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看谁的记忆力强》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看谁的记忆力强》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数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幼儿的匆力水平,影响粉幼儿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开展了这次《看谁的记忆力强》活动。对幼儿进行数数训练,既要根据幼儿所具有的一般生理和心理特点,抓住教育的关键时机,又要依据各个幼儿的其体情况,开动脑筋,找出自己孩子能够接受、积极参与的理想或较理想的训练方式和途径,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游戏目标:
1、训练幼儿数数的能力,强化实物点数的能力。
2、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及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6、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7、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游戏内容:
1、准备1个苹果,2个皮球、3个梨、4个橘子;报纸若干张(其他幼儿熟悉物品皆可,家长可据情况引申)。
2、家长将准备好的物品散乱的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向后转,等家长用报纸把这些物品覆盖起来布置好之后,再请幼儿转过身来坐好。
游戏时,家长对幼儿说"报纸下面覆盖了许多样小物品,把报纸掀开之后,很快的看几分钟,并要记住这许多物品的名称和个数"说完后,就打开报纸,让幼儿仔细观察约3分钟,然后用报纸遮盖起来。
最后让幼儿把物品一件件的说出来,有几个同类物品要说出同类物的总数。看是否说得多,说得对。
游戏指导:
1、家长布置物品时,幼儿不许回头窥看。
2、物品的体积不要太大,以小物品为宜,而且是幼儿认识并能叫出名字的。
3、观看的物品根据幼儿的反应能力,可多可少,难度提高。比如:两个苹果、三个梨、三块积木、四只笔。
4、可以请小朋友来家中一同玩游戏。看谁说得多,看谁说得快。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广泛应用性这三个特点,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活动过程。以师生互动的流程图为主,适度地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活跃,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操作内容。
能引起孩子的喜爱,活动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去想、说、做。本活动以小朋友喜欢的游戏为主。整个活动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参与。
2、中班数学教案《谁在前谁在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9以内的数量,比较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2.教幼儿学习准确地运用单位量词。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实物卡(见图一~五),数字5、6、7、8、9,教育挂图3。第二组:印比9少的点子纸人手1份,印泥2盒,点子印章,点子印章6个;第三组:实物标记图(见图七),2~7的数字印章2个,印泥2盒,操作卡片19;第四组:8或9的数字口袋人手1份,点条、竖线条、实物条数量均为10;第五组:图形卡(见图八),彩笔6支,操作卡片19;第六组:依样接画(见图九),铅笔6支。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目测数群,学习准确运用量词。
出示图一~五,“绒板上有什么?”(汽车、轮船、飞机、坦克、大炮)“每样有多少?”要求幼儿正确使用量词。
(2)游戏:数得快、说得对。
教师指某实物卡,幼儿准确地说出数量,并正确使用量词。<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比较相邻两数的关系。
“谁来给卡片排队?哪张卡片应该排在第一个?排好后给它们贴上数字,表示它是几个。”请一名幼儿操作。“大家说说他是怎么排的?”(5、6、7、8、9)“9 的前面是几?”“8和9哪个多?”(8少,9多,如果有幼儿能说出8比9少,9比8多,则更好。)以此类推比较其它相邻两数的多少。“前面的数总比后面的数少,后面的数总比它前面的数多。”
2.小组活动。
第一组,填空格。“填好后说一说,靠近的两个数,哪个多,哪个少?”
第二组,印比8、9少的点子。“大家要按序把比8或比9少的点子全印出来。”
第三组,看图按标记计数。“看看这幅图是用哪些形状拼出来的,数数各有几个,再按形状标记用数字记录下来。”
第四组,给数字口袋送礼物。请一名幼儿介绍怎样做。
第五组,给相同的图形涂色。“哪些图形是相同的,请小朋友给它们涂上同一种颜色。”第六组,依样接画。教师重点指导第一活动小组的活动,引导幼儿正确地表述操作结果。
3.活动评价。
请在第一活动小组活动的一名幼儿讲述操作结果。(填了几个点子,几多几少。)鼓励全班幼儿能大声地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反思: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与幼儿所接触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是建构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因此,本活动的设计从生活出发、在游戏中进行、在反复练习中建构经验,萌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喜爱。
3、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看谁握得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抓握游戏,使幼儿粗略知道抓握数量与手的大小、物体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抓握物体的数量,学习用不同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海洋球、乒乓球、玻璃弹子,人手一只篮子。
2、记录纸、水笔,1—10的数字,粘贴板一块,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个“五门开开”的游戏,好吗?
2、提问:谁知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来玩游戏的呀?
3、师:对,手除了可以做游戏,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现在老师就想用我的一只手来抓乒乓球,可是,只能抓一次,而且抓得要多,你们来教教我,有什么好办法?
幼:五个手指张开。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空中抓两次)看准了——123——抓
二、第一次操作。
1、师:(示范)看准了,123,抓一把(放入篮中)——你们教我的方法真好,你们也想来试一试吗?好,那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要注意遵守我们的游戏规则:小朋友只能用一只手去抓乒乓球,看准了抓一把,放在小篮子里,数一数自己抓了几个,把数量记在心里。然后再把乒乓球倒回篮筐中。听明白了吗?如果有人还想玩第二次怎么办?(记得把第一次抓的乒乓球倒回去)好,游戏开始——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问:你刚才抓了几个球?用数字几表示?找到数字贴上去。(3、4)
你是怎么数出来的?你也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吗?
4、看板:小朋友抓了3个或4个,那你们来看看钱老师最多能抓几个?一起数,用数字几表示?老师和小朋友谁抓得多?为什么?比一比手。
5、小结:同样是乒乓球,老师的手大就抓得多,小朋友的手小就抓得少。
三、第二次操作。
1、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如果我们要把这些抓握的数量记住,应该怎样来记录呢?老师这儿就有一张记录表格,你们看看上面有什么?
2、师:这三个圆形分别代表了三样不同的物体,你们根据桌上的材料来认一认,乒乓球对应哪个圆形?同意吗?前面的大圆表示什么?小圆呢?我们把抓握数量记录在哪里?老师刚才抓了5个乒乓球,谁来帮我记录?他是用XX记录的,你们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3、师:小朋友的记录方法可真多,那接下来,我就请你们再去玩一次抓握游戏,游戏规则是什么?游戏规则不变,只不过表格上有三样物体,你们要把每一样都抓到,然后把数出来的数量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听清楚了吗?请你拿出椅子底下的记录表格开始操作。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
(1)小朋友,都记录好了吗?那就请你先跟旁边的同伴交流一下你的记录表。
(2)谁愿意到大家面前用响亮的声音来介绍你的记录表。
(3)请你来介绍,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
(4)把你的记录表给大家看看(海洋球抓了几个?乒乓球抓了几个?玻璃弹子抓了几个?一起数。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你们再看看他什么东西抓得最多?什么东西抓得最少?)
(5)你的记录表让大家看看,你什么东西抓得最多?什么东西抓得最少?
(6)小朋友,我们都看看自己的记录表,什么东西抓得最多?什么东西抓得最少?哎,我不明白了,为什么弹子抓得最多而海洋球抓得最少?(请个别幼儿讲述)
6、小结: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哦,你们都发现了,原来同样用一只手去抓,只要物体的大小不同,抓握出来的数量也是不同的。物体大的,抓得就少;物体小的,反而抓得多。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4、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看谁夹得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10以内物体数量并比较多少。
2、能正确运用数字记录每次所夹种子的数量。
3、能大胆地讲述自己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4、愿意动手创作,体验欣赏创作活动的乐趣。
5、能大胆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
【活动准备】
自制记录单,黑色水笔;提供3种种子(蚕豆、花生、玉米)每组摆放1种种子;人手一双筷子、1个小碗。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玩什么游戏吗?对,我们要玩“看谁夹得多”的游戏。用筷子夹哪些东西呢?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种子。
2、感知10以内数量——幼儿第一次游戏。
(1)提出游戏要求。
师:今天我们不仅要看谁夹得多,还要看谁能准确地把自己夹了多少种子也记录下来。
(2)教师出示记录单,并介绍游戏规则。
师:你夹的是什么,就在记录单上找到相应的标记,然后在其下面的空格里用数字记录你一共夹了几颗。听到开始口令时才能夹,听到停止口令时就要放下筷子。
(3)幼儿游戏。
(4)幼儿交流。
师:谁来介绍你夹了几颗什么?他夹的种子和记录的数字是一样多吗?谁比他夹的种子的数量多?
(5)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不仅数对了,而且也记对了。
3、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幼儿第二次游戏。
(1)提出第二次游戏前的要求。
(2)幼儿游戏。
(3)幼儿交流。
4、怎样夹得多——幼儿第三次游戏。
师:每人想一想,怎样夹才能让自己夹得更多?这次夹完后不但要记录你夹了几颗种子,还要比一比在自己的三次记录中,哪一次夹得最多,请你在下面的格子中对最多的一次做上标记。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5、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谁轻谁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秤一秤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在探索过程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培养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幼儿人手操作篓子一个、投影仪、操作卡片、天平、小积木
活动过程:
一、利用课件,教师讲述故事,引出课题,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
1.秋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课件出示情境图。)
2.这时候小兔子,跑来了,它说:“我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你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给我吃吗?”小兔子说:“可是我想吃比较重点的水果,你可以在苹果和橘子之间,找出那个重,哪个轻吗?
3.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苹果和橘子,你觉得那个更重?(学习词汇:掂一掂)
4.我们可以把两样水果分别放在自己的手里,用小手去掂一掂,并告诉老师掂完之后是那样水果重?
5.幼儿操作篓子里的两样物体,激发幼儿比较这两样物体的轻重。
教师总结:
原来两样物体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光用眼睛看,有时候是要用小手来帮助,才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二、继续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比较小鸭和小鸡身体的轻重。
1、咦,什么声音?(播放课件,小鸡小鸭吵架的声音,比较差、谁轻谁重)
2、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助他们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身体的轻重?通过使用像似跷跷板的天平来比较小鸭小鸡身体的轻重。(跟幼儿介绍天平)
3、在出示的天平秤上秤出两块不同形状的小积木的轻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天平两边的变化,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学习:沉下去的一边是重的,跷起来的那边是轻的。
4、引导幼儿猜测小鸭小鸡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知道的?(播放课件)
三、继续欣赏课件,引导幼儿比较三样物体(小鸭、小鸡、母鸡妈妈)的轻重。
引导幼儿相互商量:怎样才能比出三样物体的轻重呢?
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先两样两样比,找出重的,再拿走轻的,把剩下的两样再比,再找出最重的,最后把两样轻的再比,得出最轻的。
出示三样形象重量差不多的小水果:小番茄、紫葡萄、小青枣,先请幼儿掂一掂,然后感觉掂不出来尝试用天平秤一秤。
操作时引导一幼儿帮忙,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出它的好办法,一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判断出到底谁最轻、谁最重。
四、分组操作。
教师介绍操作活动:
第一组,用掂一掂的好办法比较篓子里任意两样物体,并在重的后面打上ü。
第二组:使用天平秤出三样水果的轻重,并进行记录。
第三组:引导幼儿看图找出谁最轻谁最重,并进行记录。
五、评价幼儿的操作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基本掌握了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并让幼儿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幼儿的感知与判断能力;同时幼儿学会了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符合了大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使孩子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与成功感。通过活动延伸,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巩固以及求知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幼儿参与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活动区的材料准备还不够丰富,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还显得有些局限。
6、中班数学教案《谁轻谁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秤一秤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在探索过程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幼儿人手操作篓子一个、投影仪、操作卡片、天平、小积木
活动过程:
一、利用课件,教师讲述故事,引出课题,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
1. 秋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课件出示情境图。)
2. 这时候小兔子,跑来了,它说:“我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你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给我吃吗?”小兔子说:“可是我想吃比较重点的水果,你可以在苹果和橘子之间,找出那个重,哪个轻吗?
3.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苹果和橘子,你觉得那个更重?(学习词汇:掂一掂)
4.我们可以把两样水果分别放在自己的手里,用小手去掂一掂,并告诉老师掂完之后是那样水果重?
5幼儿操作篓子里的两样物体,激发幼儿比较这两样物体的轻重。
教师总结:
原来两样物体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光用眼睛看,有时候是要用小手来帮助,才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二、继续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比较小鸭和小鸡身体的轻重。
1、咦,什么声音?(播放课件,小鸡小鸭吵架的声音,比较差、谁轻谁重)
2、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助他们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身体的轻重?,!来源:屈,老,师教.案网"通过使用像似跷跷板的天平来比较小鸭小鸡身体的轻重。(跟幼儿介绍天平)
3、在出示的天平秤上秤出两块不同形状的小积木的轻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天平两边的变化,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学习:沉下去的一边是重的,跷起来的那边是轻的。
4、引导幼儿猜测小鸭小鸡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知道的?(播放课件)
三、继续欣赏课件,引导幼儿比较三样物体(小鸭、小鸡、母鸡妈妈)的轻重。
引导幼儿相互商量:怎样才能比出三样物体的轻重呢?
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先两样两样比,找出重的,再拿走轻的,把剩下的两样再比,再找出最重的,最后把两样轻的再比,得出最轻的。
5、出示三样形象重量差不多的小水果:小番茄、紫葡萄、小青枣,先请幼儿掂一掂,然后感觉掂不出来尝试用天平秤一秤。
操作时引导一幼儿帮忙,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出它的好办法,一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判断出到底谁最轻、谁最重。
四、分组操作。
教师介绍操作活动:
第一组,用掂一掂的好办法比较篓子里任意两样物体,并在重的后面打上ü。
第二组:使用天平秤出三样水果的轻重,并进行记录。
第三组:引导幼儿看图找出谁最轻谁最重,并进行记录。
五、评价幼儿的操作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基本掌握了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并让幼儿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幼儿的感知与判断能力;同时幼儿学会了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符合了大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使孩子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与成功感。通过活动延伸,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巩固以及求知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幼儿参与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活动区的材料准备还不够丰富,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还显得有些局限。
7、中班数学教案《谁与谁是邻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掌握6以内的相邻数。
2、通过活动复习6以内的数。
3、了解相邻数的数学概念。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一张有房子的背景图。
6个小动物头饰。
1——6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小猪、小兔、小狗、小熊、小鸡、小鹿来到班上做客,我们来数数来了几位客人吧?
2、对!是六个小动物,这六个小动物为什么一起来的那?
3、原来小猪、小兔、小狗、小熊、小鸡、小鹿它们之间是邻居,都在一起住的很近,招呼一声就一起来了。
4、那小朋友家有没有邻居啊?!出自:快思老.师!你们家的邻居都认识吗?
5、小客人们现在遇到一个问题,从家里出来,在回家就找不到自己的房子了,想让小朋友们给排排顺序。
6、看图上有六座房子,我们现在就来给排排吧!教师把1——6数字卡片随意粘在房子上。
7、让幼儿观察,有没有不对的地方,都哪不对?
8、把数粘错顺序的地方改正过来,让幼儿说说数与数之间谁和谁是好朋友。
9、让幼儿学习6以内的相邻数,了解了解相邻数的数学概念。
10、说说动物之间谁和谁是邻居,然后给小动物送回自己的家。
活动反思
数学课的范围很广泛,我今天主要教学的是相邻数,幼儿对相邻数接触的很少,在生活中也不太能运用的到,会了看起来很简单,但给幼儿教学学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的一件事。本节课的教学意图,想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让幼儿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能实际的动手操作,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从而让幼儿喜欢上数学活动。
本课我通过复习、引入、理解开始了相邻数的教学,教学中运用了游戏,让幼儿在玩的同时,快乐的就学习完了,不会感觉到数学课的乏味。
在教学里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我都一一解决了,在教学方法上有不对的地方,我也及时的改正了,让我发现教师懂得多,思维上比幼儿快,幼儿是一点都不懂,在慢慢的学,我把这点疏忽了,在教学设计上有点欠考虑了,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想想,让我感觉这节课在设计上有点失败,在边教边改的过程中,完善了我在设计上的不足,让我这节课圆满的结束了。
8、中班数学优秀教案《看谁拿得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操作活动中比较10 以内数量的多少。
2. 轮流玩游戏,培养初步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1. 玩具食物、篮子、独立包装的糖块。
2. 数字卡 1-10。
活动过程
1. 幼儿两人一组,老师给每组发 10 块糖。"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请幼儿轮流用一只手在桌面上拿取糖块,并数出各自拿取的数量。
2. 请幼儿轮流拿取糖块,数出数量,比较各自糖块数量的多少,并指出谁的糖块比谁多。
3. 等幼儿能掌握用实物比较多少后,可让他们轮流抽取数字卡,比较数字所代表的量的多少。
活动评价
1. 能比较 10 以内数量的多少。
2. 在游戏中能轮流玩,不争抢。
活动建议
可挑选比较小的糖块或其他小玩具,让幼儿可用一只手拿取较多的糖块。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9、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看谁的记忆力强》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数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幼儿的匆力水平,影响粉幼儿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开展了这次《看谁的记忆力强》活动。对幼儿进行数数训练,既要根据幼儿所具有的一般生理和心理特点,抓住教育的关键时机,又要依据各个幼儿的其体情况,开动脑筋,找出自己孩子能够接受、积极参与的理想或较理想的训练方式和途径,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游戏目标:
1、训练幼儿数数的能力,强化实物点数的能力。
2、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及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游戏内容:
1、准备1个苹果,2个皮球、3个梨、4个橘子;报纸若干张(其他幼儿熟悉物品皆可,家长可据情况引申)。
2、家长将准备好的物品散乱的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向后转,等家长用报纸把这些物品覆盖起来布置好之后,再请幼儿转过身来坐好。
游戏时,家长对幼儿说"报纸下面覆盖了许多样小物品,把报纸掀开之后,!出自:快思老.师!很快的看几分钟,并要记住这许多物品的名称和个数"说完后,就打开报纸,让幼儿仔细观察约3分钟,然后用报纸遮盖起来。
最后让幼儿把物品一件件的说出来,有几个同类物品要说出同类物的总数。看是否说得多,说得对。
游戏指导:
1、家长布置物品时,幼儿不许回头窥看。
2、物品的体积不要太大,以小物品为宜,而且是幼儿认识并能叫出名字的。
3、观看的物品根据幼儿的反应能力,可多可少,难度提高。比如:两个苹果、三个梨、三块积木、四只笔。
4、可以请小朋友来家中一同玩游戏。看谁说得多,看谁说得快。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广泛应用性这三个特点,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活动过程。以师生互动的流程图为主,适度地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活跃,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操作内容。
能引起孩子的喜爱,活动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去想、说、做。本活动以小朋友喜欢的游戏为主。整个活动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参与。
10、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谁吃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和少。
2. 进一步理解6 以内数字的次序。
活动准备
1-6鱼形数字卡两三套。
活动过程
1. 先玩游戏“超市大赢家”:教师请两名幼儿到超市去抢购某种物品,在相同时间内看谁拿得多?教师敲鼓计时,鼓声停止后,请幼儿一起点数分别拿的是几件,比较谁多谁少?
2. 再玩游戏“小猫钓鱼”:全班分两组,每次每组派一位幼儿(小猫)出来抽(鱼形)数字卡,比较两张卡数值的大小。"屈,老师.教,案,网"取得较大数值的幼儿(小猫)可“吃掉”对方的(鱼)数字卡。假如双方抽的数字相同,便重新抽卡。活动依此类推,最后看哪一组得卡最多。
3. 活动完成后,请一位幼儿出来,把1-6数字卡由左至右顺序排列。
活动评价
能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能顺序排列1-6。
活动建议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数的概念是抽象难懂的,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更多具体的情境,如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或故事情境,来帮助幼儿理解数和认识数字。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11、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谁的花纹》含反思
一、 教学目标
1.根据花纹认识几种动物身上不同的花纹,并能根据花纹找出动物。
2.能根据图案找出图案花纹样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二、 教学准备
1.PPT(动物图片、各种图案)
2.操作本、勾线笔人手一份。
三、 出示PPT,认识各种动物及花纹。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小动物。
(1.)第一个我们看看是谁呀?(奶牛) 对,仔细观察一下奶牛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是一块一块的,黑白相间的)。
(2.)再来看第二个小动物是谁啊?(长颈鹿)哦,它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底纹是白色的,上面有一块一块的褐色斑纹)。
(3.)接下来看第三个小动物是谁呀?(斑马)诶呀,它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一条一条的,黑白相间的条纹)。
(4.)来,我们看最后一个是谁?(猎豹) 它身上的花纹有什么不一样呢?(金色毛发上有不规则的斑点)。
总结:哇!原来它们身上的花纹都是不一样的。
奶牛身上的是黑白的,像什么?(云朵)
长颈鹿身上的是一块一块白底褐色的,像什么?(巧克力、地面砖)
斑马身上的是一条一条黑白相间的,像什么?(斑马线)
猎豹身上的是不规则的斑点,像什么?(眼睛)
四、 出示PPT,根据图案找出动物。
接下来老师呀要给这些小动物施个魔法,把他们身上的花纹各取下一部分,看你们还能不能猜出是谁的,好吗?(好的) 请小朋友把小眼睛闭闭好,老师要施魔法喽(克里克里克里巴巴变)。来睁开眼睛猜猜看它们分别是谁?如果猜对了,他就会变出来哦!
出示动物身上其中一块ⅹⅹⅹ,这是谁的斑纹?(奶牛)
、、、、、、、、、、、、、、、、、、、、、、、、、、、、、、、、、、、、、、、、 (长颈鹿)
、、、、、、、、、、、、、、、、、、、、、、、、、、、、、、、、、、、、、、、 (斑马)
、、、、、、、、、、、、、、、、、、、、、、、、、、、、、、、、、、、、、、、、 (猎豹)
哇!小朋友太棒了!!
五、 枪声,根据图案救小动物。
发生什么事情了(惊讶),啊,猎人来了。看,动物都被捉到笼子里了,怎么办?我们一起把动物救出来吧。(好) 怎样才能把动物救出来呢?(幼儿积极回答)
真棒,(大拇指)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可是这个猎人也很聪明哦,他设计了一种神奇图案锁,必须要找出和门一样的图案,才能救出小动物,并且有时间限制哦,我们只有10秒钟的时间,时间到门就会消失,就再也救不出小动物了。
现在我们趁猎人不在赶快救小动物吧,你们看长颈鹿门上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黑色点点的)是这个吗?(拖动4个图案往门上配对) 是的,YE找到正确答案了,时间刚好,看门消失了,我们成功了。剩下还有三只小动物请小朋友来帮忙好吗?(好)现在请小朋友悄悄走到桌子边,准备好了吗?(好了)每人拿一只勾线笔,找出和门一样的图案就圈起来。
我们看奶牛门上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横条纹的),好计时开始10秒钟哦。时间到找到了吗?(找到了)
接下来看斑马门上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黑白格子的) 好,计时开始,10秒钟哦。时间到找到了吗?(找到了)
最后一个是猎豹,它很着急了,我们小朋友要加速喽,它门上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黑白斜条纹) 好,计时开始,时间到。
现在来看看我们找的对不对。奶牛、斑马、猎豹依次试着配对,YE找对了。太棒了,小动物都被救出来了,他们要感谢你们,那你们要说什么?(不用谢)
对我们要做爱护动物的“小卫士”好吗?(好) 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是爱护小动物?(积极回答)哦,从你们的话中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那我们就从爱护身边的小动物开始吧,比如,不把鱼从鱼缸里拿出来玩弄,不捉小鸟捆起来玩,不踢小狗、小猫等,因为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12、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看谁的记忆力强》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数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幼儿的匆力水平,影响粉幼儿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开展了这次《看谁的记忆力强》活动。对幼儿进行数数训练,既要根据幼儿所具有的一般生理和心理特点,抓住教育的关键时机,又要依据各个幼儿的其体情况,开动脑筋,找出自己孩子能够接受、积极参与的理想或较理想的训练方式和途径,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游戏目标:
1、训练幼儿数数的能力,强化实物点数的能力。
2、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及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6、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7、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游戏内容:
1、准备1个苹果,2个皮球、3个梨、4个橘子;报纸若干张(其他幼儿熟悉物品皆可,家长可据情况引申)。
2、家长将准备好的物品散乱的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向后转,等家长用报纸把这些物品覆盖起来布置好之后,再请幼儿转过身来坐好。
游戏时,家长对幼儿说"报纸下面覆盖了许多样小物品,把报纸掀开之后,很快的看几分钟,并要记住这许多物品的名称和个数"说完后,就打开报纸,让幼儿仔细观察约3分钟,然后用报纸遮盖起来。
最后让幼儿把物品一件件的说出来,有几个同类物品要说出同类物的总数。看是否说得多,说得对。
游戏指导:
1、家长布置物品时,幼儿不许回头窥看。
2、物品的体积不要太大,以小物品为宜,而且是幼儿认识并能叫出名字的。
3、观看的物品根据幼儿的反应能力,可多可少,难度提高。比如:两个苹果、三个梨、三块积木、四只笔。
4、可以请小朋友来家中一同玩游戏。看谁说得多,看谁说得快。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广泛应用性这三个特点,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活动过程。以师生互动的流程图为主,适度地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活跃,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操作内容。
能引起孩子的喜爱,活动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去想、说、做。本活动以小朋友喜欢的游戏为主。整个活动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