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鸭司令》》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教案《鸭司令》
活动目标:
1、比较鸡和鸭的明显不同点,大胆表现鸭子的主要特征。
2、了解鸭子群居生活的习性,体验关心同伴的快乐。活动重点:大胆表现鸭子的主要特征活动。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难点:
尝试画出往不同方向游的鸭子活动。
准备:
插入材料:一只小鸡和一只(正反两面的)小鸭、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区分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1、师边讲故事,边出示鸭图片在一个遥远的小河边,有一个鸭棚,里面住着一群小鸭子。夏天来了,天气越来越热,小鸭子觉得身上痒痒的,难受极了,它们准备到河里去洗个澡。刚刚来到小河边,突然听到,“救命呀!”“救命呀!”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谁在喊救命呀?幼儿发挥想象,大胆的说
2、师出示小鸡图片:原来是谁掉进水里了?(小鸡)你怎么知道是小鸡呀?……(幼儿说出小鸡的特征)
二、教师示范。
1、师继续讲故事:一只小黄鸭大声的说:“我去救他,我去救他!”只听见扑通一声,小黄鸭跳下了水。
师提问:小黄鸭要不要去救小鸡?为什么?为什么小鸡不会游泳,小鸭会游泳?小鸡和小鸭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师示范画鸭
3、师继续讲故事:师:小黄鸭跳下水后用力的往前游,游呀游呀,来到了小鸡身边,把小鸡驮在自己的背上,把他带到了岸上。小黄鸭觉得河里的水可舒服拉,他在水里欢快的游泳,大声地呼唤:朋友们!河里的水可舒服拉,快来洗个痛快澡吧!嘎嘎嘎!来啦!鸭司令第一个跳下水,紧接着小鸭子都跳下了水,鸭司令带着鸭子们在水里一起游戏,玩得可开心拉!
4、师边讲边出示鸭子图片
5、师:突然,鸭群中一只鸭妈妈叫了起来:“不好!我要生蛋了!”鸭蛋能不能掉到河里去呀?那怎么办呢?
6、师:小黄鸭连忙转身带着大家往回游,小鸭们护送鸭妈妈终于来到了岸边,鸭妈妈在岸边找了一个隐秘的地方去生蛋了。
三、幼儿作画
师:你们觉得鸭司令和鸭子们本领大不大呀?你们想不想当鸭司令呀?鸭司令可以带好多好多小鸭子一起游泳,那我们一起把好朋友请来好吗?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分享
师拿1—2名幼儿作品同大家一起分享,让幼儿自己介绍作品。
五、活动延伸
师扮鸭司令,幼儿扮小鸭一起律动。
2、中班教案《鸭妈妈找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词语:急急忙忙、慢悠悠、丢三落四。
2、比较鹌鹑蛋、鸭蛋、鹅蛋、乌龟蛋等不同的特征。
3、知道做事不能丢三落四,要细心。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幻灯片、幻灯机、水彩笔、油画棒、画纸。
2、图片(见配套幼儿画册)、操作卡片。
3、若干种蛋。
活动过程:
1、理解故事情节。
a、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中有谁?鸭妈妈找到蛋了吗?
b、出示幻灯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交流、讨论:
a、鸭妈妈为什么要去找蛋?她把蛋生在哪儿了?
b、在草丛里鸭妈妈遇到谁?她是怎么说的?蛇蛋是什么样的?学习词语:急急忙忙(可组织幼儿讨论)。
c、鸭妈妈在鹌鹑妈妈家找到蛋了吗?她是怎么说的?鹌鹑蛋是什么样的?
d、在沙滩边鸭妈妈遇到谁?她是怎么说的?乌龟蛋是什么样的?学习词语:慢悠悠(可组织幼儿讨论)。
e、 鸭妈妈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谁?她是怎么说的?鹅蛋是什么样的?
f、鸭蛋是谁找到的?鸭蛋是什么样的?
g、你喜欢鸭妈妈吗?为什么?学习词语:丢三落四(可组织幼儿讨论)。
h、再次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2、游戏操作活动:“帮动物妈妈找蛋”。
为幼儿提供几种动物的蛋,让幼儿把蛋放到贴有动物卡片的箩筐里,回忆已知的卵生动物的名称。
3、搜集和进一步探索其他的卵生动物。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会生蛋的动物?回去找一找,明天来和小伙伴们交流,好吗?
《鸭妈妈找蛋》语言教案和反思:
一、语言活动类型的确定
或许我们但看材料和原有的活动设计,我们都会把它当成一个故事教学来上。:我课上到一半就在想,是不是应该上成看图讲述。其实本次活动的文学作品内容本身比较简单,故事中又没有太多的词汇需要丰富。但图片中呈现的信息却很清晰。和不同人物对话是幼儿一眼能发现的,同时本身故事的情节又比较简单,幼儿可以用1-2句话来讲述图片的内容,因此我们觉得这样的图片比较适合幼儿开展讲述活动。
其实在新教材中,每个活动只帮我们确定了领域的侧重,但就语言活动而言,它就有以下几个类型:讲述活动、早期阅读、文学学习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等。我们在活动以前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对提供的材料的分析,对孩子学情的分析来确定活动的类型,目标的侧重,才能使活动更有效。
二、教材分析对重难点突破策略确定影响
语言活动中,对教材的分析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不仅仅是要能挖掘出文学作品隐含的价值,还要在确定重难点后,再来细细体会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对其隐含的教育价值的意义。
三、看图讲述中图片呈现方式对幼儿能力发展的作用
因为我将本次活动定位在看图讲述上,所以如何呈现图片也是个问题。
对本次活动来说因为故事的情节简单而不是很新奇,因此我觉得如果四幅图整体呈现的话,幼儿可以通过对比来发现故事情节的变化;也可以第一幅和第四幅先呈现,让孩子可以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合理开展想象。
3、中班教案《鸡毛鸭》
教学目标:
1、从漫画式的人物中获得幽默感。
2、初步具有公共卫生的环保意识。
3、初步学习观察“鸡”和“鸭”二字的异同点。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让幼儿自己学习收集有关环保方面的材料,了解环保卫生方面的常识。
2、准备汉字卡片“鸡”、“鸭”、教育挂图、学习包。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聊天的形式谈论应该怎样爱护公共卫生。
2、以幽默的口吻讲故事。
3、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有哪个不讲公共卫生,所以被惩了?我们自己讲不讲卫生?
4、将鸡毛鸭、大脚、大头的形态、动作画出来,看看可笑不可笑;将“鸡”和“鸭”两字写在卡片上,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这两字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5、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一小则关于讲究公共卫生的故事同,并在小伙伴或家人中与他人交流。
6、讲故事时要有意识地突出人物动作,让幼儿明白那三根鸡毛用到哪儿去了?
4、中班教案《鸭司令》
活动目标:
1、比较鸡和鸭的明显不同点,大胆表现鸭子的主要特征。
2、了解鸭子群居生活的习性,体验关心同伴的快乐。活动重点:大胆表现鸭子的主要特征活动。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难点:
尝试画出往不同方向游的鸭子活动。
准备:
插入材料:一只小鸡和一只(正反两面的)小鸭、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区分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1、师边讲故事,边出示鸭图片在一个遥远的小河边,有一个鸭棚,里面住着一群小鸭子。夏天来了,天气越来越热,小鸭子觉得身上痒痒的,难受极了,它们准备到河里去洗个澡。刚刚来到小河边,突然听到,“救命呀!”“救命呀!”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谁在喊救命呀?幼儿发挥想象,大胆的说
2、师出示小鸡图片:原来是谁掉进水里了?(小鸡)你怎么知道是小鸡呀?……(幼儿说出小鸡的特征)
二、教师示范。
1、师继续讲故事:一只小黄鸭大声的说:“我去救他,我去救他!”只听见扑通一声,小黄鸭跳下了水。
师提问:小黄鸭要不要去救小鸡?为什么?为什么小鸡不会游泳,小鸭会游泳?小鸡和小鸭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师示范画鸭
3、师继续讲故事:师:小黄鸭跳下水后用力的往前游,游呀游呀,来到了小鸡身边,把小鸡驮在自己的背上,把他带到了岸上。小黄鸭觉得河里的水可舒服拉,他在水里欢快的游泳,大声地呼唤:朋友们!河里的水可舒服拉,快来洗个痛快澡吧!嘎嘎嘎!来啦!鸭司令第一个跳下水,紧接着小鸭子都跳下了水,鸭司令带着鸭子们在水里一起游戏,玩得可开心拉!
4、师边讲边出示鸭子图片
5、师:突然,鸭群中一只鸭妈妈叫了起来:“不好!我要生蛋了!”鸭蛋能不能掉到河里去呀?那怎么办呢?
6、师:小黄鸭连忙转身带着大家往回游,小鸭们护送鸭妈妈终于来到了岸边,鸭妈妈在岸边找了一个隐秘的地方去生蛋了。
三、幼儿作画
师:你们觉得鸭司令和鸭子们本领大不大呀?你们想不想当鸭司令呀?鸭司令可以带好多好多小鸭子一起游泳,那我们一起把好朋友请来好吗?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分享
师拿1—2名幼儿作品同大家一起分享,让幼儿自己介绍作品。
五、活动延伸
师扮鸭司令,幼儿扮小鸭一起律动。
5、中班教案《鸭宝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鸭子破壳而出的过程。
2、学习歌曲《鸭宝贝》。
3、发展幼儿大胆表现的能力及感受力。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带《鸭宝贝》;录音机;鸭妈妈头饰一只。
2、小鸭头饰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想象模仿小鸭出壳的动作。
1、师扮演鸭妈妈:“嘎嘎嘎”、“嘎嘎嘎”,“我是鸭妈妈,我来看我的鸭宝贝。我的鸭宝贝在哪里?哦!原来在这里。“我的鸭宝贝呀,妈妈已经把你孵好了,今天你就要出来了,可是啊,你身体外面还有一个蛋壳,小宝贝,你自己想办法从蛋壳里面出来吧?”
2、师:“小朋友,你们一起来给我的鸭宝贝想想办法,鸭宝贝怎么从蛋壳里出来呢?谁来给大家说说?(请一名幼儿回答)你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吗?”(请幼儿用动作表演)
3、师:你的办法真好,其他小朋友给鸭宝贝想了什么办法呀?(几名幼儿回答并分别用动作表演,其他幼儿一起模仿做动作)。
师小结:小朋友给鸭宝贝想了好多办法,而且这些办法都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听听歌曲里的鸭宝贝是怎么从蛋壳里出来的?
二、学习歌曲《鸭宝贝》。
1、和幼儿一起听歌曲《鸭宝贝》一遍。提问:
(1)谁来说说,歌曲里的鸭宝贝是怎么从蛋壳里出来的呢?(请几名幼儿回答)
师小结:小朋友都听清楚了,歌曲里的鸭宝贝是用嘴巴啄破壳出来的。
(2)引导幼儿们边看图边听歌曲,仔细听一听,歌曲里还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曲内容)
2、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学习《鸭宝贝》歌词。
3、齐唱歌曲《鸭宝贝》。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唱一遍歌曲《鸭宝贝》。
三、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歌曲情景内容。
1、小朋友,如果你是蛋里的鸭宝贝,会是什么样子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我们把椅子底下的鸭宝贝头饰拿出来,戴在头上,(幼儿戴上头
饰)现在我们一个个都是小鸭子了,一起来表演鸭宝贝在蛋里的样子好吗?鸭宝贝在蛋壳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起来表演一下鸭宝贝在蛋里的样子。(团缩着身子睡觉)
3、鸭宝贝是怎么啄破壳的呀?(一起来表演一下)看谁的小嘴巴最厉害?(幼齐表演啄蛋壳的动作)
4、鸭宝贝啄破了壳,从蛋壳里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呀?一起来表演一下,看谁的动作最象小鸭出壳的样子?(幼儿一起表演小鸭出壳的动作)
5、某某小朋友的动作真好看、真有趣,你上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其他幼儿齐模仿。)
6、教师一边口述情境,一边和幼儿用肢体表现情境的内容:
蛋里的小鸭全身缩成一团在睡觉;然后它轻轻地动动翅膀;转转头;它越长越大,想要跑出来,试着用小嘴由里面向外啄蛋壳;它先啄一个小洞,再把洞啄大一点,蛋慢慢地出现裂缝,缝越裂越大,终于“剥”地一声蛋壳破了!小鸭摇摇摆摆、跌跌撞撞地走出来,小鸭终于孵出来了!
7、师扮演鸭妈妈,幼儿扮演小鸭子一起表演《鸭宝贝》。
师:现在我是鸭妈妈,你们都是我的鸭宝贝,小宝贝们,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表演一遍好吗?看哪个小宝贝表演的最可爱?(师幼齐随音乐表演)。
四、结束部分。
师扮鸭妈妈:我的乖宝贝们,你们表演的都很漂亮,现在你们一定饿了吧,快,跟着妈妈游到前面去找点东西吃吧,孩子们,快游过来,追上妈妈……(幼随师做泅水动作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给幼儿提供鸭蛋壳,引导幼儿进行蛋壳贴画《小鸭出壳》。
6、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鸭司令》含反思
活动名称:
美术活动——鸭司令
活动目标:
1、比较鸡和鸭的明显不同点,大胆表现鸭子的主要特征。
2、了解鸭子群居生活的习性,体验关心同伴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大胆表现鸭子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尝试画出往不同方向游的鸭子
活动准备:
插入材料:一只小鸡和一只(正反两面的)小鸭、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区分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1、师边讲故事,边出示鸭图片在一个遥远的小河边,有一个鸭棚,里面住着一群小鸭子。夏天来了,天气越来越热,小鸭子觉得身上痒痒的,难受极了,它们准备到河里去洗个澡。刚刚来到小河边,突然听到,“救命呀!”“救命呀!”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谁在喊救命呀?幼儿发挥想象,大胆的说
2、师出示小鸡图片:原来是谁掉进水里了?(小鸡)你怎么知道是小鸡呀?……(幼儿说出小鸡的特征)
二、教师示范
3、师继续讲故事:一只小黄鸭大声的说:“我去救他,我去救他!”只听见扑通一声,小黄鸭跳下了水。师提问:小黄鸭要不要去救小鸡?为什么?为什么小鸡不会游泳,小鸭会游泳?小鸡和小鸭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师示范画鸭
4、师继续讲故事:师:小黄鸭跳下水后用力的往前游,游呀游呀,来到了小鸡身边,把小鸡驮在自己的背上,把他带到了岸上。。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小黄鸭觉得河里的水可舒服拉,他在水里欢快的游泳,大声地呼唤:朋友们!河里的水可舒服拉,快来洗个痛快澡吧!嘎嘎嘎!来啦!鸭司令第一个跳下水,紧接着小鸭子都跳下了水,鸭司令带着鸭子们在水里一起游戏,玩得可开心拉.!
5、师边讲边出示鸭子图片
6、师:突然,鸭群中一只鸭妈妈叫了起来:“不好!我要生蛋了!”鸭蛋能不能掉到河里去呀?那怎么办呢?7、师:小黄鸭连忙转身带着大家往回游,小鸭们护送鸭妈妈终于来到了岸边,鸭妈妈在岸边找了一个隐秘的地方去生蛋了。
三、幼儿作画师:你们觉得鸭司令和鸭子们本领大不大呀?你们想不想当鸭司令呀?鸭司令可以带好多好多小鸭子一起游泳,那我们一起把好朋友请来好吗?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分享师拿1—2名幼儿作品同大家一起分享,让幼儿自己介绍作品。
五、活动延伸师扮鸭司令,幼儿扮小鸭一起律动。
活动反思:
幼儿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如果进到孩子们再说出小鸭子的其它家庭成员,还可以更进一步寄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7、中班主题《鸭妈妈和小鸭》教案活动反思
设计思路:
新《纲要》中提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精神。针对本学期的班级重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有意综合了美术、语言、思维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愉悦的情境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幼儿大胆地进行制作。
本次美工活动“鸭妈妈和小鸭”内容结合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并与幼儿生活贴近。孩子们对于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鸭子特感兴趣,早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是我选择这一的主要原因。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示步骤,初步了解折叠鸭子的方法。
2、激发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7、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材料准备:
范例、手工材料、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入:母鸭带小鸭
今天谁来了?(出示范例)激发幼儿仔细观察
二、折叠:鸭妈妈
1.鸭子折叠图示步骤①-⑦,让幼儿观看,试试折叠方法。
“请小朋友看图示,从①看到⑦,这7幅图示告诉我们什么?”(鸭子的折叠方法)
2.(教师指导并伴随讲解帮助)“一张正方形的纸。按图①图②将对角对折后打开,沿虚线向中心线叠,图③背后对折,图④从里面沿虚线叠上去,叠成鸭子颈。图⑤从里往下叠,叠成鸭嘴,图⑥同样的方法,把鸭子的尾巴折好,图⑦一只鸭子就折好了。”
3.鸭妈妈最喜欢住哪里? 我们就请鸭妈妈到池塘里去吧!
4.幼儿操作——添画小鸭
(1)能大胆作画
(2)背景添加合理
三、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说说你喜欢的作品
活动反思:
《纲要》在艺术领域的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中就明确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能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达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在活动过程中,我应用了折纸步骤,启发幼儿学着步骤顺序折叠,在折叠鸭妈妈的头部环节,向幼儿提出可以改变头的折叠方向表现不同动态的鸭子。这样的"放手"给幼儿应有的自主权和想象的空间,尊重幼儿个性的艺术表现方式,放手让幼儿想象和创造。
整个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孩子的兴趣,在以后的活动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中班教研课教案《迷路的小花鸭》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两段歌词及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学习用轻柔、跳跃的歌声加以表现。
2、尝试创编歌词及制作图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3、感受人与动物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图片《迷路的小花鸭》(一)(二),图谱(一)(二),哭笑脸谱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1、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5个音阶)
2、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图片(一),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鸭在池塘边的柳树下玩,玩着玩着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妈妈了,它哭了,哭着喊着叫它的妈妈。
3、教师随旋律跳一段舞,让幼儿猜猜老师想要告诉大家什么。
4、师生合作填充完成图谱(一),学唱歌曲第一段。
(1)出示图谱,了解每一格表示一句歌词。教师唱,幼儿按序指图,师:碰到了什么问题?
(2)指4、5、6三格,师:你听到老师刚才在这几个地方唱了什么?
(3)师:小花鸭在什么地方叫妈妈呢?
(4)师生一起看图谱唱歌,检查贴得是否正确。
(5)请幼儿一边看图,一边唱歌。
5、学习制作图谱(二),创编第二段歌词。
(1)出示图片(二),师:小花鸭迷路了,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时谁看见了它?
(2)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师:小朋友很高兴,她是怎么唱歌的?找找应该贴哪幅图片?
(4)引导幼儿将小房子贴入最后一格,并检查是否正确。连唱第二段。
(5)边看图谱,边试着唱出歌曲第二段。
5、边指图谱,边完整演唱歌曲。
6、体会歌曲不同情感,学习有感情地演唱。
出示哭、笑两张表情脸谱,请幼儿分别贴到图谱前,该如何贴?为什么?
师小结:第一段讲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妈妈,心里很难过,我们要用轻柔的、伤心难过的声音来唱,第二段讲小朋友把小花鸭送回家,小花鸭心里很高兴,所以我们要用高兴的、跳跃的声音来唱。
7、尝试用动作进行歌表演。
(1)请幼儿边唱边想想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每一句歌词。
(2)请幼儿找个空位子进行歌表演。
9、幼儿园中班英语活动教案《鸭和duck》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
2、通过表演、连线等游戏形式,复习以前所学的单词;加强对幼儿手指点读、按顺序传书能力的培养。
3、激发幼儿继续学习英语的兴趣。
4、能听懂会说本课单词、对话。要求发音准确,理解词义,语调自然。
5、尝试在游戏中说说英语,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英文和中文字卡若干;教学图片4张。
2、连线图4张;笔4支。
3、幼儿围座成半圆形,每张椅子上贴有不同的英文字卡;幼儿每人胸前贴有不同的种文字卡。
4、幼儿双语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行游戏“我的位置在哪里”,引起幼儿兴趣。
1、幼儿听音乐,根据自己身上的卡片,找相应的座位。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身上的字和板凳上的字。
3、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身上和凳子上的字。
二、通过表演游戏“猜单词”,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单词。
一名幼儿抽取卡片,通过动作或声音表演卡片中所写的单词,其它幼儿猜单词。
三、幼儿理解和掌握新词“鸭”和“duck”。
1、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鸭宝宝;帮助幼儿认识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并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
3、幼儿与教师共同扮演鸭宝宝,引导幼儿理解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
4、幼儿找出图片中,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
5、教师手指中国的“鸭”字或外国的“duck”字,请幼儿用不同速度的鸭子走的动作来区别它们。
6、请幼儿找出黑板上的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7、引导幼儿认识外国的“duck”字
(1)引导幼儿看图片,讨论外国的鸭字里有哪些字母,并启发幼儿做出动作。
(2)教师边讲故事边表演,引导幼儿观看,并告诉幼儿,
各个字母逐个点合成为外国的“duck”。
(3)引导幼儿扮演字母,表演故事。
四、引导幼儿看书,进一步认识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
1、引导幼儿传书,发展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引导幼儿翻书,并听录音带点读故事,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
五、连线竞赛游戏,帮助幼儿复习所学单词,包括中国的“鸭”字和外国的“duck”字。
幼儿分成四组进行竞赛游戏。
10、幼儿园中班歌唱《迷路的小花鸭》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两段歌词及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学习用轻柔、跳跃的歌声加以表现。
2、尝试创编歌词及制作图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3、感受人与动物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
图片《迷路的小花鸭》(一)(二),图谱(一)(二),哭笑脸谱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1、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5个音阶)
(评析:开始部分的练声,既是为下面的歌唱活动作好准备,同时,也让幼儿在歌唱喜爱的小动物时自然地表达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2、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图片(一),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A:我看到有一天,一只小鸭子在池塘边玩。
幼B:我看到小鸭子哭了。因为它想妈妈了。
幼C:我还看到了柳树。
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鸭在池塘边的柳树下玩,玩着玩着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妈妈了,它哭了,哭着喊着叫它的妈妈。
(评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它打破了传统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有谁?”等问题带来的局限性,它使幼儿能充分表达他们对画面意思的理解,使图片变活,也便于幼儿理解教师讲述的故事。)
3、教师随旋律跳一段舞,让幼儿猜猜老师想要告诉大家什么。
幼A:我看到老师做这个是水波的意思(做手指波动状)。
幼B:我看到树在摇摆(手臂挥动)。
幼C:我看到小鸭子在叫,这样是哭(做擦泪动作)。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让幼儿在欣赏舞蹈的同时熟悉旋律,同时也给下面的歌表演一个示范性的启发。)
4、师生合作填充完成图谱(一),学唱歌曲第一段。
(1)出示图谱,了解每一格表示一句歌词。教师唱,幼儿按序指图,师:碰到了什么问题?
幼:第1、2、3格是空格,没有小图片。
(2)指4、5、6三格,师:你听到老师刚才在这几个地方唱了什么?
幼A:这是鸭子的嘴巴,我听到(唱):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幼B:第6格画的是鸭妈妈,(引导唱):哭着叫妈妈。
幼儿指图学唱4、5、6句。
(3)师:小花鸭在什么地方叫妈妈呢?
幼:在池塘边,柳树下。
边听老师唱,边随幼儿的回答填充1、2、3格,幼儿学唱1、2、3句。
(4)师生一起看图谱唱歌,检查贴得是否正确。
(5)请幼儿一边看图,一边唱歌。
(评析:以前都是让小朋友看着图谱学习记忆歌词,这次让小朋友听着歌词学习制作图谱,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先采用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贴图谱的方法,既让幼儿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又教会了幼儿在贴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5、学习制作图谱(二),创编第二段歌词。
(1)出示图片(二),师:小花鸭迷路了,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时谁看见了它?
幼:是小朋友看见了它。
提示幼儿在小图片中找出小朋友、眼睛,贴进1、2两格,学唱1、2两句。
(2)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幼:把小花鸭抱起来。
引导幼儿贴第3格,连唱1、2、3句。
(3)师:小朋友很高兴,她是怎么唱歌的?找找应该贴哪幅图片?
幼:啦啦啦
引导幼儿贴第4、5格,连唱第1~~5句。
(4)引导幼儿将小房子贴入最后一格,并检查是否正确。连唱第二段。
(5)边看图谱,边试着唱出歌曲第二段。
6、边指图谱,边完整演唱歌曲。
7、体会歌曲不同情感,学习有感情地演唱。
出示哭、笑两张表情脸谱,请幼儿分别贴到图谱前,该如何贴?为什么?
幼:哭的脸贴上面,因为小花鸭找不到妈妈就哭了,笑的脸贴下面,小花鸭回家了很高兴。
师小结:第一段讲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妈妈,心里很难过,我们要用轻柔的、伤心难过的声音来唱,第二段讲小朋友把小花鸭送回家,小花鸭心里很高兴,所以我们要用高兴的、跳跃的声音来唱。
听琴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两遍。
(评析:纯粹的语言提示也能让幼儿用不同的感情来唱两段歌词,但如此采用贴脸谱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歌曲所表情感的理解,而且将脸谱贴在段前也能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这符合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
8、尝试用动作进行歌表演。
(1)请幼儿边唱边想想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每一句歌词。
(2)请幼儿找个空位子进行歌表演。
评析:这是一首富有情节性的儿童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内容丰富,如同讲述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我首先利用图片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理解歌词的内容,接着利用舞蹈动作引起幼儿的思考,同时让幼儿初步熟悉旋律。然后尝试用制作图谱的方法引导幼儿创编学习歌词,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愉快、主动地学习唱歌,并从歌曲中感受到人与动物间的美好情感。最后的歌表演把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
11、幼教中班语文教案《鸭妈妈找蛋》反思
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词语:急急忙忙、慢悠悠、丢三落四。
2.比较鹌鹑蛋、鸭蛋、鹅蛋、乌龟蛋等不同的特征。
3.知道做事不能丢三落四,要细心。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准备:
1.幻灯片、幻灯机、水彩笔、油画棒、画纸。
2.图片(见配套幼儿画册)、操作卡片。
3.若干种蛋。
过程:
1.理解故事情节。
a.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中有谁?鸭妈妈找到蛋了吗?
b.出示幻灯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交流、讨论:
a.鸭妈妈为什么要去找蛋?她把蛋生在哪儿了?
b.在草丛里鸭妈妈遇到谁?她是怎么说的?蛇蛋是什么样的?学习词语:急急忙忙(可组织幼儿讨论)。
c. 鸭妈妈在鹌鹑妈妈家找到蛋了吗?她是怎么说的?鹌鹑蛋是什么样的?
d. 在沙滩边鸭妈妈遇到谁?她是怎么说的?乌龟蛋是什么样的?学习词语:慢悠悠(可组织幼儿讨论)。
e. 鸭妈妈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谁?她是怎么说的?鹅蛋是什么样的?
f. 鸭蛋是谁找到的?鸭蛋是什么样的?
g.你喜欢鸭妈妈吗?为什么?学习词语:丢三落四(可组织幼儿讨论)。
h.再次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2.游戏操作活动:“帮动物妈妈找蛋”。
为幼儿提供几种动物的蛋,让幼儿把蛋放到贴有动物卡片的箩筐里,回忆已知的卵生动物的名称。
3.搜集和进一步探索其他的卵生动物。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会生蛋的动物?回去找一找,明天来和小伙伴们交流,好吗?
活动反思:
一、语言活动类型的确定
或许我们但看材料和原有的活动设计,我们都会把它当成一个故事教学来上。:我课上到一半就在想,是不是应该上成看图讲述。其实本次活动的文学作品内容本身比较简单,故事中又没有太多的词汇需要丰富。但图片中呈现的信息却很清晰。和不同人物对话是幼儿一眼能发现的,同时本身故事的情节又比较简单,幼儿可以用1-2句话来讲述图片的内容,因此我们觉得这样的图片比较适合幼儿开展讲述活动。
其实在新教材中,每个活动只帮我们确定了领域的侧重,但就语言活动而言,它就有以下几个类型:讲述活动、早期阅读、文学学习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等。我们在活动以前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对提供的材料的分析,对孩子学情的分析来确定活动的类型,目标的侧重,才能使活动更有效。
二、教材分析对重难点突破策略确定影响
语言活动中,对教材的分析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不仅仅是要能挖掘出文学作品隐含的价值,还要在确定重难点后,再来细细体会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对其隐含的教育价值的意义。
三、看图讲述中图片呈现方式对幼儿能力发展的作用
因为我将本次活动定位在看图讲述上,所以如何呈现图片也是个问题。
对本次活动来说因为故事的情节简单而不是很新奇,因此我觉得如果四幅图整体呈现的话,幼儿可以通过对比来发现故事情节的变化;也可以第一幅和第四幅先呈现,让孩子可以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合理开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