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区域活动《爱吃雪球的小雪人》科学教案》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区域活动《爱吃雪球的小雪人》科学教案
目标
1.能根据雪球的大小调整气流大小,了解捏力大小与气流大小的关系。
2.根据点子卡片向雪人嘴里吹相应数量的雪球。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材料投放
自制小雪人、塑料泡沫或者棉花或者餐巾纸制作小雪球、尖嘴瓶。
玩法及指导建议
1.根据雪球大小调整挤压瓶子的力气。知道捏瓶子用力越大,形成的气流越大,气流大吹动的小雪球越大。
2.根据雪球的位置调整挤压瓶子的位置。知道雪球在左边,瓶子口也在左边吹,并且根据雪球的位置调整用力大小和气流的方向。
3.根据点子卡片上点子的数量,吹出相同数量的雪球。
2、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爱吃雪球的小雪人》科学教案
目标
1.能根据雪球的大小调整气流大小,了解捏力大小与气流大小的关系。
2.根据点子卡片向雪人嘴里吹相应数量的雪球。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材料投放
自制小雪人、塑料泡沫或者棉花或者餐巾纸制作小雪球、尖嘴瓶。
玩法及指导建议
1.根据雪球大小调整挤压瓶子的力气。知道捏瓶子用力越大,形成的气流越大,气流大吹动的小雪球越大。
2.根据雪球的位置调整挤压瓶子的位置。知道雪球在左边,瓶子口也在左边吹,并且根据雪球的位置调整用力大小和气流的方向。
3.根据点子卡片上点子的数量,吹出相同数量的雪球。
3、幼儿园科学游戏《竹蜻蜓》中班区域活动教案
材料:
“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操作材料③。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大胆探究让竹蜻蜓飞起来的方法。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操作材料③,了解竹蜻蜓的外形特征。例如:由竹柄和翅两部分组成,翅膀左右叶片一样大,有一定的倾斜且倾斜方向一致。帮助幼儿了解竹蜻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玩具。
3.指导幼儿通过反复尝试掌握竹蜻蜓的玩法:双手掌心相对搓竹柄,然后松手,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
4、幼儿园科学发现《智慧小屋》中班区域活动教案
目标
1.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2.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蜜蜂采蜜:
1.观察与比较不同颜色和形状背景图上的不同的花。
2.能根据掷到骰子的面迅速插小蜜蜂,发展注意力、观察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
贴墙转:学习用相同面积的图形组合来等量替换图形,为自然测量面积积累经验。
图形变变变:了解不同的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破译车牌号:
1.尝试根据相邻数破译车牌号,感知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车辆大小按一定顺序排序。
材料投放
1.蜜蜂采蜜:
①9*6 格的底板一块,形状 3 种:爱心、圆形、方形各 18 个;颜色:红、黄、蓝各 18 个;花:樱花、月季、向日葵、郁金香、康乃馨、菊花各 9 朵,进行排列组合。
②骰子:颜色骰子、形状骰子、花卉骰子;颜色骰子:红、黄、蓝各 2 面;形状骰子:爱心、圆形、方形各 2 面;花卉骰子每种花各一面。
③蜜蜂蓝色、粉色若干。
2.贴墙砖:“墙砖”底板 2 块(面积为 30 厘米*30 厘米,上有等大的 3 厘米*3 厘米的网格,其中有的网格镶嵌有材料,有的网格是空缺的),镶嵌材料(背面粘有磁铁).
3.图形变变变:将彩钉按相同的距离固定在纸盒的一面形成钉板,配以长短不同的橡皮筋。
4.破译车牌号:数字卡片若干张,大小不同的汽车,车牌号若干,小挂钩。
玩法及指导建议
1.蜜蜂采蜜:
①1 人游戏:三个骰子,一个是图形的骰子、一个是颜色的骰子、一个是花的骰子,同时掷骰子,根据三个骰子的上的颜色、形状、花找到相应的图案。
②2 人游戏:一人取蓝色蜜蜂,一人取粉色蜜蜂,投掷骰子, 谁先找到与三个骰子合成的提示要求相吻合的图案,就把蜜蜂放上在图案上, 一次只能放一只、游戏结束,比比谁的蜜蜂多,多者获胜。
2.贴墙砖:观察底板上空缺处的外形及其包含的网格数量,取镶嵌材料进行填空。熟练后,可变换底板位置,也可用多种不同的镶嵌材料组合填补同一空缺处。
3.图形变变变 :
①用皮筋在钉板上变出各种图形。
②两位幼儿比赛谁变的图形多。
③变出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
4.破译车牌号: 幼儿自选车辆,根据已有车牌号上的数字,从卡槽中找出相邻数放入车牌中,尝试根据相邻数破译车牌号。车辆根据大小按一定顺序排序。
5、幼儿园科学发现《玩具动起来》中班区域活动教案
材料:
电动玩具、拖拉玩具、机械发条玩具、遥控玩具、声控玩具。
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发现让不同种类的玩具动起来的方法。
2.启发幼儿自由选择玩具玩一玩,探究、发现让玩具动起来的秘密。
3.指导幼儿学习用“拧”、“推”、“拉”、“按”等较恰当的词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
4.鼓励幼儿根据不同的启动方式归类、整理玩具。
6、幼儿园科学发现《纸儿转起来》中班区域活动教案
材料:
1.同样大小、材质的长方形彩纸若干,其中部分彩纸上可画上短线(参照“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我的想象》第 12 页第 2 步);彩笔、剪刀等工具。
2.“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我的想象》。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按剪、折、卷的方法制作科学小玩具,感受小玩具下落旋转时的乐趣,尝试发现快速旋转的秘密。
2.请幼儿取画有短线的彩纸,根据《我的想象》第 12 页的步骤进行操作。提醒幼儿沿线剪的时候不要剪断 3 条线,要保留一定的空隙;最后一步制作“翅膀”时,要将剪开的两部分用笔按照相反的方向折卷。引导幼儿发现纸张落下时转动的现象。
7、幼儿园科学发现《百变组合》中班区域活动教案
材料:
巧克力、饼干、拐杖、老奶奶、盒子、汽车等的实物或图片,“幼儿学习材料”《我的想象》。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发现两个物体组合后产生的奇妙变化,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2.请幼儿自主阅读《我的想象》第 30 页,了解“百变组合”的方法,尝试运用教师提供的卡片进行组合。例如:巧克力和併干组合成巧克力饼干,拐杖和老奶奶组合成拄拐杖的老奶奶。
3.鼓励幼儿在《我的想象》第 30 页中画一画自己组合出的物品。(这些物品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也可以是幼儿自己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