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杀鸡宰鸭》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音乐教案《杀鸡宰鸭》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杀鸡宰鸭》。
2、能根据歌词创编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吃鸡(鸭)等动作。
3、体验生活中热情招待客人的快乐情感。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熟悉歌词。
2、教师事先让幼儿观察捉鸡(鸭)、杀鸡(鸭)的过程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3、鼓励幼儿在爸爸妈妈杀鸡(鸭)时做他们的小帮手。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用挂历纸制作厨师帽。
5、炖鸡汤和红烧鸭的实物,歌曲录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厨师,导入活动
1、我是个厨师,今天我给大家做了两道好吃的菜,你们想知道是什么菜吗?让我来唱给你们听。
2、教师范唱一遍歌曲,在歌曲的结尾出出示两道菜(炖鸡汤和红烧鸭)
(评:教师在开头以厨师的身份导入,让幼儿进入“厨师做菜”的情景,使幼儿在开头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有利于活动的更深层的开展。)
二、幼儿学唱歌曲
1、厨师做的是什么菜?(炖鸡汤、红烧鸭)要做出这两道香喷喷的菜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拔毛)
2、幼儿与教师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说歌词。
3、幼儿学唱歌曲
(1)放慢速度,让幼儿试着在音乐的伴奏下填词歌唱。
(评:在没有范唱的情况下,让幼儿尝试填词主动学唱,是基于幼儿对歌词曲调比较熟悉)
(2)请幼儿用清晰快乐的歌声表现接待客人时的愉快情感。
三、幼儿创编歌表演动作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拔鸡(鸭)毛、吃鸡(鸭)的先后过程。
“在做这道菜地之前,我们先要学会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等准备工作,你看这些动作应该怎样做呢?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歌词?为什么?你喜欢这句歌词配上哪个动作?
3、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双手按|× ×× × ××|的节奏轮流做 拔毛的动作。请一些创编的较好的幼儿做示范表演。
4、启发幼儿为第12小节创编各种表示高兴的动作。(高兴得跳起来、跳起了舞)
5、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共同讨论逐句创编1--12小节的歌表演动作。
四、幼儿完整歌表演
1、幼儿随音乐完整表演
2、幼儿戴上自制的厨师帽完整的表演一遍,要求幼儿按乐句做动作。
3、请幼儿找一个伙伴合着音乐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动作,对一些创编的较好的幼儿给予肯定。
活动延伸:教师与幼儿一起用鸡毛和鸭毛做成漂亮的毽子。
歌表演部分动作提示:
1小节:找鸡(鸭)。
2小节:抓鸡(鸭) 。
3---4小节:每拍做一下杀鸡(鸭)的动作。
5---6小节:双手按|× ×× × ××|的节奏轮流做拔毛的动作。
7小节:把鸡(鸭)放进锅。
8小节:盖上锅盖。
9小节:打开锅盖。
10小节:闻香味。
11小节:吃鸡 (鸭)。
12小节:作出表示满足,高兴的动作。
教学反思:
组织一个音乐活动,教师要先熟悉歌词内容,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设计活动过程。因此我觉得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为了让幼儿了解这些知识,我首先要跟他们讲述找鸡、抓鸡、杀鸡的过程,然后让他们逐句创编动作,动作与音乐的配合也要做到紧密。动作分为坐在位置上的动作和站立时的舞蹈动作。先让孩子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边唱边做动作,学会后就站着和老师一起舞蹈。
我之所以这样调整,是因为通过讲述找鸡、抓鸡、杀鸡的过程,了解这一生活经验,然后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活动感受兴趣。
2、大班教案《杀鸡宰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杀鸡宰鸭》。
2、能根据歌词创编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吃鸡(鸭)等动作。
3、体验生活中热情招待客人的快乐情感。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熟悉歌词。
2、教师事先让幼儿观察捉鸡(鸭)、杀鸡(鸭)的过程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3、鼓励幼儿在爸爸妈妈杀鸡(鸭)时做他们的小帮手。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用挂历纸制作厨师帽。
5、炖鸡汤和红烧鸭的实物,歌曲录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厨师,导入活动
1、我是个厨师,今天我给大家做了两道好吃的菜,你们想知道是什么菜吗?让我来唱给你们听。
2、教师范唱一遍歌曲,在歌曲的结尾出出示两道菜(炖鸡汤和红烧鸭)
(评:教师在开头以厨师的身份导入,让幼儿进入“厨师做菜”的情景,使幼儿在开头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有利于活动的更深层的开展。)
二、幼儿学唱歌曲
1、厨师做的是什么菜?(炖鸡汤、红烧鸭)要做出这两道香喷喷的菜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拔毛)
(评:在这一环节教师巧妙的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结合起来,)
2、幼儿与教师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说歌词。
(评:在这里出现音乐是为了让幼儿在熟悉歌词的同时感受的歌曲旋律,为下一环节的填词歌唱打下基础。)
3、幼儿学唱歌曲
(1)放慢速度,让幼儿试着在音乐的伴奏下填词歌唱。
(评:在没有范唱的情况下,让幼儿尝试填词主动学唱,是基于幼儿对歌词曲调比较熟悉)
(2)请幼儿用清晰快乐的歌声表现接待客人时的愉快情感。
三、幼儿创编歌表演动作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拔鸡(鸭)毛、吃鸡(鸭)的先后过程。
“在做这道菜地之前,我们先要学会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等准备工作,你看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歌词?为什么?你喜欢这句歌词配上哪个动作?
3、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双手按|× ×× × ××|的节奏轮流做 拔毛的动作。请一些创编的较好的幼儿做示范表演。
4、启发幼儿为第12小节创编各种表示高兴的动作。(高兴得跳起来、跳起了舞
5、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共同讨论逐句创编1--12小节的歌表演动作。
(评:这一环节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创编拔毛时“横拔”、“竖拔”、“两只手轮流拔”等都是幼儿的创意。)
四、幼儿完整歌表演
1、幼儿随音乐完整表演
2、幼儿戴上自制的厨师帽完整的表演一遍,要求幼儿按乐句做动作。
(评:这里让幼儿体验一下厨师做好一道菜时的成就感)
3、请幼儿找一个伙伴合着音乐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动作,对一些创编的较好的幼儿给予肯定。
活动延伸:
教师与幼儿一起用鸡毛和鸭毛做成漂亮的毽子。
歌表演部分动作提示:
1小节:找鸡(鸭)。
2小节:抓鸡(鸭) 。
3---4小节:每拍做一下杀鸡(鸭)的动作。
5---6小节:双手按|× ×× × ××|的节奏轮流做拔毛的动作。
7小节:把鸡(鸭)放进锅。
8小节:盖上锅盖。
9小节:打开锅盖。
10小节:闻香味。
11小节:吃鸡 (鸭)。
12小节:作出表示满足,高兴的动作。
活动反思:
组织一个音乐活动,教师要先熟悉歌词内容,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设计活动过程。因此我觉得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为了让幼儿了解这些知识,我首先要跟他们讲述找鸡、抓鸡、杀鸡的过程,然后让他们逐句创编动作,动作与音乐的配合也要做到紧密。动作分为坐在位置上的动作和站立时的舞蹈动作。先让孩子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边唱边做动作,学会后就站着和老师一起舞蹈。
我之所以这样调整,是因为通过讲述找鸡、抓鸡、杀鸡的过程,了解这一生活经验,然后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活动感受兴趣。
3、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杀鸡宰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律动,随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捉鸡烧菜的过程。
2、在教师小幅度动作的提示下记忆动作,积累学习动作的策略。
3、与同伴共享动作表演的空间。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学会唱歌曲《杀鸡宰鸭》。
2、可事先让幼儿观察家长烧菜的过程,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以便在活动中提取动作元素。
活动过程:
1、幼儿复习歌曲《杀鸡宰鸭》。
(1)教师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创编动作表演的欲望。
师:上次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歌里唱了一件什么事情?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唱一唱。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每小节的动作。
(1)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讨论出创编动作的元素。
师:客人来了,我们请客人吃鸡,要做什么准备呢?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了解烧好"鸡汤"要做的活动准备。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动作元素创编动作。
师:加入你面前有一只鸡,你怎样才能捉住它?烧鸡汤之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怎么把鸡放进锅里?怎么盖上锅盖、打开锅盖、闻香味?你们尝一尝自己烧出来的鸡汤味道怎么样?
3、教师和幼儿共同随音乐做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记不住动作时怎么办?(帮助幼儿回忆曾经学过的记忆策略。)
师:你有什么帮助自己记忆动作的好办法?
(2)教师提醒幼儿在律动中尝试使用"看老师动作提示"这一策略。
师:记不住动作时,可以看看老师的动作(模仿做)。
4、教师逐渐减小提示幼儿的动作幅度,鼓励幼儿尝试自己做动作。
师:老师只做少少的动作,你们尽量自己做,实在需要帮助时,再看老师的动作提示。
5、教师请幼儿随音乐有感情地独立表演。
(1)教师鼓励全体幼儿在没有动作提示的情况下,独立地表演动作。
师:这次老师不做示范动作,你们自己会做吗?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表演得更好?(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投入表演。)
教学反思:
组织一个音乐活动,教师要先熟悉歌词内容,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设计活动过程。因此我觉得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为了让幼儿了解这些知识,我首先要跟他们讲述找鸡、抓鸡、杀鸡的过程,然后让他们逐句创编动作,动作与音乐的配合也要做到紧密。动作分为坐在位置上的动作和站立时的舞蹈动作。先让孩子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边唱边做动作,学会后就站着和老师一起舞蹈。
我之所以这样调整,是因为通过讲述找鸡、抓鸡、杀鸡的过程,了解这一生活经验,然后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活动感受兴趣。
4、大班音乐教案《迷路的小花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理解歌曲的内容与所表达的情绪。
2、尝试用表情(神态)、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忧伤和愉快的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歌曲的内容与所表达的情绪。
2、难点:用表情、动作表现歌曲的忧伤和愉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挂图两幅。
活动过程:
1、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导入,调动幼儿情绪。
2、欣赏歌曲第一段,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你听到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小花鸭迷路了,哭着找妈妈)小花鸭在什么地方叫妈妈呢?(池塘边、柳树下)小花鸭是怎样哭着叫妈妈的呢?(嘎嘎嘎、嘎嘎嘎)
出示挂图一,教师总结:池塘边、柳树下,有只迷路的小花鸭,嘎嘎嘎,嘎嘎嘎,哭着叫妈妈。(这个环节的设计采用了反复欣赏歌曲,让孩子在一遍遍的欣赏中熟悉歌曲旋律,认真倾听歌词,在听听、说说中记住歌词,挂图的出示为幼儿展现完整的画面,有助于理解歌词,为学会歌曲打好基础。)
3、提问:小花鸭迷路了,谁能帮助小花鸭找到妈妈呢?怎样帮助小花鸭呢?(幼儿展开想象,进行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唤起幼儿对迷路的小花鸭的同情,激发幼儿积极想办法帮助小花鸭,打开幼儿的思维)
4、欣赏歌曲第二段,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小花鸭迷路了,这时是谁看见了它呢?(小朋友)小朋友是怎样帮助小花鸭的呢?(把小花鸭抱回家送回家)小朋友把小花鸭送回家,高兴的唱起了歌,他是怎样唱歌的呢?(啦啦啦,啦啦啦)
出示挂图二,教师总结:小花鸭迷路了,原来是小朋友看见了,抱起迷路的小花鸭,啦啦啦,啦啦啦,把它送回家。(在多次欣赏中,幼儿熟悉了歌曲的旋律,理解了歌词,形成了完整的叙事情节,为幼儿更好地表现歌曲做好了准备)
5、完整欣赏歌曲,引导幼儿用表情表达乐情绪。
你觉得这首歌有几段(两段)
歌曲的第一段说了什么事情?歌曲第二段说了什么事情呢?
第一段唱小花鸭迷路了,哭着找妈妈,你看到这只小花鸭、听到的哭声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啊?这时脸上的表情又是怎样的呢?
第二段唱小朋友帮助了小花鸭,把它送回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大家高兴会是怎样的表情?(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幼儿如何表现歌曲的情绪,培养幼儿的情绪意识)
6、再次欣赏歌曲,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情绪表现歌曲,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多遍。并尝试用动作进行歌表演并结束活动。(反复的欣赏与感受的目的就是为孩子能够准确表现歌曲的性质与内容,所以,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采取多种形式让幼儿来唱歌曲,表现歌曲,达到教学的目的)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针对部分幼儿虽然喜爱小动物却不爱护小动物,因此,我选取了这节音乐课——《迷路的小花鸭》。在活动设计上,让幼儿反复欣赏、感受音乐,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记住歌词。根据中班幼儿思维形象性的特点,让幼儿在欣赏感受歌曲的同时并通过欣赏与歌曲内容相一致的形象挂图,使幼儿耳闻目见有一个完整的意象。在幼儿对音乐旋律性质、内容的感知基础上,幼儿理解了迷路的小花鸭的心情。当我用“你看到、听到迷路的小花鸭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的语言,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帮助幼儿实现第二个目标,尝试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歌曲,启发幼儿随着音乐做出伤心和高兴的动作、表情,激发幼儿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
5、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杀鸡宰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杀鸡宰鸭》。
2、能根据歌词创编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吃鸡(鸭)等动作。
3、体验生活中热情招待客人的快乐情感。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1、熟悉歌词。
2、教师事先让幼儿观察捉鸡(鸭)、杀鸡(鸭)的过程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3、鼓励幼儿在爸爸妈妈杀鸡(鸭)时做他们的小帮手。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用挂历纸制作厨师帽。
5、炖鸡汤和红烧鸭的实物,歌曲录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厨师,导入活动
1、我是个厨师,今天我给大家做了两道好吃的菜,你们想知道是什么菜吗?让我来唱给你们听。
2、教师范唱一遍歌曲,在歌曲的结尾出出示两道菜(炖鸡汤和红烧鸭)
二、幼儿学唱歌曲
1、厨师做的是什么菜?(炖鸡汤、红烧鸭)要做出这两道香喷喷的菜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拔毛)
2、幼儿与教师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说歌词。
3、幼儿学唱歌曲
(1)放慢速度,让幼儿试着在音乐的伴奏下填词歌唱。
(2)请幼儿用清晰快乐的歌声表现接待客人时的愉快情感。
三、幼儿创编歌表演动作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拔鸡(鸭)毛、吃鸡(鸭)的先后过程。
“在做这道菜地之前,我们先要学会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等准备工作,你看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歌词?为什么?你喜欢这句歌词配上哪个动作?
3、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双手按|××××××|的节奏轮流做拔毛的动作。请一些创编的较好的幼儿做示范表演。
4、启发幼儿为第12小节创编各种表示高兴的动作。(高兴得跳起来、跳起了舞5、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共同讨论逐句创编1--12小节的歌表演动作。
四、幼儿完整歌表演
1、幼儿随音乐完整表演
2、幼儿戴上自制的厨师帽完整的表演一遍,要求幼儿按乐句做动作。
3、请幼儿找一个伙伴合着音乐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动作,对一些创编的较好的幼儿给予肯定。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童谣,歌曲旋律比较简短有情趣,经过修改后的歌词更具情节性简单易学,节奏感也很强,歌词生动的展现了小朋友热情的招待小客人的情景,歌曲中充满了小朋友快乐、活泼的情感。幼儿对这次活动很感兴趣,气氛活跃,他们自始至终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在创编活动中我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与主体性,鼓励他们大胆的表现自己的动作,并选出一些较好的动作进行示范表演,最后,让他们学会选择合适的动作进行表演。当戴上厨师帽进行表演时,个个都成了快乐的小厨师。
6、大班音乐教案反思《迷路的小花鸭》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三段歌词表达的不同情感。
2、体验小花鸭的心理感受,尝试用不同的声音或乐器来表现。
3、产生关心他人的情感,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头饰、铃鼓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儿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发声练习进活动室。
二、引导幼儿依次理解讲述三段歌词内容,体会每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1、出示小花鸭的图片,引题迷路的小花鸭。
2、它在哪里?为什么哭的?依次出示图谱,边指图谱边唱谱嘎嘎嘎,小花鸭真伤心,我们一起来唱唱看。
3、如果你迷路了,怎没办?小花鸭迷路了,谁来帮助它?我们接着听歌曲里是怎么唱的?依次出示图谱(教师清唱第二段)。(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如果是你看见了小花鸭,会怎么做呢?原来你们都是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小花鸭要回家了,可高兴了。也要有精神,把开心唱出来好吗?(全体幼儿唱一次)
4、小花鸭回家了,见到妈 妈会很开心,(出示图片3张)你说妈 妈会怎么说?(教师唱第三段)鸭妈 妈怎么说的?引导幼儿唱一次。
三、引导幼儿完整的唱一次。
1、提醒幼儿要记住第一段迷路的时候和第二段找到家的时候的区别,跟着图谱全体唱。
2、引导幼儿全体边看图谱边做动作。
四、乐器感应。
小花鸭找到了妈妈,我们来开个音乐会庆祝一下好吗?(出示铃鼓,沙锤、瓶子)
幼儿自由选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形成三个声部,根据教师指挥伴随音乐即兴表演。第一段我们用瓶子,手掌指一下第一组,第二段我们用沙锤,第三段铃鼓加进去一起演奏。
五、游戏《帮助小花鸭》
请一个小朋友扮演一只小花鸭,老师扮演大朋友,我们一起去找小花鸭。教师拍手带领幼儿走成圆形,在黑板后找到,我们一起来送它回家
活动延伸:
小朋友帮小花鸭找到了妈 妈,妈 妈可开心了,夸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一起去找找看还有什么人需要我们帮忙的!
活动反思:
《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旋律简单优美,因此我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没有把学唱这首歌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而把培养孩子对小动物的同情心,体会小花鸭找不到妈 妈而伤心难过寂寞的心情,和乐于助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重点难点已经突破了,
1、我在教学中孩子的主体地位的到了充分的发挥。我设计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怎么唱才能把小花鸭伤心难过的心情唱出来呢?小花鸭迷路了怎么办呢?等等。把问题抛给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我只是充当孩子的引导者。
2、为了加深孩子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初次让孩子体验乐器感应,使用打击乐器给了孩子一个演奏的环节,这个环节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表现能力。还能了解孩子对这首歌是否把握,最后的游戏环节点睛了整个活动的中心主题,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这节音乐教学中自己的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尤其是歌词部分一定要记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7、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杀鸡宰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杀鸡宰鸭》。
2、能根据歌词创编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吃鸡(鸭)等动作。
3、体验生活中热情招待客人的快乐情感。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熟悉歌词。
2、教师事先让幼儿观察捉鸡(鸭)、杀鸡(鸭)的过程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3、鼓励幼儿在爸爸妈妈杀鸡(鸭)时做他们的小帮手。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用挂历纸制作厨师帽。
5、炖鸡汤和红烧鸭的实物,歌曲录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厨师,导入活动
1、我是个厨师,今天我给大家做了两道好吃的菜,你们想知道是什么菜吗?让我来唱给你们听。
2、教师范唱一遍歌曲,在歌曲的结尾出出示两道菜(炖鸡汤和红烧鸭)
(评:教师在开头以厨师的身份导入,让幼儿进入“厨师做菜”的情景,使幼儿在开头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有利于活动的更深层的开展。)
二、幼儿学唱歌曲
1、厨师做的是什么菜?(炖鸡汤、红烧鸭)要做出这两道香喷喷的菜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拔毛)
2、幼儿与教师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说歌词。
3、幼儿学唱歌曲
(1)放慢速度,让幼儿试着在音乐的伴奏下填词歌唱。
(评:在没有范唱的情况下,让幼儿尝试填词主动学唱,是基于幼儿对歌词曲调比较熟悉)
(2)请幼儿用清晰快乐的歌声表现接待客人时的愉快情感。
三、幼儿创编歌表演动作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拔鸡(鸭)毛、吃鸡(鸭)的先后过程。
“在做这道菜地之前,我们先要学会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等准备工作,你看这些动作应该怎样做呢?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歌词?为什么?你喜欢这句歌词配上哪个动作?
3、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双手按|× ×× × ××|的节奏轮流做 拔毛的动作。请一些创编的较好的幼儿做示范表演。
4、启发幼儿为第12小节创编各种表示高兴的动作。(高兴得跳起来、跳起了舞)
5、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共同讨论逐句创编1--12小节的歌表演动作。
四、幼儿完整歌表演
1、幼儿随音乐完整表演
2、幼儿戴上自制的厨师帽完整的表演一遍,要求幼儿按乐句做动作。
3、请幼儿找一个伙伴合着音乐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动作,对一些创编的较好的幼儿给予肯定。
活动延伸:教师与幼儿一起用鸡毛和鸭毛做成漂亮的毽子。
歌表演部分动作提示:
1小节:找鸡(鸭)。
2小节:抓鸡(鸭) 。
3---4小节:每拍做一下杀鸡(鸭)的动作。
5---6小节:双手按|× ×× × ××|的节奏轮流做拔毛的动作。
7小节:把鸡(鸭)放进锅。
8小节:盖上锅盖。
9小节:打开锅盖。
10小节:闻香味。
11小节:吃鸡 (鸭)。
12小节:作出表示满足,高兴的动作。
教学反思:
组织一个音乐活动,教师要先熟悉歌词内容,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设计活动过程。因此我觉得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为了让幼儿了解这些知识,我首先要跟他们讲述找鸡、抓鸡、杀鸡的过程,然后让他们逐句创编动作,动作与音乐的配合也要做到紧密。动作分为坐在位置上的动作和站立时的舞蹈动作。先让孩子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边唱边做动作,学会后就站着和老师一起舞蹈。
我之所以这样调整,是因为通过讲述找鸡、抓鸡、杀鸡的过程,了解这一生活经验,然后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活动感受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