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儿歌创编《纸爱变花样》幼小衔接语言教案

《幼儿园儿歌创编《纸爱变花样》幼小衔接语言教案》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儿歌创编《纸爱变花样》幼小衔接语言教案

1、幼儿园儿歌创编《纸爱变花样》幼小衔接语言教案

  学习儿歌《纸会变花样》,并会使用叠词:写一写、卷一卷、折一折,引导幼儿按照儿歌的语言格式创编儿歌。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会使用叠词。

  2.尝试按照儿歌的语言格式创编儿歌。

  3.积极参与仿编活动,对探索纸的用法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信纸、纸棍子、小纸箱图片ppt

  2.不同的纸若干、剪刀、画笔、

  活动过程 :

  1.谜语导入。

  (1)师:有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猜“四角方方,薄面白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纸)

  (2)师:纸有什么作用?

  (3)纸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纸还可以变魔术,你们听听,它变成什么了。

  2.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读儿歌《纸会变花样》

  (2)师:儿歌里的纸都变了哪些花样?

  (3)教师再次朗读儿歌,并依次出示儿歌中所变的花样(信纸、纸棍子、小纸箱等等)

  (4)幼儿跟读儿歌。

  (5)学习叠词:写一写、卷一卷、折一折。

  3.创编儿歌

  (1) 师:纸还可以变出什么花样?

  (2)幼儿自己讨论。

  (3)幼儿朗读自己仿编的儿歌(强调用叠词仿编儿歌)。

  4.幼儿操作:我和纸来做朋友

  为幼儿提供多种不同的纸,请幼儿动手让纸变出各种花样。

  活动延伸

  1.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纸。如:皱纹纸、吹塑纸、糖纸、报纸、图画纸、彩色纸、瓦砾纸、硬纸板、纸箱等等。投放在美工区,让幼儿用纸做手工、画画等,探索纸的奥秘。

  2.了解纸的不同用途,探索纸的再利用。

  附儿歌:纸会变花样

  纸爱变花样

  方方一张纸

  扁扁的肚子

  写一写是—信纸

  卷一卷–当棍子

  折一折–变个小箱子。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幼儿园儿歌创编《纸爱变花样》幼小衔接语言教案

  学习儿歌《纸会变花样》,并会使用叠词:写一写、卷一卷、折一折,引导幼儿按照儿歌的语言格式创编儿歌。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会使用叠词。

  2.尝试按照儿歌的语言格式创编儿歌。

  3.积极参与仿编活动,对探索纸的用法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信纸、纸棍子、小纸箱图片ppt

  2.不同的纸若干、剪刀、画笔、

  活动过程 :

  1.谜语导入。

  (1)师:有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猜“四角方方,薄面白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纸)

  (2)师:纸有什么作用?

  (3)纸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纸还可以变魔术,你们听听,它变成什么了。

  2.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读儿歌《纸会变花样》

  (2)师:儿歌里的纸都变了哪些花样?

  (3)教师再次朗读儿歌,并依次出示儿歌中所变的花样(信纸、纸棍子、小纸箱等等)

  (4)幼儿跟读儿歌。

  (5)学习叠词:写一写、卷一卷、折一折。

  3.创编儿歌

  (1) 师:纸还可以变出什么花样?

  (2)幼儿自己讨论。

  (3)幼儿朗读自己仿编的儿歌(强调用叠词仿编儿歌)。

  4.幼儿操作:我和纸来做朋友

  为幼儿提供多种不同的纸,请幼儿动手让纸变出各种花样。

  活动延伸

  1.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纸。如:皱纹纸、吹塑纸、糖纸、报纸、图画纸、彩色纸、瓦砾纸、硬纸板、纸箱等等。投放在美工区,让幼儿用纸做手工、画画等,探索纸的奥秘。

  2.了解纸的不同用途,探索纸的再利用。

  附儿歌:纸会变花样

  纸爱变花样

  方方一张纸

  扁扁的肚子

  写一写是—信纸

  卷一卷–当棍子

  折一折–变个小箱子。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幼儿园幼小衔接故事《蔡伦造纸》语言教案

  通过蔡伦造纸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纸的由来,知道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纸的由来,知道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2.能独立完整的将造纸过程的大意概述出来。

  3.理解故事,并能将故事画成连环画。

  活动准备 :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双面胶,造纸过程图、蔡伦造纸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

  (1)师: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写字,又能画画。(纸)

  (2)师:知道纸是谁发明的吗?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发明了“造纸术”,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2.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

  (2)蔡伦为什么要造纸?

  (3) 纸是用什么做的?

  (4)纸是怎么做的?

  (5)师:谁发明了纸?

  (6)他是怎么做纸的?

  (7)播放蔡伦造纸的视频。

  3.请幼儿用连环画方式画一画造纸过程。

  4.欣赏、评价。

  延伸活动

  1.将幼儿连环画“蔡伦造纸”放入幼儿阅读区。

  2.对纸有兴趣,不断探索纸的奥秘。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4、幼儿园美术《纸的渲染》幼小衔接教案

  本课让幼儿了解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印染画的特色,学习染纸的方法,感受色彩和图案的变化美。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折叠,运用点染的方法染纸,感受色彩、图案的变化美。

  2.初步了解印染画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一大特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喜欢参与纸巾渲染活动,体验印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各种纸染作品ppt;纸巾、颜料、抹布、调色盘、素描纸。

  活动过程:

  1.欣赏纸巾染画。

  (1)教师展示纸巾染画ppt,幼儿观赏。

  (2)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后的感想。

  (3)师: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4)师: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中国印染画是民间传统艺术的一大特色,在世界享有盛誉。作品全部是用纸巾制作的,纸巾具有吸水性,可以晕染。作品中很多图案上面和下面,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这种图案叫对称。

  2.了解纸巾染画步骤。

  (1)幼儿翻看幼儿用书p4页,了解纸巾染画步骤。

  (2)请幼儿说说纸巾染画的步骤。

  (3)教师详细介绍纸巾染画步骤并示范。

  3.幼儿操作。

  4.欣赏评价。

  活动延伸

  美工区投放纸巾染画的材料,让幼儿继续进行纸巾染画活动。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5、幼儿园幼小衔接《我的故事》语言教案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各个时期的自己及其表现,体会不同的过程,体验自己的独特。

  活动目标:

  1.能按照自己从“0岁到现在”的顺序讲述成长过程。

  2.知道在不同的时候,“我”会有不同的表现。

  3.体验自己的独特性,学习表达不同的“我”。

  活动准备:小时候与现在的照片、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

  (1)幼儿跟音乐律动。

  (2)请幼儿介绍自己。

  2.讲述“我”的故事。

  (1)阅读幼儿用书p1页。

  (2)请幼儿说说书里的故事。

  (3)教师完整讲述幼儿用书“我的故事”。

  (4)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请你们也说说你们自己的故事吧。

  (5)幼儿拿出自己的成长相册,和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分享自己的故事。

  (教师提醒幼儿按照自己从“0岁到现在”的顺序讲述成长过程)

  (6)师: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最有趣的事情?

  (6)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

  3.绘本制作“我的故事”。

  活动延伸

  班级举办幼儿绘本制作“我的故事”展。

  ★以上

6、幼儿园谈话《如果没有纸》幼小衔接语言教案

  怎本课就《如果没有纸》这个话题,启发幼儿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用“假如-----就---”句式讲述。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纸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缺一不可。

  2.能运用“假如---“的句式联想“没有纸,生活可能发生的一切。”

  3.积极进行联想,并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如果没有纸的课件、幼儿画画、看书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讨论导入。

  (1)PPT图:幼儿画画、看书。

  (2)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将画画在哪里?他们看的书用什么做的?

  (3)谈论:纸有什么作用?

  2.启发想想。

  (1)假如没有纸,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会怎么样?

  (2)幼儿自由讨论。

  (3)教师邀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想法。

  3.引导幼儿用“假如-----就---”句式讲述。

  (1)师:如果没有纸,真的会给我们的什么造成困扰吗?

  (2)课件:如果没有纸。

  (3)请幼儿翻看幼儿用书p17页,从“假如-----就---”句式讲述。

  小结:如果没有纸,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比如感冒时要用手绢,不能用餐巾纸,上厕所后也要找某种物体代替,书本只能用竹简或木头之类的东西代替。

  (4)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语言区:教师提供:水、纸等图卡,请幼儿用“假如-----就---”句式讲述。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7、幼儿园《弹射纸球》幼小衔接健康教案

  在手指操和弹纸球的游戏中锻炼幼儿的手指力量,增强幼儿的目测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手指弹纸球的基本方法,锻炼手指力量。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增强目测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活动准备:音乐 、小纸球、桌子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排成四路纵队。

  (2)准备操练习:要求幼儿能与音乐节奏合拍、有力、到位、有精神。

  2.基本部分。

  (1)手指操活动。

  (2)-让幼儿跟音乐做手指操。

  (3)手指游戏。

  请幼儿说说、做做,有哪些手指游戏。

  3.学习弹纸球游戏。

  (1)在幼儿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手臂弯曲在肩上,两脚前后分开放,身体前,用力蹬地头向前方。

  (2)幼儿集体徒手练习3—5次,教师注意观察加强个别指导。

  (3)请幼儿分组开始手指弹纸球游戏。

  4.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

  活动延伸

  探索纸的更多玩法。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8、幼儿园看图讲述故事《爱折纸的小猫灰灰》幼小衔接语言教案

  本课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并能看图讲述灰灰帮助他人的故事,体验帮助他人和得到他人帮助后的快乐心情。

  活动目标:

  1.学会认真观察图片,并能看图讲述灰灰帮助他人的故事。

  2.尝试按故事发展的线索仿编故事,并大胆讲述。

  3.体验帮助他人和得到他人帮助后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轻松谈话,引入课题。

  1.出示一张彩色纸:

  (1)师:小朋友,你们会折纸吗?

  (2)如果你有一张纸,你会折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看来,折纸是一件让人开心又聪明的事。怪不得前几天,有一只灰灰也高高兴兴地跑来告诉我,说它会折纸啦!灰灰会折什么呢?

  2.看图说话。

  (1)幼儿翻看幼儿用书p24页,看图,理解图意。

  (2)师:你们能看明白书上这些图的意思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3)请幼儿讲述。

  (4)教师逐图讲述画面内容。

  (5)教师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3.方便故事

  (1)师:还有哪些小动物需要得到小猫灰灰的帮助呢?为什么需要帮助,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呢?

  (2)幼儿方便故事。

  (3)幼儿互相讲述自己仿编的故事。

  活动延伸

  幼儿将仿编故事画成绘本。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9、幼儿园艺术活动《自制连环画》幼小衔接语言教案

  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不同的情节并知道先后顺序,鼓励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与爸爸妈妈合作,共同完成作品,体验与爸爸妈妈一起合作制作图书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PPT课件、白纸裁成32k,数量6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油画棒、连环画、动物图片、背景图一张、订书机、记号笔。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教师一边操作图片,一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小朋友非常熟悉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请你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螃蟹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谈话导入,激情激趣。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连环画,请幼儿欣赏,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刚才我们看得是什么画吗?(幼儿讨论并发言)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看到的是连环画,它们是由一张张连续的 画面组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使读者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我们也试着画一画连环画,好吗?

  (三)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2.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3.请爸爸妈妈给故事情节配上文字说明

  4.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5.装订

  (四)家长幼儿一同绘画,制作连环画,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

  教师注意提醒家长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五)鼓励幼儿交换连环画册互相欣赏评价师:制作好画册的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画册和好朋友的画册交换阅读,互相介绍自己制作的画册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互相交流交流。

  (六)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再一起合作,为其他已学过的故事编讲后续故事,绘制成连环画,装订成连环画册带到幼儿园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