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我们的商店开张了》

《中班教案《我们的商店开张了》》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我们的商店开张了》

1、中班教案《我们的商店开张了》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买卖过程。

  2.尝试模仿买卖物品的对话方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桌子、椅子、牌子、货物,如:纸做的水果、青菜、鱼、虾等,购物袋。

  2.玩具货币。

活动过程:

  一、老师和幼儿讨论菜市场扮演游戏进行的方式。

  --市场里要怎么布置摊位呢?东西怎么摆比较好看?

  --要怎么定价?怎样才能吸引客人来买?

  --小老板要怎么叫卖?摊位要怎么样保持整齐清洁?

  --小老板对客人的服务态度要如何?小客人要怎么买东西?要准备多少钱?要自备袋子吗?

  二、请幼儿分组商量

  --玩买卖商品的游戏,需要什么角色?

  --谁当老板?谁当客人?

  三、开展买卖游戏。

  1.请当小老板的幼儿用纸做的水果、青菜、鱼、虾等制作摊位。

  2.扮演小客人的幼儿拿出环保袋,轮流进行买卖扮演活动。

  四、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分享扮演的感觉和心得,东西可放到扮演活动区继续玩。

活动延伸:

  老师可准备一些叫卖的录音,供幼儿模仿。

2、中班教案《暖洋洋商店》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等,培养幼儿观察力,比较判断能力及迅速排序的能力。

  2、学习按商品的标价付款。

  3、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主动学习。

  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帽子、手套、围巾大中小若干,数字、圆点标签若干。 三个纸盒做成的取款机

活动过程:

  一、准备开商店

  早上你们到幼儿园来的时候感觉怎么样?(早晨很冷!)

  今天你带来了哪些可以让我们暖和起来的东西?(围巾,手套,帽子,...)

  围巾可以让我们哪里暖和起来?(脖子)我来的时候头觉得好冷,你们建议我带什么?(帽子)手很冷呢?(手套)

  我们今天来开一家《暖洋洋》商店好吗?(师拿出一筐围巾、帽子、手套等倒在桌上)

  因为冬天很冷,这些物品可以让我们暖和起来。

  二、整理商店物品

  1、 请三个幼儿把乱成一堆的围巾、帽子、手套分类整理好。

  2、 师讲:可是我觉得这样还是不能开张,为什么?(引导幼儿按大小、长短来排列)

  3、 教师把幼儿分成三组,分别整理围巾、帽子、手套。引导幼儿给商品贴上价钱标签。师出示4个圆点、5个圆点、6个圆点标签,告诉幼儿帽子分别要卖4元、5元、6元。

  4、 师拿最小一顶帽子问幼儿:“这顶帽子卖多少钱?”再拿中号和大号分别问幼儿卖多少钱?师示范给最大的帽子贴上价钱标签。

  5、 师以经理的口吻给围巾、手套定了价格。围巾3元、4元、5元,手套2元、3元、4元。

  6、 请幼儿给每件商品贴上价钱标签。

  三、商店开张了

  1、 商店开张,老师做经理,幼儿做顾客。要求顾客先去取钱,不能乱哄哄。

  2、 请一个幼儿先示范买东西。先一次买一件商品。

  3、 幼儿取钱买东西,教师在店门口收钱检查幼儿。

  4、试着买多件商品。买两顶帽子和一条围巾共多少钱?(或者其它搭配着买,买一件或多件,帮助幼儿学计算)

  5、对计算错误的幼儿进行讲解,或买一件或少件,使幼儿计算能力逐步提高。

  四、游戏结束。

3、中班教案《我们的商店开张了》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买卖过程。

  2.尝试模仿买卖物品的对话方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桌子、椅子、牌子、货物,如:纸做的水果、青菜、鱼、虾等,购物袋。

  2.玩具货币。

活动过程:

  一、老师和幼儿讨论菜市场扮演游戏进行的方式。

  --市场里要怎么布置摊位呢?东西怎么摆比较好看?

  --要怎么定价?怎样才能吸引客人来买?

  --小老板要怎么叫卖?摊位要怎么样保持整齐清洁?

  --小老板对客人的服务态度要如何?小客人要怎么买东西?要准备多少钱?要自备袋子吗?

  二、请幼儿分组商量

  --玩买卖商品的游戏,需要什么角色?

  --谁当老板?谁当客人?

  三、开展买卖游戏。

  1.请当小老板的幼儿用纸做的水果、青菜、鱼、虾等制作摊位。

  2.扮演小客人的幼儿拿出环保袋,轮流进行买卖扮演活动。

  四、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分享扮演的感觉和心得,东西可放到扮演活动区继续玩。

活动延伸:

  老师可准备一些叫卖的录音,供幼儿模仿。

4、中班教案《花伞商店》

活动目标:

  1.在了解伞的不同特征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分类的经验。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简单清楚地记录,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难点:

  根据伞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用圆点记录伞的数量。

  能准确的进行分类,并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

  1. 小熊图片、花伞图片若干。

  2.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3页《花伞商店》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小熊新开了一家花伞商店,花伞商店是卖什么的?(伞)。小朋友有没有自己的伞?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伞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评经验讲述自己伞的样子,教师从伞的颜色、形状、图案引导。

  3. 师:小朋友的伞都不一样,都非常漂亮。这个时候呀,小熊遇到了一个难题,花伞商店的伞太多了,小熊想把这些伞(出示六张花伞图片)分分类,放放好(一样的放一起),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4.师:第一种方法是按颜色分类。黄伞和绿伞。黄伞有几把?绿伞有几把?我们把黄伞和绿伞的数量用圆点表示。

  5.师:第二种方法是按伞柄的形状分类。圆柄伞和弯柄伞。圆柄伞有几把?弯柄伞有几把?我们也用圆点表示伞的数量。

  6.师:在这些伞中,黄色的弯柄伞有几把?绿色的圆柄伞有几把?

  二、哪一把不一样。

  1.出示第一组伞。师:小熊也整理了一些伞,他想把一样的伞放进一个货架,你们看看小熊放对了吗?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一把伞的伞柄形状与其他伞的不同。

  2.出示第二组伞。找出其中一把伞上的图案数量与其他伞的不同。

  3.出示第三组伞。找出其中一把伞的图案形状与其他伞的不同。

  4.小结:我们可以从伞柄的图案、伞上图案的数量和形状比较伞的不一样。

  三、花伞架分类。

  1.出示伞架和伞。师:老师把这些伞分成五类,就是有五种不同的伞。左边是伞架,右边是伞。每个伞架上都有一把伞,请你从右边的伞中找出和伞架上一样的伞,把伞贴在伞架上。

  2.请幼儿找一找,做一做。

  3.用圆点记录每一个伞架上伞的数量。

  4.师:刚刚我们小朋友上来找的时候是用了什么方法呢?(伞的颜色、伞柄的形状、伞上图案的形状和数量)

  5.师结:我们分类的时候你可以先看伞的颜色和伞柄的形状,再看伞上图案的数量。

  四、整理花伞架。

  1.师:我们小朋友的数学本上面也有一个花伞架,让我们小朋友把伞分分类,和我们刚刚用的方法是一样的。找出相同的伞放到同一个伞架上,然后在右边的格子里用圆点表示数量。(贴上去伞的数量)

  2.教师来回观察指导幼儿。

  3.教师对作业作出评价。

5、中班社会优质教案《奇妙的商店》含反思

活动背景:

  《奇妙商店》这则童话讲述了大象伯伯以开商店为名,帮小动物用废物制作礼物,从而间接地教育小动物不随地乱扔废物的事情,反映了"如何保护环境,变废为宝"这么一个时下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设计这一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养成不随地乱扔废物的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懂得关心、帮助别人,并体验给他人带来快乐获得的那种幸福感、自豪感。

活动目标:

  1、根据废物的外行特征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想象,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有关图片三张,教具:大象、小猴、小狐狸、小鹅。

  2、实物:桃核、西瓜皮、废纸、葡萄籽及用这些废物做成的礼物。

  3、各种废旧物品若干。

活动过程:

  1、组织讨论,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两张森林公园的照片,一张是很久以前拍下的,一张是现在拍下的,以前的森林公园是怎样的?(出示以前森林公园的照片)师:现在的森林公园有什么变化?怎么会变脏的呢?(出示现在森林公园的照片)师:假如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

  幼儿自由讲述:我会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会去跟小动物说请它们不要乱扔垃圾……

  2、根据图片,想象讲述。

  (1)(出示大象)师:想知道大象伯伯是怎么做的吗?大象伯伯在森林里开了个"奇妙商店"它打出了广告"奇妙商店真奇妙,能把废物变成宝"废物怎么能变成宝呢?(幼儿自由地讨论)

  (2)(出示商店图片)师:大象伯伯说:"只要你交给我一个废物,我就可以把它变成一个漂亮的礼物送给你。"小动物们都非常高兴,看谁来到了商店?

  (3)(出示小猴、桃核)师:小猴拿着桃核想干什么?它会怎么跟大象伯伯说呢?大象伯伯会把桃核变成什么礼物呢?(引导幼儿根据实物的外行特征进行大胆想象。)

  (4)(出示用桃核做的小船)师:想一想小猴拿着大象伯伯做的小船礼物会怎么表示?

  (5)(出示小猪,实物西瓜皮)师:谁来学一学,小猪会怎么跟大象伯伯说?如果你是大象伯伯,你灰把西瓜皮做成什么礼物?

  (6)(出示实物瓜皮帽,让幼儿戴一戴)师:小朋友喜欢这顶瓜皮帽吗?为什么?

  (7)(出示狐狸、一包葡萄籽)师:小狐狸想用葡萄籽换礼物,这可难倒了大象伯伯,我们帮大象伯伯想想办法吧!(讨论)

  (8)(出示葡萄籽项链)师:小狐狸看到这么奇妙的项链,会怎么做呢?

  (9)(出示小鹅,一团纸)师:小鹅的这些废纸还有用吗?用废纸能做什么礼物呢?

  (10)出示纸做的风车,并请幼儿上来玩一玩。

  (11)(出示小马)师:小马觉得大象伯伯做的是赔本的生意他不明白大象为什么这样做。组织讨论:大象伯伯开这个商店有什么用呢?它辛苦地为小动物做精美的礼物,值得吗?(听大象伯伯的说话录音。)

  (12)讨论:假如你是小动物,你以后会怎么做呢?

  3、请幼儿到"奇妙商店"帮忙,讲述如何变废为宝。

  师:现在森林里的小动物再也不乱扔废物了,他们有了废物都交到"奇妙商店",大象伯伯忙不过来,想请小朋友帮忙用废物制作玩具,想一想用它可做成什么礼物?怎么做?

  4、跳欢乐舞。

  自从大象开了"奇妙商店",现在的森林变得又美好又干净,小动物们感到非常幸福。我们一起跳个"欢乐舞"来感谢它吧!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6、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熊的花伞商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了解伞的不同特征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分类的经验。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简单清楚地记录,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

  根据伞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用圆点记录伞的数量。

【活动难点】

  能准确的进行分类,并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

  1、小熊图片、花伞图片若干。

  2、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3页《花伞商店》。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小熊新开了一家花伞商店,花伞商店是卖什么的?(伞)。小朋友有没有自己的伞?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伞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评经验讲述自己伞的样子,教师从伞的颜色、形状、图案引导。

  3、师:小朋友的伞都不一样,都非常漂亮。这个时候呀,小熊遇到了一个难题,花伞商店的伞太多了,小熊想把这些伞(出示六张花伞图片)分分类,放放好(一样的放一起),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4、师:第一种方法是按颜色分类。(黄伞和绿伞)黄伞有几把?绿伞有几把?我们把黄伞和绿伞的数量用圆点表示。

  5、师:第二种方法是按伞柄的形状分类。(圆柄伞和弯柄伞)圆柄伞有几把?弯柄伞有几把?我们也用圆点表示伞的数量。

  6、师:在这些伞中,黄色的弯柄伞有几把?绿色的圆柄伞有几把?

  二、哪一把不一样。

  1、出示第一组伞。师:小熊也整理了一些伞,他想把一样的伞放进一个货架,你们看看小熊放对了吗?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一把伞的伞柄形状与其他伞的不同。

  2、出示第二组伞。找出其中一把伞上的图案数量与其他伞的不同。

  3、出示第三组伞。找出其中一把伞的图案形状与其他伞的不同。

  4、小结:我们可以从伞柄的图案、伞上图案的数量和形状比较伞的不一样。

  三、花伞架分类。

  1、出示伞架和伞。

  师:老师把这些伞分成五类,就是有五种不同的伞。左边是伞架,右边是伞。每个伞架上都有一把伞,请你从右边的伞中找出和伞架上一样的伞,把伞贴在伞架上。

  2、请幼儿找一找,做一做。

  3、用圆点记录每一个伞架上伞的数量。

  4、师:刚刚我们小朋友上来找的时候是用了什么方法呢?(伞的颜色、伞柄的形状、伞上图案的形状和数量)

  5、师结:我们分类的时候你可以先看伞的颜色和伞柄的形状,再看伞上图案的数量。

  四、整理花伞架。

  1、师:我们小朋友的数学本上面也有一个花伞架,让我们小朋友把伞分分类,和我们刚刚用的方法是一样的。找出相同的伞放到同一个伞架上,然后在右边的格子里用圆点表示数量。(贴上去伞的数量)

  2、教师来回观察指导幼儿。

  3、教师对作业作出评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7、中班数学教案《森林小区里的商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体验1-5数序的序列感,理解1-5数的实际意义。

  2. 能尝试与同伴商量,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场景布置

  2. 货架(图片) 各种货物(水果、文具、玩具、鞋、帽……)数量分别为1-5 数字卡片

  3. 各色串链(分别贴有数字1-5)

  4. 店牌、门牌

  活动过程:

  一、 布置货架(探索、体验有序摆放的序列感)

  1. 我们的森林小区要开商店,我们可以开什么店呢?

  2. [出示各种货物及货架]请幼儿两两结伴,把货物放入货架。放好货物后清点货物、贴上卡片。

  3. 幼儿尝试摆放货物。

  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

  1) 随意放(引导幼儿体验这样放很乱,买东西不方便

  2) 先将货物分类,把相同的摆放在同一格里。

  4. (以狮子经理的口气)提示:要把最少的货物放在最高一层;怎样让货物看上去整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按序摆放)

  5. 观察:引导幼儿感受到摆放整齐的货物看上去象楼梯一样,下面一层总比上面一层多1个(件、只……),上面一层总比下面一层少1个(件、只……)

  二、 编门牌号码(运用数序经验)

  1. 森林小区的商店布置好了,可是森林里有这么多家商店,邮递员送信、送报纸可不方便了,他送信都是按照门牌号码来送的,可现在怎么送呀?(启发幼儿为商店编门牌号码)

  2. 随意编------发现号码有重复或漏掉。

  3. 这里有8家店该怎么编呢?(引导幼儿运用数序知识编号后,尝试用接着数的办法为剩下的店编。)

  三、 布置商店(巩固)

  1. 狮子经理送来了礼物,不过我们还要动手来做一做。

  2. 请幼儿穿彩链。(引导幼儿注意彩链上的数字)

  幼儿可能出现:

  1) 将同色彩链按数序穿。

  2) 将彩色彩链按数序穿。

  3) 按间隔色、按数序穿。

  4) 选择半成品:缺少一个补上去。

  3.把穿好的彩链布置在商店门口。

  活动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