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小兔生病了》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小兔生病了》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语言教案《小兔生病了》反思

1、大班语言教案《小兔生病了》反思

  设计意图:

  生病,每个孩子都经历过,生病也是孩子们所害怕的事,他们害怕吃药、打针,害怕一个人在家,孩子们对此有切身的感受。生病时的所感所想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但同时又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为了使他们树立一种正确对待病痛的健康心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合理地进行想像和讲述。

  2.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帮助。

  3.树立一种正确对待病痛的健康心理。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信,了解信的基本格式。

  2.材料准备:图夹文写的信。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鼓励幼儿帮助小兔想办法。

  师:有一只小兔生病了,只能整天躲在床上。它想:要是好朋友小猫能来看看我,那该有多好啊。可是,小猫家离得挺远的,怎样才能让它知道自己生病了呢?小兔发愁了,怎么办呢?

  幼:可以请小鸟来帮忙,让小鸟去通知小猫。

  幼:可以打电话给小猫。

  幼:还可以写信给小猫……

  (评析:语意在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小兔想出多种好办法。)

  2、理解信的基本内容。

  师:你们帮小兔想了许多好办法,它自己也想了个办法,写了一封信给小猫(出示信封,信封上用画来表示收信人与寄信人)。请你猜猜小兔在信里对小猫说了些什么?

  幼:小猫,我生病了,你能来陪陪我吗?

  幼:小猫,我身体不舒服,我一个人在家好孤独,你来看我好吗?

  (评析:此过渡性提问为引出信的内容而设。)

  教师出示信,引导幼儿观察。(见图一)师:小兔信中画的三张画,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评析:这个环节意在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将看懂的图用语言表达出来。)

  师:你看懂了哪张画?画上说了一件什么事?

  帮助幼儿重点理解第二、第三幅画。

  第二幅画:小兔为什么哭?

  第三幅画:小兔心里会想些什么?

  (评析:让幼儿分别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像并讲述小兔为什么哭及小兔心里会想些什么,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进行讲述。)

  3、读信。

  师:我们看懂了这三张画,接下来我们开始读读这封信。读信的时候要注意用"我"的口气来读,要将信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也念出来,说清楚小兔为什么哭及他心里想些什么,要让别人一听就懂。

  (评析:此环节意在让幼儿复习巩固信的基本格式,从而能完整地读信。)

  幼儿再次讨论该如何读这封信。请若干幼儿读信。

  (评析:在幼儿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讨论的内容,以便请不同的幼儿读内容不同的信。)

  4、讨论并讲述。

  师:小猫收到信后会怎么样?

  幼1:小猫收到信后会赶紧到小兔家看小兔。

  幼2:小猫会带些小兔爱吃的东西去看它。

  师:小猫收到信后,把小兔生病的消息告诉了小兔所有的朋友。看,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都来了。

  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好朋友为小兔做了什么事,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评析:意在鼓励幼儿完整地讲述。)

  5、移情讲述。

  师:小兔生病后得到了这么多朋友的关心爱护,相信他一定能早日康复。如果我们身边的好朋友生病了,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小结:我们小朋友应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评析:引导幼儿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进行讲述。)

  活动反思:

  这个故事的创设主要体现朋友们对小白兔的关爱之情,从中学习短句“我送你……”或“我给你……”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先听故事,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表达,情境创设也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教室里悄无声息,孩子都在倾听,精神很集中。小猪、小花猫、小熊、小灰兔的话语示范性很强,有利于开启孩子的思维。结果正是这样,在接下来的环节——小白兔生病了,你们都是小白兔的好朋友,你们怎么关心小白兔呢?孩子们的答案是五彩缤纷的。

  “我送你一个桃子。”

  “我送你一个苹果。”

  “我给你一支蜂王浆。”

  “我送你一个大西瓜。”

  “我给你一袋奶。”

  “我给你一杯水。”

  “我给你一根香蕉。”

  “我送你一棵大白菜。”

  ……

  在这个环节,孩子掀起了学习高潮,在动脑,在表达,并且答案是生动的、精彩的。孩子是充满爱心,充满创造力的。我很高兴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支架教学论提倡给孩子的学习搭设云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去摘到丰盛的果实。我这堂课的设计就来源于此,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然后让孩子掂掂脚,伸伸手去摘葡萄。

  缺点也是有的,孩子语言的表达不够完整,虽然我做了规范。寻找原因,我感觉讲故事时,语言渲染的不够,首先我应在语气上加强渲染,还应让孩子模仿模仿小动物们的话语。在情境的创设上我只烘托了气氛,没有在场景、道具的布置上下功夫。如果有场景有道具,孩子会更投入,对小白兔的爱会更浓厚,话语会更感人。

2、大班语言教案《小兔为什么来晚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大胆想象,编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能用较清楚.连贯的语句大胆发言。

  3、懂得关心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一幅;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美丽的小树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这是谁的家?(小兔的家)今天是兔妈妈的生日,邀请了许多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她对小兔说:‘孩子,帮妈妈去买生日蛋糕,好吗?’小兔子高兴地说:‘好的。’说着,拿过钱飞快地跑出了家门。

  一会儿,兔妈妈请的客人都到齐了,大家一块等着小兔回家。可是大家左等右等,还是没见小兔回来。呀,小兔在路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兔妈妈可着急了。”

  二、讨论、构思故事的中间部分。

  请小朋友帮兔妈妈想一想,小兔在路上发生什么事?

  提示:想一想,小兔在路上会遇到谁?发生什么事?(可能是危险的事,也可能是有趣的事)

  小兔是怎么做的?(谁帮助了小兔子或小兔子帮助了谁?……)幼儿讨论。

  三、幼儿讲述。

  让幼儿四个人为一组进行讲述,在小组讲的基础上推一名代表进行在集体面前的讲述。

  四、教师讲述故事部分。

  “刚才,小朋友帮兔妈妈想出了许多小兔在路上发生的事情,过了很久,小兔子终于拎着蛋糕气川吁吁地回家了。兔妈妈又生气又心疼地问:“你到哪儿去了?为什么那么晚才回来?”小兔子难为情地低下了头,你们想知道小兔在路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听小兔自己是怎么说的。”听录音。

  五、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师:兔妈妈听了小兔子的话,她会责怪小兔子吗?

  师:兔妈妈和客人都夸奖小兔子能为别人着想,是个好孩子。

  六、请幼儿给故事取题目。简单评价。

【活动反思】

  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幼儿最易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活动意义是多方面的。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展故事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必须采取恰当的方法、遵循正确的原则。

  看图讲述具有培养观察、思维、语言表达三种能力的综合作用,但最终表现形式为讲述——语言。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呢?教育过程是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指出幼儿的教育作用更为明显,它需要幼儿主动地去观察图片,然后,积极地思考,再主动用语言进行讲述。

  一、开放式提问的运用,激发幼儿的多向思维

  故事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在枯燥无味的看图讲述中渗入故事情节,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依照《纲要》精神,运用教育新理念,打破传统看图讲述的教育方法,使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大胆自主地投入活动,得到发展。故事“小兔为什么迟到”的内容比较简单。在活动过程中,就多处运用了开放式的提问,如:猜猜小兔为什么来晚了?它的蛋糕又到哪去了?一个接一个的开放式提问紧扣主题,激发幼儿的多向思维,逐步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能很快融入故事情节中,这样,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语言活动氛围,实现了良好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使幼儿真正成为了语言的主动建构者,促进了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幼儿的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从活动效果看,本次活动幼儿注意力集中,语言讲述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孩子们在兴奋中开始,在全身心投入中进行,兴致勃勃中结束。不过由于一个课时的时间短暂,个别幼儿单独讲述的机会少,这就需要课后加以延伸,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单独讲述,还可以考虑创新式拓展,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线索,创编一定的故事情节,并且进行表演。

  本次活动孩子们通过自主地学习,不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语言的发展力,孩子的兴趣也经历了萌芽到高长的过程。但是最大的缺憾是自身的语言不够简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去揣摩、去锤炼自己的语言。

  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故事教学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在听故事时,会在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评价。虽然这样的思考是初步的,结论甚至是幼稚的,但对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却是有意义的。此外,幼儿的知识越广泛,想像也就越丰富。可见,故事教学是激发幼儿大胆想像、启迪幼儿智慧的有效方式。组织儿童故事教学,可以将情景游戏、课堂表演、口语交际、环境沉浸等多种形式贯穿于教学中。

3、大班下学期语言教案《小兔逃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幼儿理解故事中母子之间的亲情,体验"你变我变"的情趣。

  2、能通过大胆想象、创编,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倾听故事,幼儿理解故事中母子之间的亲情,体验"你变我变"的情趣。

  2、难点:能通过大胆想象、创编,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故事,各种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

  1、小兔想离开家,它对妈妈说:"妈妈我要逃跑啦!"妈说:

  "你逃跑,我就追。"小兔说:"我变成小鱼。"妈妈说:"我变成钓鱼人。"你们知道小兔还会变成什么?妈妈有会变成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

  "小鱼"和"钓鱼人"、"老鼠"和"猫"之间的关系,为理解故事内容作准备。

  二、倾听故事

  1、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2、妈妈为什么要去追小兔?

  3、小兔和妈妈分别变成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变?

  4、最后,小兔还想逃跑吗?为什么?

  5、再次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6、如果你是小兔,你想变成什么?

  三、游戏:你逃我追

  1、玩法:

  幼儿自由两两结伴做游戏。

  如:一幼儿说"我变成小鸟",另一个幼儿说"你要是变成小鸟,我就变成大树,等你落下来休息。"如此来循环。

  2、应到幼儿用语言表达"追逃"关系,也可以加上动作,使其更形象、生动。

活动反思:

  刚拿到《小兔逃跑》这一故事时,首先被这个故事的趣味性所吸引,笑过之后才发现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在备课和准备教具时才发现,《小兔逃跑》这个故事并没有配套图片,也没有相关的活动材料,后来去网上搜了一下发现有小兔逃跑的课件,考虑到一些设备的问题,我就选取了几张图片作为上课时的教具,以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的中间环节中我加入了“如果老师逃跑了,你们怎么办”这一问题,进一步引导幼儿学说“要是老师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对句式的掌握,也使幼儿体会师幼之情,在开学之初也有必要让幼儿了解师幼之情。在最后环节,建构式课程上是以游戏为结尾的,但我考虑到,这学期才刚开始,经过一个暑假很多幼儿很难静下来,再加上对与幼儿来说我是一位新老师,他们一下子还不会认同我,使我在管理上有点困难,因此我把游戏活动该成了美术活动,让他们学会静坐,要求幼儿将自己讨论后的结果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整个活动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有两个地方还是令我比较满意的。一是孩子们对画面的观察比较仔细,从高山上的大石头到花园里的小花,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小兔子变成了什么,也能尝试着用故事中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二是幼儿从故事中的一些语句中体会到浓浓亲情,如“因为你永远是妈妈的宝贝”、“把你吹回家”……

  随着故事的展开,孩子们在观察、讲述中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有的始终专注、积极参与,也有在讲述时开小差的,课后想来,或许我的设计还需要调整,不能引起每个幼儿的兴趣;其次,在情绪情感上没能很好的唤醒孩子,虽然在上的过程中我有提到母子、父子之间的亲情,但并没有很着重的讲述,愿意是希望孩子在我的启发下自己感受亲情,但现在大多独生子女,他们并没有真正去体会过父母对于自己的爱。所以幼儿在情感的把握上不够,同时对于这一点跟自己在讲述时的处理有关,在讲述时不能把语调和动作神态很好的结合是导致这一原因的问题之一。

  从总体上来说,对于这节课的目标基本上达到了,幼儿对于“要是……就……”的句式也已初步掌握,缺点是肯定得存在的,还需要自己更加努力,但这节课也使我发现幼儿的仿编能力满强的,让我对幼儿的了解也更深一步。

4、大班语言教案《逃家小兔》含反思

活动背景:

  《逃家小兔》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和爱与温情的童话绘本故事,它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成。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故事通过小兔和妈妈的对话展开情节,孩子们通过猜猜、议议兔宝宝与妈妈之间的对话,深切地体会到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能够满足孩子想象、创造、兴趣的需要,对幼儿的情感教育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使自己爱妈妈的情感进一步升华,从而在生活中学会感激、关爱妈妈,关爱家人,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兔妈妈对兔宝宝的爱。

  2、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3、学会如何接受爱和对待爱,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爱。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重点难点:

  1、愿意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2、愿意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

  《逃家小兔》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出示课件图片)(兔妈妈和兔宝宝)

  二、理解故事

  (播放背景音乐)一天,兔宝宝对妈妈说自己要逃走了。

  1、师:你们想兔妈妈听了小兔的话,妈妈会怎么办呢?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2、师:小朋友,你们想过要离家出走吗?为什么呀?

  师:如果你们出走了,妈妈也会去追你的,因为你也是她的小宝贝呀!

  3、师:小兔子可不想被妈妈追上,他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鱼,游得远远的。”

  提问:这下子兔妈妈该怎么办才好呢?(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说说自己的想法。)

  出示课件一

  师提问:仔细看看这幅图,兔妈妈在干什么?

  她用什么做诱饵的?为什么要用胡萝卜做诱饵呢?

  总结:兔妈妈知道它的宝宝最喜欢吃胡萝卜了,这根红红的胡萝卜中藏着妈妈对宝宝满满的爱呢!

  4、师:可是小兔子不想被妈妈抓住,所以他说:“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提问:小兔变成小花,妈妈该怎么办呢?(幼儿自由想象)

  播放课件二

  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花,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师:看看兔妈妈拿着一些什么东西?为什么要拿小草?

  总结:兔妈妈知道它的宝宝也很喜欢吃小草,这些青草中也藏着妈妈浓浓的爱呢!”

  5、师:可是小兔子还是不想被妈妈抓住,所以他说:“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了我,我就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提问:这时,妈妈会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播放课件三

  你找到兔妈妈了吗?她变成了什么?为什么要变成大树?(幼儿自由说)

  兔妈妈也是这样想的吗,我们一起来听听。

  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

  总结:“因为树是小鸟的家,不管小鸟飞的再远都还是要回到家的。

  6、师:兔宝宝和妈妈越聊越开心,他说:“如果你变成树,我就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提问:这回兔妈妈又会想出什么办法呢?为什么?

  播放课件四

  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帆船,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你想去的地方。”

  提问:兔妈妈为什么要变成风?风和帆船有什么关系?

  师:“因为风能帮助帆船前进,帆船离开了风就不能行驶,小兔子还是离不开妈妈的帮助啊!”

  7、师:小兔还是不甘心,她说:“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

  提问:妈妈听了,又会怎么说呢?为什么?兔妈妈可有办法了。

  播放课件五

  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我就变成走钢丝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提问:孩子们,看到兔妈妈走在细细的钢丝上,你心里怎么想?你们敢走钢丝吗?

  总结:钢丝多细啊,而且很高很高,走在上面多危险啊!其实兔妈妈是很害怕的,但是兔妈妈为了能遇到自己的宝宝,还是冒着危险走在细细的钢丝上。

  8、师:小朋友,如果你是小兔子,这时你还想逃走吗?为什么?

  播放课件六

  小兔说:“天哪!我不如就待在这里,做你的小宝贝吧。”

  播放课件七

  妈妈说:“那就这么办吧,来根红萝卜吧!”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它的名字叫《逃家小兔》。

  三、激发幼儿对自己妈妈的爱

  1、兔妈妈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子呢?

  2、兔妈妈那么爱自己的宝宝,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是怎么爱你的?

  3、妈妈这么爱我们,她们的爱就像彩虹一样美。我们身边爸爸、妈妈、许许多多的人对我们的爱都很美,让我们听一首好听的音乐感受一下我们身边这么浓的爱吧!播放课件,歌表演《彩虹的约定》。

  4、我们的家人都这么爱我们,你们爱她们吗?现在你想对她们说些什么呢?请找到你的家人,把你们对她们的爱也大声的说出来。

  四、活动结束。

案例反思: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在第一个活动环节中,首先我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呈现给幼儿一幅兔宝宝和兔妈妈温馨的家的画面,请幼儿猜猜它们是什么关系?让幼儿谈谈看到这样的画面的感受时体验出一种温馨的味道,加上恰到好处的轻柔音乐,为整个活动奠定一个温暖柔和的情感基调。

  二、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爱的情感。

  我把整个故事用课件分段讲述呈现给幼儿。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层层递进的提问,孩子已经深深感受到兔妈妈对兔宝宝的爱。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在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儿的眼和耳,促进思维发展。而且视听觉的结合,打破单一、枯燥的教师说幼儿听的模式,使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动形象性,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活动中,我借助轻音乐配上图画书,用既写实又浪漫的美丽画面,充分挑起孩子们的兴奋神经,使幼儿乐于去观察画面,并且非常享受表达的乐趣。

  三、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情感教育。

  问题“兔妈妈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子呢?兔妈妈那么爱自己的宝宝,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是怎么爱你的?”让幼儿通过回忆现实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爱的不同方式,获得切实的情感体验。

  激起幼儿愿意以歌表演的方式表达对妈妈及家人的爱,也再次体验了家人的爱,歌表演《彩虹的约定》把活动推向了**。

  最后我问孩子“我们的家人都这么爱我们,你们爱她们吗?现在你想对她们说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能接受爱的同时大胆表达爱。

  鼓励幼儿用最深情的语气对自己的家人说一句:“妈妈(或其他亲人),我爱你!”看着孩子们奔向自己的家人,幸福的依偎在家人的怀里,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彼此之间的爱,其乐融融。

  整个活动都在一个爱的氛围中开展,孩子沉浸在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之中感受着小兔的调皮、可爱,感受着兔妈妈无私的爱。当然活动中也难免有些小的缺憾,如:故事情节的教学稍嫌冗长,要控制好时间;尽量减少对多媒体的运用,进一步凸显绘本的魅力,激发孩子自主阅读绘本的欲望等等。

  总之,活动中我能以孩子为主体,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提问设计具有开放性,给孩子们留下了思考、探究和表达的空间。师幼互动非常充分有效,孩子们思维活跃,情绪高昂,非常投入,获得了有效的发展,达到了教育目标。

5、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兔逃跑》含反思

  活动设计

  《小兔逃跑》这是一个充满了爱和温情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兔变着法子想逃跑,想要离开妈妈的保护,但无论小兔怎么变,都逃不开妈妈的爱。这点非常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独立性逐渐增强,希望自己能单独做更多的事,向往一个独立的天空。故事通过小兔和妈妈的对话展开情节,既有重复,又有变化,彼此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对大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满足孩子想象创造的需要。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中母子之间的亲情,体验“你变我变”的情趣。

  2.初步学习运用句式“要是……就……”,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能通过大胆想象、创编,理解事物间的关系。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课件:《小兔逃跑》

  兔妈妈和小兔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 引出故事。

  1.教师谈话导入活动

  2.播放妈妈和小兔的对话

  提问:小兔说什么?妈妈为什么要追他?(让幼儿感受母子间的爱)

  3.播放变小鱼

  提问:小兔变成了什么?那妈妈呢?为什么一眼就能找到小兔变的小鱼呢?

  4.情境互动:

  教师:现在老师来做兔妈妈,(戴头饰),请一个小朋友们来做小兔(戴头饰),其他的小朋友都做小鱼,看看妈妈能不能把宝宝钓上来:

  5.想象部分

  师:我们小朋友们想想看,小兔还会变成什么逃走?大家讨论一下。(幼儿自由想象)

  二、分段欣赏故事

  1.播放变岩石

  创编故事:要是小兔变成了高山上的岩石,那妈妈就会变成什么呢?

  继续播放妈妈变成什么?

  表演: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岩石和登山人。

  2.播放花朵

  师:小兔这下该变成什么呢?完整播放花朵

  提问:小兔子变成什么啦?那妈妈呢?(花匠)

  表演:请一个小朋友来做花匠,你来找找看,哪个是兔宝宝?

  完整说图:请位小朋友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说一下:要是小兔变成了?妈妈就变成?

  3.播放小鸟

  师:小兔子还想逃跑,这回小兔会变成什么逃走呢?”播放小鸟停顿

  想象:要是小兔变成了小鸟,那妈妈该变成什么呢?幼儿想象

  继续播放妈妈变成什么?

  表演:要是小兔变成了小鸟,妈妈就会变成大树。

  师:现在我是大树,小朋友做小鸟,落到妈妈树上来休息。----(师幼互动)

  三、整体欣赏故事——变小船、空中秋千、变小孩

  完整将故事欣赏到结束

  1.提问:故事听完了它还想便变什么呢?

  2.点击播放——我就变成小船逃走!

  引导孩子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说出来“要是小兔变成了…,妈妈就会变成…”

  3.点击播放——秋千

  小兔子还想逃,它一下逃到了马戏团的空中秋千上。

  表演:荡秋千和踩着钢丝走。

  4.点击播放——小孩(完整欣赏)

  师:那小兔还打算逃跑吗?

  它是怎么说的?妈妈怎么说的?

  四、情感教育

  故事里的小兔子后来还打算逃跑吗?为什么?

  教育幼儿不乱跑:不管你想去哪里,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五、师幼一起表演《小兔逃跑》

  老师做兔妈妈,小朋友们做小兔,开始表演

  师:一天,小兔想离开家,它对妈妈说(引导幼儿说)

  六、游戏:你变我变。

  1.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个“宝宝和妈妈你变我变”的游戏。

  ---点击宝宝创编

  师: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有什么?(荷叶、青蛙),请一位小朋友用“要是------就------”说一句话。

  2.幼儿操作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一个点击一下。

  七、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刚看到《小兔逃跑》这一故事时,首先被这个故事的趣味性所吸引,笑过之后才发现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活动中我与幼儿一起感受故事情境,对本次教学活动总结如下: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不忘说到:“小兔为什么要逃走,是因为不喜欢家和妈妈吗?”小朋友都觉得不是,有的说小兔想自己出去玩玩,妈妈不允许;有的认为小兔子是在跟妈妈玩捉迷藏。这样一来,兔妈妈和小兔的关系就不仅是你逃我追,而是兔妈妈对小兔独自外出不放心,想陪伴守护着它。所以,小兔变成鸟,妈妈就是鸟儿栖息的大树;小兔变成鱼,妈妈就是钓鱼人或是追逐鱼儿的浪花;小兔变成蝴蝶,妈妈就是最美最香的花朵,哪怕小兔变成一只小老鼠,妈妈也会变成大花猫脖子上的铃铛!

  通过这个故事,幼儿理解了小兔渴望证明自己长大的情感,也体会到了妈妈疼爱、保护孩子的心意。最终小兔放弃逃跑,是因为知道不管自己走到哪里,妈妈的心永远会追随着它。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一开始出示封面图画,引导幼儿质疑,幼儿老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这跟画面单调的内容有关系,利用这幅图来引导幼儿质疑,似乎有点“为质疑而质疑”之嫌。再如,幼儿在创编对话时,个别幼儿还不能很好地体会兔妈妈那份浓浓的母爱之情,以至于当一个幼儿说“我要变成一棵大树”,另一个幼儿却说“我要变成一个砍树的人”。这说明前面几幅图讨论分析还不够透彻,幼儿对兔妈妈这一角色变化始终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这一点理解还不够深刻。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会继续深刻思考,争取用更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知识,体会乐趣。

6、大班下学期语言教案《小兔生病了》含反思

  设计意图:

  生病,每个孩子都经历过,生病也是孩子们所害怕的事,他们害怕吃药、打针,害怕一个人在家,孩子们对此有切身的感受。生病时的所感所想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但同时又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为了使他们树立一种正确对待病痛的健康心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合理地进行想像和讲述。

  2.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帮助。

  3.树立一种正确对待病痛的健康心理。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信,了解信的基本格式。

  2.材料准备:图夹文写的信。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鼓励幼儿帮助小兔想办法。

  师:有一只小兔生病了,只能整天躲在床上。它想:要是好朋友小猫能来看看我,那该有多好啊。可是,小猫家离得挺远的,怎样才能让它知道自己生病了呢?小兔发愁了,怎么办呢?

  幼:可以请小鸟来帮忙,让小鸟去通知小猫。

  幼:可以打电话给小猫。

  幼:还可以写信给小猫……

  (评析:语意在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小兔想出多种好办法。)

  2、理解信的基本内容。

  师:你们帮小兔想了许多好办法,它自己也想了个办法,写了一封信给小猫(出示信封,信封上用画来表示收信人与寄信人)。请你猜猜小兔在信里对小猫说了些什么?

  幼:小猫,我生病了,你能来陪陪我吗?

  幼:小猫,我身体不舒服,我一个人在家好孤独,你来看我好吗?

  (评析:此过渡性提问为引出信的内容而设。)

  教师出示信,引导幼儿观察。(见图一)师:小兔信中画的三张画,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评析:这个环节意在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将看懂的图用语言表达出来。)

  师:你看懂了哪张画?画上说了一件什么事?

  帮助幼儿重点理解第二、第三幅画。

  第二幅画:小兔为什么哭?

  第三幅画:小兔心里会想些什么?

  (评析:让幼儿分别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像并讲述小兔为什么哭及小兔心里会想些什么,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进行讲述。)

  3、读信。

  师:我们看懂了这三张画,接下来我们开始读读这封信。读信的时候要注意用"我"的口气来读,要将信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也念出来,说清楚小兔为什么哭及他心里想些什么,要让别人一听就懂。

  (评析:此环节意在让幼儿复习巩固信的基本格式,从而能完整地读信。)

  幼儿再次讨论该如何读这封信。请若干幼儿读信。

  (评析:在幼儿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讨论的内容,以便请不同的幼儿读内容不同的信。)

  4、讨论并讲述。

  师:小猫收到信后会怎么样?

  幼1:小猫收到信后会赶紧到小兔家看小兔。

  幼2:小猫会带些小兔爱吃的东西去看它。

  师:小猫收到信后,把小兔生病的消息告诉了小兔所有的朋友。看,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都来了。

  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好朋友为小兔做了什么事,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评析:意在鼓励幼儿完整地讲述。)

  5、移情讲述。

  师:小兔生病后得到了这么多朋友的关心爱护,相信他一定能早日康复。如果我们身边的好朋友生病了,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小结:我们小朋友应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评析:引导幼儿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进行讲述。)

  活动反思:

  这个故事的创设主要体现朋友们对小白兔的关爱之情,从中学习短句“我送你……”或“我给你……”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先听故事,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表达,情境创设也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教室里悄无声息,孩子都在倾听,精神很集中。小猪、小花猫、小熊、小灰兔的话语示范性很强,有利于开启孩子的思维。结果正是这样,在接下来的环节——小白兔生病了,你们都是小白兔的好朋友,你们怎么关心小白兔呢?孩子们的答案是五彩缤纷的。

  “我送你一个桃子。”

  “我送你一个苹果。”

  “我给你一支蜂王浆。”

  “我送你一个大西瓜。”

  “我给你一袋奶。”

  “我给你一杯水。”

  “我给你一根香蕉。”

  “我送你一棵大白菜。”

  ……

  在这个环节,孩子掀起了学习高潮,在动脑,在表达,并且答案是生动的、精彩的。孩子是充满爱心,充满创造力的。我很高兴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支架教学论提倡给孩子的学习搭设云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去摘到丰盛的果实。我这堂课的设计就来源于此,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然后让孩子掂掂脚,伸伸手去摘葡萄。

  缺点也是有的,孩子语言的表达不够完整,虽然我做了规范。寻找原因,我感觉讲故事时,语言渲染的不够,首先我应在语气上加强渲染,还应让孩子模仿模仿小动物们的话语。在情境的创设上我只烘托了气氛,没有在场景、道具的布置上下功夫。如果有场景有道具,孩子会更投入,对小白兔的爱会更浓厚,话语会更感人。

7、大班语言教案《小兔逃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幼儿理解故事中母子之间的亲情,体验"你变我变"的情趣。

  2、能通过大胆想象、创编,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倾听故事,幼儿理解故事中母子之间的亲情,体验"你变我变"的情趣。

  活动难点

  能通过大胆想象、创编,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故事,各种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

  1、小兔想离开家,它对妈妈说:"妈妈我要逃跑啦!"妈说:

  "你逃跑,我就追。"小兔说:"我变成小鱼。"妈妈说:"我变成钓鱼人。"你们知道小兔还会变成什么?妈妈有会变成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

  "小鱼"和"钓鱼人"、"老鼠"和"猫"之间的关系,为理解故事内容作准备。

  二、倾听故事

  1、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2、妈妈为什么要去追小兔?

  3、小兔和妈妈分别变成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变?

  4、最后,小兔还想逃跑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为什么?

  5、再次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6、如果你是小兔,你想变成什么?

  三、游戏:你逃我追

  1、玩法:

  幼儿自由两两结伴做游戏。

  如:一幼儿说"我变成小鸟",另一个幼儿说"你要是变成小鸟,我就变成大树,等你落下来休息。"如此来循环。

  2、应到幼儿用语言表达"追逃"关系,也可以加上动作,使其更形象、生动。

  活动反思

  刚看到《小兔逃跑》这一故事时,首先被这个故事的趣味性所吸引,笑过之后才发现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活动中我与幼儿一起感受故事情境,对本次教学活动总结如下: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不忘说到:“小兔为什么要逃走,是因为不喜欢家和妈妈吗?”小朋友都觉得不是,有的说小兔想自己出去玩玩,妈妈不允许;有的认为小兔子是在跟妈妈玩捉迷藏。这样一来,兔妈妈和小兔的关系就不仅是你逃我追,而是兔妈妈对小兔独自外出不放心,想陪伴守护着它。所以,小兔变成鸟,妈妈就是鸟儿栖息的大树;小兔变成鱼,妈妈就是钓鱼人或是追逐鱼儿的浪花;小兔变成蝴蝶,妈妈就是最美最香的花朵,哪怕小兔变成一只小老鼠,妈妈也会变成大花猫脖子上的铃铛!

  通过这个故事,幼儿理解了小兔渴望证明自己长大的情感,也体会到了妈妈疼爱、保护孩子的心意。最终小兔放弃逃跑,是因为知道不管自己走到哪里,妈妈的心永远会追随着它。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一开始出示封面图画,引导幼儿质疑,幼儿老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这跟画面单调的内容有关系,利用这幅图来引导幼儿质疑,似乎有点“为质疑而质疑”之嫌。再如,幼儿在创编对话时,个别幼儿还不能很好地体会兔妈妈那份浓浓的母爱之情,以至于当一个幼儿说“我要变成一棵大树”,另一个幼儿却说“我要变成一个砍树的人”。这说明前面几幅图讨论分析还不够透彻,幼儿对兔妈妈这一角色变化始终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这一点理解还不够深刻。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会继续深刻思考,争取用更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知识,体会乐趣。

8、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小兔逃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观察画面内容,感受作品内容的童趣。

  2、尝试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课件、大书(教师用)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引发阅读兴趣

  师:有一个宝宝,他的好多东西都不见了,会去哪儿呢?我们一起听听宝宝是怎么说的。

  二、利用幻灯片,引导幼儿分句感受散文诗内容的童趣

  1.师:我的帽子不见了,帽子会去哪里了?(请幼儿猜想)

  听宝宝是怎么说的:我的帽子不见了……它是不是变成了鸟宝宝的摇篮?

  你们知道鸟宝宝的摇篮吗?

  教师小结:鸟宝宝在鸟窝里,树枝轻轻地摇,鸟窝就像摇篮一样轻轻地摇着鸟宝宝,舒服极了。

  2.师:我们接着听

  师:我的手帕不见了,它又会去哪儿呢?(幼儿猜想)之后出现图片

  听听宝宝怎么说:我的手帕不见了……它会变成青蛙的船帆吗?

  师:你见过船帆?你们知道船帆有什么用吗?(幼儿已知经验)

  小结:青蛙的小船上有了船帆,就可以快快的在海上行走。

  3.宝宝又说:我的纽扣不见了,纽扣会变成什么呢?(幼儿简单猜想)后出示图片

  听宝宝说:我的纽扣不见了……他会变成星星飞上天吗?

  依次欣赏每句散文诗

  三、利用大图书,感受、理解散文诗内容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看的图书的内容,名字叫《不见了》

  1.出示大图书,教师一边翻书,一边朗读(教师朗读要注意语气和神态)

  师:你们听到,宝宝的什么不见了(幼儿回忆)(帽子、手帕、小熊发卡等)

  宝宝的帽子不见了,他猜想可能会变成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宝宝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2.宝宝的手帕不见了,他是怎么想的?

  依次理解每句散文诗

  四、师幼完整阅读图书

  幼儿跟着老师边看书边朗读,并用手指相应的画面。

  师:我们今天看的这本书名字叫《不见了》,这三个字宝宝和小朋友捉迷藏,他们都藏在书里面了,我们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好吗?

  活动反思:

  大部分孩子能够完成散文诗的教学目标,但教授中让孩子接受的新经验不宜过多,应在课前让幼儿对某些知识有所了解。对于散文诗中疑问句阅读的神态和语气都应加强,并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