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中班观察记录《合力运地毯》反思》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幼儿园大中班观察记录《合力运地毯》反思
观察对象:
中班:喆喆、小金豆、思璇
大班:大金豆、述儿、佳佳
年龄段/班:
中班、大班
观察背景:
空气污染无法户外,组织幼儿在班级内开展游戏。由于室内有玩具柜、座椅等,活动空间有限,许多体育游戏就不太适合开展,想到班级中有地毯,且地面干净,因此开展与地毯做游戏的体育游戏,游戏方法是围绕两人合作,用除手臂和手以外的部位运送地毯一段距离。
观察目标:
1、尝试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2、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观察过程:
(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大金豆(大班)用下巴夹住地毯,述儿(大班)跟过来用下巴夹住地毯的另一端,两个人向前走了几步地毯就滑下来了。另一边是喆喆(中班)和小金豆(中班)他俩也尝式用下巴夹地毯,小金豆:“喆喆,他们都掉了,咱们这样吧。”小金豆弯着腰,想把地毯夹在两条腿中间,喆喆低着头表情严肃用下巴夹着地毯向前冲了几步,就掉了。小金豆冲向前去捡起地毯,双腿夹住地毯一端:“喆喆,你到我后边来。”俩人出发了,小金豆稳稳的夹着地毯,喆喆到一半时就开始弯腰用手来辅助了,在转弯的时候地毯完全掉到了脚腕,他们的挑战也失败了。
接下来是第二组小朋友,佳佳(大班)选择和贝贝(大班)一组。佳佳:“贝贝,你像我这样坐下。”佳佳示意贝贝坐在地面上,贝贝很配合快速盘腿坐下来,佳佳把地毯放在贝贝的腿上,跪坐在贝贝的身后向前推。佳佳使了好大的劲儿但贝贝几乎还在原地。思璇(中班):“佳佳你直接拉他的腿试试。”佳佳走到贝贝前边直接抓他的大腿膝关节位置,手握不住又松开了。思璇赶快走过来:“贝贝你把腿伸直。”思璇双手抓紧贝贝的脚腕。佳佳:“我知道了,我来我来。”佳佳赶忙过来做好了开始的准备。这一次,这组的小朋友顺利完成了挑战。
观察分析与反思: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这样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和同伴大开脑洞探索各种方式,还有和搭档的合作默契程度。开始的一组幼儿想到用下巴夹着,但地毯太大了,下巴夹不住。也有用腿夹着得,但前后两位幼儿合作不太默契,还有夹地毯的位置,用大腿夹住小腿小碎步走,或是跳着走会更稳定些。佳佳和思璇合作想出的方法不光是拉的幼儿需要控制,坐在地上的幼儿也要控制住上半身的倾斜角度,保证地毯在身体上不会掉下来,同时有了思璇的提示,佳佳发现拉着比推着更省力。
在后边的组合中,很多幼儿也在尝试这种方法,地毯很容易掉下来,默契程度还需要多练习。教师也可以结合这一现象开展有关肢体合作的游戏,如身体小车。探索怎样控制身体物品才不会从身上掉下去。
2、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来看我们的表演吧》反思
观察对象
陈薇恩、齐欣怡
观察时间
2019年3月
观察背景
表演区向往常一样来了许多个小演员,但缺少了小观众,但这并没有难倒小演员,她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观察目标
能主动、友好的与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能够积极的面对困难和问题。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观察过程
今天的表演区同样被几名爱美的女孩子承包了,她们一开始玩的非常开心,我看到她们表演的很有秩序就走到了班中的其他区域看一看。没过一会,我发现陈薇恩和齐欣怡穿着漂亮的演出服从表演区来到了科学区。
齐欣怡对刘翀说:“我想邀请你到我们的表演区看表演,你愿意去吗?”刘翀回答不行,齐欣怡被拒绝后陈薇恩找到了同样在科学区的李一诺,陈薇恩手里拿着一个漂亮的头饰递给李一诺并说要邀请她,而陈薇恩也没有邀请成功,但是这两次拒绝并没有影响她们,她们继续到其他区域寻找新的小观众。
观察分析与反思
1、两名幼儿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在主动提出邀请的过程中,她们能做到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表述清晰。
2、在遇到拒绝的情况下,并没有选择放弃这项小任务,而是继续邀请,她们的受挫能力较强,并有一颗坚持的心。
3、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范文《齐心协力搭建城堡》反思
社会是开放互助的,所以小朋友要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在建构区可以很好地锻炼幼儿创造,和同伴交往合作的能力。一起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范文《齐心协力搭建城堡》
观察背景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一。它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增强幼儿的情感支持,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3-6岁儿童发展指南》针对社会交往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中班上学期幼儿,社会交往特点较接近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环节常看到幼儿都是自己拿一份材料独自操作。游戏活动中缺少交流与合作意识。
观察目标
1、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允许幼儿大胆想像、创新,异想天开、幻想世界。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观察过程
现状分析
第一次游戏:
区域活动中,雨娴小朋友征求老师同意后将美工区涂鸦的纸芯筒带到区域自选区,同时另外选了两份材料—塑料泡沫、酸奶瓶。幼儿行为表现:雨娴在操作的时候,吸引了恩硕小朋友加入。他们开始一边操作一边小声的讨论恩硕: “雨娴,这个纸筒不是放在美工区画画吗?”雨娴:“是啊,我画了图案,跟老师说可以拿到这边搭房子。”简单的互动以后,他们开始各自搭建。中间除了材料选择时候有简单的互动。但并没有要合作搭建的意识。幼儿发展现状分析:
当孩子发现材料时,教师能管住自己的手,支持鼓励孩子,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尝试。正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低结构材料容易组合、富有挑战,激发孩子的乐趣,因而很容易引来同伴。
推进方法: 给予支持,观察记录
第二次游戏:
因为有第一次的搭建,第二天区域活动的时候,雨娴和恩硕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自选区拿了同一份材料。他们又各自开始摆放材料。老师适时的介入,让雨娴和恩硕看了前一天搭建的图片。他们很开心的说着自己搭建的物体名称。老师:“我们低结构材料有限,昨天你们都搭了自己喜欢的房子,那今天我们用同一份材料要搭一个更大的的房子,要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合作”雨娴第一时间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恩硕听完后一直点头。幼儿行为表现:
游戏开始,从材料的选择,他们就商量着拿取。雨娴:“我们第一层用最粗的”。。。。。。搭建过程中有简单的协商
恩硕:“第二层用细的吧”
雨娴:“可以,我们搭个皇冠的屋顶”。。。。。。
在搭建过程中,雨娴和恩硕共同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搭建物容易倒塌。
幼儿发展现状分析: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提出,教师应多为孩子提供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教师要倾听孩子的想法,适时的介入引导。在拼搭大建筑物的过程中,孩子们学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喜欢这个活动,也增进了彼此的合作。推进方法:适时用语言介入幼儿活动,引导幼儿尝试合作
第三次游戏:
针对上一次物体容易倒塌, 雨娴和恩硕本次游戏针对建筑物的牢固性,在游戏前就进行了探讨。整个搭建过程,从材料的选择,到建筑物的形状,牢固性。每一个环节都有互动和交流。
幼儿行为表现:
恩硕:我们上一次搭的太高了
雨娴:恩,而且高层的纸筒太细
恩硕:我们这次最低层要搭宽一些
雨娴:对.我们可以用酸奶瓶做为底部加固
……
幼儿发展现状分析:
当孩子搭建物容易倒塌,教师鼓励孩子自己面对问题,相互协商,大胆寻找适宜的方法,孩子们从中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就感。
推进方法:适时鼓励,引导幼儿面对问题能一起想办法面对
反思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互助的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士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的机会,不会与人交往。区域活动能据供给孩子们更多的互动合作的活动空间,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与玩伴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找到适合学习的量佳方式,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幼儿创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教师低估了幼儿的独创性,幼儿的想像力就会受到严重的束缚,也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所以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要具有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意识。解放幼儿,不要一味地用成人的眼睛代替幼儿的眼睛看世界。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允许幼儿大胆想像、创新,异想天开、幻想世界。就如这这三次的活动过程不仅说明孩子们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品质及获得了社会性的发展。同时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发展了形象思维,而且还初步判断、尝试、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使经验得以提升,同时班上其他孩子看到了这些游戏,也拓展了思维,发展了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出主意、想办法。完成了游戏目标,相互倾听、交流,从他人角度想问题,适当的坚持和妥协。
4、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好玩的形状套盒》反思
观察背景
幼儿对本周新投放的益智区玩具“套盒”很感兴趣,套盒共六个,大小、颜色、镂空设计的数字和图形都不一样,本周幼儿在不断的探索着“套盒”的多种玩法。
观察目标
观察益智区幼儿对新投放的材料—“套盒”玩法的探索情况。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观察过程
活动区开始了,程程和依依选择了益智区,依依先拿起了最小的盒子进行数字和图形的对应游戏,程程拿起了把最大的1号盒子放在最下面,把2号盒子套在了上面,进行大盒套小盒的游戏,在两个小朋友的合作游戏下,完成了大盒套小盒的游戏。
程程拿起了红色的星星,就对依依说:”我要红的盒。”说完,依依便递给了他红色的盒子。就这样,程程每拿起一个图形或数字要进行图形或数字的对应游戏时,都会对依依说:“给我一个xx”,依依便会对应的递给程程。
依依小朋友拿出了最小的6号盒子,程程拿出了5号盒子,随后两人分别把盒子都拿了出来扣在桌子上,程程把盒子摆成了阶梯式然后进行点数盒子,依依也对套盒的数量进行点数。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程程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数字、图形与盒子的一一对应、颜色匹配与点数。尝试进行了玩具的一物多玩。但是在活动中与同伴交流的语言大多是命令式的语言和口吻。
依依愿意模仿和跟随同伴的游戏,能认识常见的颜色、图形和数字,有较强的配合能力,当同伴提出需要某种图形或数字时,能准确的拿出对应的物体并递给同伴,愿意配合同伴完成游戏。能和同伴友好交往并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反思与支持:
1.尊重、支持两名幼儿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利用活动区评价,让程程小朋友为大家介绍他今天探究出的新玩法。
2.利用环境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将幼儿对玩具不同的玩法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到墙面,同时也是鼓励其他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玩具的新玩法。
3.利用材料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在活动区多投放一些可以一物多玩的玩具,让幼儿有机会多接触、多操作这种材料,从而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行为。
4.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支持同伴间的交流。可以利用活动区评价或过度环节,以谈话的形式和幼儿交流,当你与同伴交流时可以说哪些好听的话或词语,结合活动的情景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从正面潜移默化的引导程程小朋友反思自己与同伴的交流方式和语言是否恰当。
5、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百变雪糕棒》反思
雪糕在孩子的眼中是充满诱惑力的零食,雪糕有着各种各样的造型,此次观察目标是了解中班幼儿中班幼儿对雪糕棒造型的能力,一起来看看小编写的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百变雪糕棒》含反思。
观察背景
“聪明屋”的彩色雪糕棒由于使用的时间较长,原本鲜艳的颜色都慢慢褪去,孩子们在游戏时也不像以往那么的兴致勃勃。为了激发孩子再次游戏的兴趣,增强材料游戏的趣味性,我丢弃部分损坏、褪色严重的雪糕棒,并将圆形魔术贴粘贴在每根雪糕棒的两端,通过调整材料来增加雪糕棒立体建构的新玩法。
观察目标
中班幼儿对雪糕棒造型能力的培养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观察过程
“改良”后的雪糕棒再次投放到聪明屋后就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而小博就是其中最为兴奋的一个。他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根雪糕棒,却意外地发现连带起了好几根,一根一根地粘在一起,像一条“九节鞭”,高兴地左右舞动起来。随后小博又试着从箩筐里拿一根雪糕棒,没想到这次又好像变魔术一样拉起了一连串,只不过这次有好几根都重叠在一起,甚至还有三根雪糕棒组成了一个三角形!他对这个新发现感兴趣极了,歪着脑袋研究着。
小博将上面的三角形取下来放在桌子上,自己在箩筐里拿出两根雪糕棒尝试组合,可是怎么也粘不起来。只见他皱着眉头,用大拇指摸了摸贴在雪糕棒两端的魔术贴,然后将其中的一根雪糕棒换了一头,一下子两根雪糕棒就牢牢地粘在了一起。接下来他又拿了一根,按照同样的方法将三根雪糕棒组合成一个三角形。小博组合成的三角形越来越多,他把它们放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六边形,高兴地告诉我:这是一个大披萨!
“你还可以把三角形组合成什么呢?”我忍不住提问。小博想了一会,把两个三角形上下组合,还在下面竖了根雪糕棒,他说这是圣诞树。“还有吗?你可以把三角形和其他的图形组合吗?”接着他又把四根雪糕棒拼成了一个正方形,和三角形组合,他告诉我这是一座小房子。最后他又把一根雪糕棒竖着摆,告诉我说这是“1”,然后又迅速地组合成“2、4”。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彩色雪糕棒是较为常见的游戏材料,孩子在游戏中不仅可以感知各种颜色,还能进行一系列的数操作游戏:例如按规律摆放、按颜色分类等等。但是,当游戏材料和游戏玩法一成不变后,孩子在游戏中就出现了疲劳现象,对游戏产生了抗拒,不愿意玩。然而在本次游戏中,通过老师对材料的调整,孩子又萌发了游戏兴趣。游戏时,通过一个偶然的行为发现了雪糕棒神奇的现象——“自动粘连”、“图形组合”。在好奇心的作用下,孩子进行了模仿,尝试组合三角形,并大胆想象,将六个三角形组合成“披萨”。除此之外,孩子将雪糕棒拼贴组合成圣诞树、房子、数字等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对各种事物形态的感知能力逐步提高,在不断的尝试组合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策略:
1.继续添加带有凹槽插接口的彩色雪糕棒,鼓励幼儿发挥想象,通过拼贴、插接的方式将雪糕棒组合成新的事物。借助游戏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对事物各种形态的感知力以及创造力。
2.增设“游戏计划书”,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设想预先画下来,如拼搭的材料、使用的颜色、最后成型的作品,通过创想——创作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学习力和游戏兴趣。
3.在教室里布置作品成列区,把孩子完成的雪糕棒作品(照片)展示出来,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6、幼儿园大中班观察记录《合力运地毯》反思
观察对象:
中班:喆喆、小金豆、思璇
大班:大金豆、述儿、佳佳
年龄段/班:
中班、大班
观察背景:
空气污染无法户外,组织幼儿在班级内开展游戏。由于室内有玩具柜、座椅等,活动空间有限,许多体育游戏就不太适合开展,想到班级中有地毯,且地面干净,因此开展与地毯做游戏的体育游戏,游戏方法是围绕两人合作,用除手臂和手以外的部位运送地毯一段距离。
观察目标:
1、尝试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2、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观察过程:
(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大金豆(大班)用下巴夹住地毯,述儿(大班)跟过来用下巴夹住地毯的另一端,两个人向前走了几步地毯就滑下来了。另一边是喆喆(中班)和小金豆(中班)他俩也尝式用下巴夹地毯,小金豆:“喆喆,他们都掉了,咱们这样吧。”小金豆弯着腰,想把地毯夹在两条腿中间,喆喆低着头表情严肃用下巴夹着地毯向前冲了几步,就掉了。小金豆冲向前去捡起地毯,双腿夹住地毯一端:“喆喆,你到我后边来。”俩人出发了,小金豆稳稳的夹着地毯,喆喆到一半时就开始弯腰用手来辅助了,在转弯的时候地毯完全掉到了脚腕,他们的挑战也失败了。
接下来是第二组小朋友,佳佳(大班)选择和贝贝(大班)一组。佳佳:“贝贝,你像我这样坐下。”佳佳示意贝贝坐在地面上,贝贝很配合快速盘腿坐下来,佳佳把地毯放在贝贝的腿上,跪坐在贝贝的身后向前推。佳佳使了好大的劲儿但贝贝几乎还在原地。思璇(中班):“佳佳你直接拉他的腿试试。”佳佳走到贝贝前边直接抓他的大腿膝关节位置,手握不住又松开了。思璇赶快走过来:“贝贝你把腿伸直。”思璇双手抓紧贝贝的脚腕。佳佳:“我知道了,我来我来。”佳佳赶忙过来做好了开始的准备。这一次,这组的小朋友顺利完成了挑战。
观察分析与反思: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这样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和同伴大开脑洞探索各种方式,还有和搭档的合作默契程度。开始的一组幼儿想到用下巴夹着,但地毯太大了,下巴夹不住。也有用腿夹着得,但前后两位幼儿合作不太默契,还有夹地毯的位置,用大腿夹住小腿小碎步走,或是跳着走会更稳定些。佳佳和思璇合作想出的方法不光是拉的幼儿需要控制,坐在地上的幼儿也要控制住上半身的倾斜角度,保证地毯在身体上不会掉下来,同时有了思璇的提示,佳佳发现拉着比推着更省力。
在后边的组合中,很多幼儿也在尝试这种方法,地毯很容易掉下来,默契程度还需要多练习。教师也可以结合这一现象开展有关肢体合作的游戏,如身体小车。探索怎样控制身体物品才不会从身上掉下去。
7、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手上的泡泡》反思
观察背景
中班幼儿升班后,生活环节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巩固常规,同时教师也在观察发现幼儿生活的自主探究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支持。
观察目标
观察幼儿生活中的自主探究行为及教师支持策略
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观察过程
洗手环节,淘淘在洗手池前驻留,手上不停的分开合拢,我走近一步,在一旁看。他将手不停开合,用食指拇指围成了圈,将洗手液的泡泡拉出了一层薄薄的泡泡膜。接着他又轻轻地将双手合十,小心翼翼地打开,看着食指与拇指间的泡泡薄膜,生怕泡泡膜破了;当两个食指不再挨着的时候,泡泡膜破了。他又继续将双手合十,再小心翼翼地打开,依次分开了小指无名指和中指,食指和拇指中间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泡泡膜,随着他缓慢的动作,泡泡膜也在微微的颤动。他静静的注视着泡泡膜,泡泡膜又破了。几次之后,泡泡膜的面积随着他缓慢的、小心的、一次次的尝试,正不断的扩大着。他似乎找到了泡泡膜不破并变大的小秘诀!然后他将手移近了脸,轻轻用嘴巴吹气,眼睛微微垂下,紧紧的看着薄膜,在气的作用下,薄膜鼓出了一个包,他的眼睛微微瞪大,轻轻的吹着气。1秒钟后,泡泡膜又破了,溅下几个小小的泡沫水珠。他不断的重复这个他自己发现的游戏,有的时候拉出的泡泡膜小,有的时候拉出的泡泡膜大。他乐此不疲的重复着。这时,一个小朋友叫到我。淘淘转过头,发现了我原来就在他的旁边。他的眼睛瞪了一下,咧开了嘴,眼睛弯弯的笑了起来。淘淘凑近我身边,我也蹲下来,他靠近我的头,语气有些神秘的说:“刘老师,刘老师!你看洗手液能拉出泡泡啊!”我惊奇地回应到:“哇!洗手液能吹泡泡呢!太厉害了啊!”淘淘:“跟泡泡水一样!刘老师你看,得这样!”说着他给我展示了他手开合形成封闭图形的动作。看着他那么认真地给我讲解,我也徒手跟着他学起来,双手合十,然后依次打开手指。淘淘很耐心地俨然是一位小老师,边做边说道:“就是这个手得合上,再打开!”这回,我也学着他将手上涂了洗手液,再将双手合十,再打开。可是手上并没有形成泡泡膜,我失败了。我将目光投向淘淘,向他求助。淘淘有些着急,:“不能这样!得慢点!”
他拉着我的手,又慢慢拉开我的手,控制了手打开的速度。然后我如他说的慢慢地将手分开,但是还没来得及吹,当手分开的时候还是破了。淘淘有些摸不到头脑,又看向自己的双手,合上打开,成功地出现了泡泡薄膜。他突然转头看着我说:“你手指头得连着不能分开,分开就破了!”按照他说的要求,我将食指和拇指围成了一个圈,真得成功了。淘淘满意的点点头,似乎有些欣慰的笑着说:“下次我们再试试吹出来吧!”他的语气听起来是那么的自信!期盼!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孩子在探究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探究的兴趣,认真的去观察,发现,不断尝试。当他成功的时候,他开始不断的去重复,体验他自己发现的游戏的乐趣,乐在其中。他自豪的将自己的游戏分享给我,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相信他也更加的自信了。
他在游戏中专注的表情,眼神,让我看到了他手上泡泡的“变化”深深的把他吸引住,他想要更加仔细的去观察发现怎样可以变出泡泡膜,不断去尝试,发现泡泡膜不破的方法,更期待着可以将这个泡泡膜,吹出一个大大的泡泡。
他的游戏让我惊喜,也让我想要“走近”他的游戏。而他在发现我后,主动拉着我“走进”他的游戏,也让我更是感动。我和他一起进行尝试,他像一个老师一样,亲自指导我去不断的尝试,并且在尝试中,将做泡泡膜的经验,总结出来分享给我,慢慢打开,手指需要围成一个圈。
反思:
生活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教育价值,我们要追随孩子的兴趣,和孩子一起探究。今天淘淘在洗手环节中,一个每天都会有的泡泡,引发了他自己的游戏,过程表现出了自主探究、自主观察、不断尝试、乐于分享、完整讲述,都让我觉得他在闪闪发光。我们一起尝试玩着,聊着,他将泡泡的形成的方法分享给我,梳理用手形成泡泡的原因,需要慢慢打开,手指不能分开。他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泡泡的有趣,并且愿意自己探究,有了一定的继续探究愿望。
我们也在思考,在后续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讨论这一经验,引发其他孩子关于泡泡的兴趣,也帮助淘淘树立自信心,肯定他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将活动延伸至科学区,如怎么制作泡泡器,制作泡泡水,怎么样能够吹出更多的泡泡等等。我们将追随孩子的兴趣,陪伴他们探究、游戏。
8、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有趣的普通话》范文反思
观察对象冯梓轩年龄段/班小班观察时间2020年4月6日观察背景从轩轩上幼儿园那天开始,我发现他每次跟老师或小朋友说话的时候,吐字不是很清楚,甚至说的我压根就晕头转向的。所以,小班的宝宝语言发展至关重要,培养宝宝正确的发音是最为关键的。观察目标:冯梓轩学会说普通话
观察过程
在与冯梓轩的接触中,我发现他的普通话语音非常不正确。有一次,他在唱歌曲《小金鱼》:“一条鱼,水里游,都都单单在发愁。”于是我走到他前面跟他说:“你唱得真好听,如果你把都都单单唱成孤孤单单肯定还更好听。你说说看“孤孤单单。”并教给他发“孤”的方法:舌头缩起来,不要碰着,让气从嘴里发出来。孩子很乐意学,我让他慢慢说。由于他一直习惯了说都都单单,所以一下子纠正有点难。小班的孩子好模仿,因此我说一遍,他也跟着说一遍。由于我是准备着而行的,所以手里还拿着小金鱼的图片。我拿着两条小金鱼的图片,问他:“现在这条小金鱼还孤单吗?”他说:“不孤单了。”“到底孤单吗?““不孤单。”“那我让这条鱼离开,他会孤单吗?”“你有姑妈吗?”“有几个姑妈?”我变着方法试着跟他谈话,其实是想让他练习发“孤”的发音。通过反复的练习,冯梓轩对孤的发音有了进步,有几遍已经能发对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在观察中,我发现冯梓轩对g和d的发音区分的不是很好。普通话不正确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他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从小是由奶奶领的,所以平时普通话说得较少,普通话的词汇也不多,总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比如有一次,他吃完饭就说我要:“卡嘴巴。”这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词。另一方面他比较害羞,说话时不敢看人家的眼睛,这样他光靠耳朵听,而没有看别人的嘴形发音,长此以往,而导致他发音的不正确。
9、幼儿园《合力运地毯》反思
观察对象
中班:喆喆、小金豆、思璇
大班:大金豆、述儿、佳佳
年龄段/班
中班
大班
观察时间
2019年3月14日
观察背景
空气污染无法户外,组织幼儿在班级内开展游戏。由于室内有玩具柜、座椅等,活动空间有限,许多体育游戏就不太适合开展,想到班级中有地毯,且地面干净,因此开展与地毯做游戏的体育游戏,游戏方法是围绕两人合作,用除手臂和手以外的部位运送地毯一段距离。
观察目标
1、尝试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2、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观察过程
(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大金豆(大班)用下巴夹住地毯,述儿(大班)跟过来用下巴夹住地毯的另一端,两个人向前走了几步地毯就滑下来了。另一边是喆喆(中班)和小金豆(中班)他俩也尝式用下巴夹地毯,小金豆:“喆喆,他们都掉了,咱们这样吧。”小金豆弯着腰,想把地毯夹在两条腿中间,喆喆低着头表情严肃用下巴夹着地毯向前冲了几步,就掉了。小金豆冲向前去捡起地毯,双腿夹住地毯一端:“喆喆,你到我后边来。”俩人出发了,小金豆稳稳的夹着地毯,喆喆到一半时就开始弯腰用手来辅助了,在转弯的时候地毯完全掉到了脚腕,他们的挑战也失败了。
接下来是第二组小朋友,佳佳(大班)选择和贝贝(大班)一组。佳佳:“贝贝,你像我这样坐下。”佳佳示意贝贝坐在地面上,贝贝很配合快速盘腿坐下来,佳佳把地毯放在贝贝的腿上,跪坐在贝贝的身后向前推。佳佳使了好大的劲儿但贝贝几乎还在原地。思璇(中班):“佳佳你直接拉他的腿试试。”佳佳走到贝贝前边直接抓他的大腿膝关节位置,手握不住又松开了。思璇赶快走过来:“贝贝你把腿伸直。”思璇双手抓紧贝贝的脚腕。佳佳:“我知道了,我来我来。”佳佳赶忙过来做好了开始的准备。这一次,这组的小朋友顺利完成了挑战。
观察分析与反思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这样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和同伴大开脑洞探索各种方式,还有和搭档的合作默契程度。开始的一组幼儿想到用下巴夹着,但地毯太大了,下巴夹不住。也有用腿夹着得,但前后两位幼儿合作不太默契,还有夹地毯的位置,用大腿夹住小腿小碎步走,或是跳着走会更稳定些。佳佳和思璇合作想出的方法不光是拉的幼儿需要控制,坐在地上的幼儿也要控制住上半身的倾斜角度,保证地毯在身体上不会掉下来,同时有了思璇的提示,佳佳发现拉着比推着更省力。
在后边的组合中,很多幼儿也在尝试这种方法,地毯很容易掉下来,默契程度还需要多练习。教师也可以结合这一现象开展有关肢体合作的游戏,如身体小车。探索怎样控制身体物品才不会从身上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