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故事《神笔马良》大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故事《神笔马良》大班语言教案》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故事《神笔马良》大班语言教案

1、幼儿园故事《神笔马良》大班语言教案

  通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引导幼儿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喜欢倾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学习马良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设计意图:

  一天在家,和五岁的儿子一起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儿子感叹:我要是有一支神笔就好啦!那我想要啥就画啥。是呀!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支神笔那可太棒啦!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班幼儿听,假如每个孩子都有一支神笔,假如有神笔的孩子们看见了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口齿伶俐,想象丰富的精灵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因此而产生了一节大班语言活动《神笔马良》。

  活动目标:

  1、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2、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3、喜欢倾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学习马良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难点: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PPT课件(《神笔马良》故事图片,雨中没有伞的人,找不到妈妈的小男孩,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衣衫褴褛的流浪老爷爷等图片),毛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听故事,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幼儿异口同声的说:想)那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认识神笔

  1、观看PPT4-11听老师讲故事

  2、、故事好听吗?我检验一下,你们听懂了没有?(听懂啦)敢不敢回答我几个问题?(敢)

  教师:我们刚才听到的故事叫什么名字?(神笔马良)故事中会画画的小朋友叫什么?(马良)他有一支什么样的笔?(神笔)为什么叫它神笔?(这支笔画什么东西都能变成真的)

  3、教师:马良用这支神笔给穷人画了好多有用的东西,帮助了许多人。让我们给这个善良、有爱心的马良鼓鼓掌吧!小朋友看这支笔神奇不神奇?(神奇)这么好的神笔你想不想要?(幼儿迫不及待的说:想)

  三、仔细观察,初步想象

  (一)、初识神笔,说一说

  教师:假如你也有一支这样的神笔,你要画什么?(幼儿回答积极,内容丰富)

  (二)设置情景,说一说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情景,想一想,假如你也有一支这样的神笔,看到这种情景,你要为图中的人们画什么?(播放PPT13-17)

  教师 :小朋友们,图中这个人在干什么?(这个人在跑步)天气怎样?(天下雨啦。)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雨伞,雨衣。)(PPT13雨中没有伞的人)

  教师:这个小朋友一个人在街边哭,大家猜一猜他可能遇到什么事了?(他可能找不到妈妈了)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电话。)(PPT14找不到妈妈的小男孩)

  教师:咦?这个人怎么用脚写字呀?(他没有手)噢!原来他是残疾人。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一双手。)(PPT15失去双手的残疾人)

  教师:大家看看这片土地怎么没有一棵植物,地上还有那么多裂缝?(因为这里缺水)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一条河。)(PPT16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

  教师:大家看看这位老爷爷,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衣服,画好多钱,画金币,画金元宝……)(PPT17衣衫褴褛的流浪老爷爷)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很有爱心,像马良一样帮助了好多人。我为善良的你们点赞。

  2、情景再现,正确引导(播放PPT15-17)

  边出示图片边说:在这个干涸的土地上,你给他们再多的钱,他们可能也很难买到很多的水,那在这干涸的土地上有比钱更重要更实用的是什么呢?(水,很多很多的水)对呀,我们给了他们很多的水,这个土地上的禾苗呀,庄稼呀,就可以生长了,人们也不用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所以在这里水比钱实用。残疾的孩子,你给他再多的钱,他能买到手吗?”(买不到)是的,再多的钱都买不来手。我们给他画上一双手,然后再让神笔把它变成真的,这样,他就能像我们一样,用手吃饭,用手画画、写字了。对吧?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知道,钱可以买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东西是钱买不来的。所以在我们的生命里,还有很多东西比钱更重要,小朋友们,你们说对不对呀?”(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对)

  (三)联系愿望,说一说

  教师:小朋友们有没有愿望?假如你有了这样的神笔,你想不想把你的愿望画出来,让他变成真的?

  四、神笔接力,说说愿望

  教师(出示毛笔):当当当,这就是马良的那支神笔,神笔交到谁的手中,就请完整、快速的说出你的愿望,说不定愿望真的会实现呦!

  五、课外延伸,结束活动

  我们回教室去把我们刚才说的画出来吧!

  活动总结:

  在幼儿的语言活动教学中,师幼互动是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语言是在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互动的主要媒介和载体,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是这节语言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三个互动环节:活动开始,幼儿看着漂亮的图片,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神笔马良》的故事,然后说一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这时候,幼儿的说话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孩子们争着举手说自己的想法,幼儿有种一吐为快的感觉。接下来设置情境,让幼儿说一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为图中的人物,画什么?”最后请小朋友画出自己的愿望,“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什么干什么”。这样由易而难,循循善诱,让孩子能够轻松的,完成本次活动的三个目标。

  虽然在活动设计中,没有设计对幼儿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渗透这个目标,但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幼儿发展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互动内容也不能以封闭化的知识传授为主,既然孩子都说出了想画钱,想要很多钱的这种愿望,我就觉得,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而这个教育结合活动中所选择的几张图片来进行,是非常恰当的。雨中没有伞的孩子,找不到妈妈的男孩,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这些情景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用钱解决不了的,或者说是用钱,不能够很快或者是直接解决的。所以,我请幼儿看图,然后进行引导,让幼儿自己来区别,钱和他们所急需的物品来比较,可能那个才是他们最需要的?让幼儿自主探究,最终得到结论:虽然钱可以买来很多东西,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是再多的钱也解决不了的。从而对幼儿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渗透。我觉得和其他三个目标相比,这才是孩子们本次语言活动最大而且最意外的的收获。

  通过这节语言活动,我的收获不亚于孩子们!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家庭环境影响下,我们肩负着幼儿健康全面成长教育的第一站的重要使命,而在我们幼儿教育中尤为重要的的语言活动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情感交流、倡导多元化教学,要做好课前预设,发掘教育资源,精心准备,注意问题设计,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更多免费优质教案、公开课视频、高清PPT课件、配套资料等请关注()

2、大班教案《神笔马良》

目标:

  1、通过看动画、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欣赏民间文学作品。

  2、大胆用语言进行表述,积极体验小主人公的行为与情感。

  3、能简单复述故事。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作画纸、笔人手一份。

过程:

  一、出示“马良”形象,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谁?是什么时候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他的名字叫马良,你们看马良在干什么?用什么画画?真奇怪,画画不是应该用笔吗,怎么用树枝呢?

  二、边看动画边讲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一)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流传在民间的故事《神笔马良》。

  “从前……他见到什么就画什么。”(看动画)

  1、马良喜欢干什么?他想向大官和画师要什么?结果怎么样?马良有没有放弃?他是怎么做的?

  2、对于马良的做法,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马良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3、小结:马良他不管别人怎么说,坚持画画,真是个有毅力的好孩子,相信总有一天他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对吗?

  (二)继续讲故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原来老爷爷给他的是一支神笔。”

  1、马良终于有了一支笔,这个愿望是怎么实现的?

  2、这是一支什么笔?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3、马良有了这样一支神笔,他要去给谁画画?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边提问边讲述,引导幼儿大胆猜测,积极体验看场景、设疑——大胆猜测、讲述——看结果、证实

  1、(画小羊)发生了什么事?猜猜马良会怎么做?

  2、(画耕牛)同上

  3、(画水车)同上

  4、马良用神笔帮助了谁?你觉得马良做得怎么样?

  5、小结:马良用自己的本领和神笔帮助了有困难的人,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四)幼儿画画续编故事结局

  1、大官听说马良有一支神笔,带着官兵来抓他,还抢走了马良的神笔,逼他画很多很多的金银财宝,你们说气人不气人?如果要把这么多的金银财宝白白地给了大官,那多可惜啊。如果你是马良,请你用这支神笔来对付这个可恶的大官,你会画什么东西呢?

  2、幼儿作画

  现在请你们把自己刚才想的东西,像马良一样,把它画下来,让大家看看你都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3、幼儿讲述

  三、迁移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1、你们看,马良坚持画画,结果不仅练好了本领还得到了神笔,但他并不骄傲,能用自己画画的本领帮助大家。你们愿意用自己的本领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吗?

  2、好,现在老师请你们想一想,你们都有那些本领,可以用它怎样帮助别人呢?

  3、让我们一起出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吧!

3、幼儿园大班语言《神笔马良》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一天在家,和五岁的儿子一起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儿子感叹:我要是有一支神笔就好啦!那我想要啥就画啥。是呀!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支神笔那可太棒啦!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班幼儿听,假如每个孩子都有一支神笔,假如有神笔的孩子们看见了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口齿伶俐,想象丰富的精灵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因此而产生了一节大班语言活动《神笔马良》。

  活动目标:

  1、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2、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3、喜欢倾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学习马良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

  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难点

  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PPT课件(《神笔马良》故事图片,雨中没有伞的人,找不到妈妈的小男孩,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衣衫褴褛的流浪老爷爷等图片),毛笔一支

  活动过程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听故事,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幼儿异口同声的说:想)那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认识神笔

  1、观看PPT4-11听老师讲故事

  2、、故事好听吗?我检验一下,你们听懂了没有?(听懂啦)敢不敢回答我几个问题?(敢)

  教师:我们刚才听到的故事叫什么名字?(神笔马良)故事中会画画的小朋友叫什么?(马良)他有一支什么样的笔?(神笔)为什么叫它神笔?(这支笔画什么东西都能变成真的)

  3、教师:马良用这支神笔给穷人画了好多有用的东西,帮助了许多人。让我们给这个善良、有爱心的马良鼓鼓掌吧!小朋友看这支笔神奇不神奇?(神奇)这么好的神笔你想不想要?(幼儿迫不及待的说:想)

  三、仔细观察,初步想象

  (一)、初识神笔,说一说

  教师:假如你也有一支这样的神笔,你要画什么?(幼儿回答积极,内容丰富)

  (二)设置情景,说一说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情景,想一想,假如你也有一支这样的神笔,看到这种情景,你要为图中的人们画什么?(播放PPT13-17)

  教师 :小朋友们,图中这个人在干什么?(这个人在跑步)天气怎样?(天下雨啦。)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雨伞,雨衣。)(PPT13雨中没有伞的人)

  教师:这个小朋友一个人在街边哭,大家猜一猜他可能遇到什么事了?(他可能找不到妈妈了)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电话。)(PPT14找不到妈妈的小男孩)

  教师:咦?这个人怎么用脚写字呀?(他没有手)噢!原来他是残疾人。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一双手。)(PPT15失去双手的残疾人)

  教师:大家看看这片土地怎么没有一棵植物,地上还有那么多裂缝?(因为这里缺水)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一条河。)(PPT16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

  教师:大家看看这位老爷爷,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衣服,画好多钱,画金币,画金元宝……)(PPT17衣衫褴褛的流浪老爷爷)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很有爱心,像马良一样帮助了好多人。我为善良的你们点赞。

  2、情景再现,正确引导(播放PPT15-17)

  边出示图片边说:在这个干涸的土地上,你给他们再多的钱,他们可能也很难买到很多的水,那在这干涸的土地上有比钱更重要更实用的是什么呢?(水,很多很多的水)对呀,我们给了他们很多的水,这个土地上的禾苗呀,庄稼呀,就可以生长了,人们也不用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所以在这里水比钱实用。残疾的孩子,你给他再多的钱,他能买到手吗?”(买不到)是的,再多的钱都买不来手。我们给他画上一双手,然后再让神笔把它变成真的,这样,他就能像我们一样,用手吃饭,用手画画、写字了。对吧?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知道,钱可以买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东西是钱买不来的。所以在我们的生命里,还有很多东西比钱更重要,小朋友们,你们说对不对呀?”(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对)

  (三)联系愿望,说一说

  教师:小朋友们有没有愿望?假如你有了这样的神笔,你想不想把你的愿望画出来,让他变成真的?

  四、神笔接力,说说愿望

  教师(出示毛笔):当当当,这就是马良的那支神笔,神笔交到谁的手中,就请完整、快速的说出你的愿望,说不定愿望真的会实现呦!

  五、课外延伸,结束活动

  总结:

  通过这节语言活动,我的收获不亚于孩子们!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家庭环境影响下,我们肩负着幼儿健康全面成长教育的第一站的重要使命,而在我们幼儿教育中尤为重要的的语言活动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情感交流、倡导多元化教学,要做好课前预设,发掘教育资源,精心准备,注意问题设计,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4、幼儿园故事《狐狸的陷阱》大班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发现故事中的线索。

  2.能根据画面情节大胆想象、合理创编故事结尾。

  3.大胆参与表演故事,体验自编自导合作表演的乐趣。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5.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准备

  故事内容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今天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狐狸与母鸡是什么关系?它们会发生什么事情?

  2.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观察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狐狸是怎么想的?

  ③母鸡又是怎么想的?

  ④狐狸做了什么动作,发生了什么事情?

  ⑤天黑了,狐狸去哪了?看到了什么?狐狸想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2)老师完整讲述故事。

  幼儿讨论:母鸡知道狐狸准备吃它们吗?为什么?

  3.续编故事。

  (1)师:狐狸还会想什么办法吃母鸡?母鸡又会想什么办法躲避狐狸?他们的故事还有可能发生在什么地方?

  (2)幼儿互相讨论,自由续编故事。

  4.表演故事。

  (1) 幼儿自由分组,协商分配角色

  (2)幼儿分组,分角色表演故事。

  活动拓展:

  幼儿制作续编故事绘本。

5、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和风的故事》

  活动目标:

  1、在理解画面中“风”各种特性的基础上,谈谈自己和风的故事。

  2、能够大胆地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对“风”的理解。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绘本PPT,实物若干,如风车、自制鲤鱼旗、纱巾等

  活动过程:

  一、“风”来了——说说我感受到的风

  ——看我带来了什么?(扇子)今天扇子要为我们带来一位很特别的朋友,闭上眼睛它来了?(教师用扇子扇风)

  ——特别的朋友是谁?你看见它了吗?你怎么知道是风?

  小结:风是大自然的孩子,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能让我们感觉到。

  二、看画面——谈谈我对风的感性认识

  ——你喜欢风吗?说说你的理由!

  ——风还喜欢找朋友玩,他找到了一个小朋友,看,他来了!

  1、吹衣服

  ——风在干什么?晾衣绳上有什么呢?风会和它们怎么玩呢?接着会发生什么事呢?

  小结:真是可爱调皮的风!

  2、吹苹果

  ——看看树上有什么?戈贝托想吃树上的苹果,他会怎么跟风说呢?

  ——你觉得这是怎么样的风?

  小结:真是好心的风!

  3、抢雨伞

  ——发生什么事情了?风和雨伞是怎么玩的呢?你觉得最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小结:风有的时候可爱调皮,有的时候很好心,还有的时候也会制造一点小麻烦!

  三、聊经历——分享我和风的故事

  ——戈贝托有和风一起玩的故事,我也想起了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中秋节的时候……

  ——你们呢?有没有和风一起玩的故事?和你旁边的朋友说一说!

  ——谁想跟我们大家分享 自己和风的故事?

  小结:风是那么的讨人喜欢,和我们玩的有趣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四、延伸话题

  ——和戈贝托一样,我们都是那么地喜欢风!那么,有没有可能哪一天我们会不喜欢风,甚至害怕风呢?真的吗?下次我们再一起交流吧!

6、幼儿园故事《神笔马良》大班语言教案

  通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引导幼儿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喜欢倾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学习马良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设计意图:

  一天在家,和五岁的儿子一起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儿子感叹:我要是有一支神笔就好啦!那我想要啥就画啥。是呀!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支神笔那可太棒啦!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班幼儿听,假如每个孩子都有一支神笔,假如有神笔的孩子们看见了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口齿伶俐,想象丰富的精灵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因此而产生了一节大班语言活动《神笔马良》。

  活动目标:

  1、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2、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3、喜欢倾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学习马良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难点: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PPT课件(《神笔马良》故事图片,雨中没有伞的人,找不到妈妈的小男孩,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衣衫褴褛的流浪老爷爷等图片),毛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听故事,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幼儿异口同声的说:想)那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认识神笔

  1、观看PPT4-11听老师讲故事

  2、、故事好听吗?我检验一下,你们听懂了没有?(听懂啦)敢不敢回答我几个问题?(敢)

  教师:我们刚才听到的故事叫什么名字?(神笔马良)故事中会画画的小朋友叫什么?(马良)他有一支什么样的笔?(神笔)为什么叫它神笔?(这支笔画什么东西都能变成真的)

  3、教师:马良用这支神笔给穷人画了好多有用的东西,帮助了许多人。让我们给这个善良、有爱心的马良鼓鼓掌吧!小朋友看这支笔神奇不神奇?(神奇)这么好的神笔你想不想要?(幼儿迫不及待的说:想)

  三、仔细观察,初步想象

  (一)、初识神笔,说一说

  教师:假如你也有一支这样的神笔,你要画什么?(幼儿回答积极,内容丰富)

  (二)设置情景,说一说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情景,想一想,假如你也有一支这样的神笔,看到这种情景,你要为图中的人们画什么?(播放PPT13-17)

  教师 :小朋友们,图中这个人在干什么?(这个人在跑步)天气怎样?(天下雨啦。)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雨伞,雨衣。)(PPT13雨中没有伞的人)

  教师:这个小朋友一个人在街边哭,大家猜一猜他可能遇到什么事了?(他可能找不到妈妈了)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电话。)(PPT14找不到妈妈的小男孩)

  教师:咦?这个人怎么用脚写字呀?(他没有手)噢!原来他是残疾人。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一双手。)(PPT15失去双手的残疾人)

  教师:大家看看这片土地怎么没有一棵植物,地上还有那么多裂缝?(因为这里缺水)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一条河。)(PPT16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

  教师:大家看看这位老爷爷,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衣服,画好多钱,画金币,画金元宝……)(PPT17衣衫褴褛的流浪老爷爷)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很有爱心,像马良一样帮助了好多人。我为善良的你们点赞。

  2、情景再现,正确引导(播放PPT15-17)

  边出示图片边说:在这个干涸的土地上,你给他们再多的钱,他们可能也很难买到很多的水,那在这干涸的土地上有比钱更重要更实用的是什么呢?(水,很多很多的水)对呀,我们给了他们很多的水,这个土地上的禾苗呀,庄稼呀,就可以生长了,人们也不用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所以在这里水比钱实用。残疾的孩子,你给他再多的钱,他能买到手吗?”(买不到)是的,再多的钱都买不来手。我们给他画上一双手,然后再让神笔把它变成真的,这样,他就能像我们一样,用手吃饭,用手画画、写字了。对吧?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知道,钱可以买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东西是钱买不来的。所以在我们的生命里,还有很多东西比钱更重要,小朋友们,你们说对不对呀?”(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对)

  (三)联系愿望,说一说

  教师:小朋友们有没有愿望?假如你有了这样的神笔,你想不想把你的愿望画出来,让他变成真的?

  四、神笔接力,说说愿望

  教师(出示毛笔):当当当,这就是马良的那支神笔,神笔交到谁的手中,就请完整、快速的说出你的愿望,说不定愿望真的会实现呦!

  五、课外延伸,结束活动

  我们回教室去把我们刚才说的画出来吧!

  活动总结:

  在幼儿的语言活动教学中,师幼互动是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语言是在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互动的主要媒介和载体,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是这节语言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三个互动环节:活动开始,幼儿看着漂亮的图片,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神笔马良》的故事,然后说一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这时候,幼儿的说话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孩子们争着举手说自己的想法,幼儿有种一吐为快的感觉。接下来设置情境,让幼儿说一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为图中的人物,画什么?”最后请小朋友画出自己的愿望,“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什么干什么”。这样由易而难,循循善诱,让孩子能够轻松的,完成本次活动的三个目标。

  虽然在活动设计中,没有设计对幼儿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渗透这个目标,但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幼儿发展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互动内容也不能以封闭化的知识传授为主,既然孩子都说出了想画钱,想要很多钱的这种愿望,我就觉得,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而这个教育结合活动中所选择的几张图片来进行,是非常恰当的。雨中没有伞的孩子,找不到妈妈的男孩,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这些情景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用钱解决不了的,或者说是用钱,不能够很快或者是直接解决的。所以,我请幼儿看图,然后进行引导,让幼儿自己来区别,钱和他们所急需的物品来比较,可能那个才是他们最需要的?让幼儿自主探究,最终得到结论:虽然钱可以买来很多东西,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是再多的钱也解决不了的。从而对幼儿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渗透。我觉得和其他三个目标相比,这才是孩子们本次语言活动最大而且最意外的的收获。

  通过这节语言活动,我的收获不亚于孩子们!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家庭环境影响下,我们肩负着幼儿健康全面成长教育的第一站的重要使命,而在我们幼儿教育中尤为重要的的语言活动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情感交流、倡导多元化教学,要做好课前预设,发掘教育资源,精心准备,注意问题设计,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更多免费优质教案、公开课视频、高清PPT课件、配套资料等请关注()

7、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教案《狐假虎威》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知道“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意思。

  2、丰富词语:得意洋洋。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磁带、录音机。

  2、狐狸、老虎、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建议:

  1、采用谜语导入主题,并引导幼儿描述老虎和狐狸的特点。

  (1)请幼儿猜“尖尖嘴,细细腰,狡猾又多疑,拖着大长尾巴”是什么动物,并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是狐狸?

  (2)请幼儿猜“生来脾气暴,身穿黄皮袄,林中称大王,远看像只猫”是什么动物,并请幼儿说说,老虎长得什么样?

  2、请幼儿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可设计如下问题:

  (1)狐狸编出了什么谎言?

  (2)狐狸和老虎想出了什么办法?

  (3)百兽们看到狐狸和老虎是怎样做的?

  3、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

  (1)教师提出质疑:百兽真正害怕的是谁?了解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所以叫“狐假虎威”。

  (2)请个别幼儿戴上头饰给大家演一演“狐假虎威”的精彩过程,扮演“狐狸”的幼儿要着重表演出狐狸“得意洋洋”的样子。

  (3)引发幼儿思考:狐狸还借着谁的威风吓唬过谁?

  4、鼓励幼儿自由发表对狐狸的看法,你喜欢狐狸吗?为什么?肯定幼儿的不同看法,只要理由合情合理。

  附故事

  《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吃其它动物。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

  狐狸一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理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

  老虎一听愣住了。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老虎看着,不知道野兽们怕得是自己,以为真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狐假虎威”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活动反思:

  《狐假虎威》一则非常让幼儿感兴趣的成语故事,里面的狐狸跟老虎也有许多对话,词语生动形象,性格鲜明对比,而且也非常适于幼儿来进行表演。所以,在设计活动中,特注重幼儿运用动作、表情、语气、语调、眼神来大胆的表现。同时,对于故事的内容幼儿也更容易理解,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应该更善于启发幼儿来大胆的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来表述,在环节过渡中应注意语言的衔接,不要跨度太大。

8、幼儿园故事《真正的大力士》大班语言教案

  通过活动让幼儿体会故事中主人公乐于助人的精神,理解故事,能根据画面讲述故事情节,大胆预测故事发展,能对角色有自己的评价。

  设计意图

  《纲要》在语言领域指出“幼儿能连贯地讲述事件以及对图片和物品的认识,能大胆地使用适当的词、句、语段来表达,乐于参加讨论和辩论。”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并体会到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体会故事中主人公乐于助人的精神。

  2.理解故事,能根据画面讲述故事情节,大胆预测故事发展。

  3.能对角色有自己的评价。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根据画面讲述故事

  难点:大胆预测故事发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过帮助别人的经验。

  2.材料准备:

  教师用材料:教学读本7-7、教具“真正的大カ士”中的字卡、课件“真正的大力士”。

  幼儿用材料:幼儿读本7-7、学具“真正的大カ士”中的字卡。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谈话导入,引出故事。

  教师:咱们班上谁的力气大?カ气大的人有一个称呼叫作“大力士”。今天的故事里,

  大象文文要去参加森林大力士比赛,它能赢得比赛吗?一起来看看吧!

  二、理解阅读

  1.幼儿自由阅读,教师引导幼儿大致了解故事内容。

  2.翻开教学读本,教师用不同语调模仿角色对话,生动地朗读故事,幼儿完整欣赏。

  3.阅读封二~第1页,引导幼儿了解故事背景。教师:文文有什么本领?它要参加什么比赛?你覚得文文有可能获胜吗?三

  4.逐页阅读第2~9页,引导幼儿模仿角色对话,感受文文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师:兔子、山羊、熊猫、小猪分别让文文帮忙做什么?文文是怎么做的?

  背上这么多东西,你觉得文文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果是你,你会愿意帮忙吗?

  5.阅读第10~11页,引导幼儿观察圆圈里的小图,并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教师:文文分别把东西送给了谁?为什么报名结束了?文文的心情如何?猜一猜事情

  会有转机吗?

  6.阅读第12~13页,揭晓故事结局,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文文最终获得了大力土奖杯吗,为什么?你觉得文应该获奖吗,为什么?

  小结:文文虽然失去了比赛资格,但它不怕辛苦和麻烦,热心帮助了其他动物运送东西,是真正意义上的大カ士。

  三、拓展阅读

  1.播放课件“故事宝盒”,引导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帮助过他人的事情。

  教师:你帮助别人做了什么?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完成第14页“趣味阅读”的活动,进行句式仿编。鼓励幼儿使用多样的动词,如搬、举、抬、扛等。

  四、结束活动

  教师与幼儿约定今天做一件帮助别人的事情,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通过《谁是大力士》这节课,孩子们理解到了故事内容,体会到了主人公乐于帮助他人的的精神,也让孩子们懂得有时候帮助他人或许会让我们错过成功的机会,但付出就会有所回报,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会让你收获更有价值的东西。这节语言课,让宝宝们更开心的去接受了知识,相信:只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与长进的,学会打破自己的固有的状态,改变教师的身份位置,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实际教学中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在教学中要追随幼儿的自然状态来调整预设的目标、程序和内容,尊重幼儿的现在状态与水平。最重要的是真正地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将幼儿看成是被教育和改造的对象,而应当将幼儿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尊重幼儿。作为ー名幼儿教师,我们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9、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故事《三个咕噜噜》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狐狸的天真和三个咕噜噜的机智。

  3、学习词:咕噜噜、烤红薯、小人书、敲鼓、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大图书和人手一本配套小书。

  2、配套字卡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喜欢狐狸吗?你听过的故事中都是怎样评价狐狸的?在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里,也有一只小狐狸,它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师幼共读 1. 幼儿边观看小图书 1-3,教师边提问。

  提问:爸爸是怎么对小狐狸说的?小狐狸是怎么说的?它又是怎么做的? 竹筐里说话了,它说了什么?当小狐狸问:竹筐里什么在叫的时候,竹 筐里又是怎么说的? 你觉得小狐狸看到的会是什么呢?

  2.幼儿观看小图书第 4 页,说一说发生什么事了?小鱼是怎么出来的?

  (认识动词:蹦)你能用蹦来说一句话吗?

  3.幼儿边观看小图书 5-7 页,边提问:咦,刚才竹筐里说三个咕噜噜, 现在怎么变成两个咕噜噜了? 请帮小狐狸出出注意吧,到底是打开看看呢,还是不看?说说你的理由。 小狐狸到底有没有打开盖子呢?我们还是继续往下看吧。

  4.观看小图书第 8 页。

  小狐狸打开盖子了吗?发生了什么事?(认识动 词:飞)请女孩子来学一学飞的动作吧。

  5.幼儿边观看小图书 9-11 页故事。

  提问:现在竹筐里还剩几个咕噜噜呢?你觉得这个咕噜噜会对小狐狸说什么? 小狐狸还会把盖子打开吗?为什么? 你觉得最后的这个咕噜噜可能是什么呢?为什么?

  三、完整阅读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一遍。讨论:三个咕噜噜和小狐狸你喜欢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老师和你们一样,喜欢小狐狸的天真可爱、三个咕噜噜的聪明机智。

  四、拓展经验:

  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如果小狐狸不相信咕噜噜的话,那会发生什么更有趣的事儿?把你想象的更有趣的事儿回家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好吗?

  附故事:三个咕噜噜

  一天,爸爸带回一支竹筐。他对小狐狸说:“爸爸待会好东西喽!你把它看好,我去捡些柴草,咱们做饭吃。”“放心吧,爸爸。我一定会看好的。”小狐狸说这一屁股坐到竹筐上。忽然,竹筐里面说话了:“三个咕噜噜,吹号又敲鼓。”小狐狸听了十分好奇,他忍不住朝竹筐里面喊起来:“喂,竹筐里面什么叫?”竹筐里面说:“你想知道什么叫,打开盖子就知道。”“我就看一眼,保证!”小狐狸轻轻地把竹筐揭开一道小缝。”“扑腾!”一条大鱼从竹筐里蹦了出来。小狐狸急坏了,他连忙一手压盖子,一手去捉大鱼。可大鱼三蹦两蹦,蹦到河里去了。小狐狸只好又坐到竹筐上。

  这时候竹筐里面有说话了:“两个咕噜噜,筐里烤红薯。”小狐狸又忍不住朝竹筐里喊起来:“竹筐里面什么叫?”竹筐里面说:“你想知道什么叫,打开盖子就知道。”小狐狸说:“哼,一打开盖子你们就蹦进河里游走了,我可不当傻瓜。”“不游,不游谁说谎话是蜗牛。”竹筐里面说。小狐狸有点不放心,他用力把竹筐搬到离河水远一点的地方。小狐狸轻轻地把竹筐揭开一道缝。”“扑腾!”竹筐里面飞出一只鸟,鸟儿唱这歌儿飞走了。

  小狐狸又一屁股坐到竹筐上,心想:“这回说什么我也不打开竹筐了!”过了一会,竹筐里面又响了起来:“一个咕噜噜,爱看小人书.”一听有小人书,小狐狸把什么都忘了。他大声喊:“喂,竹筐里面什么叫?”竹筐里面说:“你想知道什么叫,打开盖子就知道。”小狐狸说:“这次我可不上当喽!”竹筐里面说:“咕噜噜的魔术不是吹,能变出柴草一大堆。”小狐狸一听,大喊:“太好了!”说着他打开盖子。“扑腾!”竹筐里面跳出一只灰兔。“再见吧,小狐狸。谢谢你放走了三个咕噜噜。”说完兔子头也不回的跑了。小狐狸看着空空的竹筐,还搞不明白咕噜噜到底是什么。

10、幼儿园故事《漏》大班语言教案

  引导幼儿欣赏故事《漏》,了解故事中角色关系和语言特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学习按故事情节进行猜测,能用合适的语句表达。感受故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画面和文字,对中国民间故事有初步的印象。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于故事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设想能力,能够凭一张图片进行简单的猜测,但是对于故事的连贯性还不是很强,所以本次活动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活动设计,通过故事的清节,出示半张的图片,引发幼儿猜想,使他们对于语言故事有更深的了解,更加喜欢看图猜测。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漏》,了解故事中角色关系和语言特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学习按故事情节进行猜测,能用合适的语句表达。

  3、感受故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画面和文字,对中国民间故事有初步的印象。

  重点难点

  1、了解故事中角色关系和语言特点(重点)

  2、学习按故事情节进行猜测,能用合适的语句表达。(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漏》,毛笔、纸、宣纸。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活动

  出示图2:画面中为什么要画一只破碗呢?猜猜这个破碗是有什么用?

  (除了碗可以用来...,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这只碗到底有什么用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二、分段讲述,猜测情节

  1、出示图3,教师讲述: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

  2、出示图4

  (1)提问:一天,谁发现了王老汉家的大胖驴?(辅助提问:这是个怎样的人?看看他的样子、表情他会是谁呢?你是怎么知道他是小偷?)它们会怎么想?

  (2)请幼儿猜测故事的内容。

  (3)教师讲述:听听它们是怎么想:山上的老虎看见了,心里想:那大胖驴一定很好吃。山下的小偷看见了,心里想:那大胖驴一定能买个好价钱。

  3、出示图5

  (1)提问:到了晚上,老虎和小偷都来了。它们是怎么来的?(偷偷摸摸、轻手轻脚)

  (2)幼儿学习动作: 偷偷摸摸地走到中间,轻手轻脚地回到椅子上。

  (3)教师讲述:这天晚上,沙沙沙、嗒嗒嗒,老虎轻手轻脚地爬到王老汉家,小偷偷偷摸摸地走到王老汉家。

  4、出示图6

  (1)提问: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2)幼儿根据画面讲述。

  (3)教师讲述:悉悉索索、悉悉索索,小偷扒开了屋顶,老虎挖开了墙脚。

  5、出示图7

  (1)教师讲述:王老汉被惊醒了:“咦!什么声音?”“管它是贼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太婆说。

  (2)提问:你们听明白了吗?老太婆最怕什么?漏是什么?(再想想,什么是漏呢?)

  6、出示图8

  (1)提问:老虎和小偷听明白了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教师讲述:我们一起来听听老虎和小偷是怎么想的,他们想得哪里不一样呢?老虎想:“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从没碰到过漏,难道这家伙比我还厉害?”小偷想:“我翻山越岭这么多年,还从没碰到过漏,难道这家伙比我还厉害?”

  (3)提问:这两句话哪里不一样?翻山越岭、走南闯北什么意思?(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4)教师小结: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话,才能把它的意思表达清楚。咱们中国人很厉害,很聪明,就用了四个字就表达清楚了,“走南闯北”和“翻山越岭”都是我们中国的成语。以后你们上小学后还会学会更多的成语。

  7、出示图9

  (1)提问:看,发生什么事?你猜小偷会摔倒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2)幼儿猜测。

  (3)教师讲述:妈呀!哗啦!小偷吓得腿下一滑,“扑通”一声摔了下来,刚好掉在了老虎的背上。老虎也吓了一跳。

  8、出示图10

  (1)教师讲述(快速):哎呀,是漏呀!哎呀,是漏呀!

  (2)提问:这里要讲得快?还是讲得慢?为什么?

  三、阅读情节,续编猜想。

  1、师:接下来小偷会怎么想?老虎会怎么想?后面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样,一起来编一编故事的后半部分。

  2、逐页出示图11-13,教师讲述:

  老虎驮着小偷拔腿就跑,跳过了驴背山,跳过了驴背岗,拐过了驴背湾。嘭!嗵!一头撞到了大树上!好险啊!小偷想:这个“漏好厉害啊!像旋风一样,颠得我骨头都要散架了;好险啊!老虎想:这个漏好厉害!像石头一样压得我的心都要蹦出来了。

  3、提问:老虎和小偷觉得“漏”是什么?为什么老虎觉得它象石头?小偷觉得它象旋风?

  四、观看画面,了解结局

  1、我们一起看看后面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看完后,说说:你认为哪一张最有趣最好玩,说说它讲了什么?

  3、教师讲述后半部分:这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哗啦啦……”那大胖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小偷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那大胖驴一定很好吃——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可是,小偷一回头——啊,“漏”又来了!老虎一抬头——啊,“漏”又来了!小偷一心只想着:快逃!快逃!老虎一心只想着:快逃!快逃!不料——小偷手一松:骨碌骨碌;老虎腿一软:骨碌骨碌。一齐滚下了山坡。两人面对面:“漏”啊!“漏”啊!他们都吓昏了过去……

  五、揭示秘密,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天快亮了,雨越下越大。嘀嗒,嘀嗒。哎——怕漏雨,偏偏又漏了!!

  2、提问:原来,它们最怕的漏是什么?(屋漏)现在知道这只碗有什么用了?

  3、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漏)出示封面。

  六、解读汉字,了解民间故事。

  1、师:这个“漏”字,是用什么笔写的?

  笔、墨、宣纸是中国古代人用来书写的工具。现在,老师来写这个字。这个字是三点水的偏旁,旁边像一个屋顶,下面有什么字?(雨)雨跑到屋子里面,就说明怎样?(漏)对,咱们中国的文字真了不起,一个小小的字里面都有学问。我们马上要上小学了,可以学到更多的汉字了。

  2、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

  3、了解民间故事。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对,这是个中国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就是从很早很早以前流传到现在的故事。民间故事里还有很多这么好听、有趣的故事,下次我们再来讲。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都十分的浓厚,活动也比较贴合幼儿的你年龄特点,教具的准备以及幼儿的回答都是十分贴合故事的,唯一的不足是教师在幼儿说出猜测后,出现了重复幼儿话语的问题,没有及时总结提升,下次也会努力的去改进。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