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老虎拜师傅》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老虎拜师傅》》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老虎拜师傅》

1、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老虎拜师傅》

  活动目标:

  1、在谈谈、说说、演演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儿歌《老虎拜师傅》,并在此基础上能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体验儿歌的有趣情节。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音带(老猫叫、老虎叫的声音)。

  2、木偶老虎、老猫各一只、

  3、老虎,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设疑,引出主题。(听录音)

  今天呀,老师请了俩位小客人来我们大一班做客,请小朋友听一听,谁来了?(出示老虎、老猫木偶)耳朵真灵!那你们知道它俩各有些什么本领呢?

  二、重点前置,理解老虎的扑、跳动作以及猫的蹿的动作。

  1、教师:“谁来说说看,老虎的本领是什么?(捉动物,教师引导幼儿学说扑、跳动作)请小朋友模仿老虎做一做扑和跳的动作。

  2、那猫有什么本领呢?(爬树、捉老鼠)哦!狸猫还有这样的本领啊!真厉害!我们也一起学一学狸猫的本领吧!

  三、教师表演儿歌内容一次,让幼儿分段分析、理解儿歌内容。

  老虎和狸猫有这么大的本领,那小朋友说一说,狸猫和老虎相比较,谁比较厉害呢?为什么?(老虎是森林里的大王,小动物们都怕他,所以老虎比较厉害)。其实呀,在很早以前,狸猫还是老虎的师父呢!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王老师和我表演的一段“双簧”《老虎拜师傅》,看一看这到底发生了是一件什么事?

  (一)完整表演儿歌内容一次。 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讲的又是一件什么事?”(幼儿自由讲述)

  (二)分段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朗诵儿歌,学习图片内容!

  a、师:我们现在听一听,老虎在哪里跟师傅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边听边进行表演。教师分段放音乐。

  ——一棵松树两丈高, 树下狸猫把虎教。

  b、师:那老虎都学会了什么本领呢?

  ——先学扑,再学跳,穿山跳涧都学会。

  c、师:老虎真聪明!猫师傅的本领一学就会,那它有没有继续向狸猫师傅继续学本领呢?

  ——老虎翻脸要吃猫,狸猫一见事不好,身子一蹿上树梢。

  d、师:老虎要吃自己的师傅,好不好?(不行)为什么呢?老虎真可恨,那现在看看老虎怎么啦?

  ——老虎一见傻了眼,急忙跪下来哀告。

  e、师:老虎吃了狸猫没有,它和狸猫说了一些什么话呢?

  ——师傅师傅下来吧,在教弟子上树梢。

  f、师:狸猫会相信它吗?有没有下来呢?狸猫怎么了?

  ——狸猫树上摇摇头, 眼泪滚滚往下掉。

  g、师:狸猫有没有继续教老虎本领呢?他说了些什么啊?

  ——有心下来再教你, 怕只怕,你再翻脸我哪里逃,哪里逃。

  四、连续完整讲述儿歌。

  师:幸好这一招狸猫没教老虎,要不然狸猫早就成了老虎的美餐了。是不是呀,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说一说吧。

  (1)教师带领幼儿讲述儿歌。

  (2)教师做狸猫,幼儿做老虎学说一次。

  (3)教师做老虎,幼儿做狸猫学说一次。

  小结:“恩,儿歌真有趣,请小朋友看着图片,自己说一说这有趣的儿歌吧!”幼儿看图片朗诵儿歌。

  五、你来说,我来演《老虎拜师傅》。

  将幼儿分俩组,一组朗诵儿歌,一组表演动作。

  六、角色表演,巩固体验作品。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都学会这有趣的儿歌,(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现在我们请俩位小朋友一起来扮演一下老虎和狸猫,来表演这儿歌吧!

  七、结束活动。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中,我从设疑开始,通过听声音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然后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开始引导,让幼儿说出老虎和猫的本领,然后通过观察图画内容并提示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教师语言对配文加以补充。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兴趣非常好,能够根据儿歌故事内容想象接下来发生的事,最后在完整的学习儿歌,其实像图片加文字这样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时孩子们就会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文字精灵就会跳跃在他们的脑海中了。那么,我们不防就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充分发挥,孩子不会发现,不会思考,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具体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唯一的遗憾就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很难免有些空洞的说教,学习儿歌的时侯比较死板,没有通过新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

2、大班教案《老虎拜师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谈谈、说说、演演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儿歌《老虎拜师傅》,并在此基础上能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体验儿歌的有趣情节。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音带(老猫叫、老虎叫的声音)。

  2、木偶老虎、老猫各一只、

  3、老虎,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设疑,引出主题。(听录音)

  今天呀,老师请了俩位小客人来我们大一班做客,请小朋友听一听,谁来了?(出示老虎、老猫木偶)耳朵真灵!那你们知道它俩各有些什么本领呢?

  二、重点前置,理解老虎的扑、跳动作以及猫的蹿的动作。

  1、教师:“谁来说说看,老虎的本领是什么?(捉动物,教师引导幼儿学说扑、跳动作)请小朋友模仿老虎做一做扑和跳的动作。

  2、那猫有什么本领呢?(爬树、捉老鼠)哦!狸猫还有这样的本领啊!真厉害!我们也一起学一学狸猫的本领吧!

  三、教师表演儿歌内容一次,让幼儿分段分析、理解儿歌内容。

  老虎和狸猫有这么大的本领,那小朋友说一说,狸猫和老虎相比较,谁比较厉害呢?为什么?(老虎是森林里的大王,小动物们都怕他,所以老虎比较厉害)。其实呀,在很早以前,狸猫还是老虎的师父呢!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王老师和我表演的一段“双簧”《老虎拜师傅》,看一看这到底发生了是一件什么事?

  (一)完整表演儿歌内容一次。

  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讲的又是一件什么事?”(幼儿自由讲述)

  (二)分段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朗诵儿歌,学习图片内容!

  a、师:我们现在听一听,老虎在哪里跟师傅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边听边进行表演。教师分段放音乐。

  ——一棵松树两丈高, 树下狸猫把虎教。

  b、师:那老虎都学会了什么本领呢? ——先学扑,再学跳,穿山跳涧都学会。

  c、师:老虎真聪明!猫师傅的本领一学就会,那它有没有继续向狸猫师傅继续学本领呢?

  ——老虎翻脸要吃猫,狸猫一见事不好,身子一蹿上树梢。

  d、师:老虎要吃自己的师傅,好不好?(不行)为什么呢?老虎真可恨,那现在看看老虎怎么啦?

  ——老虎一见傻了眼,急忙跪下来哀告。

  e、师:老虎吃了狸猫没有,它和狸猫说了一些什么话呢?

  ——师傅师傅下来吧,在教弟子上树梢。

  f、师:狸猫会相信它吗?有没有下来呢?狸猫怎么了?

  ——狸猫树上摇摇头, 眼泪滚滚往下掉。

  g、师:狸猫有没有继续教老虎本领呢?他说了些什么啊?

  ——有心下来再教你, 怕只怕,你再翻脸我哪里逃,哪里逃。

  四、连续完整讲述儿歌。

  师:幸好这一招狸猫没教老虎,要不然狸猫早就成了老虎的美餐了。是不是呀,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说一说吧。

  (1)教师带领幼儿讲述儿歌。

  (2)教师做狸猫,幼儿做老虎学说一次。

  (3)教师做老虎,幼儿做狸猫学说一次。

  小结:“恩,儿歌真有趣,请小朋友看着图片,自己说一说这有趣的儿歌吧!”幼儿看图片朗诵儿歌。

  五、你来说,我来演《老虎拜师傅》。

  将幼儿分俩组,一组朗诵儿歌,一组表演动作。

  六、角色表演,巩固体验作品。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都学会这有趣的儿歌,现在我们请俩位小朋友一起来扮演一下老虎和狸猫,来表演这儿歌吧!

  七、结束活动。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中,我从设疑开始,通过听声音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然后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开始引导,让幼儿说出老虎和猫的本领,然后通过观察图画内容并提示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教师语言对配文加以补充。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兴趣非常好,能够根据儿歌故事内容想象接下来发生的事,最后在完整的学习儿歌,其实像图片加文字这样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时孩子们就会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文字精灵就会跳跃在他们的脑海中了。那么,我们不防就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充分发挥,孩子不会发现,不会思考,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具体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唯一的遗憾就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很难免有些空洞的说教,学习儿歌的时侯比较死板,没有通过新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

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老虎拜师傅》

  活动目标:

  1、在谈谈、说说、演演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儿歌《老虎拜师傅》,并在此基础上能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体验儿歌的有趣情节。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音带(老猫叫、老虎叫的声音)。

  2、木偶老虎、老猫各一只、

  3、老虎,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设疑,引出主题。(听录音)

  今天呀,老师请了俩位小客人来我们大一班做客,请小朋友听一听,谁来了?(出示老虎、老猫木偶)耳朵真灵!那你们知道它俩各有些什么本领呢?

  二、重点前置,理解老虎的扑、跳动作以及猫的蹿的动作。

  1、教师:“谁来说说看,老虎的本领是什么?(捉动物,教师引导幼儿学说扑、跳动作)请小朋友模仿老虎做一做扑和跳的动作。

  2、那猫有什么本领呢?(爬树、捉老鼠)哦!狸猫还有这样的本领啊!真厉害!我们也一起学一学狸猫的本领吧!

  三、教师表演儿歌内容一次,让幼儿分段分析、理解儿歌内容。

  老虎和狸猫有这么大的本领,那小朋友说一说,狸猫和老虎相比较,谁比较厉害呢?为什么?(老虎是森林里的大王,小动物们都怕他,所以老虎比较厉害)。其实呀,在很早以前,狸猫还是老虎的师父呢!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王老师和我表演的一段“双簧”《老虎拜师傅》,看一看这到底发生了是一件什么事?

  (一)完整表演儿歌内容一次。 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讲的又是一件什么事?”(幼儿自由讲述)

  (二)分段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朗诵儿歌,学习图片内容!

  a、师:我们现在听一听,老虎在哪里跟师傅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边听边进行表演。教师分段放音乐。

  ——一棵松树两丈高, 树下狸猫把虎教。

  b、师:那老虎都学会了什么本领呢?

  ——先学扑,再学跳,穿山跳涧都学会。

  c、师:老虎真聪明!猫师傅的本领一学就会,那它有没有继续向狸猫师傅继续学本领呢?

  ——老虎翻脸要吃猫,狸猫一见事不好,身子一蹿上树梢。

  d、师:老虎要吃自己的师傅,好不好?(不行)为什么呢?老虎真可恨,那现在看看老虎怎么啦?

  ——老虎一见傻了眼,急忙跪下来哀告。

  e、师:老虎吃了狸猫没有,它和狸猫说了一些什么话呢?

  ——师傅师傅下来吧,在教弟子上树梢。

  f、师:狸猫会相信它吗?有没有下来呢?狸猫怎么了?

  ——狸猫树上摇摇头, 眼泪滚滚往下掉。

  g、师:狸猫有没有继续教老虎本领呢?他说了些什么啊?

  ——有心下来再教你, 怕只怕,你再翻脸我哪里逃,哪里逃。

  四、连续完整讲述儿歌。

  师:幸好这一招狸猫没教老虎,要不然狸猫早就成了老虎的美餐了。是不是呀,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说一说吧。

  (1)教师带领幼儿讲述儿歌。

  (2)教师做狸猫,幼儿做老虎学说一次。

  (3)教师做老虎,幼儿做狸猫学说一次。

  小结:“恩,儿歌真有趣,请小朋友看着图片,自己说一说这有趣的儿歌吧!”幼儿看图片朗诵儿歌。

  五、你来说,我来演《老虎拜师傅》。

  将幼儿分俩组,一组朗诵儿歌,一组表演动作。

  六、角色表演,巩固体验作品。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都学会这有趣的儿歌,(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现在我们请俩位小朋友一起来扮演一下老虎和狸猫,来表演这儿歌吧!

  七、结束活动。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中,我从设疑开始,通过听声音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然后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开始引导,让幼儿说出老虎和猫的本领,然后通过观察图画内容并提示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教师语言对配文加以补充。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兴趣非常好,能够根据儿歌故事内容想象接下来发生的事,最后在完整的学习儿歌,其实像图片加文字这样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时孩子们就会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文字精灵就会跳跃在他们的脑海中了。那么,我们不防就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充分发挥,孩子不会发现,不会思考,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具体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唯一的遗憾就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很难免有些空洞的说教,学习儿歌的时侯比较死板,没有通过新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

4、大班语言教案故事教学《小老虎过生日》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中的角色特点,,感受该故事所蕴含的内涵 。

  2、并学习词汇:冷冷清清、热闹、稀罕。

  3、初步尝试与小朋友协作、自主进行角色分配,体验再现故事情节的乐趣。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理解故事中的角色特征和故事所表达的。

  2、教学难点:

  ①教学过程中过程二到过程三时指导幼儿自主选择故事角色。

  ②小朋友根据自选角色与其他小朋友配对并再现故事。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老虎、小白兔、小狗熊的帽子头饰以及幼儿平时的画;

  字卡(冷冷清清、稀罕)、故事PPT。

  音效:门铃声、欢快的音乐、生日歌、

  2、场景准备:情景表演 《小老虎过生日》的场景布置。

  3、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过生日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引导已有生活经验回顾.播放“生日歌”

  1、师:小朋友都喜欢过生日,那在你过生日的时候都请过谁? 为什么要请他呢? (自由交流.集体交流)

  2、师:今天也有一个小动物要过生日,它是?(教师戴上小老虎的帽子,引出课题:《小老虎过生日》)

  二. 欣赏故事

  1、欣赏故事前段,没人参加小老虎的生日。

  2..话题讨论:

  (1)今天是谁要过生日, 有人来参加小老虎的生日吗?

  理解重点词汇:冷冷清清热闹

  (2)小老虎想了什么办法邀请自己的小伙伴?

  (3) 小老虎会给谁打电话?它来了么?

  再次欣赏第二段:(配班老师戴上头饰小白兔出现并对白)

  讨论答疑:小老虎给谁打了电话?它是怎么说的?

  理解重点词汇:稀罕

  (4)鼓励猜想:小老虎还会不会再请小客人?这次它请了谁?

  回忆第三段: (配班老师戴上小狗熊头饰并对白)

  提问:这次小老虎请谁了?它怎么说?

  (5)设置悬念:大家都不来参加小老虎的生日,小老虎会怎么样?

  (6)设置悬念:这些小动物会来吗?

  幼儿自由讨论。

  3. 欣赏第五段(配班教师戴上小狗熊和小白兔的头饰并对白)

  ——你们听(门铃声)

  幼儿讨论:是谁来了? 它们是怎样和小老虎对话的? 最后怎么样了?

  三、完整欣赏故事 ——指导幼儿认识了解角色特征(声音、表情)。

  1.师:在故事里面小老虎开始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样?(很凶)小白兔呢?小狗熊呢?

  那你想来扮演这些小动物吗?

  2. 师:我们教室里有三个家:小老虎之家,小白兔之家、小狗熊之家。

  小朋友们先想好自己要扮演哪一种小动物,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请你用小动物的走路方式走进你选择的“家”,然后安静坐好,动物之家就会给你一个神秘的礼物。(给坐好的幼儿戴上标识)

  3. 师:小动物们都找到家了吗?下面我们来完整听故事,待会小老虎打电话时,应该谁的声音最大呢?小白兔打电话时谁的声音最大呢?小狗熊打电话时,请我们的小白兔和小老虎安静的听,好吗?

  4. 播放PPT, 幼儿进行角色对话。

  四、讨论,小结

  1. 刚才在听故事的时候老虎之家的小朋友表现真棒!(看情况对刚才的扮演点评)

  2. 听完了这个故事,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理小老虎呢?(请个别幼儿作答)

  3. 结合已有经验,引发幼儿评价和讨论;

  你是怎样对待你的小伙伴的?有过像小老虎的行为吗?我们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三、活动延伸

  等一会我们一起玩小组游戏,三个小朋友一组(一个小老虎、一个小白兔、一个小狗熊)听到音乐后请手拉手在一起表演故事。

  活动总结

  在整个活动中我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孩子对《小老虎过生日》这个活动十分感兴趣。通过欣赏故事——故事情节发展回顾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中的角色特点,通过故事欣赏幼儿学习了词汇冷冷清清、稀罕、热闹并理解了词语的大概意义。通过场景表演小朋友尝试协作、自主进行角色分配,并进行表演幼儿大部分能用完整的语句表现故事内容,但在表情与动作的体现时还应鼓励幼儿更大胆更夸张一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中多给幼儿展示自我的机会。

5、幼儿园语言教案大班《七色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表现不同情境下人物的语言。

  2.体验帮助别人的居心快乐。

  3.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每片花瓣均可拆卸)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七色花。

  1.出示珍妮的“七色花”,请幼儿数一数小姑娘珍妮的这朵花有几个花瓣,各是什么颜色。

  2.如果每个花瓣都能帮助珍妮实现一个愿望,那么这朵七色花能实现几个愿望?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2.结合幼儿活动材料的阅读,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重点引发讨论:珍妮哪一片花瓣用得最好,为什么?

  想象拥有七色花。

  三、想象拥有七色花

  1.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如果自己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2.请幼儿学习使用珍妮的“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3.歌表演:《给爷爷奶奶敲敲背锤锤腿》

  幼儿分组进行歌表演,敲敲背锤锤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语言类故事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幼儿听,一张图片一张嘴,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也难以很好的完成语言教学的任务。

  本教案力求这方面有所突破。《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实现了自己的七个愿望。教学中,一开始我会出示教具:神奇的“七色花”,可以让小朋友们直观的认识七色花的样子,数数花瓣有多少,都有些什么颜色,然后引出故事内容,小珍妮的花瓣是不是非常神奇呢,带着好奇心的孩子一下子就激发了情绪,趁着这种好奇心的热度我让孩子把故事完整的欣赏了一遍,虽然故事内容很长,但幼儿对故事中的细节掌握很好,每次提问幼儿都能把故事内容完整的说完,甚至是珍妮每一次飞出去是什么颜色的花瓣都能完整的说出来,看来幼儿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

  活动中,我通过引导、讨论,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模仿表演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七色花”的每片花瓣神奇的作用和不同情景中人物语言的变化,这一环节又把幼儿带入了故事的情景中,幼儿的兴趣也非常的高。都认为珍妮用最后一个花瓣做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大家都喜欢这个可爱善良的小姑娘。在充分掌握故事内容之后,我就让孩子们来说说:“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并让孩子用故事中珍妮的语气说,活动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争着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与别人分享。有的说:“飞哟!飞哟!小花瓣,我想买一件漂亮的衣服。”“飞哟!飞哟!小花瓣,我想买一辆小自行车。”......对于这一点我没有加深孩子的印象,没能把最后帮助小男孩恢复健康的那一片花瓣很好的体现,在这里我也要做一下深刻的反思。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我特此准备了一个歌表演活动,让孩子们相互敲背锤腿。

  孩子们天真浪漫的笑容和帮助别人时的眼神都是那么的无暇,我还要继续的学习,反思,把自己不足的地方好好充实,争取做到更好。

6、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散文《顽皮的小雨滴》反思

  大班散文《顽皮的小雨滴》

  设计意图:

  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顽皮的小雨滴”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的优美语句,体验诗歌的优美意境。

  2、利用幻灯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丰富的语言表述诗歌的意境。

  3、能够大胆想象、续编诗歌,理解雨水与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感受到下雨时的情景准备:录有雨点声音的音乐,录音机。

  2、为了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准备的材料是: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嘿!你们听——什么声音?(播放音乐)呀!下雨了,小雨滴唱起了欢乐的歌,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带领幼儿随音乐舞蹈)雨下得这么大,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

  二、引导幼儿围绕主题,根据经验谈话:

  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雨水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田野里的稻子喝足了雨水,长得更饱满了,花草树木有了雨水的滋润,开得更艳,长得更绿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出示第一幅画)看看谁来了?(雨滴娃娃)淅沥沥,淅沥沥,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落了下来,它们会落到哪里呢?请幼儿互相结伴进行讨论、各抒已见。要求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幼儿自由讨论,师耐心倾听)谁到前面讲讲?

  小雨滴说:“小朋友,我要去旅行了,再见。”

  师:小雨滴要去哪儿呢?都干了什么有趣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逐幅播放散文画面,幼儿进行图画欣赏

  1、出示第二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看,小雨滴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去了哪儿?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一段。

  2、出示第三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落到了哪里?你看它在干什么?”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二段。并强调动词“滚”,问“小雨滴是怎么骨碌骨碌滚下来的,你会用动作来表示吗?”请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

  3、出示第四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它把池塘当成了什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三段。并强调动词“跳”, 当幼儿理解动词“跳”后,请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模仿“小雨滴是怎样跳进池塘的?”

  4、出示第五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你能找到它吗?”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四段。问:“它为什么这么高兴?”请幼儿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大胆想像、交流。

  5、出示第六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哎呀!小雨滴又和小朋友玩起捉迷藏的游戏,这次它躲到哪里去了?你能找到它吗?”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五段。

  6、出示第七幅画面,并说:“小雨滴还会落到哪些地方呢?”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六段。

  四、完整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提问:1、小雨滴去了哪儿,干了什么有趣的事?

  2、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小雨滴还去了哪些地方?它把妹妹的伞当成了什么?把池塘当成了什么?躲在路边的土坑里,车开过会发生什么事?小雨滴落进海滩后,到哪里去了?

  3、请小朋友商量给这篇散文取个名字吧!

  五、续编作品

  1、小雨滴还会到哪去呢?又做了哪些调皮的事?如果你是小雨滴,你会落到哪去?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创作。(小雨滴落在花朵上,花朵更漂亮了。小雨滴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小朋友流眼泪了。)

  2、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纸和油画棒,现在请你用灵巧能干的小手把你想的小雨滴去的地方和做的有趣的事情画出来。

  3、师幼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小结:今天,小朋友画了、说了这么多小雨滴的故事,小雨滴可高兴了,现在我们一起把你们的作品布置到教室主题墙去,小朋友们一起说说你们小雨滴的故事。

  反思:

  在活动中,第一个环节我采用教学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录制好的下雨时的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的环境中。

  第二个环节我本来是由幼儿自由交谈,贯彻《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但因为这个环节过得比较匆忙,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交谈。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是以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小雨滴的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的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的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的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的土坑里,在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

  活动的第四个环节中完整的欣赏散文,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先把我自己想象成小雨滴,说了说如果我是小雨滴我想落到的地方和要做的事情,再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之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中的小雨滴所到的地方和所做的事情画出来,让先画好的幼儿说自己画的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整个活动我觉得还是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的积极性比较高,配合的比较好,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强。所有的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预设的目标基本都达到。但觉得自己引导性的语言还还不够具体和精练。

7、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设计公开课教案《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及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设计《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正确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记住大体情节。

  2、学习理解词语:厉害——猛烈、难以对付;瘪嘴——因没牙而口形不饱满。

  3、教育幼儿遇事多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小猴、小兔、狐狸、老虎、狮子、牛大夫、马大夫、指偶若干、录音带(录有“老虎”的叫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问:小朋友,你最喜欢哪种动物?(放录音)听,这是谁的声音?(老虎)

  2、(出示多媒体画面)

  问:你觉得大老虎的什么地方最厉害?(丰富词:厉害)

  (引导幼儿说出牙齿)

  3、(出示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画面)

  问:这两只老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牙齿)导入课题。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进行生动形象的表演讲述。提问:

  (1)故事里有哪几个小动物?

  (2)谁不害怕大老虎的牙齿?它是怎样做的?

  2、利用课件,请幼儿欣赏第二遍故事,并结合课件提问:

  (1)小猴和小兔为什么害怕大老虎的牙齿?

  (引导幼儿模仿并学说对话)

  (2)狐狸不害怕大老虎的牙齿,它是怎样说的?

  (3)老虎吃过糖吗?它是怎样做的?

  (4)这时候,谁来劝老虎?它是怎样说的?

  (5)老虎牙疼的时候找过谁?它们是怎样做的?

  (6)这时候谁来了?它是怎样做的?最后一颗牙是怎样拔掉的?

  (7)大老虎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老虎?(丰富词:瘪嘴)

  3、请幼儿欣赏情境表演,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提问:

  (1)小狐狸拔掉了大老虎的牙齿,说明小狐狸怎么样?大老虎呢?

  (2)为故事取名字 。

  4、教育幼儿要保护牙齿,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5、幼儿戴上纸偶进行自由讲述。

  (三)结束部分:模仿各种动物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引导幼儿从分析故事角色中生成新道理

  在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这个教学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兴趣特别深厚。通过我绘声绘色地故事讲述,让孩子们在欣赏完两遍故事后就能主动地跟着我一起讲述故事内容了。在活动中,我让幼儿思考: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大多数幼儿都只是围绕“我们不能吃太多糖,不然牙齿会坏掉的;我们要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来回答,没有一名幼儿拓展到故事中的其它角色(如:中心角色——狐狸)来思考。于是,我问他们:“你喜欢故事中的狐狸吗?为什么?”经我这么一问,大家才敞开更深入的话题:“狐狸很聪明,会想好办法;狐狸很勇敢,不怕大老虎;狐狸很狡猾……”在老师的引导下最后生成了又一个新道理:我们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不能害怕或退缩,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困难,接受挑战。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又一一分析了故事中的其它几个角色,孩子们真是收获不少,受益非浅。幼儿通过故事中的各个角色结合我们的活动实际,学习到更多知识和经验,从而得到了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