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秋天活动《八月桂花遍地开》大班音乐教案

《幼儿园秋天活动《八月桂花遍地开》大班音乐教案》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秋天活动《八月桂花遍地开》大班音乐教案

1、幼儿园秋天活动《八月桂花遍地开》大班音乐教案

  【教材分析】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激昂的江西民歌,讲述了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敲锣打鼓庆祝革命胜利的愉悦心情。《指南》中指出“应该创造多种表现形式,激发幼儿兴趣,提高幼儿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因此,活动中通过视频欣赏、动作表演、合作演奏等方式,带领幼儿走进歌曲,了解、感受、表达人们兴奋、高涨的爱国情感。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激昂的旋律特点,学习用铃鼓等乐器表现人们坚定、勇敢的信念。

  2.能与同伴合作看指挥进行演奏。

  3.体验运用动作、乐器演奏等方式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课件。

  2.响板、锣、碰铃、铃鼓等乐器。

  【活动建议】

  1.欣赏乐曲,初步感知乐曲旋律。

  提问:听了乐曲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2.结合课件,讲述音乐创作背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1)引导幼儿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2)结合音乐教师讲述故事,进一步感受歌曲前后不同的旋律。

  3.幼儿尝试为歌曲选配乐器,进行演奏。

  (1)幼儿分组,选择乐器尝试演奏。

  (2)师幼共同确定演奏图谱,幼儿自主选择乐器,进行集体演奏。

  4.学会看老师的指挥演奏,表现歌曲中人们的勇敢与坚定的形象。

  (1)提问:怎样演奏表现出歌曲中人们的勇敢和胜利的喜悦。

  (2)幼儿可加上动作进行演奏,表现歌曲情感。

2、幼儿园秋天活动《八月桂花遍地开》大班音乐教案

  【教材分析】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激昂的江西民歌,讲述了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敲锣打鼓庆祝革命胜利的愉悦心情。《指南》中指出“应该创造多种表现形式,激发幼儿兴趣,提高幼儿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因此,活动中通过视频欣赏、动作表演、合作演奏等方式,带领幼儿走进歌曲,了解、感受、表达人们兴奋、高涨的爱国情感。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激昂的旋律特点,学习用铃鼓等乐器表现人们坚定、勇敢的信念。

  2.能与同伴合作看指挥进行演奏。

  3.体验运用动作、乐器演奏等方式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课件。

  2.响板、锣、碰铃、铃鼓等乐器。

  【活动建议】

  1.欣赏乐曲,初步感知乐曲旋律。

  提问:听了乐曲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2.结合课件,讲述音乐创作背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1)引导幼儿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2)结合音乐教师讲述故事,进一步感受歌曲前后不同的旋律。

  3.幼儿尝试为歌曲选配乐器,进行演奏。

  (1)幼儿分组,选择乐器尝试演奏。

  (2)师幼共同确定演奏图谱,幼儿自主选择乐器,进行集体演奏。

  4.学会看老师的指挥演奏,表现歌曲中人们的勇敢与坚定的形象。

  (1)提问:怎样演奏表现出歌曲中人们的勇敢和胜利的喜悦。

  (2)幼儿可加上动作进行演奏,表现歌曲情感。

3、大班秋天音乐活动《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材分析】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激昂的江西民歌,讲述了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敲锣打鼓庆祝革命胜利的愉悦心情。《指南》中指出“应该创造多种表现形式,激发幼儿兴趣,提高幼儿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因此,活动中通过视频欣赏、动作表演、合作演奏等方式,带领幼儿走进歌曲,了解、感受、表达人们兴奋、高涨的爱国情感。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激昂的旋律特点,学习用铃鼓等乐器表现人们坚定、勇敢的信念。

  2.能与同伴合作看指挥进行演奏。

  3.体验运用动作、乐器演奏等方式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课件。

  2.响板、锣、碰铃、铃鼓等乐器。

  【活动建议】

  1.欣赏乐曲,初步感知乐曲旋律。

  提问:听了乐曲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想到了什么?

  2.结合课件,讲述音乐创作背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1)引导幼儿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2)结合音乐教师讲述故事,进一步感受歌曲前后不同的旋律。

  3.幼儿尝试为歌曲选配乐器,进行演奏。

  (1)幼儿分组,选择乐器尝试演奏。

  (2)师幼共同确定演奏图谱,幼儿自主选择乐器,进行集体演奏。

  4.学会看老师的指挥演奏,表现歌曲中人们的勇敢与坚定的形象。

  (1)提问:怎样演奏表现出歌曲中人们的勇敢和胜利的喜悦。

  (2)幼儿可加上动作进行演奏,表现歌曲情感。

4、大班秋天体育活动《桂花桂花几月开》

  【教材分析】

  桂花盛开的季节,秋高气爽,正是孩子们尽情嬉戏的时节。本活动,依据桂花的形态、利用儿歌的提示,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从而发展幼儿追逐躲闪跑的能力, 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幼儿在“桂花落”的情境中活动,不仅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更能体验到桂花带给人们的美好。

  【活动目标】

  1.学会在规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避免相互间的碰撞。

  2.能灵活躲闪,遵守游戏规则。

  3.体验根据儿歌进行体育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桂花头饰。

  2.学习《桂花桂花几月开》的儿歌。

  【活动过程】

  1. 玩热身游戏“小动物变变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发出口令,幼儿在指定范围内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模仿动作,如小鸭子变变变、小青蛙变变变等,教师说“停”时,幼儿立即停止动作,保持静止。

  (2)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不断变化口令速度,提高幼儿反应的灵敏性。

  2.游戏“桂花桂花几月开”,练习在固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

  (1)师幼共同讨论游戏玩法与规则。

  玩法:一名小朋友做桂花的花蕊,四名小朋友做桂花的花瓣,拉成圈围在花蕊的身边。当游戏开始的时候,花瓣们围着花蕊转圈,一边转圈一边念儿歌,当念到“八月桂花朵朵开” 时,当花瓣的小朋友们把手松开,向四周逃散,花蕊抓逃跑的花瓣,哪个花瓣被抓到,游戏就结束了。

  规则:当念到“八月桂花朵朵开”时,才能向四周逃散,并注意避免相互间的碰撞。

  (2)分组练习游戏,注意安全。

  (3)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一人当花蕊(戴上桂花头饰),其他幼儿做桂花的花瓣,进行游戏,遵守游戏规则。游戏反复进行两次。

  3.创设“桂花落”的情境,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放松身体,感受游戏乐趣。

  随音乐模仿桂花落的动作,放松胳膊、腿等部位。

  附:

  桂花桂花几月开桂花桂花几月开? 一月不开二月开, 桂花桂花几月开? 二月不开三月开, 桂花桂花几月开? 三月不开四月开, 桂花桂花几月开? 四月不开五月开, 桂花桂花几月开? 五月不开六月开, 桂花桂花几月开? 六月不开七月开, 桂花桂花几月开? 七月不开八月开, 桂花桂花几月开? 八月桂花朵朵开。

5、幼儿园乐在秋天美术活动《桂花香囊》大班科学教案

  【教材分析】

  秋天到了,幼儿园里桂花飘香的浓浓香味吸引着孩子们的味蕾,“哇,好香啊!”“太好闻了”孩子们边说边陶醉在这桂花的芬芳里。为了将这份甜甜的香味时时伴随在身边,孩子们通过折叠香囊、装饰香囊、填充香囊,自制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桂花香囊,在动手操作和亲身的体验中,感受着春的美好。

  【活动目标】

  1. 了解桂花香囊的作用,学习制作桂花香囊。

  2.能根据步骤图折出香囊,并进行装饰。

  3.感受香囊的美好祝愿,对自制的香囊活动感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正方形彩纸(若干)、桂花等干花、彩笔、油画棒、毛线、丝带、双面胶、打孔器。

  2.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示折纸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你见过香囊吗?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

  小结:香囊多种多样,它们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桂花能驱蚊虫,薰衣草和迷迭香能使我们大脑清醒,菊花能消除眼睛疲劳,茉莉花有消炎解毒的作用等。互赠香囊还表达了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

  2.结合香囊,了解香囊的特点,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1)出示香囊,引导幼儿闻一闻、看一看、捏一捏,了解香囊的特点。

  提问:看这是什么?什么味道?是用什么东西做的?

  (2)出示桂花,了解桂花香囊的作用。

  提问:这些香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3.结合图示制作香囊,体验制作的乐趣。

  (1)出示香囊步骤图,了解香囊的制作流程。

  提问:折香囊一共分几步?步骤图中虚线是什么意思?箭头是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探讨折香囊方法,教师指导。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适量桂花,并装饰香囊。

  4.作品分享交流,感受互赠香囊的美好。

  (1)鼓励幼儿展示自制的香囊,并说出香囊的不同特征和意义。

  (2)鼓励幼儿和自己的朋友互赠香囊或者送给自己的家人,相互祝福。

  附:儿歌:先沿对角折一折(打开),再沿中心折一折(打开),两面压着抱一抱,弯腰碰头折一折,脸儿害羞折进去,从上到下包起来。

6、幼儿园大班秋天活动《香甜桂花食》半日活动方案

  【教材分析】

  “收集的桂花可以干什么呢?”这是孩子们一直好奇的问题。于是,他们问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上网查阅了资料。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到了活动中。于是,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品味桂花茶、分享桂花糕,感受到了桂花带给人们的欢乐。

  【活动目标】

  1.了解桂花的作用,学习泡制桂花茶,制作桂花糕等。

  2.尝试运用揉、搓、团等技能制作桂花糕,注意泡茶时的安全。

  3.体验和身边的人一起分享桂花食品的快乐。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用糯米粉、桂花、冰糖、色拉油等食材揉成面团;桂花;勺子、托盘等。

  2.课件、轻柔的背景音乐。

  【 活 动 过 程 】

  1. 师幼谈话导入活动,了解桂花的作用。

  提问:小朋友,桂花可以用来做什么?小结:桂花可以用来泡茶,可以做桂花酒、桂花糖、桂花糕、桂花蜜等。

  2.利用桂花调制桂花茶,感受其香味。

  (1)师幼讨论。提问:怎样泡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师幼合作泡茶,品尝桂花茶的香味。提问:桂花在水中有什么变化?喝起来什么感觉?

  3.结合视频进行制作,体验制作、品尝桂花糕的乐趣。

  (1)观看课件,了解桂花糕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提问:桂花糕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制作的?

  (2)幼儿创造性地设计桂花糕的造型,教师进行指导。

  提问:你想做什么样的桂花糕?幼儿尝试制作,教师指导,并在制作完桂花糕后,送到厨房烹饪。

  4.品尝桂花糕,体验动手制作及分享的快乐。请幼儿将做好的桂花糕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工作人员品尝,分享其劳动成果。

7、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秋天的树林》教案秋天主题反思

  活动目标:

  1. 欣赏秋天树林色彩的变化特点,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和多种色彩交融所带来的丰富的色彩变化。

  2.尝试用水粉表现秋天的树林,用点彩的方法表现树叶色彩的丰富变化,并能根据画纸背景的特点合理布置画面。

  3. 能和同伴共享操作材料和空间,体验共同作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

  1.幻灯片:秋天的树林照片和绘画作品

  2.材料:水粉颜料、调色盘、水粉笔、有背景的画纸

  3.经验:幼儿观察秋天的变化,已有初步使用水粉笔和颜料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观赏图片,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变化

  (1)欣赏秋天树叶的图片, 感受树叶的色彩变化

  指导语:现在是什么季节?

  秋天的大树有什么变化?

  仔细看看, 叶子除了有些变黄了、变枯了的,还有什么颜色的? (树叶有的是柠檬黄、有的是深黄,还有的树叶变红,深深浅浅,非常漂亮)

  (2)欣赏秋天树林的图片,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

  指导语:秋天的树叶有那么多种颜色,秋天的树林会是怎么样的呢?

  这些深深浅浅的黄色、红色融合在一起,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这些树林生长在哪里?看上去这么样?

  小结:秋天来了,树的叶子变黄了、变红了,深深浅浅的,非常好看;走进秋天的树林,到处都是金黄、橘黄、橙红色,给人非常温暖的感觉。

  2. 欣赏绘画作品,扩展审美经验

  (1)感受作品中秋天景色的丰富和多样

  指导语:画家笔下秋天的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树叶的色彩有哪些变化?

  树林中的树木是怎样排列构图的?

  (2)讨论画法和构图

  指导语:树干和树叶是怎么画出来的?用的方法一样吗?

  这片秋天的树林,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小结:画树林时,可以看好位置先画出几棵树的树干和树枝,然后再画树叶。点彩树叶时点上一种颜色后可以再换另一种颜色,就能让树叶变得层层叠叠,非常茂密。

  3.幼儿绘画,表现秋天树林的景物和色彩的丰富

  (1)创作讨论

  指导语:今天我们画秋天的树林,看看画纸是什么样的,树林可以画在哪里?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尝试用平涂和点彩的方法表现秋天树林丰富的色彩变化

  引导幼儿和同伴合作,共同构思和表现,细致地使用绘画材料。

  4.欣赏作品,交流自己的感受

  指导语:秋天的树林有哪些好看的颜色?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活动反思:

  今天的绘画活动幼儿都很认真,因有以前的各种关于秋天的活动,幼儿对秋天已有了较深的印象,所以画的树的形象比较的好,用的颜色也比较的逼真。

8、幼儿园大班秋天专题活动《桂花香满园》半日活动方案

  【教材分析】

  秋天到了,空气中充满了淡淡的桂花香气,循着香味孩子们找到了桂花树,兴奋地围着桂花树又闻又看。《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幼儿自主发现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了持续性地探究。通过观察比较、触摸记录及搜集采摘等活动,与桂花树充分接触,感知桂花的形态,发现不同品种桂花的差异,探究桂花的用处,幼儿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认知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桂花树的外形特征,知道桂花的不同种类。

  2.能说出桂花的作用,积极认真的参加桂花采摘。

  3.感受桂花浓浓的香气,激发幼儿对秋天的喜爱。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园门口的桂花树。

  2.不同种类的桂花。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结合幼儿发现,引发幼儿对桂花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你们闻到什么香味了吗?香味是从哪里来的?

  2.观察不同的桂花,了解桂花的种类及生活习性等。

  (1)幼儿从桂花树整体特征、根部特征、叶面特征、花瓣特征等四方面进行观察并记录。提问:这些花和我们刚才看到的桂花树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了解花的不同颜色和不同香味。

  (2)师幼讨论,进一步了解桂花的不同种类及特征。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花吗?

  金桂:花金黄色,香气浓。

  银桂:花黄白色,香味次于金桂。丹桂:花橙红色,香味次于银桂。

  四季桂:花黄白色,除严冬及酷暑期无花外,其余时间都能开花,但以秋季开花为多。

  3.观察桂花树,初步了解桂花树的特征。

  (1)观察幼儿园内和小区内的桂花树,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提问: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桂花是什么颜色? 什么味道?

  (2)结合记录表分享对桂花树的观察。桂花树的结构特征:花----小小的,一簇簇的, 很多,很密集,飘香;叶----四季常青,叶面光滑,枝繁叶茂,秋季开花;根----根系发达深长。

  4.幼儿采摘桂花,体验采摘的乐趣。

  (1)师幼讨论。提问:桂花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

  (2)幼儿进行采摘,将桂花放置到干净的容器里。

9、幼儿园大班乐在秋天《桂花甜甜》语言活动教案

  【教材分析】

  诗歌《桂花甜甜》讲述了小蚂蚁、小蜜蜂、小松鼠、老奶奶采桂花回家制作桂花糖、桂花蜜、桂花枕、桂花糕的有趣情节。诗歌内容通俗易懂,语言朗朗上口,充分表现了桂花时节,给人们和小动物带来的甜美生活。因此,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激趣讲述、动作表现等, 不断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感受制作分享桂花食品的快乐心情以及桂花制品带给大家的幸福体验。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中老婆婆和小动物用桂花制作桂花糖,桂花蜜,桂花枕,桂花糕的有趣情节。

  2.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表现用桂花进行制作的快乐心情。

  3.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体验分享的快乐。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

  2.活动前了解桂花的作用。

  【活动过程】

  1.谈话交流,了解桂花的作用。

  提问:你见过桂花吗?桂花有什么作用?

  2.欣赏诗歌,理解诗歌中老婆婆和小动物用桂花制作食物和物品的有趣情节。

  (1)结合课件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提问:都有谁在采桂花?用来做了什么?

  (2)欣赏教师完整讲述,感受采桂花的快乐心情。提问:老婆婆和小动物采桂花做了什么?

  (3)分段欣赏故事,感受诗歌中老婆婆和小动物制作的有趣情节。

  提问:小蚂蚁、小松鼠、小蜜蜂、老婆婆为什么要采桂花?

  小蚂蚁用桂花做了什么?制作成功后它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小结:原来桂花可以做成桂花糖,桂花蜜,桂花枕,桂花糕等。桂花是“秋”的使者, 也是大自然赠予人们和小动物们的秋的礼物。

  3.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用动作、表情等表现用桂花进行制作的快乐心情。

  (1)师幼交流。提问:大家在采摘、制作时是什么心情?

  (2)鼓励幼儿随音乐大胆表现诗歌内容,进一步感受分享的快乐。

  附:

  桂花甜甜

  小蚂蚁,采桂花, 回家来做桂花糖, 香香甜甜大家尝。小蜜蜂,采桂花, 回家来酿桂花蜜, 里里外外香四溢。小松鼠,采桂花, 回家来绣桂花枕, 舒舒服服做美梦。老婆婆,采桂花, 回家来打桂花糕, 子子孙孙好热闹。

10、幼儿园歌唱活动《秋天多么美》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体验演唱副歌部分“来来来”的欢快情绪 。

  2.能根据第一段歌曲图谱结构图来推断第二、第三段歌词内容。

  3.会跟着教师的指挥自然的接唱歌曲的副歌部分。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过的秋天的农作物,有条件的可参观农科院种植基地或农村田野。

  2.纸(与挂图同大)、笔。

  3.《秋天多么美》音乐 CD(盒带)。

  4.《秋天那么美》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 1 幅。

  5.幼儿学习资源③第 6~7 页。

  ●活动建议

  1.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欣赏。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歌曲的第一段,知道用图谱可以帮助记忆歌词。

  (1)教师清唱第一段,请幼儿说一说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师再次清唱第一段,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并画出第一段图谱,(参照幼儿学习资源

  ③第 6~7 页的画法,有拟人化的秋风吹、棉桃露出白牙咧嘴笑的样子)。

  (4)教师带领幼儿看第一段图谱并完整演唱一遍,引导幼儿发现副歌部分两个乐句的不同之处。

  3.引导幼儿学习歌曲的第二段。

  (1)重点引导幼儿比较发现第二段歌词和第一段歌词相同地方的规律。

  (2)教师逐句与幼儿讨论第二段歌词,边讨论边出示挂图。

  4.学习第三段歌曲。

  (1)预测——根据第一段、第二段的规律尝试推理第三段的歌词: 它可能是什么?它和前面两段歌词可能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可能什么地方不同?

  (2)教师清唱第三段歌曲,请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测。

  (3)教师就歌词提问,并出示挂图,引导幼儿逐一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尝试看着挂图完整地演唱歌曲。

  5.看挂图分工唱三段歌曲(教师唱前面的,并指挥幼儿唱每一段的副歌部分)。

  6.幼儿完整演唱。

  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指挥, 一组唱前半部分,一组唱副歌部分。

  活动延伸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可尝试变换演唱形式。歌曲前半部分可由个别幼儿演唱,歌曲后半部分“来来来·······……秋天多么美“可由大家合唱,初步学习领唱与合唱的形式。

  2.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③ 第 6~7 页,哼唱歌曲。

11、幼儿园秋天活动《桂花桂花几月开》大班体育教案

  【教材分析】

  桂花盛开的季节,秋高气爽,正是孩子们尽情嬉戏的时节。本活动,依据桂花的形态、利用儿歌的提示,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从而发展幼儿追逐躲闪跑的能力, 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幼儿在“桂花落”的情境中活动,不仅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更能体验到桂花带给人们的美好。

  【活动目标】

  1.学会在规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避免相互间的碰撞。

  2.能灵活躲闪,遵守游戏规则。

  3.体验根据儿歌进行体育游戏的快乐。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5.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1.音乐,桂花头饰。

  2.学习《桂花桂花几月开》的儿歌。

  【 活 动 过 程 】

  1. 玩热身游戏“小动物变变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发出口令,幼儿在指定范围内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模仿动作,如小鸭子变变变、小青蛙变变变等,教师说“停”时,幼儿立即停止动作,保持静止。

  (2)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不断变化口令速度,提高幼儿反应的灵敏性。

  2.游戏“桂花桂花几月开”,练习在固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

  (1)师幼共同讨论游戏玩法与规则。

  玩法:一名小朋友做桂花的花蕊,四名小朋友做桂花的花瓣,拉成圈围在花蕊的身边。当游戏开始的时候,花瓣们围着花蕊转圈,一边转圈一边念儿歌,当念到“八月桂花朵朵开” 时,当花瓣的小朋友们把手松开,向四周逃散,花蕊抓逃跑的花瓣,哪个花瓣被抓到,游戏就结束了。

  规则:当念到“八月桂花朵朵开”时,才能向四周逃散,并注意避免相互间的碰撞。

  (2)分组练习游戏,注意安全。

  (3)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一人当花蕊(戴上桂花头饰),其他幼儿做桂花的花瓣,进行游戏,遵守游戏规则。游戏反复进行两次。

  3.创设“桂花落”的情境,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放松身体,感受游戏乐趣。

  随音乐模仿桂花落的动作,放松胳膊、腿等部位。

  附:

  桂花桂花几月开桂花桂花几月开? 一月不开二月开, 桂花桂花几月开? 二月不开三月开, 桂花桂花几月开? 三月不开四月开, 桂花桂花几月开? 四月不开五月开, 桂花桂花几月开? 五月不开六月开, 桂花桂花几月开? 六月不开七月开, 桂花桂花几月开? 七月不开八月开, 桂花桂花几月开? 八月桂花朵朵开。

12、幼儿园大班乐在秋天活动《小小鱼的桂花发夹》语言区域活动方案

  通过活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故事图片,理解小小鱼的内心情绪变化。幼儿与同伴合作分角色表演故事,鼓励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大胆表现故事中小小鱼的经历。

  【材料】

  《小小鱼的桂花发夹》故事图片,角色头饰。

  【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故事图片,理解小小鱼的内心情绪变化。

  2.幼儿与同伴合作分角色表演故事,鼓励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大胆表现故事中小小鱼的经历。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附:

  小小鱼的桂花发夹

  秋天到了,小小鱼在河里快活地游着。远处飘来了一朵桂花正好落在小小鱼的脑袋上。小小鱼高兴地说:“我有一枚桂花发夹了。” 太阳下山了,小小鱼回家睡觉。可桂花发夹漂在水面上。小小鱼依依不舍地对桂花发夹说:“晚安,桂花发夹,明天早上见。” 第二天早上,小小鱼发现桂花发夹不见了,桂花发夹跟着河水去了远方。小小鱼伤心地哭了。小小鱼的伙伴们来了,他们一起去找桂花发夹。啊!多么美丽的地方呀!金色的桂花把天空也映成金色的了——。老桂花树笑眯眯地说:“多么可爱的小鱼儿呀!我送给他们每人一枚桂花发夹吧!”只见老桂花树伸了伸腰,落了一阵香香的桂花雨,给每一条小鱼都戴上了一枚桂花发夹。小鱼儿们高兴地说:“谢谢老桂花树!” 戴着桂花发夹的小鱼儿们回家了,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金色的朝霞,在小河里漂浮,美丽极了。

13、幼儿园大班音乐《葡萄丰收》秋天活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葡萄丰收》是幼儿非常喜爱的维吾尔族舞蹈,选用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哇哈哈》作为舞蹈的主旋律,通过学习轻巧的垫步和灵活、柔美的手腕动作,表现维吾尔族人民摘葡萄时的不同动作及快乐的心情。活动中,通过“情境创设”、“视频观赏”、“合作舞蹈” 等方式,引发幼儿舞蹈的兴趣,积极创编摘葡萄时的不同姿态,激发幼儿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学跳集体舞,进一步巩固垫步和手腕转动的动作。

  2.会在圆圈上进行“S”形穿插,能表现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态。

  3.体验与同伴一起跳维吾尔族舞蹈的快乐。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学过垫步、手腕花;理解双圈集体舞中的基本方位;乐曲《娃哈哈》。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复习垫步,引出主题。

  (1)创设一个“乘坐火车去新疆旅游”的情景,围圆圈教师哼唱复习垫步。提问:火车怎么开呢?引导幼儿掌握垫步的方法:双手叉腰,做垫步。

  (2)幼儿随音乐练习手腕花动作。

  2.学习“S”形穿插的队形变化,练习舞蹈基本动作。

  (1)学习单圈变双圈。前奏:双手插腰,右脚垫步准备。幼儿结伴,面对面站成双圈。

  (男孩在内圈,女孩在外圈。)

  (2)男孩面向圈里拉手伸高搭成葡萄架,先看教师示范钻法。

  提问:用圈里的手指好朋友(男孩),再向前伸,指着朋友前面的‘洞’,钻进去。再向前指前面—个“洞”,然后钻出来……

  (3)女孩面向圈上,探索摘葡萄动作,练习“S”形钻法。

  (4)随音乐练习“S”形穿插的队形变化。

  3.更换新舞伴,体验与新舞伴共舞的快乐。

  (1)尝试更换新舞伴,随音乐集体练习舞蹈 1~2 遍。

  (2)男孩、女孩交换角色,进一步表现新疆舞。

  附:动作建议

  [1]一[8]小节,右脚垫步,双臂前平举手腕转动八下。

  重复[5]一[6]小节,男孩转身面向圈里一起手拉手上举,女孩拍手四下。

  [9]一[24]小节,女孩双手插腰走步,从男孩高举的手臂下钻入里圈,停下后,右手上举摘葡萄,放在左手“篮子”里。再向前方走步钻出(向圆上方向钻到外圈,动作向上)。(女孩面向圈上侧身从舞伴高举的手下方钻入,然后按圆上方向顺序钻出钻入……按音乐两小节钻入,两小节动作,两小节钻出,两小节动作,共三次)。

  重复(1]一[8]小节乐曲,男孩垫步转身,双手蒙脸,打开,并反复动作,女孩原地做动作。

  附:儿歌

  摘葡萄

  左边的葡萄大又大,

  右边的葡萄甜又甜,

  旁边的葡萄多又多,

  上边的葡萄数不清。

  娃哈哈,娃哈哈,

  新疆的葡萄亚克西。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在对乐句和乐曲结构的认识、动作的创编和表演、乐曲的听辩、语言的表达和交流以及自主学习方面都能获得较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