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尾巴》》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教案《尾巴》
设计意图
日常活动中废旧的报纸和彩色的布条随处可见,如何废物利用结合物品的特点让幼儿玩出自己的创意与特色是幼儿园户外游戏教学中的一大课题。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户外游戏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特别是对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游戏很感兴趣。在及时捕捉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之后,设计本次户外游戏活动,充分培养孩子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练习快跑和躲闪的动作,提高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能在游戏中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6、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7、培养幼儿集体活动意识和互相谦让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条 彩色布条 音乐游戏光盘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队列练习
列队成四路纵队,听口立做动作:立正、稍息、向前看齐、齐步走、左右转弯等
2、听着音乐做热身运动
教师自编,上肢----下蹲----体转-----腹背----踢腿-----整理运动
二、游戏开始:
1、请幼儿想想两人怎样玩布条。
请幼儿自由找一朋友,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请幼儿示范玩法,把布条塞进裤腰,让对方揪出布条。
教师讲解玩法规则:两人面对面站立,数一二三,同时开始左右挪动,瞅准机会揪对方的尾巴,但不得推拉,先揪下对方尾巴为胜,幼儿进行游戏。
3、教师提问:怎样不被对方捉住尾而自己却能捉住别人的尾巴?鼓励幼儿快跑躲闪身体灵活动作要快。幼儿再次练习揪住尾巴的为胜利
三、自由玩布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布条除了有这些玩法,还有其他什么有趣又好玩的方法吗?自己去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2.互相交流分享各自发现的新玩法。
3探索用报纸条玩揪尾巴的游戏。
延伸活动
将幼儿探索的新玩法用报纸条玩揪尾巴的游戏,利用晨间、户外活动鼓励幼儿自由组合玩游戏,回家后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继续探索报纸条的玩法,共同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今天利用户外活动时间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活动主要是训练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快跑中快速躲闪的动作。通过本次活动的训练幼儿在游戏中还是比较灵活的。整个活动中放开地让孩子玩,让孩子自主探索。孩子在玩中学习,从而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2、中班体育教案《揪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指导幼儿练习自然走、躲闪跑和追逐跑。
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
老师:小朋友,森林里什么动物最聪明?(狐狸,兔子,猴子……)
老师:对!猴子最聪明!他们会跑会跳,还会玩游戏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当小猴吧!我是“猴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鼓!)
老师:让我们用鼓点来玩游戏吧!我的鼓声快,你们就跑的?(快!)我的鼓声慢,你们就跑的?(慢)我的鼓声停下来?(我们就停下来!)
二、学抓尾巴。
1、(幼儿原地坐下)老师:小猴不仅聪明,还喜欢揪尾巴呢!小猴们,你们的尾巴呢?(我们没有尾巴……)
老师:你们的尾巴在这儿呢!让我们先听一听揪尾巴游戏的规则吧!
2、游戏规则:请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在“猴山”(大圆圈)内分散站开,当“猴王”(老师)敲击鼓面时,小猴们就开始相互揪尾巴,只能躲闪不能用手护住尾巴,被揪掉尾巴的小朋友要到“河边”(休息区)休息,当“猴王”(老师)停止敲鼓时,游戏结束,手上有最多尾巴的为胜利者。
3、教师示范
教师请一名幼儿共同游戏,示范躲闪。
4、教师小结:老师能够胜利是因为会躲闪,分享多种躲闪方式:左边进攻向右躲闪,右边进攻向左躲闪,躲闪后快跑。
三、集体游戏。
教师分发尾巴。
1、个人游戏:教师击鼓开始游戏,游戏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请胜利的幼儿分享经验,怎样能更好的躲闪过别人,怎样能揪到别人的尾巴。
3、分组游戏:教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尾巴颜色进行分组,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组长保护并带领组员去揪其他组的尾巴,游戏结束时游戏区哪组组员最多,哪组获胜!反复游戏两次。
4、教师点评。
四、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揪尾巴”的游戏幼儿适应性比较强,可适合大中小各个年龄阶段,而且其取材便捷( 以布条为主),能动性强,不仅能提高孩子们快速跑和躲闪的能力,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而且能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活动我以提问“森林里什么动物最聪明?”开始,引导幼儿回答出猴子最聪明,再提示幼儿“猴子能跑会跳,还会玩游戏呢!”带领幼儿用鼓点走,跑,停进行热身。在学抓尾巴的环节中我先讲解了规则,然后请一名幼儿共同游戏,示范躲闪。游戏分为个人游戏和分组游戏,个人游戏是孩子们分散游戏,在保护自己尾巴的同时,揪别人的尾巴,最后手上尾巴最多者获胜。分组游戏是孩子们按照尾巴颜色分组,推选出一位组长,保护队员,组织队员去揪别组的尾巴,最后哪组剩下的组员多,哪组获胜。击鼓开始个人游戏后,孩子们兴致极高,个个积极参与,大家争着、抢着揪别人的尾巴。当然,也有一些小朋友一直在往前跑,而忽略了反追、抢的权力,还有些孩子在游戏开始时没有迅速做出反应,马上就被揪掉了尾巴,没能在游戏中得到锻炼,这些在今后的游戏中也需要我多注意和解决的。分组合作游戏时,直接游戏,没有经过练习,许多孩子还没有认清哪个是自己组员时就被揪掉了尾巴,甚至有的孩子揪掉了自己组员的尾巴。活动最后以摘桃子的形式进行放松活动。
整个活动较清晰、流畅,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活动设计上对于大班孩子来说难度不够,在孩子们熟悉游戏后应该适当增加难度;其次,情境带入,角色意识都不明显,这个环节太匆忙;再次,对躲闪技巧讲解的不够,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练习躲闪,游戏规则也没有交代清楚,使得游戏过程中能力不同的孩子们落差明显,应该在集体游戏前再讲解一次规则,讲清楚每一个点,使游戏能有序进行,;最后,分组合作游戏时应该给孩子们30秒分组讨论的时间,认识队友,讨论揪尾巴策略,再进行一次练习,然后再开始游戏。
这些方面都是我在设计活动时考虑不够全面,今后在选择教材、运用教材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孩子的兴趣点,来选取、整合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喜好、欲望和愿望倾向,以各种游戏的形式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才能逐步使孩子的运动兴趣向高层次、长久性和稳定性发展。
3、中班教案《小熊的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讲述小熊从羡慕别人尾巴到喜欢自己尾巴的过程。
2. 理解小熊的感受和心理变化,知道做自己是最棒的。
3.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PPT 、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尾巴,激发幼儿兴趣。
1.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这是谁的尾巴?猴子的尾巴有什么本领?
2.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本领?
3.有一位动物,它的尾巴又短又小,紧紧地贴在屁股上,会是谁呢?原来是--小熊:小熊有一条什么样的尾巴?
二、看图片,理解故事
(一)观察讲述,理解故事前半段
1. 小熊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做任何事情都很方便,看小熊在玩什么?他玩得怎么样?你觉得他的心情怎么样?妈妈会怎么说?(倒立、翻跟斗,还会骨碌碌地打滚呢。妈妈夸他做得好,还使劲地鼓掌呢。)
2. 小熊出门看到了谁?狐狸在干什么?狐狸有什么样的尾巴?小熊的尾巴会扫地吗?小熊会怎么想的?
播放PPT(小熊想,要是我也有毛茸茸的大尾巴,就能用尾巴扫地了。)听清楚了吗?小熊是怎么想的?
3. 他又看到了小猪,小猪在干什么?为什么小猪的尾巴会玩拉勾勾的游戏,小猪的尾巴长什么样?小熊看到了,会怎么想呢?(要是我也有细细卷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玩拉勾勾的游戏了。)
4. 小熊还看到了谁?他们有怎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事情?小熊会怎么想?(要是我也有大大有力的尾巴,能用尾巴玩皮球了;要是我也有长长卷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拎包了。)
5. 小熊看到了真羡慕呀,他也想有这样的尾巴。讨论:咱们一起给小熊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实现他的愿望?
(二)做尾巴操,理解故事后半段
1. 小熊想了一条妙计--做尾巴操。小熊为什么要做尾巴操?(小熊对自己说:我的尾巴要再长大点儿,再有力点儿。)
教师表演小熊的尾巴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
小熊是怎么做尾巴操的?(点击画面:长出狐狸的尾巴)做了尾巴操,小熊的尾巴怎么样了?真的长出了谁的尾巴?他的心情怎样?
我们陪小熊一起做尾巴操好不好?(点击画面:长出松鼠的尾巴)瞧,长出了松鼠的尾巴,他还想长出谁的尾巴?那我们再做尾巴操的时候,动作要有力,声音也要响亮有力。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小熊又长出了小蛇和小猪的尾巴,瞧,小熊高兴得怎么样呀?(合不拢嘴)
2.小熊玩起了他的长尾巴,看它是样玩的?(他一会儿抱抱尾巴,一会儿扭着屁股晃着尾巴走动,一会儿又转着圈跳舞,快活极了。)
3. 可是不久以后,小熊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看下去就明白了。
4. 谁看明白了?原来长尾巴给小熊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有哪些不方便?那怎么办呢?想想刚才尾巴是怎么长出来的?
5. 一起做相反的尾巴操。怎么做?(尾巴夹一夹、尾巴缩一缩、尾巴小小小)尾巴恢复原状了吗?咱们用力做。尾巴终于缩回去了,小熊的尾巴又恢复了原样,看,现在又可以玩什么了,还可以做什么?妈妈会对小熊说什么?你们想对小熊说什么?( 妈妈说:这才是你可爱的尾巴。小熊说:是啊,我最喜欢自己的尾巴了。)小熊最喜欢谁的尾巴?为什么?师小结:是呀,就像你们说的,自己的尾巴才是最好的。
三、完整欣赏故事
1.所以故事的名字就叫《小熊的尾巴》,咱们一起来听一听、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2.谈话:小熊最喜欢自己的尾巴,那么你们最喜欢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
让幼儿自由讨论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比较具有教育价值,适合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幼儿也能比较积极地参与活动。整个活动我力求创设一个让孩子们敢说、想说、愿意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孩子们在活动的状态也是非常好。整个活动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课堂时间的控制把握的不是很好,语言的组织上不够精炼。
4、中班教案《找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看看、猜猜、说说,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功能。
2、乐意在集体面前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局部事物的观察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找尾巴》、动物画纸、报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师幼共同演唱歌曲《问答歌》。要求幼儿用唱歌的形式回答老师的问题。
2、哪些动物有尾巴?这些动物的尾巴一样吗?(请幼儿用“有的尾巴……有的尾巴……”来回答)
二、 看课件帮动物找尾巴。
三、 欣赏故事《苍蝇借尾巴》,并回答问题。
1、苍蝇去问哪些动物借尾巴? 为什么?
2、借到了没有?
3、大家为什么不借尾巴给苍蝇呢?(请幼儿看课件)
四、尾巴的用处
看课件说一说动物尾巴的作用。
五、游戏活动。
1、报纸变尾巴。
2、贴尾巴。
3、画尾巴。
活动反思:
动物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在分享阅读《尾巴》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幼儿对尾巴的外形特征已有所认识,但是对尾巴的作用却不是很了解。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我设计了《动物的尾巴》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中,我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当我抛出第一个开放性问题,老师手中的绳子像什么时,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有小朋友说像电线;有小朋友说像女生的长辫子;有小朋友说像动物的尾巴……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觉得欣喜不已。接下来我出示了多媒体课件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游戏,幼儿们通过帮小动物们找尾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尾巴的一些特征,这不仅培养了幼儿对局部事物的观察力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我让孩子们观看了动画《苍蝇结尾巴》,在看动画前我让孩子们带着苍蝇问哪些小动物借到了尾巴和苍蝇借到了尾巴这两个问题去看,所以他们听的非常认真,看完动画后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功用。为了加深孩子们对尾巴功用的了解,我又请孩子们猜测了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并用课件内容验证了他们的猜测。最后我为孩子们准备了报纸这一材料,让他们运用平时学过的纸工技巧自己做一条尾巴,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的活动。
在整个活动的执教过程中,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流畅的,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亲和力,我应该通过表情、动作、语气来丰富自身的亲和力,要真正的投入到教学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其次课前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吃透教材,不能只接收说的对的信息,要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局限他们的答案,这样才能对于幼儿抛出来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回答;再次在活动中的操作环节,我应该适时的指导幼儿,给予幼儿正确的提示,帮助幼儿找到方法来完成操作活动。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注意活动中的每个细节。
5、中班教案《揪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指导幼儿练习自然走、躲闪跑和追逐跑。
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自然走、躲闪跑和追逐跑。
活动准备
布老鼠若干,小花猫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游戏的玩法
1:教师戴头饰扮成小花猫,幼儿每人拖一个布老鼠。
2:游戏开始,老师和幼儿一起说儿歌
小花猫
小花猫,本领大。
小老鼠,最怕它。
“ 喵喵喵,喵喵喵”
今天要把老鼠抓。
被踩着尾巴的停下。
3:幼儿轮流扮小花猫和老鼠。
4: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引导幼儿在追跑中练习改变方向、急停、躲闪。(可根据幼儿的活动量和活动兴趣决定活动次数)
教学反思
培养了幼儿肢体的灵活性,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6、中班教案《尾巴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中动物尾巴的区别,理解童谣的内容
2、根据问题与图片提供的线索,学习童谣。
3、积极地参与和教师、同伴的合作问答。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在理解童谣的基础上,尝试续编童谣。
活动准备:
动物的图片 动物的尾巴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尾巴的特点
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很多的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
1、 出示动物的图片(鸭子、公鸡、松鼠)
2、 提问:这3只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啊? 引导幼儿结合平时积累的经验区别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也为学习童谣做好铺垫,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童谣
1、刚才我们发现了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那现在有些问题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提问:
①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像把伞?
②根据老师的提问完整的回答
2、完整朗诵第一段
3、结合第一段,试编第二段
①教师出示(猴子、兔子、孔雀),了解尾巴的特点,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
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什么尾巴像把扇?
②幼儿自由创编童谣。
3、今天我们学了两段童谣,现在,我把它们编在了一起编成了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来听听。教师完整的念童谣《尾巴歌》
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像把伞?
鸭子尾巴扁。公鸡尾巴弯。松鼠尾巴像把伞。
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什么尾巴像把扇?
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孔雀尾巴像把扇。
3、 引导幼儿完整的念童谣 在学习第一段的童谣的基础,结合动物为尾巴的特点试编第二段,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
三、你问我答
1、用多种形式完整的朗诵问答式童谣
①现在我要请你们用问答的方式来念这个童谣。教师和幼儿的问答;幼儿和幼儿的问答
2、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童谣《尾巴歌》,你们还可以问动物的什么吗? 运用问答的形式,摆脱以往的反复念童谣的形式,让幼儿更有兴致的学习童谣。
反思:
1、 我觉得这个活动我在材料的选择还比较好。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幼儿的兴趣也还行。
2、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只是一直要求幼儿按照我的思路下去,没有给幼儿充分讲的空间。而且,在学童谣的过程中,对图片的呈现方式也有点单一。整个活动只是一味的要求幼儿学童谣。
3、 其实还可以根据童谣的形式进行仿编。这样可以让幼儿了解动物的其他特征,同时也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7、中班教案《比尾巴》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都很乐于模仿,为了锻炼他们的表演观察能力,特设计此案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的动物。
2、动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与不同。
3、表演不同动物的尾巴。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使幼儿对探索动物的尾巴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表演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的图片,做好的动物尾巴
活动过程
一 先认识小动物
让小朋友先说一下自己见过的小动物(猴子、兔子、松鼠、鸭子、公鸡、孔雀等)
让小朋友用动作表演一下这些小动物。
二 认识小动物的尾巴
1、拿动物图片让孩子观察
2、让小朋友分别说一下这些动物的尾巴各像什么形状
3、老师总结,并带大家一起表演
三 活动
让小朋友分组表演比尾巴,看谁表演的好。
四 游戏
让小朋友分别表演一下其它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并给予鼓励。
教学反思
1、老师准备的图片还没有孩子们说出的动物多,以后应该多准备一些动物图片。孩2、有的小朋友并不能完全正确的表达动物的尾巴形状,但也一定的道理,只不过是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有待开发,这一点老师要正确认识。
3、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都能表达出,表演出动物的尾巴形状。
4、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很乐于表演自己的小动物,不但让孩子们知道了动物的尾巴是不同的,还让孩子们知道了各种动物只要用心观察,都可以把他们表演出来。
5、如果我再上节这样的课,我会准备更多孩子常见的动物图片,以及动物尾巴形状的图片,更丰富的上好这节课。
8、中班教案《尾巴》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及其外观特征和作用
2、知道不同动物的尾巴是不同的
3、培养幼儿对动物尾巴的探索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尾巴的乐趣
5、使幼儿掌握一些动物尾巴的基本常识
重点难点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及其外观特征和作用
2、知道不同动物的尾巴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1、自制动物尾巴与身体分解图片; 2、创编的儿歌《你问我答》、儿歌挂图一幅
3、浆糊、幼儿人手一套动物尾巴与身体分解的图片
活动过程 (
1、引题部分
以坐公交车去动物园看动物、并说儿歌《司机》来引出本节主题。
2、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园(黑板上)都有什么动物?这些动物都没有什么?(尾巴)
3、请个别幼儿分别上板为小动物找尾巴,并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尾巴像什么?时长时短、是粗还是细。(幼儿发挥想象)
(1)、幼儿上板为小动物找尾巴
(2)、教师讲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征、用途
A、小猪:细而粗,象绳子,小猪的尾巴的用途是|:将抗的小猪尾巴是翘起来的;而生病的小猪的尾巴是耷拉的。
B、 大公鸡:漂亮、像扇子一样,打工鸡的尾巴是用来保持平衡的;如果大公鸡没有尾巴,它走路摇摇晃晃,就会摔倒在地
C、壁虎:壁虎的尾巴细而长,象绳子,小壁虎的尾巴是用来逃命的,如果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被蛇咬住了尾巴,他就可以挣断尾巴跑掉、过几天,还会重新长出一条新尾巴
D、鳄鱼:鳄鱼的尾巴长硬,而且又长又粗,看上去很(向棍子、象大刀),它的尾巴几乎和自己的身体一样长,当它看到有小动物到河边喝水时,它就会用力甩动自己的大尾巴,把小动物打到水里,然后饱餐一顿,它的尾巴可以帮助它扑食猎物
E、包子的尾巴长长的、粗粗的,(象老师拔河时用的大绳),豹子的尾巴也是用来保持平衡的
F、小样:粗粗的、短短的、(象小弯刀),它的尾巴是用来储藏养料的,当小羊看到有青草时,小样就会使劲地吃、吃的饱饱的,把吃到的养料藏到尾巴里,再没有东西吃时,它也不会饿了。
G、狗:狗的尾巴短短的、粗粗的(象弯刀、像月亮一样)小狗的尾巴能表达喜怒哀乐情绪,。我们小朋友高兴的时候从脸上就能看出来,而小狗则从尾巴上来看,看见主人来啦,就会把尾巴翘起啦,不停的摆动
H、 |松鼠的尾巴很大、毛茸茸的(象伞、象毛笔)松树的尾巴有什么用途呢?松鼠喜欢在(树上)所以就很容易从树上掉下来,有了这条大尾巴就起到了平衡作用,掉下来的时候,大尾巴上的毛就会蓬松开,好像降落伞一样,慢慢的落在地上,就不会受伤;冬天得时候冷不冷,小朋友晚上睡觉的时候要盖上厚厚的被子来取暖,那小松鼠没有被子咋办呢?就会把自己的大尾巴当成被子盖在身上
II、 鲸鱼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叉子)鲸鱼如果没有尾巴,就不能在水里面游来游去,鲸鱼在水里游动的时候会用力摆动尾巴,是自己游得更快、还能控制方向
J、斑马的尾巴像什么(小朋友扎的马尾辫)、我们看到的马会不停地甩动长尾巴,如果有苍蝇之类的小虫子飞来,就会用尾巴把讨厌的小虫子赶走,跑的时候,它的尾巴还能保持平衡
4、小朋友们都能说出小动物的尾巴像什么?知道它们尾巴的用途。老师呢给这些小动物编了一首儿歌,(出示事先编的儿歌挂图)教师问、幼儿答
附儿歌:
谁的尾巴细而短,小猪的尾巴细而短
--------象把扇,公鸡------像把扇
----------剪刀,鲸鱼--------剪刀
----------把伞,松鼠--------把伞
--------硬而粗,鳄鱼-------硬而粗
--------象弯刀,小狗-------象弯刀
--------细而长,壁虎-------细而长
--------象大绳,豹子-------象大绳
--------象小刀,山羊-------象小刀
--------会打蝇,斑马-------会打蝇
5、幼儿动手粘贴《为小动物找尾巴》
6、游戏:《揪尾巴》
教学反思
本节课准备充足,幼儿感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认识了各种动物尾巴及其外观特点和作用,知道各种动物的尾巴是不同的,进而培养幼儿对动物尾巴的探索兴趣,能说出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利用创编儿歌,找尾巴、使幼儿对本节课得到进一步加深巩固,幼儿对儿歌感兴趣,幼儿结束时玩揪尾巴游戏开心,目的达到,效果明显。
9、中班优质语言教案《大尾巴和小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幼儿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通过学习故事,让幼儿认识美丽的海底世界。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大尾巴和小尾巴》;
2、大尾巴鱼和小尾巴鱼(剪好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先后出示大尾巴鱼和小尾巴鱼的图片,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节的氛围。
1、师:小朋友看一看它是什么?它长什么样子?我们叫它大尾巴鱼。那这一条鱼呢?我们叫它什么呢?这两条鱼的家在哪里?
2、师: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看看美丽的海底世界,看一看大尾巴鱼和小尾巴鱼在干什么?
二、播放DVD。
1、教师播放DVD,在暂停处进行提问。
师:海水把藏在石头缝里的小鱼卷在了一起,它们会不会见面?见了面会说什么?这两条鱼可不是一般的鱼,它们是大尾巴鱼和小尾巴鱼,它们也会说“你好”吗?
2、教师继续播放完DVD。
三、示范讲述。
幼儿看看幼儿用书,听教师完整地讲述一遍故事。
1、第一幅跨页图画。
师:在美丽的海底,大尾巴鱼和小尾巴鱼有没有住在一起?它们开心吗?为什么?
师:两条小鱼都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它们觉得自己太难看了,一个说自己尾巴大,一个说自己尾巴小,所以都藏在石头缝里不愿意出来玩。
2、第二幅跨页图画。
师:海底卷起了一阵海流,把两头小鱼卷在了一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它们见了面之后会不会更加不开心呢?
3、第三幅图画。
师:大尾巴鱼和小尾巴鱼终于见面了,它们在干什么?
师:它们在说什么?(引导幼儿回答之后,教师再阅读画面内容确认幼儿的回答。www.banzhuren.cn)
4、第四幅图画。
师:大尾巴鱼和小尾巴鱼见面之后高兴不高兴?为什么?
师:大尾巴鱼听到有人夸自己的大尾巴漂亮,所以很开心。小尾巴鱼听到有人夸自己的小尾巴漂亮,所以也很开心。
5、大尾巴鱼和小尾巴鱼都因为得到了别人的夸奖,所以很高兴。小朋友们也要能看到别人的优点,经常夸奖别人,这样才会很开心很快乐,对不对?
四、引导幼儿跟着动画简单复述故事。
师:那我们一起看着动画讲讲《大尾巴和小尾巴》的故事吧。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10、中班主题教案体育游戏《揪尾巴》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日常活动中废旧的报纸和彩色的布条随处可见,如何废物利用结合物品的特点让幼儿玩出自己的创意与特色是幼儿园户外游戏教学中的一大课题。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户外游戏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特别是对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游戏很感兴趣。在及时捕捉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之后,设计本次户外游戏活动,充分培养孩子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练习快跑和躲闪的动作,提高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能在游戏中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6、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7、培养幼儿集体活动意识和互相谦让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条 彩色布条 音乐游戏光盘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队列练习
列队成四路纵队,听口立做动作:立正、稍息、向前看齐、齐步走、左右转弯等
2、听着音乐做热身运动
教师自编,上肢----下蹲----体转-----腹背----踢腿-----整理运动
二、游戏开始:
1、请幼儿想想两人怎样玩布条。
请幼儿自由找一朋友,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请幼儿示范玩法,把布条塞进裤腰,让对方揪出布条。
教师讲解玩法规则:两人面对面站立,数一二三,同时开始左右挪动,瞅准机会揪对方的尾巴,但不得推拉,先揪下对方尾巴为胜,幼儿进行游戏。
3、教师提问:怎样不被对方捉住尾而自己却能捉住别人的尾巴?鼓励幼儿快跑躲闪身体灵活动作要快。幼儿再次练习揪住尾巴的为胜利
三、自由玩布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布条除了有这些玩法,还有其他什么有趣又好玩的方法吗?自己去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2.互相交流分享各自发现的新玩法。
3探索用报纸条玩揪尾巴的游戏。
延伸活动
将幼儿探索的新玩法用报纸条玩揪尾巴的游戏,利用晨间、户外活动鼓励幼儿自由组合玩游戏,回家后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继续探索报纸条的玩法,共同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今天利用户外活动时间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活动主要是训练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快跑中快速躲闪的动作。通过本次活动的训练幼儿在游戏中还是比较灵活的。整个活动中放开地让孩子玩,让孩子自主探索。孩子在玩中学习,从而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