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草原的客人》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社会教案《草原的客人》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通过观看音像资料和图片,了解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3、对蒙古族产生好奇感。乐意随着音乐表演蒙古舞蹈。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收集关于蒙古族风情的影像资料。
2、中国地图一张。
3、蒙古音乐舞蹈《小小骑兵》。
活动过程:
1、播放蒙古族影像资料,让幼儿初步了解蒙古族的民族文化。
⑴教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人吗?
⑵他们穿的衣服是怎样的?他们住的房子又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说的话和我们一样吗?他们说的话和我们一样吗?
⑶引导幼儿学习一句蒙语,例如:“你好”。
2、分段欣赏,进一步感知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⑴歌曲欣赏。
⑵欣赏蒙古族的民族舞蹈。
⑶了解蒙古包。
教师:蒙古族住在哪里?蒙古包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图片,进一步感知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⑴教师(出示食物图片):你知道蒙古人喜欢吃什么?认识酥油、奶酪等。
⑵教师(出示马头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由什么用?
⑶让幼儿欣赏一段马头琴的弹奏的音乐,让幼儿感知马头琴悠扬的琴声。
4、知道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⑴教师出示地图,找出内蒙古的位置,并贴上标志。
⑵启发并引导讲述自己知道的民族,教师总结。
5、音乐舞蹈:《蒙古舞》。
引导幼儿观看录像,学习表演简单的蒙古舞蹈。
活动反思:
在《客人到》中,我谈话的形式引发幼儿的想象,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由这次教学得出:语言活动中有许多诗歌、故事蕴含着优美的意境同时也在教育幼儿。幼儿能较好的与老师配合,在认识字卡方面,大部分幼儿都能认识,并且能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和他人交谈。这节课我把它当做一节识字兼礼仪的课来上,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他们在情景表演方面还有所欠缺,很多孩子还放不开。
2、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学做小客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2、使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
3、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1.与本班一幼儿家庭联系有关做客事宜。
2.电话两部。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向小朋友介绍活动内容及简单要求。
老师要带XX小朋友去XX小朋友家做客,比一比看谁是最有礼貌的小客人。
二.幼儿到XX小朋友家做客,在做客过程中学习礼貌
1.学习有礼貌地问候主人。
到了主人家轻轻地敲门,见了主人会礼貌地问候,学说"你好"。见了不同的人会使用合适的称谓。
2.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1)对于主人的招待,如请客人坐,请客人喝茶,请客人吃东西,客人都要有礼貌地说"谢谢"。
(2)在别人家不随便翻看,拿走别人的东西。
在别人谈话时,不随便插嘴。当别人提出问题时,要大方地回答。说话时,声音轻一些,不大声喧哗。
(3)与主人要友爱相处。
(4)学习有礼貌地与主人告别。
(5)临走时,向主人说"XX,再见",还可客气地邀请别人去自己家做客。
三.做客后进行小结,对幼儿在做客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小朋友在别人家做客时很有礼貌,会说"您好"、"谢谢"、"再见",并且不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以后到别人家去做客也要做到这些,做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四、活动延伸:
可通过角色扮演和行为辨析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拜访做客的教育。
(1)甜甜敲门时很用力,她这样做好吗?
(2)小客人进门时没问好,这样做对吗?
(3)乱翻主人东西好不好?应该怎样做?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3、大班社会教案《班里来了客人老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大胆与成人交往,常使用自己的方式获得信息资料,并记录体验成功交往的快乐。
2、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培养观察了解周围生活中人与事物的兴趣。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访问记录表
2、活动前与参与活动的客人老师联系,请他们配合幼儿的访问活动。
3、布置活动场地,客人老师成马蹄型队列入坐,便于幼儿采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班里有什么变化吗?
幼:来了许多的客人老师。
师:那我们跟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吧。
请幼儿与客人老师问好:客人老师好。
二、引导幼儿从不同方面进行观察客人老师
1、猜一猜
师:孩子们,你知道客人老师是从哪里来的?
请幼儿大胆猜测。
2、问一问
师:请你去问一问客人老师她来自哪里?
先请一个幼儿去问,指导幼儿询问的技巧。
提问去询问的幼儿
师:你刚才是怎么问客人老师的?客人老师有没有回答你?
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询问客人老师呢?(要有礼貌,说您好、请问,谢谢等礼貌用语)
师:现在你再去问一问,看客人老师是否会回答你?
请那名幼儿用正确的询问方式询问。
3、幼儿讨论提问内容
师:客人老师来自不同的班级,那他们班有多少个小朋友呢?他们平时和小朋友做什么有游戏呢?老师有许多的问题想问客人老师,你们有想问的问题吗?请你们可以和好朋友讨论一下,想问什么问题?
三、讨论记录表,了解其使用方法
1、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对表格使用进行猜测。
师:表上有什么?你能看懂吗?
教师帮助幼儿整理记录表记录方式。
(数字表示采访的顺序,第一个空格表示采访人的名字,第二个空格就表示采访的内容)
2、教师示范进行表格记录
师:你们想来问问第一个客人老师吗?请你来试一试。并把你采访的内容记录下来
一名幼儿询问:你叫什么老师?
请一名客人老师回答。
对于回答内容进行讨论如何记录。
师:我们来看看XXX记录的内容,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是怎么记录的?(幼儿介绍)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小朋友你们还有什么记录的方法吗?
幼儿介绍不同的记录方法。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除了自己记录外,还可以请客人老师来帮忙记录。只要你们有礼貌的说,相信客人老师也很愿意帮助你们的,不过得在有困难的时候才请求帮助哦。
四、幼儿分散进行采访
师:就请我们的小记者们出发去进行采访吧,注意不要大声喧哗哦。
幼儿进行采访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五、同伴交流——体验快乐
师:先采访好的小朋友可以先进行交流,你采访了谁,知道了哪些信息?
个别交流
师:采访任务结束了,让我们来看看你们都采访些什么?
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交流。
六、邀请客人老师共舞
师:小记者们,今天的采访任务圆满完成了,让我们谢谢客人老师的配合,请你去邀请一名客人老师跟你一起跳个舞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客人来了应该咋么说怎么做,学会客人这首歌。在进行表演的时候,有点急,由于歌曲还没完全学会,只会跟着老师或录音机跟唱,因此,孩子们对歌词还是不大会连贯的说。特别是“我送客人到门口,点头把手招”念起来的时候比较拗口,老会在这里疙瘩住。在表演的时候的环节上,幼儿还是很积极的,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要求上来表演。
4、大班社会教案《客人到》含反思
设计背景
我发现有段时间我们帮的幼儿在礼貌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就设计了一节礼貌方面的课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熟悉儿歌,并学习该文中所要学习的生字。
2、了解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与待客之道。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过程
1 幼儿律动:客人来。
2 教师:菠萝宝宝,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小朋友,我平时用的礼貌 用语有很多很多,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我们平时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3 幼儿发完言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卡片(礼貌用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4 教师: 我们刚刚学习了很多的礼貌用语,那么客人到的是后又要怎么做呢?小朋友来说一说?
5 教师:小朋友说的非常好,唐老师也想来说一说。首先 ,我给小朋友带 来了一首客人到的儿歌,这首儿歌可好听了,唐老师想让小朋友也听听,小朋友没有声音,静悄悄的听老师读一遍。
6 教师为幼儿朗诵儿歌《客人到》。
7 教师:小朋友听了这首儿歌觉得好听吗?唐老师读的好不好啊?好的话,小朋友给唐老师一点鼓励好吗?。
8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好听的儿歌吧。教师教幼儿读儿歌《客人到》,幼儿跟读。
9 教师:小朋友读得真好听,让我们把小手拍起来,再有节奏的来读一遍这首好听的儿歌吧。(读完后,教师给予部分小朋友奖励或表扬)
10 神秘般出示要学习的生字卡片教幼儿认读( 茶)( 请 ) ,并请幼儿试着用这俩个字宝宝组词,或说一句话。
11 再出示几个以前学习过的生字 请幼儿认读,把新学过的字宝宝和以前学过的字宝宝放在一起,看幼儿是否能快速的认出新学字卡。
12 游戏:把字宝宝送回家。 把新学过的字宝宝和以前学过的字宝宝放在一起,要幼儿找到所有字宝宝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字宝宝上面,教师评价幼儿做的怎么样,并给予表扬。
13 教师: 我们学习过了这么好听的儿歌,知道了怎么做事礼貌的人,还把字宝宝送回了家,你们开心吗?幼儿:开心。我们 把我们的幸福和我们的家人分享好吗?以游戏打电话的游戏方式给幼儿叙述几遍儿歌。
14 情景表演:请几个幼儿去好朋友家里做客,并要求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课题延伸
要求幼儿回家把这首儿歌读给自己的家人或好朋友听,并邀请自己的好朋友去家里做客,学着用我们学习过的,有礼貌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客人。
活动反思
在《客人到》中,我谈话的形式引发幼儿的想象,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由这次教学得出:语言活动中有许多诗歌、故事蕴含着优美的意境同时也在教育幼儿。幼儿能较好的与老师配合,在认识字卡方面,大部分幼儿都能认识,并且能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和他人交谈。这节课我把它当做一节识字兼礼仪的课来上,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他们在情景表演方面还有所欠缺,很多孩子还放不开。
5、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草原的客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通过观看音像资料和图片,了解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3、对蒙古族产生好奇感。乐意随着音乐表演蒙古舞蹈。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收集关于蒙古族风情的影像资料。
2、中国地图一张。
3、蒙古音乐舞蹈《小小骑兵》。
活动过程:
1、播放蒙古族影像资料,让幼儿初步了解蒙古族的民族文化。
⑴教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人吗?
⑵他们穿的衣服是怎样的?他们住的房子又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说的话和我们一样吗?他们说的话和我们一样吗?
⑶引导幼儿学习一句蒙语,例如:“你好”。
2、分段欣赏,进一步感知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⑴歌曲欣赏。
⑵欣赏蒙古族的民族舞蹈。
⑶了解蒙古包。
教师:蒙古族住在哪里?蒙古包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图片,进一步感知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⑴教师(出示食物图片):你知道蒙古人喜欢吃什么?认识酥油、奶酪等。
⑵教师(出示马头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由什么用?
⑶让幼儿欣赏一段马头琴的弹奏的音乐,让幼儿感知马头琴悠扬的琴声。
4、知道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⑴教师出示地图,找出内蒙古的位置,并贴上标志。
⑵启发并引导讲述自己知道的民族,教师总结。
5、音乐舞蹈:《蒙古舞》。
引导幼儿观看录像,学习表演简单的蒙古舞蹈。
活动反思:
在《客人到》中,我谈话的形式引发幼儿的想象,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由这次教学得出:语言活动中有许多诗歌、故事蕴含着优美的意境同时也在教育幼儿。幼儿能较好的与老师配合,在认识字卡方面,大部分幼儿都能认识,并且能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和他人交谈。这节课我把它当做一节识字兼礼仪的课来上,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他们在情景表演方面还有所欠缺,很多孩子还放不开。
6、社会礼仪活动《客人来了》大班教案反思
通过《招待客人要热情》的故事,让小朋友知道不会礼貌招待客人妈妈会失望,要学会礼貌用语及与同伴分享食物与玩具。
活动目标:
1.能主动与客人问好、有礼貌待人的意识并愿意尝试自己招呼客人。
2.愿意与同伴分享食物与玩具,能与同伴友好的相处。
3.学习招待客人的基本礼仪,学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招待客人好习视频、有关招待客人的图片、玩具若干、水杯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当你们家客人的时候你们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2)幼儿运用已有经验举例说说自己招待客人的经历。
2.倾听故事《招待客人要热情》。
(1)师:故事中的主人小熊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集体交流:小熊为什么让妈妈很失望?
师幼小结:不会礼貌地招待客人,会让妈妈很失望,相信小朋友都是会招待客人的小主人。
3.引导幼儿观看动画,学习招待客人的基本礼仪。
(1)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如何做一个热情有礼貌的小主人。
(2)师:妈妈告诉宝宝家里来客人应该怎样做?
(3)师:宝宝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4)幼儿讨论:当客人离去的时候,还应如何做?
小结:当有客人来家里做客时,要主动向客人问好、帮客人拿东西,当客人离去时也要有礼貌地和客人说再见,这样才是会热情招待客人的小主人。
活动延伸
邀请好朋友到自己家里做客,和爸爸妈妈一起接待好朋友。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进行简单的礼仪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活动的设计参与面较小,在引导中国语急躁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环节太少了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通过活动,基本上幼儿都能掌握简单的礼仪
4.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小朋友当主人,我来当客人,这样既增加了师幼互动,又使得活动的开展有序。
7、教案幼儿园大班音乐《草原上的舞会》反思
设计意图
一、选材理由:
本班幼儿是一群 3—4 岁的小班年龄段的孩子。从婴班开始,我就非常的喜欢给他们分享和欣赏一些音乐。我发现小班的幼儿不仅仅只是喜欢那些节奏简单、舒缓的音乐。其实对于节奏明朗、欢快,甚至有一些激烈的音乐都是很喜欢的。如果在音乐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声音、节奏起伏较大的乐曲,他们更是喜欢得不得了,然后就会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起来。我们班级的孩子每天都会主动的要求我给他们播放不同的音乐,他们喜欢歌唱、能用不同的表情、动作以及和老师、同伴的互动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因此,本次的活动我就构架了这样的一次音乐活动。
二、音乐的分析和调整:
本次活动使用的乐曲《草原上的舞会》,选自奥尔夫音乐材料。在刚开始听到这首乐曲的时候,我将活动的第一个目标定为了:初步的感知音乐中的节奏。但很快我又发现了此乐曲的旋律中掺杂着一些鼓声、笑声,节奏过快,不太有利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去感知和掌握。但在音乐中又有一个非常特显的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声,小班幼儿对这种特别的音效又非常的感兴趣。于是,我将此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调整为了:能听辨音乐中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并对乐句有初步的感知,但在音乐的一开始就出现了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之间相隔的时间跟后面规律的出现的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又不一样,这样就会打乱幼儿倾听特效音,所以,我将前面一开始的特效音和较快的节奏的那段音乐也做了删减。那让幼儿倾听音乐中的特别音效,其实养成小班幼儿在专注力和倾听习惯的基础。同时,这首乐曲还带有非常浓烈的异域风情旋律和节奏,小朋友们目前很难接触到这种的音乐类型。《指南》中也指出: 艺术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 言”。因此,通过这首乐曲也让幼儿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音乐和文化。
三、活动设计思考:
在活动的前期,孩子们也有了一些前期经验:由于我的另一半在非洲工作, 我也有去到非洲,回来后就给孩子们分享了关于非洲的文化,孩子们也对非洲的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整个环节的设计上,我用了一个非洲的小朋友作为我编排的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到非洲草原做客,根据故事的主线我还设计了看动物、吃烤肉、数星星的游戏情景,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轻松的游戏氛围和情景中学习,这些游戏的设计也非常有机的结合到音乐中,让孩子们不但能去感受到音乐中的特效音,还能一直都保持着对活动的兴趣。这些游戏的设计也都是基于在孩子们的兴趣点上的,比如:烤肉片的环节设计,班级的创游也开展了烧烤的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怎么去串烤肉片,怎么翻面,撒作料等基本的游戏经验,也对此非常的感兴趣,于是我就把这个设计到了本次活动的游戏里。在本次活动中,我还有一个主要的设计点是:难点前知。
在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中的特效音之后,我会用真的口哨声来和孩子们做练 习,然后再让孩子们跟随音乐来倾听特效音,这就是难点前知。它帮助孩子们
降低了活动中要掌握的难点,更好的去达成活动的目标。
活动目标
1、 能听辨音乐中的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
2、 能愉快的投入到游戏中,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
3、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 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重点难点
能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
活动准备
PPT 图片(非洲小朋友、大草原)、《草原上的舞会》音乐选段、吸管人手一根、
打孔的肉片、红外线笔一只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非洲小朋友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音乐。
T:图片上的小朋友跟我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是非洲草原上的小朋友,他们来迎接我们去他们那里玩,还给我们准备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感受音乐,听特定音
(一)、欣赏音乐
T:刚刚听到了什么有趣的声音呢?(口哨声、哟呼)
小结:刚刚小朋友们听到的口哨声就是非洲小朋友们打招呼的声音,当听到口哨的声音时,就要准备来打招呼说:“哟呼”。
(二)、第一次感受音乐,并引导幼儿听到口哨声后就要说出”哟呼”!
1、T:“我们也来试一试,学习非洲小朋友们打招呼吧!”
难点前知:“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口哨,当我吹起口哨的时候,你们就要说
什么?”“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2、听音乐玩打招呼的游戏。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的是太棒了,大家都已经学会听到口哨声就要说:
“哟呼”的打招呼的方式呢!
(三)、第二次感受音乐,摆动物的造型
1、激发幼儿想象动作的模样,并能大胆的用肢体创意动作的造型。
T:“刚刚我们已经学会了非洲小朋友打招呼了,他很高兴,决定要带我们去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动物园去看看,你们知道在非洲的大草原上都有什么动物吗?”
T:“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2、鼓励其他幼儿说出不同的动物,并用动作来模仿。
T:“还有什么动物呢?”“你能来模仿一下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3、听音乐摆动物造型。引导幼儿听到口哨声后就要摆出“各种动物造型”
T:“当听到口哨声,小朋友们就要准备摆出动物的造型,你可以摆跟别人不一
样的,自己喜欢的动物造型哟!”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刚刚都能在听到“口哨声”的时候就摆出了不同的动物造型,真的都太棒啦!
(四)、第三次感受音乐,游戏《烤烧烤》。
1、激发幼儿回忆烤肉的步骤
T:“看完了小动物,我的肚子都有点饿了,你们饿了没有?”“瞧,非洲的小朋友都给我们带来了他们当地最出名的烤肉,但是需要我们自己来烤 哟!”
T:“烧烤要怎么烤啊?”
激发幼儿使用椅子来当烧烤炉
T:“没有炉子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 2、 第一次游戏
T:“当听到音乐的时候我们就要来刷油、当听到口哨声的时候,我们就要给肉翻面啦!”
3、 第二次游戏
T:“刚刚的肉肉都没有放佐料,不好吃,现在我们要来继续烤。记住,当听到音乐的时候我们就要来刷油,当听到口哨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撒佐料啦!”教师小结:你们的烧烤都烤的太好吃了,都没有烤糊吧!刚刚我看到了小朋友们都是在听到口哨声的时候就准备要翻面和撒作料了,你们真是太棒啦!
(五)、游戏《找星星》
T:“吃饱了,我们要去散步啦!哇,你们看天都已经黑了,我们来天上的星星吧!看,到底那颗最亮?”
播放音乐 ,孩子们随着音乐散步,当听到特别音效“口哨声”时,老师就准备用红外线笔,听到“哟呼”的时候,“星星”就出现了。三、 活动结束
T:星星们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去睡觉了呢!来跟大家说晚安吧!
在本次的活动中,我的第一个目标是:能听辨音乐中的特别音效。这个目标的达成情况还是比较的好,通过难点前知的实行,我觉得孩子们还是比较快
活动反思
的就掌握了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声)。再通过每一个环节中游戏的烘托,孩 子们一遍又一遍的感知到特别音效,而且每一个游戏的设计也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非常的感兴趣,全程都保持着对活动的积极性。我的第二个目标是:能愉快的投入到游戏中,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这个环节的目标达成
主要是依靠我的第二个环节,引发幼儿说出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并且能够用肢体来表现动作的形态。在这一环节中,我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想法来创意他们所想的动作。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在说的时候, 只是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模仿,有个别害羞的孩子就不愿意来表现自己。为了解放孩子们的天性,我临时就调整成了让孩子们站起来,走着进行动物造型,这样的处理之后,我发现了那些比较害羞和内敛的孩子们也就慢慢的放开了自己。
我的感悟:通过这次的活动,给我体会比较大的就是:虽然老师们在每一堂活动中,都会事先预设很多的内容和孩子们的反应,然后随之而产生了一些预设的环节。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应该在活动中去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通过孩子们的表现作出一些及时的调整。我知道其实这还是比较难的,也比较的考验老师的功底。那么我们就更应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能力, 让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