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观察记录《百变雪糕棒》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观察记录《百变雪糕棒》反思
雪糕在孩子的眼中是充满诱惑力的零食,雪糕有着各种各样的造型,此次观察目标是了解中班幼儿中班幼儿对雪糕棒造型的能力,一起来看看小编写的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百变雪糕棒》含反思。
观察背景
“聪明屋”的彩色雪糕棒由于使用的时间较长,原本鲜艳的颜色都慢慢褪去,孩子们在游戏时也不像以往那么的兴致勃勃。为了激发孩子再次游戏的兴趣,增强材料游戏的趣味性,我丢弃部分损坏、褪色严重的雪糕棒,并将圆形魔术贴粘贴在每根雪糕棒的两端,通过调整材料来增加雪糕棒立体建构的新玩法。
观察目标
中班幼儿对雪糕棒造型能力的培养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观察过程
“改良”后的雪糕棒再次投放到聪明屋后就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而小博就是其中最为兴奋的一个。他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根雪糕棒,却意外地发现连带起了好几根,一根一根地粘在一起,像一条“九节鞭”,高兴地左右舞动起来。随后小博又试着从箩筐里拿一根雪糕棒,没想到这次又好像变魔术一样拉起了一连串,只不过这次有好几根都重叠在一起,甚至还有三根雪糕棒组成了一个三角形!他对这个新发现感兴趣极了,歪着脑袋研究着。
小博将上面的三角形取下来放在桌子上,自己在箩筐里拿出两根雪糕棒尝试组合,可是怎么也粘不起来。只见他皱着眉头,用大拇指摸了摸贴在雪糕棒两端的魔术贴,然后将其中的一根雪糕棒换了一头,一下子两根雪糕棒就牢牢地粘在了一起。接下来他又拿了一根,按照同样的方法将三根雪糕棒组合成一个三角形。小博组合成的三角形越来越多,他把它们放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六边形,高兴地告诉我:这是一个大披萨!
“你还可以把三角形组合成什么呢?”我忍不住提问。小博想了一会,把两个三角形上下组合,还在下面竖了根雪糕棒,他说这是圣诞树。“还有吗?你可以把三角形和其他的图形组合吗?”接着他又把四根雪糕棒拼成了一个正方形,和三角形组合,他告诉我这是一座小房子。最后他又把一根雪糕棒竖着摆,告诉我说这是“1”,然后又迅速地组合成“2、4”。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彩色雪糕棒是较为常见的游戏材料,孩子在游戏中不仅可以感知各种颜色,还能进行一系列的数操作游戏:例如按规律摆放、按颜色分类等等。但是,当游戏材料和游戏玩法一成不变后,孩子在游戏中就出现了疲劳现象,对游戏产生了抗拒,不愿意玩。然而在本次游戏中,通过老师对材料的调整,孩子又萌发了游戏兴趣。游戏时,通过一个偶然的行为发现了雪糕棒神奇的现象——“自动粘连”、“图形组合”。在好奇心的作用下,孩子进行了模仿,尝试组合三角形,并大胆想象,将六个三角形组合成“披萨”。除此之外,孩子将雪糕棒拼贴组合成圣诞树、房子、数字等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对各种事物形态的感知能力逐步提高,在不断的尝试组合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策略:
1.继续添加带有凹槽插接口的彩色雪糕棒,鼓励幼儿发挥想象,通过拼贴、插接的方式将雪糕棒组合成新的事物。借助游戏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对事物各种形态的感知力以及创造力。
2.增设“游戏计划书”,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设想预先画下来,如拼搭的材料、使用的颜色、最后成型的作品,通过创想——创作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学习力和游戏兴趣。
3.在教室里布置作品成列区,把孩子完成的雪糕棒作品(照片)展示出来,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2、中班游戏课教案评价《挑雪糕棒》含反思
游戏目的:
能准确判断并能迅速的挑起,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速度,锻炼孩子平衡能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主要材料:
雪糕棒若干
游戏玩法:
1、两个或多个小朋友以剪刀包袱锤的形式玩游戏的先后顺序,
2、游戏开始,游戏玩者手拿所有的雪糕棒竖起来,并用力散开(尽力散到最大,这样会更容易),然后去一根根的拿,注意:不能让其他的棒晃动。若晃动了,则游戏结束,换下一个小朋友的。在游戏过程中,成功拿到的就是自己的,可以用自己的棒帮助自己去挑其他的。当雪糕棒碰到其他的并且晃动时,表示自己的游戏结束了,应交回1根作为惩罚。然后换下一个小朋友开始游戏。
游戏规则:
1、每次游戏可以2—4名幼儿参加。
2、要分配好游戏的先后顺序。
3、在拿棒的时候只能一根根拿。
4、在拿棒的时候其他的棒不能动,动了则为输。
5、输了必须交回一根棒,一根没赢得的可以先欠着。
评价反思:
雪糕棒的游戏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这个游戏的材料也很简单,规则也很少,对注意力和稳定性要求比较高,具有挑战性。在游戏中,要求要专心要小心,这对锻炼孩子的耐心也有很好的帮助,要想赢得更多开始撒棒很重要,撒好了就会相对简单一些,撒不好就难了,因此这也需要不但总结经验。这个游戏趣味十足但是因为材料是小棒,若是孩子拿着它打闹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老师要先给孩子做一些教育工作。
3、中班《好吃的糖果》观察记录反思
观察对象:李镇延
年龄段/班:中班
观察背景:
前期开展了布主题活动,观察到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积极地选择了平时较少游戏的区域,对生活区的布游戏“手帕变变变”产生兴趣。
观察目标:
1.了解幼儿对区域活动中布游戏中看图示按步骤操作的过程,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大胆想象、耐心操作和认真坚持的学习品质。
2.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观察过程:
今天的下午我们开展了区域活动,活动开始以后,小朋友们自主选择区域,你来到了生活区进行了“手帕变变变”的布游戏,你看了看贴在区域墙壁上的图示,原来是把手帕叠成一只小老鼠的形状,你又仔细看了看放在筛子里摆放的手帕,你先拿起一块白色的手帕来,两只手一起摸了摸,揉了揉,接着放下这块手帕,拿起另一块绿色条纹的手帕,认真的摆放在了桌子上,你要开始操作了,对着面前的图示步骤,你尝试了几分钟,没有完成小老鼠。这时我们班的段老师走过来提醒了你,可以用桌子上的i pad看视频步骤,你赶紧打开i pad的看起视频来,同时摆弄起手中的手帕。
按照步骤一次又一次的折叠,第一遍,你只折到步骤第三步,第二遍,你折到步骤第四步,问我“老师,下面该怎么做呀”,你开始寻求帮助,我告诉你:“我们再看一遍视频,到不会的步骤,按下暂停,仔细看看再试一试哦。”你答应下来,继续看视频,并且按照视频步骤继续做。每一个步骤,你都学着做,并且步骤越来越规范,越折越好。
第六遍以后,你终于完成了,折成了小老鼠的身体,但是没有尾巴和头部,你笑着把折好的手帕放到嘴巴,装作是吃东西的样子,边这样做边说“糖果真好吃啊。”
观察分析与反思:
你能主动要求挑战其他种类的区域活动中,你能选择挑战一个全新的区域,老师感到很开心。在生活区的活动时间里,你能专心有目的的做成一件事,坚持不懈的叠成手帕,值得老师为你点赞。学会看图示完成操作,而且多次尝试,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和具有一定的坚持性。
你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宝贝,在很多活动中都很活跃。今天你选择了一个你感兴趣的活动,并积极的去完成它,在整个活动中你都没有表现出想放弃,在坚持这方面,你有了很大的进步。之后的活动中,我会提供给你更丰富的材料,更多的沟通和引导,让你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会更加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你的优秀的表现。
4、观察记录中班美术《我的好朋友》反思
美术活动绘画“我的好朋友”
观察目标:
1.了解幼儿的绘画能力水平
2.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观察过程:
徐梓力选择用绿色蜡笔来画他的好朋友悦悦,在纸张的中下位置画了一个圆形表示头,随后画出五官,再画留的长发,纸张的下部没有空间了,就画了一个小圆,并涂满颜色,再画上肢。最后选择蓝色画了自己:先画头部,再用四条线表示四肢。
悦悦选择粉色和棕色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圆圈,加一条一条的线。
希希用粉色画了头部,用黑色线表示头发,用绿色画了乐乐的眼镜和嘴巴。用棕色画了躯干,并用绿色、蓝色、肉色将躯干涂满,用四条线表示四肢,并将手、脚表示出来。希希笑着说:“乐乐,对不起啊,你的脸应该是肉色的我给你涂粉色了。”
乐乐画了一个圆并用红色涂实,表示头部,但没有涂满。再用黑色画两个圆以示眼睛和耳朵,用黑色表示躯干,将上肢画在了头部。希希看见乐乐的画说:“乐乐,你怎么给我画六个手指了。”于是再画右边的时候乐乐画了五个手指。
妞妞先画头部,选择肉色将圆涂实,画上眼睛、鼻子、嘴、耳朵,用黑色画了短的直线,“这是若禹前面的头发。”再画了马尾。紧接着用肉色画了躯干和四肢。再选择用浅绿、深绿色画出若禹穿的衣服、裤子的颜色(若禹当天穿的是灰色的衣服,深绿的裤子)“这里没有她衣服的这个颜色。”“那你给她搭配一个颜色吧。”再画了粉色的鞋子。
观察分析与反思:
中班幼儿正处于绘画的象征期,是形象知觉的敏感期,由此在绘画前先说好朋友身上的特征,再引导幼儿有顺序的观察认识人的身体轮廓,并用手先描绘一边再进行绘画,最后分享。
梓力、乐乐两位小朋友能够观察到人物的特征,但是在绘画中不会考虑布局,在中间位置画一个圆表示头部,再准备画躯干的时候没有空间了,因此对画面的构图需要加强引导,对绘画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布。悦悦的绘画能力发展较晚,处于能够画封闭的圆阶段;希希能够依靠观察和想象把自己所看到的好朋友的形象进行描绘。对于绘画能力较强的妞妞开始进入了视觉写实期,开始以客观的观察去描绘自己的所见。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并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材施教。对于绘画能力发展较晚的孩子来说,加以引导他们去观察物象,提升美术的造型能力。鼓励幼儿多绘画。他们体验绘画的乐趣,感受同伴间的友爱。
5、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好玩的形状套盒》反思
观察背景
幼儿对本周新投放的益智区玩具“套盒”很感兴趣,套盒共六个,大小、颜色、镂空设计的数字和图形都不一样,本周幼儿在不断的探索着“套盒”的多种玩法。
观察目标
观察益智区幼儿对新投放的材料—“套盒”玩法的探索情况。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观察过程
活动区开始了,程程和依依选择了益智区,依依先拿起了最小的盒子进行数字和图形的对应游戏,程程拿起了把最大的1号盒子放在最下面,把2号盒子套在了上面,进行大盒套小盒的游戏,在两个小朋友的合作游戏下,完成了大盒套小盒的游戏。
程程拿起了红色的星星,就对依依说:”我要红的盒。”说完,依依便递给了他红色的盒子。就这样,程程每拿起一个图形或数字要进行图形或数字的对应游戏时,都会对依依说:“给我一个xx”,依依便会对应的递给程程。
依依小朋友拿出了最小的6号盒子,程程拿出了5号盒子,随后两人分别把盒子都拿了出来扣在桌子上,程程把盒子摆成了阶梯式然后进行点数盒子,依依也对套盒的数量进行点数。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程程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数字、图形与盒子的一一对应、颜色匹配与点数。尝试进行了玩具的一物多玩。但是在活动中与同伴交流的语言大多是命令式的语言和口吻。
依依愿意模仿和跟随同伴的游戏,能认识常见的颜色、图形和数字,有较强的配合能力,当同伴提出需要某种图形或数字时,能准确的拿出对应的物体并递给同伴,愿意配合同伴完成游戏。能和同伴友好交往并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反思与支持:
1.尊重、支持两名幼儿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利用活动区评价,让程程小朋友为大家介绍他今天探究出的新玩法。
2.利用环境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将幼儿对玩具不同的玩法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到墙面,同时也是鼓励其他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玩具的新玩法。
3.利用材料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在活动区多投放一些可以一物多玩的玩具,让幼儿有机会多接触、多操作这种材料,从而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行为。
4.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支持同伴间的交流。可以利用活动区评价或过度环节,以谈话的形式和幼儿交流,当你与同伴交流时可以说哪些好听的话或词语,结合活动的情景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从正面潜移默化的引导程程小朋友反思自己与同伴的交流方式和语言是否恰当。
6、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百变雪糕棒》反思
雪糕在孩子的眼中是充满诱惑力的零食,雪糕有着各种各样的造型,此次观察目标是了解中班幼儿中班幼儿对雪糕棒造型的能力,一起来看看小编写的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百变雪糕棒》含反思。
观察背景
“聪明屋”的彩色雪糕棒由于使用的时间较长,原本鲜艳的颜色都慢慢褪去,孩子们在游戏时也不像以往那么的兴致勃勃。为了激发孩子再次游戏的兴趣,增强材料游戏的趣味性,我丢弃部分损坏、褪色严重的雪糕棒,并将圆形魔术贴粘贴在每根雪糕棒的两端,通过调整材料来增加雪糕棒立体建构的新玩法。
观察目标
中班幼儿对雪糕棒造型能力的培养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观察过程
“改良”后的雪糕棒再次投放到聪明屋后就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而小博就是其中最为兴奋的一个。他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根雪糕棒,却意外地发现连带起了好几根,一根一根地粘在一起,像一条“九节鞭”,高兴地左右舞动起来。随后小博又试着从箩筐里拿一根雪糕棒,没想到这次又好像变魔术一样拉起了一连串,只不过这次有好几根都重叠在一起,甚至还有三根雪糕棒组成了一个三角形!他对这个新发现感兴趣极了,歪着脑袋研究着。
小博将上面的三角形取下来放在桌子上,自己在箩筐里拿出两根雪糕棒尝试组合,可是怎么也粘不起来。只见他皱着眉头,用大拇指摸了摸贴在雪糕棒两端的魔术贴,然后将其中的一根雪糕棒换了一头,一下子两根雪糕棒就牢牢地粘在了一起。接下来他又拿了一根,按照同样的方法将三根雪糕棒组合成一个三角形。小博组合成的三角形越来越多,他把它们放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六边形,高兴地告诉我:这是一个大披萨!
“你还可以把三角形组合成什么呢?”我忍不住提问。小博想了一会,把两个三角形上下组合,还在下面竖了根雪糕棒,他说这是圣诞树。“还有吗?你可以把三角形和其他的图形组合吗?”接着他又把四根雪糕棒拼成了一个正方形,和三角形组合,他告诉我这是一座小房子。最后他又把一根雪糕棒竖着摆,告诉我说这是“1”,然后又迅速地组合成“2、4”。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彩色雪糕棒是较为常见的游戏材料,孩子在游戏中不仅可以感知各种颜色,还能进行一系列的数操作游戏:例如按规律摆放、按颜色分类等等。但是,当游戏材料和游戏玩法一成不变后,孩子在游戏中就出现了疲劳现象,对游戏产生了抗拒,不愿意玩。然而在本次游戏中,通过老师对材料的调整,孩子又萌发了游戏兴趣。游戏时,通过一个偶然的行为发现了雪糕棒神奇的现象——“自动粘连”、“图形组合”。在好奇心的作用下,孩子进行了模仿,尝试组合三角形,并大胆想象,将六个三角形组合成“披萨”。除此之外,孩子将雪糕棒拼贴组合成圣诞树、房子、数字等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对各种事物形态的感知能力逐步提高,在不断的尝试组合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策略:
1.继续添加带有凹槽插接口的彩色雪糕棒,鼓励幼儿发挥想象,通过拼贴、插接的方式将雪糕棒组合成新的事物。借助游戏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对事物各种形态的感知力以及创造力。
2.增设“游戏计划书”,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设想预先画下来,如拼搭的材料、使用的颜色、最后成型的作品,通过创想——创作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学习力和游戏兴趣。
3.在教室里布置作品成列区,把孩子完成的雪糕棒作品(照片)展示出来,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7、中班观察记录《捡帽子》反思
观察对象:康思彤
年龄段/班:中班
观察时间:
2020年1月8日
观察背景: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他相信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游戏中,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及材料,创设有教育价值又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获得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兴趣。
观察目标:
1.幼儿对于规则的遵守。
2.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幼儿获得的社会性发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观察过程:
本学期开学我们就要求孩子们在户外的时候需要戴帽子,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户外进行游戏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帽子取下来拿给班上的保育老师和实习老师。这天在户外运动前我给朵朵一班的小朋友发了帽子以后我就告诉他们帽子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会保管好自己的东西。所以,今天老师不会帮任何一个小朋友拿帽子,也不会捡掉在地上的帽子,你的帽子丢失了就没有了,这样户外游戏的的时候就没有帽子可以戴了。我发现今天的户外游戏中没有一个小朋友吧帽子拿给老师。不一会儿我发现彤彤小朋友很着急的看向我。(她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告诉我吗?如果是要告状她早就跑过来了,估计是做了什么怕我会说她的事情。)
看着我没有走过去她就着急的蹲下去,我决定走过去看看。 我发现彤彤小朋友的帽子掉到了外面,她看着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毕老师,我是不小心把自己的帽子弄到外面去了。”其实,我知道她是拿着自己的帽子甩到了外面,她怕我批评才说是不小心的。我告诉她说:“没关系,但是帽子是你自己弄出去的,那么你就应该自己想办法把帽子拿进来,要是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等放学妈妈来接的时候和你一起来捡,可那个时候我不确定你的帽子还在不在。”听完我的话彤彤很着急,她急忙站起来寻找工具,不一会儿,她找来了一根小小的树枝,她拿着树枝使劲的往栏杆外面伸,发现树枝碰不到帽子,于是她就换了一只手拿树枝,结果树枝还是碰不到她的帽子。这个时候她无奈的笑了笑说:“老师啊,树枝太短啦!我的手也短,我拿不到啊。”(其实,我知道这个时候彤彤小朋友是想要寻求我的帮助,让我帮她把帽子捡起来。)
这个时候彤彤说:“毕老师,你可以帮帮我吗?我拿不到啊!”我走过去并蹲下来试了试发现了,我自己也是手短拿不到。于是,我站起来对彤彤说:“彤彤,你看老师也是没有办法了,我也是和你一样的手短,我拿不到啊!”彤彤说:“你可以用我刚刚找来的树枝试试啊,你看嘛,你的手比我的长的啊。”我只能拿起她给我的树枝试了试,发现树枝很软根本就挑不起帽子,彤彤说:“哎呀!是树枝太小了,根本就拿不起来。”这个时候小区的路上走过来一位老爷爷。彤彤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的对我说:“毕老师,我有一个办法。我们可以请对面的爷爷帮忙。”我说:“嗯,你可以试试看。”(彤彤小朋友是我们班比较活跃的孩子,遇到问题会自己想办法)她看着对面的爷爷说:“爷爷,可以帮我捡一下帽子吗?我的帽子掉到外面去了,我们没有办法拿,可以请你帮我拿一下吗?”(彤彤的语音发展是属于在我们班发展的很好的,她现在也变得很有礼貌了。)
老人看着彤彤笑了说:“你刚刚叫我什么?再叫一遍我就帮你。”于是彤彤又把刚才的话说了一遍。老人把 彤彤的帽子捡起来并递给彤彤,我以为彤彤拿了自己的帽子以后会走开,没有想到彤彤拿到帽子以后很有礼貌的说了声:“谢谢爷爷!”老人很开心的笑了。老人转过头对我说:“你们幼儿园的娃娃很有礼貌!”其实,他们不知道刚入园的第一个月我也很困扰,因为很多家长找我咨询问题或者是与我交流娃娃问题从来不会喊我老师,只会说,喂!我和孩子问好和再见时孩子也从来不喊老师,这会说,你好,再见!我觉得农村的孩子也应该注重礼貌的教育,于是我就教会孩子在问好和再见时,请学会说:某某老师,你好!某某老师,再见!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孩子有了很你打的进步。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1.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他相信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
2.幼儿发展:游戏中,彤彤有自己的想法,并且目的明确。在遇到问题时能协商想办法解决困难。
反思:
1. 在老师的要求表达的清晰时孩子是会遵守的。(在游戏的一开始,老师 就要求孩子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2.彤彤小朋友在遇到问题是能够自己先想办法。(农村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很多都会沉默。)
8、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手上的泡泡》反思
观察背景
中班幼儿升班后,生活环节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巩固常规,同时教师也在观察发现幼儿生活的自主探究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支持。
观察目标
观察幼儿生活中的自主探究行为及教师支持策略
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观察过程
洗手环节,淘淘在洗手池前驻留,手上不停的分开合拢,我走近一步,在一旁看。他将手不停开合,用食指拇指围成了圈,将洗手液的泡泡拉出了一层薄薄的泡泡膜。接着他又轻轻地将双手合十,小心翼翼地打开,看着食指与拇指间的泡泡薄膜,生怕泡泡膜破了;当两个食指不再挨着的时候,泡泡膜破了。他又继续将双手合十,再小心翼翼地打开,依次分开了小指无名指和中指,食指和拇指中间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泡泡膜,随着他缓慢的动作,泡泡膜也在微微的颤动。他静静的注视着泡泡膜,泡泡膜又破了。几次之后,泡泡膜的面积随着他缓慢的、小心的、一次次的尝试,正不断的扩大着。他似乎找到了泡泡膜不破并变大的小秘诀!然后他将手移近了脸,轻轻用嘴巴吹气,眼睛微微垂下,紧紧的看着薄膜,在气的作用下,薄膜鼓出了一个包,他的眼睛微微瞪大,轻轻的吹着气。1秒钟后,泡泡膜又破了,溅下几个小小的泡沫水珠。他不断的重复这个他自己发现的游戏,有的时候拉出的泡泡膜小,有的时候拉出的泡泡膜大。他乐此不疲的重复着。这时,一个小朋友叫到我。淘淘转过头,发现了我原来就在他的旁边。他的眼睛瞪了一下,咧开了嘴,眼睛弯弯的笑了起来。淘淘凑近我身边,我也蹲下来,他靠近我的头,语气有些神秘的说:“刘老师,刘老师!你看洗手液能拉出泡泡啊!”我惊奇地回应到:“哇!洗手液能吹泡泡呢!太厉害了啊!”淘淘:“跟泡泡水一样!刘老师你看,得这样!”说着他给我展示了他手开合形成封闭图形的动作。看着他那么认真地给我讲解,我也徒手跟着他学起来,双手合十,然后依次打开手指。淘淘很耐心地俨然是一位小老师,边做边说道:“就是这个手得合上,再打开!”这回,我也学着他将手上涂了洗手液,再将双手合十,再打开。可是手上并没有形成泡泡膜,我失败了。我将目光投向淘淘,向他求助。淘淘有些着急,:“不能这样!得慢点!”
他拉着我的手,又慢慢拉开我的手,控制了手打开的速度。然后我如他说的慢慢地将手分开,但是还没来得及吹,当手分开的时候还是破了。淘淘有些摸不到头脑,又看向自己的双手,合上打开,成功地出现了泡泡薄膜。他突然转头看着我说:“你手指头得连着不能分开,分开就破了!”按照他说的要求,我将食指和拇指围成了一个圈,真得成功了。淘淘满意的点点头,似乎有些欣慰的笑着说:“下次我们再试试吹出来吧!”他的语气听起来是那么的自信!期盼!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孩子在探究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探究的兴趣,认真的去观察,发现,不断尝试。当他成功的时候,他开始不断的去重复,体验他自己发现的游戏的乐趣,乐在其中。他自豪的将自己的游戏分享给我,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相信他也更加的自信了。
他在游戏中专注的表情,眼神,让我看到了他手上泡泡的“变化”深深的把他吸引住,他想要更加仔细的去观察发现怎样可以变出泡泡膜,不断去尝试,发现泡泡膜不破的方法,更期待着可以将这个泡泡膜,吹出一个大大的泡泡。
他的游戏让我惊喜,也让我想要“走近”他的游戏。而他在发现我后,主动拉着我“走进”他的游戏,也让我更是感动。我和他一起进行尝试,他像一个老师一样,亲自指导我去不断的尝试,并且在尝试中,将做泡泡膜的经验,总结出来分享给我,慢慢打开,手指需要围成一个圈。
反思:
生活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教育价值,我们要追随孩子的兴趣,和孩子一起探究。今天淘淘在洗手环节中,一个每天都会有的泡泡,引发了他自己的游戏,过程表现出了自主探究、自主观察、不断尝试、乐于分享、完整讲述,都让我觉得他在闪闪发光。我们一起尝试玩着,聊着,他将泡泡的形成的方法分享给我,梳理用手形成泡泡的原因,需要慢慢打开,手指不能分开。他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泡泡的有趣,并且愿意自己探究,有了一定的继续探究愿望。
我们也在思考,在后续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讨论这一经验,引发其他孩子关于泡泡的兴趣,也帮助淘淘树立自信心,肯定他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将活动延伸至科学区,如怎么制作泡泡器,制作泡泡水,怎么样能够吹出更多的泡泡等等。我们将追随孩子的兴趣,陪伴他们探究、游戏。
9、中班《义买计划中的自主学习》观察记录反思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年龄段/班:中班
观察背景:
温情五月,幼儿园一年一度的“义卖活动”如期而至,中班孩子正陆续制定购买计划、认识和准备零钱、参观各式各样的义卖商品……忙得热火朝天。
观察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参观大班哥哥姐姐的义卖商品,初步拟定自己的购买计划,促进自主学习。
2.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观察过程:
《小手大爱》主题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到了中期,经孩子们提议,我班与大五班结队开展混龄活动“购买计划”。走进大班教室,看到桌上摆满琳琅满目的义卖商品,欣欣盯着汽车模型两眼发光,嘴角微微向上扬起,然后直接蹲在地上开始记录自己喜欢的商品。
教室里小哥哥正在演示自己的义卖商品——迷你直升飞机,桐桐目不转睛地瞄准直升机,小手多次伸出去又缩回来,最后忍不住着急地说:“给我玩下,好吗?”哥哥想也没想直接给了他。桐桐拿着小小的直升机拨动顶部的螺旋桨,小脸乐开了花。
“你要买吗?”哥哥边问边把手伸向直升机。
“我买啊!这个几块钱?”桐桐说着慢慢松开了摆弄飞机的小手,拿起记录表准备记录。
“5块钱。”哥哥爽快地回答。
桐桐看着飞机发呆,刚动笔又皱起眉头停下来。
“我来帮你记录吧!”哥哥主动说。
“好,我不会画飞机。”他迅速将笔递给了哥哥。
“我也不太会画直升飞机,我给你写个5吧!”说着便伏在桌上完成记录,桐桐随声附和着。
小小的教室里充满了新奇的眼光与兴奋的小脸。
观察分析与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看到孩子们在义买计划中专注记录的瞬间,我的心被融化了,身边的每一个物体都能成为他们记录的平台,地板、桌子、柜子、墙壁……不得不感叹“放开手 放宽心”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潜力无限:不能逼真的画出商品取而代之用自己明白的象形图示进行记录;无意间发现的商品标签及数字,知道那是价格,记录在上、下、左、右(他们自己知道)的空白处,方便与同伴分享;桐桐对飞机、乐乐对水枪的喜爱让他们在活动中忘我的投入,在与同伴的交流会话中感受友谊、释放快乐。行走中的“支架式”学习是我感受到最自然的教育,浑然天成教而无痕。我们提供记录表和一支笔,孩子们在已有经验之上自主探索建构、整合新经验,在上面画出他们的思考。孩子自主探索的路上只需在泥潭前提个醒,小河边架座桥,确保活动在预设与生成中锦上添花。制定和实施活动计划时,教师干预要适中,过于细致孩子思维被框得越狭窄。反之,教师对活动心中有数,既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索、真实发挥,也不愁没有关键性提炼与提议,做幼儿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