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范文中班建构活动观察记录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新范文中班建构活动观察记录反思
观察背景
由于班级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在建构技能以及想象力方面都还比较欠缺,因此我们班级里创建了独立的建构区域,投放的基本材料有中型的雪花片、中型的实心积木、塑料彩色积塑、弯曲旋转积木等和一些半成品的辅助材料(各种大小的纸盒、拉罐筒)。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本月幼儿园新购买了一批潜力建造工程积塑,它包括有螺帽、螺钉、扳手以及六孔、三孔等条形材料等我把它投放到我班的建构区里
观察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中班孩子对新材料反应以及的操作情况,从而才能有利于老师有目的的指导孩子的建构活动。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今天下午是活动区活动。陈涵在很快吃完午点后,选择了建构区。因为他看到里面有新玩具(潜力建造工程积木)。他把玩具篮从柜子里抬到地垫上,快速的从篮子里拿起了螺钉和一根条形三孔材料。找了三根螺钉分别插到了三孔条形材料里。
再从篮子找到另一根三孔条形材料对应着插了上去。接着又随手拿起另一根只有两个孔的条形材料,对应着刚才拼搭好的材料,比了比就放回篮子里。又随手拿起另一根很长有六个孔的材料看了看后,便直接放回到篮子里。
这时他在篮子里看到了一个小车轮,就随手把刚才拼好在一起的螺钉和条形材料丢到地垫上。拿起两个小车轮说:“我们现在得先把车拼起来。”昊阳从垫子另一端挪过来笑道:“哈哈!咋个要拼车子,要拼货车吗?”陈涵这时把两个车轮用螺钉穿过合拢在一起。
昊阳便拿起一根六孔条形材料递了过去说:“你用这个吧!”陈涵接了过来用螺钉把昊阳给的六孔条形材料、一根三孔条形材料和一个车轮连接在一起,可是他一放开手才拼装好的材料就散开了。他又再次用螺钉把三孔条形材料、六孔条形材料、轮胎连接在一起,并不断的用手把它们捏紧。
老师在旁边拿起一个螺帽说:“这是什么?”陈涵看着老师没有说话。老师边说:“这是螺帽。”边递了过去。陈涵接住了螺帽说道:“这是螺帽呀!”说完把螺帽放到一边。老师又说:你可以把螺帽拧到螺钉上!”陈涵拿起螺帽对着一个螺钉拧了上去边拧边说“是螺帽和螺钉。”随后又把螺帽拧了下来,准备拧到刚才拼搭好的材料上。但螺钉因为穿过了轮胎、六孔条形材料后露出的长度不够,螺帽怎么也拧不上去。
他放下材料到篮子里边翻找边说:“车子要有四个车轮”他连接着找出了六个车轮摆在地垫上。这时旁边的柏泉小朋友手里拿着另外一种小头的黄色螺钉说:这也是螺钉!陈涵接了过来又拿起车轮和六孔条形材料用这种小头的螺钉连接起来,这次螺钉露出的比较多,可以用螺帽把它拧紧了。用手握住条形材料在地面上向前推小车轮。发现小车轮不会动,又把螺帽松了松,又在地上滚了滚试一试发现可以车轮可以滚动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1、新投放的材料能激发中班孩子的游戏动机和兴趣。
2、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一对应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
3、孩子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长短,对于不太明显的长短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4、游戏材料的形状激发孩子联系已有生活经验,从而帮助幼儿确定目标,同时幼儿也能初步根据自己的命题进行有目的拼装和构建活动。
5、中班幼儿有一定的合作,同伴之间的语言、行为对幼儿的游戏起到了促进和影响。
6、老师实时恰当的介入帮助孩子使孩子的活动能继续下去。螺帽和螺钉的配合使用孩子一定是有一定经验的。此时他只是没有想到。但老师语言的提示很快帮助孩子调动已有经验并进行尝试从而使得游戏能够继续下去。
反思:在自主游戏中教师要善于为幼儿自主展开的游戏提供必要帮助指导,以推进其游戏进程,但是教师应绝对避免的是为了提 高幼儿的游戏或者为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而去教幼儿游戏或过多地干预幼儿游戏。
2、新范文中班建构活动观察记录反思
观察背景
由于班级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在建构技能以及想象力方面都还比较欠缺,因此我们班级里创建了独立的建构区域,投放的基本材料有中型的雪花片、中型的实心积木、塑料彩色积塑、弯曲旋转积木等和一些半成品的辅助材料(各种大小的纸盒、拉罐筒)。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本月幼儿园新购买了一批潜力建造工程积塑,它包括有螺帽、螺钉、扳手以及六孔、三孔等条形材料等我把它投放到我班的建构区里
观察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中班孩子对新材料反应以及的操作情况,从而才能有利于老师有目的的指导孩子的建构活动。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今天下午是活动区活动。陈涵在很快吃完午点后,选择了建构区。因为他看到里面有新玩具(潜力建造工程积木)。他把玩具篮从柜子里抬到地垫上,快速的从篮子里拿起了螺钉和一根条形三孔材料。找了三根螺钉分别插到了三孔条形材料里。
再从篮子找到另一根三孔条形材料对应着插了上去。接着又随手拿起另一根只有两个孔的条形材料,对应着刚才拼搭好的材料,比了比就放回篮子里。又随手拿起另一根很长有六个孔的材料看了看后,便直接放回到篮子里。
这时他在篮子里看到了一个小车轮,就随手把刚才拼好在一起的螺钉和条形材料丢到地垫上。拿起两个小车轮说:“我们现在得先把车拼起来。”昊阳从垫子另一端挪过来笑道:“哈哈!咋个要拼车子,要拼货车吗?”陈涵这时把两个车轮用螺钉穿过合拢在一起。
昊阳便拿起一根六孔条形材料递了过去说:“你用这个吧!”陈涵接了过来用螺钉把昊阳给的六孔条形材料、一根三孔条形材料和一个车轮连接在一起,可是他一放开手才拼装好的材料就散开了。他又再次用螺钉把三孔条形材料、六孔条形材料、轮胎连接在一起,并不断的用手把它们捏紧。
老师在旁边拿起一个螺帽说:“这是什么?”陈涵看着老师没有说话。老师边说:“这是螺帽。”边递了过去。陈涵接住了螺帽说道:“这是螺帽呀!”说完把螺帽放到一边。老师又说:你可以把螺帽拧到螺钉上!”陈涵拿起螺帽对着一个螺钉拧了上去边拧边说“是螺帽和螺钉。”随后又把螺帽拧了下来,准备拧到刚才拼搭好的材料上。但螺钉因为穿过了轮胎、六孔条形材料后露出的长度不够,螺帽怎么也拧不上去。
他放下材料到篮子里边翻找边说:“车子要有四个车轮”他连接着找出了六个车轮摆在地垫上。这时旁边的柏泉小朋友手里拿着另外一种小头的黄色螺钉说:这也是螺钉!陈涵接了过来又拿起车轮和六孔条形材料用这种小头的螺钉连接起来,这次螺钉露出的比较多,可以用螺帽把它拧紧了。用手握住条形材料在地面上向前推小车轮。发现小车轮不会动,又把螺帽松了松,又在地上滚了滚试一试发现可以车轮可以滚动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1、新投放的材料能激发中班孩子的游戏动机和兴趣。
2、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一对应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
3、孩子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长短,对于不太明显的长短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4、游戏材料的形状激发孩子联系已有生活经验,从而帮助幼儿确定目标,同时幼儿也能初步根据自己的命题进行有目的拼装和构建活动。
5、中班幼儿有一定的合作,同伴之间的语言、行为对幼儿的游戏起到了促进和影响。
6、老师实时恰当的介入帮助孩子使孩子的活动能继续下去。螺帽和螺钉的配合使用孩子一定是有一定经验的。此时他只是没有想到。但老师语言的提示很快帮助孩子调动已有经验并进行尝试从而使得游戏能够继续下去。
反思:在自主游戏中教师要善于为幼儿自主展开的游戏提供必要帮助指导,以推进其游戏进程,但是教师应绝对避免的是为了提 高幼儿的游戏或者为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而去教幼儿游戏或过多地干预幼儿游戏。
3、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范文《齐心协力搭建城堡》反思
社会是开放互助的,所以小朋友要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在建构区可以很好地锻炼幼儿创造,和同伴交往合作的能力。一起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范文《齐心协力搭建城堡》
观察背景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一。它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增强幼儿的情感支持,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3-6岁儿童发展指南》针对社会交往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中班上学期幼儿,社会交往特点较接近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环节常看到幼儿都是自己拿一份材料独自操作。游戏活动中缺少交流与合作意识。
观察目标
1、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允许幼儿大胆想像、创新,异想天开、幻想世界。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观察过程
现状分析
第一次游戏:
区域活动中,雨娴小朋友征求老师同意后将美工区涂鸦的纸芯筒带到区域自选区,同时另外选了两份材料—塑料泡沫、酸奶瓶。幼儿行为表现:雨娴在操作的时候,吸引了恩硕小朋友加入。他们开始一边操作一边小声的讨论恩硕: “雨娴,这个纸筒不是放在美工区画画吗?”雨娴:“是啊,我画了图案,跟老师说可以拿到这边搭房子。”简单的互动以后,他们开始各自搭建。中间除了材料选择时候有简单的互动。但并没有要合作搭建的意识。幼儿发展现状分析:
当孩子发现材料时,教师能管住自己的手,支持鼓励孩子,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尝试。正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低结构材料容易组合、富有挑战,激发孩子的乐趣,因而很容易引来同伴。
推进方法: 给予支持,观察记录
第二次游戏:
因为有第一次的搭建,第二天区域活动的时候,雨娴和恩硕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自选区拿了同一份材料。他们又各自开始摆放材料。老师适时的介入,让雨娴和恩硕看了前一天搭建的图片。他们很开心的说着自己搭建的物体名称。老师:“我们低结构材料有限,昨天你们都搭了自己喜欢的房子,那今天我们用同一份材料要搭一个更大的的房子,要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合作”雨娴第一时间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恩硕听完后一直点头。幼儿行为表现:
游戏开始,从材料的选择,他们就商量着拿取。雨娴:“我们第一层用最粗的”。。。。。。搭建过程中有简单的协商
恩硕:“第二层用细的吧”
雨娴:“可以,我们搭个皇冠的屋顶”。。。。。。
在搭建过程中,雨娴和恩硕共同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搭建物容易倒塌。
幼儿发展现状分析: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提出,教师应多为孩子提供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教师要倾听孩子的想法,适时的介入引导。在拼搭大建筑物的过程中,孩子们学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喜欢这个活动,也增进了彼此的合作。推进方法:适时用语言介入幼儿活动,引导幼儿尝试合作
第三次游戏:
针对上一次物体容易倒塌, 雨娴和恩硕本次游戏针对建筑物的牢固性,在游戏前就进行了探讨。整个搭建过程,从材料的选择,到建筑物的形状,牢固性。每一个环节都有互动和交流。
幼儿行为表现:
恩硕:我们上一次搭的太高了
雨娴:恩,而且高层的纸筒太细
恩硕:我们这次最低层要搭宽一些
雨娴:对.我们可以用酸奶瓶做为底部加固
……
幼儿发展现状分析:
当孩子搭建物容易倒塌,教师鼓励孩子自己面对问题,相互协商,大胆寻找适宜的方法,孩子们从中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就感。
推进方法:适时鼓励,引导幼儿面对问题能一起想办法面对
反思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互助的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士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的机会,不会与人交往。区域活动能据供给孩子们更多的互动合作的活动空间,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与玩伴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找到适合学习的量佳方式,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幼儿创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教师低估了幼儿的独创性,幼儿的想像力就会受到严重的束缚,也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所以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要具有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意识。解放幼儿,不要一味地用成人的眼睛代替幼儿的眼睛看世界。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允许幼儿大胆想像、创新,异想天开、幻想世界。就如这这三次的活动过程不仅说明孩子们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品质及获得了社会性的发展。同时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发展了形象思维,而且还初步判断、尝试、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使经验得以提升,同时班上其他孩子看到了这些游戏,也拓展了思维,发展了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出主意、想办法。完成了游戏目标,相互倾听、交流,从他人角度想问题,适当的坚持和妥协。
4、中班观察记录范文《害怕运动的小朋友》反思
观察背景
上体育课从来不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锻炼项目
观察目标
通过老师引导协助变成爱运动的小女孩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过程观察实录一
今天下午有我们班的体育课,小朋友们都兴致勃勃的去操场上课。每个星期的体育课是周四下午。小朋友都特别开心。因为都想到室外参加体育老师教的各项运动和游戏。今天老师要求每个小朋友可以双脚跳敏捷梯,大部分孩子都完成的特别好。我发现到最后有一个小女孩站在敏捷梯的最前端一直看着不动
我走到她跟前问:“白纾毓,你为什么不往过跳呀?”她回答说:“我害怕摔倒。”她平时是个特别听话乖巧的女孩,做事情总是小心翼翼,我想正是如此才造成她的胆怯心理。于是我开导她说“没关系的,你试试,这个很简单的。
你看小朋友们都跳过去了,并没有一个摔倒的。你是最棒的,老师相信你也可以的”她还是看着很害怕的样子,我决定拉着她的手让她试试,第一遍我拉着她的小手一格一格的跳过了敏捷梯,她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经过我的鼓励加引导,白纾毓小朋友终于可以放开我的手自己跳过敏捷梯了。
观察实录二
我们幼儿园有开设篮球课,这是我们幼儿园的一大特色,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篮球,这个学期开学以来,大部分小朋友的篮球都拍的很好,今天是集体篮球课,白纾毓抱着篮球迟迟不肯拍,我走到她的身边,让她拍篮球,她胆怯的小眼神看着我,缓缓的拍下篮球,刚拍下并没有连续拍打,而是一把又抱到怀里。
我问她“你为什么不拍,又抱起来了呢?”她说“我害怕篮球跑了”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我说“你一直抱着它,也不能拍呀,你不要害怕它跑,你要一直拍它,它就不会跑了,你试试看”她听了我的话,连续拍打了几下,发现真的是不跑了。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她可以连续拍到十几个以上。当然,这离我们的目标该还有一定距离,我们的目标是可以连续拍打五十个以上。
然后我找了她的妈妈进行沟通,让家里多给孩子练习多鼓励孩子!过了一个星期,又是一节篮球课,我悄悄的观察了白纾毓,发现她的进步特别大,已经可以完成我们五十个的目标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对于胆小害羞的的孩子,我觉得应该多些关注,多些耐心,多引导。白纾毓现在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特别大,每节课都完成的很好!平时我们也要多注意观察胆小的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多鼓励和引导!
5、观察记录范文反思
观察背景
在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都选择拍皮球,只见乐乐独自一人,教师上前询问,孩子却沉默不语,不太愿意与人交往。《指南》中指出: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
观察目标
1. 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
2. 敢于尝试一切有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3. 愿意主动参加群体活动。
4.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中班的孩子们在练习拍皮球,和小班的单手拍球相比,这次他们要挑战的是左右手交替拍球,很多孩子都在积极练习,乐乐却独自一人站在旁边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我看见了就上前问她:“乐乐,你为什么不拍皮球呢?”她沉默不语,我连续问了几次,她才用小手指了指角落,我看见角落里有一个皮球,瞬时恍然大悟,原来是她的皮球滚到角落里了。
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去捡你的皮球呢?”她唯唯诺诺地说:“我……我……我不敢捡。”我拉着她的手说:“那老师和你一起去捡皮球好不好?”她点了点头,我拉着她的手捡起了角落里的皮球。有了皮球,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高高兴兴地拍起了皮球。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从案例里不难看出,乐乐不是对拍球这件事情有抵触情绪,而是缺乏勇气克服遇到困难,由于刚进入中班,乐乐对中班的生活还没有完全适应,所以一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放弃尝试挑战的机会。因此班级中每个幼儿的心理变化,都值得我们时时刻刻留意,老师的引导鼓励和关心对此时的乐乐来说至关重要。
幼儿的性格培养极其重要,正如心理学家们说过“性格即命运”。交流和沟通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都愿意与同伴一起交流,一起游戏。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以及性格的培养方面的不同,有的孩子就会比较开朗,而有的孩子就会比较孤僻内向。
反思:
对于不愿主动与人沟通交流的孩子,我总结出一套较系统的教育方法,归纳主要有以下四点:
1.建立亲密的师生感情。
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倾听他们的心里话,细心了解其真实的感受,想法,用真诚的爱去感化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呵护的温暖,写下自我封闭的心灵保护层。
2.尊重幼儿个性,因人施教。
作为教师,应注意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每个幼儿的个性,能力,心理都是独一无二的。老师应了解,尊重他们的自身水平,并以此为根据进行个别教育。在教育时,还要注意考虑幼儿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等情况。
3.注重循序渐进的一贯性
对这种孩子进行教育,必须要有耐心,切不可期望一蹴而就,而是要长期持之以恒,在每个生活细节中潜移默化地去改变幼儿的性格,对幼儿的点滴细微进步,都及时地鼓励,表扬,激发其与他人交往的自信。
4.重视家园共育的一致性
教师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并和家长共同协商应采取的教育对策。同时,教师和家长应建立互动的双边关系,对孩子的表现及时互相反馈,保持家园教育的同步一致。
6、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有趣的普通话》范文反思
观察对象冯梓轩年龄段/班小班观察时间2020年4月6日观察背景从轩轩上幼儿园那天开始,我发现他每次跟老师或小朋友说话的时候,吐字不是很清楚,甚至说的我压根就晕头转向的。所以,小班的宝宝语言发展至关重要,培养宝宝正确的发音是最为关键的。观察目标:冯梓轩学会说普通话
观察过程
在与冯梓轩的接触中,我发现他的普通话语音非常不正确。有一次,他在唱歌曲《小金鱼》:“一条鱼,水里游,都都单单在发愁。”于是我走到他前面跟他说:“你唱得真好听,如果你把都都单单唱成孤孤单单肯定还更好听。你说说看“孤孤单单。”并教给他发“孤”的方法:舌头缩起来,不要碰着,让气从嘴里发出来。孩子很乐意学,我让他慢慢说。由于他一直习惯了说都都单单,所以一下子纠正有点难。小班的孩子好模仿,因此我说一遍,他也跟着说一遍。由于我是准备着而行的,所以手里还拿着小金鱼的图片。我拿着两条小金鱼的图片,问他:“现在这条小金鱼还孤单吗?”他说:“不孤单了。”“到底孤单吗?““不孤单。”“那我让这条鱼离开,他会孤单吗?”“你有姑妈吗?”“有几个姑妈?”我变着方法试着跟他谈话,其实是想让他练习发“孤”的发音。通过反复的练习,冯梓轩对孤的发音有了进步,有几遍已经能发对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在观察中,我发现冯梓轩对g和d的发音区分的不是很好。普通话不正确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他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从小是由奶奶领的,所以平时普通话说得较少,普通话的词汇也不多,总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比如有一次,他吃完饭就说我要:“卡嘴巴。”这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词。另一方面他比较害羞,说话时不敢看人家的眼睛,这样他光靠耳朵听,而没有看别人的嘴形发音,长此以往,而导致他发音的不正确。
7、观察记录范文《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有效介入》反思
观察对象
建构区里的幼儿
年龄段/班
中班上学期
观察时间
区域性游戏开放时间
观察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中进行的。幼儿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应以游戏为载体,以个别化小组学习的方式为主。近期我园正在开展区域性游戏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幼儿创设各个区域性游戏,有角色表演区、体能运动区、益智操作区等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游戏区域,通过在该区域的自主游戏,完成自身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通过小组化、个别化的学习,达到幼儿适宜的发展水平。
观察目标
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有效介入,能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丰富,游戏持续时间更长,游戏的阶梯性更明显。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观察过程
今天下午又到了建构区积木乐园开放的时间了,浩浩、萱萱、皖皖三个人兴高采烈的来到积木乐园里,把筐子里的泡沫积木倾倒在地,开始搭建楼房,他们把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积木层层堆放在一起,就像叠高一样,积木叠得越高,越容易坍塌下来,每次积木坍塌掉了,他们便高兴地手舞足蹈。但很快他们不再感兴趣了,因为这种游戏之前他们已经玩了N次了,他们今天似乎玩了几下后便没兴趣了,积木在建构区里被扔得到处都是,浩浩和皖皖也坐进了装积木的大筐子里,只有萱萱还在搭建楼房。我走过去,望着满地的积木,又看看三个孩子,我问道:“今天你们搭建了什么样的房子啊?”坐在大筐子里的浩浩和皖皖说:“我们今天在拆房子,楼房还没盖起来。”我又问在一旁搭积木的萱萱:“你在搭什么样的楼房?”乖巧的萱萱小声的说:“我正在搭,但是每次还没搭完,就被浩浩和皖皖用积木砸倒了。”这时角色游戏区恐龙乐园的孩子拿着一只恐龙向我跑来,举着恐龙问我:“老师,这是霸王龙吗?”我顺势拿过来说:“是啊,这只霸王龙怎么跑到这儿来了?我们一起来为它搭建一幢楼房吧。”孩子们一听,立即说:“好呀!”于是我把霸王龙摆放在地上,三个小家伙忙起来,很快他们用积木为霸王龙搭建好房子。这时我故意说:“哎呀!楼房这里怎么还有一个大缺口?那霸王龙一下子不就跑出去了吗?还有霸王龙这么高这么大,楼房这么矮,那霸王龙脚一抬不就跨出去了吗?”浩浩和皖皖一听,立即又去拿积木,继续加固搭建楼房,随后他们又跑到恐龙乐园里拿了其他恐龙,继续用积木为恐龙搭建楼房。游戏继续着......
在建构区的另一端,乐乐和沐沐正在专心地玩滚小球的游戏。这个游戏是让乒乓球通过长长的轨道进入到终点纸杯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可以用身体的任何部位触碰到乒乓球和轨道,幼儿要想办法让乒乓球滚入到纸杯里。乐乐一开始把轨道拼接成一个长长的轨道,把乒乓球放到轨道中,很认真,很用心地趴在地上吹着乒乓球,让乒乓球沿着轨道滚动前进,慢慢滚动到纸杯里。过了一会儿,估计他们俩是吹累了,开始用手拨弄着乒乓球前行,我对他俩说:“不能用手碰乒乓球噢!还有其他办法让乒乓球自己滚到纸杯里吗?”乐乐和沐沐笑嘻嘻的望着我,沐沐说:“把轨道拿起来,让它斜一点,球就自己滚到纸杯了。”乐乐立即说:“不行,不能用手碰轨道。”“对呀。不能用手碰,那怎么办?”我故意说道,然后我走到旁边的楼梯台阶处。两个聪明的小家伙一下子看明白我的用意了,立即把轨道一端搭放在台阶上,然后放上乒乓球,不费什么力乒乓球就滚入到纸杯里。“那要没有台阶怎么办?”我又追问道。乐乐和沐沐看着我,又看看对方,脸上露出不知该怎么办的表情。“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东西能用上?”听到我的提示后,两个人看看周围。发现墙边有一筐积木,两个人觉得它似乎可以用得上,于是拿了积木,去积极的尝试了。他们利用三角形积木有坡度的特性,让乒乓球直接从上面滚落到轨道中,依靠惯性进入到纸杯里。或将积木横放在轨道下方,让轨道形成坡度,然后再让乒乓球沿轨道坡度进入到纸杯里。乐乐和沐沐开心地玩着......
观察分析与反思
何为教师的有效介入?一、教师的有效介入能指导幼儿,能让幼儿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化。二、教师的有效介入能帮助幼儿,让幼儿游戏的阶梯性更明显。三、教师的有效介入能推动幼儿,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探索,主动尝试。建构区里的这两个游戏是幼儿感兴趣的,与他们现有的能力发展是相匹配的,而且游戏本身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来说有阶梯性。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最近发展区选择适宜游戏的难度,游戏本身也具备让幼儿探索尝试的空间。教师在幼儿游戏的的过程中,有主动介入行为,这种介入行为是积极的、有效的,它为游戏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而辅助材料(如恐龙、台阶、积木)的提供也让游戏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了,每位幼儿可自由选择辅助材料完成游戏中的任务。
8、中班观察记录范文《害怕运动的小朋友》含反思
观察背景
上体育课从来不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锻炼项目
观察目标
通过老师引导协助变成爱运动的小女孩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观察过程
观察实录一
今天下午有我们班的体育课,小朋友们都兴致勃勃的去操场上课。每个星期的体育课是周四下午。小朋友都特别开心。因为都想到室外参加体育老师教的各项运动和游戏。今天老师要求每个小朋友可以双脚跳敏捷梯,大部分孩子都完成的特别好。
我发现到最后有一个小女孩站在敏捷梯的最前端一直看着不动,我走到她跟前问:“白纾毓,你为什么不往过跳呀?”她回答说:“我害怕摔倒。”她平时是个特别听话乖巧的女孩,做事情总是小心翼翼,我想正是如此才造成她的胆怯心理。于是我开导她说“没关系的,你试试,这个很简单的。
你看小朋友们都跳过去了,并没有一个摔倒的。你是最棒的,老师相信你也可以的”她还是看着很害怕的样子,我决定拉着她的手让她试试,第一遍我拉着她的小手一格一格的跳过了敏捷梯,她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经过我的鼓励加引导,白纾毓小朋友终于可以放开我的手自己跳过敏捷梯了。
观察实录二
我们幼儿园有开设篮球课,这是我们幼儿园的一大特色,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篮球,这个学期开学以来,大部分小朋友的篮球都拍的很好,今天是集体篮球课,白纾毓抱着篮球迟迟不肯拍,我走到她的身边,让她拍篮球,她胆怯的小眼神看着我,缓缓的拍下篮球,刚拍下并没有连续拍打,而是一把又抱到怀里。
我问她“你为什么不拍,又抱起来了呢?”她说“我害怕篮球跑了”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我说“你一直抱着它,也不能拍呀,你不要害怕它跑,你要一直拍它,它就不会跑了,你试试看”她听了我的话,连续拍打了几下,发现真的是不跑了。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她可以连续拍到十几个以上。当然,这离我们的目标该还有一定距离,我们的目标是可以连续拍打五十个以上。
然后我找了她的妈妈进行沟通,让家里多给孩子练习多鼓励孩子!过了一个星期,又是一节篮球课,我悄悄的观察了白纾毓,发现她的进步特别大,已经可以完成我们五十个的目标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对于胆小害羞的的孩子,我觉得应该多些关注,多些耐心,多引导。白纾毓现在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特别大,每节课都完成的很好!平时我们也要多注意观察胆小的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多鼓励和引导!
9、幼儿园观察记录范文反思
观察背景
每天早晨,孩子们到班以后会做自己的游戏计划,由于美食区材料最多,收拾时间比较长,一般不会是孩子们计划的首选。凡凡是个男孩子,平时做事总是“慢半拍”,今天早晨,时间到了八点四十分,大二班的晨谈准时开始了。
观察目标
找到孩子做事“慢半拍”背后的原因。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观察过程
观察记录1:
凡凡像往常一样珊珊来迟,看着其他小伙伴做好的“计划”,他直接到美食区贴好了他自己的、也是唯一的一张活动卡。接下来的喝水时间,凡凡开始游走于各个小组,鼓动小伙伴加入美食区,小伙伴纷纷摇头表示:“哎呀,美食区材料太多了,最容易当最后一名!”凡凡说:“我们把材料分开摆放,用完了马上收好,快“下班”了我们就提前吧!”……
有的小伙伴说:“顾客总是催菜,面条机又不好用,顾客都被气走了,等会儿“开会”时他们又要提意见!”凡凡说:“面条机不好用,我们就做手工面,我看美工区还有好多做手工用剩下的碎纸条,刚好可以用来做现成的面条材料……”不一会功夫,有六个孩子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把活动卡换到了美食区。凡凡这才匆匆忙忙去喝水,尽管他又是喝水的最后一名,但是我却分明看见他的脸上写满了得意。
观察记录2:
游戏小结时间,除了凡凡,所有孩子都已到达晨谈区,我没有惊动他,只是给孩子们做了一个保持安静的手势,就静静地看着凡凡不紧不慢地把美食区还没来得及归类的烧烤材料,逐一放回小框里……轮到凡凡总结了,他说:“今天我是经理,我需要把材料收好,让顾客少提意见……我还答应了好朋友……我要说话算话……”他的发言赢得了孩子们热烈的掌声。
最后,所有的顾客都把活动冠军票投给了美食区,这是从开学以来,美食区从未获得过的殊荣!凡凡和他美食区的小伙伴们已经抑制不住兴奋,一边用手比划胜利,一边嘴里不停地发出耶的欢呼,其他孩子看着他们手中的冠军“奖金”,都露出了羡慕的神情。此时的凡凡,小脸通红、满足的微笑已挂满嘴角。
观察记录3:
早操结束集合了,除了凡凡,所有孩子都排好了队……我忍不住好奇,开始满操场搜寻凡凡的身影……在操场的角落里,满头大汗的凡凡正在捡拾被大家扔了一地的“金箍棒”,当凡凡小小的怀抱已经挤满了“金箍棒”时,他蹲下身来,把参差不齐的“金箍棒”往地上顿了几顿,“金箍棒”就听话地变得整整齐齐,被凡凡码放在大框里啦!这一次,我忍不住走过去,拥抱了凡凡;这一次,凡凡的笑是羞涩的。
观察分析与反思
过去,凭着印象,很多老师和孩子都认为凡凡做事慢吞吞的,无论吃饭、睡觉、活动都是最后一名。但是,随着持续观察和定期记录、反思,我发现,我眼里的凡凡变了!也许不是凡凡变了,而是我看凡凡的视角变了,我更懂他了!我记录的系列故事,通过不同的解读,对我理解像凡凡这样存有个体差异儿童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意义。
教育就像鞋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之路;我们只有充分读懂孩子,才能设计出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如今,我们已经慢慢地用“教育目的”或者“教育目标”取代了“儿童观”-忘记了对儿童每个个体的、当下的、正在进行着的具体现象的关注、理解、识别与回应,而习惯于用一个未来的、统一的、应该去发生的可能性去要求、评价孩子,并据此为孩子打上标签;
瑞吉欧教育奠基人劳瑞兹.马拉古奇曾呼吁:“关注你心中的儿童形象”……这个内在的理论推动我在和儿童交谈时、在聆听儿童时、在观察儿童时,首先能够“看到”儿童,并穿过表面去理解每个儿童所具有的潜力和当下的心理状态,以尊重、理解、认可的心态接纳他们;当孩子遇到困难求助时,给予适时的支持;当孩子有所进步时,给予及时的鼓励,这也许就是我期待的完美结局。
10、观察记录范文《在尝试中成长》反思
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爷爷奶奶更是宠爱有加,因此让很多幼儿得不到锻炼,每一种体育活动都可能是富有挑战性、都是有一定危险的,当孩子进行初次尝试后,哪怕只是上了一小步也会给幼儿带来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就感对幼儿的再次尝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观察对象
顾洋刘航
年龄段/班
小班
观察时间
2018.10.9
观察背景
在户外活动时,幼儿不敢爬上攀爬架
观察目标
观察幼儿动作是否协调、灵敏,分析不敢攀爬的原因。
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观察过程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鸟一样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有的走轮胎,有的玩攀爬架,还有的荡秋千,但只有顾洋一人站在攀爬架前一动不动,看着小朋友玩。这是刘航从攀登网上爬下来,看到顾洋站在那,兴奋地对她说句:“你也爬啊!我都爬了好几遍了,可好玩了!”顾洋小声地说:“我有些害怕!”刘航说:“没关系,看大家都在往上爬呀”,说完就拉着顾洋靠近攀登网,“我们一起爬吧!”顾洋在刘航的带动下,慢慢地爬上了攀爬架,迈出了第一步。旁边的孩子还给他们打气加油。在其他孩子热情帮助下,顾洋终于凭借自己的能力爬到了攀爬架上,开心地笑了。随后我又让顾洋小朋友再尝试几次,增加攀爬的次数,她一点都不害怕了,渐渐喜欢上了这个攀爬游戏。
观察分析与反思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尤其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而也自然成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聚焦中心,六双眼睛时刻关注着小宝贝的动静,惟恐有点闪失。不让孩子出家门“闯祸”;不让孩子随意跑动、跳跃;不让孩子……使孩子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大人的身边。过多的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孩子无从尝试动手做事,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能力、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克服困难的能力,长久这样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没有,孩子面对困难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畏惧心理。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畏惧的心理从而喜欢攀爬游戏呢?
1. 榜样作用,让孩子敢于攀爬
幼儿容易模仿别人的行为和受成人强化的影响,容易受情绪的感染。
2.增加次数,让孩子喜欢攀爬
每一种体育活动都可能是富有挑战性、都是有一定危险的,当孩子进行初次尝试后,哪怕只是上了一小步也会给幼儿带来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就感对幼儿的再次尝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渐渐熟练的动作中我看到了顾洋小朋友略带自信的眼神 在实践中帮孩子树立信心,以此固化孩子已经得到的经验。
3.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善于用孩子的方式帮助幼儿消除恐惧。
4.活动中要有目的的锻炼她的胆量,鼓励她在集体前大胆表现。
5.引导幼儿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游戏,感受共同游戏的
快乐,让她产生自信。
攀爬游戏开展了一段时间,孩子由原先不敢尝试到现在抢着游戏,可见对攀爬游戏进行有效指导能促进不畏艰难这一良好品质的养成,这也为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孩子的心灵世界是脆弱而又敏感的,需要我们老师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地加以呵护,在等待中闪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