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忧愁的国王》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忧愁的国王》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忧愁的国王》,初步感受作品中色块的分布及组合所传递的快乐和忧伤的情感。
2.能大胆的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3.利用色纸,尝试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剪纸作品,体验合作动手的力量。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有欣赏儿童画充分感受色彩的经验。
材料准备:《忧愁的国王》图片、马蒂斯正在剪纸的照片。
重点:感受作品绚丽的色彩,简洁流畅的线条以及不同色块构成的整体美。
难点:体会色彩传递的情感、尝试小组合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欣赏作品。(描述阶段:整体感受,自由的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1.出示图片,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忧愁的国王》。
师:“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这幅画有很多漂亮的颜色。
师:“在画面上有哪些颜色?他们在画面什么位置?”
2.师:在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二、引导幼儿想象、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内容
(一)引导幼儿感受画面中三大色块构成的三个主体形象特点。(由对作品的分析得来的切入点)
提问:画面前面有什么?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左下脚的主体形象特点。
师:“这块绿色你感觉是什么?”
师:“他是个怎样的人?”(从头、手、腿、身体等状态感受人的活动和情感)
如:“这是他身体的什么地方?”“他是怎样待着的?”“他在干什么?”“请你学着做一做。”
“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画面中黑色倾斜部分主体形象的特点。
师:“这块大大的黑色在画面的什么位置?”“你感觉它是什么?”
“在这块黑色上有什么?”(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你感觉这块绿色是什么?”
师:“这个人在做什么?”
师:“这个姿势怎样?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种姿势?”(可引导幼儿模仿做一做)
3.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右面的人物形象特点。
(1)师:“画面中还藏着一个人,看看在哪里?”
(2)用遮挡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这两块黑色象什么?”“它是怎样的?”
师:“在做什么时候脚会这样待着?你试一试?”
师:“跳舞的时候除了脚在动,身体会做哪些动作?”“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跳舞的人,他的身体在做什么动作?”
师:“你感觉这个跳舞的人是个男人还是女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师:这个跳舞的人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小朋友的眼睛真是厉害,从画面里找出了三个人,这三个人都在做一件什么事情?(庆祝,表演,,,,)(梳理概括画面主题)
(二)引导幼儿对背景进行观察想象:除了这三个人,我们看看画面上还有什么?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表演和庆祝呢?(进一步梳理对主题的认识)
画面下面和后面色块外形想象:这个地方像什么?背景有哪些颜色?你感觉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结合讨论进一步联想和想象:他们在这个地方会为什么事情庆祝呢?“他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三、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画面色彩所传递的情感。(形势分析)
师:“画家爷爷在这幅画中用的哪个颜色最多呢,把哪个颜色放在了画面的主要位置呢?”
“这样画你看了后有什么感觉?”
四、请幼儿为作品取名字。(解释阶段:较深入的讨论作品给人的感觉)
“请你为这幅画取一个名字,你会取什么样的名字?为什么?”
(起名字的过程,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也是检验自己教学实效的重要一环)
五、教师介绍作品资料:“画家爷爷为这幅画起了一个名字叫《忧愁的国王》”这个画家的名字叫“马蒂斯”,是法国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这幅画他是怎么完成的?简单介绍剪纸(利用一些彩色的纸进行剪贴,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他除了剪纸非常出色以外,他的绘画、雕塑等同样很棒!
六、尝试小组合作完成剪纸作品
1.师:你们想学马蒂斯爷爷来做一幅剪纸作品吗?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张白色的背景纸,还有一些色纸和剪刀、胶棒等,等会儿每组小朋友商量一下,想要做一件什么主题的作品,集体通过以后就可以动手来剪贴了。
2.教师可以适当帮助能力稍弱的小组,帮助他们确定主题,明确分工等。
3.帮助部分幼儿把握他们想要塑造的造型。
4.给组上的作品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5.向同伴介绍自己组上的作品。
活动反思:
美术欣赏教学活动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扰,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美术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懂得如何引导,如何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进行提问等,同时教师要善于将复杂的内容、情感等简单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和理解。
此次活动.幼儿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感知、理解、活动过程中,幼儿不断丰富内心感受,儿童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争着表达.并创作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富有创新的作品。
2、大班美术欣赏教案《春天的色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2、感受春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及五彩缤纷的色彩,积累和丰富美感经验。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2、难点恰当使用各种色彩,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小朋友们,在今天的美术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重要的小客人,她是谁呢?她就是最漂亮的春姑娘。(出示春姑娘图片)春姑娘来到人间,人间的变化可大了,你们看------(出示一组春的图片)评析:让幼儿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记住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界的关注,并让幼儿对本节要画的春天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二、说春天
1、请小朋友们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师小结:孩子们的回答精彩极了,的确是这样,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花开了,草绿了,冰冻的小河开化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就连小姑娘们也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正在草地上放风筝呢,是春姑娘让这一切变得是那样五彩斑澜。你们听,春姑娘正高兴地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我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吗?”
三、画春天
1、教师板前示范画春天。
2、小结:老师笔下的春天就是这样的,孩子们,你们有信心画出更美的春天吗?
3、幼儿试着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要大胆作画。
4、教师随机指导,要求幼儿要注意画面的工整以及布局的合理。
5、要求幼儿给自己的作品涂色。
6、教师指导幼儿在涂色时,要选择一些适合的鲜艳的颜色,那样画出的画才会更漂亮。
7、小结:因为时间关系,没画完的小朋友课下接着画,画完的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贴于黑板上,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四、赏春天
1、集体点评幼儿作品,并指出优缺点。
2、教师小结:看来本节课上大家画得不错,说得也不错,可是我们赞美春天的方式很多呀,我们不光可以画春天的画,还可以唱春天的歌,讲春天的故事,背春天的古诗和儿歌。老师这里就有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你们听(师背村居这首诗)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
五、赞春天:让幼儿自由表演赞美春天的各样节目,用来激发幼儿对春天的热爱。
六、找春天
教师总结:春天实在是太美了,真希望孩子们永远喜欢这个季节,大家的表现实在是太棒了,真希望孩子们下节课上还能有这么好的表现,现在老师已经等不及了,就让我们一起唱着歌到外面去寻找春天,拥抱春天吧!
教师和幼儿共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走出教室,至此,全课结束。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3、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奇妙的果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表现各种水果的画法。
2、通过想象画出长满各种各样水果的奇妙的果树,感受各种水果的美丽。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重点:引导孩子在树上画出不同的水果。
活动难点:指导孩子画石榴等有难度的水果,水果要尽量画多,颜色搭配鲜艳。
活动准备:记号笔、蜡笔、奇妙的果树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师提问: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那里有一颗神奇的果树,果树上长着各种水果,请小朋友猜猜有什么水果?
幼儿:(苹果、香蕉、菠萝……)
二、 教师范画
1、师(出示范画):小朋友们仔细看,老师这颗奇妙的果树上,有哪些水果?哪些是你觉得比较难画的?
小朋友(石榴,葡萄……)
2、教师范画,根据小朋友认为比较难的水果进行示范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对小朋友提出作画要求
师:小朋友们,画的时候请注意,看看谁的树上果子最多?谁的果子颜色最漂亮?
2、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注意颜色的搭配、
3、指导孩子在画画的时候要在树上画不同种类的水果。,
四、讲评
1、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谁的果树上的果子,品种最多啊?
2、师:谁的果树上的颜色最漂亮啊?
五、展览
把小朋友画的奇妙的果树放在展览区展览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4、大班美术欣赏教案《美人鱼的鳞片》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粗细不同的线条和各种图案来装饰鱼鳞。
2.在绘画鳞片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别人带来的乐趣。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重点难点】
运用粗细不同的线条来装饰鱼鳞。
能够独立运用粗细不同的线条和各种图案来装饰鱼鳞,布局合理美观。
【活动准备】
勾线笔、水笔、范例、美人鱼、胶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讲述故事。
2.引出美人鱼失去鳞片之后的痛苦。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想办法帮助美人鱼获得鳞片
1.呀美人鱼失去了鳞片好伤心啊,小鱼们都想帮助她,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个别幼儿回答)
2.我呀有个好办法,我们做美丽的鳞片给美人鱼。
3.教师出示各范例,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观察鱼鳞,发现粗细线条。
4.那请小朋友上来画画看,你会怎么来用粗细画呢。(个别幼儿示范)
5.教师小结。
三、幼儿集体操作画鱼鳞,教师观察指导
1.小朋友们肯定非常想帮助美人鱼找回鳞片,那么我们动手来画吧。(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教师提出绘画的要求:记住要用粗线不同的两种笔来画并运用多种图案,并教幼儿如何帮美人鱼粘贴上鳞片)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注意个别辅导。
四、作品展示,欣赏交流
1.很多小朋友都把美人鱼的鳞片做好啦,那我们来看看大家的成果。
2.幼儿自由欣赏。请个别回答那片最好看,为什么?
3.小朋友们真棒,美人鱼要重新游回大海啦,我们一起来和她说再见!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我觉得孩子们兴致不是很浓厚,回答问题不够踊跃,主要是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绘画的要求提的不是很到位,没有很明确今天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所以孩子们画的时候有点无从下手。还有在用两支笔粗细来画的时候要先用粗笔画好,然后再用细笔装饰,这一点忘记提了,导致幼儿作品不是很美观。
5、大班美术欣赏教案《漂亮的裙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点、线及简单图形装饰衣服。
2、会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衣服。并能注意袖口的左右对称。
3、能够大胆创设花纹,喜爱画装饰画。
4、体验欣赏和绘画活动的乐趣,能大胆、自由地表达。
5、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音乐磁带。
3、请女孩子穿上漂亮的裙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女孩子身上漂亮的裙子,激发幼儿兴趣。播放音乐,请女孩子上来进行时装表演,在教室里走一走,展示自己漂亮的裙子。
二、选择1-2件花裙子,重点引导幼儿从色彩及装饰图案上来欣赏,感知裙子的美。
三、通过提问以及简单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装饰的基本方法。通过提问以及简单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装饰的基本方法。
提问:
1、你想在裙子上装饰哪些图案?
2、在裙子的前面、裙边以及袖子上装饰怎样的花纹?教师进行简单的示范,启发幼儿应点、线、圈及简单的图形装饰。(领边、袖边、裙边以及裙子的前面,注意左右对称。)知道在图案上的色彩上要对称的要领。
四、交代装饰要求。交代装饰要求。教师提醒幼儿应线条和颜色对称的手法装饰衣服,鼓励幼儿用鲜艳的色彩进行装饰,注意色彩的对称和搭配。
五、幼儿装饰、教师指导。幼儿装饰、教师指导。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启发幼儿装饰美丽的裙子。
六、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带领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从装饰的花纹和色彩入手进行评价。能力弱的孩子建议用双休日学过的格子画的形式装饰。
教学反思:
由于幼儿初次接触装饰画,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比较重视了幼儿对线条、图形和花纹的搭配,还在裙子上作了范例,虽然我在幼儿作画前反复提示幼儿要画出和老师不一样的裙子,但仍然有一部分孩子与范例比较相象。有一部分幼儿则创造地装饰了裙子。在评价时,我特地表扬了这些有创造的孩子,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重幼儿创造性装饰的培养,激发幼儿感受、表现美的能力。
6、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忧愁的国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忧愁的国王》,初步感受作品中色块的分布及组合所传递的快乐和忧伤的情感。
2.能大胆的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3.利用色纸,尝试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剪纸作品,体验合作动手的力量。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有欣赏儿童画充分感受色彩的经验。
材料准备:《忧愁的国王》图片、马蒂斯正在剪纸的照片。
重点:感受作品绚丽的色彩,简洁流畅的线条以及不同色块构成的整体美。
难点:体会色彩传递的情感、尝试小组合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欣赏作品。(描述阶段:整体感受,自由的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1.出示图片,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忧愁的国王》。
师:“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这幅画有很多漂亮的颜色。
师:“在画面上有哪些颜色?他们在画面什么位置?”
2.师:在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二、引导幼儿想象、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内容
(一)引导幼儿感受画面中三大色块构成的三个主体形象特点。(由对作品的分析得来的切入点)
提问:画面前面有什么?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左下脚的主体形象特点。
师:“这块绿色你感觉是什么?”
师:“他是个怎样的人?”(从头、手、腿、身体等状态感受人的活动和情感)
如:“这是他身体的什么地方?”“他是怎样待着的?”“他在干什么?”“请你学着做一做。”
“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画面中黑色倾斜部分主体形象的特点。
师:“这块大大的黑色在画面的什么位置?”“你感觉它是什么?”
“在这块黑色上有什么?”(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你感觉这块绿色是什么?”
师:“这个人在做什么?”
师:“这个姿势怎样?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种姿势?”(可引导幼儿模仿做一做)
3.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右面的人物形象特点。
(1)师:“画面中还藏着一个人,看看在哪里?”
(2)用遮挡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这两块黑色象什么?”“它是怎样的?”
师:“在做什么时候脚会这样待着?你试一试?”
师:“跳舞的时候除了脚在动,身体会做哪些动作?”“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跳舞的人,他的身体在做什么动作?”
师:“你感觉这个跳舞的人是个男人还是女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师:这个跳舞的人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小朋友的眼睛真是厉害,从画面里找出了三个人,这三个人都在做一件什么事情?(庆祝,表演,,,,)(梳理概括画面主题)
(二)引导幼儿对背景进行观察想象:除了这三个人,我们看看画面上还有什么?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表演和庆祝呢?(进一步梳理对主题的认识)
画面下面和后面色块外形想象:这个地方像什么?背景有哪些颜色?你感觉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结合讨论进一步联想和想象:他们在这个地方会为什么事情庆祝呢?“他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三、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画面色彩所传递的情感。(形势分析)
师:“画家爷爷在这幅画中用的哪个颜色最多呢,把哪个颜色放在了画面的主要位置呢?”
“这样画你看了后有什么感觉?”
四、请幼儿为作品取名字。(解释阶段:较深入的讨论作品给人的感觉)
“请你为这幅画取一个名字,你会取什么样的名字?为什么?”
(起名字的过程,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也是检验自己教学实效的重要一环)
五、教师介绍作品资料:“画家爷爷为这幅画起了一个名字叫《忧愁的国王》”这个画家的名字叫“马蒂斯”,是法国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这幅画他是怎么完成的?简单介绍剪纸(利用一些彩色的纸进行剪贴,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他除了剪纸非常出色以外,他的绘画、雕塑等同样很棒!
六、尝试小组合作完成剪纸作品
1.师:你们想学马蒂斯爷爷来做一幅剪纸作品吗?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张白色的背景纸,还有一些色纸和剪刀、胶棒等,等会儿每组小朋友商量一下,想要做一件什么主题的作品,集体通过以后就可以动手来剪贴了。
2.教师可以适当帮助能力稍弱的小组,帮助他们确定主题,明确分工等。
3.帮助部分幼儿把握他们想要塑造的造型。
4.给组上的作品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5.向同伴介绍自己组上的作品。
活动反思:
美术欣赏教学活动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扰,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美术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懂得如何引导,如何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进行提问等,同时教师要善于将复杂的内容、情感等简单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和理解。
此次活动.幼儿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感知、理解、活动过程中,幼儿不断丰富内心感受,儿童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争着表达.并创作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富有创新的作品。
7、大班美术欣赏教案《有趣的喷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喷画的技能,体验喷画方法再现物体形象的乐趣。
2、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幼儿利用光线做影子游戏。
2、1—4种调好的颜料;每人2只吸管或1把牙刷、一块纱布;擦手布。
活动过程:
a)出示喷画范例:小象的影子,引起幼儿的学画兴趣。
老师:画上是什么动物?画的前面没有光也没有小象,小象的影子怎么会到纸上呢?
b)学习喷画的方法。
i.先将图画纸铺平,再把自己喜欢的物形卡片放在纸上,然后用吹管蘸色在站上吹(或用刷子蘸色在纱窗上来回刷),将颜色喷在纸上,这样有物形卡片的地方,因为喷不到颜色而不变色,喷完后过一会将物形卡片轻轻拿掉,就留下了物形的影子。
ii.为了使画面更漂亮,可以喷2或3种颜色:喷完一种颜色后,必须等晾干才能喷另一种颜色。
c)提出要求,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d)请幼儿欣赏作品,说一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图案排列美观、色彩搭配好、喷色均匀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教学反思
有了第一课时的经验积累,幼儿在完成喷画作品的过程中,能轻松自如的运用喷壶进行喷画,同时,新的喷画工具(牙刷)的加入,新技法的挑战,又让孩子们完成作品的兴趣更加浓烈,热情高涨。从单一模具的使用到模具与玩具的组合使用,再到几何图形的拼接组合使用,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喷画的技巧上得到了自主发挥。
新颖的组织方式、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组合使用的多种工具,将全场气氛带入高潮,配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新添加的用广告纸制作模具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全体幼儿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倍感欣喜。
此外,在活动中,有个别幼儿对颜色非常好奇,将两个颜色混合在一起,因此,可在下一课时可尝试在调色杯中混色以及在纸上喷画混色。
8、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多彩的秋天》含反思
【活动由来】
在纲要的艺术领域中明确指出:支持、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美丽,喜欢参与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适宜的艺术活动对于幼儿想象、创造、表现能力的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十一长假幼儿返园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对我说:“老师,您看我检的树叶,公园里有好多呢,有的都变黄了,可好看了。”“老师,我回爷爷家了,我爷爷种的菊花都开了,可漂亮了。”“老师我和爸爸妈妈去香山了,那里的叶子都又红的了,满山都是,可好看了。”“老师为什么有好多树叶都掉了?”……这次长假回来,孩子们的问题还真不少。看着孩子们秋天的变化这么感兴趣,我们组织幼儿去附近的减河公园游玩。在游玩过程中,孩子们的热情非常的高涨,在树林中捧撒着树叶蹦啊、跳啊、唱啊:有的幼儿躺在落叶丛中;有的蹲在野菊花旁边;有的站在河边;有的拿着捡来的好看的落叶;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大声嚷着:“老师我发现红色的叶子了;下叶子雨了;好多漂亮的菊花……“老师,我能把这些树叶带回去吗?”……孩子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有着很多想法和不同的收获,在游玩回来后,看着幼儿仍然高涨的热情,我设计了《多彩的秋天》这一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表现认知、表达情感。
【活动目标】
1、感受、梳理秋天看到的景色,热爱大自然。
2、能把观察到的秋天的特征,大胆的运用各种美术方式和材料表现出来。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
1、感受、梳理秋天看到的景色,热爱大自然。
2、能够大胆的运用各种美术方式和材料表现秋天的美。
难点:运用各种美术方式表现秋天的美,能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经验。
【活动准备】
材料:秋游的照片、录像。作用在于让幼儿真实再现秋游的场景,激发幼儿对话的的兴趣。
吸管、牙刷、小喷壶、宣纸、彩纸颜料、毛笔、圆珠笔、碳素笔、各种树叶等。作用在于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材料进行自主操作。
经验:
1、组织过秋游的活动。(让幼儿从真实的生活中选择喜欢的画面)
2、欣赏教师绘制表现秋天、小动物的树叶画(给幼儿以参考的资料www.banzhuren.cn)
3、在墙饰中布置“秋天”板块,师幼共同收集有关秋天的图片,以及秋游的照片。(回忆秋天的特色和情景)
【活动过程】
(一)回忆秋游的情景,引发绘画兴趣。
我首先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在去减河公园游玩的过程中都看到了秋天的哪些变化?”孩子们的回答是:“树叶落了”;“路边的野菊花开了”;“小草有的黄了”;“有的人穿厚衣服了”;“我还看见有的人穿着裙子呢,就是和夏天穿的不一样”;“老师,我和笑笑玩树叶可开心了”;“老师树林里有好多好多树叶呢”;“老师,我出汗的时候凉凉的”
我又问:“你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老师还看到有许多小朋友带回来了树叶、野花等东西,我们一起把看到的景色、捡到的树叶都保存下来好不好?”“好,那怎么保存啊?”“在秋游时,杨毅和文?告诉我她们想把看到的画出来,我提议:我们一起把看到的多彩的秋天画出来吧?”我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绘画的欲望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我紧接着提出问题:“你们打算用什么来画出多彩的秋天呢?”孩子们几乎都回答用彩笔。
我又问“可以用你们采集的树叶、野花、小草、石头等作画吗?”刘然马上说“我把树叶都粘上当树叶”另外几个幼儿也说“我也会粘,我也会粘。”我又问:“你们看手里的树叶像什么?除了把它们还当树叶外,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最注意观察的杨毅说:“我的叶子像金鱼的尾巴,我可以做条小金鱼。”我说:“对,你们可以发挥想象,用带回来的材料,把你们看到的角色粘出来。”
这个环节中,通过回忆秋游的过程和观赏带回来的东西,让幼儿又好似回到了秋游时的那种喜悦的场景,把秋游的画面得以全面的呈现,幼儿学得轻松、透彻。通过教师的引导,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达到了这一环节的引发作用。
(二)大胆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绘画,解决困难。
在整个绘画创作过程中,我充当的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的多重角色。在活动开始后,幼儿们都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开始制作,我发现吴润清、陈掉等几个幼儿坐在椅子上,眼睛看着绘画纸好一会儿了,并没有要动笔的意思,我走过去轻声问他们:“怎么啦?有什么问题吗?”吴润清、杨远哲等三个幼儿说:“我们想画的太多了,不知从哪画起。”我说:“那你们都想画什么?能给我们讲一讲吗?”“我看到了河面上的小船,远处变成红叶子的枫树,路边的菊花,我们一起在树林里玩树叶的情景,还有小朋友们坐在草坪上一起聊天的情景,我们都想画,可是太多了。”“我们可不可以几个小朋友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大的作品呢?”孩子们听了我的话马上行动起来,寻找材料,讨论方法、分工、情绪马上高涨起来。
由于幼儿是依据自己的设想来选择喜欢的绘画形式,通过现场绘画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对事物的大胆表现,从而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绘画技能,提高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绘画技能发展。这种使幼儿充分动手、能让幼儿与活动材料互动的方法,是幼儿喜欢的,效果也很好。每一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完成了发展目标。
(三)交流欣赏作品
这个环节中,首先通过幼儿展示自己的画,自我讲述所画的内容,让幼儿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体验成功感。在幼儿交流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从用色、选材、构图、情感几方面进行评价,丰富幼儿的认识,提升经验。
活动反思
在本次艺术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选取孩子熟悉的活动作为操作的内容,使活动自然拓展、延伸。充分调动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为每一名幼儿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我以秋游的方式,让幼儿获得亲身体验,为每一名幼儿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材料和支持,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幼儿能大胆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绘画,部分幼儿能创意出工具材料的新的使用方法。在活动的准备中,教师在感官视觉、触觉、听觉中对于幼儿加以引导,使幼儿不仅仅是看,而是亲身体验去感觉秋天。有的幼儿画出秋天的风是凉凉的,把身上的汗都带走了;有的幼儿画的秋天是暖暖的,因为太阳光把世界照得亮亮的。有的幼儿完成了合作画。活动中,幼儿带着愉快的情感体验参与创作,作品生动鲜活。在活动中,我注重兼顾群体需要与个别差异,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提供物质材料和技能支持。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与引导,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成功体验,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