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时间管理《小明的一天》幼小衔接数学教案》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幼儿园时间管理《小明的一天》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如果您是刚踏入幼师行业的教师,如果您正需要学习教案的编写,希望整理的教案可以帮到您。在这个数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天的时间顺序,建立时间观念。能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培养幼儿养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一天的时间顺序,建立时间观念。
2. 能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3.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整点、半点的字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教师播放闹钟的声音。
(2)师:这是什么声音?对了,这是闹钟的声音,它每天叫醒我们,早早起床去上学。
2.阅读读书
(1)幼儿阅读幼儿用书p29页。
(2)师:请你们给小明的作息时间按照一日活动顺序调整一下。
(3)师:你们也和小明一样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请你说说你们的作息时间。
(1)幼儿互相讨论一天要做哪些事。
3.制作“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1)请幼儿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2)请幼儿介绍 “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小结:我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完成了,大家一定要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延伸:
1.幼儿将制作好的作息时间表贴在家里或者活动室内。
2.提醒幼儿要按作息时间去做事。
幼师教案编写学习就来!
2、幼儿园时间管理《小明的一天》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如果您是刚踏入幼师行业的教师,如果您正需要学习教案的编写,希望整理的教案可以帮到您。在这个数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天的时间顺序,建立时间观念。能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培养幼儿养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一天的时间顺序,建立时间观念。
2. 能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3.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整点、半点的字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教师播放闹钟的声音。
(2)师:这是什么声音?对了,这是闹钟的声音,它每天叫醒我们,早早起床去上学。
2.阅读读书
(1)幼儿阅读幼儿用书p29页。
(2)师:请你们给小明的作息时间按照一日活动顺序调整一下。
(3)师:你们也和小明一样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请你说说你们的作息时间。
(1)幼儿互相讨论一天要做哪些事。
3.制作“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1)请幼儿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2)请幼儿介绍 “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小结:我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完成了,大家一定要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延伸:
1.幼儿将制作好的作息时间表贴在家里或者活动室内。
2.提醒幼儿要按作息时间去做事。
幼师教案编写学习就来!
3、幼儿园教案《认识人民币》幼小衔接数学
怎样让小朋友轻松快乐地学数学,以下教案由小编整理供大家学习参考,认识人民币教案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同时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让幼儿认识面值10元以内的以元、角为计量单位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元以内的以元、角为计量单位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结合生活经验,了解钱的用途。
3.尝试计算一组“钱币”。
活动准备
1.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5角纸币若干。
2.铅笔,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复习对硬币面值的认识。
出示已认识过的硬币并复习硬币的面值。
2.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角为计量单位的纸币。
(1)出示纸币,逐一认识10以内以元、角为计量单位的纸币。
(2)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硬币与纸币)
(3)师:“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2.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巩固对纸币面值的区分。
玩法:教师把各种面值的纸币贴在周围,幼儿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当幼儿听到指令“摸摸×元(角)跑回来!”后,跑到相应面值的纸币前摸一摸,跑到教师面前:“我摸到×元(角)跑回来!”同时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摸错。
3.结合生活经验讲述,了解钱的用途。
(1)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2)你见过谁什么时候使用过人民币?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
小结:人们通过钱来买东西,缴费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无法生活下去。
4.连线游戏:出示幼儿用书,让幼儿将钱币和相应面额用线连接起来。
活动拓展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认识的人民币,并知道面值大小区别。
幼师教案编写学习就来!
4、幼儿园《手指的运算》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在手指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手与数,学会手指定数口诀并掌握5以内的加法运算。
活动目标:
1.知道手指代表的数,会用手指进行5以内的加法运算。
2.能准确用手指进行运算,具有良好的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ppt课件、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教师与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游戏附后)
2.手与数的认识。
(1)师:我们的手指不但会做手指变变变的游戏,还会做数学游戏,今天我们就和手指一起做数学游戏吧。
(2)学习手指定数口诀
师:小朋友,在和手指进行数学游戏前,一定要找到一把游戏打开游戏大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一条口诀。我们一定要记住这句口诀。
口诀:食指伸开“l”,中指伸开“2”; 无名指为“3”,小指伸开“4”;
四指一握伸拇指,拇指是“5”要记住。
(3)游戏:看谁出的快。
玩法:教师报数,幼儿伸手指,看谁最快。
3.手指运算。
(1)师:小猫今天要在家里开宴会,它在统计菜单,算算要买的食物数量。请你们用手指算算,小猫每种菜要买多少?看谁算的最快。
①猫妈妈要吃1条鱼,猫爸爸要吃2条鱼,一共要买几条鱼?
②小猴子要吃2条香蕉,猴妈妈要吃3条香蕉,一共要买几条香蕉?
③小兔子要吃一根胡萝卜,兔子妈妈要吃4根胡萝卜,一共要买几条胡萝卜?
活动延伸:
1.在数学区域中投放算式条,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进行手指运算。
2.阅读幼儿用书,完成p6任务。
附:手指游戏
手指变变变
一根手指头呀(双手握拳食指伸直),变呀变呀变呀(两手手指对绕)
变成毛毛虫呀,爬呀爬呀爬呀,(食指动一动做虫子蠕动的样子,可以从腿爬到头上)
二根手指头呀(双手握拳食指中指伸直)变呀变呀变呀(两手手指对绕)
变成小白兔呀,跳呀跳呀跳呀(食指中指放在头上,作小白兔跳动样子)
三根手指头呀(双手握拳食指中指无名指伸直),变呀变呀变呀(两手手指对绕)
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双手三根手指放在嘴前作拉动胡须状)
四根手指头呀(双手握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伸直),变呀变呀变呀(两手手指对绕)
变成小螃蟹呀,爬呀爬呀爬呀(双手四指弯曲,手心向下,左右晃动)
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两手手指对绕)
变成小蝴蝶呀,飞呀飞呀飞呀,(双手手臂打开扇动)
(最后一句可以变化,如: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啊呜~~~~
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大红花呀,摇呀摇呀摇呀)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5、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歌曲《祝福的歌儿唱不停》幼小衔接教案
活动目标:
1、体会歌曲的美好情感,完整演唱并能仿编歌词。
2、体验祝福他人的特别方式。
3、复习五角星折法,会用涂色、粘贴等技能制作幸运星棒。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1、钢琴《祝福》歌曲磁带。
2、报纸、胶棒、1 厘米宽的亮光纸条、亮光纸、带荧光的小粘贴或荧光笔
(有条件的可准备荧光棒)。
活动建议:
1、教师播放歌曲《祝福》作背景音乐、唤起即将离别的不舍的感情。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谁?朋友在一起感觉怎样?上小学以后你们还会是好朋友吗?
(2)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坐到一起。
2、组织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再次播放送给好朋友的歌曲《祝福》。请幼儿欣赏。
(2)组织幼儿学说歌词,说一说,歌曲中出现最多的一句是什么?歌中祝福朋友的是什么?
(3)教师范唱,幼儿用“嗨”跟唱几次。
(4)幼儿随音乐轻声唱。
(5)请幼儿与好朋友面对面,互相看看轻声唱。
3、仿编歌词。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和歌中不一样的祝福。
(2)请部分幼儿把自己的祝福编到歌中唱出来。
(3)邀请部分幼儿依次演唱,全班幼儿用“姆”来配唱。教师挥动自制的幸运星棒一起配唱。
小结:教师在挥动幸运棒的时候,把自己真诚的祝福寄托在上面,这些祝福一定能陪在好朋友身边,小朋友也一起来做个幸运星吧。
4、制作幸运星。
(1)将报纸卷成细棒用胶棒固定,用亮光纸条在间隔地绕在上面。
(2)用彩纸折成两个同样大的五角星,用胶棒角对角地粘在一起,预留一个底角。
(3)将带荧光的小粘贴分散着贴在五角星上,或用荧光笔在五角星上随意涂色。
(4)将细棒插入五角星中预留的角中固定。
5、全班幼儿随音乐挥动幸运星棒,轻声演唱、教师可关闭窗帘,衬托出幸运星上的闪烁的荧光,有条件的也可以点燃蜡烛,烘托气氛。
6、幼儿园空间知觉锻炼《小兔的折纸》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本课主要引导幼儿认识和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体验形与体的不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体验形与体的不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1、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ppt
2、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积木若干;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2、教学ppt。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ppt: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2)师:请你们想想,有什么物体跟它们很相似?
2.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1)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积木。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块积木。这三块积木和刚才的图形是不是很相像?它们的名字就叫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2)幼儿以组为单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感受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积木的外形,并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教师注意引导幼儿沿着积木周围摸一摸)。
(2)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三个积木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围成;由无数个一样大小的圆形纸片重叠而成的立体图形,两端的圆形也是一样大,中间部分站起来是一条直线,放倒后能滚动,这种像柱子的形体叫圆柱体。
(3)幼儿再次探究,感知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各面。
(4)师:正方体和长方体这六个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正方体几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有正方形面也有长方形面。
(5)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
活动延伸
阅读幼儿用书p30,并完成该页任务。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7、幼儿园算数《小小投递员》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通过猴子妈妈买水果的情境活动,引导幼儿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小猴子和猴妈妈、桃子、香蕉及5以内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题pp图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学习得数是0的减法
师:猴子妈妈买回来2颗桃子和3根香蕉,大大的桃子和香香的香蕉都很诱惑,小猴子馋得直流口水,它想了想,还是先吃桃子吧,它一会就把2颗桃子吃光了。
(1)师:你们可以根据将小猴子吃桃子过程列一道算式吗?(2-2=0 )
师:为什么是0?你们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师:小猴子吃完桃子就自己玩去了,玩累后回到家,看到那大大的,香香的3根香蕉,又把3根香蕉吃完了。
(3)师:请你们再将小猴子吃香蕉的过程列一道算式。(3-3=0)
(4)总结规律
师:2-2=0 和3-3=0这两道算式,你们发现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小结: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
2.扩展练习
(1)森林里要举行化妆舞会了,小猴子和猴妈妈高兴地去参加。门票就是一道算式,答对了才能进去。
(2)大象抽到的算式题是:5- =0;小猴子抽到的算式题是: -4=0.猴妈妈和小猴子都顺利拿到了门票。
(3)师:小朋友请你们说说猴妈妈的算式中,那个框该填数字几?小猴子的的算式中,那个框又该填数字几?
4.小猴子和猴妈妈玩累了,猴妈妈说小猴子表现好,准备给它网购礼物。你们一起看看快递公司的小羊在忙什么吧,一起帮它数数有多少快递要邮寄的。(幼儿完成幼儿用书p13页作业)
活动延伸
留意生活,看看生活中哪些可以用5以内的减法计算。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8、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歌曲《快上一年级了》幼小衔接教案
活动目标:
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要去上学的强烈愿望
2、乐意用领唱、齐唱、轮唱等方式演唱,体验不同的演唱方式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
3、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多种演唱方式的经验
2、《快上一年级》歌曲磁带、钢琴。
活动建议:
1、情景再现,激发幼儿要上学的迫切心情。
欣赏墙饰“我眼中的小学”,请幼儿回忆昨天参观的情景,说一说最喜欢学校的哪个地方,教师用兴奋的语气介绍歌曲名称《快上一年级》。
2、指导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奏并演唱歌曲(或放录音)2 遍。
(2)请幼儿说一说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按节奏把幼儿的话用歌词重复出来,幼儿学说几遍。
(3)再次弹奏并演唱(或放录音)、幼儿小声跟唱两遍。
(4)师生共同演唱,引导幼儿能够用欢快的情绪和愉快的表情来表达上学的愿望。
3、询问幼儿还可以用哪种方式演唱这首歌曲,根据幼儿提议尝试采用领唱、齐唱、轮唱等方式演唱。说一说不同的唱法,给自己带来哪些不同的感受。着重练习轮唱,通过声音的不断重复、感受要去上学的强烈愿望。
活动延伸:
在餐前或离园前组织幼儿用多种方式演唱歌曲。
9、幼儿园石头剪刀布游戏《领号码牌》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让幼儿在左手石头右手剪刀的游戏中感知左右,能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区分。锻炼幼儿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活动目标:
1、能熟练感知左、右。能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区分。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尝试做出迅速的判断和反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各种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ppt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1)教师读儿歌“左右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左手是剪刀,右手是石头,石头剪刀布。
(2)幼儿跟读,并作相应动作。
(3)师:伸出你们的左右(幼儿挥左手),伸出你们的右手(幼儿挥右手)。
(4)幼儿再次朗读“左右手”儿歌。
2.熟练感知左、右。
(1)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请你们告诉我,靠近左手这边的是什么?(左边);靠近右手这边是什么(右边)。
(2)师:请你们找找自己身体上的左右有什么。
小结:身体上的左右有眼睛(左右眼)、耳朵(左右耳)、脚(左右脚)、腿(左右腿)
(3)游戏:教师发出号令,幼儿去摸相应的部位,例如“伸出左手捏住自己的鼻子,伸出右手抓住自己的左耳朵”等,谁做错了或做得慢就由他来喊口令。
(4)看图,猜左右。
教师出示各种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ppt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猜猜这些动作分别是哪只手做出来的?
(5)翻看幼儿用书,完成p6页练习。
3.左右的相对性。
(1)老师站在幼儿面前举右手:小朋友我举的是右手吗?
(2)师:请你们也举起你们的右手,发现和老师举起的右手有什么不同?
小结: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
活动延伸
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