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英语教案《Song: What is this?》

《中班英语教案《Song: What is this?》》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英语教案《Song: What is this?》

1、中班英语教案《Song: What is this?》

  幼儿园中班英语教案:Song、What is this?

  活动目标:

  1、学会英语对话What is this?/It’s a cat/dog….。

  2、初步感受英语文化,愿意进行英语活动。

  活动准备:Song:What is this?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Warm up

  “Hello! Hello! Hello!”师幼问好。

  ABCsong

  Goodmorning song.

  二、Presentation

  (一)

  1、示唱(诵):播放课件。

  2、发音示范:What is this?/It’s a cat/dog…

  3、顿顺结合加新词语复读。

  4、异步跟诵配动作。

  5、同步跟诵配动作。

  6、幼儿自诵配动作。

  (二)跟唱

  三、Practice

  1、男女幼儿比赛。

  2、小组比赛。

  3、师生联唱。

  4、大合唱。

  四、Production

  幼儿开火车,绕着教室来回走,并即兴创编歌曲(把教室里的一些东西唱进歌曲里)。

  What is this? What is this?What is this?What?What?

  It’s a cat.It’s a cat.It’s a cat.Cat.Cat.

2、中班英语活动教案《What is this?》

  Song: What is this?

  活动目标:

  1、学会英语对话What is this?/It’s a cat/dog….。

  2、初步感受英语文化,愿意进行英语活动。

  活动准备: Song:What is this?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Warm up

  “Hello! Hello! Hello!”师幼问好。

  ABCsong

  Goodmorning song.

  二、Presentation

  (一)1、示唱(诵):播放课件。

  2、发音示范:What is this?/It’s a cat/dog…

  3、顿顺结合加新词语复读。

  4、异步跟诵配动作。

  5、同步跟诵配动作。

  6、幼儿自诵配动作。

  (二)跟唱

  三、Practice

  1、男女幼儿比赛。

  2、小组比赛。

  3、师生联唱。

  4、大合唱。

  四、Production

  幼儿开火车,绕着教室来回走,并即兴创编歌曲(把教室里的一些东西唱进歌曲里)。

  What is this?What is this?What is this?What?What?(from:www.banzhuren.cn)

  It’s a cat.It’s a cat.It’s a cat.Cat.Cat.

3、中班英语公开课教案《What’s this ? It’s a …》

  幼儿园中班英语教案:What’s this ? It’s a …

  Middle classes’ English plan

  Date : Period :

  Content :

  1 robot train puzzle taxi bike ambulance

  2 What’s this ? It’s a …

  3 What do you have ? I have a …

  Prepare : robot train puzzle taxi bike ambulance

  Teach step:

  Warm up

  1 Greeting

  2 TPR

  Present

  1 Hide the pictures in the book ,and show it one by one .

  2 Show the toys and ask “What’s this ? It’s a …”

  3 Let the kids close their eyes ,and hide the picture or toys under their chairs .Then open their eyes and ask together What do you have ? I have a …

  Drill

  1 Touching game

  Put the pictures on the whiteboard .Divide them into 2 grou one is Candy the other is Harley. And the teacher say “robot” . The one whom touch the picture quickly is the wi er . The wi er catch one point.

  2Music game .

  Review

  1 Say bye-bye to the toys .

  2 Go pee pee and drink some water

4、中班英语公开课教案《Song: What is this?》

  幼儿园中班英语教案:Song、What is this?

  活动目标:

  1、学会英语对话What is this?/It’s a cat/dog….。

  2、初步感受英语文化,愿意进行英语活动。

  活动准备:Song:What is this?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Warm up

  “Hello! Hello! Hello!”师幼问好。

  ABCsong

  Goodmorning song.

  二、Presentation

  (一)

  1、示唱(诵):播放课件。

  2、发音示范:What is this?/It’s a cat/dog…

  3、顿顺结合加新词语复读。

  4、异步跟诵配动作。

  5、同步跟诵配动作。

  6、幼儿自诵配动作。

  (二)跟唱

  三、Practice

  1、男女幼儿比赛。

  2、小组比赛。

  3、师生联唱。

  4、大合唱。

  四、Production

  幼儿开火车,绕着教室来回走,并即兴创编歌曲(把教室里的一些东西唱进歌曲里)。

  What is this? What is this?What is this?What?What?

  It’s a cat.It’s a cat.It’s a cat.Cat.Cat.

5、教案指南:幼儿园优秀教学反思怎么写?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很多老师会以为反思是小结,其实反思具有研究性质。那么幼师如何写好反思呢?一起来看看小编整理的这篇关于如何写好优秀教学反思的指南。

  如何撰写幼儿教学反思?

  1.从一个经典的实验看反思的重要性。

  咱们先提出一个问题:苍蝇和蜜蜂哪一个更聪明?

  实验:两位美国生物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现在两个玻璃瓶中一个装5只苍蝇,一个装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光亮的地方,而将开口朝光亮浅暗的一方。几个小时后,科学家们发现,5只苍蝇找到了开口的一端跑掉了,而5只蜜蜂在撞击瓶底无数次后全部死在玻璃瓶里。这是为什么?研究分析:蜜蜂的生活经验,它们总是认为有光源的地方就有出口,所以每一次总是全力以赴地冲向光源方向,即使是冲在前面的同伴经过几次的撞击终于殒命瓶底,它们也不假思索地前赴后继。而苍蝇没有这样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几次在瓶底碰壁后,它们改变了单一的线路,终于在瓶口找到了出路。

  这个实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教师要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反思经验和更新的经验,这对于自身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关系的。

  2.我们再提一个问题

  如何搞垮一个企业,一位美国企业家曾说“你要搞垮一个企业,很容易,只要往那里派一个具有40年管理经验的主管就行了。”这说明:只有经验,不反思,不与时俱进,不创新,一桶水那就腐烂发臭了,质量就不高了。

  喊一句口号: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智慧从何而来?

  读书启迪智慧;

  实践中的感悟产生智慧;

  更来自反思的升华。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二、存在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形式

  1、格式比较单一

  反观我们的现实不难发现:众多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即“不足之处-获得启示-怎样运用”,何其精辟凝练!这种格式的套用无疑是不利于教学反思的推进与发展。

  2、学做流于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的倾向: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在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才勉强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全面而不深刻

  翻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型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打架谈的大同小异。

  2、零散而不系统

  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比较分散、零碎,缺乏系统性。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个问题,下次反思就换成了另一个问题,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是泛泛而谈。反思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

  3、重教师而轻幼儿

  当前教学反思所表现出的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师怎样教”这一层面,对“幼儿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幼儿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就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

  4、多叙事而少分析

  存在于教学反思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反思往往充斥着很大篇幅的教学设计的描述,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代过。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大多数教师的反思活动是通过教师个体来实现的,显得有些单一和封闭。事实上,反思还可分为集体反思、对话反思和个人反思等。教师单独进行,只是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难以深入,容易陷于自己的思维定势而跳不出来,跳出自己看自己。因此,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同事的交流对话,尝试进行集体反思,探索多样化的反思方法。——同伴互助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不知反思什么

  许多教师把反思当做小结,不知反思什么。北京师范大学申继亮教授认为:“教学反思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地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反思应以教师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以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本质是理念与时间之间的对话。这种反思不是教学的经验与教训“小结”,而是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过程中各个反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

  2、敷衍应付

  教师在观念上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做是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往往是为了应付检查才勉强完成。幼儿园的教学任务普遍繁重,教师想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反思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3、没有真正认识到反思是一种教育的研究工作

  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成长。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教而不研——浅”,反思是结合教与研、时间与理论的有效途径。把教学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我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可惜很多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反思是一种教育的研究工作。

  四、如何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基本类型

  1、教学前反思

  (1)自己或他人以前在教授这一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

  (2)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幼儿的实际,预测幼儿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会遇到哪些新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色略和方法。

  2、教学中反思

  (1)幼儿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你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

  (2)师幼之间、幼幼之间出现争论时,你如何处理的?效果如何?

  (3)幼儿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你是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

  (4)幼儿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四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幼儿继续讨论下去,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一情况,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

  3、教学后反思

  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幼儿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并进行追问:

  (1)当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

  (2)哪些教学环节的内容没有按计划进行?为什么?

  (3)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加入你在教这个内容,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作怎样的更改?等等

  怎样写?

  教学反思包括两大块:一个反,一个思。

  教学实例

  得失(成败)分析

  ------------------这两个是反

  理性思考--------------思

  教学反思11记:

  1、记成功经验

  记下来自实践的经验和对其思考的心得,并用这些点滴的道理去领会教育上的重要理论,就能高屋建瓴的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一些“精彩片段、典型的事例……”,我们及时将这些体会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得到一份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可将这些材料记在活页之上,以便日后进行归类整理,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2、记疏漏失误

  无论备课还是其他方面总会有疏漏之处,如果每节课都能仔细查找,及时反思,并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剖自己的失误,并将其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今后工作的一个借鉴,就能掌握教学的真谛,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就能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

  3、记学情反馈

  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幼儿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密切注意幼儿的反应,及时几下他们在上课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4、记教学环节

  记下导入新课的方法,记下过度的技巧,记下时间的分配,可记下幼儿的接受情况,以及教学后的成果,可使今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

  5、记反馈意见

  记下领导和同事对本节课的看法、观点和评价,同事也记下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和意见,以补充完善自己的教案,还可以记下听评课值得商榷、质疑的观点和做法,供以后继续研究探讨。

  6、记幼儿的情况

  记下幼儿对知识点感兴趣的程度、理解的程度以及深难度;记下幼儿的突发奇想、灵感火花、有价值的提问,可使教学更趋于科学性、可操作性、

  7、记教材、教具

  记下教材的重难点及教具准备欠妥之处,记下这些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8、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开展,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9、记幼儿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题,幼儿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幼儿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幼儿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幼儿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10、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11、记今后设想

  授完课如不及时反思总结,以后再教这部分内容就是对原先教学过程的再重复。如果能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回头看,记下其成败,并用此来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教学思路将更加清晰系统。

6、教案指南:优秀幼儿园教案怎么写?

  教案是教师日常备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教案写得好上课也就能得心应手,幼师怎样才能写好一份教案呢?小编整理了一些教案指南,希望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关注,每天为您更新幼儿大中小班优秀免费教案。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撰写活动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教案写得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实施过程即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中心明确。反之,则条理不清、轻重不分,教者思绪不明,学者一头雾水,就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写好活动设计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那么,怎么样才能准备好一个好的教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教材的选择

  我们选择教材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一节课的内容深了、浅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当的,只有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引发幼儿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先发制人,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标的确定

  目标的制定原则上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一个活动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确定:

  1、认知

  2、能力

  3、情感

  如儿歌《过桥》的目标是:

  1、学习口齿清楚、声音自然地朗读诗歌。

  2、尝试简单地仿编。

  3、体验活动的乐趣。

  目标1 学习朗读、学习儿歌是知识层面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巩固;

  目标2 尝试简单地仿编是能力层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锻炼;

  目标3 体验活动的乐趣是情感层面的,是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当然,在确定目标时虽然基本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考虑,但也不是说每个活动设计都是这样三条目标,有时候也可以结合起来,而且可以根据每个活动的侧重点来安排目标的前后。如儿歌《太阳和月亮》的目标就是这样的:

  1、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诗歌带来的乐趣。

  2、尝试创编诗歌,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

  目标1中参与和体验就包含了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的内容,参与活动就是在活动中学习儿歌,完成知识上的学习和积累;体验乐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目标2中的创编和激发就是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创造精神也有了开拓。而且在两个目标中显然体验是更为重要的,因此放在第一目标中。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活动中,有时候是知识目标最为重要的,有时候是情感目标最为重要的,而有时候是能力目标最为重要的,可以在目标的排序中体现出来。如果是三者并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识、能力、情感来排列。

  三、流程的设计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顺序,是先放主料还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时是先放姜蒜还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讲究的,放得好放得适时则色美味鲜,入口回味无穷;若放料放得不好则食欲全无,再好的营养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东流,失去应有的价值。

  一堂课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场的第一环节很重要。引题能不能先声夺人,对一堂课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第一炮一定要打响打好而且要打得准确,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过来。

  一般在引题后就是重点内容的学习了,这里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也就是说要教之有法,要让幼儿学得开心,学有所得。而怎么教、怎么学就看你活动过程怎么去设计。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有老师的许多隐性因素渗透在设计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这个环节要安排在哪里,要如何安排,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只有做到设计时的心中有数,才能做到上课时的运用自如。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很容易犯一个低级错误,即认为反正课已经完了,赶紧收场了事,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头重脚轻、牛头蛇尾的感觉,所以在最后的环节也一定要从容不迫、有始有终,最好能与开场相呼应,使整个活动有圆满的感觉。而且在整个活动设计中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使整节课条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满堂彩,一会儿用筷子一会儿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在每一个活动中都有一个学习、巩固、提升、迁移的过程。一个好的活动设计在结束时也是留有悬念的,一节好课上完了也不应该是嘎然而止,而应该是余味无穷,意犹未尽。

  四、教具的准备

  教具是为教学服务,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即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要考虑课的需要。

  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教具的制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可以利用现成的实物,也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但绝不可粗制滥造,以免给人造成不负责任的感觉。但也不必太多花俏,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甚至有时候会中看不中用。

  在写教案时只要把本课有关的教具写清楚就好了,当然,教案里写到的准备并不单单只是教具的准备,还包括幼儿的知识准备,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动还要有天气准备等等。

  五、教案的要素

  一个完整的活动设计包含四个要素,即上面说到的四个大点:

  1、设计意图,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动目标

  3、活动准备

  4、活动过程

  如有必要,还可以加上第五点:活动延伸。

  总之,要写好教案,首先要选择适合各年龄层次的幼儿学习的教材,然后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确定活动的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流程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要切实为目标服务,以达到教得轻松、学得开心的目的,每一次活动都能真正让幼儿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

  当前,上级评审组评估要求教师写教案,我们按观摩课的要求和格式书写:

  如:教学名称(科目):大班语言:秋天的雨

  幼儿园名称及教师姓名

  设计意图:用简练语言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根据需要确定)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活动准备:如与散文相符的Flash课件,音乐等。

  活动过程:主要分三个部分:

  一是导入;二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在这个环节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感知、体验、理解的途径,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围绕一条主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贯穿始终)把两个原则.即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和由浅入深、由易到期难:实现三方面的提升.即增加学习兴趣,提高知识技能,丰富社会情感。三是结束部分(或延伸)。

7、幼儿园安全教案:《这些东西能吃吗?》反思

  活动目标:

  1、丰富幼儿关于食物的词汇,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增加幼儿的食品卫生知识,使幼儿对食物有更多的了解;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彩图若干:腐烂的水果、发了芽的土豆、发霉的花生、色彩鲜艳却带有剧毒的蘑菇、田螺、海鲜、贝壳、路边的牛杂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解释“食物中毒”的含义,让幼儿知道人在食物中毒时所表现的状况,如呕吐、 腹泻、昏迷等等,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2、分别向幼儿展示每一幅图片,可提供实物让幼儿比较,如可用蘑菇、马铃薯、水果、花生等,提醒他们仔细观察食物的形状以及不同之处。

  3、分别向幼儿讲述图片中的食物颜色、形状等各方面特征,向幼儿讲解图片中食物的毒性。

  4、让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不能吃的食物。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根据我班幼儿具体存在的问题所设计的,在活动中让每位幼儿通过观看课件来感受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和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孩子的反应很好,在活动后,孩子在用餐时也能尽量注意吃饭时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教育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同时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提醒孩子们的饮食行为!

8、中班综合活动优秀教案:信号牌,你在说什么?

  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信号牌是由简单的图形、图案和颜色组成的。

  2.通过故事与游戏,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信号牌并了解其作用。

  3.能对生活中常见的信号牌产生兴趣,萌发安全与规则意识。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类信号牌图片。

  2.ppt:《信号牌,你在说什么?》。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信号牌的基本特征。

  1.出示信号牌,让幼儿按见过与没见过的分类。

  2.引导幼儿观察信号牌的形状、图案和颜色。

  3.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信号牌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形状、图案与颜色组成。

  二、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信号牌,学会使用问答句式:“信号牌,你在说什么?”“我在说......”。

  1.观看ppt,了解故事中信号牌的作用,学习使用问答句式。

  2.巩固对故事中出现信号牌的认识。

  3.教师小结:信号牌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符号,看到信号牌时,一定要看清楚,遵守规则保护自己。

  三、游戏《开汽车》,增强幼儿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9、夏天幼儿园活动教案:你今天节约用水了吗?

  前言:据相关的统计,我国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少了,许多的地方都已经出现了用水困难,尤其是在夏季,人们对水的浪费更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教会孩子节约用水呢?具体的来看看实施的步骤吧!

  活动目标:

  爱护珍惜水资源,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幼儿前期调查、ppt、录像等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导入活动。

  环节说明:分享前期调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梳理了解水的重要性。

  重点提问:水有什么用?除了人需要水,还有水也离不开水?

  小结:世界上一切的生物都需要水,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二、观察讨论,激发情感。

  环节说明:观察多媒体课件,看看说说,了解水的珍贵,激发珍惜的愿望。

  重点提问:

  1、 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适时播报水资源匮乏的新闻)

  2、 看了照片,听了新闻,你心里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世界上的水资源原本就非常稀少,随着这么多年来,人们不断开发使用,水资源就越来越匮乏。

  关注生活、积累方法。

  环节说明:观看生活录像,思考节水的方法,强化节水意识。

  重点提问:

  1、那在幼儿园里,我们小朋友做到节约用水了吗?

  2、 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小结:节约用水,可以从身边的小事着手,从节约一滴水开始,养成节水的好习惯。(出现节水标志)

  活动建议:

  1、活动前期的调查可以使用调查表,帮助幼儿完善表达,丰富经验。

  2、活动建立在幼儿情感认可之上,因此要给予幼儿丰富的感受、体验、表达

10、小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困在车里怎么办?

  活动目标:

  1.在互动式情景表演中思考各种被锁在车里时的自救方法。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排情景表演,教师扮演妞妞(背旅行包、戴太阳帽),配班教师扮演教师。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情景表演导入活动。

  2.(1)妞妞(背上书包走到座位上,坐下,自言自语):春游真好玩,老师,我们这是要回幼儿园吗?

  (2)陪伴老师:是啊,坐稳了,我们就要出发了。

  (3)妞妞(打哈欠):哦,我要美美地睡一觉。

  (4)到幼儿园了,我们下车了!

  (5)旁白:妞妞仍然在睡觉,嘴里发出呼噜声。

  (6)旁白:所有的小朋友都下车以后……

  (7)妞妞:啊!怎么人都走了?我要下车,咦?车门锁上了!

  (8)妞妞面向小朋友:小朋友,你们帮我想想办法,我该怎么办呢?

  3.引导幼儿帮妞妞想办法,并讨论各种方法的可行性。

  (1)教师继续扮演妞妞提问:谁有好的办法能帮助我从车里出去?

  (2)幼儿想办法,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这种办法的可行性。

  4.引导幼儿看挂图,拓展幼儿的思维,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1)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书上还有什么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妞妞还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按车喇叭的方法真好,喇叭的声音真大,很容易让别人发现车里的妞妞,把她救出来。

  (2)教师小结:不小心被锁在车里后,可以按车喇叭,引起别人的主意,让大人来救自己。如果喇叭不响,也可以敲打车窗,发出声音。千万不能独自在车里哭泣哦,这样别人就没有办法知道你需要帮助了。

  (3)请幼儿自由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内容,和旁边的同伴讲一讲画面内容,重点说出发生的事情和解决的办法。

11、大班英语教案学习理解运用句型:Is it a ….? Yes , it is . / No , it isn’t .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运用句型:Is it a ….?

  Yes , it is . / No , it isn’t .

  2)复习运用单词:cucumbercarrottomatopotatoeggplantpumkin

  3)听懂并理解老师的一些简单英语指令,乐于模仿。

  4)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准备:cucumbercarrottomatopotatoeggplantpumkin 食物各一个及红领巾一条。

  三、教学过程:

  一)Greeting ---------sing a song 《Twickltwickllittlestar 》

  二) review vegetable words :

  T : What’s this ?

  S :It is a cuaumber

  T What’s this ?

  S :It is a tomato

  T : What’s this ?

  S :It is a potato

  T : What’s this ?

  S :It is a carrot

  T : What’s this ?

  S :It is apumkin

  T : What’s this ?

  S :It is an eggplant

  三)learn sentences:Is it a …? Yes , it is . / No , it isn’t .

  T :Is it a cucumber ?

  T and s : Yes , it is .

  T :Is it a carrot ?

  S : Yes , it is .

  T :Is it atomato?

  S : Yes , it is .

  T :Is it a potato ?

  S : Yes , it is .

  T :Is it pumkin?

  S : Yes , it is .

  T :Is it a carrot ?

  S : No, it isn’t .

  T :Is it a pumkin?

  S : No, it isn’t .

  T :Is it a tomato ?

  S : No, it isn’t .

  T :Is it a potato?

  S : No, it isn’t .

  四 在游戏中学习运用句型

  游戏1:分组比赛“cat and dong ”game .(规则:由老师提问句型:Is it a ….? 由孩子进行回答; Yes , it is . / No , it isn’t .

  游戏2:猜谜游戏(上台来的小朋友将红领巾蒙住眼睛,通过触摸食物,回答句型:Yes , it is . / No , it isn’t .由下面的小朋友提问句型:Is it a ….?

  五 Sing a song 《Goodbye song 》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学习运用句型:“Is it a ….? Yes , it is . / No , it isn’t .? ”:首先,出示蔬菜的实物让幼儿直接理解掌握相关的单词,通过触摸实物的方式,为幼儿学习运用句型做好铺垫。在学习句型环节,通过两个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

  游戏一、分组比赛,“Cat and dog ”,由老师提问题“Is it a …?”孩子们运用句型“ Yes , it is . / No , it isn’t .进行回答,接着老师跟孩子再互换角色;

  游戏二、用红领巾蒙住眼睛,通过触摸实物,运用句型“Is it a ….?”;孩子们对“猜谜”游戏兴趣很高,个个都争先恐后的举手要求参与,但毕竟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老师这一次只能请到少部分的孩子上台来参与游戏,没能请到的孩子,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到“英语角”天地,继续玩此游戏。

  看着孩子们那份意犹未尽表情,我知道今天的课孩子们学的是非常的开心,老师我也就更开心了,因为老师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孩子有进步,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12、大班安全教育活动设计:《地震来了怎么办?》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地震知识。

  2、通过学习、游戏等,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及发生地震时的自救方法。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地震来临时最基本的自救方法和在游戏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地震的电视节目;

  2、物质准备:

  (1)、《地震来了怎么办?》课件;

  (2)、家庭、学校、户外、公共场所避险视频,地震后的图片;

  (3)、地震来临时刺耳声音和地震的大头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地震后的一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师启发幼儿:小朋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地震)你怎么知道这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还有什么现象?

  2、幼儿自由发表对地震的看法,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小结:是啊,大地震给我们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啊!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吗?

  二、播放地震的课件,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看完后教师引导: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2、幼儿交流,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小结:哦,原来地震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是自然现象。吴老师告诉大家,我们会昌也是地震带,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如果有一天我们这里发生大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呢?

  4、幼儿自由发表。

  5、播放《地震来临时我们怎么办?》课件,让幼儿学习避险自救。

  6、幼儿再次交流。

  7、师幼一起总结避险方法:不要慌,不要逃,也不要跳,小震不用跑,大震跑步了。听老师或者大人的指挥,就近找安全的小地方躲避,保护好头部。等地面晃动小了再听指挥疏散,撤离。如果是在一楼或平房就可以跑出到空旷的地方去。

  8、那我们要怎么找安全的地方?什么地方安全?

  9、播放视频:在幼儿园、在家、在户外、在公共场所怎么找较安全的地方躲避?请幼儿找出来。

  10、幼儿小结不同地方怎么找地方躲避较安全。在幼儿园是蹲在桌子下双手抱头,再听指挥疏散;在家用枕头或被子盖头,就近在卫生间、墙角、厨房、桌子下、床下等地方;在公共场所要跟着大人找到最近的桌子下、墙角等地方。在户外就蹲在地上抱头就行。

  三、游戏演练:地震大头怪来了。

  1、小朋友真爱学习,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地震来了该怎么做吗?

  2、请另一位老师戴上地震大头怪出场,并放地震时刺耳的声音。

  老师大声喊:“地震来了,地震大头怪来了!小朋友快躲啊!快躲好,不要被地震大头怪吃了。”幼儿躲避练习。

  3、教师提醒没躲好的孩子躲好。地震大头怪没找着小朋友,走了。

  4、教师指挥幼儿有秩序的下楼到空坪上玩。

  大班安全教育:《地震来了怎么办?》教学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完成后,我认为幼儿是愉悦的,增长知识、能力和智慧的,活动是成功的。这节课达到了教学预期,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选题、活动准备、设计到组织活动方面,我都受益匪浅,若有所思。我把它们梳理如下:

  一、活动的成功得益——选题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我们会昌地处河—邵断裂中段地震带,是我省最主要的地震带,也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我们幼儿园一直在保证幼儿各方面安全上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方面也从未松懈。每学期都有两次疏散演练。在5.12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幼儿应对突发事件时反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就更加注重实效。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安全活动《地震来了怎么办?》目地就是为了让孩子更深刻的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和自救方法,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通过激发幼儿交流、表达,既发展他们大胆自信的表达能力和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技能,孩子欢迎,老师放心。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活动的成功得益——活动前准备充分

  老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不打无准备之仗等。教学活动亦是如此。我们在活动的环节设计,课件的制作以及物件的准备方面是充分的,淘尽了我们所有的智慧。甚至于一段伴奏音乐都选了又选,极尽心思。磨刀不误砍柴功。这让教学活动顺利、成功的进行有了很好的物质和思想准备,师幼在活动中游忍有余,轻松愉快,很好地达到了教学预期。

  三、活动的成功得益——环节的合理设计和实施

  这节活动的设计做到了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动静结合,调动了幼儿手、眼、耳、口所有的感官,并把科学知识与健康、语言、游戏等领域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给孩子开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调动了幼儿来自生活的经验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动作技能的练习作为活动的关键,启发幼儿通过猜猜、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积极参与活动,做到了寓教于乐。在轻松的互动中,幼儿能自由交流,大胆讲述,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获取有益的生活经验,并借助表演游戏进一步巩固了自我保护的技能。幼儿也一直是意犹未尽,兴趣盎然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活动的成功得益——有效的师生互动

  组织这个活动,可谓是收放自如。进程有条不紊,教态自然、温和。引导、提问简洁明了,幼儿一听就懂,积极回应,产生了互动的火花:像吴睿松说:“不能跳楼的会摔死。”教师示范准确、直观、到位,幼儿不由自主的跟着学习,模仿,地震来临时的逃生方法自然掌握。

  五、活动的成功得益——多媒体的创造性运用

  这个活动如果没有多媒体等课件的加入其实是很枯燥、很平淡的。为了让孩子对其提起兴趣,能更直观、逼真、有系统地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以及地震来临时的自救方法等。我们采用了吸引幼儿眼球的幻灯片,活泼生动的动画视频,和轻松愉快的音乐。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进行主动探索学习,让幼儿看看、听听、说说,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科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地参与、体验,大胆地表现,使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得到强化、提升。

  六、活动的再设计——要更突出主题

  如果再次开展这个活动,我想我们会在第一个导入环节放上音画效果更好的材料,给幼儿更多的时间表达、小结,资料上还可以再丰富些,画面可爱些,卡通的好。教师还可以更放手让幼儿说和做。突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七、活动的不足之处——细节的处理还不够完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倾听、观察、捕捉幼儿的信息,并使之成为丰富和调节活动的资源,让活动中的指导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突出重点,有待加强培养、训练。此外,在活动中应给与孩子更多的拓展思维,还可以利用现场的资源,让幼儿与更多的同伴或老师交流。可以让幼儿做的,或师幼一起做的,都不必老师一人完成,如每一环节的小结,要把活动还给幼儿。还有就是播放课件的音量没有把握好。

  总之,对这个活动,我们付出了努力,幼儿也增长了知识和智慧。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我们也就满足、欣慰!我们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