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可爱的小瓢虫》

《中班教案《可爱的小瓢虫》》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可爱的小瓢虫》

1、中班教案《可爱的小瓢虫》

活动目标:

  1、巩固对10以内数的点数。

  2、能做到数物的对应。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带有秋天背景的七星瓢虫图片,课件《可爱的小瓢虫》、数字卡片、数字胸卡。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手册《主题活动·可爱的小瓢虫》。

活动过程:

  1、观看七星瓢虫图片,进入课题。

  小结:七星瓢虫身上有七个点,所以我们叫它七星瓢虫。

  2、观看课件,加深认识。

  小结:小瓢虫身上有几个点,我们就叫它几星瓢虫,如二星瓢虫,四星瓢虫,七星瓢虫,十星瓢虫等。

  3、游戏"我是小瓢虫"。

  规则:幼儿喜欢几星瓢虫,就去找相应的数字胸卡,取下来挂在脖子上,教师依次出示不同的数字,请相同点数的"瓢虫宝宝"飞到教师这儿来。

  4、完成操作材料,锻炼数物对应的能力。

2、小班教案《可爱的瓢虫》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点数1-5,并说出总数。

  2.练习按数量对应匹配、等量归类。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幼儿围坐成大半圆。

  2. 画有点子1-5的瓢虫教师一份,幼儿人手一只(用双面胶贴在椅子背上)

  3.背面有少许双面胶的小虫若干⒋树叶房子,上面有1-5的数字码。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这是几星瓢虫——手口一致点数1-5,并说出总数。

  1.出示一星瓢虫)

  师:看,谁来了?这只瓢虫背上有什么?(点子)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它身上有几个点子?是几星瓢虫?(一星瓢虫)。

  2.手口一致点数2,并说出总数。

  (出示二星瓢虫)

  师:又来了一只瓢虫,这回来的是几星瓢虫?你怎么知道的?

  3.手口一致点数3-5,并说出总数。

  (出示三星、四星、五星瓢虫)

  师:哎呀,来了这么多瓢虫,它们又是几星瓢虫呀?为什么?我们来数一数,看是不是*星瓢虫。(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游戏:瓢虫抓害虫——点子与实物数量匹配

  1.师:我们班还来了许多的瓢虫呢,找找它们躲在哪里?把你的小瓢虫找出来贴在手上,你就是小瓢虫啦。

  2.讨论游戏规则

  师:你是几星瓢虫?谁也是*星瓢虫,拍拍你的小翅膀。*星瓢虫在哪里,走到中间来抱一抱。(请1-2个幼儿回答)

  3.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小瓢虫最喜欢吃虫子,可是要吃多少虫子吗?

  原来呀,*星瓢虫就吃几条虫子,那我们就按照他们的办法去捉虫子。(将篮子里的虫子分散放在地上)师:害虫来啦,小瓢虫们,快来抓虫子吧。

  4.评议

  师:你是几星瓢虫,捉了几条害虫?为什么?

  三、游戏: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对应匹配、等量归类

  1.出示树叶房子

  师:瓢虫要回家了,看看它们的家在哪里?树叶房子上有什么?数字5会是几星瓢虫的家呢?

  2.幼儿送瓢虫回家。

  师:你是几星瓢虫?家在哪里?我们送瓢虫回家吧,别忘了把抓到的虫子也带回家。

  (幼儿送瓢虫和虫子到相应的房子里,教师观察指导。)

  3.将树叶房子贴在展板上,集体评议验证

  师:看看瓢虫都回到自己的家里了吗?(集体纠正错误)哪只瓢虫找错家了?为什么?

  瓢虫们都回家了,我们也休息一会吧。

3、小班数学教案《可爱的瓢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点数1-5,并说出总数。

  2.练习按数量对应匹配、等量归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围坐成大半圆。

  2. 画有点子1-5的瓢虫教师一份,幼儿人手一只(用双面胶贴在椅子背上)

  3.背面有少许双面胶的小虫若干⒋树叶房子,上面有1-5的数字码。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这是几星瓢虫——手口一致点数1-5,并说出总数。

  1.出示一星瓢虫)

  师:看,谁来了?这只瓢虫背上有什么?(点子)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它身上有几个点子?是几星瓢虫?(一星瓢虫)。

  2.手口一致点数2,并说出总数。

  (出示二星瓢虫)

  师:又来了一只瓢虫,这回来的是几星瓢虫?你怎么知道的?

  3.手口一致点数3-5,并说出总数。

  (出示三星、四星、五星瓢虫)

  师:哎呀,来了这么多瓢虫,它们又是几星瓢虫呀?为什么?我们来数一数,看是不是*星瓢虫。(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游戏:瓢虫抓害虫——点子与实物数量匹配

  1.师:我们班还来了许多的瓢虫呢,找找它们躲在哪里?把你的小瓢虫找出来贴在手上,你就是小瓢虫啦。

  2.讨论游戏规则

  师:你是几星瓢虫?谁也是*星瓢虫,拍拍你的小翅膀。*星瓢虫在哪里,走到中间来抱一抱。(请1-2个幼儿回答)

  3.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小瓢虫最喜欢吃虫子,可是要吃多少虫子吗?

  原来呀,*星瓢虫就吃几条虫子,那我们就按照他们的办法去捉虫子。(将篮子里的虫子分散放在地上)师:害虫来啦,小瓢虫们,快来抓虫子吧。

  4.评议

  师:你是几星瓢虫,捉了几条害虫?为什么?

  三、游戏: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对应匹配、等量归类

  1.出示树叶房子

  师:瓢虫要回家了,看看它们的家在哪里?树叶房子上有什么?数字5会是几星瓢虫的家呢?

  2.幼儿送瓢虫回家。

  师:你是几星瓢虫?家在哪里?我们送瓢虫回家吧,别忘了把抓到的虫子也带回家。

  (幼儿送瓢虫和虫子到相应的房子里,教师观察指导。)

  3.将树叶房子贴在展板上,集体评议验证

  师:看看瓢虫都回到自己的家里了吗?(集体纠正错误)哪只瓢虫找错家了?为什么?<来.源快思教.案网>

  瓢虫们都回家了,我们也休息一会吧。

  活动反思:

  一般来说,幼儿对于数学活动会显得很不感兴趣。但在这个数学活动中我看的出幼儿一直处于好学、兴奋的这个状态中。优:让幼儿体验到了对数学活动的乐趣,让他们变的主动在学。目标也有基本达到。环节设计比较清晰,新颖,难度也层层递进,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不停的围绕我的思维转。缺:在有些细节方面我想的还不够周到。导致幼儿在找树叶这个环节中进行了过于简单的操作,幼儿没有动脑筋,没有去数数。在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瓢虫和纠错的时候可以请下面的孩子也参与进来。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加了难度,却并没有进行讲解示范,导致幼儿盲目操作,一片混乱。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磨练,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4、中班美术欣赏教案《可爱的瓢虫》含反思

设计思路:

  孩子们非常喜欢瓢虫、蚂蚁等昆虫,也喜欢观察它们,但他们对这些昆虫还不够了解,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太接触的昆虫,如七星瓢虫等。因此,此次活动围绕“秋虫”这一话题,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知道瓢虫是益虫,并能通过绘画形式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绘画形式表达表现。

  2、乐意大胆添画背景,使画面更加丰富。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瓢虫图片

  2、纸、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感受瓢虫的外形特征。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猜看是什么?

  谜面:圆圆的身体像面包,头上一对小触角,身上还有七颗星,会飞会爬真灵巧。(是七星瓢虫)

  2、帮助幼儿梳理谜面。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可以从七星瓢虫的形状和花纹猜出来。

  二、瓢虫作品欣赏——初步了解七星瓢虫的特点。

  1、七星瓢虫长得怎么样的?

  小结:七星瓢虫有一个圆圆的身体,头上有一对触角,背上有7个圆圆的斑点,还有六条腿。

  2、那瓢虫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

  小结:瓢虫专门吃蚜虫保护庄稼,所以是益虫。

  三、幼儿学画——用绘画形式表现瓢虫的外形特征

  1、七星瓢虫一家要去旅行,我们先来画画瓢虫爸爸,自己来画画家里的妈妈和孩子。

  七星瓢虫是什么样的?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绘画七星瓢虫。

  添画:他们到哪里去旅行(草堆里、花园里、大树上)

  3、幼儿集体绘画。

  要求:把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画出来。

  观察要点:能否星瓢虫的外形特征画出来。

  是否能添画背景。

  4、分享交流。

  小结:七星瓢虫的一家可真可爱,你们都画对了它们的背上有7个小圆点,头上的一对触角,六条腿是对称的,画好左边画右边。

  四、活动延伸——知道哪些虫是害虫。

  你们还知道哪些虫是益虫呢?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5、中班教案《可爱的小瓢虫》

活动目标:

  1、巩固对10以内数的点数。

  2、能做到数物的对应。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带有秋天背景的七星瓢虫图片,课件《可爱的小瓢虫》、数字卡片、数字胸卡。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手册《主题活动·可爱的小瓢虫》。

活动过程:

  1、观看七星瓢虫图片,进入课题。

  小结:七星瓢虫身上有七个点,所以我们叫它七星瓢虫。

  2、观看课件,加深认识。

  小结:小瓢虫身上有几个点,我们就叫它几星瓢虫,如二星瓢虫,四星瓢虫,七星瓢虫,十星瓢虫等。

  3、游戏"我是小瓢虫"。

  规则:幼儿喜欢几星瓢虫,就去找相应的数字胸卡,取下来挂在脖子上,教师依次出示不同的数字,请相同点数的"瓢虫宝宝"飞到教师这儿来。

  4、完成操作材料,锻炼数物对应的能力。

6、中班数学教案《可爱的小瓢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10以内数的点数。

  2、能做到数物的对应。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带有秋天背景的七星瓢虫图片,课件《可爱的小瓢虫》、数字卡片、数字胸卡。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手册《主题活动·可爱的小瓢虫》。

活动过程:

  1、观看七星瓢虫图片,进入课题。

  小结:七星瓢虫身上有七个点,所以我们叫它七星瓢虫。

  2、观看课件,加深认识。

  小结:小瓢虫身上有几个点,我们就叫它几星瓢虫,如二星瓢虫,四星瓢虫,七星瓢虫,十星瓢虫等。

  3、游戏"我是小瓢虫"。

  规则:幼儿喜欢几星瓢虫,就去找相应的数字胸卡,取下来挂在脖子上,教师依次出示不同的数字,请相同点数的"瓢虫宝宝"飞到教师这儿来。

  4、完成操作材料,锻炼数物对应的能力。

活动反思:

  幼儿对图片以及瓢虫这种生活中常见的小昆虫都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讲述过程中几乎没有人下座位或到处讲话,也能比较积极地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引导提示来做出猜想,大部分幼儿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表达欠缺完整性,但还是很值得鼓励和高兴的。

7、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可爱的小瓢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10以内数的点数。

  2、能做到数物的对应。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带有秋天背景的七星瓢虫图片,课件《可爱的小瓢虫》、数字卡片、数字胸卡。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手册《主题活动·可爱的小瓢虫》。

  活动过程:

  1、观看七星瓢虫图片,进入课题。

  小结:七星瓢虫身上有七个点,所以我们叫它七星瓢虫。

  2、观看课件,加深认识。

  小结:小瓢虫身上有几个点,我们就叫它几星瓢虫,如二星瓢虫,四星瓢虫,七星瓢虫,十星瓢虫等。

  3、游戏"我是小瓢虫"。

  规则:幼儿喜欢几星瓢虫,就去找相应的数字胸卡,取下来挂在脖子上,教师依次出示不同的数字,请相同点数的"瓢虫宝宝"飞到教师这儿来。

  4、完成操作材料,锻炼数物对应的能力。

  活动内容:山林或公园真美(手工)

  活动目标:

  学会运用建构材料及辅助材料进行小组合作的主题建构。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建构材料、辅助材料,山林和公园的图片或照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山林和公园的图片或照片,引题。

  引导幼儿充分讲述山林里有什么?公园里有什么?即时小结山林和公园的景色、设施等,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自由组成小组,商量小组建构事项。

  引导幼儿讨论,确定本组建构的主题内容,如建构山林可以有树木、野花、流水、房屋、小动物的家等,建构公园可以有亭子、游乐场、湖泊、小桥、小路、草地、鲜花等。

  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各成员的建构任务,以及使用的建构材料。

  3、引导各组自主选择材料,分工制作,集中组合,共创作品。

  4、展示各组创作的作品,共同欣赏和分享。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很有帮助。

8、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可爱的瓢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瓢虫的命名方式。

  2、学习用目测撕的方法撕出瓢虫的外形特征,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各色手工纸,糨糊,抹布,瓢虫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制作瓢虫。

  活动难点:瓢虫的命名方式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

  1、提问:你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瓢虫,先出示7星,介绍完之后再引出它还有很多朋友,我们来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

  2、你们仔细看看,他们长得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形状一样,背上的花纹不一样)

  3、小结:瓢虫是一类非常漂亮的甲虫,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体长通常在1-15毫米之间。

  4、逐一介绍瓢虫:这只背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它叫XX瓢虫(7星是益虫,其它都是害虫)。

  5、教师小结:我们见到或捉到瓢虫时,往往会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数,随后会说几星瓢虫,有时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因为瓢虫的种类很多,不易记住名字。一般只要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或条纹,说几星或几条瓢虫就可以对69.2%。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瓢虫时,还是要数一数它的星点数。

  (二)制作瓢虫

  1、讲解方法:

  (1)教师出示范例作品:

  ――“看看这只是什么瓢虫?”

  “这张作品看上去和平时的剪纸作品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议论,教师告诉答案是用目测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虫的边线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样光滑。

  2、尝试新方法:

  (1)教师讲解目测徒手撕瓢虫的方法:

  可以将纸对折撕出完整瓢虫身体。

  可以将瓢虫的身体分开表示在飞。

  撕贴完成后,添上瓢虫的花纹、眼睛、触角。

  (在粘贴瓢虫时,要呈现瓢虫的不同方向,使画面生动。。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为表示瓢虫在飞时,可以粘住瓢虫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2)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欣赏

  幼儿介绍自己作品,欣赏同伴作品。

  (这只是谁做的,这叫什么瓢虫,哪里最可爱,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很有帮助。

9、幼儿园中班科学《可爱的瓢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瓢虫的命名方式。

  2、学习用目测撕的方法撕出瓢虫的外形特征,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6、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7、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色手工纸,糨糊,抹布,瓢虫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制作瓢虫。

  活动难点:瓢虫的命名方式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

  1、提问:你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瓢虫,先出示7星,介绍完之后再引出它还有很多朋友,我们来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

  2、你们仔细看看,他们长得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形状一样,背上的花纹不一样)

  3、小结:瓢虫是一类非常漂亮的甲虫,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体长通常在1-15毫米之间。

  4、逐一介绍瓢虫:这只背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它叫XX瓢虫(7星是益虫,其它都是害虫)。

  5、教师小结:我们见到或捉到瓢虫时,往往会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数,随后会说几星瓢虫,有时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因为瓢虫的种类很多,不易记住名字。一般只要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或条纹,说几星或几条瓢虫就可以对69.2%。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瓢虫时,还是要数一数它的星点数。

  (二)制作瓢虫

  1、讲解方法:

  (1)教师出示范例作品:

  ――“看看这只是什么瓢虫?”

  “这张作品看上去和平时的剪纸作品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议论,教师告诉答案是用目测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虫的边线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样光滑。

  2、尝试新方法:

  (1)教师讲解目测徒手撕瓢虫的方法:

  可以将纸对折撕出完整瓢虫身体。

  可以将瓢虫的身体分开表示在飞。

  撕贴完成后,添上瓢虫的花纹、眼睛、触角。

  (在粘贴瓢虫时,要呈现瓢虫的不同方向,使画面生动。为表示瓢虫在飞时,可以粘住瓢虫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2)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欣赏

  幼儿介绍自己作品,欣赏同伴作品。

  (这只是谁做的,这叫什么瓢虫,哪里最可爱,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很有帮助。

10、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可爱的瓢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点数1-5,并说出总数。

  2.练习按数量对应匹配、等量归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围坐成大半圆。

  2. 画有点子1-5的瓢虫教师一份,幼儿人手一只(用双面胶贴在椅子背上)

  3.背面有少许双面胶的小虫若干⒋树叶房子,上面有1-5的数字码。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这是几星瓢虫——手口一致点数1-5,并说出总数。

  1.出示一星瓢虫)

  师:看,谁来了?这只瓢虫背上有什么?(点子)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它身上有几个点子?是几星瓢虫?(一星瓢虫)。

  2.手口一致点数2,并说出总数。

  (出示二星瓢虫)

  师:又来了一只瓢虫,这回来的是几星瓢虫?你怎么知道的?

  3.手口一致点数3-5,并说出总数。

  (出示三星、四星、五星瓢虫)

  师:哎呀,来了这么多瓢虫,它们又是几星瓢虫呀?为什么?我们来数一数,看是不是*星瓢虫。(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游戏:瓢虫抓害虫——点子与实物数量匹配

  1.师:我们班还来了许多的瓢虫呢,找找它们躲在哪里?把你的小瓢虫找出来贴在手上,你就是小瓢虫啦。

  2.讨论游戏规则

  师:你是几星瓢虫?谁也是*星瓢虫,拍拍你的小翅膀。*星瓢虫在哪里,走到中间来抱一抱。(请1-2个幼儿回答)

  3.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小瓢虫最喜欢吃虫子,可是要吃多少虫子吗?

  原来呀,*星瓢虫就吃几条虫子,那我们就按照他们的办法去捉虫子。(将篮子里的虫子分散放在地上)师:害虫来啦,小瓢虫们,快来抓虫子吧。

  4.评议

  师:你是几星瓢虫,捉了几条害虫?为什么?

  三、游戏: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对应匹配、等量归类

  1.出示树叶房子

  师:瓢虫要回家了,看看它们的家在哪里?树叶房子上有什么?数字5会是几星瓢虫的家呢?

  2.幼儿送瓢虫回家。

  师:你是几星瓢虫?家在哪里?我们送瓢虫回家吧,别忘了把抓到的虫子也带回家。

  (幼儿送瓢虫和虫子到相应的房子里,教师观察指导。)

  3.将树叶房子贴在展板上,集体评议验证

  师:看看瓢虫都回到自己的家里了吗?(集体纠正错误)哪只瓢虫找错家了?为什么?

  瓢虫们都回家了,我们也休息一会吧。

  活动反思:

  一般来说,幼儿对于数学活动会显得很不感兴趣。但在这个数学活动中我看的出幼儿一直处于好学、兴奋的这个状态中。优:让幼儿体验到了对数学活动的乐趣,让他们变的主动在学。目标也有基本达到。环节设计比较清晰,新颖,难度也层层递进,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不停的围绕我的思维转。缺:在有些细节方面我想的还不够周到。导致幼儿在找树叶这个环节中进行了过于简单的操作,幼儿没有动脑筋,没有去数数。在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瓢虫和纠错的时候可以请下面的孩子也参与进来。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加了难度,却并没有进行讲解示范,导致幼儿盲目操作,一片混乱。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磨练,不断进步,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