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7的分解与组成》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7的分解与组成》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数学教案《7的分解与组成》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7的分解与组成》反思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学习了数字2—6的分解,知道数字如何分解,但是对其内在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也存在个别学生不会对数字进行分解,不会动手操作的现象。而且幼儿对分解数字这一活动好像不是很感兴趣。电视频道一直在播放《喜羊羊与灰太郎》,幼儿在平时都会谈论这部动画片的剧情。在他们为此争得不可开交时,我突然有个想法,为什么不按他们喜欢的羊羊不同,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羊羊队呢?看看究竟是哪只羊羊最棒?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字分解的兴趣。这样,在活动中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也有利于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

  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

  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

  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

  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

  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

  3、幼儿汇报

  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4、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从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入手,根据幼儿喜好把本班幼儿分成了六组。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中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不但有利于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萌发幼儿的竞争意识。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一位幼儿都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说的说,分的分,写的写,真正做到了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游戏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字7的合成过程。

2、大班数学教案《7的分解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 课件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

  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

  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

  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

  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

  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

  3.幼儿汇报

  4.教师小结。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教师课件演示7的分解和组成,并发现规律。

  四、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五、延伸 :

  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3、大班数学教案《7的分解与组成》含反思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学习了数字2—6的分解,知道数字如何分解,但是对其内在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也存在个别学生不会对数字进行分解,不会动手操作的现象。而且幼儿对分解数字这一活动好像不是很感兴趣。电视频道一直在播放《喜羊羊与灰太郎》,幼儿在平时都会谈论这部动画片的剧情。在他们为此争得不可开交时,我突然有个想法,为什么不按他们喜欢的羊羊不同,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羊羊队呢?看看究竟是哪只羊羊最棒?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字分解的兴趣。这样,在活动中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也有利于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

  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

  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

  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

  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

  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

  3、幼儿汇报

  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4、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从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入手,根据幼儿喜好把本班幼儿分成了六组。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中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不但有利于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萌发幼儿的竞争意识。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一位幼儿都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说的说,分的分,写的写,真正做到了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游戏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字7的合成过程。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7的分解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7的分解组成。

  2、进一步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3个猴子图片、桃子(磁性教具)、桃胡、盘子、彩笔、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说小猴荡秋千的手指游戏,

  教师:好了,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张老师,刚才我们说的手指游戏的名字是什么?(小猴荡秋千)嗯,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猴子都在一起玩,可是渐渐地一起玩的小猴越来越少,最后一个都没有了,它们都去哪了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想)。张老师也不知道,不过小猴的妈妈知道,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好不好?

  二、基本活动

  1、教师出示小猴图片,

  教师:这位猴妈妈有两个猴宝宝,月月和星星,今天它给两个猴宝宝摘了7个桃子回来,叫小猴回来吃桃子,(哦?原来啊,小猴都回来吃桃子去了),吃完桃子,小猴想拿着这7个桃胡去玩,可是猴妈妈不知道该怎么给两个猴宝宝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好不好?

  2、幼儿操作,

  教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七个桃胡,想想如果你是猴妈妈,你要把这7个桃胡给两个小猴分完,该怎么分?(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分好的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来,张老师就知道你分好了,我们看看谁在分的时候又安静又快,现在请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去动手分。

  3、教师提问:

  教师:分好的小朋友面向老师坐端正,我看看有多少小朋友分好了,嗯,咱们晶晶班的小朋友都很棒,所有的小朋友都分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把你分的结果告诉老师,(幼儿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记录下幼儿说的结果,)

  4、教师:好了,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分法,你看猴妈妈多开心啊,她想,有这么多分法,以后我就不愁给宝宝分桃胡的事了,可是,我一时记不住这么多方法,你们能记住吗?(能)

  好,张老师就来考考我们小朋友,(当老师说给月月分几个,你们不说话,转过身用手里的桃胡告诉老师你的答案,比如,当我给月月分一个的时候,星星就分六个,你们就把桃胡分成一和六两组,分好的小朋友就立刻转过身来坐端正,老师就知道你分好了,明白了吗?) 好了,现在我看看谁分的又对又快,给月月分两个、月月分四个、月月分五个。。。

  5、恩,我们班小朋友都特别聪明,可以又快又准确的给小猴子分桃胡。可是,猴妈妈没有记住,我们一起来帮她找个更好的记忆办法,好不好?(好),那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两只小猴分到的桃胡数有什么特点,先看左边(也就是小猴月月这边),你发现了什么?(从上往下数,数字逐渐增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依次大一,)这种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递增,再看看右边(也就是小猴星星这边),你发现了什么?(从上往下数,数字逐渐变小,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依次小一),这样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递减。

  6、知道了什么叫递增和递减,我们现在一起来跟老师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老师说,小朋友,我问你,七可以分成几和几,请小朋友们按照递增的顺序从一开始回答,说,张老师,我告诉你,七可以分成一和六,依次往下进行,明白了吗?

  7、小朋友们帮助猴妈妈解决了难题,你看猴妈妈多开心啊,你们开心吗?

  三、巩固练习

  1、既然咱们班小朋友这么厉害,那张老师倒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现在小朋友的桌子上老师每人都准备了一份题,和刚才玩桃胡一样,请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每人拿一份题,一人一只彩笔,做完之后立刻转过身来,老师就知道你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2、教师讲评幼儿作品。

  四、结束活动

  今天晶晶班的小朋友表现这么棒,张老师想奖励一下我们班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老师会奖励什么呢?那就请小朋友们排好队到院子里去看看吧。

  活动反思: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5、大班数学教案《7的组成和分解》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6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7的分解组成,掌握7的6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7的6种分法

  2、总结归纳7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7的分解式)、7个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式)、每人7个小批每个苹果卡片、铅笔、橡皮、1—6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秋天来了,树上的平果熟了,树妈妈要把苹果送给两只小猴子。出示挂图、苹果树、7个苹果

  问:树妈妈要把它送给小猴子,怎样分呢?

  2、出示大挂图引出“7的分解组成”

  师:把苹果分到小猴家里,一共有几各苹果(和幼儿一同点数共7只)出示“7的数字卡。

  师:7个苹果怎样分,树妈妈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将7个小苹果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7”的6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7”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7个苹果的分法,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苹果的数量,(.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并记录下分的结果,“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 4、4和3、5和2.6和1

  (2)、幼儿观察“7”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7”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7”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

  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6)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字和在一起是“7”的幼儿做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6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本次活动以尝试分苹果,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7的分解组成,掌握7的6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苹果进行,。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分苹果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7”的6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7”的6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7”,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分苹果,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苹果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7”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7”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7”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分苹果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7”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6、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7的分解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索7的分成,并记录。

  2、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ppt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7的6种分法

  2、总结归纳7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拍手游戏,复习6的分解。

  (2)学习7的组成。

  ①引导幼儿花园中花朵的总数,并将花朵分成两份,鼓励幼儿尝试多种分法。每当幼儿说出一种分法,教师就记录下来,直至幼儿讲完所有的分法。

  ②让幼儿数一数共有几种分法,想一想,如何能记得又快又好。幼儿想办法,师幼共同商量并有序地进行排序,就不易错漏。

  ③带领幼儿找一找前后数字的排列关系,通过观察感知并发现前后数字变化的规律:前面的数字逐渐变大,而后面的数字却由大变小。

  2、操作活动。

  幼儿动手操作

  3、巩固练习,拍手游戏7的分解。

  活动延伸:

  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6)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字和在一起是“7”的幼儿做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6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本次活动以尝试分苹果,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7的分解组成,掌握7的6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活动在游戏《拍拍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7、大班数学活动《7的分解与组成》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学习了数字2—6的分解,知道数字如何分解,但是对其内在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也存在个别学生不会对数字进行分解,不会动手操作的现象。而且幼儿对分解数字这一活动好像不是很感兴趣。电视频道一直在播放《喜羊羊与灰太郎》,幼儿在平时都会谈论这部动画片的剧情。在他们为此争得不可开交时,我突然有个想法,为什么不按他们喜欢的羊羊不同,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羊羊队呢?看看究竟是哪只羊羊最棒?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字分解的兴趣。这样,在活动中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也有利于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

  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

  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

  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

  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

  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

  3、幼儿汇报

  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4、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从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入手,根据幼儿喜好把本班幼儿分成了六组。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中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不但有利于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萌发幼儿的竞争意识。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一位幼儿都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说的说,分的分,写的写,真正做到了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游戏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字7的合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