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维族歌曲雪莲花》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维族歌曲雪莲花》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音乐教案《维族歌曲雪莲花》反思

1、大班音乐教案《维族歌曲雪莲花》反思

  目标:

  1、熟悉并喜爱维族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2、了解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情绪,学会演唱歌曲。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准备:

  维族服饰若干套 歌曲:《雪莲花》、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1、 今天段老师要带你们到遥远而美丽的新疆去看一看那里人们的生活,听一听那里优美动听的歌曲,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我走进新疆吧!

  2、 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发声练习

  1、跟老师学一首很简单的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2、C—G 模唱歌曲。

  (三)、了解维族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1、 你见过维吾尔族的人吗?她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2、介绍维族的民族服饰:马家、长裙、帽子。

  3、维族的女孩子喜欢梳着一头的小辫子,一般来讲,梳了多少个小辫子,就证明这个女孩子有几岁了。

  4、平时小朋友们喜爱的食品中也有新疆的特产,你知道是什么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葡萄干、羊肉串等)

  5、新疆人特别喜欢唱歌跳舞,他们用这种方式歌唱美好的生活来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6、听几首新疆的音乐:说一说这几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四)、学习歌曲

  1、新疆还有一种特别珍贵的草药叫雪莲花,这中草药不畏严寒,生长在雪山上,因此特别珍贵

  2、听歌曲《雪莲花》。说说歌曲给你的感受。

  3、再听老师唱一遍歌曲,说说歌曲内容。

  4、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

  5、老师还编了一个新疆的小舞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学一学?

  6、下次课咱们就来学学这个小舞蹈吧!

  活动反思:

  一、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尽可能的考虑到更多的知识,以备不时之需。这实际上对教师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这种主体性的发挥,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更多的要依靠教师角色的转换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实现教学民主化的过程中,教师角色意识和观念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死板的,而教学情境随时都会变化,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细节,调整教学状态,尤其在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问“插嘴”时,千万不能慌乱,更不能武断压制学生思维的火花,要做到尊重学生与妥善处理问题、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有机结合。

  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尊重学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使得那些对历史课兴趣淡薄的学生也开始经常问问题,让我激起深深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2、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维吾尔族真美丽》含反思

  活动意图: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内容主要以汉文化为主,少数民族文化没有得到足够的反映,幼儿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另外,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5~6岁幼儿有这样的目标: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选择维吾尔族的原因是,这个民族在众多少数民族中特点较为突出,利于幼儿进行学习。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维吾尔族真美丽》

  活动目标:

  1、认识维吾尔族,简单了解他们的服饰、生活环境和特产。

  2、初步感受到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向他们的热情好客的特质学习。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要团结友爱。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课前幼儿向家长了解民族的含义以及自己所属的民族,幻灯片,葡萄干,舞蹈,手绘中国地图,雪山、草原和各种特产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维吾尔族的大姐姐

  (1)幻灯片展示维吾尔族姑娘图片,并提问:"图片里的大姐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大姐姐的衣服和帽子的特别之处,并向幼儿介绍这是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大姐姐。

  (2)告诉幼儿:今天,这位大姐姐要带我们看一看美丽的维吾尔族,但是大姐姐告诉我,小朋友们要使用一句咒语"维吾尔族真美丽"。小朋友们每次说完这句咒语,大姐姐就会给我们带来一张美丽的图片。

  二、通过图片展示维吾尔族的男女服饰,让幼儿来进行比较。

  第一张图片是维吾尔族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他们都穿着美丽的衣服,请幼儿来找一找,他们的衣服和我们的不同之处。并向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服饰特点。

  三、通过图片展示维吾尔族的居住环境

  (1)第二张图片是新疆的雪山和美丽的大草原。请幼儿起来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老师向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大姐姐就住在这美丽的大草原和雪山旁边。

  (2)第三张图片是新疆的民居。教师告诉幼儿,今天大姐姐要请我们到她的家里做客,我们来看一看大姐姐家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回答看到的房子和我们住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房子的屋顶是平的,并且告诉幼儿平房顶的原因是为了储存雨水,防风沙。

  (3)第四张图片是维吾尔族人围着火炉吃西瓜。先提问:夏天,我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带幼儿看一看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是怎么吃西瓜的。引导幼儿发现维吾尔族的人穿着冬衣围在火炉前吃我们夏季才吃的西瓜。向幼儿介绍幼儿,新疆由于气候原因,早晨和中午的温差非常大。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

  四、通过音乐和维吾尔族的特产,引导幼儿感受到维吾尔族叔叔阿姨的热情好客。

  (1)播放一段音乐,告诉幼儿这是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为了欢迎我们的小朋友去做客特别演奏的。问一问幼儿听完音乐有什么感觉?引导他们说出高兴,快乐等。

  (2)请幼儿品尝维吾尔族叔叔阿姨给我们准备的葡萄干。另外再介绍几个特产,并且告诉幼儿下次大姐姐还要请小朋友们吃其他的好东西。问一问幼儿感觉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和大姐姐对我们怎么样?在此向幼儿强调热情好客这个词。

  (3)最后再次强调: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都非常热情好客,我们小朋友要像他们学习,也要好好招待我们的小客人。

  五、通过舞蹈,加深幼儿对维吾尔族的印象。

  请出维吾尔族的大姐姐,请大姐姐来向幼儿介绍新疆舞蹈,并且教幼儿几个简单的动作。

  六、通过手绘地图的展示,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要团结友爱。

  (1)出示中国地图,先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地图像什么。最后告诉幼儿中国的地图像一只大公鸡,我们就住在大公鸡的鸡胸脯上。

  (2)请小朋友找出大姐姐住在大公鸡的哪里。进行总结,大姐姐就住在大公鸡的鸡尾巴上,离我们小朋友很远呢,请幼儿自己来说一说和贴一贴雪山、草原及特产的图片,加深印象。

  (3)介绍图上有很多大哥哥和大姐姐和我们小朋友都不是一个民族的。举几个例子,最后告诉幼儿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虽然和我们小朋友不是一个民族的,但都是祖国妈妈的好宝宝,我们要团结友爱。

  七、通过给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制作礼物,表达友爱之情,并且加深对维吾尔族的印象。

  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美丽的维吾尔族,还知道了祖国妈妈还有很多好宝宝,所以请小朋友们制作一份礼物送给其他民族的小朋友来介绍维吾尔族。请小朋友们自由创作。(提醒他们可以用橡皮泥做一做哈密瓜、葡萄、烤羊。也可以画一画大哥哥大姐姐漂亮的衣服)

  活动延伸:

  1、了解其它民族的服饰、生活环境及特产。

  2、进行手工活动,自制少数民族服装并进行小小服装秀。

  活动评价: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多给幼儿一些主动性,从本次活动的实施来看,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幼儿的主动性不够。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多给幼儿一些主动性,从本次活动的实施来看,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幼儿的主动性不够。

  对活动进行修改之后,特别之处在:

  1.目标的第一条,认识服饰这一目标得到体现,我加入了一张维吾尔族男女服饰的图片。

  2.在进行总结的时候,请幼儿来帮助我贴一些图片不仅增加他们的参与度,而且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

  3.最后,通过制作给其他民族小朋友的小礼物,一方面加深幼儿对维吾尔族的印象,提高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赠送礼物也是在间接地表达对其他小朋友的友爱。

3、大班音乐优秀教案《雪莲花》含反思

  教育活动:维族歌曲《雪莲花》

  目标:

  1、熟悉并喜爱维族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2、了解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情绪,学会演唱歌曲。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准备:维族服饰若干套歌曲:《雪莲花》、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1、今天段老师要带你们到遥远而美丽的新疆去看一看那里人们的生活,听一听那里优美动听的歌曲,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我走进新疆吧!

  2、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发声练习

  1、跟老师学一首很简单的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2、C—G模唱歌曲。

  (三)了解维族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1、你见过维吾尔族的人吗?她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2、介绍维族的民族服饰:马家、长裙、帽子。

  3、维族的女孩子喜欢梳着一头的小辫子,一般来讲,梳了多少个小辫子,就证明这个女孩子有几岁了。

  4、平时小朋友们喜爱的食品中也有新疆的特产,你知道是什么吗?(葡萄干、羊肉串等)

  5、新疆人特别喜欢唱歌跳舞,他们用这种方式歌唱美好的生活来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6、听几首新疆的音乐:说一说这几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四)学习歌曲

  1、新疆还有一种特别珍贵的草药叫雪莲花,这中草药不畏严寒,生长在雪山上,因此特别珍贵

  2、听歌曲《雪莲花》。说说歌曲给你的感受。

  3、再听老师唱一遍歌曲,说说歌曲内容。

  4、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

  5、老师还编了一个新疆的小舞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学一学?

  6、下次课咱们就来学学这个小舞蹈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哈萨克族民歌风格的儿歌。最初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里学唱的。简洁的曲子,朴素的真情,把人带到辽远的北疆,一片深情寄予边防军。

4、大班音乐优秀教案《蒙古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特点,生活习俗,激发幼儿了解少数民族的情感。

  2、用简单动作表现蒙古族舞蹈。

  活动准备:

  地垫每人一个,有关蒙古族图片若干,视频课件,舞蹈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导入,让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蒙古族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蒙古族的风俗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族“那达慕”会。

  提问:“那达慕”会上举行了哪些活动?

  (三)出示蒙古族舞蹈视频,"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激发幼儿兴趣。

  1、引出蒙古族舞蹈的主要动作(勒马手)(扬鞭手)

  2、教师指导规范幼儿动作。

  3、教师讲解舞蹈节奏。

  4、师幼共同表演蒙古族舞蹈。

  (四)再次表演 分组表演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我认为我设计的活动符合我们班的幼儿,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在课堂中能活跃的跳动、有新颖的图片是最丰盛的,在社会活动中接触过少数民族,这次的设计为艺术活动,幼儿很感兴趣,活动目标幼儿已基本掌握。

  在整个活动中有1位幼儿不积极参与活动,在日常的活动中这位幼儿就比较内向,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跳舞。

5、大班音乐优秀教案《维族歌曲雪莲花》含反思

  目标:

  1、熟悉并喜爱维族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2、了解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情绪,学会演唱歌曲。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准备:

  维族服饰若干套 歌曲:《雪莲花》、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1、 今天段老师要带你们到遥远而美丽的新疆去看一看那里人们的生活,听一听那里优美动听的歌曲,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我走进新疆吧!

  2、 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发声练习

  1、跟老师学一首很简单的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2、C—G 模唱歌曲。

  (三)、了解维族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1、 你见过维吾尔族的人吗?她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2、介绍维族的民族服饰:马家、长裙、帽子。

  3、维族的女孩子喜欢梳着一头的小辫子,一般来讲,梳了多少个小辫子,就证明这个女孩子有几岁了。

  4、平时小朋友们喜爱的食品中也有新疆的特产,你知道是什么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葡萄干、羊肉串等)

  5、新疆人特别喜欢唱歌跳舞,他们用这种方式歌唱美好的生活来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6、听几首新疆的音乐:说一说这几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四)、学习歌曲

  1、新疆还有一种特别珍贵的草药叫雪莲花,这中草药不畏严寒,生长在雪山上,因此特别珍贵

  2、听歌曲《雪莲花》。说说歌曲给你的感受。

  3、再听老师唱一遍歌曲,说说歌曲内容。

  4、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

  5、老师还编了一个新疆的小舞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学一学?

  6、下次课咱们就来学学这个小舞蹈吧!

  活动反思:

  一、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尽可能的考虑到更多的知识,以备不时之需。这实际上对教师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这种主体性的发挥,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更多的要依靠教师角色的转换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实现教学民主化的过程中,教师角色意识和观念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死板的,而教学情境随时都会变化,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细节,调整教学状态,尤其在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问“插嘴”时,千万不能慌乱,更不能武断压制学生思维的火花,要做到尊重学生与妥善处理问题、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有机结合。

  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尊重学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使得那些对历史课兴趣淡薄的学生也开始经常问问题,让我激起深深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6、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维吾尔族真美丽》含反思

  一.活动意图: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内容主要以汉文化为主,少数民族文化没有得到足够的反映,幼儿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另外,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5~6岁幼儿有这样的目标: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选择维吾尔族的原因是,这个民族在众多少数民族中特点较为突出,利于幼儿进行学习。

  二.活动目标

  1、认识维吾尔族,简单了解他们的服饰、生活环境和特产。

  2、初步感受到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向他们的热情好客的特质学习。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三.活动准备

  课前幼儿向家长了解民族的含义以及自己所属的民族,幻灯片,葡萄干,舞蹈,手绘中国地图,雪山、草原和各种特产的卡片。

  四.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维吾尔族的大姐姐

  (1)幻灯片展示维吾尔族姑娘图片,并提问:"图片里的大姐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大姐姐的衣服和帽子的特别之处,并向幼儿介绍这是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大姐姐。

  (2)告诉幼儿:今天,这位大姐姐要带我们看一看美丽的维吾尔族,但是大姐姐告诉我,小朋友们要使用一句咒语"维吾尔族真美丽"。小朋友们每次说完这句咒语,大姐姐就会给我们带来一张美丽的图片。

  二.通过图片展示维吾尔族的男女服饰,让幼儿来进行比较。

  第一张图片是维吾尔族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他们都穿着美丽的衣服,请幼儿来找一找,他们的衣服和我们的不同之处。并向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服饰特点。

  三.通过图片展示维吾尔族的居住环境

  (1)第二张图片是新疆的雪山和美丽的大草原。请幼儿起来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老师向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大姐姐就住在这美丽的大草原和雪山旁边。

  (2)第三张图片是新疆的民居。教师告诉幼儿,今天大姐姐要请我们到她的家里做客,我们来看一看大姐姐家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回答看到的房子和我们住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房子的屋顶是平的,并且告诉幼儿平房顶的原因是为了储存雨水,防风沙。

  (3)第四张图片是维吾尔族人围着火炉吃西瓜。先提问:夏天,我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带幼儿看一看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是怎么吃西瓜的。引导幼儿发现维吾尔族的人穿着冬衣围在火炉前吃我们夏季才吃的西瓜。向幼儿介绍幼儿,新疆由于气候原因,早晨和中午的温差非常大。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

  四.通过音乐和维吾尔族的特产,引导幼儿感受到维吾尔族叔叔阿姨的热情好客。

  (1)播放一段音乐,告诉幼儿这是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为了欢迎我们的小朋友去做客特别演奏的。问一问幼儿听完音乐有什么感觉?引导他们说出高兴,快乐等。

  (2)请幼儿品尝维吾尔族叔叔阿姨给我们准备的葡萄干。另外再介绍几个特产,并且告诉幼儿下次大姐姐还要请小朋友们吃其他的好东西。问一问幼儿感觉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和大姐姐对我们怎么样?在此向幼儿强调热情好客这个词。

  (3)最后再次强调: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都非常热情好客,我们小朋友要像他们学习,也要好好招待我们的小客人。

  五.通过舞蹈,加深幼儿对维吾尔族的印象。

  请出维吾尔族的大姐姐,请大姐姐来向幼儿介绍新疆舞蹈,并且教幼儿几个简单的动作。

  六.通过手绘地图的展示,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要团结友爱。

  (1)出示中国地图,先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地图像什么。最后告诉幼儿中国的地图像一只大公鸡,我们就住在大公鸡的鸡胸脯上。

  (2)请小朋友找出大姐姐住在大公鸡的哪里。进行总结,大姐姐就住在大公鸡的鸡尾巴上,离我们小朋友很远呢,请幼儿自己来说一说和贴一贴雪山、草原及特产的图片,加深印象。

  (3)介绍图上有很多大哥哥和大姐姐和我们小朋友都不是一个民族的。举几个例子,最后告诉幼儿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虽然和我们小朋友不是一个民族的,但都是祖国妈妈的好宝宝,我们要团结友爱。

  七.通过给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制作礼物,表达友爱之情,并且加深对维吾尔族的印象。

  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美丽的维吾尔族,还知道了祖国妈妈还有很多好宝宝,所以请小朋友们制作一份礼物送给其他民族的小朋友来介绍维吾尔族。请小朋友们自由创作。(提醒他们可以用橡皮泥做一做哈密瓜、葡萄、烤羊。也可以画一画大哥哥大姐姐漂亮的衣服)

  五.活动延伸

  1.了解其它民族的服饰、生活环境及特产。

  2.进行手工活动,自制少数民族服装并进行小小服装秀。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多给幼儿一些主动性,从本次活动的实施来看,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幼儿的主动性不够。

  对活动进行修改之后,特别之处在:

  1.目标的第一条,认识服饰这一目标得到体现,我加入了一张维吾尔族男女服饰的图片。

  2.在进行总结的时候,请幼儿来帮助我贴一些图片不仅增加他们的参与度,而且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

  3.最后,通过制作给其他民族小朋友的小礼物,一方面加深幼儿对维吾尔族的印象,提高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赠送礼物也是在间接地表达对其他小朋友的友爱。

7、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歌曲《上学歌》幼小衔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能大胆创编动作边表演边唱。

  3、在演唱中体验即将成为小学生的自豪、喜悦之情。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前参观小学。

  2、物质准备:音乐磁带,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图片或课件,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的高兴场景(录像)。

  活动建议:

  1、欣赏歌曲《上学歌》,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特点和明朗的节奏。

  (1)听歌词,感受歌曲的特点。

  提问:歌词中唱到了些什么?听到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欣赏第 2 遍歌曲,感受节拍、节奏,并启发幼儿用动作表达感知的节奏特点。

  2、利用图片,理解并学习歌词。

  (1)用歌曲做背景音乐,出示图片,学说歌词。

  (2)引导幼儿用自己创造的方式表现节奏(如:点头、拍手、拍肩等),并随音乐有节奏的念歌词。

  如:X XX X |X- |X XX X |X –

  太阳 当空 照,花儿 对我 笑。

  3、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特点和做小学生的自豪感。

  (1)跟唱:以听为主,小声哼唱,一边听一边自然的学唱《上学歌》

  (2)引导幼儿完整的演唱歌曲,提示幼儿用声音和表情表现自豪、喜悦的心情。

  如:第 1 段歌词的前两句“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要以充分朝气和舒展的歌声唱出:“小鸟说早早早”要唱的跳跃轻快,表现出美好快乐的心情:最后一句“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要唱的坚实饱满,声音可强一些,表现出自己要好好学习的决心。

  4、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演唱,进一步体验做一个小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反思:

  《上学歌》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简单易学,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性格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前导入,我用动情的范唱在加上合适的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有学习歌曲的热情和欲望。

8、大班歌曲《圆圆歌》音乐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一、学习儿歌《圆圆歌》:

  1.说谜语,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提问:什么圆圆红彤彤?什么圆圆响咚咚?什么圆圆蹦蹦跳?什么圆圆空中飘?

  2. 用符号记录儿歌,幼儿学习第 1 段儿歌。

  (1)根据幼儿思考,用符号记录提问:提问:有几个问题?用什么符号可以记下来?“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

  (2)有节奏的朗读第一段儿歌

  3.猜测答案,运用记录的方法学习第二段儿歌。

  (1)幼儿说答案,教师快速用简笔画方式记录。

  (2)幼儿有节奏的尝试朗读第 2 段,了解红彤彤、响咚咚、蹦蹦跳、空中飘是太阳、大鼓、皮球、气球的特点。

  (3)注意引导幼儿朗诵“空中飘”时,将节奏延长。

  二、创编儿歌,能根据生活中物体的特点仿编儿歌。

  (1)引发幼儿思考,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有特点的事物可以编到儿歌里?你想编什么?

  (2)帮助幼儿确定一个主题,进行仿编儿歌,如:水果;动物的耳朵、尾巴等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朗诵幼儿自编的儿歌。

  三、了解广西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感知壮族当地的民俗文化。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所在的位置

  (2)欣赏视频,了解广西的风景和人们上山采茶的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圆圆歌

  年龄班:大班

  活动目标:

  1. 欣赏壮族山歌旋律的特点,会用问答对歌的方式演唱歌曲,并唱准“哎”“了了罗”“云中飘”的节奏。

  2. 尝试自主探索学唱歌曲,根据有特点的事物大胆进行创编演唱。

  3. 体验与同伴对歌的乐趣,萌发对民间音乐活动的参与兴趣。

  4.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 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重难点:

  重点:欣赏山歌的旋律和对歌的演唱形式,会用问答对歌的方式演唱曲。

  难点:尝试自主探索学唱歌曲,根据有特点的事物大胆进行创编演唱。

  活动准备:

  1. 幼儿经验准备:熟悉朗诵《圆圆歌》,了解水果、动物等物体的特点。

  2. 物质准备:刘三姐对山歌视频、广西美景图片、课件;圆圆歌图谱;

  创编用纸和笔、三角板、幼儿双排椅子对八字摆放;老师活动中配穿民族服装;钢琴伴奏等。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感受广西美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们好,我来自广西壮族,这里不仅风景美,人们唱的歌也美,看,我们快乐的唱起来了。

  2. 欣赏《刘三姐》音乐视频,感受山歌的旋律和对歌的演唱方式。

  (1)欣赏第 1 遍,了解对歌特点。

  提问:有谁再唱歌?他们是怎样唱歌的?

  小结:有问有答的唱歌方式就是对歌,也是唱山歌。

  (2)欣赏第 2 遍,感受山歌的旋律特点。

  提问:他们怎样对山歌?叔叔阿姨唱歌之前唱了一个什么字?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唱的?

  (3)欣赏第 3 遍,了解“哎”的特点并学唱学唱“哎”

  ①提问:为什么要唱“哎”?

  小结:要让远方的人听到,我要唱歌了,请你准备好。

  ②听琴声学唱“哎”,声音由小到大。

  引导语:“哎”在唱的时候也是有旋律的,声音要由小到大。

  注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琴的伴奏 32---幼儿跟随老师的手势学习演唱,学会控制声音的大小,保持音色优美。

  ③两组幼儿用“哎”的方式进行对唱游戏。

  提问:谁想先来问?另一组唱着回应,最后再进行交换。

  (4)欣赏第 4 遍,了解“了了罗”的衬词特点

  ①提问:你还听到歌里唱到了什么?它出现在音乐的什么地方?

  小结:“了了罗”是歌曲中的衬词,让歌曲更好听。

  ②提问:你能为叔叔阿姨伴唱吗?唱“了了罗”的时候要唱的轻快一些。

  (5)欣赏第 5 遍,伴唱衬词,熟悉山歌旋律

  老师运用手势暗示幼儿准备伴唱,并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

  提要求:了了罗要唱的轻快一点,我们为叔叔阿姨配词,把了了罗唱到歌里去。

  2.为《圆圆歌》自主配曲调,学习演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诵《圆圆歌》:

  引导语:今天,我们也来玩对歌的游戏吧?最近我们也学了一首有问有答的童谣,叫什么?我们一起朗读一遍。

  (2)熟悉钢琴旋律,激发幼儿自主演唱的兴趣。

  引导语:用山歌的曲调唱出《圆圆歌》这可怎么唱呢?我们先听听钢琴伴奏,心里小声唱着试一试。

  (3)看图听旋律,自主学习演唱歌曲。

  ①引导语:现在我们自己听着音乐,看谁能用唱山歌的曲调完整的唱出来?

  指导: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跟随音乐唱出歌词,并了解幼儿演唱时的问题,为集体演唱解决做准备。

  ②跟着琴声,幼儿小声地完整演唱,增加演唱的自信心。

  (4)老师示范演唱歌曲:提问:听听我是怎样演唱的?

  (5)幼儿完整跟唱,引导幼儿自主发现,解决唱歌中的问题。

  要求:要唱准节奏、把歌词唱清楚

  (6)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教师根据演唱的节奏、歌词、音色进行指导。

  (7)引导幼儿加动作完整演唱歌曲。

  引导语:叔叔阿姨演唱的时候,不仅能唱出来,还加上了动作,我们加上动作一起唱山歌吧。

  (8)用分组问答对歌的游戏,演唱歌曲。

  ①分组对歌,一组唱着问,一组唱着回答。

  ②交换问答角色再次进行对歌。

  3. 鼓励幼儿创编歌词,用对山歌的方式进行演唱。

  (1)引导语:红彤彤是太阳的什么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有特点的事物可以编成山歌呢?

  (2)确定一个主题,幼儿自主创编歌词内容。

  (3)老师根据幼儿创编的提问,用符号快速进行记录,引导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4)老师唱着提问,幼儿听旋律尝试找答案,并完整唱着回答。

  ①结合提问幼儿的答案,老师完整唱着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把自编的答案唱到山歌里,唱着来回答。

  ②在幼儿回答演唱歌曲时,发现有些歌词不通顺,老师引导并加以示范

  “将答案唱两遍,向我这样唱,好听吗?”

  (5)幼儿完整演唱自编的对歌

  (6)分 2 组幼儿运用对歌的方式进行游戏。

  4. 激发幼儿再次创编的兴趣,结束活动。

  提问:除了用水果唱山歌,还可以用哪些事物唱山歌呢?回班后,我们去考考其他的小朋友。

  课后延伸活动设计

  游戏《唱山歌》:幼儿根据生活中有特点的事物:蔬菜、动物、汽车、

  军舰等等自己创编山歌。分成 2 组,进行问答对歌游戏。

  游戏《抛绣球》:幼儿分为男女两组,以“红绸”为界分两队站好,先由一方唱山歌抛出绣球,另一方的所有队员徒手来接,接到绣球的幼儿进行对歌,并再次唱着提问后抛出绣球。负责抛的小朋友和接到绣球的小明友都要大方地站到队伍前面、带领本组小朋友一起用快乐响亮的声音对歌。

  游戏《我问你答》:请幼儿在音乐区里,把自己创编的山歌用符号画在纸上,贴在闯关答题卡上,让表演者和观众进行互动游戏,并赠送礼物。

  活动指导要点:

  1.启发幼儿创编歌词时,如何用山歌的曲调唱着问唱着回答?引导幼儿自主的用山歌曲调唱出自己的歌词,培养幼儿机智思考和应答的能力。

  2.如何把歌词唱的有特点,让别人听得更清楚?引导幼儿能有节奏押韵地创编歌词。

  3.抛绣球时,绣球掉在地上,或者 2 个同伴都接到了绣球,应该如何进

  行对歌呢?引导幼儿进行商量讨论,自主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制定比较准确,能够符合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特点。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学习的兴趣浓厚。活动开始,民族服饰着装进行情境导入,幼儿对于广西的风景地貌衍生出《唱山歌》的本土艺术形式有了初步的感知,也帮助幼儿对广西壮族的民间特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活动重难点的解决有落实、有效果、有层次。通过原版欣赏刘三姐的经典对歌,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有目的地引导,逐渐解决活动的重点,帮助幼儿了解对歌的艺术特点,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学习歌曲环节,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学习理念,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性地位,落实重点目标的解决。幼儿不仅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还自主发现了“大鼓圆圆响咚咚”“气球圆圆空中飘”的歌词要唱的清楚,每一遍老师的指导演唱都很好地解决了歌唱的重点。从而,激发了幼儿运用自己创编的歌曲进行对歌的兴趣。

9、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歌曲《数高楼》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

  2、能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念白部分,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唱的情绪。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念白部分的节奏卡,《数高楼》歌曲磁带。

  活动建议:

  1、请幼儿会议并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高楼?最高的有几层?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

  (1)教师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一座高楼,如:下蹲,半蹲,高举双手等, 请幼儿猜一猜是几层楼,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想象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高楼。

  (3)分别请幼儿表演,其他幼儿模仿。

  (4)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变化手的动作表演念白部分。

  3、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1)播放录音或教师弹奏歌曲,请幼儿欣赏。

  (2)请幼儿分句跟唱。

  X XX |X XX |X XX X |X X X |

  一层 楼两层 楼 三层 四层 五层 楼拍腿插腰拍肩拍头 上举

  (3)请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4、请幼儿进行表演唱,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1)请幼儿边唱边变化手的动作进行表演。

  (2)引导幼儿多人合作表演高楼,如:五人站成一排蹲好,在歌曲的伴奏下,第一名幼儿抬头,第二名幼儿半蹲,第三名幼儿跪撑,第四名幼儿立正站好, 第五名幼儿踮脚并双手上举。

  (3)请幼儿合作表演,并创新更多的表演方法,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可再次进行 1-2 遍。

  活动反思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一层楼、二层楼……层层叠叠是高楼) ,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歌词中有个别词组句子幼儿不太容易理解,如:“白云来回走”“全在云里头”“答数没法求”,为此在学唱歌曲时,我采用了图片法,使幼儿很容易的记住歌词;采用节奏卡,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节奏;采用手势法,使幼儿能分清唱“哟”。因为有几句后面加了个 “哟”字,小朋友初步会唱的时候,每句后面都加了个“哟”字,我通过语言提醒幼儿好几次,都没有效果,当时我想,这样下去不行,要是唱的时间长了,就更难改过来了,所以我必须马上纠正过来。我想用语言不行,就用手势提醒法试试看,我和小朋友说好了,唱过去这一句后面有“哟”字的时候,我就提前用手臂交叉在胸前,要是没有,我就不做动作。一试之后,效果真不错,就这样在多次用手势的提醒下,幼儿终于正确的演唱歌曲了。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整个活动我注重强调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通过团体的情感互动,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10、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歌曲《柳树姑娘》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唱出句首重音,感受三拍子歌曲的优美旋律。

  2、能用连贯、优美和活泼、轻快的歌声演唱三拍子歌曲,能互相合作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演唱。

  3、体验二声部演唱的快乐,感受春天柳树的姿态美。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带幼儿到院子里或小河边观察柳树。

  可提问:春天来了,柳树有什么变化?柳枝随风飘舞,像什么?引导幼儿想象拟人化的柳树姑娘形象,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柳枝随风飘摇的优美姿态。

  2、幼儿熟悉儿歌《柳树姑娘》,和声图示。

  活动建议:

  1、教师范唱,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唱新歌。

  (1)教师有感情、准确、清楚地翻唱歌曲《柳树姑娘》,在句首重音处以琴声暗示,提醒幼儿感受句首重音。

  可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引导幼儿了解这首歌曲是三拍子的,并拍出三拍子的强---弱---弱变化。

  (2)教师画出图谱内容,引导幼儿理解、学习歌词内容。

  教师边画边说歌词内容,引导幼儿通过跟图谱、琴声说歌词等方式掌握歌词内

  2、幼儿学唱歌曲,可采用集体唱、男女孩分组唱、表演唱等方式。

  可引导幼儿说一说:前面 4 句表现柳树姑娘拖着长长的辫子,随风轻轻摆动, 我们应该怎么唱?(连贯、优美)后面几句表现柳树姑娘在池塘里高兴地洗头发, 我们的演唱会有什么变化?(活泼、轻快)让幼儿学习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两种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情绪变化,从中感受柳树的姿态美。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1)出示二声部图谱,引导幼儿学唱衬词。

  教师可引导幼儿:春风也想来和你们一起唱歌,看它是怎么唱的?教师指图示引导全体幼儿在前 4 句每句最后一个字后唱“啦啦啦”,从第 5 句开始全体合唱。

  (2)采用教师与幼儿合作、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并互换等形式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幼儿倾听别人的歌声,注意与同伴声音协调。

  活动反思:

  《纲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孩子们有对春天现象的回忆与经验,在本次活动中,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时重点,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有学习的兴趣,却总掌握不了学习的关键,后来我做起了指挥,让孩子们看指挥来唱衬词,并提醒他们要唱的清,主唱的呢要唱足三拍,这样多练习了几遍以后,效果就好了许多。

11、大班社会教案《维吾尔族真美丽》反思

  活动意图: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内容主要以汉文化为主,少数民族文化没有得到足够的反映,幼儿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另外,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5~6岁幼儿有这样的目标: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选择维吾尔族的原因是,这个民族在众多少数民族中特点较为突出,利于幼儿进行学习。

  活动目标:

  1、认识维吾尔族,简单了解他们的服饰、生活环境和特产。

  2、初步感受到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向他们的热情好客的特质学习。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要团结友爱。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前幼儿向家长了解民族的含义以及自己所属的民族,幻灯片,葡萄干,舞蹈,手绘中国地图,雪山、草原和各种特产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维吾尔族的大姐姐

  (1)幻灯片展示维吾尔族姑娘图片,并提问:"图片里的大姐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大姐姐的衣服和帽子的特别之处,并向幼儿介绍这是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大姐姐。

  (2)告诉幼儿:今天,这位大姐姐要带我们看一看美丽的维吾尔族,但是大姐姐告诉我,小朋友们要使用一句咒语"维吾尔族真美丽"。小朋友们每次说完这句咒语,大姐姐就会给我们带来一张美丽的图片。

  二、通过图片展示维吾尔族的男女服饰,让幼儿来进行比较。

  第一张图片是维吾尔族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他们都穿着美丽的衣服,请幼儿来找一找,他们的衣服和我们的不同之处。并向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服饰特点。

  三、通过图片展示维吾尔族的居住环境

  (1)第二张图片是新疆的雪山和美丽的大草原。请幼儿起来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老师向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大姐姐就住在这美丽的大草原和雪山旁边。

  (2)第三张图片是新疆的民居。教师告诉幼儿,今天大姐姐要请我们到她的家里做客,我们来看一看大姐姐家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回答看到的房子和我们住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房子的屋顶是平的,并且告诉幼儿平房顶的原因是为了储存雨水,防风沙。

  (3)第四张图片是维吾尔族人围着火炉吃西瓜。先提问:夏天,我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带幼儿看一看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是怎么吃西瓜的。引导幼儿发现维吾尔族的人穿着冬衣围在火炉前吃我们夏季才吃的西瓜。向幼儿介绍幼儿,新疆由于气候原因,早晨和中午的温差非常大。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

  四、通过音乐和维吾尔族的特产,引导幼儿感受到维吾尔族叔叔阿姨的热情好客。

  (1)播放一段音乐,告诉幼儿这是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为了欢迎我们的小朋友去做客特别演奏的。问一问幼儿听完音乐有什么感觉?引导他们说出高兴,快乐等。

  (2)请幼儿品尝维吾尔族叔叔阿姨给我们准备的葡萄干。另外再介绍几个特产,并且告诉幼儿下次大姐姐还要请小朋友们吃其他的好东西。问一问幼儿感觉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和大姐姐对我们怎么样?在此向幼儿强调热情好客这个词。

  (3)最后再次强调:维吾尔族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都非常热情好客,我们小朋友要像他们学习,也要好好招待我们的小客人。

  五、通过舞蹈,加深幼儿对维吾尔族的印象。

  请出维吾尔族的大姐姐,请大姐姐来向幼儿介绍新疆舞蹈,并且教幼儿几个简单的动作。

  六、通过手绘地图的展示,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要团结友爱。

  (1)出示中国地图,先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地图像什么。最后告诉幼儿中国的地图像一只大公鸡,我们就住在大公鸡的鸡胸脯上。

  (2)请小朋友找出大姐姐住在大公鸡的哪里。进行总结,大姐姐就住在大公鸡的鸡尾巴上,离我们小朋友很远呢,请幼儿自己来说一说和贴一贴雪山、草原及特产的图片,加深印象。

  (3)介绍图上有很多大哥哥和大姐姐和我们小朋友都不是一个民族的。举几个例子,最后告诉幼儿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虽然和我们小朋友不是一个民族的,但都是祖国妈妈的好宝宝,我们要团结友爱。

  七、通过给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制作礼物,表达友爱之情,并且加深对维吾尔族的印象。

  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美丽的维吾尔族,还知道了祖国妈妈还有很多好宝宝,所以请小朋友们制作一份礼物送给其他民族的小朋友来介绍维吾尔族。请小朋友们自由创作。(提醒他们可以用橡皮泥做一做哈密瓜、葡萄、烤羊。也可以画一画大哥哥大姐姐漂亮的衣服)

  活动延伸:

  1、了解其它民族的服饰、生活环境及特产。

  2、进行手工活动,自制少数民族服装并进行小小服装秀。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多给幼儿一些主动性,从本次活动的实施来看,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幼儿的主动性不够。

  对活动进行修改之后,特别之处在:

  1.目标的第一条,认识服饰这一目标得到体现,我加入了一张维吾尔族男女服饰的图片。

  2.在进行总结的时候,请幼儿来帮助我贴一些图片不仅增加他们的参与度,而且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

  3.最后,通过制作给其他民族小朋友的小礼物,一方面加深幼儿对维吾尔族的印象,提高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赠送礼物也是在间接地表达对其他小朋友的友爱。

12、幼儿园教案大班音乐《一起来玩音乐》歌曲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能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2.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游戏的玩法。

  3.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享受并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熊头饰4个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想象,模仿各种小动物进行律动。

  老师:天气可真好,树林里面真热闹,小动物都出来玩了。

  2.学唱歌曲

  老师:小朋友也来到树林里,想和小动物一起游戏。它们还在一起唱歌呢。听听他们唱的歌曲(播放歌曲)。

  (1)师:歌曲唱了什么?

  (2)幼儿跟唱

  3.学唱歌曲并用动作表现。

  4.游戏。

  游戏玩法:请一人扮演大熊,其余幼儿自由扮演各种小动物。大熊在森林里走,当倡导最后一句“要是大熊走过来, 大家可别乱 跑”就要立刻做一个造型动作,把自己变成石头,否则就要被熊吃掉。

  (1)老师扮演大熊进行游戏。鼓励幼儿创造更多的动作造型,及“熊”用肢体动作试验小动物们时,小动物要坚持不乱动。

  (2)幼儿游戏,可同时请多人扮演大熊。

  活动延伸

  可在户外进行此游戏,户外游戏可改变游戏玩法,如在小鸟小兔小朋友玩游戏时大熊突然出现,小动物小朋友们的快速反映。

  附歌曲: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思维活跃,有很强的迁移生活经验的能力,加之活泼好动的特点给予老师创作的灵感—————能否运用生活中真实情境的模仿、再现,来激发幼儿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热情呢?就这样,一次音乐与生活、实践与创造、充分感受与大胆表现紧密相连的教学活动诞生了。这不仅仅使音乐变得生活化、情趣化,也使生活变得艺术化、生动化。

  因为活动目标的明确(①感知、表现乐曲结构②体验生活情境化得艺术乐趣),所以活动各环节衔接自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后达到活动高潮,教师组织、指导的思路清晰,每个环节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起到什么样的.教育价值,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都能使老师心中有数。活动中我关注幼儿对生活的体验和表达,并努力启发幼儿结合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相应的生活动作来表现,老师的眼神、语言、动作和“摄影师”角色的参与大大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最终大家在轻松愉快中共度美好时光,共享音乐与生活的美妙。

  不足:活动的形式可以再丰富些,是否可以在熟练把握音乐结构与特点的基础上,由幼儿自主想象生活场景并大胆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