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学画画》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学画画》反思
故事《小老鼠的皮鞋车》,孩子们对于这个故事很感兴趣,待家长走后孩子们一折追着我问“小老鼠在哪里找的皮鞋车呢?”“小老鼠用什么把皮鞋擦干净的呢?”等,车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作用很大,所以我们班本月开展主题是《各种各样的车》。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根据皮鞋变化的线索大胆讲述图片主要内容。
2.尝试用词语形容皮鞋车及角色的内心活动。
3.体验讲述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仔细观察图片,根据皮鞋变化的线索大胆讲述图片主要内容。难点:尝试用词语形容皮鞋车及角色的内心活动。
活动准备
图片 4 幅、黑板、磁铁、对汽车的构造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
(此环节是吸引幼儿兴趣,并仔细观察画面)
(二)讲述图片出示图一:
1.师:看看这是在什么地方?图上有什么? 幼儿观察画面并讲述。
2.师:这是一双怎样的鞋子?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很旧(烂)?
(此环节重点是引导幼儿从鞋子的颜色、破洞来讲,突出鞋子是一双旧鞋子, 帮助幼儿找到线索。)
3.教师示范讲述图片内容。
4.幼儿自由讲述图片内容出示图二:
1.师:图片上出现了谁?
它看到这只旧皮鞋它的心里可能会想什么?
2.师:现在请你看着图讲一讲。谁在哪里发现了什么,它想做什么?
3.教师示范讲述
老师讲的好吗?哪里讲的好?
过渡语:我们来看看小老鼠到底做了什么。
出示图三:
1.师:小老鼠正在做什么?它是怎样做的?
2.师:看看皮鞋有了哪些变化?
3.师:原来小老鼠是想把这只鞋子变成一辆皮鞋车啊,有了这辆皮鞋车它心情会怎么样呢?
4.师:请你看着图和旁边的朋友讲讲,小老鼠用什么办法把旧皮鞋变成了一辆什么样的皮鞋车,它心情怎样。
5.教师示范讲述
6.个别幼儿讲述
过渡语:有了皮鞋车小老鼠会用它做什么呢?我们接着看。出示图四:
1.师:车上拉的有什么?
2.师:车上还有谁?
他们在做什么?
3.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4.师:谁来试一试完整的讲讲这幅图。
(三)完整讲述
1.教师示范
师:其实,这四幅图连起来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老鼠的皮鞋车》,教师完整讲述。
2.幼儿间讲述。
师:现在请朋友们和你旁边的朋友讲讲这个故事,要看着图,一幅一幅的讲,从第一幅图讲到最后一幅图,要讲的清楚、完整,如果你能用到好听的词就更棒了。
3.个别幼儿讲述。
(四)结束
我会把《小老鼠的皮鞋车》图片放在走廊上,放学的时候,你跟爸爸妈妈讲一讲。
活动总结
通过成都学前教育中心专家老师们以以及个别幼儿园园长对我的一对一指导, 在这个讲述活动的的设计和组织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如: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大部分幼儿在组织语言和讲述的过程中思路也比前期有进步了。从教学策略方面来看,《老鼠的皮鞋车》的选择富有童趣, 契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本节课教学图片的准备与利用充分、有效,顺应故事情节,逐幅出示,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满足了幼儿学习的需要。教学中,教师能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细节,引导幼儿多方面发散思维, 如,“小兔看见了这只破皮鞋是怎么样的?它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答案。幼儿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因幼儿本身积累了很多的前期经验,在集体教学中,能够大胆发言,把图片故事讲述给同伴听。幼儿能根据老师寻寻渐进的问题慢慢去掌握故事全部的内容并复述。在教法上采取了由浅入深的方法,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引入故事教学,让幼儿体会小动物的心情, 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学习语言,让孩子们对学习的内容更有兴趣,留下愉悦的情感体验。
2、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朋友相处时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2.懂得要友好地与同伴相处。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PPT《小老鼠和大老虎》 、绘本小书《小老鼠和大老虎》
活动过程:
1.以歌表演《拉拉勾》导入,谈话激发幼儿原有生活经验。
幼儿两两结伴进行歌表演《拉拉勾》并说说自己的朋友
2.播放PPT书的封面,教师提问:封面上的大老虎长得怎么样?小老鼠长得怎么样呢?
小老鼠和大老虎是什么关系呢?你从哪看出来的?
3.教师播放PPT讲述故事(到13页),师幼一起讨论
(1)大老虎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2)小老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小老鼠会怎么做?
(3)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人像大老虎一样欺负你?你是怎么做的?
4.教师播放PPT讲述故事(到19页),师幼一起讨论
请你猜一猜大老虎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大老虎你会怎么做?
5.教师播放PPT讲述故事(到27页),师幼一起讨论
你认为小老鼠会和大老虎继续做朋友吗?他们在一起怎样玩才能继续做朋友?
大老虎会一直这样让着小老鼠吗?为什么?你认为他们应该怎样做?
6、观察图片,关注细节
请小朋友拿出椅子后面的书,找一找小老鼠和大老虎家里的秘密,看看他们的照片是怎么挂的?(老虎的挂在上面,老鼠的挂在下面)看看封底他们的照片又是怎么挂的?(并排挂的)说明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关系平等了)
活动延伸:
出示PPT最后一页:小老鼠和大老虎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是什么呢?谁来了?(犀牛)在平时的生活中和比自己高大强壮的朋友在一起应该怎么相处呢?
活动反思:
1、过程紧凑,环节目标达成度高。
首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小老鼠与大老虎之间的关系,引起孩子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活动作铺垫。在这里我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直接讲述,一个是通过回忆先描述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样子,再让孩子思考当小小的小老鼠碰到大大的大老虎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在跟孩子们初步接触以后,我采取的是第二个方案。
其次,从阅读封面,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一对好朋友的亲密快乐。到聆听小老鼠的独白,猜测两个好朋友之间的问题来逐步展开,在四个小问题的呈现环节,分别采用先聆听后思考、先观察后表达、猜测等方法层层展开,重点通过观察小老鼠的表情、猜测小老鼠的心里,感受朋友之间的不友好带来的不愉快。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的倾听比较好,能够跟随着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
最后,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为大老虎提建议、分组选择图片讲述以及后半部分的完整聆听,体验朋友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
2、情感激发较好。
情感是这个绘本发展的主线,因此在环节设计上,我牢牢抓住这一点来深入。在表达上用生动的语言带领孩子去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在细节关注上,设计了体验环节,让孩子们和朋友一起做做亲密的动作;自己扮作与朋友刚刚分开的小老鼠,让孩子们用语言和动作来安慰小老鼠进一步体验角色的感受,增进了孩子和我之间的感情。并在每一次的小结中注重情感的提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和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3、提问合理,回应有效。
每一次的提问都能够针对画面意思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验来设计,尽量做到提问方式多样,回应不重复,注重回应中幼儿关键经验的提升。
4、关注图片细节
让孩子找一找、看一看之前小老鼠和大老虎的照片是怎样挂的?最后封底又是怎样挂的?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关系的变化。
总的来说这节活动还是比较成功,因为这节活动在3月份举行的全县“社会领域优秀教学活动展示”中我曾上过,当时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听课教师的认可。
不足之处:
由于一些设备的关系,白板反光比较厉害,画面不是很清楚。虽然引导幼儿去关注画面的细节,但还不是很到位。
3、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做蛋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中人物的动作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2、围绕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并讲述,丰富词汇:圆溜溜、香喷喷、笑哈哈。
3、初步学习图书的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大图片四幅 、“小老鼠做蛋糕”封面、鸡蛋图片、字卡:圆溜溜、香喷喷、笑哈哈。
小图书16份、订书机、蛋糕模型。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图片,引出课题。
老师带来了什么?你觉得这个鸡蛋怎么样?(学习词:圆溜溜)鸡蛋在哪里呀?草地上的大鸡蛋被谁发现了呢?
二、通过观察、讲述图片,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一)
看到这么大一个鸡蛋小老鼠心里怎么样,会说什么呢?他们会怎么做呢?这么大的鸡蛋怎么才能搬回家呢?可他们想过了许多办法也没能将鸡蛋弄回家。师幼共同完整讲述第一幅图的内容。
2、出示图(二)
小老鼠没能将鸡蛋搬回家,他们到底怎么办的呢?(看着图跟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讲讲)。你觉得他们会做什么好吃的呢?幼儿猜想
我们一起来问问小老鼠好吗做蛋糕光有鸡蛋行吗?还要加点什么呢?(一起学一学小老鼠做蛋糕:敲破鸡蛋壳,加入面粉、牛奶、白糖,揉呀揉,捏呀捏,还要放在烤箱里烤一烤,忙了好半天,蛋糕终于做好啦!出示蛋糕模型。(闻闻看,香不香。学习词:香喷喷)
这么漂亮的香喷喷的蛋糕,小老鼠们会跟谁一起吃呢?(幼儿想象)
3、出示图(三)
他们请来了谁?大家吃得怎么样?教师小结:小老鼠做了蛋糕知道跟好朋友一起分享。
师幼共同完整讲述第二幅和第三幅图。
蛋糕吃完了,蛋壳怎么办呢?(鼓励幼儿想象)
4、出示图(四)
小动物们用蛋壳做了什么?蛋壳车怎么啦?他们脸上怎么样?(学习词:笑哈哈)图上还有谁,它会说些什么?
师幼共同讲述第四幅图。
三、学习制作图书,师生共同看图书完整讲述故事。
1、这个故事有趣吗?谁来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揭题:小老鼠做蛋糕)
2、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把这些图片合起来做成一本书,怎么做呢?
3、我们看着制作的大图书,一起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来讲一遍,好吗?
四、引导幼儿讨论:
1、你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故事里的小老鼠活泼快乐,会动脑筋会想办法而且还是友爱善良的,有了好东西还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所以我们大家都喜欢它。
3、现在老师也要学习小老鼠,把我做的小图书和你们一起分享,也请你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跟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好吗?
活动反思:
活动的形式运用图夹文看图讲述进行。为孩子提供鸡蛋、蛋糕、汽车等汉字字卡,在理解图二及图三时问题时针对动作、表情方面进行提问。如第一幅图片中增加了“小老鼠发现了大鸡蛋会说什么?他们会怎么做呢?”的问题引导幼儿把握小老鼠的心里活动,丰富讲述画面的内容,使幼儿在讲述时更生动、有趣,从而也为下一环节的想象作好铺垫。只是图片有点小在草地的画面不明显,不能让人一目了然。
4、中班语言儿歌教案《小老鼠上灯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有节奏的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
2、幼儿能用的不同形式表现儿歌,体验表演的乐趣。
3、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老鼠上灯台》
2、小老鼠头饰,小猫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课题)
1、教师:“叽叽叽叽,谁来了?”原来你是一只小老鼠。“哎呀、家里面好闷啊、我们整天藏在又黑又闷的地洞里,多难受呀!今天,不如趁大猫不在家,到洞外面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活动一下身体、走呀走、突然小老鼠闻到了香味(嗅嗅鼻子)、小老鼠四处的找、然后发现了桌子上有一盏灯。哇,灯油好香呀。小老鼠四处的看看,没有猫的身影。小老鼠偷偷的飞快的爬上了灯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小老鼠吃饱了,想回家了,可是小老鼠吃的太饱了,肚子鼓鼓的,爬不下来了,怎么办呀?突然,“喵喵”小猫回家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从灯台上滚了下来。
2、以提问形式,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印象。
(1)请小朋友说说看,刚才老师表演的这个故事里有谁?(小老鼠、小猫)教师就出示小老鼠和小猫的图片)
(2)真棒,那你们有没有听清楚小老鼠它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瞪着小眼睛,偷偷上灯台)。
(3)最后,小老鼠是怎么下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滚下来)
二、完整欣赏动画,带领幼儿念儿歌
1、教师结合动画完整念儿歌。
2、与幼儿已学的儿歌进行对比,逐句引导幼儿念儿歌。
三、用的不同形式表现儿歌
1、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
用拍手、拍头、拍肩、拍肚子,拍腿、跺脚等肢体动作逐句来表现儿歌。
2、引导幼儿练习动作表演儿歌。
老师说:“你们觉得儿歌中的小老鼠好不好玩啊?(好玩)那我们戴上自己的小老鼠头饰来学学小老鼠好不好?”
(1)启发幼儿来表演小老鼠是什么样子的?(两手食指在胸前相对做小老鼠走的动作。)
(2)启发幼儿瞪着小眼睛的动作,(两手在眼睛前打转)
(2)启发幼儿做一做上灯台的动作。
(3)启发幼儿学一学小老鼠偷油吃的样子。
(4)引导幼儿做一做叽里咕噜滚下来的样子。(教师提示幼儿将两手放在胸前从上向下做绕拳动作,同时身体下蹲。)
四、游戏“猫来了”
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学玩游戏,体验游戏“猫来了”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家的快乐情绪。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师:现在我先说明一下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先请二个小朋友来当老鼠,老师来当猫,老鼠要出来找吃的,(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但是要躲起来(可以躲在任何一个地方)结果被猫发现,猫大叫一声,然后跑回自己的家(回到自己的小板凳上)这样猫就抓不到你们了。
2、教师扮演猫,幼儿扮演老鼠,根据规则进行练习
3、幼儿扮老鼠或“猫”一起表演。
五、结束语:
现在请小朋友们当小老鼠躲到外面去,猫去捉老鼠。
附儿歌:
小老鼠上灯台
一只小老鼠,瞪着小眼睛。
偷偷上灯台,为吃一口油。
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活动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把故事引入识字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儿喜欢做游戏,教师适时地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会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幼儿乐学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全身地投入,真正让幼儿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了识字教学的目。
5、中班语言游戏教案《小老鼠和落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注意力集中的倾听完整个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能完整复述故事片段小老鼠清扫落叶的句子,学会“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的有关秋天的经验。
物质准备:图片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
1、教师完整地,有表情的讲述故事一遍。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动作表情、语音、语速、语调以及与幼儿的眼神交流,将幼儿带入故事的情景中,同时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2、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的小老鼠们在干什么?
二、出示挂图,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第一幅挂图,根据图片讲述故事。
提问
(1)小老鼠们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呀?(简单的进行提问即可)
(设计此问题旨在帮助幼儿了解季节与气候之间的联系,知道夏天过去后是秋天,秋天过去后是冬天,同时也为理解下面的故事内容做铺垫。)
(2)小老鼠往洞外一看发现了什么?
(小老鼠们看见好多落叶以后便准备干吗啦?扫落叶了,那小老鼠们又是怎么扫落叶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图片,来讲讲看)
2、出示第二幅挂图,根据图片讲述故事。
(1)出示图片,提问:小老鼠们是怎么扫落叶的?
(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并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回答。)
(2)教师根据图片讲述,让幼儿看着图片跟着复述。
(故事:小老鼠们有的拿着扫帚在扫落叶;有的拾起树叶,放在小框里;有的把树叶顶在头上,运到一个地方堆起来;还有的老鼠一起合作,用小箱子抬树叶……)
(3)请小朋友上来模仿动作,一边做一边讲述相关的句子。
3、继续讲述故事,直至结束。
提问
(1)小老鼠们刚打扫完落叶,发生了什么事情呀?
(2)刚打扫干净的地上怎么又会有树叶的?
(3)鼠妈妈是怎么对小老鼠说的?
(教师讲述鼠妈妈的话,主要是让幼儿欣赏。)
4、带幼儿走出教室去学学小老鼠捡落叶(可以带上适宜的工具)
三、再次完整讲述故事,可让幼儿根据图片,跟着老师一起复述故事内容。
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已有了大概的理解,再次完整欣赏可满足幼儿倾听的需求,在欣赏的同时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复述,从而进行语言锻炼,达到巩固的作用。
附故事《小老鼠和落叶》
鼠妈妈带着五只小老鼠住在一棵大树的洞里面。
这些小老鼠都是夏天出生的,现在他们都已经渐渐长大了,已经能够帮助妈妈做事情了。
天气渐渐地冷了。这天,小老鼠们从树洞里往外一看,立即惊呼起来:“啊呀,哪来的这么多树叶呀?”
鼠妈妈看了看地上,说:“来,我们一块儿扫落叶吧!”
“噢!扫树叶喽,扫树叶喽!”
“哈哈,太高兴啦!”小老鼠们有的拿着扫帚在扫落叶;有的拾起树叶,放在小框里;有的把树叶顶在头上,运到一个地方堆起来;还有的老鼠一起合作,用小箱子抬树叶……
“哎哟,腰真酸呀!”“咳,累死我啦!”
打扫完了以后,小老鼠们都“呼哧呼哧”地直喘气。
这时,一只小老鼠发现地上又多了一片叶子,就指着另一只老鼠说:“这是不是你丢的叶子?”白老鼠说:“不是我丢的,是它丢的”,就这样小老鼠们吵成了一片。
正在这时,“嘻”的一声,一片树叶正巧落在一个小老鼠的头顶上。
这时老鼠妈妈来了,她对孩子们说:“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树叶会从绿色变成黄色,不用风吹,自己也会从树上掉下来。等到所有的树叶都掉光了,天会变得很冷很冷的”
天气越来越冷了,树上的叶子变红了,变黄了,即使没有风吹,它们也自然地从树上落下来。当树上的叶子全部落光的时候,天气就变得非常非常冷了。
小老鼠们不停地清扫着落叶,不知不觉,他们迎来了出生后第一个冬天。
活动反思:
1、语速和课堂节奏偏快,可适当放慢速度。
2、每一个提问环节时,可适当多给孩子讲的机会,个别幼儿讲的时候能够给予积极的应答。
3、幼儿座位编排成一个半环型,教师应当对两边的幼儿都多一些关注,在第一环节讲故事时,个别幼儿的视线没有照顾到,所以有几个幼儿看不到我手中的图片,应当边讲故事边面向幼儿转动图片,确保每个幼儿的视线不受阻挡。
4、最后学说鼠妈妈的话,可多请幼儿来说一说,使幼儿能够充分理解树叶和季节的关系。
5、讲故事时,教师的语音语调应当注意轻重缓急,是故事更有动感和画片感。
6、在幼儿游戏环节时,教师应当把要求提在活动前,以避免游戏过程中的混乱。
6、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上灯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有节奏的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
2、幼儿能用的不同形式表现儿歌,体验表演的乐趣。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老鼠上灯台》
2、小老鼠头饰,小猫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课题)
1、教师:“叽叽叽叽,谁来了?”原来你是一只小老鼠。“哎呀、家里面好闷啊、我们整天藏在又黑又闷的地洞里,多难受呀!今天,不如趁大猫不在家,到洞外面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活动一下身体、走呀走、突然小老鼠闻到了香味(嗅嗅鼻子)、小老鼠四处的找、然后发现了桌子上有一盏灯。哇,灯油好香呀。小老鼠四处的看看,没有猫的身影。小老鼠偷偷的飞快的爬上了灯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小老鼠吃饱了,想回家了,可是小老鼠吃的太饱了,肚子鼓鼓的,爬不下来了,怎么办呀?突然,“喵喵”小猫回家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从灯台上滚了下来。
2、以提问形式,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印象。
(1)请小朋友说说看,刚才老师表演的这个故事里有谁?<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小老鼠、小猫)教师就出示小老鼠和小猫的图片)
(2)真棒,那你们有没有听清楚小老鼠它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瞪着小眼睛,偷偷上灯台)。
(3)最后,小老鼠是怎么下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滚下来)
二、完整欣赏动画,带领幼儿念儿歌
1、教师结合动画完整念儿歌。
2、与幼儿已学的儿歌进行对比,逐句引导幼儿念儿歌。
三、用的不同形式表现儿歌
1、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
用拍手、拍头、拍肩、拍肚子,拍腿、跺脚等肢体动作逐句来表现儿歌。
2、引导幼儿练习动作表演儿歌。
老师说:“你们觉得儿歌中的小老鼠好不好玩啊?(好玩)那我们戴上自己的小老鼠头饰来学学小老鼠好不好?”
(1)启发幼儿来表演小老鼠是什么样子的?(两手食指在胸前相对做小老鼠走的动作。)
(2)启发幼儿瞪着小眼睛的动作,(两手在眼睛前打转)
(2)启发幼儿做一做上灯台的动作。
(3)启发幼儿学一学小老鼠偷油吃的样子。
(4)引导幼儿做一做叽里咕噜滚下来的样子。(教师提示幼儿将两手放在胸前从上向下做绕拳动作,同时身体下蹲。)
四、游戏“猫来了”
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学玩游戏,体验游戏“猫来了”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家的快乐情绪。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师:现在我先说明一下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先请二个小朋友来当老鼠,老师来当猫,老鼠要出来找吃的,但是要躲起来(可以躲在任何一个地方)结果被猫发现,猫大叫一声,然后跑回自己的家(回到自己的小板凳上)这样猫就抓不到你们了。
2、教师扮演猫,幼儿扮演老鼠,根据规则进行练习
3、幼儿扮老鼠或“猫”一起表演。
五、结束语:
现在请小朋友们当小老鼠躲到外面去,猫去捉老鼠。
附儿歌:
小老鼠上灯台
一只小老鼠,瞪着小眼睛。
偷偷上灯台,为吃一口油。
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1、解决塑料袋污染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小朋友们不仅自己知道要这样做,更要倡导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一起加入到我们的行动中来,一起**护地球的好帮手!在一首歌里曾经也唱到了要爱护地球,当爱护地球的好帮手!小朋友知道是什么歌吗?
2、全体师幼共唱儿歌《塑料袋真害人》(歌唱部分配上《数鸭子》伴奏,整首儿歌加上动作表演。)
塑料袋真害人
唱:塑料袋真害人真呀真害人
埋在土里草不生草不生。
掉在路上满呀满天飞,
落进 呀 海里 海龟没,
落进 呀 海里 海龟没。
念:塑料袋难消化,
地球妈妈受不了。
小朋友们手拉手,
爱护地球好帮手!
延伸活动:
师:在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地球变得焕然一新,更加美丽了!那我们不妨邀请猪八戒再次到凡间来做客好吗?教师出示猪八戒重新来到花果山的图片(配上猪八戒背媳妇的音乐)。瞧!猪八戒这就来了!
当猪八戒看到没有污染,山清水秀的花果山时,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小朋友们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下去想想!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效果较好,预设目标基本达成。幼儿兴趣浓厚,跟我的配合很默契。幼儿对塑料袋的危害有了基本认识,并树立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7、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小老鼠显本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学习词:完整、成功。
活动准备:
图片(大象、两只老鼠、小猴小猫、小羊、小兔),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来了?(出示图片:大象)
二.启发提问:
1.大象老师在干什么?(出示图片:树墩、大象、鸡蛋)幼儿讨论。
2.教师:大象问:“谁能把鸡蛋完整的拿下来?”
(完整:就是没有破掉,还是好好的)。(出示其他小动物图片):小朋友,你们想想看,这么多小动物中,谁会把鸡蛋完整的拿下来。(幼儿讨论)。
3.朋友们想想看,小猴会怎样取下鸡蛋的?结果会是怎样?(幼儿讨论),你们刚才想了很多很好的办法,好,那我们听听故事里的小猴是怎样取鸡蛋的,结果怎样了?(听录音,到“鸡蛋掉下来摔破了”停)。
喔,原来小猴是用头顶着鸡蛋往下跳,结果鸡蛋摔破了。
4.小猫是怎样取蛋的呢?结果会是怎样呢?(幼儿讨论)好,那我们听听故事里的小猫是怎样取鸡蛋的,结果怎样了?(听录音,到“又打破了”停)。
原来小猫用两只手捧着鸡蛋跳下来,结果鸡蛋也摔破了。
5.再继续听接下来的故事。(到“谁都可以参加比赛”停)
教师:小羊、小兔都不敢取蛋,两只小老鼠会不会把蛋完整地取下来呢?(幼儿讨论)
那我们继续听故事吧!(听录音,到“小老鼠成功了”停)
6.小老鼠是怎样把鸡蛋拿下来的?(幼儿回答):原来两只小老鼠齐心协力一起把蛋拿了下来。
那小羊和小兔怎么说呢?(小老鼠成功了!)
(成功:就是都能够把事情做好)
7.再接下去听完故事。
最后大象老师要大家记住什么?
教师:“大象老师说:‘请大家记住,谁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三.完整听故事。
好,现在我们把这个故事完整地来听一遍。
1.谁的本领最大?小老师为什么会把鸡蛋完整的拿下来呢?
因为两只小老鼠动脑筋想出好办法,齐心协力才慢慢地把鸡蛋完整的拿下来。;.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另外,我们要记住做事要有信心,齐心协力一定会把事情作好的。
2.给故事取个题目。
小朋友让我们给这个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幼儿讨论)
你们给故事取了好多好听的题目,老师也取了一个,就叫“小老鼠显本领”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帮助小猴,怎样才能把鸡蛋完整的拿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8、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的皮鞋车》反思
故事《小老鼠的皮鞋车》,孩子们对于这个故事很感兴趣,待家长走后孩子们一折追着我问“小老鼠在哪里找的皮鞋车呢?”“小老鼠用什么把皮鞋擦干净的呢?”等,车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作用很大,所以我们班本月开展主题是《各种各样的车》。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根据皮鞋变化的线索大胆讲述图片主要内容。
2.尝试用词语形容皮鞋车及角色的内心活动。
3.体验讲述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仔细观察图片,根据皮鞋变化的线索大胆讲述图片主要内容。难点:尝试用词语形容皮鞋车及角色的内心活动。
活动准备
图片 4 幅、黑板、磁铁、对汽车的构造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
(此环节是吸引幼儿兴趣,并仔细观察画面)
(二)讲述图片出示图一:
1.师:看看这是在什么地方?图上有什么? 幼儿观察画面并讲述。
2.师:这是一双怎样的鞋子?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很旧(烂)?
(此环节重点是引导幼儿从鞋子的颜色、破洞来讲,突出鞋子是一双旧鞋子, 帮助幼儿找到线索。)
3.教师示范讲述图片内容。
4.幼儿自由讲述图片内容出示图二:
1.师:图片上出现了谁?
它看到这只旧皮鞋它的心里可能会想什么?
2.师:现在请你看着图讲一讲。谁在哪里发现了什么,它想做什么?
3.教师示范讲述
老师讲的好吗?哪里讲的好?
过渡语:我们来看看小老鼠到底做了什么。
出示图三:
1.师:小老鼠正在做什么?它是怎样做的?
2.师:看看皮鞋有了哪些变化?
3.师:原来小老鼠是想把这只鞋子变成一辆皮鞋车啊,有了这辆皮鞋车它心情会怎么样呢?
4.师:请你看着图和旁边的朋友讲讲,小老鼠用什么办法把旧皮鞋变成了一辆什么样的皮鞋车,它心情怎样。
5.教师示范讲述
6.个别幼儿讲述
过渡语:有了皮鞋车小老鼠会用它做什么呢?我们接着看。出示图四:
1.师:车上拉的有什么?
2.师:车上还有谁?
他们在做什么?
3.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4.师:谁来试一试完整的讲讲这幅图。
(三)完整讲述
1.教师示范
师:其实,这四幅图连起来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老鼠的皮鞋车》,教师完整讲述。
2.幼儿间讲述。
师:现在请朋友们和你旁边的朋友讲讲这个故事,要看着图,一幅一幅的讲,从第一幅图讲到最后一幅图,要讲的清楚、完整,如果你能用到好听的词就更棒了。
3.个别幼儿讲述。
(四)结束
我会把《小老鼠的皮鞋车》图片放在走廊上,放学的时候,你跟爸爸妈妈讲一讲。
活动总结
通过成都学前教育中心专家老师们以以及个别幼儿园园长对我的一对一指导, 在这个讲述活动的的设计和组织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如: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大部分幼儿在组织语言和讲述的过程中思路也比前期有进步了。从教学策略方面来看,《老鼠的皮鞋车》的选择富有童趣, 契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本节课教学图片的准备与利用充分、有效,顺应故事情节,逐幅出示,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满足了幼儿学习的需要。教学中,教师能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细节,引导幼儿多方面发散思维, 如,“小兔看见了这只破皮鞋是怎么样的?它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答案。幼儿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因幼儿本身积累了很多的前期经验,在集体教学中,能够大胆发言,把图片故事讲述给同伴听。幼儿能根据老师寻寻渐进的问题慢慢去掌握故事全部的内容并复述。在教法上采取了由浅入深的方法,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引入故事教学,让幼儿体会小动物的心情, 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学习语言,让孩子们对学习的内容更有兴趣,留下愉悦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