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走出家的小蚂蚁》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教案《走出家的小蚂蚁》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对蚂蚁的家进一步了解,并将故事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多种绘画材料进行作画,在画面中表现颜色的对比。
3.启发想象力,创造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绘画用的纸,彩色笔,油画棒,彩纸,黑笔,胶水。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1.春天来了小朋友观察过小蚂蚁吗?好玩呀?
2.哦,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蚂蚁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
3.教师讲述故事,小朋友能把这些小蚂蚁的表情画出来吗?
二、幼儿创作
1.请小朋友画一画,想一想,你画的这些小蚂蚁是什么样的表情。画时要注意小蚂蚁们的大小,颜色。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作画,合理安排画面。引导幼儿添画有关景物丰富画面。
三、幼儿作品展示、讲评
1.展示幼儿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议。
2.将幼儿作品展出,鼓励幼儿相互参观,欣赏。
活动建议:
1.蚂蚁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请幼儿在家多观察蚂蚁的生活特点。
2.绘画之前请幼儿说说蚂蚁的特征。
活动反思:
在本次美术课中,我一共投放了四种绘画材料。幼儿在绘画中能够慢慢地学习进行绘画创作,我感觉进行这样的美术教学活动,孩子的先前经验很重要,对美术绘画材料基本都很熟悉。
2、大班教案《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替代的方法进行游戏。
2、熟练运用10以内加减法。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熟练运用10以内加减法
难点:使用替代的方法编写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幼儿用书《猜猜电话号码》、笔、数字代码条等
活动过程:
1、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我们就要毕业了,如果毕业以后要想和好朋友说说话,可以有什么办法呢?”(幼儿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猜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1)、“猜猜老师家里的电话号码吧,我的电话号码藏在这张纸条里呢。”
(出示密码条)“想知道我的电话号码,还得用这些卡片来帮忙呢。”
(2)、观察密码条,尝试用做加减法的方法将密码破译出来
电话号码为:55313820
(3)、观察数字代码,了解代码的作用和替代方法
3、猜猜朋友家的电话号码
“我们也来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变成密码,让别人也来猜猜吧。”
(1)、幼儿制作电话号码密码条
(2)、相互猜猜别人的电话号码
结合幼儿用书《猜猜电话号码》进行
4、收拾整理操作材料
教学反思:
这堂课适合学前班的幼儿,只因他们年龄小,还处在未成年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为了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我设计了本次社会活动——《电话号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真正动起来,使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去记住这些常用电话报急电话,才能使幼儿自己遇到紧急问题时会使用这些号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大班教案《走出家的小蚂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对蚂蚁的家进一步了解,并将故事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多种绘画材料进行作画,在画面中表现颜色的对比。
3.启发想象力,创造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绘画用的纸,彩色笔,油画棒,彩纸,黑笔,胶水。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1.春天来了小朋友观察过小蚂蚁吗?好玩呀?
2.哦,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蚂蚁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
3.教师讲述故事,小朋友能把这些小蚂蚁的表情画出来吗?
二、幼儿创作
1.请小朋友画一画,想一想,你画的这些小蚂蚁是什么样的表情。画时要注意小蚂蚁们的大小,颜色。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作画,合理安排画面。引导幼儿添画有关景物丰富画面。
三、幼儿作品展示、讲评
1.展示幼儿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议。
2.将幼儿作品展出,鼓励幼儿相互参观,欣赏。
活动建议:
1.蚂蚁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请幼儿在家多观察蚂蚁的生活特点。
2.绘画之前请幼儿说说蚂蚁的特征。
活动反思:
在本次美术课中,我一共投放了四种绘画材料。幼儿在绘画中能够慢慢地学习进行绘画创作,我感觉进行这样的美术教学活动,孩子的先前经验很重要,对美术绘画材料基本都很熟悉。
4、大班教案《逃家的小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体会母子间的亲情。
2、初步理解事物的简单配对关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表现力。
3、初步学习运用句式“如果……就……”说话。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学习运用句式“如果……就……”说话。
活动准备
欢快的乐曲;《兔子舞》曲;兔子胸贴;图谱。
活动过程
(一)幼儿贴好小兔胸贴与师随音乐做兔跳动作进场。
1、师:“今天老师请你们来当小兔和兔妈妈,愿意当小兔的小朋友到这边位置坐好,愿意当兔妈妈的小朋友到这边位置坐好。” (幼儿根据自己选的角色分两组入座)。
2、教师讲述故事一次后,告诉幼儿故事题目。
提问:“故事中的小兔想干什么?”(想逃跑)“兔妈妈会怎么做?为什么?”(把它追回来,因为是她的心肝宝贝)
(二)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将图片贴到图谱上。
1、根据故事中的配对关系(如小鲤鱼和捕鱼人),两组自由讨论后,引导幼儿用“如果……就……”的句式讲述。
师:你们都来当小兔、兔妈妈,我也来当兔妈妈吧!”(师加入兔妈妈组)
师:“孩子们,妈妈可要追你们了,你们快商量商量,用好听的话说说你们变什么,赶快动脑筋,快快快哦!”(如小兔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变成小鲤鱼,游得远远的。可请个别说,师出示小鲤鱼图)
师:“兔妈妈们,孩子们变了小鲤鱼,我们变什么呢?”(妈妈商量说:如果你变成小鲤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师出示捕鱼人图)
2、以同样的形式,说出故事中的配对关系中的内容,师将对应图片贴到图谱上。借助图谱完整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3、启发幼儿想象
师:“孩子们,你们还能变出故事中不一样的吗?也能用好听的话来说。”(以同样形式,讲出生活中的配对物,增贴图谱)
(三)角色扮演游戏:用动作表现配对物
师: “让我们把刚才讲的用动作表现出来。听到音乐时,小兔先商量变什么(如小鲤鱼),音乐停,小兔们做出刚才商量好变的东西的动作(如小鲤鱼游);音乐再响起,兔妈妈商量变什么,音乐再停,也做出刚才商量好变的东西的动作(如捕鱼人捕鱼)。大家的动作可以不一样,看看孩子棒还是妈妈棒!”
以同样的形式表演数次。
(四)情感教育
1、师:“今天,我们玩得真高兴呀。让我们先来休息一下吧。”(幼儿坐好)
2、师:“孩子们,为什么妈妈要变这么多东西追小兔呢?”
“你是小兔你会怎么做呢?为什么?”
小结:“孩子们,你们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妈妈是非常爱你们、关心你们。希望你们也能听妈妈的话,做一个听话爱家的乖孩子。”
(五)跳《兔子舞》出活动室
师:“我相信你们都会成为妈妈的好孩子,为妈妈带来欢乐。小兔们,来和妈妈一起跳个兔子舞吧!”
教学反思
《逃家的小兔》讲的是小白兔从家里逃跑,妈妈去把它找回来的故事。故事中小兔如果变成小鲤鱼,妈妈就变成捕鱼人;小兔如果变成小鸟,妈妈就变成蓝天……这个故事内容浅显易懂,其中“如果……就……”句型结构反复出现,符合幼儿期孩子学习、理解与记忆的学习模式。作为一个语言活动,我把目标定为“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母子间的亲情,初步学习运用句式“如果……就……”说话,启发幼儿以同样形式,讲出生活中的配对物。
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学习运用句式“如果……就……”说话,同时角色扮演游戏:用动作表现配对物,听到音乐时,小兔先商量变什么(如小鲤鱼),音乐停,小兔们做出刚才商量好变的东西的动作(如小鲤鱼游);音乐再响起,兔妈妈商量变什么,音乐再停,也做出刚才商量好变的东西的动作(如捕鱼人捕鱼动作)。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大胆地发言,学习的兴致较高。不足之处在于孩子们动起来时,挤在一块儿,甚至有的孩子被挤倒了很危险。下次上课要把孩子们组织好,告诉他们不能挤在一块儿,注意安全。总之,整个活动效果较好。
5、大班数学教案《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替代的方法进行游戏。
2、熟练运用10以内加减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熟练运用10以内加减法
难点:使用替代的方法编写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幼儿用书《猜猜电话号码》、笔、数字代码条等
活动过程:
1、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我们就要毕业了,如果毕业以后要想和好朋友说说话,可以有什么办法呢?”(幼儿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猜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1)、“猜猜老师家里的电话号码吧,我的电话号码藏在这张纸条里呢。”
(出示密码条)“想知道我的电话号码,还得用这些卡片来帮忙呢。”
(2)、观察密码条,尝试用做加减法的方法将密码破译出来
电话号码为:55313820
(3)、观察数字代码,了解代码的作用和替代方法
3、猜猜朋友家的电话号码
“我们也来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变成密码,让别人也来猜猜吧。”
(1)、幼儿制作电话号码密码条
(2)、相互猜猜别人的电话号码
结合幼儿用书《猜猜电话号码》进行
4、收拾整理操作材料
教学反思:
这堂课适合学前班的幼儿,只因他们年龄小,还处在未成年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为了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我设计了本次社会活动——《电话号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真正动起来,使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去记住这些常用电话报急电话,才能使幼儿自己遇到紧急问题时会使用这些号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6、大班美术教案《走出家的小蚂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对蚂蚁的家进一步了解,并将故事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多种绘画材料进行作画,在画面中表现颜色的对比。
3.启发想象力,创造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绘画用的纸,彩色笔,油画棒,彩纸,黑笔,胶水。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1.春天来了小朋友观察过小蚂蚁吗?好玩呀?
2.哦,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蚂蚁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
3.教师讲述故事,小朋友能把这些小蚂蚁的表情画出来吗?
二、幼儿创作
1.请小朋友画一画,想一想,你画的这些小蚂蚁是什么样的表情。画时要注意小蚂蚁们的大小,颜色。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作画,合理安排画面。!.快思.教案网出处!引导幼儿添画有关景物丰富画面。
三、幼儿作品展示、讲评
1.展示幼儿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议。
2.将幼儿作品展出,鼓励幼儿相互参观,欣赏。
活动建议:
1.蚂蚁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请幼儿在家多观察蚂蚁的生活特点。
2.绘画之前请幼儿说说蚂蚁的特征。
活动反思:
在本次美术课中,我一共投放了四种绘画材料。幼儿在绘画中能够慢慢地学习进行绘画创作,我感觉进行这样的美术教学活动,孩子的先前经验很重要,对美术绘画材料基本都很熟悉。
7、大班数学《佩琪家的新年聚会》教案反思
年级:幼儿园大班
教师姓名:陆旭辉
教师简介:
一级教师,本科,获区“教学能手”、市“科技辅导员”等称号。多次在各级各类业务比赛中获奖,其中教学活动获区一等奖。多次进行公开展示活动。40多篇论文、案例获奖和发表。
课程名称 大班数学:佩琪家的新年聚会
课程分析:
幼儿在生活中已经初步具备平均分配的经验,例如:将一块饼干分给两个好朋友吃,这种早期的等分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运用到。大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阶段。如何帮助幼儿建构早期的等分概念很具有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有具体形象性,依赖动作和具体的形象进行感知。在等分的过程中也不例外,幼儿会通过多次操作来体验和感悟。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指南》也指出:幼儿数学教育要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实用和有趣,感知理解数、量以及数量关系。设置一定的情景,幼儿在此情景中通过探索、交流,积累相关经验,并在实际生活中尝试运用等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前期,孩子们对于图形、长度的等分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一定数量的等分经验还不足,通过本此的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多次操作感知一定数量的等分,特别是如何同时等分两个数量。
课程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等分,尝试将一定的数量等分。
2.尝试运用等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3.喜欢等分物体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尝试将一定的数量等分。
活动难点:将两种不同数量的物体同时进行等分。
【评析:以部分、整体的关系为基础的等分早期概念立足于幼儿早期日常的生活经验。在分配食物的问题情景中幼儿积极思考、探索等分的方法。将两种不同数量的物体同时进行等分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将数量进行二等分是幼儿最初也是最容易的感知,从二等分契入,逐步引导幼儿进行三等分、四等分,活动层层深入。幼儿等分的策略是约估、分完后看是否正确,若不等分,再调整,进行重新分配。或者是考虑有几个人就分成几份,但是不考虑是否每个人分到的数量是否一样。特别是在同时等分两种不同数量的食物的时候幼儿觉得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幼儿多次多次尝试,在操作、交流、分享的过程中逐步感知等分的方法。】
课程准备:
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等分图形、长度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
(2)每组提供:操作板(左侧为有粘性的版面,右侧贴有两次操作的记录单表格)、朋友标记(在白色瓶盖反面画有笑脸标志)、各类食物(蛋卷、巧克力糖、玉米糖)、笔等。
课程过程:
一、情景导入:分蛋糕,初步感知等分。
1.学习用不同方法把数量6分成两份。
提问:要过新年啦,佩琪的妈妈做了6块蛋糕。要分给佩琪和乔治两个人吃,你们觉得可以怎样分呢?
小结:原来6块蛋糕分给两个人吃,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方法。
2.初步感知等分
师:那佩琪妈妈是怎么分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妈妈给佩琪和乔治每人分了3块蛋糕,每人分得一样多。
【评析:选用小猪佩琪等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形象。根据情节发展在电子白板上逐步呈现画面,结合声效,引起幼儿关注。幼儿积极说出6块蛋糕的不同分法。特别是电子白板上的图标更能帮助幼儿理解6的分合。最后呈现的佩琪和乔治各分3块蛋糕的图片加深了幼儿对于6的等分的印象,为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在分蛋卷的操作中学习等分数量6。
1.师:瞧,佩琪妈妈用烤箱还做了什么新年大餐呢?妈妈做了几个蛋卷?(6个)
佩奇:“妈妈,蛋卷好香啊。我要邀请我的好朋友们来我家分享。”
妈妈:“6个蛋卷要分给好朋友吃,每个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幼儿约估好朋友的数量,根据幼儿的回答利用白板软件中的蒙层功能即时呈现幼儿的答案。幼儿通过目测有一个初步的等分感知。】
2.请一名幼儿上前尝试分蛋卷。
师:谁愿意上来试一试?要分得一样多哦!(小结分蛋卷情况并作记录)
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等分数量6。
师:小朋友们,除了刚才的方法,你们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呢?请你试一试,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一会儿和大家分享。
【评析:在此环节中教师出示了6根蛋卷,引导幼儿先目测、估算好朋友的数量,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打开克隆模式拖动相应数量的好朋友标志到操作底版上,教师的拖动也是暗示电子白板触控笔的使用方法。之后为增加互动性,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并请他上前拖动蛋卷到好朋友标志下方,并请幼儿上前使用白板上的书写功能写出相应的数字。通过这样的过程向其余幼儿演示了接下来在桌面上进行操作的方法。如何分蛋卷不是教师单一的示范演示,而是通过和幼儿的共同探讨共同进行演示。通过此环节的演示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思维方法,并为后面的操作进行了指导。】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和思考,在反复探索中发现6的等分。在表格相应的方框中进行记录。(教师点击插入的结束铃声,提醒幼儿操作结束时间到。)
【评析:在操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会先从筐子里拿出6根蛋卷,然后在操作板上摆放好朋友标志。孩子们将6根蛋卷平均分配给了6人、或3人、或2人。在多次摆弄的过程中体验到如何进行6的等分,正确率较高。】
4.交流、分享。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你在操作中有什么困难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帮助幼儿提炼思维方法。)
小结:原来6个蛋卷分给好朋友吃有3种分法:6个蛋卷分给2个人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3个蛋卷;6个蛋卷分给3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2个蛋卷;6个蛋卷分给6个人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1个蛋卷。
师:最后佩琪请来了几个好朋友来参加新年聚会呢?好朋友们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呀!
【评析:操作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中,孩子们能积极表述自己的等分结果。个别幼儿在等分蛋卷的过程中一开始自己经过约估、摆弄、发现错误及时调整、最后成功,遇到问题的幼儿也积极分享自己解决困难的过程,为孩子们如何解决问题提供了策略。后面的好朋友们一起跳舞的动画声效更是增加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在分巧克力糖和玉米糖的操作中学习同时等分数量8和4。
1.乔治要邀请朋友来作客,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妈妈说:“乔治,8颗巧克力和4颗玉米糖要同时分给好朋友吃,每个好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
【评析:在白板上根据幼儿回答即时呈现配合声效的数字8和4,帮助幼儿在后面的操作中拿取正确数量的巧克力糖和玉米糖。】
2.提出操作要求:8颗巧克力和4块玉米糖,每个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一会儿去试一试,并作好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每个好朋友都要吃到巧克力和玉米糖,而且大家吃的东西数量要一样多。(点击插入的结束铃声,提醒幼儿操作结束时间到。)
【评析:在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幼儿一开始就能从筐子里拿出数量正确的巧克力糖和玉米糖,个别幼儿一开始会拿错巧克力糖的数量。有的幼儿在等分的过程中摆好好朋友标志,然后一个一个逐步对应进行摆放,看是否等分。发现食物数量不够或者多余会再次进行调整,在多次操作中发现分法。】
4.交流、分享
师:你是怎么做的?一样多吗?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你在操作中有什么困难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帮助幼儿提炼思维方法。)
小结:原来8颗巧克力糖和4颗玉米糖同时分给好朋友吃有2种分法呢,可以分给2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4颗巧克力糖和2颗玉米糖;或者分给4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2颗巧克力糖和1颗玉米糖。
师:好朋友们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呀!
【评析:同时等分8颗巧克力糖和4颗玉米糖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幼儿通过操作发现了可以分给2个或者4个好朋友。操作后的交流分享环节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幼儿提炼、总结等分结果,不同答案的幼儿上前讲解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用蒙层功能及时呈现幼儿的分法,有助于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白板上书写出相应的数量会觉得很自豪,体验成功感。幼儿的等分结果配合图片呈现在电子白板上,帮助幼儿在头脑中逐步建构认知图式。电子白板上等分结果的表格是孩子们通过操作、讨论、记录而呈现出来的,教师的策略在于给幼儿提供情景化的场景课件,创设讨论的氛围,通过巧妙的提问起幼儿思考。后面的好朋友们一起跳舞的动画声效更是增加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成功感。】
四、延伸活动:
1.小猪佩琪和乔治下次还要再请朋友们来聚会,这一次,妈妈准备了一篮子食物,你们看看有什么?他们分别有多少个?
2.佩琪妈妈说:“10个甜甜圈、8个苹果、4罐牛奶要分给好朋友吃,每个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
3.小朋友们,等会你们回到教室再去帮佩琪想想办法,看看他们应该请几个朋友呢?
【评析:此环节是延伸环节,根据幼儿回答逐步出示食物图片以及相应的数量,并配以声效,如何将10个甜甜圈、8个苹果、4罐牛奶同时等分呢,激发幼儿思考的与欲望。】
课程反思:
一、联系生活、选材新颖
如何分发食物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围绕等分这样的早期分数概念开展此活动,选材新颖。
二、情境呈现、激发兴趣
充分利用佩琪家准备新年大餐的课件营造解决等分食物的问题情境,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注重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提供支持性环境,师幼之间是平等的、相互探讨的地位。
三、媒体支持、深入探究
本次数学活动依据佩琪家新年聚会的情景,各个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初步感知等分、等分6、同时进行等分8和4。层层递进、环环深入,将自己的操作结果呈现在记录单上,帮助小猪佩琪和乔治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不仅发展了幼儿早期分数概念,还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等。
现在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分享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加强互动、尊重个体
特别是课件的使用增加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数学认知。在整个活动中,不仅有师幼之间的互动,也有幼儿之间的互动。大部分幼儿非常乐意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表述出来,个别一开始没有操作正确的幼儿也会在同伴、老师的提示下调整正确。
幼儿发展水平不一样,学习风格也有差异,教师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例如:可以让幼儿摆出一种或者更多种分法。有的先估算出好朋友数量,然后再摆食物。有的幼儿先漫无目的地摆弄食物和瓶盖,然后再平均分配。教师对于幼儿的等分方法都给予鼓励的态度,如果幼儿操作有误差也是启发式地引导和鼓励继续探索。
8、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小兔家的窗》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自主观察画面,较完整、连贯地讲述小兔用冰块做的窗户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丰富相应的词语。
2、能有序地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3、能安静地倾听同伴的发言,并积极思考。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重点】能够自己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了解看图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小兔手偶一个;
2、PPT:《小兔家的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兔手偶,引发幼儿兴趣。
1、师(模仿小兔的语气):小朋友,你们好!见到你们真高兴!可是我遇到了一个难题还没解决,我真着急啊!
2、师:小兔的难题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小兔家的窗》。
二、教师同时出示四幅图,引发幼儿观察,并尝试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1、教师提问,让幼儿明确看图的方法与要求。
师:这张挂图上有四幅图,我们应该怎么看?看图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仔细看看图上有什么、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等)
2、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大胆得进行想象、讲述和补充同伴的发言。
师: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图片,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性的提问。
师:(出示图1)图上有谁?小兔用什么盖了一间房子?房子缺什么?图上是什么季节?冬天到了,小兔住在房子里觉得怎么样?她会怎么想呢?
4、师:(出示图2)小兔走到哪里?看到了什么?她搬来了什么?当什么用呢?装上了窗户,(快思 )小兔住在屋里感觉怎么样呢?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较完整、连贯的讲述,注意丰富相应的词语,如“大雪飘呀飘,大风吹呀吹、冻得直发抖”等。
5、幼儿自由结伴,练习较完整、连贯地讲述图片内容。
6、师:春天来了,天气怎么样了?小兔家的窗会怎么样呢?
三、继续观察最后一幅,引导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1、师:(出示图34)这两幅图上有什么?发生了什么?说说看。
2、鼓励个别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其他幼儿补充。
3、师:春天来了,小兔家的窗怎么样了?谁来了?他会对小兔说些什么?
四、引导幼儿完整、连贯的讲述四幅图的内容。
1、师:我们能不能将这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呢?
2、师:现在你们知道小兔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吗?
3、师:除了熊猫的方法,小兔还可以用什么做窗户呢?(引发幼儿讨论与想象,拓展幼儿的经验)
【活动延伸】
师:看看我们教室里的窗户是用什么做成的?那为什么不用小朋友刚说的砖头、木头等呢?(引导幼儿了解玻璃是透光、牢固的)
附故事:小兔家的窗
小兔用大萝卜盖了一间房,可窗户还没有装好,它就住在里面了。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大雪飘呀飘,大风吹呀吹,吹进了小兔的屋子里,小兔冷得发抖。它看看窗户说:“我得找样东西来挡挡风。”
它走到小河边,看到小河结冰了,就搬了一块冰,挡在窗框上。冰挡住了风雪,小兔真高兴。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兔从外面回来,看见窗户上的冰不见了,地上有一滩水。小兔急得哭了。
熊猫走来,指着地上的水,告诉小兔:“春天,天气暖和,冰就融化成了水,你快去找块玻璃装在窗框上吧!”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