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手提包》》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教案《手提包》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会依图示做手提包,并装饰花纹。
2、培养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体验制作过程的兴趣。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范例一个。
2、折叠用纸每人两张和勾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欣赏范例。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范例。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今天老师带了一了什么东西来?(手提包)。
师:你们觉得老师这个手提包漂亮吗?
师:那你们想拥有自己的一个手提包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上的折纸步骤图,了解折手体包的方法。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折纸钢琴的图片,请小朋友看看上面都些什么?
(有数字,有虚线还有箭头)。
2、那你们知道着些虚线,箭头和数字都有什么用处吗?
师:虚线就是我们将要折的印子,箭头告诉我们重叠的方向,数字告诉
我们折叠的顺序。
3、我们应该先看哪里?然后看什么呢?
4、老师示范折纸步骤:
(1)、先将圆形的纸对半折,注意边要对齐,角也要对齐,折好
了,用小手将折边抹抹平。
(2)变成了一个半圆,再沿着虚线折。
(3)变成了一个善形一样。
(4)再在两边给它粘上提手的,这样手提包就做好了!
三、引导幼儿边看步骤图一步一步的折手提包。
1、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边看图示一边折纸。
师:老师先问幼儿图意:虚线,箭头表示的什么意思?
2 、让幼儿进行折纸的尝试。
3、教师检查幼儿折纸的情况
4、进行下一步折纸方法的教学。
5、让幼儿看着步骤图独立的完成折纸,教师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帮助。
四、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
2、大班教案《时尚手提包》
教学目标
能记住制作手提包的步骤。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手提包。
教学准备
硬纸壳、图案彩纸、绒绳、彩珠。
宽透明胶带、双面胶、剪刀。
成品手提包一个。
教学过程
一、交流
1、三八妇女马上要到来了,大家想好要送什么给妈妈了吗?
2、那你们知道妈妈都喜欢什么吗?如:衣服、包、鞋子、颜色、花、食物……
3、回想一下这几年你们都送什么了?妈妈喜欢你们送的物品不啊?
4、那老师今天带来一样物品,老师想把这个物品送给我妈妈,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不啊?
二、引主题
1、出示制作好的成品手提包,看看老师亲手做的手提包好看不啊?
2、那你们喜欢不喜欢啊?你们想不想学制作手提包啊?
3、那老师本节手工课教你们制作手提包,你们也可以装饰出妈妈喜欢的样子,然后送给妈妈。
4、那你们要专心致志的学习制作步骤,这样做出来的包包就会更好看。
三、制作手提包步骤
1、用准备好的纸壳剪出包的形状,用相近颜色的纸粘出包的外形。
2、将宽透明胶带粘在两边,这样穿眼和系包带不会把纸弄坏,把绒绳系在洞眼上面。
3、用各式各样的彩珠穿出包带,把包带系在洞眼的绒绳上,一定要系紧免开。
4、再用图案彩纸把包的外壳装饰上,这样看起来会更加好看。
四、小结
1、每个幼儿提着自己做的手提包,互相欣赏。
2、评一评,说一说。
3、中班艺术教案《包饺子》
活动目标:
1、引导用幼儿团、压、捏的方法学习制作饺子。
2、尝试用彩泥创造性地捏出不同形状的饺子。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4、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用团、压、捏的方法学习制作饺子。
活动难点:
尝试用彩泥制作不同形状的饺子,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饺子图片、彩泥、音乐《喜洋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上课之前,我要先考考小朋友们,看看谁是聪明宝宝,我要请大家猜一个猜谜。谜面:白白胖胖像元宝,过年家家都要包,又有皮儿又有馅,鲜美佳肴味道好。 谜底是:饺子。
2、提问:
(1)我们两周前刚吃过饺子,你们还记得饺子是什么形状吗?像什么?
(2)(出示饺子图片,认识饺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哇!是一盘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呀!还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饺子。
(2)你们知道这美味的饺子是怎样做出来的吗?想一想爸爸妈妈在家是怎样包的饺子?(引导幼儿说出包饺子的过程如:先擀饺子皮,再放馅包起来,最后煮饺子这样就做好了。)
3、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这么多的客人,我们来学一学包饺子,送给客人吃好吗?
二、教师演示团、压、捏等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1、包饺子要有面团,我们就用彩泥当面团,先取一个白色彩泥捏一捏,然后团圆。(教师演示,幼儿用手模仿团员)
2、将白色彩泥放在桌子上用手压扁,再用模具擀成圆形薄片。
3、取一块小于白色彩泥的红色彩泥搓圆做饺子馅。
4、将“饺子馅”放入“饺子皮”中。
5、将“饺子皮”边沿对折捏起来。
三、幼儿用彩泥包饺子,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包饺子吧!在包的过程中不要讲话,保持安静,等会儿看谁包的饺子好。我们可以包白色的饺子,也可以包彩色的饺子,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彩泥做馅,包出不同形状的饺子,然后把包好的饺子放在纸盘里。
四、展示作品。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包的是什么颜色的饺子,是什么馅的?
五、游戏。
播放音乐《喜洋洋》,教师在前面带幼儿做包饺子的动作,“品尝”自己包的“饺子”,巩固包饺子的方法,感受成功的快乐。
4、中班教案《妈妈的包》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调查妈妈包里的物品,进一步了解妈妈包与我们孩子的关系,感受妈妈对我的爱。
2、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各种包(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季节使用、不同背法)以及物品(手机、钥匙圈、皮夹、餐巾纸、伞、小背心、药瓶、杂志、零食、化妆包、家园联系本等)
活动过程:
一、 看图片——引出妈妈出门会带包的话题
1、 你们的妈妈出门会带什么东西?
2、 那你妈妈的包包里都会放些什么东西呢?
小结:原来我们妈妈出门都会带个包包,包包里面会装很多东西,有些东西是妈妈需要的,有些东西是我们孩子需要的。
二、 情景模拟——了解妈妈包与我们孩子的关系
1、 请你们来帮娃娃家的妈妈装一下等会要出门带的包包?
关键提问:你为什么要在妈妈的包包里装这个呢?
小结:原来我们的妈妈出门要在包里放很多东西,其中很多东西都是和我们宝宝有关的,都是我们宝宝出门需要用到的东西。原来妈妈包里装满了对我们宝宝的爱。
三、延伸活动——回去翻看自己妈妈的包包,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回家问问妈妈,可以看看妈妈包里有些什么东西,看看那些东西是和我们宝宝有关的。
5、中班教案《手提包》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会依图示做手提包,并装饰花纹。
2、培养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体验制作过程的兴趣。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范例一个。
2、折叠用纸每人两张和勾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欣赏范例。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范例。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今天老师带了一了什么东西来?(手提包)。
师:你们觉得老师这个手提包漂亮吗?
师:那你们想拥有自己的一个手提包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上的折纸步骤图,了解折手体包的方法。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折纸钢琴的图片,请小朋友看看上面都些什么?
(有数字,有虚线还有箭头)。
2、那你们知道着些虚线,箭头和数字都有什么用处吗?
师:虚线就是我们将要折的印子,箭头告诉我们重叠的方向,数字告诉
我们折叠的顺序。
3、我们应该先看哪里?然后看什么呢?
4、老师示范折纸步骤:
(1)、先将圆形的纸对半折,注意边要对齐,角也要对齐,折好
了,用小手将折边抹抹平。
(2)变成了一个半圆,再沿着虚线折。
(3)变成了一个善形一样。
(4)再在两边给它粘上提手的,这样手提包就做好了!
三、引导幼儿边看步骤图一步一步的折手提包。
1、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边看图示一边折纸。
师:老师先问幼儿图意:虚线,箭头表示的什么意思?
2 、让幼儿进行折纸的尝试。
3、教师检查幼儿折纸的情况
4、进行下一步折纸方法的教学。
5、让幼儿看着步骤图独立的完成折纸,教师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帮助。
四、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
6、中班教案《猫和包》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能在图标的帮助下熟练地朗诵绕口令。
2.尝试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减少图标记忆绕口令,喜欢朗诵绕口令。
3.提高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兴趣,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根据绕口令内容自制教学图片。
2.每人一份《猫和包》的图标(图标后面贴上双面胶)、贴图标的底板。(放在幼儿的座位下面)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1.教师将绕口令《猫和包》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
2.教师逐步提问故书内容:故书的名字叫什么呀?故事里面有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摆放图标如、当幼儿说出故事的名字叫《猫和包》,教师就将标题图标“猫和包”放在自板上;当幼儿说到“故事里有小宝,还有小猫”。教师就将“小宝”和“小猫”的图标摆出来。以此类推,根据幼儿的回答增加图标,并有意识地根据绕口令的格式将图标摆放出来。
二、集体欣赏绕口令《猫和包》,了解绕口令的主要特点。
1.教师:你知道吗,这个故事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念,想不想听一听?
2.教师示范朗诵绕口令1一2遍,并加快速度,使幼儿初步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三、幼儿练习朗诵绕口令2~3遍。,引导幼儿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1.教师:你在念绕口令时有什么感觉?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 (根据幼儿的回答把这些图标特别指出来,让幼儿反复念一念,感知这些字词的发音特点)
2.教师小结:绕口令是将一些发音相近的字和词放在一起,帮助大家练习发音。绕口令有节奏感,可以越念越快,十分有趣。
四、引导幼儿借助小图标朗诵、记忆绕口令。
1.请幼儿把椅子下面的图标和贴图标的底板拿出来。
教师:请小朋友自己看着图标读一读,练一练,注意把那些容易念错的字念准确。
2.鼓励幼儿自己看着小图标朗诵绕口令。教师注意巡回倾听,及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3.幼儿尝试根据自己学习的进度逐步减少图际记忆绕口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去掉两个图标进行练习,然后逐渐去掉多个图标,直到最后鼓励幼儿不使用图标进行练习。
五、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绕口令比赛。
1.加人节奏练习,如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朗诵绕口令。掌握绕口令的节奏。
2.引导幼儿尝试加快速度朗涌绕口令并进行比赛。
3.“绕口令秀”:鼓励幼儿朗诵自己掌握的绕口令,增加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4.教师:你们回去学一些绕口令,我们再开一个绕口令表演会。
7、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开心包与生气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大胆讲述自己开心、生气时的情绪体验,与同伴进行情感交流。
2、学习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安慰、关心,感受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贴有笑脸、生气脸的靠背2个。
2、音乐一段。
3、哭脸、笑脸娃娃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歌唱导入,帮助幼儿回忆开心和生气的情绪经验。
(1)师生共同歌表演《表情歌》。
(2)教师提问:“刚才歌曲里我们唱到了哪两种表情?”
“歌曲里你用哪些动作来表示开心或生气的?”
“想一想除了刚才那些动作表情,还有哪些动作表情也可以来表示开心或生气时的样子?”
(3)出示两个靠背,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一个?。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为什么?”
(4)师生共同为靠背命名(开心包、生气包)
(5)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开心或生气的事情。
2、游戏:开心包与生气包。
(1)听音乐传递开心包,音乐结束时,请拿到开心包的幼儿抱好开心包并上前讲述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2)听音乐传递生气包,音乐结束时,请拿到生气包的幼儿用力打三下生气包并上前讲述一件让自己生气的事情。
3、学习帮助别人,使自己快乐。
(1)出示哭脸娃娃,教师:“这个娃娃哭得好伤心,你猜猜她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愿意帮助她?”“你会怎么做?”
(2)出示笑脸娃娃,教师:“这个娃娃得到小朋友的帮助变得很开心,那你们帮助了她以后你们觉得怎么样呀?”
(3)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开心或生气的时候,当你看见别人不开心或生气的时候要能主动帮助他,让他变得开心起来,同时你会觉得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4)幼儿在气球上画开心的表情,送给不开心的人,并对他说一句安慰的话。
活动反思:
这节社会课的意义就在于怎样让孩子相互关心,更多的时候,要做小伙伴的“开心枕”,和他们抱一抱,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让孩子意识到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都应该有一颗爱心去关爱他人。这也是责任心的一种体现。 同时,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之后,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与同伴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作风,开始学着自己解决问题,比如课间有两位幼儿在打闹,旁边的小朋友就提醒他们:“不能这样,好朋友要抱一抱!”“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良好的习惯就是在平时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