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人多请排队》反思

《中班教案《人多请排队》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人多请排队》反思

1、中班教案《人多请排队》反思

活动目标:

  能遵守排队规则,体验排队的好处。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生活录像3个

  2、音乐《去郊游》、《落叶》

  3、生活场景幻灯:上下楼梯、玩滑梯、喝水、洗手、出教室、户外游戏。

  上公共汽车、超市付款、买电影票、医院看病、坐电梯、超市入口、火车站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去郊游》

  1、教师:秋天到了,我们一起排好队去公园郊游吧!

  2、教师:来公园的路上小朋友们怎么来的?我看着有些小朋友很担心,我问什么会担心呢?(拥挤)

  3、教师:在生活中你看到哪有这种现象呢?

  二、观看录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学习解决问题。

  录像一:电梯口拥挤的场面

  1、师:你看到了什么?怎么办?

  2、师:你能想出办法让他们不拥挤吗?

  小结:原来排队能让本来很拥挤的地方变得不拥挤,里面的先出,外面的后进,大家很容易就通过。

  3、引导幼儿进行体验式情景模拟游戏,让幼儿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教师:想一想,刚才是怎么坐电梯的,心里的感觉怎么样?

  录像二:照哈哈镜

  1、师:你看到了什么?

  2、师:你能想出办法让他们不拥挤吗?

  小结:排队、分组轮流、两个人或三个人一起看。

  录像三:取垫板

  1、师:你看到了什么?怎么办?

  2、师:你能想出办法让他们不拥挤吗?

  3、引导幼儿进行体验取挂毛巾的情景演示,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到排队的好处。

  三、运用幻灯拓展幼儿经验,了解生活中的排队规则。

  教师:你在生活中会排队吗?什么时候排队了?

  1、超市结账(排队是先来的人排前面,后到的人排后面,不争抢、不插队)

  2、上下楼梯(靠着右侧走)

  3、晃晃桥(同一个方向排队,依次玩)

  4、公共汽车(先下后上)

  5、电梯(先出后进)

  ……

  四、引导幼儿排队放椅子,实际体验排队的好处。

  师:排队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请幼儿分组放椅子,巩固排队规则。

  五、音乐游戏《落叶》放好椅子随音乐捡落叶。

反思:

  1、教师能从生活中找寻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将教育回归与生活,设计巧妙,感受深刻。

  2、情景的再现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真实的场景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3、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能使幼儿在情景中感受,实践中体验。真正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4、教师可以结合行为练习法、观察学习法、运用实践法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规则,激发了幼儿的社会情感。

  需要改进的:

  1、究竟排队的好处在哪?教师应深思后再给与幼儿一个正确的可以理解的词语。使幼儿不但能在行为上内化,更会在语言上正确的表达。

  2、模拟电梯可否在形象、逼真些,可以让幼儿先感受拥挤,再感受有序会不会更好。

  3、教师的语言欠缺指导性、到位性。

2、中班教案《排排队》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对物体进行排序。

  2、在游戏演示、操作比较中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条件。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二、活动准备:

  已进行过3以内的大小、长短物体的排序;小鸭小鸡、小猫图片;操作排序卡、娃娃等。

三、活动过程:

  (一)拍球,引出高矮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球,谁想来拍怕这个球?拍的时候脚不能踮起来,也不能跳起来。

  师:这两个小朋友谁拍到了?谁没有拍到?

  师:为什么××拍到了,而××没有拍到?

  师:对,因为××高拍到了球,××矮拍不到球。

  师:那老师和小朋友谁高谁矮呢?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比一比。

  师:老师和××谁高谁矮呢?,请小朋友说完整。

  (二)了解比高矮的条件

  师:我听到了小动物的叫声,原来是小鸭小鸡(拿出篮子),小鸭和小鸡也要来比高矮了,看看,小鸭和小鸡谁高谁矮呀?

  师:看看清楚(篮子拿掉),现在它们谁高谁矮呀?

  师:原来小鸡站在高高的积木上,而小鸭呀站在桌子上,这样能比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师:请小鸡下来也站在桌上,现在小鸭小鸡都站在桌上能比了吗?那谁高谁矮呀?

  师:原来比高矮要站在同一高度上能比。小鸭小鸡说谢谢小朋友,我们回去了。

  师:喵喵喵,谁来了?小猫来了,小猫是高还是矮呀?

  师:原来小猫一个人,没有谁跟它比,所以我们不知道它是高还是矮,原来比高矮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才能比。小猫请你回去找个好朋友比一比吧。

  (三)与同伴比高矮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了比高矮要两个以上,而且要站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正确比较。那现在你们想不想跟好朋友比比高矮呀?

  师:请你们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高谁矮?

  师:请你说说,刚才你跟谁比了?谁高谁矮?

  (四)给娃娃排队

  师:现在老师要请三个小朋友上来,比一比,并且根据高矮排排队。

  师:最矮的排在最前面,谁最矮呀?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从矮到高)

  师:这是排列卡,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高兴,瞧,娃娃也来了,他们也想来比比高矮、排排队。我呢要从红旗开始把娃娃排在排列卡上,而且排的时候要从矮到高排队。

  师故意错空:这样排队对吗?为什么?谁来帮老师改正?

  师:原来排队时要从矮到高来排。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四个娃娃、还有排列卡,请小朋友给娃娃从矮到高排在排列卡上,注意从小红旗开始排。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你们是怎么排的?(针对出现的情况讲评)

  (五)延伸活动:

  师:又来了两个娃娃,他们也想排到队伍里来,老师把娃娃放进篮子里,区域活动时你们去试一试,把这两个娃娃也排进去。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中增加了社会领域的内容:培养幼儿的分享、合作意识。这主要针对我班部分幼儿缺乏合作意识的问题而提出。另外,知识的难度有所提高,表现在:让幼儿不仅发现规律并按规律延伸序列,不仅尝试自己设计规律,还要用“多种方式”表现规律。“多种方式”,其实是把艺术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渗透到数学活动中。结果表明,这样的目标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所有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除个别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稍滞后及少数幼儿合作意识弱以外,其余幼儿均能达到目标。

3、中班教案《企鹅排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2得相邻数,感知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

  2、在教师引导下,发现相邻数的规律。

  3、在游戏中培养倾听的习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企鹅图片6张,1-3数字卡片。

  2、音乐《找朋友》。

活动重难点:

  初步理解相邻数的概念,学习2的相邻数。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感知相邻两数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以故事形式引出活动。

  今天一大早,企鹅新村特别热闹,因为他们要搬新家了。企鹅哥哥一摇一摆走来了,我们来看看,来了几只企鹅哥哥?一只企鹅哥哥用数字几表示……企鹅哥哥、姐姐、弟弟都搬进了新家,他们心里真高兴呀。

  2、尝试运用相邻数规律,找出3的相邻数。

  小企鹅们来做智力游戏了,他们要给长条点卡排队。

  ---找出1、2、3、4的点卡,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长条卡排队。

  ---3有好朋友吗?3的好朋友是几和几?为什么?(因为3在中间,它比前面的2多1,比后面的4少1.)

  ---引导幼儿观察长条卡片加以验证。

  3、游戏:企鹅请客

  今天,小企鹅们要请小朋友到他们的新家来聚餐。

  小朋友每人一张数字卡,音乐响起,小朋友又唱又跳自由活动,音乐停,小企鹅出示数字几,他的好朋友就进入企鹅家里来,围到他的左右来聚餐。

  一、观察企鹅的外形,找不同。

  老师:有6只小企鹅来到了咱们的教室里,欢迎他们吧!

  请幼儿区分6支企鹅的不同之处,将相同的企鹅挨在一起,并将代表图片展贴在黑板上。

  老师:他们有什么不同?

  二、感知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1、将数字1、2、3于相同数量的企鹅图片对应摆放。

  老师:谁上来数一数这里分别有几只企鹅?帮老师把小数字贴上。

  2、分别说出3种企鹅的数量,并比较3种企鹅的多少。

  老师:哪一种企鹅的数量是最多的?哪一种是最少的?

  3、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3种企鹅排队。

  三、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的规律。

  老师:请你观察一下,小企鹅排列有什么规律呀?

  1、数字1、2、3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1比2少1,排在最前面;3比2多1,排在最后面;2在中间,所以1和3是2的好朋友。

  2、幼儿尝试运用相邻数的规律,找出3的相邻数。

  老师:小朋友想一想,3的好朋友是谁呢?

  3、电脑游戏测试

  分别找出1、2、3的相邻数。

  老师:现在考一考小朋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们的相邻数。

  四、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听音乐传球。音乐一停,球传到谁的手里,谁就说出自己卡片上的数字,如:“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里?”手里数字卡片1和3的幼儿迅速举起卡片并回答:“我是你的好朋友,再见!”

活动延伸

  教师把动物头饰、数字1——10按顺序排列,长条点卡等投放到数学区角中,共幼儿练习寻找其他数的相邻数。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让幼儿能感知相邻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同时认识数字。培养幼儿喜欢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戏。我在设计这堂数学课程时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游戏为主,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充分感受相邻数之间的关系。第一个游戏:“朋友在哪里”“找朋友” 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每天乐此不疲的做着各种游戏,枯燥无味的上课他们毫无兴趣,因而在组织这节课时我每个环节都是游戏。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感受到、实践到,使他们自己体会和理解相邻数间的关系,并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场地也不局限于教室,而是运用到孩子们熟悉的各个环境中,如走廊、厕所等等,让孩子在不同的空间感受相邻数。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孩子兴趣浓厚,掌握得也很牢固。一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更加勤于动手多制作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教学具。

4、中班教案《排队买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遵守幼儿上学规则,以及生活中的各种规章制度。

  2、为小动物的排队编号,试利用图片编故事。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遵守排队秩序,学会安全排队。

  看图片编号,试编一个合乎情理的故事。

活动准备:

  1、幼儿教学用书A 《排队买票》

  2、教学挂图《排队买票》

活动过程:

  1、看挂图,看一看图片里有哪些动物?

  --- 小朋友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

  --- 小鸡、小狗、小猪、小兔、小松鼠、长颈鹿、小老鼠、大老虎

  2、了解图中发生了什么。

  ---他们在哪里?干什么?

  ---游乐园,排队买票,去游乐园玩。

  3、给小动物们编号。

  ---看小动物们排队,给队伍排号,看看谁排第几?小鸡是第几啊?

  ---第一。

  第二是……?

  ……

  ……

  --- 长颈鹿是第几呢?

  ---(七嘴八舌答案毫不统一)

  ---不知道了我们就一个一个数。(老师指学生数)

  ---1、2 、3 、4 、5 、6 、 7 。

  ---现在知道长颈鹿排第几啊?

  /---第7。

  ---最后一个是小狗。

  ---以后我们不知道数字后面是几了,就从头数一数,这样就知道了。

  再看图片说一说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

  ---小狗要先买票,他欺负小鸡。

  ---那后来呢?

  ---长颈鹿把他调到后面去了。

  ---小朋友看图片讲一讲这个故事。(老师引导幼儿讲故事)

  ---听了小朋友的故事我们排队的时候可不可以插队?

  ---不可以,应该好好排队,一个一个地买票。

教学反思:

  幼儿在学习中理解能力其实很高,有的超出了教师的设想,他们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较成熟。教师应考虑到目前儿童的认知水平,适当提高对幼儿认知水平的情景假设。使教学最大程度接近幼儿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回应出乎老师的意料,他们能准确把握课本中的图片所提供的含义,并将其用语言表达出来。只有少数认知水平发展缓慢的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课文的含义,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慢慢认识到课文背后的意义——遵守规则,不能随意破坏规则。从而教师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规则,交通规则,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习惯。

  通过本课程我应该及时纠正自己对幼儿认知水平的认识,针对本班不同儿童的发展设计课程,使每个儿童通过学习都有收获,有所发展。在教学中还应该加强教学组织策略的学习,使幼儿在学习中既能收获知识,又能收获快乐。

  以后再上本课我希望能在课程中加入一个排队的游戏,让幼儿能及时学以致用,同时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5、中班教案《给蔬果排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按一定的规律给蔬果排队。

  2.进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

  3.培养幼儿对蔬果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水果排列图;按颜色、数量、形状准备相应的蔬果教具进行排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水果排列图,请幼儿找出排列规律。

  师:小朋友你们会排队吗?那你们是怎么排队的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水果,它们也想排队,请你们看看老师是怎样给这些水果排队的。

  1.教师出示图一(ABAB排列),说说这些水果是怎样排列的?

  师:请小朋友来观察一下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是什么,第三个是什么,接下来又是怎么排的?(让幼儿自己发现这些水果ABAB的排列规律)

  2.出示图二(ABBABB排列),说说这些水果是怎样排列的?

  师: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是怎样排列的,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是什么,第三个是什么,接下来又是怎么排的?(让幼儿自己发现这些水果ABBABB的排列规律)

  小结:原来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排队的,第一张图片是ABAB的规律,第二张图片是ABBABB的规律。

  二、让幼儿按照ABBABB的排列规律,找到相应的蔬菜在桌面排队。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些蔬菜在你们的桌子上,请你们帮它们排排队。

  1.根据蔬菜的颜色进行排列:1个红的(番茄),2颗绿的(青菜);

  2.根据蔬菜的长短进行排列:1根长的(豇豆),2根短的(毛豆);

  3.根据蔬菜的形状进行排列:1个弯的(茄子),2个直的(胡萝卜)。

  三、延伸活动:请幼儿尝试运用其他的规律给玩具排队。

  师:区角里还有很多玩具,小朋友也可以帮它们排排队。小朋友可以用今天学过的规律或者其它的一些规律给玩具排排队。

活动反思:

  今天上的中班科学活动《给蔬果排队》,在这个活动中主要让幼儿按一定的规律给蔬果排队,并能进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活动的重点是感知规律,增强观察力,难点是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已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颜色、形状等,能了解不同物体的属性、发现其明显的差异性,也能感受到有关规律的经验。通过排序可以促进幼儿分析、比较能力的发展。

6、中班教案《人多请排队》含反思

活动目标:

  能遵守排队规则,体验排队的好处。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生活录像3个

  2、音乐《去郊游》、《落叶》

  3、生活场景幻灯:上下楼梯、玩滑梯、喝水、洗手、出教室、户外游戏。

  上公共汽车、超市付款、买电影票、医院看病、坐电梯、超市入口、火车站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去郊游》

  1、教师:秋天到了,我们一起排好队去公园郊游吧!

  2、教师:来公园的路上小朋友们怎么来的?我看着有些小朋友很担心,我问什么会担心呢?(拥挤)

  3、教师:在生活中你看到哪有这种现象呢?

  二、观看录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学习解决问题。

  录像一:电梯口拥挤的场面

  1、师:你看到了什么?怎么办?

  2、师:你能想出办法让他们不拥挤吗?

  小结:原来排队能让本来很拥挤的地方变得不拥挤,里面的先出,外面的后进,大家很容易就通过。

  3、引导幼儿进行体验式情景模拟游戏,让幼儿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教师:想一想,刚才是怎么坐电梯的,心里的感觉怎么样?

  录像二:照哈哈镜

  1、师:你看到了什么?

  2、师:你能想出办法让他们不拥挤吗?

  小结:排队、分组轮流、两个人或三个人一起看。

  录像三:取垫板

  1、师:你看到了什么?怎么办?

  2、师:你能想出办法让他们不拥挤吗?

  3、引导幼儿进行体验取挂毛巾的情景演示,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到排队的好处。

  三、运用幻灯拓展幼儿经验,了解生活中的排队规则。

  教师:你在生活中会排队吗?什么时候排队了?

  1、超市结账(排队是先来的人排前面,后到的人排后面,不争抢、不插队)

  2、上下楼梯(靠着右侧走)

  3、晃晃桥(同一个方向排队,依次玩)

  4、公共汽车(先下后上)

  5、电梯(先出后进)

  ……

  四、引导幼儿排队放椅子,实际体验排队的好处。

  师:排队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请幼儿分组放椅子,巩固排队规则。

  五、音乐游戏《落叶》放好椅子随音乐捡落叶。

反思:

  1、教师能从生活中找寻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将教育回归与生活,设计巧妙,感受深刻。

  2、情景的再现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真实的场景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3、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能使幼儿在情景中感受,实践中体验。真正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4、教师可以结合行为练习法、观察学习法、运用实践法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规则,激发了幼儿的社会情感。

  需要改进的:

  1、究竟排队的好处在哪?教师应深思后再给与幼儿一个正确的可以理解的词语。使幼儿不但能在行为上内化,更会在语言上正确的表达。

  2、模拟电梯可否在形象、逼真些,可以让幼儿先感受拥挤,再感受有序会不会更好。

  3、教师的语言欠缺指导性、到位性。

7、中班数学教案《企鹅排队》含反思

  设计意图:

  感知相邻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让幼儿正确理解“邻居”的含义并进而感知“相邻数”的含义,通过比较知道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是比它大1和小1的数。活动通过情景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通过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进而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2得相邻数,感知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

  2、在教师引导下,发现相邻数的规律。

  3、在游戏中培养倾听的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企鹅图片6张,1-3数字卡片。

  2、音乐《找朋友》。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初步理解相邻数的概念,学习2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感知相邻两数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以故事形式引出活动。

  今天一大早,企鹅新村特别热闹,因为他们要搬新家了。企鹅哥哥一摇一摆走来了,我们来看看,来了几只企鹅哥哥?一只企鹅哥哥用数字几表示……企鹅哥哥、姐姐、弟弟都搬进了新家,他们心里真高兴呀。

  2、尝试运用相邻数规律,找出3的相邻数。

  小企鹅们来做智力游戏了,他们要给长条点卡排队。!.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找出1、2、3、4的点卡,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长条卡排队。

  ---3有好朋友吗?3的好朋友是几和几?为什么?(因为3在中间,它比前面的2多1,比后面的4少1.)

  ---引导幼儿观察长条卡片加以验证。

  3、游戏:企鹅请客

  今天,小企鹅们要请小朋友到他们的新家来聚餐。

  小朋友每人一张数字卡,音乐响起,小朋友又唱又跳自由活动,音乐停,小企鹅出示数字几,他的好朋友就进入企鹅家里来,围到他的左右来聚餐。

  一、观察企鹅的外形,找不同。

  老师:有6只小企鹅来到了咱们的教室里,欢迎他们吧!

  请幼儿区分6支企鹅的不同之处,将相同的企鹅挨在一起,并将代表图片展贴在黑板上。

  老师:他们有什么不同?

  二、感知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1、将数字1、2、3于相同数量的企鹅图片对应摆放。

  老师:谁上来数一数这里分别有几只企鹅?帮老师把小数字贴上。

  2、分别说出3种企鹅的数量,并比较3种企鹅的多少。

  老师:哪一种企鹅的数量是最多的?哪一种是最少的?

  3、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3种企鹅排队。

  三、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的规律。

  老师:请你观察一下,小企鹅排列有什么规律呀?

  1、数字1、2、3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1比2少1,排在最前面;3比2多1,排在最后面;2在中间,所以1和3是2的好朋友。

  2、幼儿尝试运用相邻数的规律,找出3的相邻数。

  老师:小朋友想一想,3的好朋友是谁呢?

  3、电脑游戏测试

  分别找出1、2、3的相邻数。

  老师:现在考一考小朋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们的相邻数。

  四、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听音乐传球。音乐一停,球传到谁的手里,谁就说出自己卡片上的数字,如:“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里?”手里数字卡片1和3的幼儿迅速举起卡片并回答:“我是你的好朋友,再见!”

  活动延伸

  教师把动物头饰、数字1——10按顺序排列,长条点卡等投放到数学区角中,共幼儿练习寻找其他数的相邻数。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让幼儿能感知相邻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同时认识数字。培养幼儿喜欢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戏。我在设计这堂数学课程时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游戏为主,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充分感受相邻数之间的关系。第一个游戏:“朋友在哪里”“找朋友” 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每天乐此不疲的做着各种游戏,枯燥无味的上课他们毫无兴趣,因而在组织这节课时我每个环节都是游戏。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感受到、实践到,使他们自己体会和理解相邻数间的关系,并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场地也不局限于教室,而是运用到孩子们熟悉的各个环境中,如走廊、厕所等等,让孩子在不同的空间感受相邻数。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孩子兴趣浓厚,掌握得也很牢固。一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更加勤于动手多制作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教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