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活动:五十六个民族的来历介绍

《幼儿园教案活动:五十六个民族的来历介绍》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教案活动:五十六个民族的来历介绍

1、幼儿园教案活动:五十六个民族的来历介绍

  幼儿已经对少数民族有了浅显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部分之一。民族大团结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而培养他们热爱多民族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

  2.知道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初步感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

  3.愿意参与活动了解更多少数民族,懂得尊重少数民族。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

  教学难点:知道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初步感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

  活动准备:课件、《爱我中华》《维族小姑娘》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坐飞机去旅游好吗?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有三个地方,我们先出发去第一站吧!(课件出示飞机飞行音乐《小飞机》幼儿同时动作飞机飞行状)我们来到了维吾尔族小朋友的家乡—新疆(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

  (一)认识维吾尔族。

  1. 演示课件:

  (1)你们了解维吾尔族,了解新疆吗?

  (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维吾尔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维吾尔族人在干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5)我们今天交到了维吾尔族的好朋友大家高兴吗?我们也来跳个新疆舞吧。(大家一起跳新疆舞蹈。)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

  图片 (二)认识蒙古族

  听,机场在催我们登机呢!(音乐:小飞机)飞机慢慢地降落,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演示课件。

  (1)我们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这里是蒙古族人民的家乡。

  (2)你看到了什么?对蒙古族有什么了解?(住蒙古包,放牧,骑马)

  (三)拓展延伸

  1.认识了两个少数民族你们高兴吗?

  那你们是什么民族的?

  (汉族)

  小结:

  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

  维吾尔族、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2.你们还听说过那些少数民族?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行程的最后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认识其他的少数民族(放课件)教师讲解。

  介绍傣族、苗族、藏族。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我们都是中国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放音乐《爱我中华》现在让我们邀请老师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团结起来,跳一支团结舞。

  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不朽的灵魂!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2、幼儿园主题教案活动:五十六个民族的来历介绍

  幼儿已经对少数民族有了浅显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部分之一。民族大团结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而培养他们热爱多民族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

  2.知道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初步感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

  3.愿意参与活动了解更多少数民族,懂得尊重少数民族。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

  教学难点:知道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初步感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

  活动准备:课件、《爱我中华》《维族小姑娘》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坐飞机去旅游好吗?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有三个地方,我们先出发去第一站吧!(课件出示飞机飞行音乐《小飞机》幼儿同时动作飞机飞行状)我们来到了维吾尔族小朋友的家乡—新疆(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

  (一)认识维吾尔族。

  1. 演示课件:

  (1)你们了解维吾尔族,了解新疆吗?

  (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维吾尔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维吾尔族人在干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5)我们今天交到了维吾尔族的好朋友大家高兴吗?我们也来跳个新疆舞吧。(大家一起跳新疆舞蹈。)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

  图片 (二)认识蒙古族

  听,机场在催我们登机呢!(音乐:小飞机)飞机慢慢地降落,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演示课件。

  (1)我们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这里是蒙古族人民的家乡。

  (2)你看到了什么?对蒙古族有什么了解?(住蒙古包,放牧,骑马)

  (三)拓展延伸

  1.认识了两个少数民族你们高兴吗?

  那你们是什么民族的?

  (汉族)

  小结:

  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

  维吾尔族、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2.你们还听说过那些少数民族?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行程的最后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认识其他的少数民族(放课件)教师讲解。

  介绍傣族、苗族、藏族。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我们都是中国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放音乐《爱我中华》现在让我们邀请老师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团结起来,跳一支团结舞。

  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不朽的灵魂!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3、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民族大家庭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和风情。

  2.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通过讨论、实践、思考、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 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重点难点

  我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文化,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各民族彼此之间血脉想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我国石油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服饰和生活习惯,提前编排的情景表演“56个民族”。

  2.物质准备:、课件《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服装、音乐、图片、地图一张、民族大家庭粘贴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在歌曲《爱我中华》当背景音乐下,孩子们换上民族服装,随音乐表演。

  2.提问:刚刚那些表演小朋友跟我们有什么地方不太一样呢?他们都是哪些民族呢?有什么风俗习惯?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吗?

  小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装扮的人是少数民族。

  二、了解少数民族---五大民族。

  1.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出示一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和视频“展现民族风采”,让幼儿直观感受各民族的民风民俗。

  2.了解主要的五大少数民族,幼儿模仿表演

  (1)汉族人:喜欢吃什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小结:汉族人喜欢吃大米和面粉做的东西。如:米饭、汤圆、粽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

  (2)傣族人:最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傣族人最喜欢跳傣族舞。(欣赏傣族舞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3)藏族人最喜欢吃什么?

  小结:农区的藏族人以 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牧区的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日食五六餐。

  (4)维吾尔族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新疆的土鲁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们喜欢跳新疆舞。(欣赏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5)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他们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们居住在哪里?他们喜欢干什么?

  小结:蒙古族人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长袍,腰间束腰带,脚穿靴子。他们 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总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装扮的人是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殊文化、服饰及生活习惯。

  三、贴图游戏----给五大民族找家

  1.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藏族”五大民族图片,每个民族在地图上的位置也不同。教师带领幼儿找一找中国地图上“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找一找他们的家。

  四、观看PPT,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其他少数民族。

  1.结合PPT内容和自己的所见所闻尽可能多的说出更多的少数民族。

  2.小结: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互相帮助,相亲相爱,我们彼此之间血脉相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我们拥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她是 56 个兄弟民族的总称。

  五、制作民族娃娃。

  1.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民族娃娃,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作背景音乐。

  2.师生同唱共舞“爱我中华”,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是以情景舞蹈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内容,创设爱国氛围,使活动顺利地开展,各民族有着极为特色的民风民俗,本次获得通过五个大的活动内容,从而使得幼儿感性认识少数民族风情,民俗习惯和服饰特点,是本节课的一个大亮点,是贴图游戏,让幼儿玩中学。进一步了解区别各民族的特征和地理位置。最后结束让全体幼儿同唱共舞“爱我中华,让幼儿再次感受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融洽,共同建设祖国,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4、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教案:人的呼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懂得呼吸对人的重要性,知道与人体呼吸有关的主要器官和他们的名称。

  2、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要保护人体呼吸器官。

  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6、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7、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图书《人的呼吸》(一)、(二)、(三)、(四)、(五)。

  2、塑料袋若干。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用塑料袋做实验。

  (1)幼儿用嘴向塑料袋里吹气。

  “谁知道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袋中有气)

  (2)塑料袋里的气又是从哪里来的?身体里为什么有气?

  教师指导幼儿吸气,呼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让幼儿嘴闭紧,用鼻子深深的呼吸,说出自己的感觉,然后再将气呼出来,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2、启发幼儿说说呼吸对人有什么作用。

  (1)请幼儿拿出图书,翻到图(一),引导幼儿观察呼吸器官图,教师结合图向幼儿介绍。

  人体需要氧气,通过吸气,空气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肺,在这里氧气被吸收了;身体内的废气也在这里被替代出来经过呼吸器官排出体外,呼出的气就是人体中的废气。

  (2)让幼儿捏紧鼻子,闭上嘴巴,感觉不能呼吸时的难受,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3)启发幼儿讨论呼吸器官有病时,人感到怎样,有什么不舒服。引导幼儿说出:感冒时会鼻塞,会咳嗽,咽喉痛,生肺炎时人会发烧,呼吸急、喘,人很难受。

  3、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书内容(二)、(三)、(四)、(五),使幼儿知道如何保护呼吸器官。

  活动延伸:

  1、在带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让幼儿感知人由于加大运动呼吸也会急促,以及人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氧气。

  2、教幼儿在室外进行深呼吸,体验到呼气、吸气的过程。

  活动反思:

  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我综合运用教材,课件和学案,有所选择,各有侧重。首先,因为是复习课,课本能起到唤醒学生注意的作用,所以教学不能脱离教材,比如: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等等。这些易于记忆,易于理解的内容,只需让学生知道记忆即可。而对于如:呼吸运动的过程等等课本中虽然设计了相当的演示实验,图片来加以说明,但它们毕竟是静止的,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候就有必要演示实验和动画来展示容积,气压以及呼吸之间的关系。我演示气筒的打气和吸气来说明容积,气压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手摸胸部,感受吸气,呼气时肋骨和膈的运动状况。尔后播放有关肌肉,肋骨,胸部的容积,气压和动作之间的动画,使学生清晰明了的看到呼吸运动是如何完成的。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并记忆,在呼吸的过程中,相关部位的变化。同样,对于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气体扩散。然后展示气体的扩散趋势,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并识记课本中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教学的设计上,首先要做的思路明确。那么这节复习课,我的教学思路是什么呢?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两个:一,呼吸系统的组成。二,发生在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本节课的重点),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呼吸运动),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以后,再据此选择各自的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的分配,练习题的搭配等等。不言而喻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需要花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加以突出和突破,其次是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最后才是人体的呼吸系统,仅限于记忆知道的程度。这样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整个教学看起来层次鲜明,井然有序,不自觉地也向学生灌输了一定的思维方法和思维逻辑。

  然而,复习课不单纯是理解和记忆,而是侧重于知识的运用。练习是最后的复习方法。因为它有针对性,于是,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恰当的设计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在感受掌握知识的乐趣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练习题的选择首先要精当有针对性。例如:我在展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后,仅设计了三个选择题,且都与展示的图片及生活现象有关,浅显,易答起记忆之作用,而在复习呼吸运动以后,设计的练习就要多一些,难一些。有8个选择题,与展示的动画相配合,有4个填空题,就有点综合性了,起理解,掌握,运用之功效。而在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设计的练习则主要与气体的扩散有关系,达到理解的程度即可。课堂小结后设计的练习,既有识记的内容,,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一共6个题,起巩固和复习之功效。

  因为学案是需要学生保存,并不时翻阅的复习资料,因此我在设计学案时,力图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脉络,所以上面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并罗列出大致的教学过程,以及每个教学内容或重难点下主要的学习方法。对于重点要记忆的内容,比如呼吸运动的过程,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结果,在学案上也有所反应。但学案中最主要的内容依然是各个教学内容下面的练习题,并力图以此来体现“练习是最好的复习方法”这一复习课的教学理念。

5、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装饰画:爸爸的领带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领带,感受不同的线条、花纹、色彩搭配后带来的美感。

  2.能选择多种工具迁移已有线条、图案、色彩经验装饰爸爸的领带。

  3.熟悉爸爸衣饰特点,体验给爸爸设计、制作礼物的快乐,产生爱爸爸的情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装饰爸爸的领带 PPT。

  2.水彩笔、画纸、花纹范例。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欣赏各种领带,感受不同的线条、花纹、色彩搭配后带来的美感。

  2.难点:能选择多种工具迁移已有线条、图案、色彩经验装饰爸爸的领带。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一般谁会用到它?戴领带的爸爸看起来怎样?

  2.创设“领带博览会”,带领幼儿欣赏各种领带。

  师:今天我们这里要开领带博览会,一起来看看。

  (1)请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领带。引导幼儿从颜色线条、花纹等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领带, 感受图案的美。

  (2)教师进行总结、提升。

  小结:这些领带有的是以动物、植物、花卉、植物造型为主,有的以色块为基本造型, 还有的以线条做基本造型。

  3.幼儿绘画创作领带,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的爸爸会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图案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爸爸的喜好。

  师:这里还有一些领带没有被创造出来,你们也来试试看。创作前请你来想一想你的领带想用什么颜色、造型来创作?

  可针对个别幼儿的需要进行指导,重点关注有创意的作品。

  1. 将作品展览,师幼共同欣赏、评价作品,感受给爸爸制作礼物的快乐心情。

  (1)把幼儿设计、制作好的领带挂在绳子上进行展览,鼓励幼儿欣赏、讲述。

  (2)请个别幼儿从材料、图案、制作方法等方面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

  师:你喜欢哪条领带?为什么?

  (3)结合幼儿作品,从图案的运用、设计的创新等方面进行点评。

  活动反思:

  领带是男性特有的装饰品,装饰领带的活动可以使幼儿熟悉爸爸的衣饰特点,从而更加留意、关心自己的爸爸。爸爸会被孩子的这份心意所感动,从而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所以在活动的一开始我便出示准备好的一条领带,可是我班有的孩子说这是围巾,有的说这是带子……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爸爸也有这个 ”,我马上接到他们说“这是领带,爸爸的领带”。

  接着请幼儿观赏领带,说说领带的颜色及花纹,这下孩子们说开了“有红颜色、有蓝颜色、有圆形……”我用一幅有一条大领带的画让孩子们静下来,“ 哇,好大的一条领带哦,这条领带你们觉得漂亮吗”?启发幼儿开动小脑筋,想想办法来装饰爸爸的领带,并说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领带。我请鑫鑫小朋友来“领带 ”上作画,鑫鑫说他喜欢棒棒糖,所以她在上面画了棒棒糖。接着请孩子们在各自的“领带”上画上自己喜欢的认为漂亮的东西,有的孩子画的一座房子,有的孩子画满了爱心,还有的孩子把领带涂成七彩色。画好了之后请幼儿把领带拿回家,亲手为爸爸戴上,体验成功的喜悦,表达对爸爸的爱意。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非常开心地为爸爸装饰领带,但是看到孩子们最后的作品后我反思了一下:如果我能在活动前多准备几条不一样的领带,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出领带的区别,这样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一点就是孩子上前作画时应给她们多一些时间,老师可和孩子共同把画完成,不要急着画没完成就让所有的孩子作画。

6、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少数民族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本土环境因素,幼儿所在的居住地就是蒙古族自治县,幼儿已经对少数民族有了浅显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部分之一。“多彩的民族”系列活动从展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角度,通过认知探索活动、社会活动、亲子实践活动等不同的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各民族文化在幼儿眼中具体而生动起来,从而帮助中班幼儿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而培养他们热爱多民族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聚居地、服饰、风俗习惯等,知道他们是少数民族,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祖国,团结少数民族的情感。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6.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7.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特色。

  教学难点:能通过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和特色辨认不同的少数民族。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请幼儿了解自己的民族。

  物质准备:flash课件、课件、《爱我中华》磁带、少数民族头饰。

  活动过程

  导入。

  师:今天,让我们随旅游团一起坐飞机去旅游好吗?(课件出示飞机飞行,幼儿同时动作飞机飞行状)来到了新疆的上空,飞机慢慢降落,大家下飞机,轻轻地坐下。(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切换展开。

  (一)认识维吾尔族。

  1.(一组幼儿戴维吾尔族帽。)大家好:我是维吾尔族的导游,欢迎大家到新疆来观光旅游。

  2.演示课件:

  (1)你们了解维吾尔族,了解新疆吗?

  (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维吾尔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新疆有什么特产?(哈密瓜、葡萄、葡萄干)

  (5)维吾尔族人在干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6)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听说我们来旅游他们正跳舞欢迎我们呢!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大家一起学跳新疆舞蹈。)丰富词汇:亚克西。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二)认识蒙古族

  大家坐飞机微闭双眼来到查干湖的上空,慢慢降落,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幼儿睁眼做惊讶状,这么热闹啊,是什么日子呢?(民俗旅游节)

  2.演示课件。

  (1)他们在干什么?(居住蒙古包、拉马头琴、跳舞、祭敖包,举行民俗婚礼,

  (2)蒙古族穿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头巾、穿斜襟长袍、靴子、扎腰带)(3)他们在讲什么?(讲蒙语)指名蒙古族幼儿用蒙语和大家问候。

  3.大家想对蒙古族有更多的了解吗?请同学们随大屏幕去内蒙古大草原去了解更多关于蒙古族的知识。

  (在观看屏幕同时认真倾听导游介绍讲解。)

  (1)蒙古有什么特产?(羊毛、棉花、织成的毛巾、围巾)

  (2)蒙古族的人在干些什么?(喝奶茶、剪羊毛、牧马)

  (3)蒙古人不但牧马牧羊,他们还喜欢一项运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摔跤)

  4.小朋友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对自己的民族和家乡做了了解,你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刚才我们认识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比一比,“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人都喜欢干什么?”(跳舞)我们中国有许多民族都是喜欢跳舞、唱歌的。那些民族舞、民歌非常的优美。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是什么民族的?(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

  丰富: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2.你们还听说过那些民族?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行程的最后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参观民族村(放课件)教师讲解。

  (1)介绍傣族、苗族、彝族。他们的服装非常精美,手工制作,身带银饰。

  4.参观民族娃娃展厅

  (1)你喜欢哪个民族娃娃?为什么?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结束

  小导游:我们为游客准备了许多民族头饰,请大家自己选一件,扮演民族娃娃。

  (放音乐《爱我中华》)现在我们都成了民族娃娃了,让我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团结起来,跳一支团结舞。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各环节衔接合理,一环紧扣一环,条理清楚,活动效果明显,每个孩子们都能注意力集中,对活动感兴趣,但教师的提问语有欠妥的地方,有些提问没有意义,可直接开门见山地讲给孩子们听,教师的肢体语表现力再强些效果会更好。在今后我一定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语言逻辑能力及肢体表现力。

7、幼儿园练习“走”的游戏教案:游戏名称:“小老鼠过河”

  游戏目的:

  通过游戏,让幼儿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提高排队走能力。

  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游戏准备: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10~15米的平行线当作“小河”幼儿每人一个布绳。

  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1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分别组成路纵队“站在”平行线一侧。

  2教师扮演“老鼠”妈妈幼儿每人腰系一根布绳(留长一端作为老鼠的尾巴)扮演小老鼠。

  3游戏前除排头小老鼠外,其余小老鼠依次抓住前面小老鼠的尾巴。

  4游戏时,当小老鼠听到老鼠妈妈说:“小老鼠,我们排队出去玩吧”时,小老鼠一个跟着一个走向“河对岸”(另一侧的平行线)

  5游戏可重复进行。

  游戏建议:

  1初学者为保证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可要求幼儿一定要拉住前面幼儿腰间的绳子,且走路时不要太快。

  2待幼儿熟悉游戏后,可让幼儿不抓绳子,一个跟着一个走,并提醒幼儿走路时抬头,挺胸。

8、幼儿园9月份教案及教学反思美术:手印添画:我的小手变变变

  一、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手掌、手指、拳头进行印画,并大胆添画。

  2. 根据要表现的动作或植物形象,选择适应的手印方式进行组合表现。

  3. 对趣味添画产生兴趣,体验活动的乐趣。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二、 活动准备

  各种颜料,塑料盘、白纸人手一张、抹布、各色油画棒。

  三、活动重点:尝试用手掌、手指、拳头进行印画,并大胆添画。

  活动难点:根据要表现的动作或植物形象,选择适应的手印方式进行组合表现。

  四、活动过程

  1.游戏:小手变魔术,引导幼儿观察手型的变化。

  提问:小朋友张开小手,伸一伸、张一张、弯一弯,看看手变成了什么?

  小结:手指可以变化出这么多有趣的手形,我们把它引出来吧。

  教学反思:开始部分,我利用魔术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出不同的手形变换,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感知对手形的联想。

  2.示范手印画。

  (1)张开五指,在塑料盘里将整个手掌画蘸上颜料。

  (2)将手掌印在白纸上。

  (3)用抹布把手上的颜料擦干净。

  (4)晾干后根据手印进行添画。

  指导语:手印好了,如果在这手印上载添画东西,又可以变成什么呢?(如添上眼睛、嘴巴可以变成孔雀)

  教学反思: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欣赏示范手印画,引导他们学会用塑料盘里将整个手掌画蘸上颜料,并仿编儿歌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丰富经验,讨论设计。

  (1)提问:你准备创作一幅什么样的手印画?里面有哪些动物?哪些植物?这个动物要用什么样的手型进行印画?怎么添画?

  (2)引导幼儿摆出不同的手型,说说像什么?可以怎么印画?

  (3)讨论怎么组合各种手型表现形象。

  (4)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常规,晾干后进行添画。

  小结:我们可以用拳头、手掌、手指、指尖、手背很多地方进行印画,根据形象还可以把各种手型的印画进行组合表现。

  教学反思:第三部分,启发幼儿自由说出不同的手形,继续结合幼儿熟悉的事物对手形进行想象,并进行添画创作出一幅幅富有创意的作品来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说,说得越多越好,启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及想象力。创作手形画的过程十分有趣,幼儿从始至终兴趣盎然,积极投入。

  4. 想象创作。

  指导要点:

  (1) 指导幼儿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创作。

  (2) 帮助幼儿注意画面布局,丰富画面主题。

  (3) 印画时能利用手掌、手指、指尖印画出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组合画面。

  (4) 常规指导:更换颜料时要把手上的颜料擦干。

  5. 分享与展示

  分享评价:

  你的手印变成什么?猜猜好朋友的手印变的是什么?你用手指印画了画面上图案的哪个部分?手掌印画了哪些部分?指尖印画了哪个部分?为什么用这样的手形印画这个部分?用了哪些颜色?颜色是怎么组合的?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时,让幼儿拿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参与评价,再次达到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效应。同时也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自主评价,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