班正在进行区域活动,刘明轩和郭心蕊同在搭建区进行活动,玩着玩着我就听见刘明轩小朋友一边生气一边说:“哼我生气了,你不给我玩我就生气”。我见他站在那里脸气的通红,一副生气的样子。看到这种情况我赶快走过去询问情况,原来两个人是因为玩具发生了争抢,通过我的引导孩子们很顺利的化解了矛盾。

  在幼儿园里各种矛盾都会发生,难免有些幼儿会生气,但是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幼儿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今天我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的就是调节情绪的绘本《菲菲生气了》。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幼儿先猜想菲菲为什么生气,和扉页上的大猩猩有什么关系。幼儿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联想。当欣赏到姐姐把菲菲玩具抢走后,我又让幼儿一起想象并表演菲菲生气的样子,从而体会菲菲当时的心情。在自由阅读部分我让幼儿自主阅读菲菲是如何调节自己情绪部分,然后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会正确调节情绪的方法。

  读完这本绘本后,刘明轩小朋友就告诉我:“老师我以后可不经常生气了,即使生气了我也要像菲菲那样使自己变得不再生气。”

  绘本真的是很神奇也很适合幼儿,它能够从中培养幼儿各种好的行为习惯。就像我们今天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不仅了解了生气的危害还掌握了正确调节情绪的方法,真是收获颇丰。

3、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菲菲生气了》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知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学会自我调节。

  2、围绕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知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学会自我调节。

教学难点:

  围绕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菲菲生气了的ppt

教学课时:

  1课时(30分钟)

教学理论依据:

  这个绘本故事是大班主题活动《我自己》的一个谈话活动,故事《菲菲生气了》从孩子们最经常遇到的问题展开故事,一步步展现小姑娘菲菲如何慢慢地平息怒气,又回到家里,避免了与姐姐的正面冲突。故事里有一句关键的话语:"是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给孩子们提示了一个解决问题和平复情绪的方法。

  情绪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门课题,尤其是已经懂事的幼儿常常不知道要如何处理愤怒、生气的情绪,因此出现争吵打闹,而《菲菲生气了》正是一本谈"情绪"相当好的绘本,故事中菲菲的情绪变化过程描写得非常逼真,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给幼儿良好的暗示。透过故事幼儿可以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现,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能尝试自我调节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绘本中画面色彩与故事情节配合得相得益彰,画家在创作这本绘本是是用颜色来表现菲菲的情绪的。菲菲生气时的红色画面,冲出家门时连树林都是红色的,随着她步入树林,怒气渐渐消散,画面颜色演变成橙色、深紫红色、深蓝色,到菲菲坐在大橡树的树干上面对平静的湖水时,整个画面已经是蓝、白、绿的清凉色调。最后,菲菲安静地回到家里时,画面又转为温暖的橙色。

  然而作品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绘本以图为主,文字简单,如果仅仅按照文字进行朗读是没有情境的,在讲故事时许多地方是需要展开的。因此,在教学活动前,按照教学的需要对作品进行一定的改编。

  为了帮助幼儿更清晰的了解菲菲情绪的变化,我们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1、为作品分段,理清思路。

  根据菲菲情绪的变化,可以将作品分为四段:第一段--菲菲为什么会生气(生气的原因);第二段--菲菲生气但听不到别人劝(升起的状态);第三段--菲菲怎么自我调节情绪(让自己从生气到不生气的方法);第四段--菲菲回家(不生气了)。

  2、调整相应情节,改编故事。

  在分段的基础上,对于故事中的一些情节进行了调整。当菲菲生气时,有很多"角色"都在劝慰她,在这些"角色"中,我们保留了大树、小松鼠、小鸟、大石头、小花小草、微风,这些为幼儿所熟悉的"角色"。同时,因为这是一次谈话活动,因此也将一些不必要的情节,如"爬树"等进行了删减,帮助幼儿更清晰的掌握故事的来龙去脉,为谈话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提问:

  1、这个小孩叫"菲菲",你们发现她怎么了?

  2、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她是为了什么事而生气呢?

  (意图:通过观察画面,知道菲菲生气了,引出故事。)

  二、围绕故事线索,展开谈论

  (一)、欣赏故事第一段

  1、出示画面(幼儿观察图片,结合故事内容讨论、讲述)提问:菲菲为了什么事而生气呢?

  2、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姐姐用力夺走了菲菲的大猩猩,菲菲跌倒在地上,菲菲生气了,她踢呀打呀,她叫呀喊呀,她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砸掉,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生气,菲菲是一座就要爆发的火山,她跑了出去……"(过渡到第二段)(意图:通过谈论画面,了解菲菲生气的原因。)

  (二)、讲述故事第二段

  1、师讲述故事第二段,幼儿倾听提问:

  (1)"菲菲跑了出去,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到了森林里。"大树看到生气的菲菲会对她说什么呢?(幼儿回答后用故事语言继续往下说--大树说:"菲菲,你怎么啦?"菲菲理也不理,继续往前跑。)

  (2)小松鼠看到了又会怎么说?(幼儿回答后用故事语言继续往下说--小松鼠说:"菲菲,你怎么啦?"菲菲听也不听,还是继续跑着,直到她再也跑不动了,她靠着大树呜呜的哭了起来。)

  (3)大树和小松鼠都想要关心菲菲,菲菲为什么对他们理也不理呢?(她很生气)

  2、小结:生气的时候是什么也听不进的,菲菲继续跑,继续跑,一直到她跑不动为止,她靠着大树呜呜地哭了起来!

  (意图:通过倾听故事,了解菲菲生气的状态。)

  (三)、讲述故事第三段

  1、出示菲菲不哭的图片,启发幼儿观察。

  设疑:菲菲到底用了什么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呢?

  2、教师讲述故事第三段"咦!……慢慢往家走。"(幼儿安静倾听)提问:

  为什么菲菲刚才很生气,现在不生气了?(引导幼儿说说故事里的内容)(预设提问:其实菲菲在这里已经找到了好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菲菲看到了谁,好像在对菲菲说什么?)

  3、小结:菲菲发现,听听鸟叫、看看美好的事物、安静地休息会就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感觉好多了,于是菲菲慢慢的往家走。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4、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神奇的语言》还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语言

  有益的经验: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在长期的劳动中,形成了语言。有了语言人们才能自由的交流,才有了文化的流传。让幼儿知道并了解世界上的语言的有关知识是十分有益的。

  内容与分析:

  本次活动着重于“语言”,让幼儿了解世界上几种主要的语言,进而了解汉语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从而激发幼儿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并初步接触一些国外的英文歌,加深幼儿的理解。

  教学过程与建议:

  活动一:谈话《神奇的语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谈论自己懂得的、听过的语言,了解语言的种类。

  2、帮助幼儿学会专注地倾听同伴的谈话,迅速的掌握别人谈话的内容,能在别人谈话后给予补充。

  3、在故事情境中体会到做错事要勇敢地面对解决。

  4、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活动准备:

  幼儿有一定的关于语言的知识。

  活动过程或建议:

  (一)演唱英语歌《我会说A、B、C》,引入主题。

  让幼儿说说这首歌是用哪国的语言演唱的?你还懂得其他国家的语言吗?

  (二)引导幼儿围绕“语言”的话题自由交谈。

  1、幼儿自由结伴,说说自己知道的语言使用的国家。

  2、教师小结幼儿的谈话: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等,有的国家使用一种语言,比如:日本。有的国家使用几种语言,比如:瑞士。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上英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

  1、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中国也有很多的语言,叫做“方言”比如:广东话、上海话、北京话等等。你会说哪的方言?

  2、你们那儿的方言与“普通话”有什么不同?

  (四)朗诵方言儿歌《两只老虎》

  活动二:音乐 《英语歌:Whit`s you name?》

  活动目的:

  1、初步接触国外的英语歌,会唱英语歌。

  2、理解歌词的意思,学做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钢琴一台、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与建议:

  (一)在钢琴的伴奏下自由地进入教室,进行发声练习。

  (二)学习英语歌曲,理解歌曲的意思。

  1、幼儿听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歌曲的意思。

  2、教师解说歌曲的意思。

  3、幼儿用整体教唱法学习歌曲,注意吐词清晰。

  (三)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1、游戏:《对唱》

  2、游戏:《你的名字》

  环境创设:

  在教室里创设一个“语言文字角”。

  生活渗透:

  在生活中利用空余时间讲一些有关“语言文字”的故事。

  家庭渗透:

  在家中父母能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的环境。

  活动评价: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了解了“语言”的有关知识,并初步接触了英语歌曲,了解了英语的发音。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而且也开阔了幼儿的见识。

  教学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5、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国王生病了》含反思

  设计思路:

  健康的身体来自适当的运动。这是孩子从小就应建立的一个观念,同时孩子也需要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读本《国王生病了》通过有趣的图画故事,说明人需要运动,需要确确实实的运动。主题虽然严肃,但故事幽默风趣,令人轻松愉快。

  结合读本特点和幼儿的阅读经验,我们从四个层面着手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一 看图猜测

  目标:

  1.关注细节,结合推理、猜想初步读懂图画书,提高对图画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2.知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准备:

  课件,图片(运动计划表)。

  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生过病吗?"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生病时爸爸妈妈会带你们干什么?

  2.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

  3.人为什么会生病?

  师小结:人不运动容易生病。

  二、利用课件引导幼儿逐页观察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书上说了一个人生病的故事。

  2.(出示大书封面)是谁生病了?旁边的人在干什么?

  3.逐页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床上躺着谁?坐在旁边的是谁?她有什么感受?她会怎么办呢?

  (2)他们把谁喊来了?你怎么知道他是医生?他手上拿着什么?"处方"上有什么内容?

  [教师出示放大的"处方"(图片),幼儿按顺序讲述。]

  师:医生为什么开这个处方?猜猜看,国王生病的原因是什么?

  (3)画面上有谁?轿子是用来干什么的?

  (4)星期一王子带国王去干什么?你看到国王与王子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爬到山顶看到了什么?国王怎么说?

  (5)这是星期几?谁陪国王干什么去了?国王怎么说?

  (6)你们觉得国王的病好了吗?为什么?其他的人都怎样了?国王因为不运动生病了,但其他人运动了怎么还生病呢?

  (7)国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是怎样运动的?医生听了国王说的话会怎么说?星期一到星期曰其他人干了什么?他们怎样了?

  (8)后来国王怎么样了?国王的轿子呢?国王在做什么?

  (9)国王的病好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三、师幼一起完整地看大书,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二 自主阅读

  目标:

  1.根据故事情节尝试有序地排列图片,并口头描述图片内容。

  2.学习独立、有序地阅读图书,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准备:

  大图表(一周运动计划表)课件,人手一本小书,操作材料。

  过程:

  一、经验回忆

  (教师展示书的封面)国王为什么会生病?医生开了什么处方?开始国王是怎么做的?他的病好了吗?后来国王的身体变得怎样了?为什么?

  二、师幼共同完整阅读大书

  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有关时间、人名、运动项目等关键词语。

  三、幼儿操作讲述

  1.出示大的图表,即一周运动计划表,引导幼儿观察。

  2.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要求。

  操作材料:有关时间、人名、运动项目等内容的字卡或图加文的卡片[其中代表时间的汉字为黑色,代表人名的字(或图加文)为绿色,代表运动项目的字(或图加文)为黄色]。

  操作要求:两位幼儿共同合作摆放图卡,并相互按序讲述。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进行个别指导。

  4.个别幼儿在集体中讲述。

  四、幼儿自主阅读

  幼儿自主阅读小书,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活动三 我们的运动计划表

  目标:

  1.了解不同形式的计划表,尝试用图加文的形式制作运动计划表,拓展阅读经验。

  2.体验与同伴合作完成计划表的乐趣。

  准备:

  汉字卡片"星期一"至"星期日",写有"星期一"至"星期五"中某一天的汉字纸条人手一张,写有幼儿经常进行的运动项目的字卡若干,水彩笔,读本人手一本,每组汇总用的大纸板。

  过程:

  一、经验回忆

  医生给国王开出了一张什么处方?(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按顺序出示"星期一"至"星期日"的字卡,并和幼儿一起阅读。)

  二、了解几种形式计划表的制作方法

  师幼一起阅读图画书,比较第3页的运动计划表与第18~19页的画面的异同。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相应汉字下面配上简单的图画。例如星期一的下面是一座山,星期二的下面是一匹马,等等,了解计划表的几种制作方法(纯文字的或图文结合的)。

  三、尝试制订每天的晨练计划

  1.我们每天在幼儿园也要锻炼身体,我们也来制订一张活动计划表好吗?

  2.平时我们都进行哪些锻炼呢?(跳绳、拍球、跑步、投沙包、打羽毛球、骑小车、攀爬、跳远等。)

  3.(出示表示时间的纸条和表示运动项目的字卡)如果用字来制订活动计划表,你们觉得困难吗?有没有其他办法?(引导幼儿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制订活动计划表。)

  4.我们需要制订五天的活动。每五人一组,每人制订一天的内容。(幼儿在组内分工合作,每人想出一天的活动项目,用文字或图加文的方式表现出来,最后按时间顺序把纸条贴在大纸板上,组成一张完整的运动计划表。)

  5.幼儿依次讲述、表演本组制订的运动计划表。

  四、小结评比

  评选出一组最佳方案作为本班本周的活动计划,带领幼儿读一读、做一做这些运动项目。

  延伸活动:每周五制订并评选出下周的运动计划,并按计划锻炼。

  活动四 故事表演

  目标:

  1.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角色等,运用合适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表演。

  2.学会与同伴讨论分配角色,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准备:

  人手一本小书.大型"运动计划表"一张,日历牌,角色牌,轿子替代品(竹竿六根)。

  过程:

  一、阅读小书,讲述故事请你们一边看书一边讲讲故事,看谁讲得有感情。

  二、进一步理解、学习故事中的人物对话、表情和动作等

  1.故事中有谁?国王怎么了?大臣们怎么做?医生看了国王后是怎么说的?

  2.(出示大"运动计划表")第二天国王一大早起来说了什么?谁来学一学?

  3.(出示大日历牌)引导幼儿重点练习故事中星期一到星期日的人物对话、动作等。

  (1)星期×,谁带国王去××?他们怎么××的?国王说了什么?

  (2)星期日到了,他们可以怎样了?过了一个月发生了什么事?

  (3)这时国王问了医生什么?医生听了怎么说?

  (4)后来国王是怎么锻炼身体的?病好了吗?

  三、幼儿分组自主商量、分配角色,表演故事

  1.出示角色牌,介绍分配角色的要求。现在我们八个人一组来表演这个故事。每组自己商量分配角色,比一比哪组会商量、合作,表演得更有趣。

  2.幼儿分成两组,讨论、协商、表演。

  四、幼儿集中,分组轮流表演

  延伸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相应的道具,供幼儿自主表演。

  附国王生病了

  国王生病了。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天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做,当然也不管国家大事了。大臣们急忙请医生来替国王看病。医生看了说:"国王运动太少了,所以觉得不舒服.多多运动,就会好了。"医生写了一张运动计划表给国王。星期一:爬山;星期二:骑马;星期三:游泳:星期四:打棒球;星期五:慢跑;星期六:做体操;星期日:休息。第二天。国王一大早就起床了。"快准备轿子,我要去运动了。"为了国王的健康.皇后还命令王子和大臣们轮流陪国王做运动。星期一,大王子带国王去爬山;到了山顶上,国王说:"山上的风景真美丽,我们下山去,再爬一遍吧!"星期二,二王子带国王去骑马。"马儿跑的样子真好看.再多跑一会吧!"国王说。星期三,三王子带国王去游泳。"游泳好像很舒服,游到天黑再回家吧!"国王说。星期四,大臣们一起陪国王打棒球。"嗯!这个游戏看起来挺有趣的,再玩一遍,再玩一遍。"国王说。星期五,大臣们陪国王慢跑.他们跑了一圈又一圈。星期六,皇后亲自带国王做体操。他们做了一遍叉一遍。星期日,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天了!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不但国王的身体没有好转,就连皇宫里的其他人也都病倒了。

  国王问医生:"怎么会这样呢?我天天都去运动啊!"医生听了哈哈大笑:"不对,国王总是坐在轿子里,身体根本没有真的运动嘛!其他的人运动太多。累坏了!"后来国王把轿子留在皇宫里。

  和大家一起爬山、骑马、游泳……当然他每天傍晚还和皇后一起去散步。过了不久,国王的身体真的变好了。每天都能精力充沛地处理国家大事了!

  活动反思:

  《国王生病了》这则故事的文字表达如果脱离了画面,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必须将图文结合阅读,才能体会故事的真正含义。因此活动中,我在引导幼儿看大图书时,十分注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中国王与大臣们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孩子在我的逐步引导下,能仔细观察画面,认真判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较好地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内容,整个活动幼儿注意力比较集中。

6、大班语言《我做哥哥了》公开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野田心理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尝试帮助弟弟妹妹的快乐。

  3、体验当哥哥的快乐。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讲述画面,感受野田做哥哥的心情。

  二、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故事的主要情节,感受野田心情变化的过程。

  (一)教师讲述情节一 “爬树”。

  (二)教师讲述情节二 “遇到大灰狼”。

  (三)引导幼儿观察、讲述情节三“过独木桥”。

  (四)视听结合,继续引导幼儿感受野田做哥哥的心情。

  教师讲述:最后,野田把弟弟妹妹全部都带回了家。瞧!妈妈正在门口高兴地迎接他们呢。妈妈说,野田,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弟弟妹妹的好哥哥。野田真高兴啊,野田心想:做哥哥虽然有些烦恼,但也很有趣呀。

  三、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提问:你觉得野田是一位怎样的哥哥?(勇敢、会照顾弟弟妹妹)小结:虽然做哥哥有些烦恼,可是也很有趣呀!我知道我们班里也有好多小朋友有弟弟妹妹的,希望你们也能像野田一样帮助、照顾、保护弟弟妹妹,做一位好哥哥好姐姐。

  活动反思:

  借用绘本的情节,创设注重情感体验的阅读情景,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体会故事情感,从而优化阅读活动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教育无痕迹”,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绘本原本是静的活动,穿插了动的元素,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共同商量讨论营救的方法,这样动静交替让孩子们在整节课中始终保持兴趣、专注力。让幼儿自己代替野田的身份融入到故事角色中,体验到了当哥哥姐姐的不易。当然会有感而发。整堂课,幼儿在活动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问的设计满足了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与教师互动性较强。

7、幼儿园大班社会《爱发脾气的菲菲》关于情绪公开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原因,围绕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知道坏脾气给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了解些有效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3、知道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体验与朋友和睦相处的乐趣。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原因,围绕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知道坏脾气给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了解些有效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活动准备:

  1、《爱发牌气的菲菲》PPT

  2、优美的轻音乐、重庆公交坠江事故视频

  3、气球、手机、耳机、话筒、枕头装三个框子,每个框子五件物品。

  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边唱歌边进入教室,感受快乐的情绪体验。

  教师做记者采访幼儿心情,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导入活动。

  2、教师利用 PPT 分段讲述故事《爱发牌气的菲菲》,帮助幼儿理解坏牌气的不良影响。

  (1)讲述故事第一段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发牌气”,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受发牌气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2)讲述故事第二段,建议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菲菲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她生气以后做了什么?如果菲菲为了这件事

  一直不停地发牌气会有什么后果?

  b.播放重庆公交坠江视频,讨论发脾气可能会有的后果。

  c.你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帮助菲菲赶走坏牌气?

  (3)讲述故事第三段,讨论:我们怎样使自己不生气。帮助幼儿找到唱

  歌、跳舞、做游戏、读书、想快乐的事等方法。使幼儿的心情好起来。

  3.引导幼儿分组体验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学会合理宜泄

  a.说一说:平时都有哪些事情会让你发牌气?

  b.唱一唱:如果感到生气你就跺脚。体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

  c.听一听:放新的音乐。放松心情。

  d.吹气球:引导物儿想象把所有不开心都吹进气球,然后踩爆它或者撤掉里面的气。

  e.打枕头:手打枕头,进行适当宣泄。

  引导幼儿分组尝试不同的方法。感受合理宣泄情结后带来的好心情

  4、音乐游戏。“碰一碰”。在和好朋友一起游戏过程中体验快乐的情绪,知道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

8、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菲菲生气了》反思

  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知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学会自我调节。教学难点:围绕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菲菲生气了》,此课是一节绘本阅读,需要PPT。

  教学目标:

  1、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知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学会自我调节。

  2、围绕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知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学会自我调节。

  教学难点:围绕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菲菲生气了的ppt

  教学课时:1课时(30分钟)

  教学理论依据:

  这个绘本故事是大班主题活动《我自己》的一个谈话活动,故事《菲菲生气了》从孩子们最经常遇到的问题展开故事,一步步展现小姑娘菲菲如何慢慢地平息怒气,又回到家里,避免了与姐姐的正面冲突。故事里有一句关键的话语:"是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给孩子们提示了一个解决问题和平复情绪的方法。

  情绪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门课题,尤其是已经懂事的幼儿常常不知道要如何处理愤怒、生气的情绪,因此出现争吵打闹,而《菲菲生气了》正是一本谈"情绪"相当好的绘本,故事中菲菲的情绪变化过程描写得非常逼真,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给幼儿良好的暗示。透过故事幼儿可以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现,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能尝试自我调节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绘本中画面色彩与故事情节配合得相得益彰,画家在创作这本绘本是是用颜色来表现菲菲的情绪的。菲菲生气时的红色画面,冲出家门时连树林都是红色的,随着她步入树林,怒气渐渐消散,画面颜色演变成橙色、深紫红色、深蓝色,到菲菲坐在大橡树的树干上面对平静的湖水时,整个画面已经是蓝、白、绿的清凉色调。最后,菲菲安静地回到家里时,画面又转为温暖的橙色。

  然而作品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绘本以图为主,文字简单,如果仅仅按照文字进行朗读是没有情境的,在讲故事时许多地方是需要展开的。因此,在教学活动前,按照教学的需要对作品进行一定的改编。

  为了帮助幼儿更清晰的了解菲菲情绪的变化,我们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1、为作品分段,理清思路。

  根据菲菲情绪的变化,可以将作品分为四段:第一段--菲菲为什么会生气(生气的原因);第二段--菲菲生气但听不到别人劝(升起的状态);第三段--菲菲怎么自我调节情绪(让自己从生气到不生气的方法);第四段--菲菲回家(不生气了)。

  2、调整相应情节,改编故事。

  在分段的基础上,对于故事中的一些情节进行了调整。当菲菲生气时,有很多"角色"都在劝慰她,在这些"角色"中,我们保留了大树、小松鼠、小鸟、大石头、小花小草、微风,这些为幼儿所熟悉的"角色"。同时,因为这是一次谈话活动,因此也将一些不必要的情节,如"爬树"等进行了删减,帮助幼儿更清晰的掌握故事的来龙去脉,为谈话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提问:

  1、这个小孩叫"菲菲",你们发现她怎么了?

  2、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她是为了什么事而生气呢?

  (意图:通过观察画面,知道菲菲生气了,引出故事。)

  二、围绕故事线索,展开谈论

  (一)、欣赏故事第一段

  1、出示画面(幼儿观察图片,结合故事内容讨论、讲述)提问:菲菲为了什么事而生气呢?

  2、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姐姐用力夺走了菲菲的大猩猩,菲菲跌倒在地上,菲菲生气了,她踢呀打呀,她叫呀喊呀,她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砸掉,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生气,菲菲是一座就要爆发的火山,她跑了出去……"(过渡到第二段)(意图:通过谈论画面,了解菲菲生气的原因。)

  (二)、讲述故事第二段

  1、师讲述故事第二段,幼儿倾听提问:

  (1)"菲菲跑了出去,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到了森林里。"大树看到生气的菲菲会对她说什么呢?(幼儿回答后用故事语言继续往下说--大树说:"菲菲,你怎么啦?"菲菲理也不理,继续往前跑。)

  (2)小松鼠看到了又会怎么说?(幼儿回答后用故事语言继续往下说--小松鼠说:"菲菲,你怎么啦?"菲菲听也不听,还是继续跑着,直到她再也跑不动了,她靠着大树呜呜的哭了起来。)

  (3)大树和小松鼠都想要关心菲菲,菲菲为什么对他们理也不理呢?(她很生气)

  2、小结:生气的时候是什么也听不进的,菲菲继续跑,继续跑,一直到她跑不动为止,她靠着大树呜呜地哭了起来!

  (意图:通过倾听故事,了解菲菲生气的状态。)

  (三)、讲述故事第三段

  1、出示菲菲不哭的图片,启发幼儿观察。

  设疑:菲菲到底用了什么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呢?

  2、教师讲述故事第三段"咦!……慢慢往家走。"(幼儿安静倾听)提问:

  为什么菲菲刚才很生气,现在不生气了?(引导幼儿说说故事里的内容)(预设提问:其实菲菲在这里已经找到了好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菲菲看到了谁,好像在对菲菲说什么?)

  3、小结:菲菲发现,听听鸟叫、看看美好的事物、安静地休息会就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感觉好多了,于是菲菲慢慢的往家走。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9、幼儿园大班语言《菲菲生气了》优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知道生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现。

  2、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能尝试自我调节情绪。

  3、让幼儿体验发泄情绪后的轻松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6、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7、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PPT、红、黄、蓝即时贴,报纸。

  活动过程:

  一、菲菲怎么了。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女孩,她的名字叫菲菲,,平时非常快乐。可有一天,她非常生气。(教师出示菲菲生气的表情)引导幼儿观看教师表演的菲菲生气的情景表演。瞧,她喘着粗气,胸口一起一伏,眼里好像要冒出火来。

  二、菲菲生气了。

  1、讲故事第一部分。师:你们知道她为什么生气吗?

  (1)菲菲为什么生气?

  (2)菲菲生气时是什么样子的?

  (3)菲菲生气时想做的事情真的做了吗?

  (4)你觉得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为什么?

  2、想一想:用什么颜色表示菲菲非常生气?教.案来自:出示红、黄、蓝三色,请幼儿选择,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三、菲菲伤心了。

  1、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讲到:她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哭了一会儿,插问:

  (1)菲菲为什么哭呀?

  (2)菲菲还像刚才那样生气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3)想一想:环境的变化、伤心——用什么颜色表示?同第一环节。

  四、菲菲不生气了

  1、继续讲故事至结束

  (1)菲菲还生气吗?

  (2)菲菲最后是怎么做的?什么使她不生气了?

  (3)想一想:该用什么颜色表示菲菲此刻的情绪,为什么?

  五、引导幼儿讨论:生气时是怎样做的?

  1、师:你生气时像菲菲那样吗? 是什么事让你那么生气、委屈的?

  2、你觉得经常生气好吗?为什么?生气时怎样做才对身体有好处?你生气的时候会做些什么事情让自己不要生气的?

  3、师小结:人人会生气,生气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不能像菲菲那样想办法不再生气,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排解不良情绪。

  六、发泄不愉快的情绪。

  师:今天,我们把所有不愉快的心情都发泄出来,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张报纸,我们把所有不愉快的心情都发泄到这张报纸上,我们可以撕、可以扔、可以踩,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好不好?

  师:现在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现在我们就去把发泄情绪的方法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好不好?

  活动反思:

  现在每个孩子在家都是小王子、小公主,事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即使是这样如果有不如意的地方,还会大发雷霆。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爱发脾气的习惯,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我们班就有这样的小朋友。

  在幼儿园里各种矛盾都会发生,难免有些幼儿会生气,但是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幼儿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今天我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的就是调节情绪的绘本《菲菲生气了》。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幼儿先猜想菲菲为什么生气,和扉页上的大猩猩有什么关系。幼儿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联想。当欣赏到姐姐把菲菲玩具抢走后,我又让幼儿一起想象并表演菲菲生气的样子,从而体会菲菲当时的心情。在自由阅读部分我让幼儿自主阅读菲菲是如何调节自己情绪部分,然后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会正确调节情绪的方法。

  读完这本绘本后,绘本真的是很神奇也很适合幼儿,它能够从中培养幼儿各种好的行为习惯。就像我们今天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不仅了解了生气的危害还掌握了正确调节情绪的方法,真是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