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我是草原小骑手》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音乐教案《我是草原小骑手》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用固定节奏拍手跺脚或用打击乐器伴奏及律动表演等形式参与歌曲表现。
2.在演唱、听赏及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美、表现音乐美,通过音乐激发学生对草原及民族音乐的热爱。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筷子、双响筒或小竹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
师:“小朋友们,草原上的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蒙古族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你们想看吗?”(播放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看了舞蹈,你们知道蒙古族的小朋友他们最喜欢干什么吗?”(骑马)“那里的小朋友最喜欢骑马了,那里的小 朋友个个都是草原小骑手。”
二、听乐曲《赛马》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小骑手们一起到草原上去赛马”
“小朋友们!合着音乐扬起你们的小马鞭!”(播放乐曲《赛马》)
三、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带着问题听歌曲。
“小朋友们,《赛马》的音乐好不好听呀?草原上还有更好听的歌曲呢?(教案出自:www.banzhuren.cn)让我们一起看着歌词听歌曲,听完之后,谁能说说草原上的小朋友他们最会干什么呢?”(课件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师:“蒙古族小朋友最会干什么?”(骑马、射箭、摔跤)
2.动作表演中感受节奏。
“下面老师做一个动作,你们猜猜老师做的是什么动作?(拉弓射箭)”教师表演:“大雁见我绕道飞呀,黄羊见我躲着走,我是草原——小射手。”
“谁愿意上来表演小骑手呢?”(学生表演,老师用双响筒模仿马蹄声伴奏)┃
“老师还想当小摔跤手,谁上来跟老师比试比试?其他同学为我们加加油!”
在表演中我们接触了两种节奏:
一种是马蹄声节奏(双响筒)× × × ×┃ × × × ×┃;
一种是加油的节奏(铃鼓)× ×┃× ×┃。
用双响筒和铃鼓练习这两种节奏。
3.有节奏的念歌词(第一段跟老师念,二、三段试着边念边敲)。
4.熟悉旋律。
(1)教师范唱曲调(介绍下滑音)。
(2)用“ɑ”音模唱曲调。
(3)弹舌模唱(用“弹舌”的方法模仿马蹄声,模唱曲调)。
5. 学唱歌词。
(1)学唱第一段,体会歌曲速度及情绪。
(2)引导跟琴试唱二、三段。
6.练唱歌曲。
(1)跟歌曲范唱练唱歌曲。
(2)尝试用不同力度唱(创设音乐情境“小骑手由远到近”)。
(3)师生接唱。
(4)分角色唱(小骑手队、小射手队、小摔跤手队)。
四、创编,表现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小组讨论、创编。
选择用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或小乐器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2.集体展示、评价(鼓励学生自信地参与表演、评价)
小乐器组、舞蹈组、策马扬鞭组等表演,邀请学生上台跟老师一起跳舞。
1.听音乐,初步感受蒙古音乐风格
2.初步学习舞蹈。
①理鬃毛动作
②骑马动作
③耸肩动作
④甩鞭动作
⑤筷子动作
3.看图谱初步练习舞蹈。
4.听音乐尝试练习舞蹈。
5.完整练习舞蹈。
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在观看草原上的美丽风景,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人情,让幼儿感受蒙古族人的生活,体验他们的情感,不仅能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能让幼儿初步感受到蒙古族音乐的一些特点,这样既为后面的歌曲学唱中的大跳音程这一教学难点作了铺垫,又把幼儿的视角转向对整个蒙古族音乐风格的认识。
2、大班教案《我是草原小骑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用固定节奏拍手、跺脚或用打击乐器伴奏及律动表演等形式参与歌曲表现。
2. 在欣赏、演唱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美、表现音乐美,通过音乐激发幼儿对草原及民族音乐的热爱。
3. 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4.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歌曲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筷子、双响筒或小竹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
师:“小朋友们,草原上的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蒙古族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你们想看吗?”(播放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看了舞蹈,你们知道蒙古族的小朋友他们最喜欢干什么吗?”(骑马)“那里的小朋友最喜欢骑马了,那里的小 朋友个个都是草原小骑手。”
二、聆听乐曲《赛马》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小骑手们一起到草原上去赛马”
师:“小朋友们!合着音乐扬起你们的小马鞭!”(播放乐曲《赛马》)
三、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带着问题听歌曲。
“小朋友们,《赛马》的音乐好不好听呀?草原上还有更好听的歌曲呢!让我们一起看着歌词听歌曲,听完之后,谁能说说草原上的小朋友他们最会干什么呢?”(课件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幼儿带着问题听歌曲。
师:“蒙古族小朋友最会干什么?”(骑马、射箭、摔跤)
2.在动作表演中感受节奏。
“下面老师做一个动作,你们猜猜老师做的是什么动作?(拉弓射箭)”教师表演:“大雁见我绕道飞呀,黄羊见我躲着走,我是草原——小射手。”
“谁愿意上来表演小骑手呢?”(幼儿表演,老师用双响筒模仿马蹄声伴奏)
“老师还想当小摔跤手,谁上来跟老师比试比试?其他同学为我们加加油!”
在表演中我们接触了两种节奏:
一种是马蹄声节奏(双响筒)× × × ×┃ × × × ×┃
一种是加油的节奏(铃鼓)× ×┃× ×┃
用双响筒和铃鼓练习这两种节奏。
3. 有节奏的念歌词。
第一段跟老师念,二、三段试着边念边敲。
4. 熟悉旋律。
(1)教师范唱曲调(介绍下滑音)。
(2)用“ɑ”音模唱曲调。
(3)弹舌模唱。(用“弹舌”的方法模仿马蹄声,模唱曲调。)
5.学唱歌词。
(1)学唱第一段,体会歌曲速度及情绪。
(2)引导跟琴试唱二、三段。
6.练唱歌曲。
(1)跟歌曲范唱练唱歌曲。
(2)尝试用不同力度唱(创设音乐情境“小骑手由远到近”)。
(3)师生接唱。
(4)分角色唱(小骑手队、小射手队、小摔跤手队)。
四、创编、表现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小组讨论、创编。
选择用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或小乐器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2.集体展示、评价(鼓励幼儿自信地参与表演、评价)。
将幼儿分为小乐器组、舞蹈组、策马扬鞭组等,邀请幼儿上台跟老师一起跳舞。
1.听音乐,初步感受蒙古音乐风格。
2.初步学习舞蹈。
理鬃毛动作、骑马动作、耸肩动作、甩鞭动作、筷子动作等舞蹈表演。
3.看图谱初步练习舞蹈。
4.听音乐尝试练习舞蹈。
5.完整练习舞蹈。
活动延伸:
课件播放歌曲《天堂》,教师小结:“这堂课我们一起随着小骑手在音乐中走进了美丽的大草原,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也感受到了小骑手的欢乐,在小骑手的心中草原就是人间的天堂,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草原歌手滕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在歌声中让我们和草原说“再见”。
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在观看草原上的美丽风景,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人情,让幼儿感受蒙古族人的生活,体验他们的情感,不仅能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能让幼儿初步感受到蒙古族音乐的一些特点,这样既为后面的歌曲学唱中的大跳音程这一教学难点作了铺垫,又把幼儿的视角转向对整个蒙古族音乐风格的认识。
3、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草原小牧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感受和表现大草原美丽的风光。
2、感受优美恬静和快乐奔放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能与诗歌中草原的不同风景匹配。
3、能通过文学活动和美术作品来感知音乐,大胆创编各种合适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熟悉并理解诗歌的意境,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朗诵诗歌。
2、绘画工具,录音机,配套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1、欣赏草原美景。出示图画并播放音乐,请幼儿安静地欣赏。
2、组织幼儿讨论画面与哪段音乐相似,与诗歌《美丽的草原》哪一段匹配。
3、启发有根据音乐和画面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符合音乐的力度、节奏。
4、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即兴创编合十的动作表现音乐两遍:第一遍,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第二遍,在欢乐的草原上愉快地活动。
5、请幼儿自由选择主题:美丽的草原风光或欢乐的草原进行绘画活动,注意色彩、构图与音乐性质相符。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4、大班音乐优秀教案《草原小牧民》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节奏选择乐器,并初步学会识图谱演奏。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节奏谱、音乐磁带、小手小脚标记、乐器标记以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放磁带2遍)
小结:这首歌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里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心里特别高兴,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2、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这首欢快活泼的歌名字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识谱选择身体动作
1、它还可以用好听的乐器来演奏呢!看,这是它的节奏谱。
(教师出示节奏谱)
⑴瞧,你在图谱上找到了几种不同的颜色?
⑵为什么是四种颜色?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用跺脚,“×× ××”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合作)
⑶还有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讲合奏)
2、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总结:每小结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后面要轻,跺脚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别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结×的地方拍。
3、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师:这一遍果然进步很大,有轻有重之后好听很多呢!"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可是,还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打的不是太好?
(重点练习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奏一下。
5、真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一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1、瞧你们的椅子下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椅子下面的它?
(主要介绍乐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宝宝,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准备好了吗?
3、交换乐器演奏。
教案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
5、大班音乐教案《我是草原小骑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用固定节奏拍手跺脚或用打击乐器伴奏及律动表演等形式参与歌曲表现。
2.在演唱、听赏及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美、表现音乐美,通过音乐激发学生对草原及民族音乐的热爱。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筷子、双响筒或小竹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
师:“小朋友们,草原上的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蒙古族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你们想看吗?”(播放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看了舞蹈,你们知道蒙古族的小朋友他们最喜欢干什么吗?”(骑马)“那里的小朋友最喜欢骑马了,那里的小 朋友个个都是草原小骑手。”
二、听乐曲《赛马》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小骑手们一起到草原上去赛马”
“小朋友们!合着音乐扬起你们的小马鞭!”(播放乐曲《赛马》)
三、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带着问题听歌曲。
“小朋友们,《赛马》的音乐好不好听呀?草原上还有更好听的歌曲呢?(教案出自:www.banzhuren.cn)让我们一起看着歌词听歌曲,听完之后,谁能说说草原上的小朋友他们最会干什么呢?”(课件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师:“蒙古族小朋友最会干什么?”(骑马、射箭、摔跤)
2.动作表演中感受节奏。
“下面老师做一个动作,你们猜猜老师做的是什么动作?(拉弓射箭)”教师表演:“大雁见我绕道飞呀,黄羊见我躲着走,我是草原——小射手。”
“谁愿意上来表演小骑手呢?”(学生表演,老师用双响筒模仿马蹄声伴奏)┃
“老师还想当小摔跤手,谁上来跟老师比试比试?其他同学为我们加加油!”
在表演中我们接触了两种节奏:
一种是马蹄声节奏(双响筒)× × × ×┃ × × × ×┃;
一种是加油的节奏(铃鼓)× ×┃× ×┃。
用双响筒和铃鼓练习这两种节奏。
3.有节奏的念歌词(第一段跟老师念,二、三段试着边念边敲)。
4.熟悉旋律。
(1)教师范唱曲调(介绍下滑音)。
(2)用“ɑ”音模唱曲调。
(3)弹舌模唱(用“弹舌”的方法模仿马蹄声,模唱曲调)。
5. 学唱歌词。
(1)学唱第一段,体会歌曲速度及情绪。
(2)引导跟琴试唱二、三段。
6.练唱歌曲。
(1)跟歌曲范唱练唱歌曲。
(2)尝试用不同力度唱(创设音乐情境“小骑手由远到近”)。
(3)师生接唱。
(4)分角色唱(小骑手队、小射手队、小摔跤手队)。
四、创编,表现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小组讨论、创编。
选择用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或小乐器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2.集体展示、评价(鼓励学生自信地参与表演、评价)
小乐器组、舞蹈组、策马扬鞭组等表演,邀请学生上台跟老师一起跳舞。
1.听音乐,初步感受蒙古音乐风格
2.初步学习舞蹈。
①理鬃毛动作
②骑马动作
③耸肩动作
④甩鞭动作
⑤筷子动作
3.看图谱初步练习舞蹈。
4.听音乐尝试练习舞蹈。
5.完整练习舞蹈。
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在观看草原上的美丽风景,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人情,让幼儿感受蒙古族人的生活,体验他们的情感,不仅能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能让幼儿初步感受到蒙古族音乐的一些特点,这样既为后面的歌曲学唱中的大跳音程这一教学难点作了铺垫,又把幼儿的视角转向对整个蒙古族音乐风格的认识。
6、大班体育游戏教案《勇敢的小骑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站在椅子上变换动作,保持身体平衡,发展平衡及跳跃能力。
2、活动中能克服困难。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设置区域,幼儿忍受一把椅子。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听音乐做椅子操。
2、幼儿探索:在椅子上变换动作
(1)幼儿双脚站在椅子上,变换手臂动作。
(2)幼儿单脚站在椅子上,变换手臂和腿部动作。
(3)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接触椅子,变换动作。
教师有目的的观察幼儿,引导幼儿互相学习,提醒幼儿变换动作时保持身体平衡。
3、区域活动
(1)区域设置:①跨栏:将椅子背靠背,从椅背上跨过。②跳壕沟:将椅背着地,跳过椅背。③过小桥:将椅背着地,一张一张靠拢,排成小桥状,幼儿踩在椅子的腿上过小桥。④过桥墩:椅子左右间隔设置,幼儿踩在椅子上过小河。
(2)幼儿按照区域设置的规律将自己的椅子接下去放,将区域增长。"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
(3)组织幼儿参观区域,幼儿讨论该区域可以怎样玩,请个别幼儿示范,并请幼儿讨论在该区域里该注意些什么。
(4)幼儿分散到区域活动,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根据幼儿能力及时调整椅子的摆放。
4、放松活动:幼儿坐在椅子上做骑马状,在场地上自由骑马。
活动反思:
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力来自于他们的好奇、好动的心理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渴望,在活动中教师应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对幼儿要求不易太严,规定不易过死,允许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才是真正的快乐体育,只能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幼儿的个性,极大的提高幼儿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
7、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我是草原小骑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用固定节奏拍手、跺脚或用打击乐器伴奏及律动表演等形式参与歌曲表现。
2. 在欣赏、演唱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美、表现音乐美,通过音乐激发学生对草原及民族音乐的热爱。
3. 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筷子、双响筒或小竹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
师:“小朋友们,草原上的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蒙古族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你们想看吗?”(播放舞蹈《草原上的小骑手》)“看了舞蹈,你们知道蒙古族的小朋友他们最喜欢干什么吗?”(骑马)“那里的小朋友最喜欢骑马了,那里的小 朋友个个都是草原小骑手。”
二、聆听乐曲《赛马》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小骑手们一起到草原上去赛马”
师:“小朋友们!合着音乐扬起你们的小马鞭!”(播放乐曲《赛马》)
三、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带着问题听歌曲。
“小朋友们,《赛马》的音乐好不好听呀?草原上还有更好听的歌曲呢!让我们一起看着歌词听歌曲,听完之后,谁能说说草原上的小朋友他们最会干什么呢?”(课件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幼儿带着问题听歌曲。
师:“蒙古族小朋友最会干什么?”(骑马、射箭、摔跤)
2.在动作表演中感受节奏。
“下面老师做一个动作,你们猜猜老师做的是什么动作?(拉弓射箭)”教师表演:“大雁见我绕道飞呀,黄羊见我躲着走,我是草原——小射手。”
“谁愿意上来表演小骑手呢?”(学生表演,老师用双响筒模仿马蹄声伴奏)
“老师还想当小摔跤手,谁上来跟老师比试比试?其他同学为我们加加油!”
在表演中我们接触了两种节奏:
一种是马蹄声节奏(双响筒)× × × ×┃ × × × ×┃
一种是加油的节奏(铃鼓)× ×┃× ×┃
用双响筒和铃鼓练习这两种节奏。
3. 有节奏的念歌词。
第一段跟老师念,二、三段试着边念边敲。
4. 熟悉旋律。
(1)教师范唱曲调(介绍下滑音)。
(2)用“ɑ”音模唱曲调。
(3)弹舌模唱。(用“弹舌”的方法模仿马蹄声,模唱曲调。)
5.学唱歌词。
(1)学唱第一段,体会歌曲速度及情绪。
(2)引导跟琴试唱二、三段。
6.练唱歌曲。
(1)跟歌曲范唱练唱歌曲。
(2)尝试用不同力度唱(创设音乐情境“小骑手由远到近”)。
(3)师生接唱。
(4)分角色唱(小骑手队、小射手队、小摔跤手队)。
四、创编、表现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小组讨论、创编。
选择用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或小乐器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2.集体展示、评价(鼓励学生自信地参与表演、评价)。
将幼儿分为小乐器组、舞蹈组、策马扬鞭组等,(www.banzhuren.cn)邀请幼儿上台跟老师一起跳舞。
1.听音乐,初步感受蒙古音乐风格。
2.初步学习舞蹈。
理鬃毛动作、骑马动作、耸肩动作、甩鞭动作、筷子动作等舞蹈表演。
3.看图谱初步练习舞蹈。
4.听音乐尝试练习舞蹈。
5.完整练习舞蹈。
活动延伸:
课件播放歌曲《天堂》,教师小结:“这堂课我们一起随着小骑手在音乐中走进了美丽的大草原,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也感受到了小骑手的欢乐,在小骑手的心中草原就是人间的天堂,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草原歌手滕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在歌声中让我们和草原说“再见”。
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在观看草原上的美丽风景,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人情,让幼儿感受蒙古族人的生活,体验他们的情感,不仅能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能让幼儿初步感受到蒙古族音乐的一些特点,这样既为后面的歌曲学唱中的大跳音程这一教学难点作了铺垫,又把幼儿的视角转向对整个蒙古族音乐风格的认识。
8、教案幼儿园大班音乐《草原上的舞会》反思
设计意图
一、选材理由:
本班幼儿是一群 3—4 岁的小班年龄段的孩子。从婴班开始,我就非常的喜欢给他们分享和欣赏一些音乐。我发现小班的幼儿不仅仅只是喜欢那些节奏简单、舒缓的音乐。其实对于节奏明朗、欢快,甚至有一些激烈的音乐都是很喜欢的。如果在音乐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声音、节奏起伏较大的乐曲,他们更是喜欢得不得了,然后就会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起来。我们班级的孩子每天都会主动的要求我给他们播放不同的音乐,他们喜欢歌唱、能用不同的表情、动作以及和老师、同伴的互动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因此,本次的活动我就构架了这样的一次音乐活动。
二、音乐的分析和调整:
本次活动使用的乐曲《草原上的舞会》,选自奥尔夫音乐材料。在刚开始听到这首乐曲的时候,我将活动的第一个目标定为了:初步的感知音乐中的节奏。但很快我又发现了此乐曲的旋律中掺杂着一些鼓声、笑声,节奏过快,不太有利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去感知和掌握。但在音乐中又有一个非常特显的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声,小班幼儿对这种特别的音效又非常的感兴趣。于是,我将此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调整为了:能听辨音乐中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并对乐句有初步的感知,但在音乐的一开始就出现了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之间相隔的时间跟后面规律的出现的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又不一样,这样就会打乱幼儿倾听特效音,所以,我将前面一开始的特效音和较快的节奏的那段音乐也做了删减。那让幼儿倾听音乐中的特别音效,其实养成小班幼儿在专注力和倾听习惯的基础。同时,这首乐曲还带有非常浓烈的异域风情旋律和节奏,小朋友们目前很难接触到这种的音乐类型。《指南》中也指出: 艺术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 言”。因此,通过这首乐曲也让幼儿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音乐和文化。
三、活动设计思考:
在活动的前期,孩子们也有了一些前期经验:由于我的另一半在非洲工作, 我也有去到非洲,回来后就给孩子们分享了关于非洲的文化,孩子们也对非洲的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整个环节的设计上,我用了一个非洲的小朋友作为我编排的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到非洲草原做客,根据故事的主线我还设计了看动物、吃烤肉、数星星的游戏情景,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轻松的游戏氛围和情景中学习,这些游戏的设计也非常有机的结合到音乐中,让孩子们不但能去感受到音乐中的特效音,还能一直都保持着对活动的兴趣。这些游戏的设计也都是基于在孩子们的兴趣点上的,比如:烤肉片的环节设计,班级的创游也开展了烧烤的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怎么去串烤肉片,怎么翻面,撒作料等基本的游戏经验,也对此非常的感兴趣,于是我就把这个设计到了本次活动的游戏里。在本次活动中,我还有一个主要的设计点是:难点前知。
在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中的特效音之后,我会用真的口哨声来和孩子们做练 习,然后再让孩子们跟随音乐来倾听特效音,这就是难点前知。它帮助孩子们
降低了活动中要掌握的难点,更好的去达成活动的目标。
活动目标
1、 能听辨音乐中的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
2、 能愉快的投入到游戏中,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
3、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 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重点难点
能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
活动准备
PPT 图片(非洲小朋友、大草原)、《草原上的舞会》音乐选段、吸管人手一根、
打孔的肉片、红外线笔一只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非洲小朋友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音乐。
T:图片上的小朋友跟我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是非洲草原上的小朋友,他们来迎接我们去他们那里玩,还给我们准备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感受音乐,听特定音
(一)、欣赏音乐
T:刚刚听到了什么有趣的声音呢?(口哨声、哟呼)
小结:刚刚小朋友们听到的口哨声就是非洲小朋友们打招呼的声音,当听到口哨的声音时,就要准备来打招呼说:“哟呼”。
(二)、第一次感受音乐,并引导幼儿听到口哨声后就要说出”哟呼”!
1、T:“我们也来试一试,学习非洲小朋友们打招呼吧!”
难点前知:“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口哨,当我吹起口哨的时候,你们就要说
什么?”“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2、听音乐玩打招呼的游戏。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的是太棒了,大家都已经学会听到口哨声就要说:
“哟呼”的打招呼的方式呢!
(三)、第二次感受音乐,摆动物的造型
1、激发幼儿想象动作的模样,并能大胆的用肢体创意动作的造型。
T:“刚刚我们已经学会了非洲小朋友打招呼了,他很高兴,决定要带我们去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动物园去看看,你们知道在非洲的大草原上都有什么动物吗?”
T:“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2、鼓励其他幼儿说出不同的动物,并用动作来模仿。
T:“还有什么动物呢?”“你能来模仿一下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3、听音乐摆动物造型。引导幼儿听到口哨声后就要摆出“各种动物造型”
T:“当听到口哨声,小朋友们就要准备摆出动物的造型,你可以摆跟别人不一
样的,自己喜欢的动物造型哟!”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刚刚都能在听到“口哨声”的时候就摆出了不同的动物造型,真的都太棒啦!
(四)、第三次感受音乐,游戏《烤烧烤》。
1、激发幼儿回忆烤肉的步骤
T:“看完了小动物,我的肚子都有点饿了,你们饿了没有?”“瞧,非洲的小朋友都给我们带来了他们当地最出名的烤肉,但是需要我们自己来烤 哟!”
T:“烧烤要怎么烤啊?”
激发幼儿使用椅子来当烧烤炉
T:“没有炉子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 2、 第一次游戏
T:“当听到音乐的时候我们就要来刷油、当听到口哨声的时候,我们就要给肉翻面啦!”
3、 第二次游戏
T:“刚刚的肉肉都没有放佐料,不好吃,现在我们要来继续烤。记住,当听到音乐的时候我们就要来刷油,当听到口哨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撒佐料啦!”教师小结:你们的烧烤都烤的太好吃了,都没有烤糊吧!刚刚我看到了小朋友们都是在听到口哨声的时候就准备要翻面和撒作料了,你们真是太棒啦!
(五)、游戏《找星星》
T:“吃饱了,我们要去散步啦!哇,你们看天都已经黑了,我们来天上的星星吧!看,到底那颗最亮?”
播放音乐 ,孩子们随着音乐散步,当听到特别音效“口哨声”时,老师就准备用红外线笔,听到“哟呼”的时候,“星星”就出现了。三、 活动结束
T:星星们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去睡觉了呢!来跟大家说晚安吧!
在本次的活动中,我的第一个目标是:能听辨音乐中的特别音效。这个目标的达成情况还是比较的好,通过难点前知的实行,我觉得孩子们还是比较快
活动反思
的就掌握了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声)。再通过每一个环节中游戏的烘托,孩 子们一遍又一遍的感知到特别音效,而且每一个游戏的设计也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非常的感兴趣,全程都保持着对活动的积极性。我的第二个目标是:能愉快的投入到游戏中,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这个环节的目标达成
主要是依靠我的第二个环节,引发幼儿说出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并且能够用肢体来表现动作的形态。在这一环节中,我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想法来创意他们所想的动作。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在说的时候, 只是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模仿,有个别害羞的孩子就不愿意来表现自己。为了解放孩子们的天性,我临时就调整成了让孩子们站起来,走着进行动物造型,这样的处理之后,我发现了那些比较害羞和内敛的孩子们也就慢慢的放开了自己。
我的感悟:通过这次的活动,给我体会比较大的就是:虽然老师们在每一堂活动中,都会事先预设很多的内容和孩子们的反应,然后随之而产生了一些预设的环节。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应该在活动中去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通过孩子们的表现作出一些及时的调整。我知道其实这还是比较难的,也比较的考验老师的功底。那么我们就更应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能力, 让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