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欣赏教案《放烟火》反思

《中班美术欣赏教案《放烟火》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美术欣赏教案《放烟火》反思

1、中班美术欣赏教案《放烟火》反思

  设计意图:

  近来幼儿园附近的小区喜事连连,不论白天晚上放烟火的数次很频繁。许多孩子来园后,纷纷谈及自己观看到烟火的情景,有的说:烟火是五颜六色的;有的说:烟火还会在水面上放;有的说:烟火在天空中散开非常漂亮……大家一起分享着喜悦。于是,绳画"放烟火"就应运而生了,而且,虽然采用的工具材料就是身边普普通通的绳子和颜料,但运用到美术活动中还是首次尝试,让中班孩子进行探索新的工具材料作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创作愿望,感受参与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棉绳蘸不同颜色表现夜空中的烟火。

  2、增强手部肌肉的控制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棉绳,不同颜料红、黄、绿、紫、白,夜空背景纸。

  活动过程:

  一、熟悉作画材料,观察与想象。

  师:"画画材料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这张深蓝色的纸让你想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用这些新材料来画画吧!"提出要求:首先拿起一根棉绳,然后躺下来,拉一下。

  教师示范:用棉线蘸取不同的颜色在蓝色的纸上拉出一二条线。

  请几名幼儿尝试。

  幼儿尝试画画,教师鼓励幼儿大胆、随意地作画,鼓励幼儿看着作品大胆联想。

  二、幼儿操作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换颜色,注意构图丰满。

  三、欣赏与联想

  师:"把你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吧!"师:"这么多好看的颜色,你能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表示吗?"

  师:"什么时候人们会放烟火?为什么要放烟火?"师:过节的时候我们会放烟火来表达喜悦的心情。我希望画画也能带给你快乐。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相互讨论,并找到类似很多可以解决的办法,既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又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及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特别喜欢此次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并完成作品,但活动过程中,由于是自由选择材料,所以幼儿常规不是特别好,也是以后活动中需要加强和注意的。

2、中班美术欣赏教案《可爱的瓢虫》含反思

设计思路:

  孩子们非常喜欢瓢虫、蚂蚁等昆虫,也喜欢观察它们,但他们对这些昆虫还不够了解,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太接触的昆虫,如七星瓢虫等。因此,此次活动围绕“秋虫”这一话题,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知道瓢虫是益虫,并能通过绘画形式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绘画形式表达表现。

  2、乐意大胆添画背景,使画面更加丰富。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瓢虫图片

  2、纸、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感受瓢虫的外形特征。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猜看是什么?

  谜面:圆圆的身体像面包,头上一对小触角,身上还有七颗星,会飞会爬真灵巧。(是七星瓢虫)

  2、帮助幼儿梳理谜面。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可以从七星瓢虫的形状和花纹猜出来。

  二、瓢虫作品欣赏——初步了解七星瓢虫的特点。

  1、七星瓢虫长得怎么样的?

  小结:七星瓢虫有一个圆圆的身体,头上有一对触角,背上有7个圆圆的斑点,还有六条腿。

  2、那瓢虫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

  小结:瓢虫专门吃蚜虫保护庄稼,所以是益虫。

  三、幼儿学画——用绘画形式表现瓢虫的外形特征

  1、七星瓢虫一家要去旅行,我们先来画画瓢虫爸爸,自己来画画家里的妈妈和孩子。

  七星瓢虫是什么样的?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绘画七星瓢虫。

  添画:他们到哪里去旅行(草堆里、花园里、大树上)

  3、幼儿集体绘画。

  要求:把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画出来。

  观察要点:能否星瓢虫的外形特征画出来。

  是否能添画背景。

  4、分享交流。

  小结:七星瓢虫的一家可真可爱,你们都画对了它们的背上有7个小圆点,头上的一对触角,六条腿是对称的,画好左边画右边。

  四、活动延伸——知道哪些虫是害虫。

  你们还知道哪些虫是益虫呢?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中班美术欣赏教案《星夜》含反思

【教材分析】

  《星夜》是梵高的一幅代表作,画家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色彩的对比、流动的线条(波浪线、螺旋线)生动地描绘了星夜蓝色的夜幕下,星月灿烂,彩云翻滚,大树卷曲旋转着向上升,让人感到生命的运动,宇宙的不停运转。整个画面倾泻着画家渴望生活的满腔热血,洋溢着画家激荡而顽强的生命力,是梵高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带有某种非理性的成分。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感知画面中笔触、色彩、形象所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思想,并能用语言进行表述

  2、创作“有星星的夜晚”,尝试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星夜”、凡高的自画像。

  2、幼儿人手一张画纸和笔

【活动实录】

  1、直接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欣赏作品

  A: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画面

  师:小朋友,请仔细看一看,画面上画了什么?

  幼1:我看到了龙卷风、房子、星星、月亮、火、树、大海……

  幼2:我看到了洪水涌过来了……

  幼3:我觉得天空在翻滚了……

  B:引导幼儿从颜色上欣赏、讨论:

  师:这副画用了哪些颜色?

  幼:有黑的、灰的、黄的、蓝的……

  师:什么颜色用得多些?(黑的、深蓝的、紫的)这些是灰暗色还是明亮色?(灰暗色)

  师:它们在一起对比强烈吗?你有什么感觉?

  幼:对比强烈,心里有点不开心……

  *教师小结:画家用了深蓝色、紫色和黄色,色彩鲜明,对比非常强烈,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

  C:引导幼儿从线条上欣赏、讨论

  师:这副作品中画家用了哪些线条?

  幼:用了波浪线、螺旋线……

  师:哪些地方用了波浪线?给你什么感觉?

  幼:树用了波浪线,好像向上昌一样的。(请幼儿学一学)

  幼:天空用了波浪线,我觉得云在滚动……

  师:画家在什么地方用了螺旋线?

  幼:星星和月亮周围用了螺旋线……

  师:你有什么感觉?(好像包住了)星星和月亮被紧紧地包住了,那是什么感觉?(肯定很难受)

  请小朋友相互紧紧地抱住,感受难过。

  D:引导幼儿整体感受。

  师:你看了这副作品,有什么感觉?

  幼:很难过、恐惧……

  *教师小结:星星和月亮好象被旋涡围住了,大树象火苗一样向上旋转着上升,蓝颜色、紫颜色和黄颜色对比强烈,画家用这些颜色和形象表达了自己紧张、忧郁、难过的感情

  E:请幼儿为这幅画起个名字。

  师:谁来为这幅画起个名字?

  幼:星星和月亮、害怕的夜晚、恐怖的天空……

  4、欣赏梵高自画像,了解凡高的生平。

  5、讨论:师:我们看到的有星星和月亮的夜空是什么样的?心情怎样?

  6、创作“有星星的夜晚”。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参与性很强,互动和谐。具有以下两大主要特点:

  1、宽松的互动环境。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对艺术作品自由表达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宽松愉悦的环境对幼儿的表达非常重要。本节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平等互动,让幼儿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2、有效的问题引领。这是一副抽象的作品,但个性明显。本节活动中,教师预设了几个大问题,孩子们在问题的引领下充分感受了作品所表现的内涵和意思,体会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中班美术欣赏教案《布老虎》含反思

【活动设计】

  布老虎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布制玩具。教材《布老虎》是中班主题《我喜欢的动物》背景下的一个活动。做为一个手工作品的欣赏,我感到可着重引导幼儿对形象、做工、色彩选择以及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欣赏。基于这样一种理解,考虑到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在活动设计中以欣赏布老虎的造型、色彩、图案之美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在欣赏教学中如何挖掘幼儿的想象力方面,则试图实践运用米罗可儿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理解民间手工作品的基础上,以借形想象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的思考、设计与创作。

【活动目标】

  1、欣赏布老虎造型、色彩、图案之美,感受中国民间玩具艺术的魅力。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尝试参与创作,感受乐趣。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布老虎实物若干,PPT幼儿操作材料:布小鱼布蝴蝶拼贴图形花片记号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布老虎,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神秘礼物”,让幼儿猜猜,并打开看看,说说。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是用什么材料?会有什么用处?

  介绍与小结:布老虎是中国特有的,是古时候小朋友的玩具。在古时候,大人希望也相信布老虎能保护小朋友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观看PPT和实物,交流、讨论、欣赏布老虎夸张的造型、色彩与图案。

  1、PPT从颜色的角度欣赏布老虎。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很多布老虎的图片,我们来看看,有什么颜色的布老虎?

  (1)提问:有没有发现颜色的秘密?什么颜色最多?还有哪些颜色?这些颜色你觉得怎样?

  (2)小结:布老虎身上红色、黄色最多,颜色是一块一块的,而且很鲜艳。

  2、PPT从造型角度欣赏布老虎。

  小朋友真厉害,发现了布老虎独特的秘密,那布老虎头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1)布老虎图片和老虎图片对比观察。

  (2)提问:布老虎和老虎的头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眼睛怎样?嘴巴怎样?

  (3)小结:布老虎的头上,眼睛特别大,嘴巴特别大,特别的夸张。

  (4)提问:你觉得这样的布老虎怎样?

  (5)一起学学可爱、神气、生气勃勃、威武勇猛的布老虎(2只老虎音乐2遍)

  3、PPT从图案角度欣赏布老虎。

  (1)提问:布老虎头上两边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有图形、花草、动物等,头顶上有一个“王”字,(山中之王,林中之王)

  (操作PPT)如果从头上中间分开,“王”字一半在左边,一半在右边,图案这边一个或半个,那边一个或半个,两边是相同的,说明什么?说明布老虎头上两边是对称的。

  (3)布老虎头上两边是对称的,那身体两边是怎样的?

  (4)请小朋友找找、看看布老虎身体两边有没有相同的图案。

  (5)小结:身体两边装饰的图案也是对称的。

  4、讨论:你觉得布老虎美吗?美在哪里?你喜欢布老虎吗?

  5、总结:布老虎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宝贝,夸张可爱的样子、鲜艳的颜色,特别是用两边对称的颜色、图案装饰的布老虎,让大家越看越美。我们中国人很喜欢,外国人也很喜欢,我们要好好的保留并传下去。

  三、延伸拓展,体验创作。

  1、提问: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象布老虎一样用对称的颜色、图案装饰的东西?

  (蝴蝶风筝衣服裤子锅碗勺子盆子手帕桌布)师:运用对称的颜色、图案装饰的东西端庄、漂亮,让人们看了舒服,让我们生活变的更美。

  2、操作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布玩具,用对称的方法,自己喜欢的的颜色、图案装饰。

  第一小组:用对称的方法剪贴、装饰布小鱼。

  第二小组:用对称的方法涂画装饰布蝴蝶。

  3、晒晒我的布玩具宝贝。

  幼儿作品点评与欣赏。

【活动反思】

  瑞吉欧有一条著名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的眼睛越过围墙!”老师就是孩子活动中的伙伴、支持者和参与者。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制作的布老虎PPT、收集的布老虎实物帮孩子搭了一架小梯子,让孩子的眼睛自然而然地越过围墙,看到了古老久远的中国民间艺术。

  在欣赏布老虎中,通过整体欣赏,帮助幼儿认识了布老虎;分层欣赏:从颜色的角度欣赏布老虎——从造型的角度欣赏布老虎——从图案角度欣赏布老虎,逐渐让幼儿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其中的自主探索发现、说说唱唱学学,让幼儿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情感和个性。

  在最后的创作体验环节中,我以米罗可儿借形想象理念为引导,让幼儿进行相关的思考、设计与创作,即平面布蝴蝶与立体布小鱼的创意活动,将一个载体(布老虎)转换成另一个载体(布蝴蝶、布小鱼),鼓励幼儿即兴联想和思考,使他们在无形中养成敢于创新、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良好习惯,获得快乐和成功的经验,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孩子在尝试创作中中施展艺术天分,自由挥洒创意想象。

附资料

  布老虎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布制玩具。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因为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布老虎种类繁多,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枕头虎、套虎等。布老虎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的造型来突出老虎勇猛的神态,虎头及五官显示出天真和稚气,透露出儿童一样可爱的憨态。布老虎的色彩斑斓热烈,色度极为饱和,对比强烈。

5、中班美术欣赏教案《冰箱》含反思

  【活动目标】

  学会分四部画会冰箱。

  知道冰箱都有哪些用处。

  【活动准备】

  冰箱图、画画本、铅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1、看这个图大家认识它是什么不啊?

  2、大家还知道是家里装好吃的冰箱那!

  3、那你们还知道冰箱能干什么啊?

  4、不知道了,那我们一起想想,冰箱能给你们冻雪糕,那我们吃的肉怕坏,是不也可以冻冰箱里,天热蔬菜、牛奶、糕点都能放在上面保鲜啊!

  5、动脑想想才知道冰箱还有这么用处那!

  6、那你们会画家里的冰箱吗?

  7、我们学一学画冰箱

  ——拿出笔本先画出冰箱的外形,是长方形的对吧!

  ——冰箱是上下两个,我们从中间分两半。

  ——我们开冰箱时又把手,在画上把。

  ——冰箱下边加个底,变成大冰箱。

  8、我家冰箱画完了,你们家的冰箱画完没?

  9、我们是不是四部就学会了画冰箱,用水彩笔涂上喜欢的颜色。

  10、涂色注意什么小朋友没忘吧?涂完色冰箱变的更好看了。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偶尔在储藏室里找出自己小时候用火柴盒作的写字台、钢琴,勾起了对童年的无限回忆。我把它们带到了课堂上,孩子们喜欢的不得了,但竟有一半的孩子没见过火柴和火柴盒。

  我引导他们把找到的各种形状的盒子放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选用不同的盒子组合成大衣橱、电脑桌……甚至是想象中的或是自己设计的家具、家电。在无限空间的联想与创作当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制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完成了许多谈不上完美但充满了童趣的作品。但愿将来有一天,当他们从储藏室里找出这些小制作时,也能为童年时的创造力没有受到压抑而感到自豪。

6、中班美术欣赏教案《四季小路》含反思

  设计思路:

  随着主题“春夏和秋冬”的深入开展,孩子们知道了四季轮换的顺序,也初步了解了四季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感受。通过不断地积累,班级中的孩子渐渐能自己区分哪些是好朋友颜色(相似色),在绘画中尝试自己择色运用。但是在炫彩棒的使用技巧上有所欠缺,如:颜色不能很好的过渡、衔接,使两种颜色融合起来,比较生硬。另外,在接触了两种颜色的接色后,部分孩子提出了选择三种相似色的要求,因此,根据主题和孩子的经验,设计了这个美术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中通过四张色彩强烈的范例引发幼儿的讨论,再现生活经验,体会四季不同的特征,感受不同季节色彩渐变的美;提供的色卡帮助幼儿分辨两、三种相似色。第二环节中在示范时运用儿童化语言帮助幼儿更容易理解掌握颜色的自然过渡,感知接色的方法。第三环节:在四季音乐的陪伴下,幼儿进行有目的的创作,想象表现画面的色彩。最后环节在欣赏比较中学习同伴的优点,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色彩渐变的美。整个活动以一条小路贯穿,带领幼儿走入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中,带给幼儿不同的视觉感受。

  活动目标:

  1、运用相似色接色的方法使颜色自然过渡。

  2、尝试表现季节的色彩效果,感受色彩渐变的美。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四季范例、画好路的纸、不同路的小样、色卡、炫彩棒、铅画纸、四季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谈论——了解四季的不同色彩特征和其对应的相似色

  1、由一条小路引出,你们看到过什么样的路?出示不同的路。

  2、到不同季节的小路上去散步,出示四个季节的范例,讨论:他们分别是什么季节的小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颜色?

  3、找一找这些颜色是怎么排队的?并出示相应的色卡。

  4、小结:四季的色彩都是不同的,春天是绿色;夏天是红色;秋天是黄色;冬天是蓝色。

  二、操作尝试——选用四季的色彩来感知接色的方法

  1、去春天的小路上散步,示范:走啊走,看到一大片梧桐树,快速涂深绿色,一大片柳树,涂淡绿色,哪个地方要接色就往哪个方向走(关注接色的顺序和方向),看看颜色有什么变化?

  2、找出接下来的颜色,请幼儿尝试接色部分(关注幼儿接色的方法)。

  3、小结:每个季节的路边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我们先找出好朋友的颜色,再让他们抱一抱,让小路连起来。

  三、创造表现——运用接色的方法表现不同季节的小路

  1、要求:确定季节;选择对应的颜色,让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季节;用“开门,抱一抱”的方法。

  2、想象在小路上散步,慢慢地在纸上描画一条弯曲的小路。

  3、按照各自确定的季节,有目的地选择各种颜色进行不规则色块的连接。

  4、边涂色,边观察画面的色彩效果,加以调整,直至涂满整个画面。

  四、感受体验——欣赏同伴作品,感受接色的美

  1、猜猜画的是什么季节?(关注幼儿相似色的运用搭配是否和谐)

  2、比一比,同一个季节的小路有什么不一样?(关注幼儿接色的方法)

  活动反思:

  本次的美工活动便是请小朋友们走在林间的四季小路上,孩子们通过各种颜色之间镶嵌、拼接与涂染,绘出了他们心中的四季小路,在他们的世界里,四季小路又会是怎样一番美景呢?你可以从孩子们心中了解到更多更多……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7、中班美术欣赏教案《可爱的乌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画乌龟,鼓励幼儿合理地布局画面。

  2、通过欣赏课件,感受画面布局的重要性。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制作《可爱的乌龟》。

  2、乌龟手偶。

  3、画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乌龟手偶。

  师:“今天,我请了我们的好朋友来,你们知道是谁吗?”

  师:“乌龟不高兴了,它迷路了,你们知道它住在哪里吗?”

  二、展示课件,帮助幼儿感知乌龟“住”不同的地方,画面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出示海水图,听听乌龟说了什么?(“谢谢你们给我找了一个家,可是我应该住在哪里呢?”)

  2、让乌龟分别住在右上角、左上角、画面中下部,请幼儿说说乌龟住在这里好不好?为什么?听听乌龟是怎么说的。(“不好不好,我的头、脚都在水外面了;不好不好,我住在草堆里不舒服”)

  3、让乌龟住在画面中间,听听乌龟怎么说?(“太好了,我最喜欢在水中间游来游去的了。)

  4、出示一个小乌龟在中间,听听它怎么说?(“这么大的海,就我一个人住?我很孤单哦!”)请幼儿想想办法?

  5、增添许多个小乌龟(画面较饱满),听听乌龟怎么说?(“太好了,这样我就不会孤单了。”)

  6、出示一个小乌龟,一个大乌龟,感受知画面。

  三、请幼儿也来给乌龟安一个家。

  1、提出要求:先想好是给大乌龟安家还是给小乌龟安家,给一个还是给几个乌龟安家,安在哪个地方,乌龟最高兴呢?

  2、幼儿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幼儿照顾乌龟的感受(即合理布局画面)

  3、作品展示。

  幼儿互相欣赏、介绍作品,感受画面布局的美。

【活动反思】

  画面布局是幼儿比较难掌握的一个问题。以前,幼儿已有了画乌龟的经验,但在绘画过程中,总是会画的太小或太偏了,画面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太漂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可爱的乌龟》。

  我改变了以往的绘画模式:引起幼儿兴趣→教师示范→幼儿绘画→作品评价的方法,而是制作了课件,将整个布局的问题放在课件中来解决,并且运用了幼儿较易接受的拟人化的手法及音效,帮助幼儿感受乌龟住在海水里的不同地方画面的感觉及乌龟的感受,乌龟说的话更能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布局的重要性,更易让幼儿接受。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形象了,以往要幼儿将物体画中间,画大一些,画满一些,总是用平直的语调说,总有些孩子只顾自己画,不去理会老师的话,但这次通过展示课件后再画,有的幼儿画了一个乌龟,我便说:“你想想,这只乌龟一个人住,它会怎么想呢?”幼儿很自然的就会多画几只乌龟了。

  幼儿在合理布局画面的基础上,也充分显示出自己的想法与创造,有的幼儿画了许多只小乌龟,在前面画了一只大乌龟,他说:“大乌龟带着小乌龟做操呢!”有的幼儿把小乌龟画在大乌龟身上,他说:“这只小乌龟玩累了,在爸爸身上休息呢!”还有的幼儿画了一个大乌龟、中间壳是空的,再在旁边画了只小乌龟:“妈妈刚把小乌龟生下来,正教它游泳呢!”可见幼儿的想象也是非常丰富的。

  在评价过程中,我组织幼儿一起欣赏了同伴的画,幼儿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讲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整个活动,这个课件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解决了幼儿的布局问题,还拉近了幼儿与乌龟的距离,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能考虑乌龟的感受,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8、中班美术欣赏教案《放烟火》含反思

  设计意图:

  近来幼儿园附近的小区喜事连连,不论白天晚上放烟火的数次很频繁。许多孩子来园后,纷纷谈及自己观看到烟火的情景,有的说:烟火是五颜六色的;有的说:烟火还会在水面上放;有的说:烟火在天空中散开非常漂亮……大家一起分享着喜悦。于是,绳画"放烟火"就应运而生了,而且,虽然采用的工具材料就是身边普普通通的绳子和颜料,但运用到美术活动中还是首次尝试,让中班孩子进行探索新的工具材料作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创作愿望,感受参与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棉绳蘸不同颜色表现夜空中的烟火。

  2、增强手部肌肉的控制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棉绳,不同颜料红、黄、绿、紫、白,夜空背景纸。

  活动过程:

  一、熟悉作画材料,观察与想象。

  师:"画画材料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这张深蓝色的纸让你想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用这些新材料来画画吧!"提出要求:首先拿起一根棉绳,然后躺下来,拉一下。

  教师示范:用棉线蘸取不同的颜色在蓝色的纸上拉出一二条线。

  请几名幼儿尝试。

  幼儿尝试画画,教师鼓励幼儿大胆、随意地作画,鼓励幼儿看着作品大胆联想。

  二、幼儿操作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换颜色,注意构图丰满。

  三、欣赏与联想

  师:"把你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吧!"师:"这么多好看的颜色,你能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表示吗?"

  师:"什么时候人们会放烟火?为什么要放烟火?"师:过节的时候我们会放烟火来表达喜悦的心情。我希望画画也能带给你快乐。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相互讨论,并找到类似很多可以解决的办法,既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又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及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特别喜欢此次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并完成作品,但活动过程中,由于是自由选择材料,所以幼儿常规不是特别好,也是以后活动中需要加强和注意的。

9、中班美术优秀教案《雕塑欣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欣赏雕塑作品,初步感受雕塑作品的美和表达的基本内容。

  2.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加深对家人间亲密情感的理解。

  活动准备

  1. 《我的家》幼儿用书第24页。

  2. 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 出示幼儿用书第24页,引导幼儿欣赏英国著名雕塑家亨利

  摩尔的作品《家庭》。

  2. 向幼儿提问:

  你在图中看见了什么?(自由回答。)

  雕塑中共有几个人?( 3 个人。)

  雕塑中的人是什么关系?(一家人。)

  猜猜他们在做什么?(自由回答。)

  你知道这个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创作的吗?(青铜。)

  3. 请3位幼儿模仿作品中人物的动作。

  4. 幼儿3人一组,进行“抱一抱”游戏。"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老师播放音乐,幼儿随着音乐走动,当音乐停止时,每组幼儿扮演家人拥抱。

  5. 活动完成后,请幼儿分享感受。

  6.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7.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评价

  学习欣赏雕塑品。

  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建议

  老师可以带幼儿去欣赏不同的雕塑品,培养他们对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初步理解和审美能力。

  活动反思

  《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的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这样一个活动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激发幼儿的艺术情趣,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艺术表达,体验艺术创造活动带来的快乐。

10、中班主题《放烟火》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中班孩子年龄特点,结合孩子日常经验,创造材料的神秘性,激发幼儿的兴趣及积极性,通过讨论用什么画画为主题,开发幼儿的想象力。通过题材的展示,让幼儿讨论如何作画,掌握正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用棉绳醮不同颜色来表现夜空烟火,激发幼儿兴趣。

  2、根据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创作。

  3、通过活动规则,掌握画画技能,增强手部肌肉的控制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7、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可以用棉绳醮不同颜色来表现夜空烟火。

  活动难点:掌握技能技巧,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

  颜料、桌布、棉绳和夜空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1、播放轻音乐,稳定幼儿情绪,培养幼儿的常规及日常礼仪。

  (二)寂静游戏:魔术《变色》

  (三)熟悉材料:提问:这张深蓝色的纸,让你想到了什么?幼儿展开想象,教师给予认同和鼓励。用什么画画?画画材料和平时有什么不同?你愿意尝试吗

  (四):教师示范:儿歌导入:“手握小拳头,沾一沾,躺下来,拉一下。”

  (五)幼儿操作:提示幼儿要走礼貌通道,鼓励换色鼓励构图丰满,教师提升式总结:愿意换色,说明你心中已有想法了!只要你心中觉得美,那一定是最美的。你可以**,可以吗,谢谢你接受我的建议。谢谢你们的等待,就像我等待你们一样。

  (六)欣赏与联想:将幼儿作品展示,问:“你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让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七)结束部分:播放轻音乐,引导幼儿看一看外面的天空,谁美?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相互讨论,并找到类似很多可以解决的办法,既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又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及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特别喜欢此次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并完成作品,但活动过程中,由于是自由选择材料,所以幼儿常规不是特别好,也是以后活动中需要加强和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