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会变魔术的瓶盖》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会变魔术的瓶盖》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美术教案《会变魔术的瓶盖》反思

1、大班美术教案《会变魔术的瓶盖》反思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美工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收集各种废旧物品作为幼儿手工操作的材料或辅助材料,既贴近生活又倡导环保。对于大班幼儿,粘贴瓶盖是简单易做的,而利用瓶盖 “圆”的元素和绘画相结合更是新奇好玩。本次活动,我把绘画和手工相结合,利用瓶盖给幼儿提供一个新颖的平台,发挥想象创作出各种与圆有关联的作品,让孩子们能善用身边的资源,尝试在平面的绘画中呈现立体的元素,体验自己创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根据个人经验,在集体面前清晰地表述出可利用瓶盖制作的有关设想。

  2、利用瓶盖,充分发挥想象创作出美工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不同颜色的瓶子盖若干;双面胶、碎纸小盒人手一份。

  2、自选材料:油性笔、油漆笔、涂改笔若干;各种颜色的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随意交谈。

  ◆ 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见到许许多多的圆形的东西,那谁来告诉老师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讲述,在幼儿边讲述的同时,教师边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出幼儿所描述物品。)

  二、教师出示瓶盖,提问。

  ◆ 这是什么?瓶盖是什么形状?你们看到的瓶盖相对比较大还是小?

  ◆ 你们来说说,小小的瓶盖都像什么圆形的东西?(幼儿自由讲述)

  三、绘画前经验收集。

  ◆ 教师示范粘贴瓶盖、稍局部示范画并讲述画中的故事:我是一个魔术师,我把瓶盖变成了自行车轮子,再变成一辆自行车,开车的是爸爸,坐在后面的是宝宝(教师边讲述边作画),今天是宝宝的生日,爸爸带宝宝正在去公园的路上,路上会看见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示范利用瓶盖的粘贴后画成的故事中的自行车,并在孩子续编的同时再加上不同的背景画面】

  ◆ 教师:我觉得瓶盖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小朋友刚刚说了那么多,如果请你们将瓶盖粘到画纸上,再用你们的魔术手把它画成一幅美丽的画或者是一个好听的故事画面,那你们会利用它画成什么?(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四、幼儿自选材料进行粘贴和绘画。

  ◆ 教师:我相信你们都是很棒的魔术师,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你们的瓶盖魔术画吧!

  ◆ 幼儿作画,教师根据幼儿需要给予帮助。

  ◆ 鼓励幼儿大胆构思并丰富故事画面。

  五、结束、分享。

  ◆ 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故事。

  ← 幼儿作品1【孩子的讲述:我觉得瓶盖可以做成小花朵的花心,然后我就把瓶盖变成了一片花园,还有小蜜蜂和蝴蝶在跳舞呢!】

  ← 幼儿作品2【孩子的讲述:我将瓶盖贴到公主的裙子上,变成了一条五颜六色的裙子,是给她参加舞会的时候穿的,然后还会和王子一起跳舞。】

  ← 幼儿作品3【孩子的讲述:我将瓶盖变成了火车的轮子,在火车上有一个司机在开车,后面还有很多小朋友,火车上还有很多小动物的图片。】

  ← 幼儿作品4【孩子的讲述:我把瓶盖变成了树叶,这是两棵樱桃树,树上还有鸟巢,鸟妈妈要飞去找食物给宝宝吃了,红点点是樱桃,有的樱桃掉到了地上了,因为太熟了。】

  ◆ 教师小结:小朋友今天都当了一回魔术师,将废旧的瓶盖变成了这么漂亮的图画和故事,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废旧物品,只要小朋友们肯动脑筋,废品也能变成宝贝哦!

  ◆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教室里,活动后可以欣赏、分享。

活动反思: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绘画和立体手工都是他们最为经常的操作活动,但平面绘画和立体手工相结合的美工活动开展得比较少。本次活动利用瓶盖和绘画相结合的形式,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在活动中,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就瓶盖进行热烈的讨论,引发出许多构思和想象,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能大胆地设计画面,制作出新奇、独特的美工作品,达到预期的目标。

2、大班音乐教案《会变魔术的绳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尝试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借助绳子大胆想象,能与同伴合作创编歌词。

  3、体验绳子带来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学图谱一套;

  2.幼儿创作图谱若干;

  3.人手一根绳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根绳子,就在你们的椅子底下,请把它拿出来,你们喜欢吗?

  (二)学习歌曲。

  1.简单了解绳子的特征。

  (1)幼儿观察:绳子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长短、粗细、手感等方面观察。

  师:看一看,你手里的绳子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还看到绳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对,绳子细细长长的象什么呀?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那细细长长的绳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呢?

  师:对,摸上去有些粗糙。

  (2)小结:这细细长长的绳子它还会变魔术呢。

  (3)教师简单示范用绳子变出蝴蝶。老师用绳子变出了什么?你们想不想去试一试?鼓励幼儿用绳子去摆一摆,变一变,说一说。

  2.幼儿操作:用绳子变魔术。

  你用绳子变出了什么?教师用图记录幼儿变出的图形,如小鱼、山、池塘等。

  师:你用绳子变出了什么?

  3.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介绍歌曲名字《会变魔术的绳子》。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用绳子变成了这么多的东西,真有趣呀,老师还想把你们变魔术的事情编成一首好听的歌曲。

  (1)教师从幼儿变出的图形中任意选择出两幅图进行歌曲创编活动。

  我把变出的蝴蝶和小鱼编进歌曲里去,歌曲的名字就叫做"会变魔术的绳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示范演唱。如:小小绳子,细细长长,会变魔术,多么神奇。变出蝴蝶多么有趣,变出小鱼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罗。

  4.教师再次示范演唱歌曲。

  师:你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话?

  师:你听到了一句完整的话,你的小耳朵真灵。

  师:你知道什么是阿里啰吗?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是呀,高兴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喊一声:阿里啰。教师带领幼儿学一学阿里啰。

  师: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小小绳子的歌曲。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并结合图谱整理歌词。

  5.结合图谱,集体练唱歌曲。

  (1)教师指图带领幼儿一起演唱。

  (2)提醒幼儿听好音乐节奏,有表情地再次演唱。

  6.尝试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1)师出示波浪线:这是什么符号?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师:你知道波浪线表示什么意思吗?唱的时候应该怎样呢?

  师:你说的很好。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温柔连贯的呢?演唱时速度应该怎样?音量呢?

  师:那就让我们用温柔连贯的声音,用慢一些的速度来唱一唱。教师带领幼儿尝试用温柔连贯的声音演唱"小小绳子,细细长长,会变魔术,多么神奇"这一句。

  师:绳子变出了蝴蝶和小鱼,你们开心吗?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呢?

  (2)师出示曲折线:这是什么符号?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它是曲折线。那表示演唱的速度、音量应该怎样呢?

  师:那就让我们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唱一唱。教师带领幼儿尝试用活泼、欢快的声音练习"变出蝴蝶多么有趣,变出小鱼多么有趣"这一句。

  (3)教师带领幼儿尝试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7.尝试用对唱的方法练唱歌曲。

  师生对唱:教师和幼儿分句对唱

  师:你们想不想和老师合作啊?那老师先唱粉红色部分,你们唱蓝色部分,黄色部分大家一起唱。(交换)

  (三)创编歌曲。

  1.出示幼儿操作图谱和卡片,提出创编要求。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绳子不仅变出了蝴蝶、小鱼,还变出了其他有趣的东西,你们想把你们变出的东西编进歌曲里去吗?

  师(出示幼儿操作图谱和卡片)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小卡片和歌谱,这张歌谱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请你把刚才用绳子变出的东西用简单的线条画在小卡片上,然后插进歌谱,和好朋友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

  3.幼儿合作创编歌曲。

  4.个别小组展示。

  师:他们用绳子变出了什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吧。

  幼:小小绳子,细细长长,会变魔术,多么神奇。变出太阳多么有趣,变出白云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罗。

  师:他们编的歌曲真好听,让我们为他们鼓掌。有谁和他们编的歌曲不一样呢?

  幼:小小绳子,细细长长,会变魔术,多么神奇。变出小蛇多么有趣,变出小树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罗。

  5.师:带着你们的歌谱唱给客人老师听吧。

  (四)结束活动

  师:我们拿着歌谱去唱给楼下的弟弟妹妹听吧。

附内容:《会变魔术的绳子》

  歌词(歌曲旋律同"柳树姑娘")

  小小绳子,细细长长,

  会变魔术,多么神奇。

  变出蝴蝶多么有趣,

  变出小鱼多么有趣。

  多么有趣,啊哩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主要在于鼓励孩子探索绳子的不同玩???,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应该以孩子们自己探索为主,老师灌输为辅。教师展示新玩法的时候也可以让幼儿仔细观察并且以此为基础想出更多的玩法。要突出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幼儿体育学习能力。

3、大班音乐课教案《会变魔术的绳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尝试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借助绳子大胆想象,能与同伴合作创编歌词。

  3、体验绳子带来的乐趣。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学图谱一套;

  2、幼儿创作图谱若干;

  3、人手一根绳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根绳子,就在你们的椅子底下,请把它拿出来,你们喜欢吗?

  (二)学习歌曲。

  1、简单了解绳子的特征。

  (1)幼儿观察:绳子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长短、粗细、手感等方面观察。

  师:看一看,你手里的绳子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还看到绳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对,绳子细细长长的象什么呀?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那细细长长的绳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呢?

  师:对,摸上去有些粗糙。

  (2)(出示图一、二)小结:这细细长长的绳子它还会变魔术呢。

  (3)教师简单示范用绳子变出蝴蝶。老师用绳子变出了什么?你们想不想去试一试?鼓励幼儿用绳子去摆一摆,变一变,说一说。

  2、幼儿操作:用绳子变魔术。

  你用绳子变出了什么?教师用图记录幼儿变出的图形,如小鱼、山、池塘等。

  师:你用绳子变出了什么?

  3、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介绍歌曲名字《会变魔术的绳子》。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用绳子变成了这么多的东西,真有趣呀,老师还想把你们变魔术的事情编成一首好听的歌曲。

  (1)教师从幼儿变出的图形中任意选择出两幅图进行歌曲创编活动。

  (出示图三)我把变出的蝴蝶和小鱼编进歌曲里去,歌曲的名字就叫做"会变魔术的绳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示范演唱。如:小小绳子,细细长长,会变魔术,多么神奇。变出蝴蝶多么有趣,变出小鱼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罗。

  4、教师再次示范演唱歌曲。

  师:你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话?

  师:你听到了一句完整的话,你的小耳朵真灵。

  师:你知道什么是阿里啰吗?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是呀,高兴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喊一声:阿里啰。教师带领幼儿学一学阿里啰。

  师: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小小绳子的歌曲。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并结合图谱整理歌词。

  5、结合图谱,集体练唱歌曲。

  (1)教师指图带领幼儿一起演唱。

  (2)提醒幼儿听好音乐节奏,有表情地再次演唱。

  6、尝试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1)师出示波浪线:这是什么符号?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师:你知道波浪线表示什么意思吗?唱的时候应该怎样呢?

  师:你说的很好。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温柔连贯的呢?演唱时速度应该怎样?音量呢?

  师:那就让我们用温柔连贯的声音,用慢一些的速度来唱一唱。教师带领幼儿尝试用温柔连贯的声音演唱"小小绳子,细细长长,会变魔术,多么神奇"这一句。

  师:绳子变出了蝴蝶和小鱼,你们开心吗?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呢?

  (2)师出示曲折线:这是什么符号?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它是曲折线。那表示演唱的速度、音量应该怎样呢?

  师:那就让我们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唱一唱。教师带领幼儿尝试用活泼、欢快的声音练习"变出蝴蝶多么有趣,变出小鱼多么有趣"这一句。

  (3)教师带领幼儿尝试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7、尝试用对唱的方法练唱歌曲。

  师生对唱:教师和幼儿分句对唱

  师:你们想不想和老师合作啊?那老师先唱粉红色部分,你们唱蓝色部分,黄色部分大家一起唱。(交换)

  (三)创编歌曲。

  1、出示幼儿操作图谱和卡片,提出创编要求。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绳子不仅变出了蝴蝶、小鱼,还变出了其他有趣的东西,你们想把你们变出的东西编进歌曲里去吗?

  师(出示幼儿操作图谱和卡片)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小卡片和歌谱,这张歌谱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请你把刚才用绳子变出的东西用简单的线条画在小卡片上,然后插进歌谱,和好朋友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

  2、幼儿合作创编歌曲。

  3、个别小组展示。

  师:他们用绳子变出了什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吧。

  幼:小小绳子,细细长长,会变魔术,多么神奇。变出太阳多么有趣,变出白云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罗。

  师:他们编的歌曲真好听,让我们为他们鼓掌。有谁和他们编的歌曲不一样呢?

  幼:小小绳子,细细长长,会变魔术,多么神奇。变出小蛇多么有趣,变出小树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罗。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主要在于鼓励孩子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应该以孩子们自己探索为主,老师灌输为辅。教师展示新玩法的时候也可以让幼儿仔细观察并且以此为基础想出更多的玩法。要突出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幼儿体育学习能力。

4、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瓶盖玩具》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瓶盖玩具

教学要求:

  1、利用废旧物棗各类瓶盖,进行粘贴组合,使其成为各种不同动物、人物等形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做做玩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

  3、激发幼儿同情弱小、扶贫帮困的爱心。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准备:

  各类塑料瓶盖、色纸若干、剪刀、彩色笔、胶纸。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出示许多精制的玩具)

  瞧!这些是什么?(玩具)这么多好玩又可爱的玩具都是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有的小朋友买了新玩具,就把旧玩具扔到了一边不玩了。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很远的一些山区里,那里的小朋友却连玩具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因为他们很穷,买不起玩具,多可怜呀!小朋友们,你们听了之后觉得心里怎么样?(很难过很伤心)那我们该怎样去帮助他们,让那里的小朋友也能和我们一样,快快乐乐地玩玩具,做游戏呢?(幼儿自由讨论)

  大家想的主意都很好!可以买玩具,做点心送给他们,但如果我们亲手做一些玩具的话,更能表达我们的心意,对不对?今天老师特意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平时你们随手丢弃的塑料瓶盖,要请大家动动脑筋,看能不能把这些废旧物品做成玩具,给山区的小朋友寄去呢?(能)那你准备做什么玩具呢?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请几名做得又好又快的幼儿来为大家介绍制作的法。

  三、教师总结。

  1、xx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的办法真好。

  2、我们可以取大小不同的塑料瓶盖,用胶纸将其中两个或三个瓶盖粘在一起。如果粘的部位不同,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动物或人物形象。

  3、再在白纸上画出所需形象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翅膀、尾巴等。然后剪下来粘在适当的位置,还可以画一些装饰物贴上。

  4、做的时候要耐心,粘得牢一些。画的五官及装饰物的大小要根据瓶盖大小而定。左右对称。

  四、幼儿再次尝试操作。

  你们想不想再做一个玩具,比刚才那个做得更好。

  1、幼儿再次操作。

  2、提醒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形象,注意粘得要牢固一些。

  3、画上去的五官大小适当,装饰物颜色要漂亮。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4、在巡视过程中,对于想象力丰富、制作细致有耐心的幼儿给予肯定

  五、玩瓶盖玩具。

  小朋友今天都很认真,制作的玩具真漂亮、真有趣,山区的小朋友见了一定会喜欢的,现在我们去找邮局的叔叔帮我们把玩具给他们寄去吧!(活动结束出教室)。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5、大班美术优秀教案《纸条宝宝变魔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的纸条宝宝制作有趣的物品,发展幼儿动手能力。

  2.尝试根据纸条宝宝仿编儿歌,体验其快乐。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纸条宝宝如:广告纸、挂历纸、皱纹纸等等。

  2.剪刀、双面胶、彩笔。

  3.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语:今天聪明的一休哥给我们寄来了一些礼物,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啊?

  教师打开礼物盒拿出纸条宝宝做成的手工作品,如:棒棒糖、菊花、葡萄等。

  2.请幼儿说一说这些物品是怎么做成的。如棒棒糖是用纸条粘成小圈做成的,菊花是将纸条变成半圆状合在一起的等。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棒,纸条宝宝要奖励一下小朋友,他想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请仔细观察。

  教师用一张纸从一端卷到另一段端,做成蜗牛的壳,粘在另一张纸条上,画上小蜗牛的眼睛,纸条小蜗牛就做成了。 教师一边说儿歌一边让幼儿欣赏纸条小蜗牛

  “纸条宝宝变魔术,变什么?变只小蜗牛慢慢爬。引导幼儿模仿蜗牛爬的动作,并学说儿歌增进其趣味性。

  3.教师分发各种不同的纸条,彩笔等材料请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观察,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活动结束

  展示幼儿作品,师生共同观赏。

  根据幼儿完成的作品情况,教师启发引导幼儿仿编儿歌。

  纸条宝宝变魔术,变什么?

  变个南瓜大又圆,

  纸条宝宝变魔术,变什么?

  变个棒棒糖甜又甜。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6、大班美术优质教案《图形变魔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各种图形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及动手能力。

  2、鼓励幼儿能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形王国”画展的场景布置(夹子、绳子、及“图形王国”大字)

  2、投影仪,录音机及背景音乐

  3、各种剪好的图形(卡纸)、彩笔、画纸和胶水人手一份、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舞蹈进入活动场地。

  2、手形游戏导入课题,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二、引导幼儿想象并进行添画。

  1、游戏“魔术”激发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想象出与圆形相象的物体。

  2、提问:圆形还能变出什么物体来?

  3、教师用投影添画

  4、幼儿添画并展示作品。

  5、引导幼儿举一反三,进行其它几何图形变通思维,构画出与其相象的物体,激发幼儿绘画欲望。

  6、进行绘画作业。

  三、展示幼儿作品,布置图形王国画展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

  2、布置“图形王国画展”幼儿相互欣赏、评价交流。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7、大班美术教案《会变魔术的瓶盖》含反思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美工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收集各种废旧物品作为幼儿手工操作的材料或辅助材料,既贴近生活又倡导环保。对于大班幼儿,粘贴瓶盖是简单易做的,而利用瓶盖 “圆”的元素和绘画相结合更是新奇好玩。本次活动,我把绘画和手工相结合,利用瓶盖给幼儿提供一个新颖的平台,发挥想象创作出各种与圆有关联的作品,让孩子们能善用身边的资源,尝试在平面的绘画中呈现立体的元素,体验自己创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根据个人经验,在集体面前清晰地表述出可利用瓶盖制作的有关设想。

  2、利用瓶盖,充分发挥想象创作出美工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不同颜色的瓶子盖若干;双面胶、碎纸小盒人手一份。

  2、自选材料:油性笔、油漆笔、涂改笔若干;各种颜色的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随意交谈。

  ◆ 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见到许许多多的圆形的东西,那谁来告诉老师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讲述,在幼儿边讲述的同时,教师边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出幼儿所描述物品。)

  二、教师出示瓶盖,提问。

  ◆ 这是什么?瓶盖是什么形状?你们看到的瓶盖相对比较大还是小?

  ◆ 你们来说说,小小的瓶盖都像什么圆形的东西?(幼儿自由讲述)

  三、绘画前经验收集。

  ◆ 教师示范粘贴瓶盖、稍局部示范画并讲述画中的故事:我是一个魔术师,我把瓶盖变成了自行车轮子,再变成一辆自行车,开车的是爸爸,坐在后面的是宝宝(教师边讲述边作画),今天是宝宝的生日,爸爸带宝宝正在去公园的路上,路上会看见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示范利用瓶盖的粘贴后画成的故事中的自行车,并在孩子续编的同时再加上不同的背景画面】

  ◆ 教师:我觉得瓶盖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小朋友刚刚说了那么多,如果请你们将瓶盖粘到画纸上,再用你们的魔术手把它画成一幅美丽的画或者是一个好听的故事画面,那你们会利用它画成什么?(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四、幼儿自选材料进行粘贴和绘画。

  ◆ 教师:我相信你们都是很棒的魔术师,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你们的瓶盖魔术画吧!

  ◆ 幼儿作画,教师根据幼儿需要给予帮助。

  ◆ 鼓励幼儿大胆构思并丰富故事画面。

  五、结束、分享。

  ◆ 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故事。

  ← 幼儿作品1【孩子的讲述:我觉得瓶盖可以做成小花朵的花心,然后我就把瓶盖变成了一片花园,还有小蜜蜂和蝴蝶在跳舞呢!】

  ← 幼儿作品2【孩子的讲述:我将瓶盖贴到公主的裙子上,变成了一条五颜六色的裙子,是给她参加舞会的时候穿的,然后还会和王子一起跳舞。】

  ← 幼儿作品3【孩子的讲述:我将瓶盖变成了火车的轮子,在火车上有一个司机在开车,后面还有很多小朋友,火车上还有很多小动物的图片。】

  ← 幼儿作品4【孩子的讲述:我把瓶盖变成了树叶,这是两棵樱桃树,树上还有鸟巢,鸟妈妈要飞去找食物给宝宝吃了,红点点是樱桃,有的樱桃掉到了地上了,因为太熟了。】

  ◆ 教师小结:小朋友今天都当了一回魔术师,将废旧的瓶盖变成了这么漂亮的图画和故事,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废旧物品,只要小朋友们肯动脑筋,废品也能变成宝贝哦!

  ◆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教室里,活动后可以欣赏、分享。

活动反思: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绘画和立体手工都是他们最为经常的操作活动,但平面绘画和立体手工相结合的美工活动开展得比较少。本次活动利用瓶盖和绘画相结合的形式,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在活动中,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就瓶盖进行热烈的讨论,引发出许多构思和想象,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能大胆地设计画面,制作出新奇、独特的美工作品,达到预期的目标。

8、大班上美术教案精选《名字的魔术》含反思

  设计思路:

  随着大班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我发现我班孩子逐渐对文字产生兴趣,而且本班幼儿大部分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他们对想象添画类型的绘画活动十分喜爱,并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因此,我思考能否让幼儿将他们最熟悉的自己的名字,想象设计成一幅画?让幼儿在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结合文字独特的字形结构,把自己熟悉喜爱的事物包含在字画中,并通过添画再创作进行创意表现,以此来表达表现。为此我设计开展了主题《我自己》背景下的创意美术活动,希望幼儿能学会变心中所想为笔下佳作,体会创作带来的无穷乐趣。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汉字的笔画结构的延伸,结合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想象添画。

  2、体验字画设计的美妙和乐趣,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创意美术的兴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重难点:利用汉字的笔画结构进行想象添画。

  三、活动准备:

  1示范用有空白字画框的衣服一件

  2、幼儿作画用的有空白字画框的衣服人手一件

  3、勾线笔、水粉笔、丙烯颜料、海绵

  4、教师有自己字画图案的衣服一件

  5、班内幼儿名字画PPT两张

  6、作画时用的钢琴曲一段

  四、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名字:(以幼儿自由介绍自己的名字导入)

  师:今天来了许多客人老师,她们还不知道我们小朋友的名字,我们先来自我介绍一下,说说自己的名字(请幼儿分别说出自己的大名和小名)

  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那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名字呢?(幼儿自由表述)

  --由于这个环节有前期经验的铺垫,因此孩子们表述很到位。由此引出请严雨暄小朋友上来写自己的名字,显得很自然。

  小结:爸爸妈妈把对我们的期望放在了小朋友的名字上面,你们会写自己的名字吗?

  (二)写写自己的名字:

  1、请一位幼儿上来书写自己的名字,要求写得大大的。

  2、教师把刚才那位幼儿写的名字用电脑把它变成了一幅画。

  3、出示ppt1字画:

  (1)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2)请刚才写名字的孩子说说还能看到自己的名字吗?

  4、教师出示班内另外一个小朋友的名字画(出示ppt2字画)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自由想象表述)

  师:这幅画也是我班一个小朋友的名字,你们能看出来吗?是哪个小朋友的名字?(幼儿可能回答不出)

  师:他是xxx,xxx,你能找到你的名字吗?

  师:我是用什么方法把名字变成画的?(鼓励幼儿自由表述,发表自己的想法)

  --这个环节对幼儿来说是在欣赏中发现,当名字变成了一副想象画呈现在孩子面前,他们情不自禁地"哇"地叫起来,这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PPT2字画是我班顾佳明小朋友的名字变得,但是没有孩子能够发现,这在教师的预料中。

  5、示范讲解:

  师:我在黑板上开始名字变变变了,先大大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将笔画往外延伸,名字就开始变化了,在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图形,这些图形我们来猜一猜,它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呢?(联想:三角形象什么?幼儿可能会回答:刀、屋顶……)

  师:我觉得三角形像一条小鱼。等会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把你的名字变变变,变出一幅好看的画。

  --这个环节,教师在讲解时只是重点地讲述了三角形像什么?却忽略了其他图形的想象讲述,因此孩子在欣赏中的发现的图形也较少,想象有局限。

  (三)作画要求: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到前面是在什么上面写名字的?

  教师打开刚才写的名字,原来是一件衣服,等会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变成富有个性、很特别又漂亮的一个图案。

  师:(出示一件有自己字画图案的衣服),老师这件衣服上写有我的名字,老师把自己的名字--"赵娟"变成了富有个性的名字图案。

  --这个环节在教师实际的执教中被遗忘,因此,教师试图在幼儿操作后在进行,教师将会寻找"补救"的机会。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提供了每人一件衣服,先大大地在字框里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顺着字的笔画向外延伸,在图形中寻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添画,最后涂上好看的颜色。注意颜色不能涂出轮廓线。

  (四)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在字画框内大大地写上自己的名字

  2、帮助能力弱的孩子进行笔画的延伸和想象

  3、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大胆地变化自己的名字,想出不雷同于他人的事物。

  4、注意小范围的色块涂色可以用水彩笔,不涂出轮廓线

  --在巡回指导时,教师发现大部分孩子都十分认真投入,大胆表现。意外的是本来擅长绘画的施依凡小朋友把自己的名字写小了,导致笔画的延伸不够,局限了孩子的想象空间。施依凡急得哭了。后来在教师的安慰鼓励下,她在名字之外的空白处添画了许多想象的东西,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她终于露出了笑容。因此教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让每个孩子体会到成功。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尝试设计、装饰自己的名字,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展现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表现出别有新意的名字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虽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提出幼儿可以只装饰名字中的某一个字,但最后只有一个幼儿装饰了一个字,其他幼儿都能把全名装饰出来,说明幼儿很喜欢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他们的想象力、思维力得到了发挥与展示。在最后展示评价过程中采用自评与互评,促进了幼儿的个体发展。幼儿在课堂中非常活跃,对美术课很感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绘画技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了教育目的。

9、大班美术优秀教案《瓶盖大变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瓶盖想象造型,并大胆讲述。

  2.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瓶盖、画板等。

  【活动观察】

  进区活动开始后,老师先介绍了今天美工区的活动主题《瓶盖大变身》,让幼儿尝试用瓶盖想象造型。老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瓶盖,还准备了每人一个画板。在活动开始前,老师还让幼儿欣赏了许多瓶盖组合画的图片,有房子、汽车、树、动物、人等等。诗怡来到美工区,她先随意地拿了几个瓶盖做了一座房子,瓶盖的颜色有点杂,做好的效果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好。我问她:“如果屋顶用一样大小一样颜色的瓶盖,你觉得有没有更好呢?”她没回答我,她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在做花,于是她把房子拆了,开始学旁边的小朋友做花。这一次,她先选了几个黄颜色的瓶盖做“花瓣”,然后选了个蓝白色的瓶盖做“花蕊”,黄色有花纹的做枝。做好后她还做了一朵蓝色的花和一朵蓝白相间颜色的花。做完后,她看了看自己的作品,拍起了小手。我问她:“你的花怎么没有叶子呢?”她看完后选了几个绿色瓶盖当叶子。做完后,她又坐在那儿看了看。我问:“除了花儿,天空中又有什么呢?”,!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她想了想,然后选了几个圆形的红色的瓶盖做“太阳”,摆好后她看了看,觉得不太像“太阳”,然后又选了几个细小的橙色的水彩笔的盖子当作“太阳的光”。这次这个太阳有点像太阳了,她看后特别满意。接着,她又选了几个细小的蓝色的水彩笔盖子,这次她把盖子立在画板上,摆出了云朵的样子,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一朵蓝色的云朵。可是在画板的右上角她觉得还是空空的,于是,她想了想,选了几个黄色的瓶盖,摆出了一只小鸟的轮廓,最后她还选了一个细小的橙色的水彩笔的盖子当作“小鸟的嘴巴”。摆好后,她看了看,满意的笑了,她说:“老师,你快看我摆的小花、小鸟、太阳和云朵。”我看了看,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并让其他孩子一起来欣赏她的作品。

  【活动分析】

  1.瓶盖的颜色太少。

  2.活动的目标太简单,只是平面的拼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过于简单。

  【活动调整与改进】

  1.教师在活动前要多介绍瓶盖的组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展示一些立体的难度大点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制作。

  2.提供的图片可以再丰富些,让幼儿感知、欣赏。

  3.提供的画板太小,瓶盖太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让幼儿大胆的设计和猜想,通过探索实践来制作玩具,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在这次活动中幼儿通过先探索玩竹子,分享、交流经验,又增加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然后幼儿继续分享交流玩竹子的经验,最后在积累了大量经验的基础上制作各种各样的竹制玩具。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这样的教学方法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次运用。

10、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名字的魔术》含反思

  设计思路:

  随着大班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我发现我班孩子逐渐对文字产生兴趣,而且本班幼儿大部分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他们对想象添画类型的绘画活动十分喜爱,并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因此,我思考能否让幼儿将他们最熟悉的自己的名字,想象设计成一幅画?让幼儿在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结合文字独特的字形结构,把自己熟悉喜爱的事物包含在字画中,并通过添画再创作进行创意表现,以此来表达表现。为此我设计开展了主题《我自己》背景下的创意美术活动,希望幼儿能学会变心中所想为笔下佳作,体会创作带来的无穷乐趣。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汉字的笔画结构的延伸,结合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想象添画。

  2、体验字画设计的美妙和乐趣,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创意美术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二、重难点:

  利用汉字的笔画结构进行想象添画。

  三、活动准备:

  1示范用有空白字画框的衣服一件

  2、幼儿作画用的有空白字画框的衣服人手一件

  3、勾线笔、水粉笔、丙烯颜料、海绵

  4、教师有自己字画图案的衣服一件

  5、班内幼儿名字画PPT两张

  6、作画时用的钢琴曲一段

  四、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名字:(以幼儿自由介绍自己的名字导入)

  师:今天来了许多客人老师,她们还不知道我们小朋友的名字,我们先来自我介绍一下,说说自己的名字(请幼儿分别说出自己的大名和小名)

  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那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名字呢?(幼儿自由表述)

  --由于这个环节有前期经验的铺垫,因此孩子们表述很到位。由此引出请严雨暄小朋友上来写自己的名字,显得很自然。

  小结:爸爸妈妈把对我们的期望放在了小朋友的名字上面,你们会写自己的名字吗?

  (二)、写写自己的名字:

  1、请一位幼儿上来书写自己的名字,要求写得大大的。

  2、教师把刚才那位幼儿写的名字用电脑把它变成了一幅画。

  3、出示ppt1字画:

  (1)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2)请刚才写名字的孩子说说还能看到自己的名字吗?

  4、教师出示班内另外一个小朋友的名字画(出示ppt2字画)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自由想象表述)

  师:这幅画也是我班一个小朋友的名字,你们能看出来吗?是哪个小朋友的名字?(幼儿可能回答不出)

  师:他是xxx,xxx,你能找到你的名字吗?

  师:我是用什么方法把名字变成画的?(鼓励幼儿自由表述,发表自己的想法)

  --这个环节对幼儿来说是在欣赏中发现,当名字变成了一副想象画呈现在孩子面前,他们情不自禁地"哇"地叫起来,这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PPT2字画是我班顾佳明小朋友的名字变得,但是没有孩子能够发现,这在教师的预料中。

  5、示范讲解:

  师:我在黑板上开始名字变变变了,先大大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将笔画往外延伸,名字就开始变化了,在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图形,这些图形我们来猜一猜,它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呢?(联想:三角形象什么?幼儿可能会回答:刀、屋顶……)

  师:我觉得三角形像一条小鱼。等会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把你的名字变变变,变出一幅好看的画。

  --这个环节,教师在讲解时只是重点地讲述了三角形像什么?却忽略了其他图形的想象讲述,因此孩子在欣赏中的发现的图形也较少,想象有局限。

  (三)、作画要求: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到前面是在什么上面写名字的?

  教师打开刚才写的名字,原来是一件衣服,等会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变成富有个性、很特别又漂亮的一个图案。

  师:(出示一件有自己字画图案的衣服),老师这件衣服上写有我的名字,老师把自己的名字--"赵娟"变成了富有个性的名字图案。

  --这个环节在教师实际的执教中被遗忘,因此,教师试图在幼儿操作后在进行,教师将会寻找"补救"的机会。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提供了每人一件衣服,先大大地在字框里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顺着字的笔画向外延伸,在图形中寻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添画,最后涂上好看的颜色。注意颜色不能涂出轮廓线。

  (四)、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在字画框内大大地写上自己的名字

  2、帮助能力弱的孩子进行笔画的延伸和想象

  3、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大胆地变化自己的名字,想出不雷同于他人的事物。

  4、注意小范围的色块涂色可以用水彩笔,不涂出轮廓线

  --在巡回指导时,教师发现大部分孩子都十分认真投入,大胆表现。意外的是本来擅长绘画的施依凡小朋友把自己的名字写小了,导致笔画的延伸不够,局限了孩子的想象空间。。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施依凡急得哭了。后来在教师的安慰鼓励下,她在名字之外的空白处添画了许多想象的东西,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她终于露出了笑容。因此教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让每个孩子体会到成功。

  (五)、评价欣赏:

  1、有重点地评价:自己的名字变成了什么?重点展示不雷同于他人,有创意的孩子的字画作品。

  --由于孩子们完成得比较慢,只有任恒尚小朋友完成作品,活动的时间有点偏长。在课余让孩子们继续完成作品。

  2、请幼儿穿上画有自己名字图案的衣服互相欣赏,表演。

  --教师在这里进行了"展示自己的字画,打开是一件衣服"这一环节的"补救",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有收获了一份意外的乐趣。为后面的"表演活动"做了铺垫。这个环节的"补救"恰到好处。

  五、延伸活动:

  在"贝贝小舞台"中幼儿可以穿上画有自己设计的字画图案的衣服进行歌舞表演,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尝试设计、装饰自己的名字,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展现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表现出别有新意的名字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虽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提出幼儿可以只装饰名字中的某一个字,但最后只有一个幼儿装饰了一个字,其他幼儿都能把全名装饰出来,说明幼儿很喜欢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他们的想象力、思维力得到了发挥与展示。在最后展示评价过程中采用自评与互评,促进了幼儿的个体发展。幼儿在课堂中非常活跃,对美术课很感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绘画技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了教育目的。

11、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瓶盖大变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瓶盖想象造型,并大胆讲述。

  2.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瓶盖、画板等。

  【活动观察】

  进区活动开始后,老师先介绍了今天美工区的活动主题《瓶盖大变身》,让幼儿尝试用瓶盖想象造型。老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瓶盖,还准备了每人一个画板。在活动开始前,老师还让幼儿欣赏了许多瓶盖组合画的图片,有房子、汽车、树、动物、人等等。诗怡来到美工区,她先随意地拿了几个瓶盖做了一座房子,瓶盖的颜色有点杂,做好的效果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好。我问她:“如果屋顶用一样大小一样颜色的瓶盖,你觉得有没有更好呢?”她没回答我,她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在做花,于是她把房子拆了,开始学旁边的小朋友做花。这一次,她先选了几个黄颜色的瓶盖做“花瓣”,然后选了个蓝白色的瓶盖做“花蕊”,黄色有花纹的做枝。做好后她还做了一朵蓝色的花和一朵蓝白相间颜色的花。做完后,她看了看自己的作品,拍起了小手。我问她:“你的花怎么没有叶子呢?”她看完后选了几个绿色瓶盖当叶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做完后,她又坐在那儿看了看。我问:“除了花儿,天空中又有什么呢?”她想了想,然后选了几个圆形的红色的瓶盖做“太阳”,摆好后她看了看,觉得不太像“太阳”,然后又选了几个细小的橙色的水彩笔的盖子当作“太阳的光”。这次这个太阳有点像太阳了,她看后特别满意。接着,她又选了几个细小的蓝色的水彩笔盖子,这次她把盖子立在画板上,摆出了云朵的样子,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一朵蓝色的云朵。可是在画板的右上角她觉得还是空空的,于是,她想了想,选了几个黄色的瓶盖,摆出了一只小鸟的轮廓,最后她还选了一个细小的橙色的水彩笔的盖子当作“小鸟的嘴巴”。摆好后,她看了看,满意的笑了,她说:“老师,你快看我摆的小花、小鸟、太阳和云朵。”我看了看,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并让其他孩子一起来欣赏她的作品。

  【活动分析】

  1.瓶盖的颜色太少。

  2.活动的目标太简单,只是平面的拼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过于简单。

  【活动调整与改进】

  1.教师在活动前要多介绍瓶盖的组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展示一些立体的难度大点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制作。

  2.提供的图片可以再丰富些,让幼儿感知、欣赏。

  3.提供的画板太小,瓶盖太大。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12、大班美术美工公开课教案《瓶盖拼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想一想、说一说、拼一拼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2、能运用大小瓶盖拼拼摆摆,表现造型,体验创作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各种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瓶盖,火柴、葵花籽等,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比较大的瓶盖,引起幼儿好奇心。

  2、出示范例,幼儿观察讨论。

  引导幼儿观察小木偶身体各部分的姿态,(来源:快思教案网)看看组成的时候颜色的选择和变化。讨论如何组成最好的图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思考尝试拼摆各种图案,不模仿他人。对能力弱的幼儿给予帮助,启发幼儿用火柴、瓜子辅助材料表现画面,这样更生动。适当用即时贴粘贴动物眼睛。

  4、展示和相互交流。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表达的是什么。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美术活动《创意瓶子》。瓶子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所有幼儿兴趣较浓,在活动中都体验到了对瓶子进行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本次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

  首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材料:各种废旧瓶子及手工制作必备的辅助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在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幼儿自由创作,探索设计瓶子,让幼儿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制作出不同的瓶子;再次,及时肯定幼儿的创作,不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手段。

  (二)相互渗透的原则

  新《纲要》中指出:“在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中,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在本次活动中就渗透了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内容。如:让幼儿大胆动手,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渗透了健康领域的内容;让幼儿用语言交流,如有什么材料,你想用什么材料来装饰瓶子?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装饰制作不同的瓶子,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搜集各种瓶子等废旧材料,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这是科学方面的知识。

  另外,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幼儿观察讨论,突破重难点,再制作交流,一步步展开,让幼儿玩中学习,玩中发展。

  总之,本次活动力求在贯彻新《纲要》精神上有所创新,尤其是在艺术教育领域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教材来源于幼儿,活动的实施过程立足于幼儿的需求以及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其次是整个活动环境非常宽松,让幼儿在看、说、做中,自由充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第三是音美结合,力求发挥艺术手段的综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