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民族大家庭反思

《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民族大家庭反思》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民族大家庭反思

1、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民族大家庭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和风情。

  2.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通过讨论、实践、思考、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 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重点难点

  我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文化,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各民族彼此之间血脉想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我国石油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服饰和生活习惯,提前编排的情景表演“56个民族”。

  2.物质准备:、课件《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服装、音乐、图片、地图一张、民族大家庭粘贴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在歌曲《爱我中华》当背景音乐下,孩子们换上民族服装,随音乐表演。

  2.提问:刚刚那些表演小朋友跟我们有什么地方不太一样呢?他们都是哪些民族呢?有什么风俗习惯?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吗?

  小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装扮的人是少数民族。

  二、了解少数民族---五大民族。

  1.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出示一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和视频“展现民族风采”,让幼儿直观感受各民族的民风民俗。

  2.了解主要的五大少数民族,幼儿模仿表演

  (1)汉族人:喜欢吃什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小结:汉族人喜欢吃大米和面粉做的东西。如:米饭、汤圆、粽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

  (2)傣族人:最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傣族人最喜欢跳傣族舞。(欣赏傣族舞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3)藏族人最喜欢吃什么?

  小结:农区的藏族人以 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牧区的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日食五六餐。

  (4)维吾尔族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新疆的土鲁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们喜欢跳新疆舞。(欣赏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5)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他们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们居住在哪里?他们喜欢干什么?

  小结:蒙古族人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长袍,腰间束腰带,脚穿靴子。他们 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总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装扮的人是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殊文化、服饰及生活习惯。

  三、贴图游戏----给五大民族找家

  1.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藏族”五大民族图片,每个民族在地图上的位置也不同。教师带领幼儿找一找中国地图上“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找一找他们的家。

  四、观看PPT,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其他少数民族。

  1.结合PPT内容和自己的所见所闻尽可能多的说出更多的少数民族。

  2.小结: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互相帮助,相亲相爱,我们彼此之间血脉相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我们拥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她是 56 个兄弟民族的总称。

  五、制作民族娃娃。

  1.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民族娃娃,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作背景音乐。

  2.师生同唱共舞“爱我中华”,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是以情景舞蹈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内容,创设爱国氛围,使活动顺利地开展,各民族有着极为特色的民风民俗,本次获得通过五个大的活动内容,从而使得幼儿感性认识少数民族风情,民俗习惯和服饰特点,是本节课的一个大亮点,是贴图游戏,让幼儿玩中学。进一步了解区别各民族的特征和地理位置。最后结束让全体幼儿同唱共舞“爱我中华,让幼儿再次感受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融洽,共同建设祖国,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2、幼儿园大班语言社会活动:微笑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微笑,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传递了温暖、平和、友好、真诚等情感,是情绪表达、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此活动以故事《微笑》为主果道,引导幼儿理解只要有爱心总会有办法传播快乐的道理。

  在《微笑》这个温情甜蜜的儿童故事里,小蜗牛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给大家带来快乐并让自己也快乐起来的方法。故事角色多且个性鮮明,如有学问的大力大象、性急的歌唱家小鸟、自信的清洁工刺、热心的消息速递员小白兔勤劳的雨天预报员小蚂蚁、羞涩的微笑小使者小蜗牛等。其中,大象、小鸟、小白兔、小蚂蚁传播快乐的方法外显,幼儿容易理解、表现,而小蜗牛传播快乐的方法内隐,幼儿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通过微笑墙、公益广告“微笑”等形式,帮助幼儿直观感受微笑的力量。

  故事中,主要角色小蜗牛的情结变化较大,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对小蜗牛动作、情绪的描述,如“低着头,红着脸,很不好意思”、“高兴”、“难为情”等,挖据小解牛情结变化的原因,了解小蜗牛的内心活动,从而理解“只要有爱心就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动物给大家带来快乐的方法。理解词语“孤单”、“了不起”的含义

  2.能用表情、动作、语言表现小动物为他人带去快乐的急切愿望。

  3.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的道理。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班级幼儿笑脸照片组成的自制课件“微笑墙”,《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15,班级幼儿给他人带来快乐的视频片段,公益广告“微笑”,《幼儿素质发展课程·语言》CD。

  2.幼儿有给朋友带来快乐的经验。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观看课件“微笑墙”,感知微笑的力量。

  教师出示课件“微笑墙”,请幼儿找找自己在哪里、朋友在哪里,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微笑的力量。

  提问:看到大家的笑脸,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小结:微笑能让人感到快乐、温暖和幸福。

  2.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动物给同伴带来快乐的方法。

  (1)讲述故事第 1、2 段,引导幼儿通过角色对话和动作感受小动物的情结。

  提问:小动物用什么方法给朋友们带来了快乐?它们的心情怎样?听了大家的话,小蜗牛是怎么想的?它的心情怎样?

  (2)讲述故事第 3、4 段,引导幼儿了解小蜗牛的心情变化及其缘由。

  提问:小蜗牛为什么要给大家写信?把快乐带给朋友,小蜗牛的心情怎样?

  3.请幼儿完整倾听故事并观看课件《微笑》,理解“只要有爱心就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道理。

  提问:信上说了什么?什么时候会孤单?为什么要在孤单不快乐的时候记住小蜗牛? 小蜗牛什么本领也没有,为什么大家会夸它了不起?

  小结:微笑是能给大家带来力量和快乐的,只要有爱心,就可以给别人带来

  4.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表现小动物们想给他人带去快乐的急切心情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谁?它说了什么?它的心里会怎么想?

  启发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表现小动物的特点和心理活动

  5.请幼儿观看视频片段,感受给他人带去快乐的良好体验。

  (1)组织幼儿交流,了解多种给他人带去快乐的方法。提问:怎么做才能给别人带去快乐?

  (2)观看视频,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小结:快乐是可以分享的,把快乐送给别人,自己更快乐。

  (3)播放公益广告《微笑)》,引导幼儿感受微笑的传递与温暖,激发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向更多的人传递微笑。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家人、同伴是怎样给别人带去快乐的,将自已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附

  微笑

  在树林里,住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动物,它们是大象、兔子、刺、妈蚁、蜗牛等等。这些动物无论是大还是小,大伙儿同样相亲相爱。

  大象是这群动物中个儿最大的,长得也是最高,而且大伙儿都觉得它挺有学,因此都很乐意听它的话。有一天,大象召集大伙儿来开会,讨论怎样把快乐带给伙伴。大伙儿觉得这个主意挺好,于是各自开动脑,想着自己该怎样才能把快乐带给朋友们。小鸟最性急,呢叽喳喳地先发言:“只要我醒着,我愿意为期友们唱好听的歌!”大象接着说:

  “可可!只要我着,谁有千不动的活,我意帮助它!”刺的个ル虽然小,但它也提是购昂起了头:“只要我着哪儿有垃圾,我愿意为朋友们清扫道路。”小白兔也忙说:“只要我醒着,我愿意为朋友们送信传消息。”小妈蚁呢,它也说:“只要我醒着,下大雨前我愿意赶紧提醒朋友们快回家。”大家说得正热,可谁也没注意到这时小牛的心里可着急了。是何! 它除了整天背着个沉重的,在地上慢慢地爬以外,的什么也千不了。它低着头、红着脸, 很不好意思,轻轻地爬走了。

  一天,一群小蚂蚁正在搬东西,它们从小蜗牛的身边走过时,小蜗牛友好地向它们微笑,小蚂蚁也连忙微笑着向小牛打招呼。一只小蚂蚁说:“小蜗牛,你的微笑真甜呀。“小蜗牛听了高兴极了,心想:“对呀,我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可以对友们微笑呀,让大家感到快乐!”然后又一想,也不对呀:“朋友们各自有各自的事,都忙着呢,总不能让大家放下手中的活,专门跑来看我微笑吧!”这事可真让小牛为难了一阵。它想啊想,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它慢慢地往家

  第二天,小蜗牛把厚厚的一信交给了小白兔,让它给树林里的每一位朋友里爬去送去。朋友们拆开信,信的内容是一张画。画得是一只正在甜甜微笑着的小蜗牛画下面还有一行字:“当你觉得孤单或不快活的时候,请记住你的朋友小蜗牛正在对着你微笑呢!”朋友们都说:“小蜗牛真了不起!”因为它把微笑送给了整个树林。小蜗牛难为情地说:“当我把快乐带给朋友们的时候,我自己也很快乐呢

  教学反思:

  微笑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表情,在孩子们的交往中,都需要对别人微笑,因为微笑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的表示。微笑能让自己和别人都感觉开心。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微笑可以说是他们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在设计这个活动时,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通过动手的操作、语言的表达等来进行活动。并运用了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微笑无处不在,同时也让幼儿感觉到微笑的重要性,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用微笑来对待每件事。

3、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民族大家庭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和风情。

  2.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通过讨论、实践、思考、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 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重点难点

  我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文化,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各民族彼此之间血脉想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我国石油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服饰和生活习惯,提前编排的情景表演“56个民族”。

  2.物质准备:、课件《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服装、音乐、图片、地图一张、民族大家庭粘贴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在歌曲《爱我中华》当背景音乐下,孩子们换上民族服装,随音乐表演。

  2.提问:刚刚那些表演小朋友跟我们有什么地方不太一样呢?他们都是哪些民族呢?有什么风俗习惯?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吗?

  小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装扮的人是少数民族。

  二、了解少数民族---五大民族。

  1.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出示一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和视频“展现民族风采”,让幼儿直观感受各民族的民风民俗。

  2.了解主要的五大少数民族,幼儿模仿表演

  (1)汉族人:喜欢吃什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小结:汉族人喜欢吃大米和面粉做的东西。如:米饭、汤圆、粽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

  (2)傣族人:最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傣族人最喜欢跳傣族舞。(欣赏傣族舞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3)藏族人最喜欢吃什么?

  小结:农区的藏族人以 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牧区的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日食五六餐。

  (4)维吾尔族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新疆的土鲁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们喜欢跳新疆舞。(欣赏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5)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他们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们居住在哪里?他们喜欢干什么?

  小结:蒙古族人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长袍,腰间束腰带,脚穿靴子。他们 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总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装扮的人是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殊文化、服饰及生活习惯。

  三、贴图游戏----给五大民族找家

  1.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藏族”五大民族图片,每个民族在地图上的位置也不同。教师带领幼儿找一找中国地图上“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找一找他们的家。

  四、观看PPT,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其他少数民族。

  1.结合PPT内容和自己的所见所闻尽可能多的说出更多的少数民族。

  2.小结: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互相帮助,相亲相爱,我们彼此之间血脉相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我们拥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她是 56 个兄弟民族的总称。

  五、制作民族娃娃。

  1.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民族娃娃,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作背景音乐。

  2.师生同唱共舞“爱我中华”,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是以情景舞蹈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内容,创设爱国氛围,使活动顺利地开展,各民族有着极为特色的民风民俗,本次获得通过五个大的活动内容,从而使得幼儿感性认识少数民族风情,民俗习惯和服饰特点,是本节课的一个大亮点,是贴图游戏,让幼儿玩中学。进一步了解区别各民族的特征和地理位置。最后结束让全体幼儿同唱共舞“爱我中华,让幼儿再次感受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融洽,共同建设祖国,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4、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拯救共享单车反思

  设计意图

  低碳出行,已成为平度一道靓丽的风景。单车的使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方便,更多的减少了环境污染。但在使用过程中,不少市民忽视了对单车的爱护。孩子们口中有关共享单车的内容变为:“我家门口的共享单车像叠罗汉一样,被堆成了一座山。”我见过一辆车子被丢在隔离带的花丛中。通过孩子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成人世界的不文明举动已进入孩子们的眼里心里。为了让孩子们正确认识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设计了《拯救共享单车》的活动,激发幼儿共同参与维护共享单车的自觉意识。

  活动目标

  1、知道共享单车是一种既方便又环保的交通更工具,愿意表达对单车“乱象”的认识;

  2、能自制爱心宣传卡片,倡导文明骑车、文明用车;

  3、知道爱护公物、人人有责,有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知道要文明使用共享单车。

  教学难点:

  体会共享单车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进行维护,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提前让家长搜集一些关于共享单车的新闻和幼儿一起阅读;

  2、视频、图片准备:共享单车图片、正确使用视频、乱停乱放的图片;

  3、制作爱心宣传卡卡工具:心形卡片、大头笔、蜡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认识共享单车,揭示话题

  1、 教师出示共享单车图片,说说这是什么?(共享单车)

  2、教师提问:共享单车是什么呢?和普通自行车的区别是什么?

  二、共享单车给我们带来什么便利

  1、说说你的家人有没有使用过共享单车呢?他们骑共享单车都去做什么呀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引出共享单车的理念----“低碳环保、绿色出行

  3、教师播放人们正确使用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给人们带来便利的视频,让幼儿先观看后,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4、教师提问:看了这个视频,你是什么感受?

  三、拯救共享单车。

  1、教师出示一组损坏、乱停乱放共享单车的图片,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虽然不能骑共享单车,但我们有没有责任呢?我们应该怎样拯救共享单车?

  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商家应该对共享单车进行有效、规范的管理;作为使用者,应该从自身做起,提升素质,文明出行,而我们这些未满12周岁的小朋友应该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及时劝阻、提醒;作为政府部门,更出台了相应的法规,依法监督管理。

  3、制作爱心宣传卡,提升爱护共享单车的意识。

  教师:我们来为共享单车画一张爱心宣传卡,提醒人们爱护共享单车、人人有责。

  4、教师总结,提出希望。

  今天,知道了要文明使用共享单车,做到绿色出行、文明出行。同时,也体会到共享单车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进行维护,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希望大家经常关心自己身边的事,善于和伙伴沟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好,加油!

  四、活动延伸

  放学请爸爸、妈妈代领孩子去有共享单车的地方,为共享单车挂上“爱心宣传卡”,让你制作的爱心卡让更多的人看见。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是一节时事社会教育活动,通过幼儿的观看热点新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这样的行为是否正确、应该怎样爱护共享单车、绘制心愿卡,让幼儿知道要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必要性,体会到共享单车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进行维护,这样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捷。也让幼儿会关心、了解身边的事,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5、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有趣的广告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电视上、马路边、商场里,甚至孩子们乘坐的公交车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广告^广告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以及富有创意的情节和广告语吸引了幼儿的 好奇心,丰富着幼儿的情绪、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广告的特点、形式及用途,学说广告语。

  2.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尝试表演和创编广告。

  3.体验各种新奇广告带来的不同感受。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生活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广告。

  2.教师自制课件(关于青岛啤酒节的不同形式的广告,公益广告宣传片)。

  3.“幼儿学习材料”——《身边的科学》。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广告,回顾已有经验。

  (1 )提问:你找到的是什么广告?你在哪里找到的?

  (2)结合《身边的科学》第 24—25 页,组织幼儿观察、了解不同的广告形式。

  2、请幼儿欣赏青岛啤酒节广告,知道广告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

  (1)组织幼儿欣赏啤酒节的多种广告。提问:啤酒节都用了哪些广告形式?

  (2)师幼互动交流。提问:啤酒节为什么要做那么多的广告?

  小结:广告有很多表现方法,有平面广告(报纸、传单、杂志)、户外广告、影音广告(电视、网络)等。这些广告都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让大家关注广告中的物品或者事情。

  3、组织幼儿进行集体交流与分享,拓展谈话内容。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拓展谈话范围。提问:在哪些地方能见到或听到广告?人们为什么要做广告?广告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

  (2)引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指导幼儿展示、交流富有特色的广告语,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相关经验。

  4、组织幼儿观赏公益广告宣传片,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

  (1)组织幼儿观赏公益广告。提问:广告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广告?

  (2)师幼交流。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公益广告?

  小结:关于戒烟、环保、爱护公物、奉献爱心、关心残疾人等主题的公益广告, 倡导人们要做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4、谈话活动后,引导幼儿创编广告语。

  (1)可结合玩具、生活用品等,引导幼儿根据物品的外形特征、质地、用途、特性等创编广告。

  (2)引导幼儿根据熟知的广告语和广告形式尝试创编广告,采用直接介绍、说广告词、表演等形式与同伴交流。

  教学反思

  有的幼儿胆小,不敢发言,还有就是时间不够充足,有的幼儿还想发言就没时间了,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自己组织语言有一定的难度,幼儿的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总之,我发现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问题出在哪里?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标,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了对照和思考,发现自己在学科的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6、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爱心女孩反思

  设计意图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心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于是,我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社会认知发展需求,以绘本《玩具女孩》为素材,设计了大班社会活动《爱心女孩》。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了爱心教育,我试图通过故事中的爱心女孩、短片中的爱心儿童,在潜移默化中触动孩子那根柔弱而敏感的情弦,并将幼儿的情感融入活动,让他们在爱心的牵引下,通过自己的看看、听听、讲讲、做做,明白心中要有爱,并将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自己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明白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自己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能主动大方地与他人交往,学会关爱的语言和动作。

  3、树立心中有爱,心中有他人并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通过画面猜测绘本中人物的内心感受,并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难点:帮助幼儿树立心中有爱,并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意识。

  活动准备

  1、PPT《爱心女孩》;

  2、自制短片《爱满人间》

  3、音乐CD《爱如小孩》。

  4、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喜欢玩具吗?喜欢什么玩具?假如,有一天你握起小手,再一打开,就会从手心里变出一样玩具来,告诉我你会有什么心情?

  二、共同阅读故事,感受“爱心”

  (1)认识神奇女孩埃米莉(阅读故事画面1-4)

  提问:埃米莉是个怎样的女孩?她哪里与众不同呢?你有这样的本领吗?

  你们觉得能变出很多玩具的埃米莉会开心吗?为什么?

  (2)埃米莉是个“玩具女孩”(阅读故事画面5-9)

  埃米莉的生日宴会上,爸爸妈妈把玩具送给了所有被邀请的人。从此,大家叫埃米莉“玩具女孩”。

  提问:这时候的埃米莉开心吗?为什么?

  生日的第二天,她决定去帮助更多的人。

  提问:她会帮助谁?又怎么帮呢?

  她去医院看望小朋友,她去了老人院和老人们一起游戏,,寒冷的冬夜,村子里的人们燃烧艾米莉留下的玩具,客厅变得温暖!

  (3)体验分享玩具的快乐

  提问:埃米莉把她的玩具和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玩得快乐吗?

  小结:是的,把玩具与别人分享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4)埃米莉是个“爱心女孩”(阅读故事画面10—14)

  可是,意外发生了!埃米莉爸爸出门打鱼却一直没有回来。大风大浪却让最勇敢的人也退回来了。

  提问:爸爸出海没回来,艾米莉的心情会怎么样?她该怎么做?你们有好办法吗?

  艾米莉用变出的成堆的玩具便组成了木筏,载着埃米莉向大海深处驶去。最后找到了爸爸。艾米莉真是个勇敢的孩子!

  第二天,艾米莉的神奇本领消失了,大家又叫埃米莉“爱心女孩”。

  提问:艾米莉的神奇本领消失了,她难过吗?为什么?

  小结:现在埃米莉的神奇本领没有了,她成了一个普通的女孩,但是她仍然是那么有爱心,爱父母,爱朋友,爱生活,爱动物,她还是很快乐。因为奇迹消失了,但爱依然存在!虽然我们没有神奇的本领,只要有心中有爱,也可以帮助别人。你想帮助哪些人呢?

  三、观看短片《爱满人间》,理解“爱心”

  教师:你们都是爱心女孩,爱心小子。知道吗?也有群爱心孩子就是这样用爱心帮助了许多人,用爱心带给大家快乐,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体验活动,爱心传递

  教师:宝贝们,你们感动吗?他们把爱传递给你们。你们把爱再传递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活动总结

  情境教育理论主张教学活动应当以情为纽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在这个活动中,以音乐作为触动孩子心灵的琴弦,用音乐带动孩子的情绪,尤其在阅读重点的二三阶段,我利用不同旋律的音乐契合故事内容,以营造出相应的情感氛围,让孩子在乐声凝练出的情境中真心感受埃米莉的爱心。

7、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家乡雷剧反思

  设计意图

  雷剧是湛江特有的地方戏剧,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在幼儿的生活中,它既陌生又神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设计这次活动,让幼儿了解雷剧,感受雷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引导幼儿关注雷剧艺术,激发幼儿的民族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雷剧艺术,知道雷剧是湛江地方传统戏剧。

  2、通过观看课件、模仿动作、做游戏等,了解雷剧的艺术特点。

  3、培养幼儿对雷剧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民族文化的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了解雷剧的艺术,培养幼儿对雷剧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视频录像、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走台步进场,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刚才我们走的什么步?你听到什么音乐?(雷剧)

  二、初步感知了解雷剧艺术

  (一)欣赏雷剧片段,介绍雷剧的行当划分。

  提问:雷剧表演中都有那些表演人物?你知道他们都叫什么吗?(幼儿讨论、回答。教师放课件)

  小结:在雷剧中扮演男性人物为生行,扮演女性人物为旦行,绘有脸谱的为净行,扮演小丑式滑稽人物为丑行。这就是雷剧中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二)观看课件,了解雷剧脸谱。

  提问:为什么雷剧演员的脸上画上各种各样的颜色呢?你们看,这里的脸谱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师:雷剧脸谱分为静脸、黑白脸、小花脸、大花脸。大花脸包括:红脸、黑脸、白脸、多色花脸四种类型。

  (幼儿分别讲述看到各色脸谱的不同感觉。)

  静脸——正面人物,黑白脸——勇敢刚毅,小花脸——忠奸兼有,

  红脸---忠勇,黑脸---正直,白脸---奸诈

  小结:雷剧中脸谱上的用色是十分讲究的,通过颜色、线条的变化可以塑造不同人物的性格。

  (三)了解雷剧中的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1.提问;京剧中的生、旦、净、丑都是怎样表演的。(幼儿讨论回答。请个别幼儿示范表演)

  教师归纳雷剧表演中有唱腔、道白、表演、武打,这也被称为雷剧的四大基本 功唱、念、做、打。

  2、幼儿分段欣赏雷剧中的唱、念、做、打,幼儿尝试学一学。

  3、游戏《辨认雷剧》。

  播放雷剧和越剧、京剧、黄梅戏的不同片段,幼儿进行判断、选择。

  三、了解雷剧的传承

  1、认识雷剧著名表演艺术家林奋

  观看雷剧《梁红玉挂帅》片段,欣赏雷剧著名表演艺术家林奋的精彩表演。

  小结:林奋是国家级演员,曾获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是著名的雷剧表演艺术家。

  2、观看雷剧学校青年演员的练功视频

  (幼儿说说观后感)

  小结:每一个雷剧演员,为了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台下都很努力刻苦练功,他们为了雷剧文化的传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学习。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解了雷剧,你们喜欢雷剧吗?为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多方位的回答问题)

  四、游戏:小小雷剧迷。

  现在请我们小朋友也来当一回小小雷剧表演家,随着音乐尝试用动作表现。

  活动总结

  雷剧它是一个美丽的舞台艺术,是我们湛江特有的戏剧文化,它被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我们湛江的骄傲,作为湛江的小市民,我们要了解、热爱它,宣传它,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雷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