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瓶子宝宝找帽子》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数学教案《瓶子宝宝找帽子》反思
【教学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发现瓶口和盖子大小的不同。
2.能根据瓶口和盖子的大小、颜色进行配对。
3.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瓶子,幼儿观看,鼓励幼儿和瓶子宝宝打招呼。
2.提问: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头上会戴什么呀?(帽子)那瓶子宝宝也需要什么呀?(幼儿讨论回答:帽子)
3.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瓶子宝宝找帽子”的游戏吧!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瓶口、盖子大小的不对,尝试进行匹配。
1.教师出示瓶口大小不同的瓶子,大大小小的瓶盖若干,组织幼儿观看。
2.提问:这些瓶子、瓶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组织幼儿自由回答。
4.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些瓶子宝宝的瓶口大小不一样,瓶盖宝宝的大小不一样,那你们能帮它们来配配对吗?
5.教师示范操作,帮助一个瓶子宝宝找帽子,并进行要点的讲解,幼儿倾听。(根据大小进行挑选。)
6.组织个别幼儿上前进行匹配操作,教师指导帮助。
三、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帮助幼儿巩固掌握大小对应匹配的技能。
1.师:你们想不想玩“瓶子宝宝找帽子”的游戏呀?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瓶子和盖子,请你们帮它们都来配配对吧!
2.教师分组发材料,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帮助瓶盖进行大小匹配,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3.讲评幼儿操作结果。(检查是否有幼儿没有盖好盖子的。)
四、组织幼儿同时根据颜色、大小进行匹配,进一步加深游戏的难度。
1.师:刚刚我们根据瓶子和盖子的大小进行了配配对的游戏,那接下来游戏要变得更难了,你们想挑战吗?
2.教师介绍新游戏的玩法,幼儿倾听。(要求幼儿除了根据瓶盖的大小配对,还要根据颜色来配配对。)
3.组织幼儿自由动手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4.组织幼儿互相进行检查,纠正。
5.总结:你们帮助瓶子宝宝找到了帽子,真棒,还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2、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图形宝宝找家》含反思
【设计思路】
幼儿目前对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孩子们经常会用到图形来描述看到的物体,但是有部分孩子只能用方方的、圆圆的来表示,说不出图形的名称,故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提升孩子们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让幼儿能够对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辨。
因为幼儿已经对图形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次活动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幼儿对于图形的辨别。利用猜一猜的环节,引起幼儿的兴趣;而后进行的找图形游戏,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不同能力给于不同难度的信号,使孩子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活动目标】
1.正确分辨三角形、方形和圆形的不同特征。
2.根据老师发出的信号,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三角、方形和圆形若干、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分辨不同的图形
1.教师用语言描述三种图形,请幼儿来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图形?
2.说说生活中,你看到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方形的、圆形的?
二、玩一玩——巩固认识图形
教师将几个大图形放在地上,要求幼儿根据老师发出的信号,进行判断后,走到这个图形面前。如:找找红色的方形、绿色的大圆形……
三、贴一贴——给图形宝宝找家
1.看看、说说画面上有哪些图形,数数各种图形各有几个?
2.根据形状和大小,把图形宝宝贴到画面中相应的位置。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3、中班数学教案《数字宝宝找朋友》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设计了几个主要环节:感知活动、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自主操作图卡。在第一个环节数字猜猜猜,让幼儿认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在第二个环节游戏数字找朋友,是在认识了数字的基础上,根据实物匹配相应的数字,感知数字能表示相应的实物。通过提问法,引导法,启发幼儿用数字表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根据情景游戏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数物相对应的关系,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使该活动得以巩固。从而达到幼儿熟悉认读数字1-5,能用相应的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实现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熟悉认读数字1-5,能用相应的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
2.能看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和听声音数数。
3.能有序的点数5以内按规则排列的物品数量。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让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讨论数量相等的不同物体可不可以放在一起?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数字1-5的数字卡片、实物卡片和圆点卡片、篮子6个、雪花片。
精神环境准备:认识10以内数字的经验积累。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这是几?
1.猜猜猜:出示数字1-5,引导幼儿说一说这些数字像什么?
2.任意出示其中一个数字,请幼儿迅速认读。
二、情景游戏:数字找朋友
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5的任意一个数,请幼儿取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5的任意一个数,请幼儿做出相应数量的动作(如:拍手、兔跳等)
3.教师敲击手鼓或学动物叫,请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
4.教师出示数字1-5的数字卡片,1-5的实物卡片和圆点卡片背面朝上,请幼儿翻出实物卡片和圆点卡片为每个数字找朋友,把数字与对应的实物卡和圆点卡放在一起。
三、图卡操作:数字宝宝找朋友
1.请幼儿看操作卡,小动物的数字是几?它可以表示几个物品或者几个圆点?请幼儿帮助数字分别找出它们的好朋友,并用线把数字和它对应的物品、圆点连起来。
2.教师引导幼儿按照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的顺序逐一点数实物、圆点后说出总数,并与相应的数字连线。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拿着数字卡片,找出和自己一样数字的宝宝,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根据手中的数字卡片,找一找教室里的相应个数的物品。
教学反思
在第一个环节数字猜猜猜,让幼儿认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在第二个环节游戏数字找朋友,是在认识了数字的基础上,根据实物匹配相应的数字,感知数字能表示相应的实物。通过提问法,引导法,启发幼儿用数字表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根据情景游戏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数物相对应的关系,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使该活动得以巩固。从而达到幼儿熟悉认读数字1-5,能用相应的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实现活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掌握了知识。但是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教学内容相对我们班上的孩子来说,太简单了,其实在后面可以加上10以内的找朋友,来增加难度,可能更加锻炼孩子的能力。
4、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瓶子宝宝找帽子》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发现瓶口和盖子大小的不同。
2.能根据瓶口和盖子的大小、颜色进行配对。
3.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瓶子,幼儿观看,鼓励幼儿和瓶子宝宝打招呼。
2.提问: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头上会戴什么呀?(帽子)那瓶子宝宝也需要什么呀?(幼儿讨论回答:帽子)
3.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瓶子宝宝找帽子”的游戏吧!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瓶口、盖子大小的不对,尝试进行匹配。
1.教师出示瓶口大小不同的瓶子,大大小小的瓶盖若干,组织幼儿观看。
2.提问:这些瓶子、瓶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组织幼儿自由回答。
4.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些瓶子宝宝的瓶口大小不一样,瓶盖宝宝的大小不一样,那你们能帮它们来配配对吗?
5.教师示范操作,帮助一个瓶子宝宝找帽子,并进行要点的讲解,幼儿倾听。(根据大小进行挑选。)
6.组织个别幼儿上前进行匹配操作,教师指导帮助。
三、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帮助幼儿巩固掌握大小对应匹配的技能。
1.师:你们想不想玩“瓶子宝宝找帽子”的游戏呀?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瓶子和盖子,请你们帮它们都来配配对吧!
2.教师分组发材料,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帮助瓶盖进行大小匹配,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3.讲评幼儿操作结果。(检查是否有幼儿没有盖好盖子的。)
四、组织幼儿同时根据颜色、大小进行匹配,进一步加深游戏的难度。
1.师:刚刚我们根据瓶子和盖子的大小进行了配配对的游戏,那接下来游戏要变得更难了,你们想挑战吗?
2.教师介绍新游戏的玩法,幼儿倾听。(要求幼儿除了根据瓶盖的大小配对,还要根据颜色来配配对。)
3.组织幼儿自由动手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4.组织幼儿互相进行检查,纠正。
5.总结:你们帮助瓶子宝宝找到了帽子,真棒,还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5、中班美术教案反思《瓶子宝宝的新衣》
设计意图: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富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伴随而至的是生活垃圾的处理等问题。而面对这群即将踏入大班阶段的幼儿来说,我们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我们民众水乡快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旅游文化节了,作为小主人的一份子,应该积极倡导环保及变废为宝。结合这话题,我和孩子们选择了以瓶子为题材,开展《瓶子宝宝的新衣》的活动,引导幼儿收集生活中各种废旧瓶子,并加以装饰来美化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废弃瓶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认识到废弃瓶子可以回收再利用,培养其环保意识。
2、启发幼儿在废弃瓶子上运用线条、图形、色彩等方法来创意装饰,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废弃的瓶子(洗净晒干、并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课前准备)。
2、每组准备不同材质的物品:
第一组:黑色、红色油性笔;第二组:蓝色水粉颜料;第三组:各色颜料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很快我们民众水乡就要迎来一年一度的旅游文化节了!<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下面也让我们一起到各个景区去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图片一)?(岭南水乡)让我们一起坐上游船看看水乡的河道是否整洁以待迎接各方游客呢(图片二)?
小结: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把一些废旧瓶子之类的东西稍加动脑筋就可以变成一件艺术品。
二、观看《瓶子宝宝的新衣》课件,引导构思。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老师在电脑上找到的一些用废旧瓶子创作的艺术品吧!
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图片四、图片五
逐一观看并讨论:(1)这个瓶子漂亮吗?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
三、介绍创作材料,自主选材,操作体验,教师巡回指导。
1、介绍创作材料:
2、操作要求:用线条、图形、色彩来装饰瓶子。
3、幼儿自由选材装饰,教师指导个别幼儿。
四、互相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
1、瓶子展览会:让幼儿把制作好的瓶子送到展览处。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来打扮你的瓶子宝宝的?你最喜欢哪一个瓶子?
3、我们请卢老师为我们和瓶子宝宝一起拍张照吧!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由于准备充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活动中都能十分大胆地进行创作,活动达到预设的效果,且目标基本都能落实到位,幼儿们了解到了废弃瓶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认识到废弃瓶子可以回收再利用,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等。
6、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好玩的瓶子宝宝》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瓶子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2、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能按数取物。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大小、高矮、材料不同的透明瓶子每人10个,1——10 数字卡片每人一套;黄豆、蚕豆每组一盆;大箩筐10个,贴上1——10数字。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
1、上放的是什么?
2、这些瓶子都一样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什么地方不一样?
二、操作排序
1、第一次操作,幼儿自由将瓶子排成一排。
你有几个瓶子?
2、二次有规律的排序。
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把瓶子宝宝排成一排的3、三次操作,引导幼儿将瓶子排列成中间低两边高的“V”字形。
三、给瓶子宝宝编号
1、请幼儿取出信封里的卡片,看看有哪些数字。
2、请幼儿将1——10数字分别粘贴到10个瓶子上。
四、给瓶子宝宝喂豆子
1、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给每个瓶子喂和它身上贴的数字一样数量的豆子。
2、幼儿操作,按数取物。
3、验证,请幼儿把瓶子给客人老师看一看是否正确。
五、分类请幼儿将瓶子送到和它数字一样的箩筐里。
活动反思:
依据《纲要》精神和合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利用操作、探索、观察这三种不可分割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教师还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感知经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积极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能分配好自己的角色,起到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作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活动还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去学习、游戏,孩子们对本节活动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玩中、在游戏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7、中班数学优秀教案《瓶子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瓶子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2、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能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大小、高矮、材料不同的透明瓶子每人10个,1——10 数字卡片每人一套;黄豆、蚕豆每组一盆;大箩筐10个,贴上1——10数字。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
1、上放的是什么?
2、这些瓶子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二、操作排序
1、第一次操作,幼儿自由将瓶子排成一排。
你有几个瓶子?
2、二次有规律的排序。
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把瓶子宝宝排成一排的
3、三次操作,引导幼儿将瓶子排列成中间低两边高的“V”字形。
三、给瓶子宝宝编号
1、请幼儿取出信封里的卡片,“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看看有哪些数字。
2、请幼儿将1——10数字分别粘贴到10个瓶子上。
四、给瓶子宝宝喂豆子
1、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给每个瓶子喂和它身上贴的数字一样数量的豆子。
2、幼儿操作,按数取物。
3、验证,请幼儿把瓶子给客人老师看一看是否正确。
五、分类
请幼儿将瓶子送到和它数字一样的箩筐里。
活动反思:
依据《纲要》精神和合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利用操作、探索、观察这三种不可分割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教师还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感知经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积极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能分配好自己的角色,起到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作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活动还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去学习、游戏,孩子们对本节活动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玩中、在游戏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