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动《垃圾去哪了》大班教案

《社会活动《垃圾去哪了》大班教案》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社会活动《垃圾去哪了》大班教案

1、社会活动《垃圾去哪了》大班教案

  让幼儿知道生活中的垃圾分为哪几类,并能将垃圾准确地进行分类。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3.愿意从自身做起,做到垃圾分类,树立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

  一次,在户外活动的时候,班级里的一名幼儿(呼呼)有些流鼻涕,擦完鼻涕的纸正准备把纸扔到垃圾桶里,可是发现有好几个垃圾桶,不知仍在哪个好?旁边的小朋友说到:“纸应该扔到这个可回收垃圾里!”另一名幼儿说:“不对,应该扔到不可回收垃圾桶里。”两人争论了起来,抓住这个契机,我们班开展了《地球环保小卫士》这个主题;另外现在随着人们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开始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结合本幼儿园是“家文化”的背景,大班幼儿更是以爱国为基本活动。地球是我们宝贵的家园,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在这个主题中,孩子们将了解地球是我们的家,感受到生活在地球上的美好,认识大自然里各种植物、动物的存在。地球小卫士们将从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环境开始,做为一名地球小卫士,我们的孩子们还要学习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通过本主题的学习,懂得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捡起每一点儿垃圾,并进行合理的垃圾分类,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垃圾分为哪几类,并能将垃圾准确地进行分类。

  2.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3.愿意从自身做起,做到垃圾分类,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身边的环境。

  活动难点:能够准确的进行垃圾分类,并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垃圾要分类。

  2.物质准备:PPT课件、垃圾箱、各类垃圾图片(1.可回收(蓝色):塑料瓶、牛奶盒、包装盒、易拉罐、废纸、玻璃瓶、玩偶、衣服 2.厨余垃圾(绿色):骨头、菜叶、蛋壳、树叶、果皮 3.有害垃圾(红色):电池、药物、杀虫剂、消毒剂、化妆品 4.其他垃圾(灰、黑色):餐巾纸、湿纸巾、纸尿裤、烟蒂、花盆、土、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结合生活经验,导入活动。

  出示四个垃圾箱。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四个垃圾箱,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分别是谁的家呢?

  2.教师介绍垃圾箱上的标记。

  二、基本部分:

  1.垃圾分类游戏。

  请幼儿分组(4组幼儿)按照垃圾上的分类图标,将各种实物卡片进行分类。

  2.一起检查分类结果。教师出示正确分类,幼儿以小组核对后,正确分类次数多的小组获胜,其他小组进行调整。

  3.讨论垃圾的处理方法。

  提问:我们平时扔弃的垃圾都会被送到哪儿里?如何处理呢?

  幼儿讨论,回答问题。

  4.出示PPT课件,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1)出示4张图片:垃圾填埋场的照片,回收利用图片,焚烧处理方法图片,堆肥图片。

  师:我们平时扔弃的垃圾通常会有4种处理方法:垃圾填埋场的照片,回收利用图片,焚烧处理方法图片,堆肥图片可以对垃圾很好的进行处理。

  (2)逐一介绍4种处理方法

  ① 师:哪些垃圾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如何回收再利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把可回收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回收垃圾主要包括金属,纸张,和塑料制品等。可回收的塑料制品被送往工厂,用它们作原料,经过细化分类、清洗、消毒、修理,生产出装牛奶,果汁,洗涤剂,汽车机油等的塑料瓶,而纸制品则被用来制成纸箱。

  ② 师:哪些垃圾是可以焚烧处理的?(幼儿大胆猜测讲述)

  小结:焚烧处理是将垃圾中的可燃成分在高温条件下经过燃烧反应,可燃成分充分氧化,

  最终成为无害稳定的灰渣。还可以转化为电力。垃圾中的餐巾纸、湿纸巾、纸尿裤、烟蒂、木制品均可以进行焚烧。

  ③ 师:什么是堆肥?哪些垃圾可以堆肥呢?(幼儿自由讲述)

  小结:堆肥是使垃圾中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腐殖质,

  可作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生活中厨房里产生的来自于食物的垃圾,比如剩饭剩菜、烂菜叶、苹果核、香蕉皮等会采用堆肥的方法。

  ④ 师:有哪些垃圾既不可以回收利用,也不可以焚烧和堆肥呢?那这些垃圾需要怎么处理呢?(幼儿自由讲述)

  小结:填埋的处理方法是将不可回收,不可焚烧、不可堆肥的垃圾,如:水泥、沙土、花盆、砖瓦等不容易分解制作的垃圾,进行土壤掩盖。

  (3)分辨垃圾的处理方法游戏

  1.提问: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垃圾的处理方法》,老师会出示一些垃圾图片,小朋友根据垃圾,说出处理的方法。

  2.幼儿说出垃圾,其他幼儿说出处理方法及其理由。

  3.帮助他们梳理各种垃圾的处理方式。

  其他垃圾:就是不能被回收利用的垃圾,比如擦了鼻涕的纸巾、地上柏油马路的材料、人行道砖的材料会进行焚烧;而不能燃烧的砖、沙土、花盆等就送去填埋场埋在地底下。

  厨余垃圾:就是厨房里产生的来自于食物的垃圾,比如剩饭剩菜、烂菜叶、苹果核、香蕉皮。这些垃圾经过处理可以直接给猪吃,还可以成为种菜种花的肥料。用到堆肥的处理方法。

  有毒垃圾:就是电池、药物、杀虫剂、消毒剂、油漆桶等垃圾,这些垃圾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一般都会交回给相关的“回收有毒垃圾”的管理部门,或者交给收购人员。

  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废旧的报纸和纸制品、用完的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等,这些东西分好类回收处理后会变成新的纸、新的瓶子和罐子。家里不用的电器或家具这些垃圾中旧的可以修好后再用,坏了的可以拆了将其中没坏的零件回收再用,实在不能再利用的可燃的被烧掉,不可燃的就送到填埋场。三、结束部分

  总结内容,引导幼儿爱护身边的环境,垃圾分类。

  师: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果不能妥善处理 ,就会污染环境 ,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地球生态。今天我们知道了垃圾如何分类还有垃圾都是怎么处理的,为了更好的将垃圾进行处理,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要怎样做?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回家之后把你知道有关垃圾到哪儿了和分类的方法也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活动总结

  主题活动是来自于平时的生活,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会制造出各类垃圾,有时候孩子们会一不注意将垃圾随手乱丢。为了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爱护周围的环境卫生,知道有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起来,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资源,我设计了此次活动。本活动是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贴近幼儿的生活,通过此活动让幼儿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再循环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同时本人也有很深的反思:人无完人,教师在充足的经验知识准备之后,仍可能会被孩子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男主,例如有的孩子会问“老师,爸爸的胡子算什么垃圾?”“老师,我们掉下来的牙算什么垃圾?”教师在不能够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不能给予幼儿模棱两可的答案,可以为还展开延伸活动,引发幼儿根据在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2、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垃圾分类》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班级有些孩子还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懂得垃圾如何分类,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一支;ppt、挂图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师利用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1.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在哭?

  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幼儿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幼儿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儿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二、观看ppt,给垃圾分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教案出自:banzhuren)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3.师出示挂图请幼儿分类:小朋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老师这有很多垃圾卡片,谁能把它们分一分类呢?

  4.师指名幼儿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我们都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扔垃圾的时候要(.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给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更要变废为宝,做环保小卫士,老师收集了很多废纸盒,下面我们一起用纸盒做陀螺吧?

  三、变废为宝,制作陀螺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幼儿一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延伸活动:师幼一起去户外玩陀螺。

  教学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幼儿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幼儿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

3、大班社会活动《垃圾减量》环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对生活的影响及常见的垃圾减量的方法。

  2.知道垃圾减量从我做起,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在生活中有过垃圾分类的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垃圾减量PPT、垃圾减量资料、画笔、纸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与幼儿共同谈论垃圾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出示有关垃圾围城的图片,让幼儿感受垃圾对城市的危害。

  (2)互相交流讨论。

  引导语:这是什么?(垃圾)你喜欢吗?为什么?

  小结:垃圾使我们的城市看起来脏乱臭,还会滋生苍蝇、老鼠等生物,传播病菌。

  2.了解垃圾减量的方法。

  (1)观看幼儿成人一日活动产生垃圾的片段,产生改变现状的愿望。

  引导语:这么多垃圾,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一起看看我们每天都产生了哪些垃圾。

  小结:原来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

  (2)引导幼儿了解垃圾减量的方法

  引导语:垃圾有这么多的危害,我们要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呢?

  ①个别幼儿交流

  ②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图书等资料,从中学习简单的垃圾减量的方法。

  ③幼儿交流

  ④观看垃圾减量的视频,拓展了解更多垃圾减量的方法。

  ⑤小结:垃圾减量的办法有很多,变废为宝、闲物交换、光盘行动等等都是垃圾减量的好办法,只有我们每个人从小事做起,从源头减少垃圾,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加洁净和美丽。

  3.用设计宣传单、宣传口号等形式,表达对垃圾减量,从我做起的认识。

  引导语:今天我们一起交流了很多垃圾减量的好办法,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办法宣传给更多的伙伴,让他们也加入保护环境,垃圾减量的行列来吧。

  (1)提供纸张、杂志、笔进行创作。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宣传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让幼儿大胆表达的同时,也知道可回收、可利用的垃圾、以及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知道生活垃圾回收的意义,孩子们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将垃圾进行分类,理解标志的意义。教育幼儿要爱护环境,学会垃圾分类才能变废为宝,为地球节约资源作出贡献

4、社会活动《垃圾去哪了》大班优质教案

  让幼儿知道生活中的垃圾分为哪几类,并能将垃圾准确地进行分类。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3.愿意从自身做起,做到垃圾分类,树立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

  一次,在户外活动的时候,班级里的一名幼儿(呼呼)有些流鼻涕,擦完鼻涕的纸正准备把纸扔到垃圾桶里,可是发现有好几个垃圾桶,不知仍在哪个好?旁边的小朋友说到:“纸应该扔到这个可回收垃圾里!”另一名幼儿说:“不对,应该扔到不可回收垃圾桶里。”两人争论了起来,抓住这个契机,我们班开展了《地球环保小卫士》这个主题;另外现在随着人们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开始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结合本幼儿园是“家文化”的背景,大班幼儿更是以爱国为基本活动。地球是我们宝贵的家园,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在这个主题中,孩子们将了解地球是我们的家,感受到生活在地球上的美好,认识大自然里各种植物、动物的存在。地球小卫士们将从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环境开始,做为一名地球小卫士,我们的孩子们还要学习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通过本主题的学习,懂得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捡起每一点儿垃圾,并进行合理的垃圾分类,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垃圾分为哪几类,并能将垃圾准确地进行分类。

  2.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3.愿意从自身做起,做到垃圾分类,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身边的环境。

  活动难点:能够准确的进行垃圾分类,并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垃圾要分类。

  2.物质准备:PPT课件、垃圾箱、各类垃圾图片(1.可回收(蓝色):塑料瓶、牛奶盒、包装盒、易拉罐、废纸、玻璃瓶、玩偶、衣服 2.厨余垃圾(绿色):骨头、菜叶、蛋壳、树叶、果皮 3.有害垃圾(红色):电池、药物、杀虫剂、消毒剂、化妆品 4.其他垃圾(灰、黑色):餐巾纸、湿纸巾、纸尿裤、烟蒂、花盆、土、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结合生活经验,导入活动。

  出示四个垃圾箱。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四个垃圾箱,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分别是谁的家呢?

  2.教师介绍垃圾箱上的标记。

  二、基本部分:

  1.垃圾分类游戏。

  请幼儿分组(4组幼儿)按照垃圾上的分类图标,将各种实物卡片进行分类。

  2.一起检查分类结果。教师出示正确分类,幼儿以小组核对后,正确分类次数多的小组获胜,其他小组进行调整。

  3.讨论垃圾的处理方法。

  提问:我们平时扔弃的垃圾都会被送到哪儿里?如何处理呢?

  幼儿讨论,回答问题。

  4.出示PPT课件,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1)出示4张图片:垃圾填埋场的照片,回收利用图片,焚烧处理方法图片,堆肥图片。

  师:我们平时扔弃的垃圾通常会有4种处理方法:垃圾填埋场的照片,回收利用图片,焚烧处理方法图片,堆肥图片可以对垃圾很好的进行处理。

  (2)逐一介绍4种处理方法

  ① 师:哪些垃圾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如何回收再利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把可回收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回收垃圾主要包括金属,纸张,和塑料制品等。可回收的塑料制品被送往工厂,用它们作原料,经过细化分类、清洗、消毒、修理,生产出装牛奶,果汁,洗涤剂,汽车机油等的塑料瓶,而纸制品则被用来制成纸箱。

  ② 师:哪些垃圾是可以焚烧处理的?(幼儿大胆猜测讲述)

  小结:焚烧处理是将垃圾中的可燃成分在高温条件下经过燃烧反应,可燃成分充分氧化,

  最终成为无害稳定的灰渣。还可以转化为电力。垃圾中的餐巾纸、湿纸巾、纸尿裤、烟蒂、木制品均可以进行焚烧。

  ③ 师:什么是堆肥?哪些垃圾可以堆肥呢?(幼儿自由讲述)

  小结:堆肥是使垃圾中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腐殖质,

  可作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生活中厨房里产生的来自于食物的垃圾,比如剩饭剩菜、烂菜叶、苹果核、香蕉皮等会采用堆肥的方法。

  ④ 师:有哪些垃圾既不可以回收利用,也不可以焚烧和堆肥呢?那这些垃圾需要怎么处理呢?(幼儿自由讲述)

  小结:填埋的处理方法是将不可回收,不可焚烧、不可堆肥的垃圾,如:水泥、沙土、花盆、砖瓦等不容易分解制作的垃圾,进行土壤掩盖。

  (3)分辨垃圾的处理方法游戏

  1.提问: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垃圾的处理方法》,老师会出示一些垃圾图片,小朋友根据垃圾,说出处理的方法。

  2.幼儿说出垃圾,其他幼儿说出处理方法及其理由。

  3.帮助他们梳理各种垃圾的处理方式。

  其他垃圾:就是不能被回收利用的垃圾,比如擦了鼻涕的纸巾、地上柏油马路的材料、人行道砖的材料会进行焚烧;而不能燃烧的砖、沙土、花盆等就送去填埋场埋在地底下。

  厨余垃圾:就是厨房里产生的来自于食物的垃圾,比如剩饭剩菜、烂菜叶、苹果核、香蕉皮。这些垃圾经过处理可以直接给猪吃,还可以成为种菜种花的肥料。用到堆肥的处理方法。

  有毒垃圾:就是电池、药物、杀虫剂、消毒剂、油漆桶等垃圾,这些垃圾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一般都会交回给相关的“回收有毒垃圾”的管理部门,或者交给收购人员。

  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废旧的报纸和纸制品、用完的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等,这些东西分好类回收处理后会变成新的纸、新的瓶子和罐子。家里不用的电器或家具这些垃圾中旧的可以修好后再用,坏了的可以拆了将其中没坏的零件回收再用,实在不能再利用的可燃的被烧掉,不可燃的就送到填埋场。三、结束部分

  总结内容,引导幼儿爱护身边的环境,垃圾分类。

  师: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果不能妥善处理 ,就会污染环境 ,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地球生态。今天我们知道了垃圾如何分类还有垃圾都是怎么处理的,为了更好的将垃圾进行处理,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要怎样做?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回家之后把你知道有关垃圾到哪儿了和分类的方法也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活动总结

  主题活动是来自于平时的生活,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会制造出各类垃圾,有时候孩子们会一不注意将垃圾随手乱丢。为了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爱护周围的环境卫生,知道有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起来,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资源,我设计了此次活动。本活动是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贴近幼儿的生活,通过此活动让幼儿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再循环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同时本人也有很深的反思:人无完人,教师在充足的经验知识准备之后,仍可能会被孩子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男主,例如有的孩子会问“老师,爸爸的胡子算什么垃圾?”“老师,我们掉下来的牙算什么垃圾?”教师在不能够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不能给予幼儿模棱两可的答案,可以为还展开延伸活动,引发幼儿根据在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5、社会活动《垃圾垃圾,放这里》大班教案垃圾分类

  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四种垃圾分类的标识,能根据垃圾的不同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体验对环境保护的热爱。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污染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话题,不少城市出台了有关生活垃圾的管理条例,对垃圾的投放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让幼儿能做到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同时也让幼儿有更好爱护环境的意识,为环境保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也让幼儿在此次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活动目标:

  1.认识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四种垃圾分类的标识。

  2.能根据垃圾的不同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

  3.体验对环境保护的热爱。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的方法。

  2.活动难点:正确的进行垃圾分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垃圾桶: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湿垃圾。

  (2)幼儿从家里带来的生活垃圾、垃圾分类的短片、两张图片(一张有垃圾桶的小区图片,一张没有垃圾桶的小区图片)。

  (3)垃圾:纸箱、塑料瓶、毛绒玩具、充电电池、过期药品、水银血压计、苹果核、蛋壳、剩菜剩饭、用过的纸巾、橡皮泥、笔。

  2.经验准备: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去了解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给幼儿展示一张有垃圾桶的小区图片,一张没有小区垃圾桶的图片。

  1.观看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

  2.是什么原因让两张照片这样呢?

  (二)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知道垃圾分类为生活带来便利。

  1.出示贴有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的垃圾桶,并让幼儿认识。

  (1)师:小朋友有见过这样的垃圾桶吗?

  (2)师:和家里的垃圾桶有什么不一样吗?

  (3)师:老师来带小朋友们来认识一下这四个不一样的垃圾桶。

  (4)认识完后,指着垃圾桶的标识分别提问幼儿是什么垃圾标识。

  2.播放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1)师:小朋友们,我们可以从刚刚短片中看到。垃圾被填埋,回收,焚烧这些过程中都并不顺利这是为什么呢?(乱扔垃圾,没有垃圾分类。)

  (2)师:那小朋友们现在知道了吧,垃圾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小朋友一定要从自己身上就要做好,给大地妈妈减轻负担。

  (三)带幼儿认识、并知道常见垃圾的分类。

  1.点开PPT,帮助幼儿理解几种垃圾分类的含义。

  (1)师:小朋友看大屏幕,可回收垃圾呢,就是我们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有害垃圾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2)师: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指的是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湿垃圾又称为厨余垃圾、有机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2.让幼儿尝试垃圾分类。

  (1)师:老师带来了一些垃圾,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帮助老师分一下类。

  (拿出纸箱、过期药品、蛋壳、用过的纸巾、塑料瓶、毛绒玩具、充电电池、水银血压计、笔、橡皮泥、苹果核和剩菜剩饭。)

  (2)幼儿分组进行。

  (3)师:小朋友们特别棒,老师看到小朋友大部分的垃圾都分对了。但是还有少数的垃圾小朋友不知道,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

  (4)师:纸箱、塑料瓶、毛绒玩具是可回收垃圾。充电电池、过期药品、水银血压计是有害垃圾,苹果和蛋壳、剩菜剩饭是湿垃圾。用过的纸巾、橡皮泥、笔是干垃圾。(一边说就一边把垃圾放进正确的垃圾桶内)

  3.幼儿再次用之前的垃圾进行垃圾分类。

  (1)师:老师刚刚都告诉过小朋友这些怎么分类了。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按照刚刚的分组,再重新进行分类,这次看小朋友们是不是都能分对。

  (2)小组再次进行垃圾分类。

  (3)师:小朋友们都很厉害分对了,不知道的小朋友在知道的小朋友帮助下也完成了。

  (四)幼儿用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1)师:老师之前让小朋友们自己从家里带垃圾过来,小朋友们还很疑惑。现在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垃圾,按照刚刚老师讲的含义,放进正确的垃圾桶吧。

  (2)师:如果有疑惑的小朋友,可以来问老师。老师可以帮助你知道,带来的是到底是什么垃圾。

  (五)在幼儿园里投放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干垃圾桶、湿垃圾桶。

  在班上以及幼儿园内投放这四种垃圾桶,让幼儿对平时的垃圾进行垃圾分类。

  活动总结:

  在活动中,通过对有害垃圾、干垃圾、可回收垃圾,这四种垃圾桶的认识,让幼儿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行为习惯。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垃圾,以及幼儿从自己家里带来的垃圾进行分类,更贴近生活,也对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因为幼儿年龄太小,对于很多的垃圾还是不能正确分类。所以,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更应帮助幼儿,与他们一起共同成长。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6、大班社会活动《垃圾桶的愿望》垃圾分类公开课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大班社会领域指出:爱护身边环境、注意节约资源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而垃圾作为环保的一部分,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常常发现乱丢垃圾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设计了以垃圾桶愿望作为主线的教育活动,从谈话导入入手,通过视听、操作、迁移三大环节来唤醒孩子的环保意识。

  幼儿分析:大班孩子有一定的环保意识,知道要爱护地球,保卫地球妈妈,有着粗浅的垃圾分类经验,但具体要如何做,然而对于垃圾如何分类对于存在一定的挑战。根据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特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将零散的经验加以提炼,从而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图片。如:花生壳、枯萎的花、生锈螺丝、废旧电池、稻草等等;ppt和视频短片。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知识。

  活动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垃圾桶的愿望。

  提问:孩子们,你们有愿望吗?是什么?

  出示垃圾桶图片:看,今天我带来了谁?

  猜测垃圾桶,它会有什么样的愿望呢?

  预设:舞蹈家、老师、科学家……

  预设:1、不乱扔垃圾

  2、要把垃圾分分类

  3、装满满的垃圾……

  二、视听结合——了解垃圾桶的愿望。

  1、垃圾桶自述,了解垃圾危害。

  播放音频让幼儿倾听垃圾桶的自述了解垃圾危害。

  师:孩子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预设:不能乱丢垃圾、要爱护环境……

  三、操作体验——实现垃圾桶的愿望。

  1、出示垃圾桶,让幼儿观察。

  提问:看,这垃圾桶上面有什么标志?

  这些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2、操作体验,学会分类。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图片

  ①自主操作,尝试分类。

  规则:a、四人一组,合作操作。

  b、先观察图片,集体讨论再分类。

  ②观看视频,二次分类。

  观看短片《健康环保从垃圾分类做起》

  提问:看清楚了吗?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又是有害的?

  认识可回收、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的标志。

  四、拓展经验——升华垃圾桶的愿望。

  提问:那你们想知道可以回收的垃圾是怎么样回收再利用的吗?

  观看视频:塑料瓶回收再利用

  师:孩子们,如果你们在生活中能够做到不乱扔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爱护环境帮助垃圾桶实现了它的愿望,它会更加开心快乐。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是以幼儿身边事物出发,幼儿更易理解,及日后的作用。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贴切事实本身,在幼儿理解范围。对幼儿对环境意识方面有很大的认知得提高,促进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绘画,给幼儿自由的心理想像空间,展现出幼儿的心理向往。情景表演起到了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活动效果很生动,有趣。建议组织一次幼儿爱护公共设施环境的活动。

7、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垃圾分类》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分类的主要方法和垃圾的处理方式。

  2、尝试进行垃圾分类,巩固认知。

  3、知道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垃圾分类相关图片18张、垃圾分类相关动画1段、垃圾分类处理过程

  材料准备:筷子、勺子等敲击工具

  活动过程

  播放视频,激发对垃圾分类的兴趣

  ——你看到了什么?地球小人为什么哭?

  小结:垃圾太多了,地球小人快被垃圾淹没了。

  ——垃圾就是没用的东西,就要被全部丢掉吗?(引出分类回收的可能性)

  出示垃圾分类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主要方法

  1、出示图一

  ——你们看到了什么?地球小人做了什么事情?

  ——这些垃圾会被运到哪呢?会怎么处理它们呢?

  小结:这些金属、玻璃、报纸都可以再回收利用,经过垃圾加工厂重新变成变成新的纸、新的瓶子和罐子。

  2、出示图二

  ——第二幅图里你看到了什么?地球小人身上的东西有什么变化?

  ——这些垃圾会被运到哪呢?会怎么处理它们呢?

  小结:剩饭剩菜、烂菜叶、苹果核、香蕉皮对于我们虽然没有用,垃圾车会将它们送到猪圈和农场。小猪很喜欢吃,是它们的美食。小花也喜欢,因为这些可以被加工成有用的肥料,让花朵们长得更好,开得更鲜艳。

  3、出示图三

  ——第三幅图里你看到了什么?地球小人身上的东西有什么变化?(点击画面中的音频键)

  ——这些垃圾又将被怎么处理呢?

  小结:电池、灯管、过期药品等都是有害的垃圾,我们要把它分类出来。不然会对人体健康、自然环境造成很糟糕的影响。垃圾车会这些垃圾送到填埋场埋掉或者送到焚烧厂焚烧处理。

  4、出示图四

  ——第四幅图里你看到了什么?地球小人表情有什么变化?(点击画面中的音频键)

  ——这些垃圾要怎么处理?

  小结:地图小人看起来很舒服,很放松。陶罐、烟头、灰尘这些最后剩下的其他垃圾也被装进垃圾桶。其中可燃的被送到焚化厂烧掉,烧完的残渣可以柏油马路的材料、人行道砖的材料;不能燃烧的就送去填埋场埋在地底下。

  操作课件内容,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垃圾桶的特点,加深对分类垃圾桶的认识

  ——这里有四个颜色的垃圾桶,分别装的是什么类型的垃圾呢?

  ——绿色是厨余垃圾桶。上面有果核鱼骨作为标志。

  ——红色是有害垃圾桶。上面是叶子,代表生命与环境。下面是一个错误叉标志代表有害,提醒不能对生命与环境造成伤害。

  ——蓝色是可回收垃圾桶。上面的一个循环的三角形箭头代表可循环利用。

  ——黄色是其它垃圾。图标上是三角形,两个箭头朝下。

  (2)结合PPT的互动页面,引导幼儿与白板互动进行垃圾分类,巩固认知。

  (3)结合生活场景,引导幼儿进行垃圾分来。

  引导幼儿做游戏《奇妙的声音》,实际感受垃圾回收的作用

  1、教师鼓励引导幼儿挑选物品,并尝试各种方式让它发出好听或有趣的声音。

  ——看,这些是小朋友们收集来的可回收垃圾,有易拉罐、玻璃瓶、矿泉水瓶……今天我们要把这些可回收垃圾变成我们手中的乐器,你会选择什么?要怎么把它变成乐器呢?

  ——你选择了什么?你是怎样让它发出好听的声音的?

  2、播放幼儿熟悉的音乐,全体幼儿一起表演。

  温馨提示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筷子、勺子等工具用来作为敲击工具。

  活动反思:

  垃圾分类是一个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问题,却又往往被忽视,因此,我认为必须再给孩子准确、清晰的概念,决不能含糊其词,但要想说得清,道得明却并不容易,我登陆中国环境网,浏览了大量相关知识和信息,从而自己先搞清楚了垃圾如何分类,然后再开展整个活动。

  活动中,我与孩子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起讨论垃圾的来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利用教学图片及光盘让幼儿观看垃圾的分类及处理;通过生活实践让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在解决餐巾纸、卫生纸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时,我先是利用情境表演导入,再引发孩子们的讨论,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孩子们在讨论中萌发了问题意识,各抒己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接下来又利用垃圾分类的操作活动,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更加直观地体验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活动结束时,我把活动延伸到了班级环境及孩子的家庭中,让他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泛化到周围人的身上,这也是活动的最终目的所在。

  这次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垃圾分类操作时最好让幼儿带上一次性手套,还有在讲解垃圾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过程时,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能更加深孩子的感性认识,效果会好一些。

  要说这次活动让我收获到了什么,那就是:

  1.关注身边的事,不要畏惧不了解的知识领域,只要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精心的设计准备,一样能呈现给孩子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

  2.今后我会不断磨练自己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对出现的问题应有预见性,对他们的回答能及时地给予有价值的肯定和开放式的引导。

  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活动的延伸在于激励幼儿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宣传员,如何做好这些留给幼儿非常大的创造空间,从而也生成了许多其他环保教育活动,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性。

8、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去哪了》垃圾分类主题教案

  孩子们要从小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垃圾去哪了》是小唐老师分享的一节大班艺术领域教学设计,包含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准备等,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并能将垃圾准确地进行分类等等,完整教案往下阅读

设计意图

  一次,在户外活动的时候,班级里的一名幼儿(呼呼)有些流鼻涕,擦完鼻涕的纸正准备把纸扔到垃圾桶里,可是发现有好几个垃圾桶,不知仍在哪个好?旁边的小朋友说到:“纸应该扔到这个可回收垃圾里!”另一名幼儿说:“不对,应该扔到不可回收垃圾桶里。”两人争论了起来,抓住这个契机,我们班开展了《地球环保小卫士》这个主题;另外现在随着人们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开始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结合本幼儿园是“家文化”的背景,大班幼儿更是以爱国为基本活动。地球是我们宝贵的家园,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在这个主题中,孩子们将了解地球是我们的家,感受到生活在地球上的美好,认识大自然里各种植物、动物的存在。地球小卫士们将从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环境开始,做为一名地球小卫士,我们的孩子们还要学习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通过本主题的学习,懂得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捡起每一点儿垃圾,并进行合理的垃圾分类,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垃圾分为哪几类,并能将垃圾准确地进行分类。

  2.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3.愿意从自身做起,做到垃圾分类,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身边的环境。

  活动难点:能够准确的进行垃圾分类,并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垃圾要分类。

  2.物质准备:PPT课件、垃圾箱、各类垃圾图片(1.可回收(蓝色):塑料瓶、牛奶盒、包装盒、易拉罐、废纸、玻璃瓶、玩偶、衣服 2.厨余垃圾(绿色):骨头、菜叶、蛋壳、树叶、果皮 3.有害垃圾(红色):电池、药物、杀虫剂、消毒剂、化妆品 4.其他垃圾(灰、黑色):餐巾纸、湿纸巾、纸尿裤、烟蒂、花盆、土、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结合生活经验,导入活动。

  出示四个垃圾箱。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四个垃圾箱,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分别是谁的家呢?

  2.教师介绍垃圾箱上的标记。

  二、基本部分:

  1.垃圾分类游戏。

  请幼儿分组(4组幼儿)按照垃圾上的分类图标,将各种实物卡片进行分类。

  2.一起检查分类结果。教师出示正确分类,幼儿以小组核对后,正确分类次数多的小组获胜,其他小组进行调整。

  3.讨论垃圾的处理方法。

  提问:我们平时扔弃的垃圾都会被送到哪儿里?如何处理呢?

  幼儿讨论,回答问题。

  4.出示PPT课件,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1)出示4张图片:垃圾填埋场的照片,回收利用图片,焚烧处理方法图片,堆肥图片。

  师:我们平时扔弃的垃圾通常会有4种处理方法:垃圾填埋场的照片,回收利用图片,焚烧处理方法图片,堆肥图片可以对垃圾很好的进行处理。

  (2)逐一介绍4种处理方法

  ① 师:哪些垃圾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如何回收再利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把可回收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回收垃圾主要包括金属,纸张,和塑料制品等。可回收的塑料制品被送往工厂,用它们作原料,经过细化分类、清洗、消毒、修理,生产出装牛奶,果汁,洗涤剂,汽车机油等的塑料瓶,而纸制品则被用来制成纸箱。

  ② 师:哪些垃圾是可以焚烧处理的?(幼儿大胆猜测讲述)

  小结:焚烧处理是将垃圾中的可燃成分在高温条件下经过燃烧反应,可燃成分充分氧化,

  最终成为无害稳定的灰渣。还可以转化为电力。垃圾中的餐巾纸、湿纸巾、纸尿裤、烟蒂、木制品均可以进行焚烧。

  ③ 师:什么是堆肥?哪些垃圾可以堆肥呢?(幼儿自由讲述)

  小结:堆肥是使垃圾中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腐殖质,

  可作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生活中厨房里产生的来自于食物的垃圾,比如剩饭剩菜、烂菜叶、苹果核、香蕉皮等会采用堆肥的方法。

  ④ 师:有哪些垃圾既不可以回收利用,也不可以焚烧和堆肥呢?那这些垃圾需要怎么处理呢?(幼儿自由讲述)

  小结:填埋的处理方法是将不可回收,不可焚烧、不可堆肥的垃圾,如:水泥、沙土、花盆、砖瓦等不容易分解制作的垃圾,进行土壤掩盖。

  (3)分辨垃圾的处理方法游戏

  1.提问: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垃圾的处理方法》,老师会出示一些垃圾图片,小朋友根据垃圾,说出处理的方法。

  2.幼儿说出垃圾,其他幼儿说出处理方法及其理由。

  3.帮助他们梳理各种垃圾的处理方式。

  其他垃圾:就是不能被回收利用的垃圾,比如擦了鼻涕的纸巾、地上柏油马路的材料、人行道砖的材料会进行焚烧;而不能燃烧的砖、沙土、花盆等就送去填埋场埋在地底下。

  厨余垃圾:就是厨房里产生的来自于食物的垃圾,比如剩饭剩菜、烂菜叶、苹果核、香蕉皮。这些垃圾经过处理可以直接给猪吃,还可以成为种菜种花的肥料。用到堆肥的处理方法。

  有毒垃圾:就是电池、药物、杀虫剂、消毒剂、油漆桶等垃圾,这些垃圾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一般都会交回给相关的“回收有毒垃圾”的管理部门,或者交给收购人员。

  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废旧的报纸和纸制品、用完的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等,这些东西分好类回收处理后会变成新的纸、新的瓶子和罐子。家里不用的电器或家具这些垃圾中旧的可以修好后再用,坏了的可以拆了将其中没坏的零件回收再用,实在不能再利用的可燃的被烧掉,不可燃的就送到填埋场。三、结束部分

  总结内容,引导幼儿爱护身边的环境,垃圾分类。

  师: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果不能妥善处理 ,就会污染环境 ,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地球生态。今天我们知道了垃圾如何分类还有垃圾都是怎么处理的,为了更好的将垃圾进行处理,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要怎样做?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回家之后把你知道有关垃圾到哪儿了和分类的方法也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活动总结

  主题活动是来自于平时的生活,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会制造出各类垃圾,有时候孩子们会一不注意将垃圾随手乱丢。为了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爱护周围的环境卫生,知道有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起来,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资源,我设计了此次活动。本活动是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贴近幼儿的生活,通过此活动让幼儿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再循环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同时本人也有很深的反思:人无完人,教师在充足的经验知识准备之后,仍可能会被孩子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男主,例如有的孩子会问“老师,爸爸的胡子算什么垃圾?”“老师,我们掉下来的牙算什么垃圾?”教师在不能够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不能给予幼儿模棱两可的答案,可以为还展开延伸活动,引发幼儿根据在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9、社会活动《我给垃圾分分类》大班教案

  本课通过垃圾分类的游戏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会将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进行分类,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初步了解各类垃圾的循环再造。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选择幼儿教育活动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来源于生活”。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的浪费日益严重。人们已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都积极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增加全民的环境危机感和环境意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主人,让孩子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意义重大而深远。结合武汉即将举行的军运会,提升幼儿爱祖国、爱家乡,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通过将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初步了解各类垃圾的循环再造。让幼儿主动地参与活动中,再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垃圾分类游戏,激发其环保意识。

  2.会将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进行分类,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3.初步了解各类垃圾的循环再造。

  重点难点:

  重点:会将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活动准备:

  FLASH课件、PPT课件、iPad若干、自制体育器械。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动画,提问:

  1.地球妈妈为什么哭?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健康起来?

  2.教师小结:只有我们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桶,他就会健康起来。

  二、了解垃圾分类

  1.巩固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

  2.迁移幼儿的已有经验,自由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厨余垃圾,哪些是有毒有害垃圾,哪些是其他垃圾?

  3.观看PPT,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

  4.教师小结:

  (1)可回收垃圾是指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再利用的物品。

  (2)厨余垃圾是指我们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壳、剩饭剩菜、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垃圾。

  (3)有害垃圾指生活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4)其他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

  三、游戏:我给垃圾分分类

  1.播放flash,点选画面上的垃圾,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

  2.幼儿自主操作ipad进行闯关游戏。

  四、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1.我们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2.教师小结:因为垃圾拖到垃圾站,长时间堆放在外面,就会引来许多蚊虫,还会发出难闻的味道,严重污染我们的环境,最传统的方法就是进行填埋,占地面积大,如果全部填埋,不分类,可回收额也就不能用了。

  五、了解垃圾循环再造的知识

  1.可回收垃圾的处理方法。

  教师小结:可回收垃圾经过工厂加工能再次变成有用的物品。

  2.厨余垃圾的处理方法。

  教师小结:进行生化处理可以制成车用燃气、市政燃气;经过堆肥处理变成有机肥料。

  六、活动延伸:变废为宝。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利用FLASH课件教学,化静为动,有效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培养了幼儿的问题意识,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幼儿学习兴趣浓厚,体验了分类方法,很好的落实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整个环节都是围绕课件进行,从地球妈妈呼吁大家保护地球,到神奇龟告诉大家如何进行垃圾回收,垃圾回收后能怎么再利用,到最后的巩固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幼儿一直在欢快的动画片中进行着活动,整节课下来,老师讲的轻松,幼儿愉快的掌握新知,这些都有赖于课件对幼儿的吸引力。当然,在巩固环节,幼儿对某些垃圾属于哪一类不能肯定时,如果能够利用交互的功能调出课件中向幼儿介绍垃圾分类时的图像,那更有利于孩子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保护环境不是每个人随口说说而已就可以做到的,我们要从自己开始,从幼儿园和自己家的周边环境开始,将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分类,送回属于它自己的家。从小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环保小卫士,为美化环境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活动的延伸在于激励幼儿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宣传员,如何做好这些留给幼儿非常大的创造空间,从而也生成了许多其他环保教育活动,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