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送我一枝玫瑰花》反思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送我一枝玫瑰花》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送我一枝玫瑰花》反思

1、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送我一枝玫瑰花》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及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初步学习随乐曲有节奏地进行身体动作。

  2.鼓励幼儿在歌曲活泼、热情旋律的感染下,积极愉快投入活动。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事先适当欣赏该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送我一枝玫瑰花》的乐曲,掌握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感受新疆民歌活泼、欢快的风格。

  1.让幼儿听第一遍乐曲,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教师介绍乐曲的基本特点(新疆民歌)。

  2.让幼儿听第二遍乐曲,感受ABA的曲式结构。

  3.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两拍拍一下手,感受乐曲的基本旋律及附点、切分音多的特点。(两遍)

  二、倾听乐曲,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如拍手、拍腿等。重点强调合节奏地做动作和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

  2.教师将幼儿想的身体动作编入进去,幼儿观看教师表演。

  3.幼儿跟随教师做身体动作。

  4.个别幼儿带做。(遍数视幼儿的情绪而定)

  三、幼儿随音乐跳新疆舞。

  活动反思:

  活动在幼儿阶段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进音乐的天地,操作性强,幼儿理解音乐内涵。我们尝试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共同参与,幼儿需要在听觉、视觉、肢体运动及言语的充分协调下,获得艺术体验。我通过让幼儿反复听音乐,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肢体动作、敲击物品、敲击乐器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节奏,调动了多个感官,通过不断变换幼儿手中的物品,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游戏中反复练习节奏型,不仅让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情感,更让他们从中获得了艺术体验。

2、大班优秀音乐教案《送我一支玫瑰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热情欢快的民族风格,以及三段体的结构,初步学习演奏乐曲。

  2、根据模仿动作,学习设计打击乐的配乐方案。

  3、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并在合奏中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的节奏。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熟悉乐曲。

  (1)边听音乐,边欣赏老师表演热情欢快的新疆舞。

  (2)随乐曲每两拍拍一下手,感受乐曲的基本旋律及附点、切分音多的特点。

  2、做整体模仿动作。

  (1)看教师示范。

  (2)幼儿跟随教师学做整体模仿动作。

  (3)教师边唱第二段乐曲旋律,边与幼儿做第二段身体动作,以强化第二段动作中的休止时值。

  3、分声部练习动作。

  (1)教师规定各小组做某种固定的动作,并用模仿动作指挥幼儿按各自声部合作表演。

  (2)教师用指挥动作指挥,幼儿按各自声部合作表演。

  4、乐器演奏。

活动反思:

  活动在幼儿阶段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进音乐的天地,操作性强,幼儿理解音乐内涵。我们尝试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共同参与,幼儿需要在听觉、视觉、肢体运动及言语的充分协调下,获得艺术体验。我通过让幼儿反复听音乐,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肢体动作、敲击物品、敲击乐器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节奏,调动了多个感官,通过不断变换幼儿手中的物品,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游戏中反复练习节奏型,不仅让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情感,更让他们从中获得了艺术体验。

3、大班音乐欣赏教案《我是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我是猫》,感受歌曲优雅、诙谐的曲调特点。

  2.尝试用不同嗓音及肢体动作表现不同性格特点的猫咪,感受与同伴一同歌唱、游戏的乐趣。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猫咪的幻灯片,音乐磁带,毛线球,猫耳朵头饰,角色标识物。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猫咪图片):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猫咪,你最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幼:我喜欢那只白色的小猫,因为她看起来很可爱、很乖。

  师(用温柔的语调回应):是呀,白色猫咪好像在说:"喵喵喵,喜欢我吗?喜欢我就抱抱我吧。"

  幼:我喜欢这只像海盗一样的猫,因为他很酷。

  师:的确,我也觉得他与众不同呢。

  幼:我喜欢那只像老虎一样的猫,因为它非常厉害。

  师:那你们猜猜这只厉害的猫咪会发出怎样的叫声?(孩子们发出低沉、粗厚的声音。)

  师:刚才那只白色小猫的叫声会是怎样的呢?(孩子们发出纤细、温柔的声音。)

  师(小结):原来不同猫咪的叫声是各不相同的。各种各样的叫声可以表示不一样的心情,就像我们人说话一样。

  二、发声练习

  1.我要玩毛线球。

  (1)师(出示毛线球):小猫咪很喜欢玩毛线球。你们想不想玩啊?试试看能不能用小猫咪叫声来表达你们的心情,看看我能不能听懂你们的意思。

  (2)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即兴解读幼儿模拟的,小猫叫声。

  [例如:(1)我明白了,你在说:"给我玩玩好吗?"真是一只温柔的小猫咪。

  (2)你在说:"快给我,快给我,不然我要生气了!"我听出来你是一只急性子的小猫咪。]

  (3)全体幼儿尝试用各种叫声来表达想玩毛线球的情绪。

  2.我会玩毛线球。

  (1)师:小猫还会和毛线球玩游戏呢。看到毛线拉得长长的,小猫的叫声就长;看到毛线拉得短短的,小猫的叫声就短。(教师拉出不同长度的毛线,让幼儿尝试进行相应的长短音探索。)

  (2)师:小猫还会根据毛线球位置的高低来叫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呢。

  (教师手拿毛线球在空中划出高低弧线,让幼儿尝试进行相应的高低音转化。)

  三、学习歌曲1.教师引出情境,完整范唱,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内容与旋律。

  (1)师:(播放四张幻灯片)宠物店里有四只小猫咪,它们都想和我们做朋友。究竟选哪一只小猫做朋友呢?先听听它们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我们再做决定好吗?(教师连续范唱两遍,第一遍不加动作,第二遍加入小幅度提示性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梳理不同猫咪的性格特征。

  师:它们都是怎样的猫?

  幼:我听到歌里唱到了可爱的猫。就是那只总是笑眯眯的猫。

  师(小结):笑眯眯的是可爱猫,动个不停的是调皮猫,打着领结、看上去特别精神的是帅气猫,露着牙齿、很厉害的是威风猫。

  2.教师戴上猫耳朵头饰,逐一佩戴爱心、网球、领结、皇冠等角色标识物,分别用不同的音色完整范唱歌曲,引导幼儿关注音色、旋律变化与猫咪性格特点的关系。

  (1)教师跟随伴奏范唱可爱猫和威风猫的演唱风格(如用可爱猫的音色演唱时,原歌词变为"我是猫,可爱的猫;我是猫,可爱的猫;我是猫,可爱的猫;我是猫,可爱的猫;摇摇我的尾巴,喵、喵、喵,请你把我带回家"。依次类推),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

  师:你们决定把谁带回家?

  师:这么多人选可爱猫,那好,就先带可爱猫吧。(教师用甜美纤细的嗓音演唱一遍。)师:威风猫不乐意了!它说:"我会捉老鼠,更厉害呢。"(教师用粗厚的嗓音演唱一遍。)

  (2)教师放慢速度清唱示范帅气猫、调皮猫的演唱风格(方法同上),引导幼儿辨别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

  (3)引导幼儿清晰模唱,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及音色。

  3.幼儿完整学唱,尝试表现不同性格特点的猫咪。

  (1)幼儿通过对比,分析角色特点。

  师:为什么你们用可爱猫和威风猫的声音唱的时候那么不一样?

  幼:我是故意用粗粗的声音来表现威风猫的,这样听起来厉害一点,就像大老虎的声音。

  师:是呀,可爱猫的声音细细的,威风猫的声音粗粗的。我们通过声音的粗细可以把它们的特点表现出来。

  幼:可爱猫唱歌时笑眯眯的。

  师:是啊,除了声音,表情的配合也很重要。

  师:调皮猫和帅气猫唱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调皮猫的声音短短的、一跳一跳的,帅气猫的声音听上去很得意的。

  师:你听出调皮猫是活泼好动的,帅气猫是充满自信的。

  (2)幼儿按四种猫的特点逐一演唱整首歌曲(用变化后的歌词唱),教师用动作提示歌词顺序以及角色特点。

  师:四只小猫都那么可爱,我们一起把它们唱到歌里去吧。请注意它们的顺序是可爱猫、调皮猫、帅气猫、威风猫。(教师在幻灯片上为四只小猫标上1-4的序号。)

  (3)鼓励幼儿用变化音色的方法来表现不同性格特点的猫。

  师:刚才我从你们的表情、动作里看到了不同的小猫。这回我要闭上眼睛,你们能不能让我从声音上听出四只猫咪是不一样的呢?挑战一下吧!

教学反思:

  首先,我觉得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的贴近幼儿的生活,猫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小动物。所以孩子们对猫应该是很熟悉的。其次,教师教学的形式非常的新颖,一首歌使用了四种不同的演唱风格,在增加幼儿的挑战性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幼儿对该歌曲的兴趣,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制作的教具也非常有意思。幼儿们能在活动中随意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给了孩子充分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情境式的设计,环环紧扣,孩子们都沉浸在了自己喜欢的角色中,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设计新颖、教学模式适合幼儿的发展,教师对歌曲的诠释非常到位,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记忆犹新。

4、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茉莉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优美、柔和的风格。

  2.能用肢体动作大胆的表现音乐。

  3.尝试根据音乐节奏创编舞蹈动作。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重点

  能用肢体动作大胆的表现音乐。

  活动难点

  尝试根据音乐节奏创编舞蹈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茉莉花》、茉莉花视频、图谱、舞蹈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潜移默化丰富幼儿花朵的形容词。

  师:小朋友上午好,小朋友们喜欢花吗?喜欢什么花?(教案出自:banzhuren)老师也非常喜欢花,因为花朵绚丽多彩,芳香扑鼻,洁白如玉,沁人心脾。

  二、视听结合,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美,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1.倾听音乐。

  师: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听到音乐后你想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

  2.观看视频。

  师:这一首曲子是音乐家看着花开写出来的,看着花开会让人感到心情舒畅。这一次我们一起边听边看,看看音乐里的花是怎样开放的?

  师:音乐真好听,音乐里的花是怎样开放的?是一下子开的吗?是慢慢开的。是怎样慢慢开的?是不是一个小花骨朵,然后慢慢打开?(教师哼唱音乐,引导幼儿学一学)

  师:现在咱们再来看一遍,再来听一遍,这里的花是一下子开放的,还是一朵一朵开的?哦,原来是一朵一朵开的。那我问问小朋友,在一句音乐里,什么时候花儿开到最大?(最后)那一句话的最后在哪里呢?

  三、出示音乐节奏图谱,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肢体表现音乐的美。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小花园,大家看,这些小花骨朵还没开哦,它们在静静地等我呢,在一句音乐里什么时候是最后呢?老师用嘴巴唱,你们用小手拍出来,老师操作花儿盛开好不好?

  师:这边的小花园还没有开花呢,谁愿意来试试看?(请一男一女)现在咱们再来玩一次,当花开到最大的时候,小朋友们把手举高给我看看好不好?

  四、根据音乐仿编舞蹈动作,感受合作表演的乐趣。

  1.师幼一起随音乐盛开。

  师:哇,花园里的花都开了,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是一朵小花,你想当什么花?(有效回应幼儿的回答)来站到老师身边来,现在一看你们这一朵朵花会听音乐吗,到一句音乐的最后咱们就盛开好不好?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表演。

  师:老师看看你们盛开的美不美。好,把你们最后的poss摆出来定住。小朋友们看,他们除了手打开了,还有哪里动了?头、脖子、腰。

  3.教师哼唱音乐表演,引导幼儿用身体各部位表现花的开放。

  师:请小朋友看看老师开花的时候哪里动了?(手、脚、腰、头、眼睛)原来手、脖子、眼睛、腰、脚都可以动。那我们大家再一起来一次,把你的头、眼睛、脖子、腰都用上去,看看谁最美?

  4.引导幼儿5人开一朵花,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师:刚才小朋友是一个人开一朵花,现在变难了,请小朋友五个人开一朵花,小朋友先告诉我开什么花好不好?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商量,一会跟着音乐来开一朵花。(四个人围成圈,蹲着慢慢的打开)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一人蹲着当花心)

  师:小朋友们每一句音乐都开一朵花,那能不能四句音乐开四朵不同的花呢?小朋友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好不好?

  五、欣赏视频,感受艺术家舞蹈的魅力。

  师:刚刚小朋友们听着好听的音乐变出了好看的舞蹈,那小朋友们想不想看一看舞蹈家们听着这个好听的音乐编出的什么舞蹈呢?

  师:宝贝,这首音乐是中国最著名的音乐,叫《茉莉花》,叫什么花?(茉莉花)。

  活动延伸:

  宝贝们刚才我们分小组开花、四个人开花,那宝贝们想不想大三班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开一朵最大的花?那我们一起去操场上试试看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茉莉花》这个韵律活动中,我都是以“情”取胜,舒展的音乐,轻轻的语调,柔柔的氛围。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很多老师就说:怎么选择这么单一的音乐?应该要 ab结构的才好嘛,这样才能有**、有激情。这固然是一种惯例,不过,我想的是,如何运用这个家喻户晓的《茉莉花》音乐,来营造、宣扬我县的茉莉花特质,茉莉花是清新淡雅的小花,清纯洁白,也不张扬,从不与百花争艳,却家喻户晓,人见人爱。于是,我还是坚持要了一直是轻轻柔柔的音乐,在这个韵律活动中,没有大起大落,没有紧张和刺激,可并没有抑制孩子的创造力,相反,孩子们能够在这段音乐中体验了快乐,舒展了自己的整个身心,我和孩子也深深陶醉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开放,又是层层递进,真正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首先,在第一环节里,我以美感染孩子。在活动刚刚开始的时候,我让孩子一边听如诗如诉的抒情音乐一边观察茉莉花的颜色、形态,看一看,数一数有几朵花蕾,为下步活动做准备。在第二次听音乐时配以简单的独白和优美的动作,既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完善的创造性形体律动示范,简单而富于表现力,同时也为幼儿的想象和表现,提供了一个充满美和激情的背景。

  其次,我在第二环节里,让幼儿尽情的表现。这是一个非常优美细腻的体验和表现活动,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对孩子的表现经常说的话就是:哦,你是这样做的,还有吗?你是这么做的,还有不一样的动作吗?问了好多次,孩子做的还是一样的动作,这也是我语言贫乏,缺乏教育机智的缘故。在思考如何关注教育细节时,我改变了提问的策略,如:我们都去过花地,花是各种各样形态的,我们的手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做出不同的动作,怎么做呢?麦麦说:“我去过花地,茉莉花有的开得高有的开得低,所以我们的手可以有时摆高一些有时摆低一些。”美美说:“有轻风的时候,有的花不动,大风的时候,有的花摇摆得很厉害”。杰杰说:“茉莉花有些是花蕾!有些是张开的。所以我们的手可以做合起来、张开来的动作,这样茉莉花就很美了。”“除了手可以变化外,还有什么身体的部位可以变化呢?”因为有了手的经验,所以孩子很自然的把自己身体的部位都说出来了,如:头、腰、屁股、脚。“如果手和脚结合起来可以有多少种变化?”孩子们就开始比划起来。 “双手在前,脚像金鸡独立的样子”,“双手像蝴蝶,双脚跪在地上的”,“手向上的时候脚可以向前伸”,“手向上的时候,脚可以后点地”,“手向右的时候,脚可以左侧点”,“脚可以抬起来”,“脚抬起来时可以一只手在前面,一只手在旁边”。看着孩子们富有创造力的动作,我接着增加了韵律的难度:让幼儿尝试用柔美、舒展的动作随音乐自由发挥,鼓励幼儿两两结伴合作做动作,从单一到组合,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自己发挥时是让自己的手、脚在不同的位置上变化,要两个孩子一起合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和孩子一边倾听优美的音乐,一边用轻柔的语调解说:有一对相亲相爱的茉莉花,他们在风中起舞;相依相偎的茉莉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婷婷玉立;哇,在这片花地上的茉莉花,真是千姿百态,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有左有右,他们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呼朋换伴、有的欲说还休、有的千娇百媚,一阵阵的清香扑鼻而来。我通过运用一些优美的形容词来解说,给孩子营造了一种氛围,一种意境,孩子的动作就天衣无缝的自然而然融入游戏当中了。组织该活动下来,我感觉不仅具有很高的 审美教育价值,情感教育价值,而且有着很高的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价值。在这个环节里,最出彩的是美美小朋友,她人长得比较高大,样子不是那么的可爱,乐感也稍微弱些,其他小朋友平时不怎么喜欢和她一起玩耍,刚刚开始活动时,也许是因为知道自己就不是一朵人见人爱的茉莉骅的缘故,她还哭鼻子,在两个两个一起游戏时她甚至躲到黑板后面,不愿融入活动中,我看见了,轻轻的走过去,蹲下来对她说:“我和你一起做两朵相亲相爱的茉莉花”。不容她迟疑,我马上的把她抱在怀里,然后手拉手的走到活动场地中,很快的,美美就被活动的氛围吸引了,欢快的舞动她的身体,她的手脚,和我一起,一会儿做相亲相爱的姐妹花,一会儿在我身边飘啊飘,一阵一阵的清香就这样沁入心肺,在此刻,我觉得她就是一个人间精灵,一个茉莉仙子。看到她的表现,我马上问现场的老师:老师们,你们闻到了茉莉花的清香了吗?看得如痴如醉的老师们此刻才记起,原来他们看的是一个活动,老师们和美美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了快乐,美美更能干的是把快乐也传递给了别人,你看,她正很主动的和别人一起玩两两合作的游戏呢。在这个环节里,我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表达能力,表达是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有效的表达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理解、同情、响应或支持,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心理素质和技能。美美在这个环节中,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令我感动,这不仅仅教育工作者的必要能力,同时也是一个人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我又尝试让3-4个孩子一起配合做出各种茉莉花的动作。孩子们依然玩得兴致勃勃。

  最后,我以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送花香,自然结束,作为整个活动的结束。很多人单看这话,想的就是和现场的老师互动一下。我考虑的是茉莉花张大导演都把它唱到奥运会去了,我也要让我的孩子把茉莉花香送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乡村小屋,不管是富丽堂皇的会展中心,还是绿油油的草地,甚至是臭臭的厕所,让每个地方都洋溢着茉莉花的清香,而且越久弥香……

  所以说,创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规律、线索可循的,在这里,有些孩子已有一定的经验,我就不断引导他们重组经验和改建经验,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效地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他们的已有经验。在他们探索的基础上,巧妙地引导孩子通过身体部位的方位变化以及身体部位的不同组合创编茉莉花的造型,不仅让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会了这一创造技能,也为孩子们今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通过这个活动,我更加明白了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

5、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送我一枝玫瑰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及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初步学习随乐曲有节奏地进行身体动作。

  2.鼓励幼儿在歌曲活泼、热情旋律的感染下,积极愉快投入活动。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事先适当欣赏该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送我一枝玫瑰花》的乐曲,掌握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感受新疆民歌活泼、欢快的风格。

  1.让幼儿听第一遍乐曲,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教师介绍乐曲的基本特点(新疆民歌)。

  2.让幼儿听第二遍乐曲,感受ABA的曲式结构。

  3.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两拍拍一下手,感受乐曲的基本旋律及附点、切分音多的特点。(两遍)

  二、倾听乐曲,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如拍手、拍腿等。重点强调合节奏地做动作和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

  2.教师将幼儿想的身体动作编入进去,幼儿观看教师表演。

  3.幼儿跟随教师做身体动作。

  4.个别幼儿带做。(遍数视幼儿的情绪而定)

  三、幼儿随音乐跳新疆舞。

  活动反思:

  活动在幼儿阶段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进音乐的天地,操作性强,幼儿理解音乐内涵。我们尝试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共同参与,幼儿需要在听觉、视觉、肢体运动及言语的充分协调下,获得艺术体验。我通过让幼儿反复听音乐,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肢体动作、敲击物品、敲击乐器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节奏,调动了多个感官,通过不断变换幼儿手中的物品,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游戏中反复练习节奏型,不仅让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情感,更让他们从中获得了艺术体验。

6、大班音乐欣赏教案《我的好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词表达出来的情感。

  2、能掌握歌曲旋律,学会唱这首歌。

  3、通过角色游戏,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并能更实际地表达对母亲的爱。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生活中与妈妈在家里的互动。

  物质准备:小桌子、小椅子、杯子、妈妈头像的挂饰,能表现歌曲内容的图片三张。

  活动过程:

  一、理解歌词大意,体会歌词情感

  1、提出问题,引入情景

  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自己的妈妈平时工作辛不辛苦呀?"(幼儿初步感受歌词表达的情感)

  幼儿:…

  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爱不爱自己的妈妈?妈妈下班回到家时,你在做什么?对妈妈辛苦工作回到家,有什么表示吗?"(幼儿进一步体会歌曲情感)

  幼儿:…

  2、观察图片,讲解歌词大意及情感

  教师向幼儿按歌词内容分别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表述自己的感受,让幼儿形

  象具体地理解歌词内容,直观感受到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对妈妈的爱。

  二、掌握歌曲旋律,清楚有感情地演唱

  1、教师示范,熟悉旋律

  教师先用手打着拍子,将歌曲旋律表现出来。幼儿跟着教师大拍子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唱的时候能抓准节奏。

  2、教师领唱,幼儿学唱

  教师有感情地先将歌曲演唱一遍,然后在分段让幼儿跟着学唱。在幼儿学唱时,教师要强调,把握节奏,充满感情地演唱。

  三、角色游戏-我的好妈妈

  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扮演歌曲中妈妈,一组扮演歌曲中幼儿。幼儿边唱边表演歌曲内容,然后角色进行互换。

  幼儿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歌曲带来的快乐,而且能懂得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延伸:

  幼儿回到家,对妈妈表演《我的好妈妈》。并用除歌曲内容外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教学反思

  《我的好妈妈》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金典儿歌。在班级里开展此次教学活动时,自己坐在幼儿中间,心和情感离幼儿很近,有种师生互动的感觉。然后以谈话的方式导入,亲切、自然,这样迅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接下来的各个环节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使音乐的表现与创造在平日教学中紧密相连,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和生活联系紧密。同时,还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音乐教学渗透到其它学科,成为一整体。本堂课,幼儿在认知水平、艺术实践能力及情感三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但少部分幼儿的参与意识还不够,导致课堂气氛不够热烈,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待加强。

7、大班音乐下学期教案《送我一枝玫瑰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及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初步学习随乐曲有节奏地进行身体动作。

  2、鼓励幼儿在歌曲活泼、热情旋律的感染下,积极愉快投入活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事先适当欣赏该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送我一枝玫瑰花》的乐曲,掌握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感受新疆民歌活泼、欢快的风格。

  1、让幼儿听第一遍乐曲,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教师介绍乐曲的基本特点(新疆民歌)。

  2、让幼儿听第二遍乐曲,感受ABA的曲式结构。

  3、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两拍拍一下手,感受乐曲的基本旋律及附点、切分音多的特点。(两遍)

  二、倾听乐曲,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如拍手、拍腿等。重点强调合节奏地做动作和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2、教师将幼儿想的身体动作编入进去,幼儿观看教师表演。

  3、幼儿跟随教师做身体动作。

  4、个别幼儿带做。(遍数视幼儿的情绪而定)

  三、幼儿随音乐跳新疆舞。

  活动反思:

  活动在幼儿阶段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进音乐的天地,操作性强,幼儿理解音乐内涵。我们尝试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共同参与,幼儿需要在听觉、视觉、肢体运动及言语的充分协调下,获得艺术体验。我通过让幼儿反复听音乐,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肢体动作、敲击物品、敲击乐器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节奏,调动了多个感官,通过不断变换幼儿手中的物品,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游戏中反复练习节奏型,不仅让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情感,更让他们从中获得了艺术体验。

8、大班优秀美术公开课教案《送你一朵玫瑰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意装饰盒盖。

  2、组合作品,变成一组完整的玫瑰花的画面,体验成功的愉悦。

  3、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盒盖,双面胶、浆糊、轻音乐、各类美工材料(自然材料、生活材料及废旧材料等)、绿色纱做的大花托、花茎、玫瑰花一朵。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在“送你一朵玫瑰花”的音乐声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跳舞,激发游戏兴趣。

  2、出示玫瑰花,“今天我在跳舞时特别开心,你们看,我也有美丽的玫瑰花。你们觉得我的花好看吗?”

  3、组合盒盖:“看,这也是一朵玫瑰花。”(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我也想变得很美丽,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帮我吗?”

  “你会怎样帮我打扮呢?”

  二、观察材料,设想创意

  1、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类材料,说说自己的创意。

  2、看看老师的范例,说说自己的感觉。

  三、提出创作要求

  1、个人或分组,拿盒盖,选材料。

  2、有序装饰,选择合适的黏贴材料。

  四、创意装饰,教师指导。

  重点:

  1、装饰材料的和谐,色彩的搭配。

  2、装饰画面的完整。

  五、组合展示

  1、组合盒盖,变成一朵大的玫瑰花,体验成功的快乐。

  2、互相欣赏各块的特色,感受美术的多样性。

  反思:

  1、材料:盒盖大小要统一,自然材料选择2种,多了杂。

  2、创意方式:选择一种美术方式(立体手工)进行装饰,单个作品也要有美术的技能渗透,组合作品时效果会更好。

  3、评价:孩子的装饰都偏重色彩的鲜艳,但是缺少整体的协调。

  调整:

  1、统一选择素饼的盒子,用松果等自然材料上色后黏贴装饰。

  2、组合大型玫瑰花和小的2朵,提高审美情趣。

  活动反思:

  活动在幼儿阶段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进音乐的天地,操作性强,幼儿理解音乐内涵。我们尝试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共同参与,幼儿需要在听觉、视觉、肢体运动及言语的充分协调下,获得艺术体验。我通过让幼儿反复听音乐,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肢体动作、敲击物品、敲击乐器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节奏,调动了多个感官,通过不断变换幼儿手中的物品,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游戏中反复练习节奏型,不仅让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情感,更让他们从中获得了艺术体验。

9、大班音乐欣赏教案《经典皮影戏《西游记》》反思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对于幼儿来说非常的熟悉,对其中的音乐也很了解,而皮影戏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初步了解皮影戏的特点,产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在游戏中初步感受剪影艺术之美,并对这种表现形式感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剪影艺术之美,并对这种表现形式感兴趣。

  2.初步了解皮影戏的特点,产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西游记故事的了解,西游记皮影片段视频,皮影道具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1)播放西游记的配乐,孩子随乐自由律动。

  (2)师:知道这首音乐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小结:这手音乐讲的是西游记的故事。

  2.了解皮影戏

  (1)出示皮影道具,让幼儿看一看,玩一玩。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他们有什么用处?你在哪里看到过?

  (2)教师介绍皮影表演的特色。

  3.欣赏皮影表演视频。

  (1)请幼儿欣赏西游记的经典皮影表演“三打白骨精”。

  (2)师:你在皮影戏里看到了什么?

  (3)请幼儿学学皮影戏里的动作。

  小结: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4.请幼儿分组进行皮影戏表演。

  (1)请幼儿自由分组一起讨论皮影戏是怎么表演的。

  (2)播放西游记音乐,幼儿表演皮影戏。

  活动延伸

  1.观看更多的皮影戏作品,进一步激发孩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设置皮影戏剧场,让幼儿在表演区进行皮影戏表演。

  活动反思:

  让幼儿从小接触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并由此领略其中蕴含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核心思想,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追求的目标之一。颜老师在众多的音乐舞蹈作品中选定《俏夕阳》,并据此改编、设计成大班的创造性韵律活动“快乐皮影人”,显然颇具眼光。事实上,现成的作品一经选定,往往还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的不仅是作品内容是否符合教育要求,还要考虑幼儿感知、理解和表现该作品的实际能力水平如何。分析《俏夕阳》这一音乐作品,我们发现该作品无论在长度、节奏、速度还是结构上都不太适合幼儿进行表现。为此,颜老师对该乐曲进行了处理,通过删减、压缩和黏贴,将它改编为ABA的结构:A段音乐诙谐有趣,幼儿随乐整齐划一地走皮影步,从而习得皮影舞的元素性动作。B段音乐的乐句为a+b结构,前半乐句(a)有旋律,后半乐句(b)仅由锣及水鱼按 × ××| 0 ×× |的节奏型演奏。动作结构为:a部分创编皮影动作,b部分造型定格。这样的设计为幼儿的创造性表达提供了空间和秩序上的保证,既使幼儿有比较充分的思考反应时间,也能使幼儿获得新奇感和满足感。

10、音乐活动《送我一支玫瑰花》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热情欢快的民族风格。

  2、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并在合奏中保持自己的声部。

  3、认识反复记号。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新疆民族乐曲欢快的风格。

  2、打击乐图谱(图谱以打击乐简谱形式出现,每一行图谱的下方有相应的形象图示:小手、小腿、颤动,事先遮住这些图示,根据活动进程逐步展示。)

  3、金属乐器:三角铁、碰铃;

  木质乐器:木鱼、大鼓、双响筒;

  散响乐器:铃鼓、沙锤。

  4、幼儿以“品”字形队列,金属乐器在左边,木质乐器在右边,散响乐器在中间。

  5、请配合老师准备舞蹈《送我一支玫瑰花》。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旋律

  1、教师手拿一朵玫瑰花边唱《送我一支玫瑰花》边走到孩子们中间。

  孩子们,看看我拿的是什么?是啊,今天有人送了我一支玫瑰花,好开心!猜猜是谁送我的?是白老师啊,白老师还为我们带来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呢,请欣赏舞蹈《送我一支玫瑰花》

  2、欣赏教师舞蹈表演。

  二、出示图谱(打击乐简谱形式),根据图谱徒手练习。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为这首好听的乐曲配上我们自己的伴奏,看看它会不会变得更好听,咱们一起试试吧!

  1、根据图谱所标志的图案练习节奏。(用白纸遮住图示部分)

  (1)音符练习(复习活动)。

  小朋友们请看看这张图谱,里面有没有我们熟悉的东西啊?

  哦,有很多音符啊,都有哪些音符呢?

  二分音符拍几拍?四分音符拍几拍?这个圈代表什么意思啊(空拍)?

  (2)用不同动作练习节奏(显示图示部分)。

  这些音符怎么来表示呢?小朋友们请看,哇!咱们跟着图谱来试一试吧。

  二分音符拍手、四分音符拍腿、全音符颤动双手。

  (3)反复记号的识别。

  哎?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是什么标志啊,它长得像什么?图谱里面总共有几个这样的记号啊?

  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个记号叫做反复记号,就是再来一遍的意思,如果有两个反复记号,就把两个记号中间的部分再来一遍,如果只有一个,那就从开始的地方到这里再来一遍。

  刚才小朋友说了,咱们的图谱里有一个反复记号,那咱们应该怎么演奏呢?请小朋友跟着我的歌声一起演奏吧。

  2、幼儿根据图谱进行完整练习。

  (1)教师清声哼唱乐曲,幼儿全体进行徒手练习。

  (2)教师清声哼唱乐曲,幼儿分声部分别进行练习。

  3、同音乐下(教师清声哼唱),不同节奏的练习,要求幼儿看指挥做动作,保持自己的节奏。(更换图示)

  教师的指挥很重要,孩子们分成三部分,木质乐器和金属乐器在演奏时经常同时进行,教师左手指挥金属乐起,右手指挥木质乐器,同时进行,教师的节拍不能乱。

  4、播放音乐,幼儿看指挥做动作进行徒手练习。(2遍)

  三、幼儿手持不同打击乐器进行尝试

  1、各组展示各自打击乐器,教师哼唱,进行练习。

  由于同类乐器要集中在一起进行演奏,所以取消了孩子们自选乐器的环节,乐器课前放在孩子们小椅子的下面,后面增加了交换乐器环节。

  2、播放音乐,幼儿看指挥,分组分声部进行演奏。

  3、幼儿看指挥,跟随音乐进行合奏,要求幼儿保持自己独立的声部。

  4、幼儿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四、请两名幼儿做鼓手敲大鼓,在间奏和结尾处加入,完整进行打击乐演奏。

  五、结束部分,邀请其他班的老师、小朋友来观看表演,并随着孩子们美妙的打击乐翩翩起舞。

  活动小结:

  《送我一支玫瑰花》是一首新疆民歌,它的旋律欢快流畅,具有歌唱性;节奏重音明显,有基本固定节奏,有舞曲特征,非常适合作为打击乐教学乐曲,因此选择了这首乐曲,希望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把这首好听的乐曲演绎的更加美丽。

  整个活动,孩子们在敲敲打打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会音乐,并在音乐中释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了看指挥演奏、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寻找、创造美。孩子们玩的很开心。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11、幼儿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茉莉花》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茉莉花》,知道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典型民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盈流畅、纯朴柔美。

  2、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情、造型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创造性地表现茉莉花花丛造型。

  3、喜欢歌曲《茉莉花》,愿意合作表现茉莉花花丛。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建议:

  1、《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曲调优美,表现出纯朴柔美的感情。江苏扬州《茉莉花》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旋律轻盈流畅,易学易唱,广为流传,在国外也极具声誉。

  2、活动欣赏时,尽量让幼儿置身于充满茉莉花香的欣赏氛围中(可用茉莉花香的空气清新剂营造氛围),投身茉莉花实物或自制花环、花叶、花朵的道具,帮助幼儿感受和表现,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茉莉花的姿态。

  3、完整欣赏感受歌曲,教师观察、捕捉幼儿聆听音乐时的身体姿态,表情变化,并鼓励幼儿互相学习。

  4、在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配合散文故事,鼓励幼儿与同伴用身体造型表现茉莉花花丛,随音乐旋律随风飘动,更深刻地感受歌曲旋律的轻盈流畅、纯朴柔美。

  5、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表现的方式,如戴上花环、花叶扮演表现, 或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等。

  散文故事:

  清清的小河边,有一束美丽的茉莉花丛。每当太阳升起时,茉莉花也就慢慢睁开了眼睛。闻一闻,真香!看,每一朵茉莉花都在展示自己独特的美,有着自己的姿态和心情。有的是害羞的茉莉花,羞答答地低着头;有的是高兴的茉莉花, 张开了笑脸;有的是含苞待放的茉莉花,正在慢慢开放。哎,有朵茉莉花好像有点不太高兴,翘起了小嘴巴;有多茉莉花好像在哭泣,他想妈妈了;有多茉莉花正仰着头喝露水呢……小河的水闻到花香,也停了下来,他想留住这美丽的茉莉花香……你们闻到了茉莉花香了吗?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以音乐为切入点的综合性活动,围绕着中国民歌《茉莉花》,开展了一系列的感知、制作、欣赏、表现、创作、分享等活动。活动最明显的特点体现为:从感性人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在活动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注重幼儿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孩子们在淡淡清香、自然轻松的“茉莉花”氛围中充分享受音乐的美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