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数豌豆》反思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数豌豆》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数豌豆》反思

1、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数豌豆》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记录表上用多种方式记录豌豆的数量,会手口一致的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2、感受数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豌豆荚若干、记录笔、小盒子、笔。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认识豌豆。

  师:你们看一看桌上的小盒子里有什么?豌豆荚是什么样的?(给幼儿观察)

  师:豌豆荚里面藏的什么?(豌豆)

  二、讨论记录豌豆数量的方法。

  1、教师出示盒子。

  师:这是盒子,我剥的豌豆应该放进哪个盒子里?

  2、教师出示记录表,讨论记录方法。

  师:除了用点子记录表示豌豆的数量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三、操作活动:“数豌豆”,并记录其数量。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你们也来剥一剥,数一数豆荚里有几里豌豆?每个豆荚里得数量一样吗?

  四、找出最多和最少的。

  师:今天,你们今天剥的最多的是几粒?最少是几粒?

  师:我们回家后,如果家里也吃豌豆,就来数一数,看看还有没有比3粒更少的,比9粒更多的。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较为顺利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还成为了我园计算专题组的“一课多研”研讨的课例,反思一路走来获得成功的的原因,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中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数一数,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数一数,比一比

目标:

  1、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准备: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

  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3、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3、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比较多少5以内的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

  2.能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掌握添1去1的方法。

  3.在活动中学会等待和轮流。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联欢会。

  2.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比比谁的反应快:出示两组物体不一样多的图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一样多,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不一样多,就用手抱住膝盖。

  二、感知5以内的数量。

  师:“动物王国要举行联欢会,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5个、绿气球4个)

  提问:

  1.红气球和绿气球,谁多、谁少?”

  2.你是怎么知道红气球多、绿气球少的?”(看的、数的……)

  师:“到底谁多谁少呢?我们给它们排队比一比。”

  (两种颜色的气球一一对应摆放,再次引导幼儿观察并点数验证谁多谁少。)

  三、用添1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师:“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5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4黄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启发幼儿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它们的数量相等。)

  3.5个红灯笼去掉1个是几个?4个红灯笼和4个黄灯笼谁多谁少?(一样多)

  四、操作活动。

  师:“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引导幼儿轮流操作摆放。)

教学反思

  从幼儿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幼儿边说边做,在模仿、唱数中初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4、中班优质数学教案《大小橘子,数一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猜测、证实桔瓤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桔子,盘子、笔、毛巾、统计表、一次性餐盘。

【活动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出示大小两个桔子。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是什么?

  师:这两个桔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小结:这两个桔子的大小、高矮不一样?

  2、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盘桔子。

  师:这两盘桔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你来猜猜大橘子有多少个?

  师:小橘子有多少个?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数桔子。

  师:怎样才能知道这两盘桔子的数量呢?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数好后,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上)

  师:谁来数数这盘小桔子有多少个?(请一名幼儿上前来数)

  师:你用的什么方法数的?(一个一个)有没有谁有更快的方法?

  师:你用的是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数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数数。我们数了几次数好的,(6次)有没有谁能更快数好?

  师:你用的是几个几个数?(3个)我们也来数数。输了几次数好的?(4次)比刚才快了?还有更快的吗?(4个4个数)

  师:老师还有更快的方法(6,12)我数了几次就数好了啊?(2次)比你们都快吧。

  师:刚才我们用2个2个,3个3个,4个4个,还有6个6个数的方法数出小桔子有12个,可能还有其他数的方法,回去我们再试试。

  4、讨论:为什么大小相同的两个盘子,小桔子装的多,大桔子装的少?

  师小结:同样大小的盘子,大桔子装的少,(快思www.www.banzhuren.cn)小桔子装的多。

  二、猜测大小橘子的瓤数。

  师:桔子皮里有什么?(桔瓤)那大桔子和小桔子的桔瓤一样多吗?请你猜一猜?(记录在统计表上)

  三、验证大小桔子的瓤数。

  师:想不想来试一试,喜欢大桔子的就拿大桔子,喜欢小桔子的就拿小桔子,桔子老师洗干净了,小手用小毛巾擦干净,剥下来的皮放哪儿?(中间的空盘子里)

  师:你剥的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有几片桔瓤?你是怎么数的?(教室记录在统计表上)

  (1、一片一片数;2、围圈数:先找好第一片一个手指固定好,然后围圈一片一片数,数过的要数吗?3、分成两半数4、边吃边数)

  师:老师还有一个方法肯定是你们喜欢的?(教师边吃边数)什么方法?边吃边数,那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大桔子的桔瓤最多有几片,最少有几片?小桔子的桔瓤最多有几片,最少呢?

  师小结:桔子里桔瓤的数量与桔子的大小没有关系,有可能大桔子里的桔瓤少,也有可能小桔子的桔瓤多。

  师:现在,我们和班级里其他朋友一起去边吃边数吧。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5、中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数豌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记录表上用多种方式记录豌豆的数量,会手口一致的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2、感受数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豌豆荚若干、记录笔、小盒子、笔。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认识豌豆。

  师:你们看一看桌上的小盒子里有什么?豌豆荚是什么样的?(给幼儿观察)

  师:豌豆荚里面藏的什么?(豌豆)

  二、讨论记录豌豆数量的方法。

  1、教师出示盒子。

  师:这是盒子,我剥的豌豆应该放进哪个盒子里?

  2、教师出示记录表,讨论记录方法。

  师:除了用点子记录表示豌豆的数量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三、操作活动:“数豌豆”,并记录其数量。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你们也来剥一剥,数一数豆荚里有几里豌豆?每个豆荚里得数量一样吗?

  四、找出最多和最少的。

  师:今天,你们今天剥的最多的是几粒?最少是几粒?

  师:我们回家后,如果家里也吃豌豆,就来数一数,看看还有没有比3粒更少的,比9粒更多的。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较为顺利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还成为了我园计算专题组的“一课多研”研讨的课例,反思一路走来获得成功的的原因,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中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6、中班数学游戏教案《10以内序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使幼儿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不同位置。

  3、培养幼儿乐于探索、勤于思考、手脑并用的学习习惯。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图、楼房作业纸、双面胶、小动物图片各一幅,1-7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搬新家了,他们特别的高兴?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二、引导幼儿感知横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1、看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

  (1)看一看有哪些小动物?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2)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其他动物排在第几?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大家有不同的结论?

  (4)教师小结: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不同。

  2、小动物安家: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这下小动物们可为难了,都不知道自己该住那一间房了。经过讨论,它们决定举行一场赛跑,用赛跑的名次来决定自己住哪间房。比赛开始了(出示课件):

  (1)数一数有几个跑道? 第一道上是谁?第二……、第三……、

  (2)比赛开始了,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其他动物排在第几?(出示课件)

  (3)引导幼儿说:颁奖仪式。(出示课件)

  (4)教师说某一动物的名称,让幼儿说出它得了第几名?搬进了第几间房?(出示课件)

  三、引导幼儿感知安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1、数楼房(让幼儿知道数楼房是要从下往上数)(出示课件)请幼儿数一数,说出新房子一共有几层:第一层、第二层……第十层,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

  2、小动物搬新家幼儿操作学具,以帮助小动物搬新家的形式帮小动物住进新房子里。引导幼儿说出"我请××动物住进第几层楼房里"。

  3、教师说某一动物让大家用序数词表示小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四、游戏"换房子"请幼儿记住每只动物家的位置,教师待幼儿闭上眼睛后迅速调换动物的位置,然后请幼儿睁开眼睛,说说哪两只小动物换房子了?说说××小动物原来住在哪里,现在住在哪里?

  五、幼儿操作活动。

  六、拓展延伸:

  师:小动物们又一次住进了新房,它们可高兴了,准备了许多奖励贴要分给我们班的小朋友。

  请幼儿根据师提示送奖励贴。

  如:你的位置是第几?

  请你把这个苹果送给第x个小朋友。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

  2. 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7、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数一数,比一比》含反思

  目标:

  1 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 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3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准备: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

  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 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 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3 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的第二条目标“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及第四条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了能提高本班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平及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针对本班幼儿存在的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为了让本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根据幼儿的特点及活动内容,我采用了以下组织教学方法:

  1.观察讨论法

  在活动导入部分设计了让幼儿观察,发现问题,产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屈,老师.教,案,网"讨论法是让幼儿去说,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表述能力。

  2.演示验证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采用此方法。演示验证法是通过进行实际操作演示,验证结果。

  3.尝试操作法

  采用此方法能够让幼儿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幼儿是主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因此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以发展。

  4.记录法

  对测量的结果作记录,是对记忆的延长,并能让幼儿学会做事情的记录方法。

8、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数一数,画一画》含反思

  目标:

  1.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准备:

  教具 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 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请保留此标记。)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3. 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课后反思:

  因刚接班不久对幼儿掌握数学方面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设计一节以游戏形式为主的课,以此来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我以捉迷藏导入课题,小朋友积极性很高,对数字也很有兴趣。在后面的操作过程中,我选了个别幼儿操作,让其他幼儿的等待的时间过长,假如我把它改成每人操作,也许小朋友对数字就更感兴趣了。在生活中找数字时,准备材料不够充足,没能很好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幼儿连线画时有些幼儿找不到数字点,假如我把点改成彩色点,就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连线就更完美,也就会一下找到数字中的小动物了。

9、中班数学教案《分一分,数一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照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学会根据图形的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3.能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⒈各种图形卡片。

  2.分类板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⒈ 以“图形宝宝出来玩”为题引入活动,复习已学过的图形。

  师:今天天气可真好啊,图形宝宝们都想出来活动活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都有哪几个宝宝出来玩了呢?(有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长方形宝宝……)

  2.观察图形材料,进行游戏。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图形宝宝一样吗?(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他们什么是一样的?把一样的宝宝放到同一个圆圈里,代表他们是一家,并给图形宝宝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xx颜色的xx宝宝)

  幼儿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特点分类的。

  活动延伸:

  摆到区域中让幼儿巩固图形的特点。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针对孩子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拿取物体,整个活动孩子都参与其中了,并且基本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数量对应、按数取物,所以活动目标完成较好。

10、中班数学教案《数豌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记录表上用多种方式记录豌豆的数量,会手口一致的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2、感受数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豌豆荚若干、记录笔、小盒子、笔。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认识豌豆。

  1、教师:你们看一看桌上的小盒子里有什么?豌豆荚是什么样的?(给幼儿观察)

  2、教师:豌豆荚里面藏的什么?(.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豌豆)

  二、讨论记录豌豆数量的方法。

  1、教师出示盒子。

  教师:这是盒子,我剥的豌豆应该放进哪个盒子里?

  2、教师出示记录表,讨论记录方法。

  教师:除了用点子记录表示豌豆的数量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三、操作活动:“数豌豆”,并记录其数量。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你们也来剥一剥,数一数豆荚里有几里豌豆?每个豆荚里得数量一样吗?

  四、找出最多和最少的。

  教师:今天,你们今天剥的最多的是几粒?最少是几粒?

  教师:我们回家后,如果家里也吃豌豆,就来数一数,看看还有没有比3粒更少的,比9粒更多的。

  教学反思

  1、 根据幼儿园《纲要》提出对于幼儿数学方面学习,应注重幼儿逻辑思维及幼儿的推理能力

  2、 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的方式让幼儿做到了思维想象力、尊重了孩子的发言及表现力

  3、 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做到多让幼儿分组讨论,个别发言以及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